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
文章标题:企业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是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尊重员工基本生存权、安全权的具体体现。因而,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我认为应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企业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信息,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xiexiebang.com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树立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音像制品、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介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三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加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当生产重要条件达不到安全要求,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证员工的安全放到每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企业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企业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
第二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安全到底是谁的安全?可惜每每谈到这里就浅尝辄止,很少有专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这里笔者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专家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先来说第二个问题,安全是谁的安全,以人为本的这个“人”应该是谁?余以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某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为本都是偏颇的,它应该以企业全体成员,甚至包括员工家属在内的每一个“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必须建立“全民安全”观,这也是探讨如何以人为本这个问题的前提。
全民安全”观的确定,全民安全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保证,是安全文化传播的根本目标。“安全”本身是一种文化范畴,不是单纯的管理学命题,也不是单纯技术科学命题。如果我们不在“全民安全素质”和“劳动者职业安全素质”两个方面下功夫,安全生产水平是不会根本提高的。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也不会根本好转。这也是被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验证过的。
接下来,谈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里的“人”既然是个群体,那么他们的文化素质就会有差别,有时还会是很大的差别,因此就必须坚持通俗、易懂的原则。“安全”、“文化”、“建设”这里每一个词的意义都很大,放到一起说,可以想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身的分量有多么重,一般的老百姓是难以达到“透彻领悟”的高度的。安全文化建设如果只在一些专家、学者间讨论来讨论去,然后用隐晦、高深的专业术语弄出几篇论文来,以彰其学,那么安全文化就不是全民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是一纸空谈!
其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关爱人和保护人(员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需要,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与全体员工的融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实质是落实全员安全文化建设责任,激励和约束员工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与响应。通过各层次群体、个人安全生产及其经营活动的实践和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形成企业员工各个层次的安全文化。对员工各层次安全文化进行提炼、优化和整合,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又被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安全文化体系。
再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与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的融合。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任务目标、最终目的和运作特点决定了其建设过程必须与企业的其他各项业务活动融合进行、共同推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文化思想以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渗透、传播,通过全体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塑造、演化、融合与优化,从而形成先进的、实用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建设从本质上讲是一套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学习和交流。领导的安全责任思想塑造、岗位安全技能理论体系建立、一线工人的保护意识和实践经验水平提高,以及企业整个的安全文化氛围营造、安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后,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安全文化传播的载体——安全文化产品,也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作为我国安全文化传播领域的专业公司,我们非常注重安全文化产品研发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通俗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开发出一系列深受欢迎的安全文化产品,如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学习读本》系列图书、《班组学习材料》、《新员工教育》,有很强实用性的《安全员手册》,针对普通百姓的安全手册,以及安全谜语、安全笑话、安全趣味问答、安全知识竞赛等大量安全文化产品。
最近有不少企业找到天地大方,一方面是想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一方面也想就这方面的事与我们合作。这些企业都是非常真诚的,他们或者是与我们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的老客户,或者是通过介绍找到我们,对于大家的信任,天地大方非常感谢。但是,我们同时也了解到,也有不少企业在是否该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如何进行等方面有一些困惑,我这里简单谈一下。
一、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进行安全文化建设
理论上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进行安全文化建设,但考虑到当前我国的国情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以下企业从时间上和迫切程度上,更应该及早进行安全文化建设。
1.高危险性企业,如医药卫生、危险化学品、军工企业等。
2.高职能性企业,如自来水、电力企业,水利、核能、石油企业等这类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等。
3.事故多发性企业,如矿山企业、建筑企业、机械制造及加工企业等。
4.劳动密集性企业,如纺织企业、化工企业、来料加工及组装企业等。
二、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安全科学的建设、安全教育的发展、安全宣传的强化、科学管理的提倡、安全法制的建设等。具体包括:①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②建立安全制度约束体系③健全安全机构保障体系。
通过讲解、示范、演示、实验、实习、应用、创新等方法,利用展览、各种活动、书籍、测验、考试、实际操作等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它是一项长效工程。我们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三篇:为了贯彻安全生产方针
为了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国家对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其具体内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3)责任人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4)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含义
第一层“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时,首先要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因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才算达到事故原因分析的目的。
第二层“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二层含义也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具体体现,对事故责任者要严格按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层“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三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第四层“四不放过”原则的第四层含义是要求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对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处理的同时,还必须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对安全工作责任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严格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出处1975-04-07《 国务院关于转发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纪要的通知》“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2004-02-17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2004]7号提出“ 四不放过”:对责任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严格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消防“四个能力”是公安部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出的,即: 1.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2.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3.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4.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第四篇:班组安全建设应以人为本
班组安全建设应以人为本
工作7年,笔者一直在公司发电部四值工作。四值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过“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襄电一流班组”、“足球、篮球、排球冠军”等光荣称号。透视这些荣誉,我们看到的是优良的安全工作和以此为基础的全值人员的共同努力。没有了生产安全的坚实基础,又何谈优秀。最近2年,四值的安全工作更是有了飞跃式发展,连续2年实现“三零”目标(零事故、零障碍、零违章),锅炉无一次熄火,机组无责任性停机。这是运行四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理念的必然结果。
1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一切生产、生活的主体,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管理者、执行者与实施者。安全生产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没有了员工的个人安全,哪里还有家庭的幸福、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呢?另一方面,据有关资料表明,88%的电力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许多事故发生的原因,表面上看来是设备因素,但追究该设备的各个管理环节,一般都与人的因素有关,只是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区别而已。由此可见,只有活生生的人,才是扮演电力生产过程安全或事故这幕喜剧或悲剧的领衔演员。因此,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班组安全建设如何实施以人为本
2.1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襄电四值成立时,第一任值长就提出了“四值是一个舞台,是家庭、是学校、是熔炉、是社会”的管理目标。正是在这一目标下,值长好像一位家长,当你出现差错的时候,他只会善意地提醒,你这样做是错的,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你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而不是严厉地批评,更不是纵容;当值内员工生病或生小孩,值长和班组长都会去看望,带给他(她)全值人员的关心;在平时的工作中,值长充分相信部下,只抓关键点,其余的大部分工作让员工自由驾驭;公司组织的各种知识技能竞赛活动,值内均大力支持,激励员工不断发展与提高。在发电部运行知识竞赛、生计部QC活动评比、人劳部度夏论文征集、安监部安全演讲等活动中,四值均有不俗的成绩。只有“胡萝卜”,没有“大棒”,班组管理也不能走入良性轨道。四值不断修订了《值内考核细则》、《小指标竞赛方案》、《防止异常与未遂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四值防止习惯性违章措施》、《四值交接班补充规定》及《四值定置管理标准》等各项制度,还率先将安全纳入个人月度绩效考核,实行评优“安全一票否决制”的具体措施,来充分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四值值内管理充分强调民主,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决不是值长一个人说了算,都要倾听每一位员工的意见,班委会最后讨论通过,并不断修改、及时公开,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一把尺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
2.2加强学习与教育,提高人的安全素质
所谓安全素质就是对事故的预测、预防、处理和控制的管理能力。安全素质越高,避免事故的能力就越强,出现事故的几率就越低。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与教育,才能不断地提高这种能力。四值长年坚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关爱生命,远离违章”的思想积极地灌输于每个员工心中,教育员工努力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减少因无知、违章而造成事故伤害。我们通过坚持抓好“两票三制”的基础性工作,突出搞好安全生产事前预控管理,积极配合公司开展各项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四值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安全活动,联系现场学习安全文件与事故通报,交流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并做到一月安全一总结,及时表扬先进、督促不足。四值还设立了“安全监督岗”,一月一轮换,安全监督员与安全员
共同负责值内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参与值内管理。人人都是安全员,安全才会有保障。我们还专门制作了反违章专题网页,共同探讨习惯性违章产生的根源与特点,通过列举典型案例,用真实的事例、血的教训来宣传违章行为的危害性。网页上还设立了违章小信箱,方便大家对违章行为进行“举报”,使违章无藏身之处。我们还不定期地开展擦洗现场“安全警示牌”、征集安全合理化建议、安全演讲、安全问卷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安全宣传常出新招、出怪招,改变安全活动陈旧、古板的死局面,做到安全工作常抓常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长期教育与宣传的强大攻势下,员工已经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安全”,从“习惯性违章”转变成“守章成习惯”,都能自觉执行安全措施、抵制违章行为,从而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安全生产没有优秀,只有满分。为了这100分,襄电四值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他兄弟单位及班组的成功经验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学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不断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共同创造电力事业的美好明天。
2.3重视现场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
技术过硬,安全才有保障。如果员工自身素质不高,对安全生产本身就是一个隐蔽性的危险点,因此襄电四值把岗位培训作为四值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我们从实际生产需要出发,重现场,求实效,抓重点,从严要求岗位技能,每月认真开展现场考问、技术问答、专题讲座、事故预想及模拟操作等培训活动;通过坚持按月开展运行分析,找出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和现场特点,使全值人员在一点一滴的学习掌握中,逐步积累起专业知识,提高运行技能。我们还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本岗位业务知识、跨专业值班培训。培训过程中我们力求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特别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新工器具使用的学习,使每个职工的业务技能也能做到“与时俱进”。此外我们还力求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员工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形成了一帮一、一带一的帮教制度。通过培训,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了各自岗位的安全内涵,提高了员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做到岗位操作正确熟练,安全知识人人掌握,特别是处理事故的分析与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能够熟练判别异常情况,及时对症下药,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确保生产的安全。四值的培训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在部门历次的知识竞赛、岗位比武、竞岗考试中,四值都名列前茅。当然,更重要的成绩是面对各种突发故障妥善处理的本领和四值长期的安全形势。
第五篇: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成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之中,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研究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及现实意义
最早提出“以人为本”思想,并见于典籍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子,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的思想应该说有积极意义。怎样理解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人为本”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就企业来说,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中,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从事物质实践活动的员工。
既然如此,“以人为本”就是企业把人当作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把人才真正视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和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增进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企业界的制度、规范各项发展措施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理解为一个整体,应该是企业对人的潜在才能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发挥、对人的整体素质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因素。
其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客户价值”的概念融入企业管理中,正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容。把“客户价值”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以此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就会越来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
二、倡导企业文化理念的关键是做到“以人为本”
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客户信誉的全面提高两个方面。从根本上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搏击市场经济大潮能力的基础。现代企业的员工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如果员工对劳动没有任何兴趣,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没有发展的后劲。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个人可以无所不能。就人的能力和技能而言,永远不可能是绝对全面的,科技越发展,人的分工就越细,人的特长就越明显,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个性化的人。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卓越的企业界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应该尊重人的思想,在企业里,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一曲同工之处。一句话,要想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就在于员工能否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企业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自觉是前提,自律是保证,自学是创新的源泉,自新则是创新的集中表现。每一位员工品格将直接关系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成长,培育良好道德品格,树立企业全局观念是企业文化得以健康的重要保证。
三、建议
1、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企业架构,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此,要合理进行工作设计,尽可能把工作安排得具有激发个人的能力,使个人在工作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和责任感,从而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当工作中包含了挑战性和责任感,自主性和发展可能性等因素时,才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差别,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有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员工才能更好地进行工作创新和革新,在既定的企业目标和自我考核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这种组织看似分散,等级现象不明显,但其工作效率却非常高。企业文化与企业组织制度相互影响,二者必须统一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明确的企业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注重战略研究。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努力寻找员工目标的共同部分。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员工奋斗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最大一致和对企业价值取向的基本一致看法,通过交流,让员工充分理解并知道实现个人目标应以实现企业总目标为基础和前提,认识到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营造“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文化氛围,从而愿意为企业发展壮大奉献自己的力量。
3、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心理规律。第一,重视强化。我们要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使得该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运用强化心理机制及时表扬和奖励与企业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和惩罚与企业精神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使物质奖惩成为企业精神的载体,使企业精神变成可见、可感的现实因素。第二,培养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对象能融为一体,休戚与共。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同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企业在制定目标时要使组织目标包含众多的个人目标,使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密切挂钩,并使职工正确地、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利益的一致性,真正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同时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突出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4、员工是创造企业财富的源泉。员工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数量、质量的生产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依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力量,而不单单是依靠某个人、某几个人的能力。故企业要靠尊重和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5、对市场客户而言,企业宜采取双赢的文化拓展策略。首先,要尊重客户,给客户更多方便与实惠。企业文化要向外充分展示企业的亮点,多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与客户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关系,使客户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坚持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服务是企业管理的窗口,是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直接体现。企业要增强服务创新意识,建立通畅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渠道,以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满意和信任。再次,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市场导向。企业文化标示企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文明,只有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羸得市场。企业能否及时搜集市场信息,了解掌握客户资源,十分关键。要保证客户沟通和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深入了解客户对企业的整体评价与意见建议,及时作出科学决策。要积极报效社会,将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中,要负起特定的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社区建设和公共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