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长久成长的根本动力
创新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长久成长的根本动力江苏富菱化工有限公司 翟继业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发展。成长起来一大批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基础的中国企业。但是,同整个中国经济一样,我们这些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还不够牢固,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技术、资本和管理积累薄弱,很多企业还处于生存与发展的边缘。
江苏富菱化工有限公司和许多同行一样,在这个行业里也走过了三十年的道路,对企业的发展有了一点认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点收获。在此就我们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们对自己发展的第一个认识就是坚持主业求创新。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和很多中国企业一样,也经历过许多起伏和波折,为了把企业做大,也曾经探索过多行业的发展道路,先后投资过香料、环氧树脂、食品添加剂、玻璃钢拉挤型材、玻璃钢座椅、涂料、包装容器、纽扣等等产品,这些产品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半途而废,有的一出生便夭折了。基本上不是做不大就是做不成。总结过去,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搞好企业,光有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还要具有相当的资源才能把一个产品和一个行业坚持做下去,直到做出在那个行业有影响力的发展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于2000年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整合,集中力量在最擅长和基础最好的领域坚持发展下去,重新回到了不饱和树脂的轨道上来。
在对中国企业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提出
了做精、做强、做久和做大的发展思路,不盲目攀比企业规模,而是把坚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起点。为此我们首先从企业管理体制入手,于2000年引入ERP系统,强化基础管理,优化企业运营流程,同时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从工艺、设备、运营流程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创新,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新工厂的生产设施中,采用了DCS系统控制,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从2001年到2008年底,在巩固原有产品市场的基础之上,以每年5-6个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目前五年以内的新产品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内国际的多项认证,在许多领域我们的产品已经能够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产品同台竞争。在产品创新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主持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树立了中国本土企业在复合材料行业的应有地位。目前,我们的产品系列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下游行业所需要的品种,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用户未来五到八年的市场需求。因此,尽管我们十年没有扩大生产能力,但是在高端市场,我们的占有率却一直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们研究所被江苏省科技厅授予“江苏省不饱和聚酯树脂工程研发中心”。
我们对自己发展的第二个认识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首先一条就是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依法纳税守法经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不钻国家法律空子。踏踏实实做好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条就是在安全环保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对社会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做好企业安全设施和环境保
护设施的投入和运营管理。1998年我们在国内企业中率先采用焚烧方法处理生产废水,在新工厂的建设中,我们又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改良,实现了生产工艺废水的彻底零排放。虽然目前我们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是运营成本最高的,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却是最彻底和最有效的。
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条就是坚持节能节水的原则,降低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我们新厂所有电机全部采用变频调速以降低电耗,通过优化设计,使反应釜的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减少热量损失。在2007年获得“江苏省节水型企业”称号的基础上,我们新厂对水资源的利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生产冷却水全部循环使用,而且利用生产冷却水冲洗厕所,然后经过处理再作为绿化用水,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我们于2003年首次向政府提出向化工集中区的搬迁申请,2006年正式启动搬迁程序,目前位于江苏江阴临港新城新材料产业园的新工厂基本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试生产。预计明年初可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在新工厂的产能规划中,我们仍然坚持高端路线,对高性能的间苯型树脂、胶衣树脂和乙烯基树脂的产能进行了大规模扩充,压缩了一般产品的产能。同时加强了产品性能检测能力,完善了力学性能、电性能、燃烧性能、耐老化和耐腐蚀性能等测试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相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发展最为健康、成长最为长久的不饱和树脂生产企业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为中国的复合材料工业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领导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领导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中国管理学界流传着四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前途、细节决定成败、战略决定命运”。战略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哈佛商学院前领导力研究项目主管、世界著名高管辅导师罗伯特·哈格罗夫强调,“比战略重要的是领导力”。企业开始实施战略的时候容易陷入困境。虽然企业在所经营的市场领域中寻找到了机会,却只能看着最终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而束手无策。很少有企业能够弄清楚个中原因。
其实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错误估计实力、资产配置不当、执行力度不够——这些都会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虽然有些公司能够正视这些问题,但很少有企业重视实施新战略所必需的领导能力,更不用说将领导力视为战略起点。这种疏忽导致企业战略实施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何谓“领导力”?好的管理者能兑现承诺,实现可预期的结果,并偶尔能有所提高,而领导者则具备实现业绩突破的开拓能力。如会通过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或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经营业绩,从而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企业领导力远不只是指几名位居高层的优秀男女。领导力包括企业内3%至5%的能够实现业绩突破的各级员工的开拓能力。大胆的战略常常要求在多条战线上取得突破,因此,企业若想获得战略成功,就需要在各个层面都拥有强势和有力的领导。如要进行一宗并购交易,需要遍布企业的各业务单位及职能部门的领导,以整合最佳做法,产生协同效应,同时努力维持正常的运营。
另外,并购双方的各级领导者不能把合并仅仅看作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更要鼓舞员工士气,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随着战略维度和相应战略举措的增加,领导压力也相应增加。从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越是业绩好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志向远大的企业,反而越难满足在领导力方面的要求,这并不奇怪。当然,业绩差的企业在领导能力方面也相当匮乏。企业的目标越高,或企业在战略方向上的转型越激进,其领导力的差距就越大。这一规律对绩优企业和绩差企业同样适用。
忽视领导力将产生严重后果。虽然大多数首席执行官都承认领导力很重要,但很少有人能准确评估在领导力上的差距。更少有人能够建立一套机制,在适当的时候培养具备适当能力的适当数量的领导者,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企业根据现有的领导者数量来确定实现某一战略目标(如扩大现有业务或开发新业务)所需要的领导者数量,那么就会发现领导数量的差距,而且企业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即便企业拥有足够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在能力上也可能存在不足。如一家进行全球扩张的企业可能会发现,现有的领导者缺乏在陌生地区经营所需的文化敏感性。或者,一家开拓新市场的公司可能会发现工程师过多,而业务开发人员却不足。如果没有在战略举措推行前系统地评估领导力,就会导致高层管理人员在最后一刻还在忙于弥补差距,这会造成严重后果。
张宇先生
—— 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财务领导力学院院长、独家讲师!
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
从短期来看,企业在推行新战略时如果没有找好合适的领导者,那么现有领导者就会被
迫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领导者要应对新的挑战,他们的日常工作量必然增加,做其他工作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通常,他们会放弃那些成效不易界定的工作,如员工发展,因为这类工作的成效不会立即显现。如果企业给现有领导者压上过多的工作负荷,则他们的整体效率就会急剧下降。所以从一开始,这种取舍就已经危及到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执行战略的企业,要么以为靠这种次优的领导层也能实现目标,要么以为只要实现部分原定目标就能获得相应比例的战略净现值。这两种想法可能都犯了致命的错误:一着走错,满盘皆输。
从长期来看,如果领导力差距长期存在,无疑会导致领导者数量与质量的下降。企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优秀的领导者要么工作负荷过大,要么疲于应付各种临时任务,因此没有时间来培养年轻人才。总有一天,当他们要交权的时候,就只能面对一群经验不足、准备也不足的接班人。这种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遏制,就可能最终使企业的核心业务与战略发展岌岌可危。
第三篇:创新是人事工作突破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章标题:创新是人事工作突破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拓创新的引导和推动下,人事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新能够破除制约人事工作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
◆创新能够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事部门担负着管理和使用人才的职能,履行好这一职责,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科学合理地评价人才。
◆创新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落实与创新的关系;三是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四是科学与创新的关系;五是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人事工作的历史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拓创新的引导和推动下,人事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开发人才资源”等工作理念的创新,使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从弱到强的突破;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探索、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使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了从旧到新的突破;人才市场机制的创新,使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实现了从次到主的突破;管理体制的创新,使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了从浅到深的突破;服务观念的创新,使人事工作为发展服务实现了从点到面的突破。所有这些突破,都是人事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的结果。随着全国各地人才高地建设风起云涌和世界各国相继把人才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事工作面临着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加激烈的竞争。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有新的作为,必须进一步强化创新精神,用创新的思维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努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拓,在开拓中突破。
创新能够破除制约人事工作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人事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其一,它工作的对象是“人”,研究如何识别人、发展人、培养人、激励人,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其二,它研究的主体是“事”,研究如何推动体制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其三,它注重的结果是“人”与“事”的有机结合。研究如何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事无小事。由于很多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不好,直接影响人才活力的激发,影响生产力的解放,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事工作面临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尤其在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一些体制性、制度性的障碍,制约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活力,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只有用创新的精神和思路,大胆破除那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才能使人事工作始终有新思路、不断有新突破,才能使生产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
创新能够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事部门担负着管理和使用人才的职能,履行好这一职责,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科学合理地评价人才。当前,人才评价工作中还存在着标准不合理、指标片面化、主体不清晰等弊病,严重影响着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为此,人事部门要大胆打破传统用人方式的束缚,努力改变以往那种数字出干部的提拔方式、传统“相马”的选人方式和“一纸任用,终身享受”的用人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真正实现用人导向由“重数字”向“既重业绩又重素质和能力”转变,用人方式由“以人选人”、“少数人选人”向“以制度选人”、“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转变,用人制度实行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通过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创新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以往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并发扬光大,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要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对经实践检验已经不合时宜的做法要大胆抛弃。二是落实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注重完成上级下达的“共性”任务,又要注意创造性地解决本地的“个性”情况,甘于当“传声筒”、“收发室”,简单照转照搬的做法不足取。三是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加入WTO之后,人事工作原有的观念、思路、方法、程序、作风和内容都难以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接轨,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大胆予以扬弃和改革,在改革中激发创造性,在开放中保持先进性。四是科学与创新的关系。创新就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是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为基础的。做好人事工作,必须正确理解人的自我价值体系与组织系统
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熟练掌握和科学运用人的成长、发展、流动、竞争等各种规律,使人才适得其所、得其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事工作的创新内容,正确找准创新方向,切实取得创新效果,推动人事工作健康发展。五是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创新要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依据,创新的效果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标准。在改革举措制定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公平和谐的精神,把握复杂多样的特点,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和需求,切实做到认真研究,反复权衡,既抓好重点突破,又注重配套衔接,还要充分考虑政策本身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在工作总体安排上,要坚持积极稳妥,协调发展,工作部署前,要深入调查研究,慎重提出目标和措施;工作推行中,要及时跟踪,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规律,决不能因决策不当、工作失误增加不和谐因素。
《创新是人事工作突破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创新是人事工作突破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四篇: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
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精髓,只有不断地创新,系统地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和壮大,对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是不断进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着力在产权体制、管理机制、产品体系、人才、品牌、环境创新六方面下功夫,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产权体制管理机制产品体系人才品牌环境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精髓,只有不断地创新,系统地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和壮大,对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是不断进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是产权体制创新。民营企业大都是靠家庭合伙制形式,靠着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率先致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规模扩张和发展,必须在产权体制上不断创新,走出家庭单一筹资模式,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实行量化和人格化,明晰产权,并积极吸纳新股,引进外部资金入围,推进企业股份化的战略改组,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1-
上实现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然后再向企业集团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使产权体制在内涵上发生质的变化,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立足市场,不等不靠,主动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二是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适应新的产权体制的必然产物,要组织更大规模的产业化运作,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要从粗放型的家长式管理向集约型的理性化管理转变,要从单一的家庭工厂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式管理转变,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要充分利用各种管理资源,按照市场法则实行管理创新,首先是加强信息管理,立足网络信息的优势,建立自己的网站,快速搜集本行业信息,构建新的信息平台,其次是加强战略管理,根据管理信息,立足国际、国内市场,重新调整战略方向和目标;再次是加强竞争性的应变能力,采取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机构方面,要突破单一的垂直管理模式,推出事业部制的扁平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实行“适度集权,充分授权,有效监控,良性互动”的原则,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人力资源方面,要定编、定岗、定责、定人,整治人浮于事、因人设岗现象,对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可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专业人才担任独立的董事、监事,有效地帮助企业克服长期家庭式管理带来的弊端。
三是产品体系的创新。产品是企业的载体,产品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要逐步摆脱“仿制”产品,自我研制,自我开发,逐步加大技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建立起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形成自己专门的研发中心,逐步加大科研经费,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条件具备时,要及时进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这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产品和管理达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四是人才的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组织任命”向“市场配置”的跨越,让优秀的管理和经营人才脱颖而出,企业经营者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调整分配关系,敢于让有能力、有贡献的经营者成为先富起来的阶层,并通过配股赠股、设立期股等方式,提高经营者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关切度,逐步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职业化经营者队伍。
五是品牌的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产权体制、管理机制和产品体系不断创新外,还要在品牌经营上不断创新,品牌创新不是不断地更换品牌,而是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宣传,不断地提升品牌形象,创新品牌的内容,丰富品牌内涵,把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协调起来,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六是环境创新。党政机构改革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和行为有相当大的调整和变化,在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换过程中,政府要下大力气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政府要对不同股权结构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民营及其它企业主要是做好规范和引导,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排除阻力,要制定和落实好《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规范清理文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当好企业的坚强后盾。
第五篇:创新是人事工作突破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作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拓创新的引导和推动下,人事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新能够破除制约人事工作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创新能够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事部门担负着管理和使用人才的职能,履行好这一职责,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科学合理地评价人才。
◆创新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落实与创新的关系;三是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四是科学与创新的关系;五是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在全国科技大会上,hjt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人事工作的历史性任务。
创新能够破除制约人事工作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人事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其一,它工作的对象是“人”,研究如何识别人、发展人、培养人、激励人,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其二,它研究的主体是“事”,研究如何推动体制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其三,它注重的结果是“人”与“事”的有机结合。研究如何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事无小事。由于很多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不好,直接影响人才活力的激发,影响生产力的解放,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事工作面临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尤其在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一些体制性、制度性的障碍,制约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活力,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只有用创新的精神和思路,大胆破除那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才能使人事工作始终有新思路、不断有新突破,才能使生产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创新能够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事部门担负着管理和使用人才的职能,履行好这一职责,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科学合理地评价人才。当前,人才评价工作中还存在着标准不合理、指标片面化、主体不清晰等弊病,严重影响着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为此,人事部门要大胆打破传统用人方式的束缚,努力改变以往那种数字出干部的提拔方式、传统“相马”的选人方式和“一纸任用,终身享受”的用人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真正实现用人导向由“重数字”向“既重业绩又重素质和能力”转变,用人方式由“以人选人”、“少数人选人”向“以制度选人”、“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转变,用人制度实行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通过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