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任红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因此,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2)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要勇敢地站出来,用于对命运说不,用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思想教育性很强,要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实践环节进行教学,否则,其思想性就很难实现。本课的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很多想法,可以提出一些引起争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情境导入、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呼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和领悟,从而构建新的知识。通过探究、思辨、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生成核心哲学观点,展示学生生活智慧,培养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例在设计时围绕本框的三个知识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按照“情境导入——激发情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展开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收获了新课改教学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日后还需继续加以改进。
第二篇:《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人物事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通过精心设置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明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通过对2015年感动中国典型人物事迹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起在对 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情境导入、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阎肃老先生的歌曲 情景探究一
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教师总结、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二
总结提升
第三篇: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日期:2014/3/22 0:00:00 来源: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北师大附属学校韩梅
【三维目标】
本框要求学生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在于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能够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价值的真谛所在的同时,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从而在劳
动和奉献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新课导入】
材料:2005年4月12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任院长厉建中,因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目前此案已经移交司法部门,近期将开庭审理。厉建中曾组织领导研制成功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二号丙改进型、长征二号F等4种型号运载火箭。为此,厉建中多次获得国家级
有关部委科研奖励。
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厉建中的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
示?(学生回答)
教师启发:
1、厉建中因组织领导研制成功4种型号运载火箭而多次获得科研奖励,说明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2、厉建中因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表明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3、昔日的航天功臣,今日身陷囹圄,这说明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4、厉建中的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和震撼,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这个事例告诫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得出结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本课我们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问题探究】
因为深圳的义工很多,所以可以首先请同学们举一些深圳义工的事例,从而引出深圳义工丛飞的例子。
材料:一位深圳歌手与
178个孩子的生死绝唱
(关于丛飞的故事)
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如今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
“我叫丛飞,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义工。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站在哪个舞台上,丛飞都会使用这段同样的开场白。但如今,他不得不离开自己
心爱的舞台。
丛飞,每一个深圳人都熟悉的名字,他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深圳人。可也有些人认为丛飞不值,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问题:请问,你认为丛飞是不幸的还是幸福的?他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吗?他
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吗?
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碰撞出火花,出现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丛飞是幸福的,他不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丛飞太傻了,他是在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他不会幸福的,也不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
教师引导:丛飞的幸福是因为他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作为一个普通人,丛飞在自己心爱的舞台上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在他的资助下,更多的孩子走上成材之路,他们的劳动也为社会创造了的价值。在丛飞精神的感召下,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义工的行列中来,使深圳义工的队伍日益壮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为社会创造了更多更大的价值。他为此感到快乐和幸福。因为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思维点拨】
运用案例分析与辩论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可以把材料及辩题提前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预习教材,让学生充分做好分组辩论的准备。
案例:徐本禹:走那么远
只为寻找一盏灯
徐本禹,23岁,山东聊城人,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2年7月开始到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义务支教,2003年徐本禹考上本校研究生,当年7月,他申请保留研究生学籍,再次回到贵州支教至今。
他说他是孩子王,在贵州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学生。他说他两年没回家过年了,很惦记生病的母亲。他说过年了,别的志愿者都走了,自己真的有些凄凉。
他说想带孩子们来北京,让他们知道,北京不仅有平房,还有高楼大厦。
他在2005年2月17日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中接受领奖的时候哭了,举起奖杯和鲜花,他努力抿着嘴,眼泪流的那么认真,那么憨厚。
……
辩论题: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不会抹杀个性(正方)
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会抹杀个性(反方)在学生辩论之后,老师要根据辩论的情况给学生做出评价。在评价之后,要
对该问题做一个明确的说明。
教师引导: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双方在材料的准备和语言的表述上各有千秋。但是,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是不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的。这从正方同学举的例子不难看出。徐本禹的事例告
诉我们:
首先,人们要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发展条件。如果徐本禹不是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如来自同学的、学校方面的及社会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也不会在那样坚苦的环境下坚持到现在,正是来自各方面的鼓励与支持,来自当地老百姓的热爱与希望,才使他坚持下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只靠个人的孤军奋战,很难想象他能够坚持到今天。所以,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任何的“个人奋斗”都显得那么渺小。同时,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运用我们以前学习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不难知道,部分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整体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关键部分地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很重视个性的发展,只有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徐本禹说:“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为山区孩子所做出的牺牲。或许在贵州的两年是孤独而寂寞的,但这只能化作一种动力,让我用自己200%的精力投身于这个贫困山区,这所小学!”徐本禹在默默奉献中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着自己人生的价
值。
所以,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
其次,从徐本禹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要在砥砺自我的过程中才能走向成功。徐本禹也不是没有过痛苦的挣扎,当所有的志愿者都从他身边走开的时候,当他的老母亲生病的时候,当他的心灵陷入孤独的时候,他也想过放弃。但最终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坚持了下来。这体现
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哲学原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精神的力量,是我们做任何事情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徐本禹的身上,在许多伟大人物的身上,都有这种可贵的品质。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意做,怎样去做。只有不断战胜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越走越远,实现人
生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徐本禹正是用他丰富的学识引导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孩子走向文明,走向科技。如果他没有知识,也不可能做成这件事。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是在为将来实现人生价值做准备,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
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里,要结合“课堂探究活动”,明确个人素质包含的内容,弄清个人素质高低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品德比素质更重要”。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和空间。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进行实践活动。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都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科学的理想地人生、对社会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作为青年学生必须树立起崇高的、科学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知识建构】
一、本框知识与本课知识的内在联系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向自然界索取必要的物质资料,也就是说物质资料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是本课的一个基本概念——价值。本课前两个框明确了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指出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我们在学习了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之后,我们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价值,或者是人生价值,即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了解价值和价值观含义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这才是人的价值的真谛所在。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多做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
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二、框知识构架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
中创造价值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
实现人生价值得必由之路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
价值的创造 在个与社会的
与实现 统一中实现价值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追求个性发展
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在砥砺自我
中走向成功 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坚定信念,坚持正确价
值观的指引
三、补充材料
1、厉建中的案例
2、徐本禹的案例
3、人生名言: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萧伯纳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
动解脱。—— 李大钊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乌申斯基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马卡连柯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乌申斯基
【资源开发】
一、社会热点评析
资料:东方时空视频节目《两岸看神舟》。
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的上空再次吸引了“地球人”关注的目光,而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再次加入“追星族”的行列,共同追逐“神六”这颗冉冉升起的太空新星。从两年前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仅仅经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便又向前迈出愈发关键的一大步!中国航天史,也随之掀开了更为崭新的一页。
可以结合“神舟六号”的升空,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知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为科学研究事业献出毕生心血,甚至献出生命的人们,他们的幸福和快乐之所在是什么?
2、温家宝讲话:“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实验的各个单位和全体同志,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的精神和载人航天的精神,勇敢的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同志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实现了多项的重大科技突破,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我国载人航天的丰功伟绩将彪炳于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这段话说明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怎样才
能实现人生价值?
3、辨析: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
能实现人生价值。
二、社会实践活动导引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本地的大学或人才市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进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2、2005年5月30日《成都商报》报道:“四川男子见义勇为驾车撞死劫匪,被死者家属控告”一案引起广泛关注。事件发生于去年8月14日下午,两男子打劫后坐上摩托车仓皇逃离,路人见义勇为,驾车穷追不舍。立交桥上,劫匪驾驶的摩托车与追逐的轿车猛烈相撞,一名劫匪飞出立交桥身亡,另一名劫匪倒在护栏边,经抢救保住性命,但左腿被截肢,构成二级伤残。驾车追赶劫匪的四川简阳人张德军因见义勇为而被有关部门嘉奖。近一年时间过去了,2005年5月27日下午,死者家属及伤者委托律师递交控告书,要求追究张德军的刑事
责任,并给予经济赔偿。
见义勇为司机撞死劫匪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请结合所学有关哲学知识,给有关法官写一封信,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维评价】
(一)经典训练
例题:
1.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④表现为人的怪异
和陋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故①正确。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故③正确、②④错误。故应选C。
2.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在担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期间,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从牛玉儒的事迹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关键 B.在创造性劳动中、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D.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答案:B
解析:此题涉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正确价值判断的要求等知识点。把握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抓住机遇,创造性工作”,据此可知B项最符合题意。3.中纪委、中组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学习。这主要说明:
A.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C.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会得到社会对
自己价值的承认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C 解析: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牛玉儒同志学习,这是社会对个人承认和满足的具体
体现,故应选C。
4.面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正确的态度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和挫折
B.尽量回避和绕开困难和挫折 C.努力寻求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客观原因
D.怨天尤人,悲观失望
答案:A
解析:挫折和失败是摆在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栅栏,我们应勇于跨过每一道栅栏,从而越走越远,逃避、悲观、失望都无济于事,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为A。
5.2005年10月15日,被国际社会称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将于2006年7月试运行,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波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辨题: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答案:(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但是,无论这种作用多大,都不可能起决定作用。(2)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起积极和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和破坏作用。青藏铁路的顺利铺通,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人类千百年来对青藏高原不断认识、探索以及与之亲近、融合的一次升华,是中国人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新时期民族精神在“世界屋脊”创造的奇迹。(3)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把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而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青藏铁路的顺利贯通,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但是关键还是在于从决策到建设都
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一)闪光记录
1、学法建议
学习本框知识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事例把握知识,分析问题,升华思想,最后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所以在学习本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一些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或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还可以运用课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2、材料选用 在材料的选用上,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新,尽量用最新材料;二是典型,最好用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这样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三是近,选择的材料最好是用本地区或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这样更能唤
起认同感。
3、学习情况记录表
本表格不仅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且针对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要给予关注。这
样才能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附:学习情况记录表
第四篇:《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邻水二中政治组 周胜军
一、【课标要求】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同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重点难点
重点: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难点:培养奉献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结构分析
本框分三目:第一目讲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第二目分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第三目分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砥砺自 1
我。三目共同探讨了实现人生价值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四、【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现在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同时,表现为思想上的认知与行为的选择相互冲突,所以这节课要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流程设计】(引入新课)
一位中学教师问一个尖子学生,有什么人生目标。中学生这样回答:我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儿子读好书--考上好大学„„
有多少人超越这种生命的简单循环呢? 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那么,人生价值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就涉及到了今天我们要探究的课题: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情境导入)
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思考与交流:
2014年袁隆平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后,同时,他还被 2
国家科技部评为2014科技创新人物,在今年的10月他将出任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馆形象大使。荣誉让人们再度关注着这位85岁的老人。
作为之前的感动中国人物,我们来看央视给予他的颁奖词:看了视频后,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袁隆平是靠什么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整个中国?
他就是用这样的实干和奉献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更感动了整个中国。
探究一:结合袁隆平的事迹思考:袁隆平的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情境一:
85岁的袁隆平还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忙碌在田间地头。他说:“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从播种到收获,我只要有时间,都要到试验田里去看一看。它长得好不好,要不要肥料,要不要水,有什么虫,有什么病。每天看着它成长,心中无比欣喜。
情境二:袁隆平解决了上千万人的饥饿问题,用自己得来的奖金进行各种捐款活动,用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回报和奉献社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忙碌在田间地头(劳动)→彰显和发挥他的的智力、体力、意志、情感;促进他全面发展(人的存在方式)→杂交水稻(价值)→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饥饿问题(社会价值)→ 社会对个人尊重、评价、满足,称他为“当代神农氏”、“杂交水稻之父”、先后受到国家几代领导人接见(自我价值)→袁隆平幸福的笑了。
结论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探究延伸)
“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你有亲身体会吗?)
那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奉献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过渡:如今的袁隆平荣誉无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泰国农业金镰刀奖等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资料)的确,他是一名成功者。我们接下来进行下面的探究。
探究二:袁隆平是成功者,但仅靠他个人的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
情境三:在袁隆平成功的背后,还有就是同是农校毕业的妻子对袁隆平帮助很大。田间里,妻子与他一起寻找秧苗材料,而孝敬老人、抚养孩子这些家事袁隆平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
情境四:袁隆平用得来的奖金设立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他说:“没有祖国和人民,没有领导和同事,就没有自己的事业。”
结论:袁隆平事业的成功,有家人的支持,有同事的帮助,有国家提供的物质条件,可以看出:
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袁隆平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给他提供的客观条件,比如,他的生存条件、工作条件、发展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过渡:既然,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该注意什么呢?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人认为:当代是弘扬个性的时代,“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1)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2)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是否认追求个性,但是人的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结论二: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过渡:对很多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人员来说,袁隆平就是一个传奇。一个上世纪5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杂交水稻。但谁能体会,袁隆平背后所付出得艰辛呢?请看材料:
探究三:袁隆平的成功,主观上具备了哪些条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情境五:他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50年孜孜不倦,不屈不挠,不怕失败;因此,他战胜了饥饿的威胁。
情境六:袁隆平是杰出的无党派人士,始终坚持中共领导;他说,不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就丧失了做人的原则;他深感以前学得不深,就边教边学,对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上千次的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袁隆平说,自己有信心活到100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我长期坚持下田。
情境七:袁隆平说:我有点雄心壮志,要改造,看到农民这么苦,我们学农应该有这个义务,有这个任务要帮助发展农业,帮助农民如何提高产量,改善他们生活。”
结论:袁隆平通过顽强拼搏,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启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结论三: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情境升华)
我们即将进入弘德校区,开始高三的学习征程,学校和高2013级的全体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客观条件已经具备,那么,大家议议:你准备怎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请同学各抒己见。(3-5分钟)
教师寄语: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充满幻想的,我们的成功将从高三起步,我们理想将从高三放飞。同学们,希望你们心怀感恩,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知识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劳动和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磨砺自我中去实现人生价值。(课堂练习)
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28题
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2013·北京卷·28题)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从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五篇:1-教学设计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山东省北镇中学
李炳慧
【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生活性、开展性、生命性。针对高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处理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力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的标准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开展。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3月第3版的思想政治-④必修?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十二课第三框题。课题内容主要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说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奉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本课题分三目,包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所以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还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所以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说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奉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过程,让学生从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难点】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效劳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故正确理解和把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情景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恰当运用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引导—探究、体悟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和谐开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创景激情
感悟温情
启迪师情
迁移运用
学情分析
教学反思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奉献真情
【教学过程】
Ⅰ[创景激情-关注人生]
播放?5.12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影像资料,并提出问题:
四川汶川地震
02:28:04
◇问题探究◇
①根据视频内容谈谈抗震救灾中的哪件事或哪句话让你感动,为什么?
②在抗震救灾的大军里,你是哪一个?温暖的色彩给我们什么启示?
③对待人生的真正意义你又作何感想?
根据学生的答复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引出课题。
Ⅱ[感悟温情—感悟人生]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图片集②‘生命的色彩’〕:
在残酷的天灾面前,这些温暖的色彩
给人们以希望,让我们更坚强!
总理,小心!
鲜红的色彩
爱的天使
生命的希望
红心+爱心+真心=信心!
◇问题探究◇
设问①:结合抗震救灾中的感人照片和漫画,谈谈劳动对人生价值的创造有何作用?
探究: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进行交流、讨论,积极答复设问①:军旗在玉树飘扬,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奉献,令人感动。
(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感悟“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的价值观)。在玉树奔跑,广阔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的工作(劳动)中彰显和发挥了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令人落泪。(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感悟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⑵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图片10〕
[本色---乞讨老人,你用零钱凑起了最伟大的爱!
乞讨老人,你倾尽了你所有的爱,为我们所有人
带来了温暖、鼓舞和希望。
你的一角两角的零钱,凑起了世上最伟大的爱!]
【绿色,10万人民子弟兵在不畏艰险、日夜奋战!】
叔叔,妈妈呢?呢?
玉树同胞我们来了!
◇问题探究◇
设问②:官兵抱着在废墟中得救的婴儿为什么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教师引导学生从“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充实的?〞的角度进行探究。
(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感悟‘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⑶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Ⅲ[启迪师情—升华人生]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图片集③‘永恒的爱’〕
[“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张开双臂的姿势。
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你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
你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
◇问题探究◇
设问①:在灾难面前千秋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
设问②:从他的选择中你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又有那些感想?
(教师在学生交流、感悟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明白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根底;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根底
⑵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设问③: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谈谈自己应如何处理与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特别是引导学生正确追求个性的开展。〕
⑶个性开展与社会开展是统一的Ⅳ[奉献真情—实践人生]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多媒体放映:?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
“我的努力是你生的勇气,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搭起我的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问题探究◇
设问①:面对天灾,我们唱响了?生死不离?,这首歌反映了灾区人民什么精神?
设问②:抗震救灾的精神对你实现人生价值又有那些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谈自己的体会中感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砥砺自我的生命精神。〕
⑴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多媒体展示:敬礼娃娃
【敬礼娃娃是指在四川地震中解救出的小男孩郎峥】
2021年5月13日早晨,三岁的小郎峥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救出后,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军礼,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用相机记录这一感人瞬间。这张照片公布后,小郎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两次到医院看望郎铮,称赞他“坚强、勇敢〞。
5月20日,3岁的郎铮对照顾他的解放军某部的医护人员说:“我也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
◇问题探究◇
设问①:你如何理解小郎峥:“我也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这句话?
〔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感悟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心怀坚决的理想信念,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⑵需要有坚决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图片集④‘重建家园’〕
◇问题探究◇
设问②: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美好家园,我们作何准备?
地震后,受灾区首先需要的当然是物质上的援助;但,地震夺去的不仅仅是关天的人命,还有幸存者的健康心灵。有多少从灾难中侥幸逃生的人,虽然捡回性命,却丧失了快乐,夜夜来袭的梦魇,重复再现的灾难情景,让他们无法安枕。
如何拯救这些心灵,让他们重拾往日的快乐?灾难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应运而生,并且势在必行。
(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明白要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开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⑶需要努力开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附:板书设计
价值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①人生价值实现的根底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正确追求个性的开展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教学效果】
Ⅴ[迁移运用—稳固练习]
◇1.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
②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开展的重要手段
④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2.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开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开展过程中,应该()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奉献方式
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开展,故①正确。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奉献方式,故③正确、④错误。②显然错误。故应选C。
◇3.生长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当代青少年,应该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创造主观条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创造主观条件,十分重要的就是()
A.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B.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C.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D.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A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与题意不符合。C、D两项虽然是实现人生价值应具备的主观条件,但它们都包含在更符合题意的B项里。所以,应选B。
◇4.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局部,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
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②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③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④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应排除。
◇
5.人生体悟:看下面漫画,写一篇以“我的核心价值观〞为题目的演讲稿!◇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和探究等多种方法与途经,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哲理、用哲理指导生活。
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很高,探究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能否真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迁移运用稳固练习上坚持难易结合根底为主适当拓展,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到达了长善救失的目标。
另外,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实现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
【设计创新点】
本设计研究的方向是新课程下如何使政治教学回归社会生活。在如何解决预设的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亮点和创新。借助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设计了生活化的话题;针对人生焦点设计了交流互动环节“关注人生---感悟人生---升华人生---实践人生〞,交流互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品味人生环节,教师及时捕捉并与学生一起有效处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学生情感价值观得到了新的升华、对人生价值的感悟有了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