第一篇: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扶持措施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及建议
近年来,我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内政〔〕66号)精神,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巩固和深化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成果,中小微企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企业户数不断
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占全盟经济的比重逐年提高,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中小微企业运行现状,全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1.25亿元,跃升全区第8位。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60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8.87亿元,同比增长2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78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盟地方财政总收入入库76.79亿元,同比增长24.4%。
截止到10月份,全盟共有中小微企业6891户,其中工业中小微企业915户(中型企业26户、小微企业889户),同比增加124户,从业人员12万人,同比增加5.4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9户,从业人员7.1万人,同比增加2.8万人,增长62.1%,实现增加值238.96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55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03户,增长22.7%,从业人员4.9万人,同比增加2.6万人,实现增加值30.87亿元,同比增长15.23%。全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53亿元,同比增长18.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89.09亿元,同比增长17.8%;住宿餐饮业实现11.43亿元,同比增长20.6%。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实现81.77亿元,同比增长19.5%;农村牧区实现18.76亿元,同比增长12.3%。中小微企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中小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逐步增强;二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速度增快;三是中小微企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递增;四是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经营灵活,为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较晚,服务业相对滞后。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带动下,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盟委、行署十分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培育,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保障、产业布局、结构优化、推动就业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合力
盟委、行署领导多次听取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面对面解决问题。
1、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免征相关税费,包括:对从事农畜产品初加工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为新办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供连锁经营、运输及生产、销售、技术、信息、融资等中介服务项目,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中地方分享部分;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3年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等。
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已出台的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的政策,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不得以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方式变相继续收费。
2、成立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成立了锡盟中小企业局。要求各旗县市(区)党委、政府,在条件成熟时设立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要配备专人负责中小企业工作。
3、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指定专人联系中小微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在工商注册方面,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创业主体开放,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放宽企业名称使用范围、企业出资范围、投资主体范围及经营范围;放宽对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审查和企业年检要求。在法定时限内进一步缩短登记审批时限,提高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效能。
在土地使用方面,要求各地区对新上工业中小微企业用地要按最低出让价保障供给,对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15%执行。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未利用地,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50%执行等等。
4、大力支持中小微
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盟委、行署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安排盟经信委、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等部门,组织中小微企业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多渠道、多层次扩大对内对外交流合作。盟经信委9月下旬组织4户企业,携带20多种产品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泰中小企业博览会。盟商务局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协议金额达
1.94亿元人民币。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六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中蒙八地区经济合作交流会等。盟招商局组织人员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及锡林郭勒盟对接“驻京中外企业投资内蒙古行”等多次招商活动。通过参加各种博览会,我盟企业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经营销售渠道。
(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列入全年的金融工作重点,提出了全盟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全部贷款增速的目标,即中小微企业和农牧业贷款总量突破150亿的工作目标。截至今年9月末,全盟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2.3亿元,较年初增加23.5亿元,增长40%,中小微企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8.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中小企业平均增速14.1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和农牧业贷款总量突破150亿的工作目标,达到154.6亿元。二是以全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服务双百工程”为切入点,适时开展中小微企业运行及项目资金需求的调研,密切联系金融部门,推介各金融机构对口扶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今年盟级先后组织8次银企对接会,推介融资额突破100亿元。同时根据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行署组织召开了全盟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促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落实到位。三是积极引进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截至9月末,包商银行贷款余额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7.8%,邮储银行贷款余额4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7.5%,交通银行已于年内开业运营,并且确定了大中小业务并重,突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目标。目前,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在锡分行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同时,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截至9月末,全盟已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30家,注册资本金达11.9亿元。累计向4021户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发放贷款28.2亿元。
(三)搭建银企对接桥梁,着力推进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
截至9月末,全盟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7家,注册资本金共计2.5亿元。其中: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5家,民营担保机构2家,已经与银行合作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5家。截至9月末,全盟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为751户中小微企业及11235名个人提供担保贷款12283笔19.3亿元,在保余额7.6亿元,融资担保业务覆盖全盟13个旗县市区。当年为118户中小微企业及2522名个人担保贷款2645笔、4.8亿元。为了减少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我盟在规范整顿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同时,积极推进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目前,东乌、东苏、蓝旗和乌拉盖政府出资,面向农牧民和微小企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已正式设立,其他旗县正在筹建。担保机构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有力解决了中小微企业信用不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大力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盟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并通过工业发展基金、信用担保基金、节能专项资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以“双百亿”工程为切入点,引导和带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来,已累计投入工业发展基金3500万元,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投入信用担保资金4960万元、节能减排等资金2597万元。同时,为小微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发展专项、自主知名品牌培育、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补偿等扶持和奖励项目,累计获得各项扶持奖励资金1.5亿元。今年1-11月,共为34户小微企业申请到国家、自治区各项扶持资金共计2097万元。这些资金的取得,有效地缓解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企业节能技改、经营周转资金的困难,激发了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热情,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旗县市(区)对中小企业和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
(五)积极培育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
根据自治区中小企业局有关部署和要求,积极争取将本地区成长性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中小企业纳入自治区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名单组织上报,经自治区认定、公布的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将在争取国家项目、安排扶持资金、提供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连续三年进行重点扶持。这是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意见”的又一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其引导和带动示范作用,有力推动全区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我盟已有89(其中:二连浩特市5户)户工业中小微型企业纳入自治区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名单。
(六)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中小微企业生成和发展能力
我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构筑中小微企业发展平台,形成了“创办新企业、开发新岗位、促进多就业”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就业和创业良性循环。近年来,锡盟劳动就业部门通过创业培训、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为创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开业指导及后续服务,经信委、商务局、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也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面到位的政策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为创业者服务,通过参加“百日招聘”活动和与锡盟职教中心等院校合作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引进和培养大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中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保障。
(七)培育产业研发和服务机构,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进步
煤炭资源的深度加工和高效转化是我盟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一大课题,褐煤利用以及干燥技术、装备的开发与研究,必将为褐煤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为此,我们组织建立了通力锗业、神工制造两户企业研发中心,并列入自治区级技术中心,成为全盟首批技术中心。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先后成立了锡盟肉类协会、锡林郭勒盟洁达能源科技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锡市经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东乌珠穆沁旗鑫都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镶黄旗石材工业协会等中小微企业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相关业务指引服务,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对话沟通制度,推动中小微企业开展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工作迈向新台阶。
(八)开展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切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为了使国家和自治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盟委、行署责成盟经信委牵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盟工商联牵头起草了《锡林郭勒盟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讨论稿)》,这两个文件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近期将进一步完善后印发实施,真正把扶持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土地倾斜、税收优惠、简化审批备案等政策落到实处。
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方案》,举行了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暨中小企业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盟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相关部门在现场进行了政策解答和政策宣传,并通过开辟专栏、专版以及专题采访等形式,宣传中小企业政策法规。深入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多层次、多领域进行政策落实情况问卷调查,摸清我盟中小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同时还组织了全盟企业政策法规知识竞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微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小微企业普遍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结不紧密,产业链条尚未充分延伸,精深加工转化率较低。
(二)资金“瓶颈”制约,企业筹融资困难。一是大部分小微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少,信誉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或从金融机构获得间接融资。二是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需要,在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上还有很大空间。三是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三)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小微企业多数处于家族式管理、经验管理的层面上。部分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主要工业产品多是以原料或低附加值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全盟900多户工业中小企业仅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申请专利、争创驰名商标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的小企业更少。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同时缺少现代物流业和专业市场的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经营者对信息化认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加之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提供足够的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多,信息渠道沟通不畅。如为企业新建、技改发展等方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机构少、收费高、指导性不强;企业办理贷款财产抵押,抵押物评估环节多、手续繁、收费高,加重了企业负担。企业的实际信用信息反映缺乏系统性,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只有借款企业的信贷信息,尚未涉及个人信用及未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工商、公安、司法等部门各自掌握了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
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工作和建议
自治区把今年定为“全区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全年新增工业中小企业200户,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
(一)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专业性服务平台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支持各地区在产业集聚区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制定中介服务组织基本行业规范,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以相关中介机构为营运主体的信用记录、信用采集、信用公示、信用担保、失信追究、风险防范等信用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网络,引导中小企业守信经营。
二是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强化企业人才支撑,为企业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鼓励职业学院、各旗县市(区)职业培训机构参与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做好职业鉴定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统一发布人才需求和产业工人需求信息,通过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活动,及时为企业引进人才。鼓励采取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为引进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积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新上工业中小企业用地按最低出让价保障供给,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动中小企业向产业聚集区发展。产业集聚区要为中小企业预留一定用地,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需求。对中小企业依法提交的用地申请和土地使用方案加快审批。
(二)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建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考评体系。拟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奖励考评办法,对为小企业融资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运用现有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全力为小微企业服务。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严格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取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为中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是扩大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采取财政注资、旗县市区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对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国土资源、住房城建、金融、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中介服务部门降低门槛,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方便的担保、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减少担保风险。
三是推动小企业直接融资。把小企业上市培育与制度创新、产权优化组合相结合,建立小企业产权投资基金,扶持引导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小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优化组合,积极培育一批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企业在争取上市期间支付的有关费用,凭合法有效凭证,经税务部门核准同意后应允许计入当年经营成本。
(三)进一步落实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并逐年增加预算安排,对科技创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培育、技术进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及时兑现中小企业贴息、税费减免等各项政策,密切跟进和落实国家后续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和项目,发挥好扶持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引导和规范
一是推进中小微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小微企业冲破传统的家族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
二是促进小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发展科技创新型、再就业型、出口创汇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社会服务型等小微企业。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的小微企业。
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对获得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或列入名牌发展计划的产品,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政策优惠。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自治区级名牌产品以及盟级名牌产品的,设立专门资金予以表彰奖励。
四是引导小微企业规范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引导和培训,积极帮助小微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守法经营,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要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
(五)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重点支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中小企业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加大现代服务领域的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总部型、连锁型和品牌型企业,推动我盟服务业发展现代经营模式和新型业态。
----
相关:
支持小微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
根据上级要求,就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选择其中一角——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同时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经济特点进行相关方面的调研,通过调研不断促进自身业务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一立足三面向”的市场定位,立足社区,做城乡居民的理财帮手;面向“三农”,做支农的主力军;面向中小企业,做中小企业的知心朋友;面向县域经济,做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柱。今年10月12日国务院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在围绕改革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全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截止10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49亿元,比年初净增34亿元,增幅29.6%;各项贷款余额90.9亿元,比年初净增21.4亿元,土地置换不良贷款6.3亿元,实际贷款净投放27.7亿元,增幅30.6%,存贷款增幅均在全省排名第五位,均比上年前进了两位;全市已支持小型微型企业293户,比年初增加39户;贷款余额10.9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
一、支持小微企业具体措施
(一)完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组织体系。支农支小是信贷投放的重点,长期以来,致力于支持“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理事长为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督导等工作。各单位制订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工作举措,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学习引进。组织到襄阳、随州等单位学习,到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先进典型的包商银行学习,吸取外地和他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先进经验,拓宽了我市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思路。三是加强工作责任。为方便小型微型企业借贷,对小企业贷款实行属地管理,由所辖乡镇网点及城区直属经营部负责经营。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群体分散、工作量大的情况,对60名懂信贷业务、财务知识、市场营销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小型微型企业信贷服务岗位,调优客户经理队伍结构。同时,强化信贷培训,采取巡回培训的方式,安排县级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市级信贷部学习,提升信贷人员业务能力。
(二)明确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工作目标。一是明确责任目标。今年11至12月拟支持小型微型企业28户,金额1.2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比10月末不会增加。原因是,截至10月末,实际贷款净投放27.7亿元,占新增存款34亿元的81.5%,加上后期还要置换2.45亿元,所以各项贷款比10月末均不会增加。二是加大考核力度。把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投放“二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未达到“二个不低于”标准的,取消评先资格。同时,每月考核支农支小工作进度,并与县、乡领导班子的“帽子”、“票子”挂钩,调动领导干部抓支农支小的积极性。
(三)大力培植和拓展小型微型企业优质客户。在做好支农服务的同时,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作为信贷业务拓展的主战场。一是全面进行市场调查。自10月份,组织开展对小型微型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活动,摸清和了解小型微型企业的情况,并要求逐户建立小型微型企业档案,为做好金融服务打下基础。二是逐户制订培植方案。实行“一户一策、跟踪服务”的策略,对符合准入条件的,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暂不符合条件的,加强培植和帮助,逐步发展成为本单位客户。三是有保有压,择优扶持。坚持“产业政策主导、量力而行、风险可控”的原则,拓展小型微型企业客户。对“二高一资”企业限制准入,大力支持“新、特、优”成长型小型微型企业,加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防控,严禁恶意逃废债务企业和他行淘汰类企业的准入,确保信贷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创新信贷模式,满足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根据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合理匹配信贷产品,创新信贷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时介入。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墙体广告宣传、汽车流动宣传等形式,宣传信贷政策,推介信贷品种。全市开通“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服务热线”,为小型微型企业及时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创新信贷模式。在用足、用好现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针对小型微型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创新信贷模式。建立以基金为纽带担保体系,推出了小型微型企业联保贷款等品种,解决小型微型企业抵质难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办应收账款质押、林权质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在建工程抵押等贷款业务,全力满足小型微型企业资金需求。
(五)完善小型微型企业客户拓展运行机制。一是提高办贷效率。公开信贷业务品种、条件和程序等,实行限时服务,阳光操作。对小型微型企业申请贷款,从客户经理受理到有权部门完成审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全面推行差别化管理,实行分级授权,今年省里将我市贷款权限扩大到单个客户1.4亿元,集团客户2.1亿元,我市也将单位贷款权限分别扩大到万元、1500万元,其他单位在去年的基础上均扩大了权限,县级对基层单位也适当下放权限,减少审贷时间,切实提高办贷效率,方便企业申办贷款。二是清理金融服务收费。已组织开展对小型微型企业收费清理,从清理情况看,没有收取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财务顾问、咨询、资金管理、评估评级等费用,并且严格执行对小型微型企业各种收费的规定。三是调整产品计价。为扭转客户经理抓大轻小的现象,将客户经理绩效考核进行调整,将贷款以投放金额的产品计价方式调整为以户(笔)数和金额相结合的产品计价方式,调动客户经理抓小型微型企业拓展的积极性。
二、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小型微型企业大多无有效抵质押资产,因此,建议由地方财政资金为主导,成立专业担保公司,解决小型微型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二)建立小型微型企业信息互动机制。由地方政府指定一个部门牵头,及时采集和更新小型微型企业相关信息,定期向各金融机构发布,便于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
(三)相关职能部门减免收费。一是减免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抵质押登记收费,解决抵押登记中成本问题,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二是落实抵押登记实行限时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二o一一年月日
-----
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区有200余家小微工业企业,其中有87家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经营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企业主要以造纸、包装、纺织、建材、机械加工、档发、食品等产业为主,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长。前两季度生产运营情况良好,10月份以后,由于原材料起伏大、市场疲软、沿海地区的信贷危机引起的关闭潮影响,部分小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停产或半停产情况,影响面积约35%。针对上述情况,我局从小企业中选取8户不同行业的微小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虽然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重重,但也能从中看到部分行业发展壮大的希望。
二、我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小微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方面的限制,设备陈旧、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产能比较低。此外,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于废污排放不达标造成的停产都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二)小微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较高程度国民教育,无论在专业技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销售服务水平和企业发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通常是以家庭为基础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健全,在产销决策中往往存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此外,为了节省工资开支,企业财务人员多是聘用兼职人员,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树立起来。这也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且风险加大。
(四)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小企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小企业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水平都难以令人满意,企业很难有长足的大战。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少
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稳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了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但也由于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自有资金高达90%),在当前形势下,也在抗风险抵御危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食品、包装、电子类领头小企业逆势飞扬
我区传统行业造纸、纺织和机械加工行业都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成熟,利润有限,小企业越来越难从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产业中小企业才能找到发展壮大之路。这些找对路子的企业现阶段是产销两旺,完全没有受到小企业危机的影响,这些企业目前考虑的是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创出行业知名的品牌。
案例:
位于人民北路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注册资金300万元,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生产基础学科科普产品、科技趣味游乐设施、玩具、自动化科技产品、科技工业品等,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电子科技公司。该公司现有员工6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占85%,技术研发人员10人,研发队伍由教授、博士和博士后组成,设计与研发力量强大。洞天科技自创建之初就做了较为全面市场调查,看中了科普教育设施这个国内新兴市场,大胆尝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经过两年努力,现能生产500余种科普科技展示产品,已为省内外多所学校、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装配了一系列高标准的科普展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现阶段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万元,同比增长35%。
三、现阶段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行情直线下降,产品销售困难
沿海地区大量小企业关闭,导致内地原材料加工企业产品滞销。我区有部分小加工企业是以沿海地区小机电、小电器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的,近几个月沿海地区小企业出现危机后,内地企业也受此影响,产品销售困难。
(二)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1.8%,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我区有出口商品的企业不敢接单,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受下游出口企业的影响,订单也出现锐减。
(三)原材料波动幅度大,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近两个月内,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棉花出现大幅下跌、绝缘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现大幅下滑,这些都让生产规模小、利润点低的小企业吃不消。通常这些小微企业都是以订单来决定生产,企业不存货也不储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下跌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产成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一来,以订单决定生产的小企业就受到巨大影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微型企业多数选择停产,等待市场变化,而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为了留住技术工人或者解决原材料储存等问题,即使生产会造成亏损,也会保持一部分生产线继续运转。
(四)技术工人紧缺,人员流动大
小微企业大多数以部分合同工和雇佣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方式,订单多的时候就招工人开工生产,订单少或者没有的时候就停工让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业工作环境差,福利低且没有保障等因素这种常年招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业想要留住技术工人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
四、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
对于一些创业阶段的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对这部分企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使这部分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从而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对企业深入调研,从上下两个层面共同着手,使国家的资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应扩大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我区小微企业按照《企业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落到实处,在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方面不断有所创新、有所成效。
(三)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整理
梳理全区小微企业分布、行业所属等情况,筛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节能、无污染的优势小企业,重点培养,为我区工业发展补充后劲。
第二篇:县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县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
对措施
县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以湖兴县、融入都市”发展总战略,以“工业强县”为主抓手,走生态特色工业发展之路,促进了我县小微企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末,小微企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并呈上升态势。今年县党代会又提出了“奋战五年,喋变淳安”的总体目标,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台。但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及“融资难、难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银行,成为政府、企业和银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进一步加大对辖内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
总理在浙考察期间的讲话精神,以“进村入企”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小微企业的走访调查,探索一条银企双赢之路,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末,全县在册企业达余家,其中小微企业1800家左右,占90%;全县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其中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工业总值的%;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实现销售产值亿元,增长%,其小微企业实现销售产值亿元,占比%。据调查,全县小微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达万多人,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对于支持国家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制约因素
从小微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1、经营规模小,市场反应快,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销售收
入少,资金实力弱。据调查,在我县一些小微企业少的一年也只有百来万,因此具有船小掉头快,市场反应能力快的特点。一方面能使企业迅速抓住市场机会调整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容易受到宏观调控形势、行业周期,单一客户订单影响。小微企业存在财务弹性小,在经济下行、市场衰退期很容易陷入危机。
2、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受企业主个人影响大。小微企业大部分由个人或家族创建,其经营风格受企业主的影响明显,多数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或有名无实,大量经营决策根据企业主的主观判断作出,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另外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存在业务收支都是实收实付,缺乏必要的第三方监督,报表数据反映信息不准确,而银行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征信平台构建不完善,难以得到全面完整的信用信息,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使用监督困难,影响了银行业对小微企业 的资金投入。
3、小微企业数量多,资金需求呈现量少、紧急、频繁的特点。我县小微企业数量不少,根据工商部门注册记情况了解,末有小微企业1800家左右,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么众多的小微企业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小微企业贷款往往金额较小,但时间要求非常紧迫,且在日后的业务中又经常频繁地发生,而我们现在的信贷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及授权环节相对复杂,信贷业务的成本时间相对较大,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
从银行机构层面分析
1、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资源缺乏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少数企业所在的乡镇经济欠发达,企业总量小,其资产主要是厂房和机器设备,这类企业发展生产,就面临着担保难的问题。一方面这类企业如果需要到信用社贷款融资的话,一般只
能用企业的房产和机器设备作抵押,可是这些机器设备抵押根据我县农村信用社抵押担保相关的管理办法,抵押率只有10%,达不到预想中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如果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担保公司必需提供反担保,无疑是提高了企业融资担保的门槛,有些时候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就要找10多个自然人给予保证,因此,就很大成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制约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
2、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大小不一,需求差异化成度高,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小微企业经营比较活跃,但经营规范大小不一,融资需求也呈多样化。而我们目前的主流信贷产品多源于中型企业金融服务模式,虽然前我们前几年对企业信贷流程和产品进行了改造,但离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仍有距离,如前段时间我们在对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中进行了统计,其中有1/4的客户就反映了缺乏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的意见。
3、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队伍建设需加强。一是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人员不足,目前只有千岛湖、营业部配备了专职企业客户经理,其它信用社还是由农业信贷员兼管企业贷款,企业客户经理只有3人,而2月末我县的小微企业贷款90541万元,占全部贷款的%,很显然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配备明显不足;二是企业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新项目不断产生,新企业不断上马,这给信贷人员的贷前调查、分析提出了新的理论及要求,要求信贷人员既要懂市场分析、又要会财务分析;既要掌握企业的经营概况,又要预测企业的市场行情。而农村信用社一部分信贷人员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综合素质离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政府服务层面分析
1、信用担保体制作用有限。小微企业贷款难,首先难在担保上。无数小微企业寄予了厚望的担保体系自身被诸多难
点所困扰,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规模小、缺乏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担保机构内部业务操作程序不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与之相对应的小微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在我县已经建立了几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但担保资金规模与小微企业实际贷款担保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政府对其发展扶持力度偏弱,缺乏法规制度的保障和约束。同时,担保公司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注册资本到位率低,使得担保公司难以正常运作,未能达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目的。
2、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有待加强,政策执行落实到位。根据《财政部关于小微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呆账核销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有关规定:“放宽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呆账认定条件,金融机构对单笔贷款额在500万以下的,经追索1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的小微
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同时还规定“金融机构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发放并认定为不良的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按本通知规定核销”。可是在具体的呆账审核操作中,掌握政策的相关部门为考虑方方面面的原因,却把我们认定的小微企业及涉农呆账贷款,在批准核销后又作为利润征收所得税,这样就挫伤了对小微企业及涉农贷款投入的积极性。
三、对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与思考
根据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要把当前宏观调控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升小微企业报务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认识。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湖兴县、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农村信用社作地方金融机构应正确的理解县委县政府所提出的内涵与实质,把支持我县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与服务“三农”紧密地联系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之精神,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提高支持力度,促进我县小微企业稳步发展。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小微企业服务。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之精神,根据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以确保完成两个高于的目标。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微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三是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库。以“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为契机,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全面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库,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供方便;四是主动探索小微企业贷
款的品种创新,根据小微企业规模小总量小的特点,在现有贷款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满足不同层次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以及小微企业仓单质押贷款产品推进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县小微企业融资的多品种、多方式、多结构的立体化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小微企业信贷人员。根据我县实际,联社本级由信贷管理部负责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业务发展部负责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营销策划与服务,合规风险管理部负责小微企业授信管理。在营业部、千岛湖、文昌信用社已配备专职小微企业信贷员的基础上再对汾口、威坪、临岐信用社配备专职企业信贷员,在营业部和千岛湖信用社增加配备小微企业信贷人员,其他信用社由农贷信贷员兼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以适应小微企业业务发展。同时认真做好小
微企业客户经理的业务培养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根据银监会“三法一指引”的实施,联社将结合实际,修订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完善六项机制建设。
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是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确保财政对小微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对小微企业专项资金做出明确规定。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分散使用为集中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间接扶持。二是加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鼓励各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资金投入。三是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政策,组建再担保机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规模,重点服务小
微企业贷款担保业绩突出的规范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
第三篇:县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县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以湖兴县、融入都市”发展总战略,以“工业强县”为主抓手,走生态特色工业发展之路,促进了我县小微企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末,小微企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43.01%,并呈上升态势。今年县党代会又提出了“奋战五年,喋变淳安”的总体目标,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台。但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及“融资难、难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银行,成为政府、企业和银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进一步加大对辖内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浙考察期间的讲话精神,以“进村入企”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小微企业的走访调查,探索一条银企双赢之路,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末,全县在册企业达余家,其中小微企业1800家左右,占90%;全县工业总产值231.65亿元,增长13.70%,其中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91.67亿元,占工业总值的44.99%;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4.2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9%。实现销售产值227.69亿元,增长15.6%,其小微企业实现销售产值87.09亿元,占比44.23%。据调查,全县小微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达2.6万多人,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对于支持国家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制约因素
(一)从小微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1、经营规模小,市场反应快,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销售收入少,资金实力弱。据调查,在我县一些小微企业少的一年也只有百来万,因此具有船小掉头快,市场反应能力快的特点。一方面能使企业迅速抓住市场机会调整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容易受到宏观调控形势、行业周期,单一客户订单影响。小微企业存在财务弹性小,在经济下行、市场衰退期很容易陷入危机。
2、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受企业主个人影响大。小微企业大部分由个人或家族创建,其经营风格受企业主的影响明显,多数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或有名无实,大量经营决策根据企业主的主观判断作出,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另外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存在业务收支都是实收实付,缺乏必要的第三方监督,报表数据反映信息不准确,而银行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征信平台构建不完善,难以得到全面完整的信用信息,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使用监督困难,影响了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入。
3、小微企业数量多,资金需求呈现量少、紧急、频繁的特点。我县小微企业数量不少,根据工商部门注册记情况了解,末有小微企业1800家左右,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么众多的小微企业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小微企业贷款往往金额较小,但时间要求非常紧迫,且在日后的业务中又经常频繁地发生,而我们现在的信贷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及授权环节相对复杂,信贷业务的成本时间相对较大,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
(二)从银行机构层面分析
1、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资源缺乏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少数企业所在的乡镇经济欠发达,企业总量小,其资产主要是厂房和机器设备,这类企业发展生产,就面临着担保难的问题。一方面这类企业如果需要到信用社贷款融资的话,一般只能用企业的房产和机器设备作抵押,可是这些机器设备抵押根据我县农村信用社抵押担保相关的管理办法,抵押率只有10%,达不到预想中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如果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担保公司必需提供反担保,无疑是提高了企业融资担保的门槛,有些时候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就要找10多个自然人给予保证,因此,就很大成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制约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
2、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大小不一,需求差异化成度高,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小微企业经营比较活跃,但经营规范大小不一,融资需求也呈多样化。而我们目前的主流信贷产品多源于中型企业金融服务模式,虽然前我们前几年对企业信贷流程和产品进行了改造,但离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仍有距离,如前段时间我们在对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中进行了统计,其中有1/4的客户就反映了缺乏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的意见。
3、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队伍建设需加强。一是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人员不足,目前只有千岛湖、营业部配备了专职企业客户经理,其它信用社还是由农业信贷员兼管企业贷款,企业客户经理只有3人,而2月末我县的小微企业贷款90541万元,占全部贷款的26.3%,很显然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配备明显不足;二是企业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新项目不断产生,新企业不断上马,这给信贷人员的贷前调查、分析提出了新的理论及要求,要求信贷人员既要懂市场分析、又要会财务分析;既要掌握企业的经营概况,又要预测企业的市场行情。而农村信用社一部分信贷人员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综合素质离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从政府服务层面分析
1、信用担保体制作用有限。小微企业贷款难,首先难在担保上。无数小微企业寄予了厚望的担保体系自身被诸多难点所困扰,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规模小、缺乏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担保机构内部业务操作程序不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与之相对应的小微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在我县已经建立了几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但担保资金规模与小微企业实际贷款担保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政府对其发展扶持力度偏弱,缺乏法规制度的保障和约束。同时,担保公司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注册资本到位率低,使得担保公司难以正常运作,未能达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目的。
2、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有待加强,政策执行落实到位。根据《财政部关于小微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呆账核销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12)文件精神的有关规定:“放宽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呆账认定条件,金融机构对单笔贷款额在500万以下(含500万元)的,经追索1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同时还规定“金融机构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发放并认定为不良的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按本通知规定核销”。可是在具体的呆账审核操作中,掌握政策的相关部门为考虑方方面面的原因,却把我们认定的小微企业及涉农呆账贷款,在批准核销后又作为利润征收所得税,这样就挫伤了对小微企业及涉农贷款投入的积极性。
三、对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与思考
根据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要把当前宏观调控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升小微企业报务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认识。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湖兴县、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农村信用社作地方金融机构应正确的理解县委县政府所提出的内涵与实质,把支持我县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与服务“三农”紧密地联系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之精神,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提高支持力度,促进我县小微企业稳步发展。
(二)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小微企业服务。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之精神,根据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以确保完成两个高于的目标。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微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三是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库。以“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为契机,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全面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库,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供方便;四是主动探索小微企业贷款的品种创新,根据小微企业规模小总量小的特点,在现有贷款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满足不同层次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以及小微企业仓单质押贷款产品推进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县小微企业融资的多品种、多方式、多结构的立体化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小微企业信贷人员。根据我县实际,联社本级由信贷管理部负责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业务发展部负责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营销策划与服务,合规风险管理部负责小微企业授信管理。在营业部、千岛湖、文昌信用社已配备专职小微企业信贷员的基础上再对汾口、威坪、临岐信用社配备专职企业信贷员,在营业部和千岛湖信用社增加配备小微企业信贷人员,其他信用社由农贷信贷员兼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以适应小微企业业务发展。同时认真做好小微企业客户经理的业务培养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根据银监会“三法一指引”的实施,联社将结合实际,修订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完善六项机制建设。
(五)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是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确保财政对小微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对小微企业专项资金做出明确规定。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分散使用为集中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间接扶持。二是加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鼓励各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资金投入。三是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政策,组建再担保机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规模,重点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业绩突出的规范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
第四篇: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学号: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众多中小物流企业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随着物流国际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物流行业全面向外资企业开放,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国外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对我国处于发展阶段的物流企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极度分散及竞争混乱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然而与之相对的,这些中小物流企业在业务发展方面却无所不能。本文主要从第三方物流的角度出发,依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对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物流企业、问题、对策
The problems exi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Qi HuiJuan(08 IL 2,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engDa College of Economic & Trade Management)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get a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ris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s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But 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trend,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full open to the foreign enterprise,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serious challenges, the foreign large logistics enterprise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In this context, the problems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exposed out, such as small scale and huge numbers, extreme scatter and competitive chaos.In comparison, th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to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omnipoten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analyze the exi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一.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划分标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标准主要根据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下面我们主要来介绍交通运输邮政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小型交通运输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上面是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和其他物流企业的区分标准。
二.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物流企业在现状经济大环境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物流被喻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他们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实力不强,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中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在现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当才用的对策进行分析。
三.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客户服务方面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提供能力低;服务功能单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低下;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运营效率低下;设施和装备落后。
1.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物流法规不够完善。目前政府对中小物流企业是有很大歧视的,中小物流企业在与大型物流企业、不同体制下的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比较晚,经验不足,没有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客户服务的标准上不同的企业差别很大,物流公司自身在确定物流标准时.没有详细调查客户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没有对行业竞争者服务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在500人以下,从事公路运输的企业拥有的车辆不多。企业规模过小,缺乏运作资金及管理经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甚至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同时,企业规模偏小,造成运营成本上升,难以形成贯通全国的高效物流网络,很难为国内外物流服务需求者提供满意的服务。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资源缺乏整合,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3.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大多数原为传统的物质运输、仓储业或是国有工商企业分拆转型而来,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配送等传统物流环节上,对于加工、JIT配送、“零库存”管理、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信息等增值服务不多,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反应速度慢,物流企业“大面全”、“小面全”现象较突出,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4.客户方面不重视物流服务,造成不能与物流公司协调一致,致使物流的客户服务没有和客户方达成一致,其服务没有使客户满意。加上物流公司服务流程不清晰,客户单位的管理人员不了解物流服务的标准,单纯要求降低成本,往往未经综合考虑就草率地选择物流公司。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用人现状: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人才配置不合理,缺少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绩效评估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完善,不重视员工培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君主集权制”。
1.大多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还处于初创期,缺乏长远的人才规划与灵活的选拔机制。对于新进人员的招聘,大多是因顶岗的需要,没有适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人才储备计划;招聘要求及过程相对都比较简单,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物流资格证书也不够重视,应聘人员与岗位要求难以匹配。物流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大多从事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缺乏创新思维,不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管理流程,工作十分被动,甚至不被企业重视。即使涉及人力资源规划内容,也常常脱离本企业经营发展日标,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
2.中小物流企业中民营数量占多数,这些企业普遍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在的凝聚力和团结、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资源、避免代理人的“通往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代理成本等。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惟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
3.在中小物流企业中,流动性较强的是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营销精英和技术骨干,这些人员掌握管理知识、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销售渠道或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而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其就业选择空间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在中小物流企业中,对物流一线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物流知识培训少之又少,大部分上层管理人员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把资金用到员工培训上,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或认为人才培养的能力越高,人才流失的越快。所以他们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贬值。长期在物流一线的工作人员对物流前沿理论、管理模式知之甚少,缺少创新开拓能力。双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普遍感到专业人员的缺乏,但又不敢投入较大的成本来培养潜在的管理人员,无形中陷入了“缺人才—怕投入—更缺人才”的恶性循环。
4.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手段较单一,偏重物质激励。按照赫茨伯格提出有“ 双因素理论”,企业中人的需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保健因素,如经济报酬,就业保障等;第二类是激励因素,如认同感、自我实现等。保健因素主要跟工作环境有关,其改变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要想对职工进行激励,必须使用和职务内容相关的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得到改善,才能促进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目前许多中小物流企业没有了解人才就业的动机,尚未深刻认识到员工需要和激励的多样性,只是采用简单的经济激励手段。员工没有进取心,缺乏积极性,甚至缺乏归属感,这往往导致他们不会专心工作,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三)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分析。
问题:信息化程度较低, 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 效率低;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 应用范围有限;集成化、标准化程度低,规范性差;信息化意识薄弱,专业知识缺乏,信息化人才稀缺。
1.资金缺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绝对不是拥有几台台式机,几部终端输出设备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不仅在初期要花费巨资购买一些硬件和与之相匹配的软件资源,在后期人员培训、技术跟进、系统升级与维护方面更是要投入更大的资金。据估计,企业信息化系统在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19.3%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49.2%的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
2.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而目前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领导者关注的只是眼前的生存状态, 往往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为出发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 忽视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 这种观念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质量管理、仓库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等制度。二是许多企业组织结构是建立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以功能为中心,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三是信息化企业的管理机制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存在差距,数据资料如各项定额、仓库记录、生产记录、各项指标标准不完整、不准确。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不能顺畅流动。四是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对信息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信息孤岛。
3.缺乏物流信息化人才。外部原因: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专业人才奇缺, 尤其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在运作资源成本全面提高的情况下,以往不规范的“隐形”运作成本逐渐变得明朗化,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日益增大。内部原因:企业只重视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如仓储、运输、装卸、包装等)的培养与储备;运输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而物流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企业不敢投入较大的成本来培养潜在的管理人员;中小物流企业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升迁机制,使得人才的自身培养和团队建设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瓶颈。
四. 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政府要为物流公司的经营打造适宜的宏观环境
1、尽快建立物流管理协调机制。为了物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各级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统一的物流发展协调会议机制,由综合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统一协调物流规划、物流法规、物流标准和政策的设计制定工作。通过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实施物流管理,为各类型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制定统一的物流规划。地方政府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各层面对物流的需要,搞好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开发新资源要与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相结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可行性研究,最后制定出统一的、更高层次的、全面的、综合的物流发展规划。
3、制定地方性物流法规及行业标准,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法治”是实施物流管理的高级形式,政府应该组织力量作好调查研究,参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本区域的物流法规和标准,并依照法律程序予以颁布执行。同时,政府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出台相应的工商、财税、基础设施投资开发、交通发展及融资等扶持政策,从各方面加大对中小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少限制和不合理的收费,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正确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小型物流企业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作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企业应在物流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突出自己擅长的领域,培养自己的核心物流专长;树立品牌意识,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在客户中树立良好而深刻的物流品牌形象。例如,上海百岁物流公司重点关注仓储和配送业务,并在运作过程中实现物流功能的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以及组织网络化。再比如,上海宅急送物流有限公司则专心做速递包裹业务,为客户提供快捷、准确、高效、安全的速递门到门服务。等等。这些物流企业致力于提供某一方面的物流服务,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专长和品牌,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三)建立物流战略联盟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 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彼此建立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物流战略联盟, 是其发展方向, 并体现了整合的理念。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 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 依靠各自的优势, 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资源出发,构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中小型企业物流有功能的单一与不完备的缺点, 正因此在建筑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构造的物流业务的合作是一种有效弥补企业能力缺憾, 构成物流竞争优势的可行方法。
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 可以分享约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战略联盟, 可以获得不必扩张组织边界就能扩张公司经营范围的效果, 实现范围经济。公司利用伙伴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 增加物流服务品种, 扩大物流服务的地面覆盖面, 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彼此相互依赖、有效而积极的信息沟通、共同的企业经营目标和凝聚力、技术上的互补能力、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共同努力等是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引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应该着眼长期,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优化管理。比如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采用条形码技术(Bar-Coding)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 EDI)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运用J IT、CPFR、VMl、SMI 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交易等手段,借助电子商务来降低物流成本。
国内物流信息的IT 商有很多近两年都不约而同在走平台化的模式,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台。要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可以通过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政府有关部门将其对外服务的这块信息化形成一个公共的平台,因为物流里面会涉及的政府服务有公关、税务、银行结算、商检,还有一些像视频监管、医药监管等很多政府的监管。如果这些监管能够形成一个公共平台,那就对企业开发公共运营平台带来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自发地进行。
(五)改进人力资源现状
1、建立完善培训制度
人才培训计划是物流人才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根据物流企业的业务需要、战略目标与企业的培训能力,分别确定培训计划:新进人才培训计划、专业人才培训计划、部门主管培训计划、一般人员培训计划、人才选送进修计划等。在培训中,既要重视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也要加强一般工人的教育培训;既要注重岗前培训,又要重视岗后培训;既要注重全员教育培训,又要重视重点教育与培训拔尖人才;既要有短期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又要有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中小物流企业可以给予一些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吸取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对中小物流企业来讲,加强现有物流人才培养比引进物流人才更有意义。科技在不断进步,人员要进行知识更新;在职物流人员数量比引进人员数量相对多一些;在职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对引进人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职人员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物流业中实践经验尤为重要,通过及时、系统地培训,业务水平提高速度较快。物流人才培养应结合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可以鼓励员工通过成人教育等方式参加正规物流教育,也可以加强在职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管理理念培训及物流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培训等。
2、完善用人机制
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把握好人才的招聘和培训,建立起学习型组织。要注重人力资源的选拔与配置,要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使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完善用人机制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应该使员工需求的保健因素有保障。譬如,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积极改善职工薪酬及福利,增强员工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改善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激励因素,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譬如充分放权,让员工更多地参与企业管理,使其具有话语权,进而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定期选送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学习,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重视所有员工的基础培训、业务培训和观念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等。
3、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新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他们能否发挥作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因此,物流企业应通过让新员工感到受重视使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培养新员工的组织归属感等方式来完善新员工的导向活动,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掌握业务技能,从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工作。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必须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制度化的约束机制。尽量能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给员工安全感。
结束语: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发展状况良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不容乐观。因而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中要认清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而挖掘企业的竞争能力所在,采取优化的资源整合方法和措施。我们相信,只要脚踏实地,用心经营,做到资源整合与合作并举,中国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参考文献:
[1] 李慎恒.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3,2.[2] 左元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 2005(9).[3] 郑彬.物流客户服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0).[5] 朱莹.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型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6).[6] 杨浩军.苏州民营中小物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7] 董伟,纪付荣.中小物流企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09(1). [8] 盛清林.中小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9] 李芳.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战略研究[J].中国储运,2006(3).
[10] 郭春艳.中小型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07(12).
第五篇:六大措施助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六大措施助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应力争在“十二五”规划乃至“十三五”规划期间,使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大、中、小、微各类企业比例基本协调、分布较为合理、发展态势趋于健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一、科学认定划型标准
逐步完善认定内涵。2011年6月,国家工信部联合其他四部委发布的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主要涉及企业营业收入、用工人数和资产规模等指标。鉴于实践经验相关部门对小微企业认定内涵表述不尽一致,税务部门称“小型微利企业”,统计部门称“规模以下企业”等。而且,上述指标内容通常是在企业完成设立登记并开展经营活动后才能较完整产生,企业在设立登记时一般不能准确提供上述指标数据,工商机关因而不能准确判断服务对象是否属于小微企业,使“免除注册登记费”之类的优惠政策不能顺利得到执行。因此,建议以注册资本为“补充标准”划定小微企业;同时,建议取消“个体私营工商户”称谓,其登记时统一划归“小微企业”统计范畴。
提高接受国家政策扶持的实际程度。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9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和4条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调研表明,鉴于对小微企业划型标准内涵认知程度不一,目前实际接受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的小微企业不到20%。尤其是对缴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权限报批后予以减免;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给予200-1200元培训补贴;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严格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对企业贷款不得与其存款挂钩;允许困难企业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缓缴期限暂定6个月等措施,实际知晓的小微企业仅为50%左右。因此,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采取务实措施加大对国家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执行政策,简化办理手续,切实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建立小微企业专门统计制度。应在科学认定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的前提下,明确小微企业统计职能部门。
二、将减税降负落到实处
继续加大减税力度。继续全面落实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延长到2015年年底并且扩大范围。落实国家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文件精神,暂免征收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2011年起有关部门进一步降低了微型企业税负,但这些政策仍只覆盖部分微型企业,如新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上限为年收入24万元,远低于微型企业划分上限标准。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同时扩大所得税的优惠面,争取将所有微型企业和部分小型企业纳入结构性减税的覆盖范围。
继续提高税收优惠幅度。要进一步提高企业所得税优惠门槛。新的所得税优惠门槛从年所得额3万元提高到6万元,标准仍然偏低,建议提高到10万-15万元。对达不到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小微企业,建议通过立法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目前税法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按3%征税,50万元以上的按一般纳税人17%或13%征税。由于两者之间悬殊过大,很多小微企业转为一般纳税人后又无可抵扣项,只好反复注销企业重新登记以“合理避税”。建议在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之间制定一个过渡性税率,扶持小微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对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小微企业创办前三年可给予有条件的免税优惠,对已经发展起来的小微企业,可给予有时限的阶段性优惠政策。
继续推出实质性降费措施。建议免除小微企业的残疾人保障金、城市建设、教育等附加费,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应允许小微企业在特定时期,下浮企业负担“五险一金”的支付比例。一定意义上讲,减免涉企收费项目要比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更快更见效,要把全面减免涉企收费项目作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涉企收费项目名目较多,一些不合时宜的项目仍在收取且征收比例不低,建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及时审慎出台全面减免小微企业类似劳动用工调配费、堤围费等相关降费措施。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因此减收的费用,可考虑由国家财政适当予以补贴。同时,允许相关省市通过特定法案实行临时性免税政策;允许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域试行“以税定贷”、“付息续贷”等措施,进一步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
三、解决融资难问题
务实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和融资产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要在加快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同时,出台发展县域、乡镇中小金融机构,以及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商会投资风险贷款补偿管理办法,完善民间投资风险贷款补偿机制。向小微企业倾斜,健全投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商会、行业协会等成立担保公司,开展互保联保。拓宽银企商沟通渠道,引导小微企业较多的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向银行“抱团”贷款。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小微企业利用债券市场,发行“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加快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小微企业创业投资。
探索成立专营小微金融的政策银行。建议在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开展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在当地乃至广东省成立小微企业政策银行;小微企业政策银行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或政府相关决策对小微企业开展政策性投融资活动。同时,建议银监部门敦促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不轻易改变借贷周期和信贷额度,确保贷款企业的资金链安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尽快出台相关具体措施,允许民营企业家投资创办或控股社区银行、科技银行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
鼓励出台符合地方金融实际的相关措施。例如,可根据税收增长幅度逐年扩大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规模,年增幅度不少于5000万元;尽快对省(市、自治区)各级政府设立该项基金做出刚性要求,并明确其中用于小微企业的具体比例。又如,小微企业可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一方面,使小微企业获得快捷、高效、低成本融资;另一方面,使小微企业获得规范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的有益经验。再如,可吸引外国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本土公司,正确引导民间资本介入风险投资业,政府主要提供必要的扶持和保障措施。风险投资将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四、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非禁即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创业者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创业成本。全面加强创业辅导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创业基地辅导、孵化功能发育,增强创业服务能力。发挥各级工商联组织在扶持创业中的作用,由各级工商联增建创业辅导孵化基地,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创业辅导孵化服务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基本方式,支持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市场调查、商业策划、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担保等服务,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成本。继续实施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工程,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实行零注册资金、免收手续费用,允许多种形式创办企业包括住宅内设立公司并免征房产税。
提高小微企业成活率。中央财政安排的5年150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应尽快明确运作细则,及时惠及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公开透明能够反映小微企业经营、财务、信用、交易等信息的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将积极就业政策中的培训补贴更好地用于小微企业,由政府组织对小微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免费培训。要为创业者提供学习、见习、试岗的条件,提高创业成功率。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解决其到小微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完善档案接转、户籍申报、子女入学、职称评聘、劳动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服务。允许在小微企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经济适用房;对吸纳一定数额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小微企业,政府应给予包括一定额度的补贴或贴息贷款、保障房指标。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用地保障制度。地方政府在每年新增土地指标中安排一部分用于成长性好的小企业,加大相关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对于新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要明确划出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建设小微企业园区,或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标准厂房,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空间问题。
五、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完善小微企业产业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应主动进行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与当地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指导,编制完成好工业园区的产业功能区划和专项规划,实现工业园区规划与小微企业发展规划协调一致。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小微企业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要紧跟产业发展新趋势,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特色项目、兴办小微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要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小微企业生产由高消耗向高效率、产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改变小微企业重复建设、盲目投资、低水平竞争的被动局面。
引导小微企业有序参与资源开发。解决小微商贸流通企业生存难题。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在繁荣市场、安排就业方面作用突出,但当前面临着工商用电不同价、银行刷卡费率高、政策支持弱等问题。建议抓紧流通业相关立法,尽快出台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会展秩序等管理条例,修订完善融资租赁、再生资源、旧货流通等行政法规,编制餐饮配送中心、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洗浴洗染等行业标准。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努力完善法律法规。应适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3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迄今已逾10年。目前我国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已经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新划型标准的重要政策内涵。适时修订该法有利于各级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实施定向政策,清理和修订现有法规中不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内容,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应适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借贷法》。
积极探索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应积极探索选择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小微企业聚集的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沿边境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小微企业是沿边境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推动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力量;给予免税扶持可以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压力,为沿边境地区开放开发创造必要条件。与此相关,应考虑对高寒地区小微企业给予特殊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