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言稿:国学智慧与企业文化课程班开办典礼
国学智慧与企业文化课程班开办典礼-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您们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的与大家一起参加我们企业开办的《国学智慧与企业文化课程班》典礼。这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企业蓬勃发展的见证!所以,我在此将自我感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大家一起为我们企业作出贡献。
一、国学与企业文化是什么?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而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所有企业人员所共同拥有的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
国学,是博大精深,充满无限智慧的。我们就是要将这种智慧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就如同在遍地花丛中,当洒满了雨露,每一支花朵就会无比灿烂的盛开!我们需要雨露的滋润,我们就会更加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杰出的价值!
二、企业文化给每个员工带来什么?
应用国学,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会结出累累硕果,会给每个企业员工带来巨大的好处!首先,国学会带动我们企业的自信,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自信心,给企业增强巨大的凝聚力!国学为企业发展建立核心竞争力线索,建立企业统一的思想道德路线,企业为人人、人人为企业!
国学将深刻挖掘企业中的沟通是什么?展示企业的追求是什么?
三、企业员工应该怎么做
所以,接下来我将与在座的每一位员工共同 认真学习国学、参加企业文化课程!让每一滴雨露都能够贯穿我们每一个员工的心灵。同时,也希望每个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学习、互助前进!这就需要每一个员工将企业文化课程当做必修课,各各拿满分!每个员工要做到:
1、积极组织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
2、积极听讲座;
3、参加公司三个兴趣小组;
4、争当企业三子“学子、弟子、孝子”,学子:学习上的榜样 弟子:忠诚于企业的榜样 孝子:孝道的榜样
四、感谢与寄望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分享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台阶!也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此新台阶上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业绩!谢谢!
第二篇:《国学智慧与企业文化提升》-杨子
国学智慧与企业文化提升
课程背景: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以往的实践中,往往出现“花钱买折腾,知行合一难”的普遍尴尬。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文化设计高大上,不接地气;二是复制案例,照搬模式,重国外文化的引进,轻国学思想的挖掘。
为此,本课程从国学源头探究企业文化的实质,把中国古代史籍中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作为拉手,以文化的提升作为着力点,为现代企业成功提升企业文化开启一扇智慧之窗。
课程目标:
1、追根溯源,参照文化的本来面目,修正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2、弘扬国学,解读诸子百家学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3、以古喻今,给当下企业就如何构建企业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价值的深层次的国学参考。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1、企业董事会成员、核心管理层、总裁班。
2、企业重点培养的中高层干部。
3、意愿提升国学素养的各类人才。
课程大纲:
第一讲: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特性
3、文化的特质
4、文化与文明
案例:解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传》 案例:解读“圣人之治天下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 案例:中国的春运与回家过年。
第二讲:什么是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起源
2、企业文化的定义
3、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4、企业文化的功能
5、不同的企业文化举例
6、企业文化的认识误区
案例:解读《论语》中孔子对于“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案例:解读《道德经》中老子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形象比喻。
案例:约翰.科特研究小组历时11年研究,发布企业文化与业绩影响力的报告。
第三讲:什么是企业文化体系?
1、精神层文化(核心层)
2、制度层文化(中间层)
3、物质层文化(外显层)案例:企业文化的同心圆模型 案例:海尔的三层次文化解读。
第四讲:为什么要做企业文化?
1、文化也是竞争力
2、文化可以弥补制度不足
3、用“无为而治”的局面,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4、用文化强大的引导力,引导员工的行为。
5、让企业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6、整体文化弱,子文化就会成为主导。
7、文化先行,为未来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8、明确的文化有利于针对性的选人和吸引志同道合之人。
9、文化建设促进品牌价值升华。
案例:为什么说伏羲是文化建设的骨灰级大师? 案例:兰德公司花20年时间跟踪500家世界大公司之后的惊人发现。
第五讲:什么是企业需要的文化?
1、普世的商业价值观是根本。
2、不要忽略了“以人为本”。
3、要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4、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5、企业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挖掘和弘扬。
6、跟上时代脉搏,提高认同度。
7、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和谐统一。
案例:解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案例:解读荀子:“从道不从君。” 案例: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万科)。
案例: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50年前的讲话。
第六讲:企业文化的培育:从“理念”到“信念”。
一、如何让企业家发挥作用?
1、为什么企业家要做文化牧师?
2、企业家的语言和行为。
案例:孔子对话鲁定公:一言以兴邦,一言而丧邦。? 案例:老子的“以兵强天下”的企业文化解读。案例: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企业现实意义。案例:联想柳传志的“入模子”工程。
二、如何让理念变得有力?
1、理念和制度的冲突。
2、基于理念的制度设计的创新。
3、业务政策制度的设计与创新。
4、财务和组织制度的设计与创新。
5、人力资源制度的设计与创新。
案例:在企业文化建设之初要深思熟虑的三件事。案例:京瓷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分利法”。案例:IBM公司的培训和麦肯锡公司的导师制。
三、如何让理念变得生动?
1、仪式与文化。
2、仪式的种类。
3、仪式的设计。
4、企业文化活动。
案例:文化仪式解读,让孔子“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八佾舞于庭”。案例:东阿县九朝贡胶开炼仪式的解读。案例:七匹狼每月一次的大朝会仪式解读。
第七讲:企业文化的传播 :从“信念”到“信仰”。
一、如何让信念不胫而走?
1、正式传播。
2、非正式传播。
案例:外婆的故事,文人的诗篇,和尚的传道。案例:比病毒还活跃的故事:华为、海尔、强生。
二、如何让理念变成氛围?
1、理念与建筑。
2、理念与标识。
案例: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与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建筑。案例:中国国际航空公司LOGO的演变意义。案例:2500年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第八讲:企业文化的落地:从“信仰”到“践行”。
一、如何实现信仰向践行的突破?
1、英雄人物与事迹经验。
2、英雄人物的塑造原则和雷区。
3、英雄人物的事迹传播与经验推广。
案例:中国的汽车狂人,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
二、如何让信仰变得可以操作?
1、员工的行为和规范。
2、管理者的行为和规范。
案例:阿里巴巴的行为规范解读——员工六脉神剑。案例:华融公司管理者的行为规范解读。
第九讲:企业文化的壮大:从“践行”到“提升”。
1、如何推行“价值观+场景”的系统演绎法。
2、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避免始乱终弃?
3、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自主升级?
4、企业文化的内化与外化。
5、企业文化提升的评估与改进指标。案例:美的集团的文化提升管理流程。
案例:企业文化永远在路上,解读《易经》的“既济”与“未济”。
第三篇:国学与企业文化
回归与重构
——论国学与现代企业文化
21世纪是一个文化致胜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管理的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企业也不例外。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企业为实现其目标的经营过程中,由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内在力量源泉。实践证明,凡成功的优秀企业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成长的文化资本来经营,以文化软实力来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反思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研究,致力于通过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带来了预期效益,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1、企业文化建设重国外文化引进,轻本土文化挖掘
企业文化是根植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任何企业文化如果不能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就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纵观近20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应该承认,我们偏重于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借鉴,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本企业优秀文化挖掘、提炼不够。很多企业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企业文化,而脱离与本土企业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的有效融合,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困难重重。
2、企业文化引进过程重模式导入,轻实质运用
在对西方企业文化的引进过程中,中国企业往往只是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人致使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结果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企业文化创新与国学文化回归
反思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把引进先进文化与挖掘本土传统文化有效结合。那么,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必然联系?
1、从企业文化发展历程看传统文化回归
纵观企业文化发展史,企业文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但究其根源,美国的企业文化深受日本的影响。而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企业家至熟读《论语》和《道德经》。从中国到日本再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个大循环,已成为企业文化内涵中不可或缺的因子之一。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回归国学文化,从我国丰厚的传统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传统文化精华,也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2、从构建先进企业文化诉求看传统文化回归
首先,从企业文化践行主体出发,员工的生存是以一定的人文背景为依托的,传统文化做为人文背景的重要一个方面,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容忽视的多元影响。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文背景,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建设科学的企业文化。因此,回归国学文化,探讨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来凝聚人、鼓舞人、提升人,对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从企业文化思想内涵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以民为本,讲究和谐共生,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义利共生的价值取向。这些传统文化因子与现代先进企业文化内涵相吻合,如果能够加以有效引导和运用,必将成为优秀企业文化成长的丰厚土壤和力量源泉。
三、汲取国学文化精华 构建新型企业文化
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对其辩证的分析和严格审慎的过滤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新型企业文化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汲取国学文化精华,将优秀传统企业文化与当代市场经济文化相融合,促进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在构建新型现代企业文化的路径选择上,我们尝试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探讨:
1、弘扬以人为本理念,重塑企业人本文化
国学文化中由孟子提出的“民为贵”为代表的“民本思想”,不仅是今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基础,而且也是今天企业人本管理模式的思想渊源。坚持把人本思想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以人为核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把人从经济人提升到社会人的层面,从满足人与社会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创建先进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2、推崇义利共生的价值理念,培育企业责任文化
国学文化中的“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信义不欺”、“一诺千金”等伦理价值观,对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优秀企业的价值理念所恪守的原则是合法经营、关注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注重的是民众的利益、追求的是义利双全,它们在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积极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
3、坚持诚信至上经营理念,塑造企业诚信文化
国学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敬业乐群”、“仁义诚信”等尚群精神和诚实守信的理念,经过改造熔铸到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可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今天的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还是一种诚信经济,企业只有坚持以诚信为本,提倡尊重、公平、守信、合作的经营理念,才能健康发展。
4、树立和谐共生理念,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国学文化中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都包涵了和谐共生的合作理念。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关注正确处理企业内外部关系,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与竞争者、与合作者、与社会的共赢,追求和谐共生,才能引领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篇: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原创]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2011-07-20 08:42:11 星期三
作者:史光起
西方的经济发展较中国发达很多,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今天的市场环境就是西方昨天的市场环境,因此,我们都在学习西方的管理、营销方法及经验。但是,有趣的是,在此时,很多西方的企业、管理学者与商学院却都在研究、学习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智慧精髓,并从中吸取营养,用于他们今天的管理、营销活动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孙子兵法》、《道德经》、《左传》等。其中,《孙子兵法》对于市场竞争战略、战术具有很高的指导与借鉴意义,《道德经》也可以启迪管理者的经营哲学与商业智慧。但是,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论语》因为是一部侧重言礼树人的智慧典籍,因此,很少有营销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对其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是人,变数是人,成败也取决于人,在我们研究精妙的竞争战略战术的同时,也应该回归到经营的原点——人的身上,从这里出发,可以从根本上影响经营的结果,这比精妙的竞争战略更重要。下面我们就从《论语》中的仁爱之道来解析职业经理人与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人性素质。
“仁者五行”
孔子非常推崇“仁爱”,《论语》中对“仁”的论述也非常多。孔子认为“仁”是完美人格标准的基础,一个人即使非常有才能,但是人格中没有“仁”的存在,也无法成就大事,或者空守着财富与权势,却可能众叛亲离,落得孤家寡人。纵观历史,在看看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人还少吗?身居高官或是家财万贯,也可能是才华横溢,但是工作与生活并不如意,尤其是遇到困境时,往往乏人相助,事业上很难走的长久,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更是会经常落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孔子所说的“仁”,是我们无论经商、从政,还是为人立身,都必须拥有的人格特质,有了 “仁”,就可以做对人,做对了人以后,做对事就变得容易了。何谓“仁”呢?又如何做到“仁”呢?当孔子的学生这样向孔子请教时,孔子给出了:“恭、宽、信、敏、惠”,仁者的五项人格特质与外在行为标准。即所谓的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两千年以前孔子所谓的“仁爱”对我们今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更加实际的意义,企业领导者能够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对于我们经营好企业将有莫大的助益。
1、恭则不侮
孔子所说的“恭则不侮”本意是指做人要谦恭有礼,这样至少不会在与人接触中遭致羞辱与难看,而且这样的为人处事态度还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成其宽广,就是因为其将自己放在了较低的位置,以开放、包容、谦恭的态度接纳四方。自然界的道法对我们的生活及工作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抱持这样心态的人多数人际交往都很成功。但是,更多的人在今天的社会氛围下往往因为居高自傲或爱面子、怕被瞧不起等原因,无法做到与人谦恭。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没有谦恭的态度可能会遭致更加傲慢无理的回应,而谦恭有礼则别人不仅不会因为你谦恭的态度而小瞧你,这样反而会得到大家的好感与认可。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对下属持有谦恭的态度不仅不会让下属觉得你无能,只会使他们觉得你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务实的领导作风及亲和力---。谦恭是一个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遗憾的是,在我国企业中,能够抱有这样心态的企业家或领导者非常的少,即使有,也多存在于企业初创时期或陷入困境时,此时才会记起谦恭,并通过谦恭的态度聚众才用群智,以求发展壮大或度过难关。到了企业取得一定成绩或成长壮大后,领导者这样的心态会随着成功的取得而慢慢消失,这是人性的特点使然,而这又往往是使管理者注下大错或失败的重要原因。
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谦恭的态度不仅可以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赞同,同时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思想、信息。IBM曾经就是因为官僚作风导致上面的领导听不到下面的声音,听到了声音也不予理睬,因此,不断决策失误,使企业严重亏损。新总裁郭士纳上任后,因为其对IT是门外汉,于是谦恭的向各个部门了解与学习,同时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甚至虚心地向保洁人员求教。骄傲自大的IBM对郭士纳这个对电脑一窍不通的总裁从最初的小视与不信任,逐步转变为拥护、信赖。慢慢的,由郭士纳带来的这股谦恭、务实的作风逐步由上层扩展到中层、下层,因为谦恭的听取组织的各方意见,使IBM的决策不仅正确,符合市场需求,而且行动变得迅速,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谦恭的轻风吹化了IBM沉积多年的傲慢官僚作风。不久,因为组织庞大,行动缓慢,官僚成风而被称为“一只脚已经迈入坟墓的蓝色巨人”重新焕发了生机。
2、宽则得众
孔子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人的宽容,他在论语中多次提到“恕”的重要,其更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宽恕之心记在心中,就可以受用一生。宽恕之心不仅可以使自己每天都很坦荡、快乐,还能温暖你周围的人。一个宽字小到能让你很好的修身、齐家,大到可以使你成功的治国、安天下。一个强大的组织多有一个宽宏大度的领袖,在企业中也是如此,这样的领导者更具有领导魅力,这样的组织也更具有向心力。而我们的一些企业领导者缺乏宽容的心态,很多表面虽然宽容,但是却秋后算账,让下属随时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企业氛围,还会使员工的凝聚力与工作动力受到影响。因为领导没有宽容的气度,会使员工们好的建议与思想也都停留在头脑中,很多经营的好点子,或是市场的危险信号也都无法反馈到决策层,使信息断层,最终影响企业的决策,这对于需要不断创新的企业来说更是致命的危险。
经济、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提出过“宽容型管理”的主张,他认为,宽容型管理是新经济形态下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也是世界上许多企业能保持旺盛而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宽容的管理态度表面看来和传统的企业讲求制度及层级结构相冲突,但实则宽容的管理方式是对制度的强化,而非冲突,可以有效消弱主观意识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宽容的管理除能够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外,还可以使制度具有更高的弹性,应对市场变化时也更能做出敏捷的反应,化解制度僵硬的弊端。现在国际上能够生存百年以上的公司多数都有着本质宽容的企业文化与宽容的企业领导者,而这样的企业其规章制度也都是清晰明确,同时具有极高弹性的。
宽容型公司的组织结构多数是分散的网状形式,而非传统的垂直式或金字塔式的结构,员工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与互动合作,而非都围绕领导者左右。在具体行为上,鼓励员工创新,即使失败也不会受到惩罚;员工第一次犯错可以不受到处分;员工可以在特定环境下替公司作出决策;组建企业智囊团等都是一个宽容公司的特征,这样的公司员工也多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工作热情。
人性化的宽容管理方式是人类社会由阶级制度走向民主制度,继而走入一个新形态社会后的必然企业形态。在今天这个已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的市场环境中,继续奉行等级森严的层级制度与教条的管理方式,想以此提高生产力与组织效率的企业将逐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淘汰。
3、信则人任
如今的社会中,建立于诚信基础之上的竞争、对抗,甚至是交流、合作还有多少呢?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形形色色的律法来约束大家的信用底线。在市场中更是如此,同对手尔虞我诈,为了利益最大化,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诚信,在企业的组织内部,员工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为了名利二字可以自食其言并不以为耻。我们现在的社会氛围甚至嘲笑讲信用的人,认为他们很愚讷,似乎耍小聪明,随风就势的人才是能人、智者。
孔子讲的“信则人任”指的是如果你讲求信用,有很好的信誉,那么大家慢慢就会认识到你,贤明的君主自然也会发现你,任用你。孔子甚至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了诚信在心,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做什么。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大家都缺失诚信的时候,也正意味着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价值。领导在选人时一定会选择更加讲信用的人来任用、提拔;企业选择合作客户时,同等条件下也会选择信誉更好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更是如此,从消费者愿意多花一些钱去买特定品牌产品就可以看出,他们买的其实是品牌背后企业的信誉与承诺。在未来的社会或市场中,无论是个人或组织,拥有诚信将是其核心竞争力中的一部分,并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领导者失信会带来与下属之间不良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能动摇领导者的地位,甚至能毁灭一个组织。员工之间失信则会降低工作效率与企业凝聚力,继而影响企业竞争力。此次金融危机中,更看出了诚信的价值与珍贵,信用好的企业较容易获得银行等机构的贷款与融资,以信誉作为担保的品牌产品销路不降反升,而没有品牌信誉的商品则被淘汰。广东一家小工厂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被迫倒闭,该工厂的老板没有像其它工厂那样,倒闭了就溜之大吉,扔下一堆债务,更不要说支付拖欠员工的工资了。这位老板不仅在工厂倒闭后偿还了所有债务,并且借钱为员工发工资,这让员工们非常感动,都表示,如果这位仁信的老板再开工厂,一定都来为其打工,媒体也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在这个诚信缺失的社会中,在这个金融危机的寒冬中,这位老板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对其而言,虽然为了信用而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却收获了一笔更大的无形财富,他将来东山再起时也必将走的更远,做得更大。
宜家家居是目前全球经营最好的家具企业之一,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功,原因有很多,但是诚信是成功的诸多元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一次,宜家生产了一批椅子,出厂后发现椅子上的一个装饰品可能被儿童拔下吞入口中。于是在全球无条件召回该产品。表面看来企业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是换来的消费者与社会的信任却是更为珍贵的财富。与其相对的是不久前发生的广汽丰田“凯美瑞”汽车的“刹车门”事件。该车刹车真空助力泵存在缺陷,严重影响驾驶安全,而厂家拒不召回,先是悄悄地电话通知车主来店里更换ABS的螺丝和弹簧垫片,而部分车主还要自费几百元更换。按照规定,汽车检修、维护保养、召回等行为都要给车主发送正规通知,为什么只是电话秘密通知呢?如果没有问题为什么要秘密更换呢?这种隐性的召回却被厂家称之为“售后服务”。我们都知道,更换ABS的螺丝和增加弹簧垫片绝不是常规的维护保养,当被问及如果不更换螺丝与安装弹簧垫片可能发生的问题时,厂家却称即使不更换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厂家这样强硬的态度直到中央电视台对该事件曝光后才有所扭转,最后不得不承认“凯美瑞”存在质量缺陷,并正式召回。
一个是在我们眼中微不足道的小瑕疵就主动承担,一个是关乎生命的大问题却为了利益与声誉而百般抵赖,两个企业谁能走的更远,我们一目了然。能够把“信”字时刻放在企业经营第一的位置,是成就百年品牌的基本元素之一,而企业是否能做到诚信为商,又取决于企业的文化,企业诚信文化的建立与落实,其关键因素又在企业领导者身上。
4、敏则有功
孔子所说的“仁”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尺度与标准,更包含了一个人的能力,即仁者应兼具智、勇、德、才。孔子所谓的仁德之士,就是天地于胸,简言敏行的人。孔子所说的敏捷在今天来讲,就是要求一个人做事能果断迅速,而速度是可以有效提高效率的,效率又影响着一个人或组织的工作数量与质量。
前不久,由于日本供应商无法按时交货,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桑塔纳轿车发动机用盖板一时断货。上海大众为此与宝钢协商,要求紧急供货汽车板160吨。合约期为27天,本已经很紧张的供货期,宝钢却提前10天完成生产并供货,创出了一项汽车板最短交货期的纪录。宝钢类似的速度记录已经创造了很多。宝钢能够创造奇迹首先靠的就是迅速决策,而后通过柔性生产、与客户随时沟通、优化流程等提速手段,达到了大幅缩短交货期的目的。对市场快速回应,成为了宝钢强化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提高速度不仅提高了宝钢的生产率与周转率,更拥有了一批忠实的高质量客户。我们从宝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管理及决策的速度可以直接影响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而能够拥有这样的速度,绝对和公司以速度制胜的文化分不开,这样的文化又一定和领导者的倡导分不开。
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还是外部市场竞争中,敏捷的速度都是很重要的。当年,组织庞大的IBM其总裁郭士纳提出了要让“大象跳舞”,就是基于敏捷迅速的经营战略,最终成功的通过提高组织效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而郭士纳能够做到这点,也是由于其本人就是行动敏捷迅速,做事果断的人。
5、惠则使人
最近《麦肯锡季刊》调查,绝大多数美国公司高管都认为,增加员工福利对提高公司竞争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将其作为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手段。在我国,企业主都想方设法来压低员工的工资与福利待遇,以此降低经营成本。这虽然表面看来减少了成本开支,但这样必然增加了员工的流动性,造成人力成本的隐性浪费,继而影响到生产效率。因为,一名新员工要熟悉并胜任工作岗位,必须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所能产出的劳动价值是很低的。而一些核心人才的离去恐怕是很难快速有人能顶替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更远高过少付出的薪水。因此,对于企业的核心员工、关键岗位的员工,不应吝于支付丰厚的酬劳,因为这样不仅能为企业节约很多隐性成本,并且,这样会增强员工的向心力与归属感,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尤其是当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这些高忠诚度的员工会成为企业度过危机的最好帮手。
纵观古今,那些挥金似土,仗义疏财的领袖背后都有大批主动的追随者,这些人不是单纯为了钱,更多的是被这样仗义的领导者所折服并感召,而基本上所有巧言吝啬的领导者都鲜有忠诚的追随者。当然,笔者指的“挥金似土”不是挥霍浪费或用金钱堆积自己的影响力与打造团队,这里指的“惠”,更多的是说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现在很多企业主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不会花钱——在当用的地方吝于付出,而在一些不当用或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浪费了大量金钱,总体的支出不少,但是换取的效果不大。
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散财老总”——牛根生先生,他当年在“伊利”时就聚人才,散钱财。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伊利奖给牛根生一部轿车,牛先生把轿车买了,换成几部面包车奖励给下属。这样的作风使其离开“伊利”后有众多的人才不离不弃,放弃“伊利”的高薪,同牛根生一起在50多平米的房子里成立了前途未卜的蒙牛乳业。当蒙牛集团成为中国乳业龙头,股票上市后,牛先生又把自己几亿元的股份拿出去组建基金,以奖励人才。就是这样一个散财的老总,人才与财富却不断向其汇集,这种“舍得”的智慧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们思索与学习。
“仁”的思索
从以上的“仁者五行”可以看出,孔子对“仁”的标准要求很高,一个人很难兼具以上五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更是难以做到全善,但是,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我们只要向着这五个方面去努力,就一定会对自己的管理、营销工作,甚至是生活、处事有莫大的助益。笔者对20几位全球知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做过研究比较,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至少拥有“仁者五行”中的两点特质。其实,两千多年前的智慧,完全可以启迪今天的我们走向成功。
第五篇: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在8月底的时候,公司组织了一次高级别、有深度的培训,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教授,为瑞泰人寿的部分员工讲授了一堂丰富、生动的课——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及其与时偕行的转化和创造,它不是古董,而是生命之学、经世之学、发展之学。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文化传统的断裂,出现了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隔膜。为此,我们有必要回到中华文化的根源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从而促进自身以及整个公司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是永恒的话题。在国学文化中,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仁义”、法家的“刑罚”、兵家的“权谋”、阴阳家的“平衡”、佛家的“精神修炼”,等等。各位思想家们对于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内容均有不同的见解。而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王朝变迁,又为这些不同的管理思想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让每一家管理思想都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更有了现实的力量。
张涛教授将儒家的修身之术与管理者的内在培养相结合,讲述了格物致知,说管理者要不断的学习,要终身学习,热爱学习!我想一个企业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需要管理者勤于学习,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需要不断学习、广泛积累。只有个人得到了发展,企业才有更多的创新元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更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可见,在一个企业中领导者的形象和作为是极其重要的。
《周易》中提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张涛教授将国学与企业管理者的创新精神融合在了一起,提出了要“居安思危”、“革故鼎新”和“自强不息”。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前进,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现状。世间瞬息万变,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勇于创新,敢于变革,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企业的道路来。对于瑞泰人寿来说,我们的定位非常明确——高端,这就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寿险公司的一方面。
国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对于如何把国学中的思想智慧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它给出了睿智而独到的见解。思想家们的主张不尽相同,但各有千秋,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者理性的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对症下药,方能走出一条适合企业长久发展的道路。
人力资源部
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