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2012年5月29日在青岛港经验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企业发展之路 ——在青岛港经验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
(2012年5月29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企业在所有制性质、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管理理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改善企业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企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比如,青岛港从1978年到2011年底,总资产增长150倍,利润总额增长100倍,上缴税费增长1818倍,成为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和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企业发展成功之路。结合青岛港的实践探索和具体经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切实把握机遇,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事业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国有企业是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关系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按照中央的部署,扎实推进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在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服务中心工作、凝聚职工群众、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青岛港的经验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只要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企业实践,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负责人的示范表率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一定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沿着正确道路发展。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把广大职工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是由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构成的经济组织,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共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职工是这个利益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依靠和源泉。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中,工人阶级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青岛港的经验充分证明,劳动光荣,工人伟大,工人阶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骨干力量。只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保护、调动和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科学发展建功立业。
坚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4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从加强企业管理来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统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使职工成为管理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来看,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职代会、工会形成各自独立、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能够使法人治理结构更为
完善和科学。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来看,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把经营管理活动置于广大职工的监督之下,建立健全内部权力运行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机制,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企业领导人员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这些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对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岛港的经验充分证明,坚持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只要坚持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团结职工,切实保障职工各项民主权利,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监督有效的优势,广大职工就一定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确保企业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确保企业科学发展。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职工,积极培育先进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银河精神”等先进的企业精神。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国有企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产业报国、振兴中华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崇高的政治责
任感、强烈的历史主动性,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青岛港的经验充分证明,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只要我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唱响“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扎实推进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建设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就一定能够增强经营者和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为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各项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团结带领工人阶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同时,高度重视解决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有力推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青岛港的经验充分证明,关心职工成长成才、生产生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事关我们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只要
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确保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就一定能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一定能开创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学习青岛港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继承和发扬国有企业优良传统、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何建中2012年5月29日在青岛港经验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挥青岛港示范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在青岛港经验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
(2012年5月29日)
尊敬的何勇书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在这里召开青岛港经验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进一步总结研讨和宣传推广青岛港经验,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这是对青岛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管理成功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给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有交通运输企业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骨干力量,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大力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交通运输企业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既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又经历了改革调整转型升级的各种考验。青岛港正是这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之路。
青岛港一直是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学习宣传的先进典型。1995年5 1
月,交通部党组做出了《关于在全国交通系统开展向青岛港学习活动的决定》,推广了青岛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苦练内功的经验,并将青岛港树立为全国港口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示范窗口”,大张旗鼓地在全行业宣传和推广青岛港经验。十几年来,青岛港经验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当之无愧的交通运输行业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视察、亲自批示,对青岛港给予了高度肯定和鼓励,中央各部委大力推树,宣传青岛港探索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发展之路的典范意义和榜样作用,推动了青岛港的科学发展不断跨上新水平。
青岛港经验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乃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持之以恒、长盛不衰,最根本的是青岛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折腾,坚持国有企业性质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抓住机遇,勇于实践,实现了港口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示范路。我体会,其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坚持国企正确方向的根本要求。青岛港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在完善现
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断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机制,搭建民主管理平台,拓展职工当家作主的渠道,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将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坚持“五不唯”的用人机制,营造职工干事创业有激情、有奔头、有价值的良好氛围。培养人才,激励成长,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使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青岛港和谐向上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把国企优势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国企有人才、资源、环境和组织的自身优势,但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按照经济规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科学决策,才能将国企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青岛港以市场为导向,大胆调整业务结构,构筑起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大市场,大力发展生产力,将青岛港做大做强。坚持科技兴港,自主创新,发展低碳交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道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执行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使国有企业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稳定的柱石和职工生活富裕的保障。
三是坚持文化铸魂,把弘扬传统管理经验与培养现代企业先进文化有机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和谐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条件。青岛港立足于港口实际,将做深入细致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甘于奉献,职工群众参与管理爱岗敬业与现代企业严格管理,责权明确绩效考核等治理理念相融合,形成了“三大使命”、“三个一代人精神”、“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等系统完整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大规模、全覆盖地组织主题鲜明、内
容生动、联系实际、成效明显的系列专题教育,不断创新文化载体,开辟实践课堂,搭建文化阵地,建设精神家园,形成了独具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岛港企业文化,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四是坚持造福职工,把企业改革发展与保证职工、企业、国家三者利益有机结合。青岛港坚持一心为民,造福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千方百计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辟了为职工造福的温暖通道,为职工解难事,办好事办实事。创造就业机会,不让一名职工下岗,不把一个职工推向社会;实行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打造企业与职工共建共赢共享局面。带领职工参与国防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爱国心,责任感、使命感和凝聚力。
五是坚持领导示范,把打造德才兼备的企业家团队与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有机结合。以常德传同志为带头人的青岛港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干事创业、锐意创新、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本色,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严格自律,率先垂范。与此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尊重人才,鼓励职工全面发展,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努力打造知识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和农民工三支队伍,培养出了许振超、孙波、皮进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形成了港口党政同心、党群同心、干群同心、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合力发展企业的喜人局面。
各位领导、专家,青岛港的经验出自于交通运输行业,是全国交
通运输行业的骄傲。同时,交通运输行业更有责任要先学一步,学得更深入更有成效。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服务性行业,学习推广青岛港科学发展经验,对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全行业进一步宣传推广青岛港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成功经验,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第三篇:何勇在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何勇在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组织广大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总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经验,研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进一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运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规律,努力开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谈几个问题,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全面把握中央关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和部署,认真总结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在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广泛的民主实践活动,是伴随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逐步完善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党和政府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用民主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使得人民群众可以广泛地、直接地参与基层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管理;用民主监督来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保障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不脱离群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为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努力发展城乡企业中劳动群众对于企业事务的民主管理。”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六大,包括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内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渐成为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1987年11月颁布《村委会组织法》,1998年11月修订该法,用法律形式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完善。1998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办发〔1998〕9号),推动这项工作在全国农村的普遍实行。适应农村改革的需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逐步植根于广阔的农村,成为农村基层的重要民主制度,成为农民群众的广泛民主实践活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引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决定》或《建议》,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工作要点》,每次中央纪委全会工作报告,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2003年5月,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由民政部牵头,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农办、财政部、司法部、农业部、人口计生委、国土资源部、国家信访局等单位参加的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有力促进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的形成。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讨论,由中办、国办于2004年6月22日下发的《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提升新时期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区各部门狠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载体不断丰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制度创新充分涌现,实践成效日益显著。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建立了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成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通过公开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使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基本得到保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推行和深化,给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带来了现实的和深远的影响,有力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有力活跃了农村基层民主生活,扩大了基层民主,推动了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活动的深化;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了对党员和干部的监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和基层民主实践,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和作用。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丰富实践,也加深了我们对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点。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的理论指导关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生命。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必须体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
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的基本精神,以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保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大局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基本宗旨。必须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同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任务紧密结合,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同在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紧密结合,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实践表明,只有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来谋划,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才能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是根本。必须不断完善和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不断提高农村法治化水平;必须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所有领域、全部环节,真正做到基层公共事务出现在哪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群众的共同利益延伸到哪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就健全到哪里。实践表明,只有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规范,各项工作任务才能落到实处。
——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农民群众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践主体。必须以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落实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必须满腔热情地教育、帮助和引导农民群众提高民主法制素质,激发他们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把群众在民主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政策,把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不断创新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现形式。实践表明,只有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必须加强分类指导,切实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时应当充分考虑的客观现实。必须坚持从实
际出发,因地制宜,既要注重一般号召,又要加强个别指导;既要注重先进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又要帮助落后地方改进工作;既要注重“规定动作”,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明确要求的事项纳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之中,又要搞好“自选动作”,把本地本村特有的涉及群众共同利益的事项也纳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之中,真正做到与家家户户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都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选出的代表讨论,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真正做到群众关注的问题,都要定期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践表明,只有从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必须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合力。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协调机构,发挥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和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必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于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之中;必须完善县乡政务公开,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开联动机制,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实践表明,只有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保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这六条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些来之不易的经验,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
样的矛盾和问题。面对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面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改革进入新阶段、发展提出新要求、稳定面临新问题的新形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在我们谈做好新形势下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应该联系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理解,站在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的高度来认识。
(一)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各个层次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就能有力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大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旧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又纷纷涌现。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西方工业化国家在二三百年内,围绕工业化、城市化陆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集中凸显了。只有及时化解这些矛盾,才能真正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就能有效引导农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宏大的事业,既要发挥政府的力量,还要激发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就能有效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落实农村各项民主制度、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把诸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审批、村干部报酬等村务及时向村民公开,同时不断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温家宝总理在这次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要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管理新农村的主人。只要把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真正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就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贯彻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去,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
(四)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6年10月2日,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从教育、制度、公开、监督、纪律和组织领导等六个方面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第一次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在基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和基层干部永葆先进性。落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就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来进行,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交给农民群众;就必须维护农民群众利益,让农民群众参与讨论重大事项;就必须把基层组织和干部的行为置于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增强其自律性。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农民群众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民主监督,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防止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发生。
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紧紧抓住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工作的整体水平
现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工作的关键环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抓好落实。
第一,要着力完善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思路,是提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首要环节。要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放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来筹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创新性。所谓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就是要把握好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关系,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来展开,紧扣发展这个主题来深化;就是要统筹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使之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有序推进。所谓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来推进工作,及时满足群众需要;就是要以扎扎实实的作风,深入细致的工作,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克服形式主义,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所谓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就是要不断探索创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形式,不断丰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内涵,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第二,要着力突出工作重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必须抓住重点、点面结合。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应当在组织建设、制度完善、实践活动三个重点领域多下功夫。一是更加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党组织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服务,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有序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活动。基层政权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齐心协力地把群众的事情办好。二是更加重视制度建设,为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保障。要完善保障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凡是需要公开的村务工作和被列入民主管理范围的工作,都要依法建制,有制可依,按制办事。要加强对贯彻落实制度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议,并张榜公布评议结果。需要改进的,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公布于众并认真执行。三是更加重
视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干部群众民主法制素质。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组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把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更好地结合起来。对于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要满腔热情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及时加以解决;对于那些工作止步不前、效果不明显的地区,要帮助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于违法乱纪的现象,要坚决予以纠正;对于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要依法严加防范。
第三,要着力推动工作创新。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以及农村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既坚持已有的好制度、好经验、好做法,又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用工作创新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新进展。一是形成推动工作创新的氛围。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基层的创造活动,只要是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保障农民行使民主权利、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办法、新途径、新制度、新机制、新模式,都应当鼓励和尊重。对于一时还不太完善的新办法、新试验,要允许试、可以看、不争论,形成有利于工作创新的环境。二是巩固创新成果。要善于把基层和群众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政策、把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要善于把源于实践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创新成果,并指导新的实践,推动工作创新。三是积极推广和运用创新成果。这次研讨会上表彰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了十六大以来各地在实践中的创新成就,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已组织力量对各地的探索和创造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整合供各地交流和借鉴。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学习、借鉴这些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发挥好这些创新成果的作用。
第四,要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的工作机制,对于保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坚持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党委和政府经常性研究的重点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责任制,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纳入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督促基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建立村务公开协调机构,对于组织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地做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级协调机构及有关部门
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正形成各级各部门相互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积极鼓励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到农村有序参与法律宣传、政策咨询、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农民群众自主维权相结合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四是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强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村党组织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支持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引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村党组织和村委会都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同心协力地为村民服务。
四、加强组织领导,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多年来,各地结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有力地指导了工作的开展。今后,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理论研究的工作力度。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理论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推进与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保证。要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防止错误思潮的渗透和干扰,抵制和反对任何形式的否定、偏离党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倾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必须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根基。
二是要坚持面向实际进行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随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需要我们研究的新情况、回答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其中,有的是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解释说明的问题,有的是需要进行抽象概括的问题,有的是需要丰富完善的问题。比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如何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促进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如何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中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扩
大农村基层民主;如何进一步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如何有效地组织村级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使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管理新农村的主人;如何保障流动人口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活动的权利,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如何以县乡政务公开带动村务公开,以村务公开促进县乡政务公开,实现县乡村三级有效联动;如何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工作水平;如何防止农村宗族、宗派势力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干扰,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康发展,等等。要组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努力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服务。
三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科学的方法是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努力从农民群众广泛的民主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理论精品,为基层实践和群众服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的理论研究风气,使我们提出的理论观点经得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四是要为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保障。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理论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做好协调保障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理论研究作为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发展的一项基本工作,作为提高实际工作指导水平的重要途径,将其纳入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在选题安排、科研力量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为理论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的职能,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研究工作,推动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各级村务公开协调机构要加强理论研究的指导、组织和协调,推动理论研究的合作与交流。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智力优势,组织专家和学者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同志们,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与时俱进,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广泛深入的实践活动,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实践活动和理论
研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最后,祝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在“实践‘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实践‘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绝不是简单地将创新的理论照抄照搬到实践就能了事。它是一个创造、创新的过程。
以创新的精神实践创新的理论,是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毫无疑问,科学理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反映,对历史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任何理论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针对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作出的。特别是某些结论,它的适用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指导力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日益减小。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唯本本、不守教条,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使理论青春永葆。同时它也是实践的强烈呼唤。既然理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任何既定条件下的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都会遇到特殊的矛盾和问题。要解决这一矛盾,唯一的出路是用创新的精神实践创新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80多年奋斗的峥嵘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政党如果死抱教条不放,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适时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用创新的精神实践创新的理论,就必然会使一种科学的理论走向僵化、丧失活力,就必然会被历史发展所淘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形态,是我们科学认识和解决当前我们党的建设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我们的神圣使命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将‚三个代表‛的光辉学说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我们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实践创新的理论,说到底,就是要用创新的精神去认识‚三个代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去贯彻、实践‚三个代表‛。
以创新的精神实践创新的理论,首先要求我们把握创新的理论的精神实质。实践创新的理论,前提是掌握创新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学懂弄通、领悟透彻创新的理论。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并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然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要全面掌握这一科学体系绝非一日之功,何况还有一些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认识不足、对‚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一脉相承认识不清、对‚三个代表‛学说中的一些重要论断存有疑惑。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通过学习把人们的思想凝聚和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这样,实践创新的理论才有可靠的思想保证。
以创新的精神实践创新的理论,要求我们崇尚敢于冒风险的精神。实践创新的理论,通常是对被人们普遍认同、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原有理论的修正或超越,必然会遇到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顽强抵抗,必然会遭到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谩骂和指责,必然会遭到旧理论指导下既得利益者的誓死反对。因而,任何一种创新的理论的推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遭遇失败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发扬敢于冒风险的精神,不畏首畏尾,敢干、敢闯,勇于承担实践创新的理论所带来的风险。
以创新的精神实践创新的理论,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在创造性运用上做文章。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将创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最关键的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极不平衡,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各具特色,而且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身体力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结合自己所在地区、所在部门的实际,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和研究自己在前进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创新的理论真正落到实处。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计划生育协会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加强理论研究 促进协会发展
同志们:
我省计生协会第一届协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经过X天的紧张日程,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理论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围绕建设和谐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真分析计划生育协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理论研讨成果,研究探讨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再上新水平。为了开好这次会,大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地市协会领导大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准备了研讨文章。这些研讨文章我都看了,许多文章很有新意,反映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很受启发。会上,大家能够紧紧围绕协会发展的主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深入探讨,集思广益,把研讨会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根据大家的讨论,我总得感到,这次理论研讨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是,各地市协会领导重视。9月份,省协会下发召开协会发展理论研讨会预备通知后,各级协会的领导思想上都比较重视,及时组织人员搞好调查研究,撰写研讨文章。有的协会领导不但亲自抓,还亲自动手写。这次研讨会共收到XX份理论研讨文章,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水平都很高。
第二是,论文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人口理论为指导,在作了大量的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和论据,对协会发展问题的认识进行了理性的升华,很有新意,合大家听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三是,这次会议的研究题目比较集中,与会同志围绕着计生协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中的作用、协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协会在推行“三自”,实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协会如何在实现计划生育村级自治和村为主过程中发挥作用和协会在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方面的理论等等进行了思考和探讨,问题和角度都比较准。
第四是,大家都能够本着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协会发展的理论研究如何开展、对协会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我们这次理论研讨会也还存在着值得研究和改进之处。参加协会理论研究人员的面还应当更广泛,特别是应当有更多的专家学者、社会上的志愿者包括行政人员等;会议提交的XX篇论文当中,还有相当多的文章不能称之为理论文章,而是经验汇报型的工作总结型的,与理论探讨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今后还应当予以进一步的改进,应当加强研讨论文的理论含量。但无论如何,我们这一次理论研讨会毕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作用还是不容低估的。
关于今后如何开展理论和讨论,中国计生协会会长姜春云同志作过重要指示,他指出,在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要继往开来,上新的水平,开创新的局面,必须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协会理论研究工作的力度,注重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这里,结合大家讨论的结果,我再讲三点意见:
第一点,开展协会理论研究需要把握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道路是行政管理和群众工作相结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中明确提出,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是协助政府动员群众自学实行计划生育。对这些重要提法和指导思想首先应当理解的特别清楚,对协会的定位应当特别清楚。学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计生委每一年对计划生育都有一个总体部署,我们协会也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的,我们应该以此为前提,根据自己作为群众组织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当然,我们说把握好这个总体部署和大的方向并不是要限制大家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两回事。
第二问题是。干任何工作,都是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思维,再到工作实践。搞理论研究,目的和归宿就是搞好工作实践。大家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特别是深层次问题,组织专门力量搞课题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和思路对策,用于指导工作,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合理确定研究课题,既抓当前,又谋长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年年有新的理论成果。因此,各级协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人人自觉搞理论研究,人人有理论成果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在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和搞好工作的落实。
第三问题是,要善于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计生协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计划生育。这项事业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关系亿万人民的利益、福祉,而我们面临的又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信息爆炸的时代。从事计生工作的同志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要跟上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各级党政的工作步伐,必须加紧学习,刻苦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充实新的知识,提高工作水平能力。不然的话,你连形势都跟不上,怎么争取和要求党政领导重视你的工作?每一个同志都要有高度的学习自学性,学理论,学政治,学业务,学文化科技知识,使自己成为时代的智者,也就是有知识有智慧的人。这样,才能担负起应尽的职责,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