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

时间:2019-05-12 11:1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

第一篇: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

残疾人是属于特殊的人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所以,残疾人的数量不可小视,约有5000多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他们,如何正确、恰当地对待残疾人,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情况很复杂,残疾部位不同,形成的原因不同,每个人的经历差别就更大了,所以,有不少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艰苦的磨炼,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超过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造就了吃苦耐劳、奋斗不息的品格,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像我国的张海迪和美国的海伦·凯洛等就是突出的代表,她(他)们是国内外知名人物,也是我们正常人学习的好榜样。但是,就大多数人来说,或者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身体的残疾,而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与一般正常人是不同的,如自卑感强,性格内向的人多,有的残疾人还胆怯、害羞、怕与人交往,甚至形成了孤僻、古怪的性格特征。因此,对待残疾人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具体情况,在很多地方要有不同于对待正常人的礼仪要求。第一,在称呼上一定要做到尊重、亲切。年龄小些的,就称呼小王、小李等;年龄大些的,就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可以称呼李师傅、张大伯、王大妈等;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的,就称呼赵同志、宋女士、刘大姐等。在称呼的口气、语调上要亲切、亲近。千万不能叫李瞎子、张跛子之类,就是很熟悉的人,也最好不要这样称呼,即使开玩笑,在对他们的称呼上也要十分注意才好。第二,和残疾人的相遇时目光很重要,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用正常的目光看待,千万不要一看见残疾人就显示出奇怪的样子或好奇的样子来;二是不能把目光停留在他们的残疾部位。如果事先不知道,一看见后就很快把目光移开去;如果事先知道的话,就根本不要看其残疾的部位。有的人见到陌生人以后,习惯于上下打量一番,这对健全人来说关系并不算大,但是绝对不能这样看待残疾人,因为他们就是由于身体的残疾而感到不如人,如果有人仔细上下打量,就等于给他们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伤害了他们的心灵。第三,和残疾人谈话,要特别注意回避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词语和内容。如果要谈及残疾人的事时,就多谈些残疾人的事业、奋斗精神,社会的助残活动,个人的助残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残疾人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发展前景等。一般情况下,就不要涉及残疾人的事情,就像和正常人交往一样,谈话内容可以广泛一些,根据谈话对象的爱好,天文、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新闻、趣事、国际、国内都可以,使其感到人们并没有把他们另眼看待。第四,帮助残疾人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在帮助他们之前,一定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再进行具体的帮助。例如,遇到了盲人正要横穿马路时,就应该恭恭敬敬地走到他旁边,说明自己的身份,然后再问“我领你过马路好不好”?如查他同意了就帮助他穿过马路。因为残疾人很好强,他们不喜欢甚至反感别人对他们的怜悯,如果不征得他们的同意,一上去就帮忙,可能会被他拒绝,或者说些不好听的话,反而会使你陷入尴尬局面。总之,对待残疾人与对待一般正常人是不同的,要更多一些理解、关心和耐心,一定要用正常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往。来源:教育网

第二篇:礼仪与交往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摘 要]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质。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礼仪学习和接受形体与礼仪指导方面多做有益尝试。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素质教育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成人、成才,必须先从学礼开始。礼仪教育是“修身”教育,做好了“修身”的工作,才能引领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也才谈得上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也才能为民族造福、为人类造福。因此,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然而,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在大学校园却出现了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出现了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大学生们不以不文明、不礼貌为耻,反而把一些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骂人、迟到旷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自习室里手机铃声大作、公共场合情侣过分亲密等现象比比皆是。通过不断关注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可以了解到我国高校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行为日益加剧,甚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懂谦让、不尊重师长。曾几何时,中国的大学生从温文尔雅的社会精英滑落到被某些文章称之为“丑陋的大学生”,这一变化令人瞠目,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

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落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家庭与教育制度的原因。一般来说,礼仪教育呈现为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一个递进过程。毫无疑问,礼仪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因而,学前阶段与小学中学阶段恰当的礼教育可谓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在我国应试教育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是否用功读书,是否分数排名在前,几乎成了人们判断一个中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当家长们为孩子考入某所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而欢欣鼓舞以至松口气的时候,是否也能同时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孩子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全孩子――他体内缺少必要的“礼仪基因”与“礼仪维生素”。

二是高校教育、管理上的原因。应当承认,一些高校的决策、管理部门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切实有力的措施。当一个高中生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即开始进入“断奶期”和“轻松期”。所谓“断奶期”,指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生活与学习开始自理;所谓“轻松期”指刚从高考的桎梏中挣脱出来,新的学习压力相对来说没那么大,从而感到一种多年来未有的轻松。处于“断奶期”、“轻松期”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不再安于以往的苦读和封闭的校园生活,他们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通过不同的渠道、途径,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时,小学中学时期缺乏礼仪教育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不道德行为,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此种例子不胜枚举。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礼仪普及程度,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沟通即交流,大学生缺少交流,究其原因无非是缺少社交礼仪.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第一,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 “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第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

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第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第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

第三篇:礼仪与交往

《面纱》观后感

终于有幸看到闻名已久的《面纱》,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早就听说《面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爱情大片,我一开始还不以为然,一方面我还没有遇见爱情,另一方面,现实中种种虚假的爱情 让我不太相信电影里总是感天动地的爱情。但是我错了,直到看完后的半小时以内,我内心的波澜竟还未退去。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我内心如此大的反应,是沃特和吉蒂看到了爱情曙光后的戛然而止,还是对吉蒂红杏出墙、沃特不解风情的愤懑?我这样的问自己。

一对情感对立、心灵疏远,甚至互相敌视的英国夫妇从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上海远赴偏远封闭的乡村湄潭府,尽管那里景色宁静优美,山水如画,但却流行着可怕的瘟疫。因而他们的这次远行注定是痛苦悲怨而命运多舛的。丈夫沃特是位性格矜持保守、外表自制冷漠而又痴迷于细菌研究的科学家。妻子吉蒂是个性格活泼多情、外表美丽开朗的贵族小姐。他们的婚姻仅是一种凑合,婚后的生活平淡无奇,如一潭死水。在一次看京剧的过程上,吉蒂与风流倜傥、能说会道的唐森相识,并迅速升温而红杏出墙。沃特当时采取了不动声色的冷处理,只是在要赴疫区而遭妻子竭力反对时,点了妻子的“软档”,提出了两点供妻子选择:一是离婚并揭露她与唐森的奸情。二是跟他远行,维持现状。

沃特与吉蒂来到疫区后,沃特忘我地投入救助工作,化验病菌、寻找病源。而吉蒂则在海关助理员韦丁顿的介绍下,去了修道院,看

到了那里的法国修女们为了救助孩子,拒绝了回法国逃生的机会。为此有的修女染上了瘟疫而死,但活着的修女依然那么镇静尽心而无怨无悔地照顾病孩。这一切使吉蒂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到了在这臭气冲天、污物横流的病房中,有一种东西叫“崇高”与“高贵”。同时她也真正了解了丈夫细菌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在这冷冰冰的家中荡漾起了一种东西叫“感动”与“理解”。吉蒂也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到修道院的救助工作,第一次真心称赞丈夫“你现在所做的就非常伟大!”于是,这对“问题夫妻”的隔阂慢慢消融,两颗破碎而冷却的心又重新弥合并开始燃烧。乃至吉蒂告诉丈夫她已怀孕数月,沃特明白孩子不可能是他的,但却坦然一笑地说:“这一切已不重要了!”此时,正是各自灵魂的升华,使人物自我救赎的境界达到了极致。影片看到前半段时,我是对沃特抱有同情,对吉蒂抱有幸灾乐祸态度的。从一个中国男人的角度上来看,或者说从传统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吉蒂是罪有应得,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但沃特毕竟还是深爱着吉蒂,尽管吉蒂背叛了他。看着吉蒂信心十足地认为唐森一定会帮助她、替她想办法,并兴冲冲地去找唐森,想让他和妻子离婚然后娶自己,我在笑吉蒂的天真,她以为自己对唐森付出百分之一百的爱就能得到他全部的爱,可是她不懂男人,她也高估了男人。这不仅使我想起诗经中有一句“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吉蒂错爱了唐森,却不珍惜深爱她的沃特。

但是当我再次仔细思考的时候,我发现造成这一切的又何止是吉蒂一个人的错,沃特同样是在埋葬自己与吉蒂的爱情啊。的确如此,吉蒂是个美丽的女人,让他一见钟情。他抱着门当户对攀一门亲的心态来赴约,当遇到这个美丽的女孩后觉得自己爱上了她。虽然他知道她是为了摆脱母亲的唠叨和轻视,赌气答应他的求婚,但是他自以为婚后她会了解他,会爱上他。但是,一个女人怎么会爱上这样一个男人呢?新婚之夜,竟然在亲热时忽然想到先要关上灯,把拖鞋码放整齐才安心;蜜月之时,在风光旖旎的威尼斯谈论的确是城市的排水管道;闲暇时,闷头工作,面对妻子的故意寻找话题进行沟通的行为答之以“我只回答确有必要回答的问题”;沉默寡言的登峰造极。“女人不会因为男人是一个好人而爱上他”,何况这个好人根本没有给妻子机会去了解挖掘他的内在的闪光点。更何况,他们身处异地,对于丈夫来说,他还有工作;对于妻子来说,背井离乡语言不通,异常孤单,且不可能向家中倾诉苦闷,却偏偏遇到了这么个闷的丈夫。沃特爱吉蒂,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爱,更不知道如何让她爱上他。“如果一个男人不能让一个女人爱上他,那是他的错”。所以,吉蒂的出轨,可以说沃特也是用力的推了一大把的。对于沃特来说,他无法想像,那个在晚宴上遇到的让他惊艳的可爱女孩会做出这样缺乏判断力的背叛的行为,他无法理解,更无法宽恕了。

于是,沃特要对吉蒂实施惩罚,为逼着妻子去霍乱横行的疫区不惜采用羞辱威胁;走陆路使妻子饱受路途奔波之苦而毫无怜香惜玉之情;对妻子愧疚的道歉用尽刻薄语句回击。也许这些沃特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了,但他到底还是爱她的,他没有推开那扇门避免了她的尴尬屈辱;他不敢看她而只看天花板或墙壁;他言语刺痛妻子后躲在洗漱

间靠着门深深的叹气;他挡在了妻子和愤怒的暴民中间;他说“现在他是我们的孩子”。他也不是冷漠的,即使人民不理解他,讨厌他,他执著的用拙劣的中文说“这个水,不好,不好”;想尽办法架设送水管道迈着轻快的步伐计算长度的样子可爱之极。原来他有那么丰富的情感,只是他不善表达,他只是个凡夫俗子,面对如此深爱的妻子的背叛,他当然无法遏制内心的愤怒,他要折磨她惩罚她,但却在惩罚她的同时折磨着自己。

当看到影片后半段时,吉蒂在慢慢地被沃特的“伟大”所感动,看到吉蒂和沃特终于能够找到两人之间的爱情,我的内心带着高兴,带着期盼,也带着忐忑。但是,悲剧还是来了,当冰雪消融,面纱揭开,死神却快速来临。渐渐明朗的剧情急转直下后嘎然而止,却让者我痛心不已。在不同的时间爱着,终于两人互相爱的时候,没有太多浪漫甜蜜却已生离死别;女主人公甚至没有太多的哭天抢地,故事就结束里,而我的心在那一秒竟也仿佛停止了跳动。

虽然影片才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给我的感触却很深很深。也许男女爱情和家庭婚姻,真的仅是虚假图景和虚幻色彩的面纱,只有揭开这层面纱,人们才能到达彼岸吧。

第四篇:礼仪与现代交往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2 期 Journal of Zhaowuda Mongolian Teachers College(Soc 1 Sci 1)No 1 2Vol126

礼仪与现代交往

刘慧敏(赤峰学院中文系,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 要 中国古人一向把讲礼、守礼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现代社会, 社会公共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 人际关系多样复杂, 这就决定了讲究礼仪必然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主要道德规范。良好的礼仪是社会交往“润滑剂”, 是保持人们社会交往和谐的基本准则, 对社会交往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规范作用。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能力去培养。

关键词 社会交往 礼仪 文明

中图分类号 C912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049-02

所谓礼仪, 是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和礼节,是以语言和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对人的友爱和尊重。礼仪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方式。从本质上说, 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上表现出来的高尚与典雅状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程度和进步程度的一种象征, 是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之一。提倡礼仪, 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在现代社会, 社会公共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 人际关系多样复杂, 这就决定了讲究礼仪必然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主要道德规范。

一、礼仪与社会交往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良好的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 是保持人们社会交往和谐的基本准则, 对社会交往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规范作用。讲究礼仪是一种双向要求和互动关系, 它势必会引起对方的积极回应。礼貌的语言, 谦逊的行为, 就像暖流注入人们心田, 唤起人们内心的美好情感。如果人人讲究礼仪, 互相尊重, 人际关系就自然协调和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社会交往, 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实生活对人们的文明交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礼仪作为文明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交往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不同, 决定了一个社会对礼仪的需求程度和要求层次不同。例如, 在传统社会, 我们所重视的是私德而不是公德。这是因为, 中国传统社会, 社会交往更多地发生在家族内部。在家族这个社会团体之内, 有共同的生活经验, 也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但是离开了家族这个团体, 则缺少共同的生活经验, 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狭小, 缺乏频繁的公共交往活动, 个体行为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倾向很少甚至无从体现。例如, 一个农夫在自家的庭院里大喊大叫, 只干扰了家人和极少的邻人;而现代社会人口高度集中, 只要有一家过大音量地打开音响, 就足以使全楼的人心烦意乱和坐立不安。又如, 在现代社会中体现文明行为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等公德要求, 在一村一户的生产环境下也几乎不具有规范的意义。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传统伦理所构筑的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推己及人, 以血缘为基础、由近及远的道德体系, 道德感的强弱通常与关系的亲疏成正比, “私德”发达, 公德欠缺。诚如梁启超先生所说: “吾中国道德之发达, 不可谓不早, 然偏重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与此相适应, 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通常是有特殊意义的, 大多适用于父母子女、夫妇朋友等特殊的对象。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写道: “中国人对待其朋友及其熟悉的人是并非无礼貌的, 但超出了这个界限,则在社会行动上常对其旁边人取积极的敌意的。如果他是公共汽车的同车乘客, 或戏院子买票间附近的客人, 彼此的争先恐后, 不让于世界大战时火线上冲锋的勇猛。”在传统社会, 由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简单, 公共生活领域狭小, 社会交往贫乏, 因此, 礼仪作为社会公德规范还没有也不可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工业文明浪潮席卷而来之时, 由于我们缺乏既成的社会公德意识, 产生了很多负面的现象。五千年文明史使我们曾经无愧于“礼仪之邦”的称号, 然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社会交往领域的扩大要求现代中国人不仅能够处理好与父母子女、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 而且也需要处理好与陌生的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中国自古也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说法,梁启超先生也说过: “公德者, 私德之推也”。社会交往领域的扩大需要我们把与亲朋好友相处时的礼让谦逊、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的美德推广到与自己素昧平生的他人和社会大众身上, 以维持和谐的社会交往关系。

二、个人礼仪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中国古人一向把讲礼、守礼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反复强调, “不学礼, 无以立”。贾谊还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儒家这样重视礼仪的教育, 对于维护传统社会的人伦关系和维持社会秩序, 对于形成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 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能力去培养。个人礼仪首先要讲究仪表整洁、仪容大方, 即人的容貌、衣着、装饰等要美观整洁, 使人赏心悦目, 给人以美的享受。仪容仪表是文明公民的外在形象。怎么穿着打扮看起来是个人的事, 但必须以符合社会礼仪规范为度。同样, 举止姿态也不能理解为个人私事, 因为它牵涉到对他人是否尊重的问题。比如, 你到别人家里做客, 满身脏污,衣服破烂不堪, 这说明你没有把人家放在眼里, 也是不自爱的表现。同时, 衣冠不整, 不修边幅, 丢三拉四, 也会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 不利于社会交往。其次, 要求言辞谈吐文明礼貌。“言为心声”, 一个人的谈吐, 可以反映出他的文化水平、思想情感和道德修养。内心善良纯洁的人, 他们的谈吐必定是温和高雅的;反之,出言不逊、用语肮脏的人, 也绝不会有一颗友善的心。谈吐文明首先要做到说话和气、文雅, 不讲粗话、脏话, 不强词夺理, 不恶语伤人, 不在背后谈论他人的过失, 不扬人之恶, 不搬弄是非。俗话说: “良言美语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例说明, 语言粗鲁, 放肆傲慢、低级下流, 会使对方感到是一种侮辱,从而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造成不应有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深切地感到出口成脏不仅与自己的身份很不相符, 而且有损整个国家的形象。

第三, 动作仪态要得体大方。粗俗的、不正确的举止动作, 非但不雅观, 而且还往往令人误解, 影响人们之间的和谐交往。比如, 在公共场合挖鼻孔、掏耳朵、抠脚丫子;在一个严肃的会议上肆无忌惮地抽烟、打哈欠、打饱嗝, 这类行为显然是失礼的, 也必然引起人们的反感。又比如, 在倾听对方说话时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或翻看报纸, 或跷着二郎腿上下抖动, 都表示你认为对方的话不屑去听, 也是很不礼貌的。

总之, 讲究个人礼仪不仅仅是注重外在的彬彬有礼,而且应表现出心地善良、待人亲切、举止文雅、关心他人的特点, 在任何场合都能掌握自己, 谦虚、委婉, 不纠缠别人并洁身自爱。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因此, 在社会交往中,良好的个人礼仪总是能够产生难以估量的良好效果。中国古语说: 国尚礼则昌, 家尚礼则大, 身有礼则身修, 心有礼则心泰。明礼, 即懂得礼仪。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 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美, 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气质;对一个民族而言, 他是构成整个民族风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礼仪不仅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 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可见, 礼仪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国民素质,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俗话说,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同样道理, 社会风气的好坏, 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需要我们社会每一分子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 积以时日, 我们一定能够把我国的礼仪建设搞得更好, 使我国以高度文明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第五篇:交往礼仪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

1.不要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2.不要恶语伤人

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

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

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

恶语很难避免。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

4.不要随便发怒

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

5.不要流言蜚语

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

所以要做到:

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

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

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

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

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

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

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

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

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

既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高雅。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玩笑,不要开庸俗、下流的玩笑

下载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往礼仪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

    个人交往礼仪

    个人交往礼仪 由于在法国前后,法国人对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异常关注,经常喜欢聚集在某些私人的客厅里,对此进行私人之间的室内聚会。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后......

    公务交往礼仪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 ● 掌握良好的倾听方法; ● 掌握办公室通讯沟通工具使用技巧; ● 熟知办公室人际交往技巧。公务交往礼仪 一、建立良......

    日常交往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 一、见面礼仪 (一)握手礼 1、握手姿态行握手礼时,通常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两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手掌垂直于地面,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微微抖动3—4次(时......

    同学交往礼仪

    同学交往礼仪 大良聚胜小学刘福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间交往的礼仪要求。 2.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礼仪要求与同学交往,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二.教学重点:在日常......

    交往礼仪——称呼

    第一章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是指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学习中注意:一是要积极参加,及时总结经验;二是学习基本的交往礼仪,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运用。 第一节 称呼 称呼,指的......

    交往礼仪名言[5篇]

    1、脚步轻,脚步轻,办公室里真安静。教师认真在备课,随便打扰怎么行?轻轻敲门有礼貌。喊声报告门口停。严肃立正等回音,得到允许才能进。 2、轻轻敲门有学问,敲一声,是试探,敲两声,等......

    涉外交往着装礼仪

    在涉外交往中,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的着装礼仪,有一种规范性的说法,两句话:“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呢?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像我们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