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色列高效节水技术考察报告-2
以色列高效节水技术考察报告
作者: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赴以色列考察团
2006年5月6日至18日,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中国赴以色列农机化高效节水技术考察团一行13人考察访问了以色列。期间,先后参加了以色列第16届国际农业博览会、出席了中以国际农业论坛、考察访问了以色列的国际农业开发合作中心(CINADCO)、普拉斯托如pastro)灌溉公司和以色列约旦河谷水协会,参观了基布兹(Kibutz)和以色列农业科学院等单位。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北接黎巴嫩、叙利亚,东临约旦,西南与埃及接壤,西濒地中海。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万左右。以色列的水、土地和矿产资源都很贫乏,但经济较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8万美元,居世界前12位。以色列工业主要有电子、军火、钻石加工、化工、纺织、电机、运输设备等。因有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及众多的名胜古迹,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色列农业非常发达,农业人口占3%。在农业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的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水果、蔬菜、花卉等还大量出口,每年创汇达4.7亿美元。尤其以先进的沙漠温室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享誉世界。
一、以色列发展节水农业的特点和经验
以色列是干旱少雨的国家,一半以上的面积年降雨量在200mm以下,可耕地面积小,沙漠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很大。但以色列非常重视农业发展,特别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农业发展成就。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和经验。
一是扬长避短,发展旱作农业,建设沙漠绿洲。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人均水资源仅270m3,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我国人均的1/8。面对恶劣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以色列政府因地制宜,大规模发展作物根部滴灌和建设现代化的温室(或塑料大棚)环境控制“农田”,建成了一个个沙漠绿洲。沙漠温室主要用于种植蔬菜、花卉、瓜果和水产养殖,目前已占全国农业用地的35%左右。其温室或大棚设施非常现代化,棚内温度、湿度、灌水、肥料供应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调控,并可抵御时速150km的强风袭击。棚架为金属支架,顶部及四周全采用无滴膜,棚壁装有排风扇,地表有暖气、暖水管道及供水设施。棚顶装有天幕、帘幕、天窗及遮阳网,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开启,还研制出了世界领先的可进行光照、气候控制、抗病毒、防紫外线和能够自然腐蚀的特殊塑料薄膜。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合,创造出惊人的成就,如温室西红柿产量高达20~26t/亩。二是以科学用水为基本国策,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由于淡水资源非常匮乏,以色列把水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政府制定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开发盐水与再生水灌溉管理体系两大总体发展目标。首先,注重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保护水资源。建立水、土、空气等生态系统“红线制”,严格控制水质和采水量。全国实行有
偿用水和用水许可证、配额制。其次,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其农业生产增长了12倍,而农业用水量只增长了3.3倍。可以说,以色列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是当今世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最有成效的国家。其发明的滴灌技术,可以使水分在土壤中均匀扩散,减少蒸发和渗漏,提高水肥利用率。目前滴灌技术已发展到第6代,供无土栽培使用的低流量滴灌喷头,每小时供水仅200mm。以色列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从1960年的8700m3减少到现在的5250m3,水肥利用率达90%,并有效防止了土壤盐碱板结化。第三,微灌方法的采用,带来了施肥技术的巨变——水肥灌溉兴起。依靠滴灌系统进行施肥,直接接触植物的根部,可以避免浪费。目前,以色列使用灌溉施肥技术相结合的地区已达灌溉区的80%。此外,还开发了地下盐碱水、城市废水灌溉和海水淡化技术,全国水资源仅16亿m3,而用水量达20亿m3,其中50%来自废水、江湖、污水处理和地下盐碱水,污水利用率达90%。目前,已建成一个年处理能力达1亿m3的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基地。
三是加强节水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以色列建立了一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社区(基布兹、莫沙夫)及社会科研机构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研发出了一系列新的灌溉技术,每年都会推出5-10种新产品,每个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注重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使其成功走人国际市场。目前,以色列生产的80%的灌溉设备都用于出口。
二、第16届以色列国际农业博览会
以色列16届农业博览会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农业博览会之一,每年5月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举办,展期6天,至今己成功举办了16届。今年的农业博览会展出了种子、花卉、农药、肥料、农机等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产品。考察团重点参观了展出的农机产品和农业装备设施。从展出的农机产品看,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新。展会上所展出的农机产品都是农机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刚刚研发问世的最新成果,如节水灌溉、再利用设备等。二是全。从大到430马力的拖拉机,小到修剪树枝的剪刀,品种多,范围广,琳琅满目。三是重点突出。以色列农业实际上是节水农业。各种灌溉、滴灌等灌溉产品应有尽有,展会给人突出的印象是科技领先,先进的传感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联合收割机和植保、种植等机械作业工况的自动监视与控制,如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故障显示报警系统、自动对行系统、播种机排种与排肥的工况监视和农机作业量的自动记录等;电子学与信息技术在农业装备中的应用,使管理调度中心与田间作业机械、农作物生长环境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成为可能,来自田间的作业数据,通过中心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处理功能、专家知识库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制定出详细的农艺作业计划,并最终指挥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21世纪这一发展趋势,代表了世界农业装备技术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根据需要研发出了不少适合本国的农业机械,如能同时收获两垄马铃薯的收获机,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能出色地保证收获质量;为了提高蔬菜、水果出口的品质,自主开发了能根据直径、重量和颜色对水果和蔬菜进行分级和包装的移动式包装设备、机械分级设备和用于称量和包装的高科技精密设备。针对花卉生产,开发的一种网格套筒,专门用于球茎花卉的移栽繁育,即简化了分拣过程,又减少了损失;为满足“塑料农业”的需要,开发了可用于伸展、覆盖和收集塑料膜的一系列机械设备。还有自动饮水器、自动拾蛋器、气候控制系统以及称重天平等众多畜牧业养殖和生产设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针对果品的生产,还开发了用于柑橘等果树植保的气动喷洒器,它能更快、更有效地喷洒整个果树,而且使用农药更经济。开发了安置在柚树丛的专用喷洒
器,它的喷洒臂能透过树叶,由里向外喷药。这种技术创新可以让喷洒的药物最大限度地覆盖树叶和果实。为葡萄园设计的喷洒器由两个喷洒臂组成,可以同时向两行葡萄架喷药。这种方法在种植棚架西红柿及在露天土地上使用被证明十分有效。为在果园和温室中喷药,以色列开发了气压直筒式喷洒器,这种喷洒器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用最少量的化学品有效地喷洒树丛。每公顷只需要使用200-400公升喷洒剂,比以往节约30%。使用这种喷洒器不仅操作安全,节约成本,提高功效,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三、企业考察
1.以色列普拉斯托(plastro)灌溉公司
成立于1966年的普拉斯托公司。是一家专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节水系统产品的公司。该公司和以色列另一家耐特菲姆(Neffilm)公司被世界公认为灌溉领域的先驱和技术领导者及滴灌产品配套最大的公司。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密切注视市场,建立满足客户需要的生产和加工设施,不断研发生产灌溉技术的高端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并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市场目标为发展中地区和高度发展的市场,公司的市场已涉及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目前公司的产品包括滴灌、喷灌、地埋滴灌、地埋喷灌、微喷、雾化喷头等,以及相关配套设备如:首部控制系统、施肥系统、过滤系统、二氧化碳系统、气象系统、遮阳系统、种植用各种检测仪器、电缆、光缆产品等等。承揽农业、林业、园林绿化、奶牛场建设等项目,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项目的设计、可行性分析、项目报价、产品、项目的施工、施工方案、施工机械、技术培训、设备、管理软件、加工成套设备、工艺条件、产品配方等。此外,提供种植技术、种子/种苗、植保、肥料、仓储、保鲜、产品分选包装运输、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路灯、自来水和污水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终端产品、承揽交钥匙工程并可提供上述项目的日常管理服务。提供环保产业的技术、设备。
普拉斯托公司产品的60%供应出口,在以色列以外的国家建立了7家产品生产基地并在64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公司直属的分公司或办事处,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完善的国际化售后服务网络。2001年在中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在新疆、山东、北京建立了三家产品生产基地,负责加工、生产和销售公司的灌溉系列产品。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建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除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装备,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外,将质量检验贯穿到每一道工序,力求制造质量的稳定;在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中,已从单纯审核验收产品实物质量发展到同时认证制造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提供由第三方出具的认证证书,作为选购的前提条件;在装配调试过程中,对重要部件则在装机前进行磨合试验或性能试运转,整机装配后再进行规定时间的运行试验,经最终检验无问题后方可下线。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公司还十分重视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力求生产、供应和服务的及时、周到。
2.约旦河谷水协会
约旦河谷水协会(J.V.W.A)成立于1978年,是约旦河谷的12个集体农庄组成的农业合作组织,负责约旦河谷两个现有水域水利项目及经营该地区协会成员所有用水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灌溉区域约7000多公顷。水资源主要来自亚穆克河,加利利湖是其第二资源。J.V.W.A技术人员开发了基于标准的ⅢI平台系统的Jordan2000灌溉控制系统,实现了从水源取水、为消费者供水、农业灌溉的全程计算机管理。除了为农业供水,J.V.W.A还负责城市废水的收集和处理,并将回收和经过处理的废水代替饮用水用于农业。为居民提
供的家庭用水水源来自加利利湖,通过严格的过滤程序和加氯、加氟处理后才送达消费者。所有储水均在密封混凝土水池中,通过极其严格的维护程序,并不断接受最先进的仪器检查,所以其水质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最严格的标准。
四、以色列的农业合作组织及技术推广体系
以色列农业的成功,得益于快速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变革,但农业合作运动和合作体系建设,对以色列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有许多独特的地方。1909年约旦河流域建立了第一个农业集体化定居点即基布兹;1921年,另一类相对个体化的合作性定居点即莫沙夫建立。目前,以色列农业合作组织体系仍以基布兹、莫沙夫为主,各占现有农庄的45%,还有10%是私有农庄。以色列的政治、法律机构和经济组织非常完善,共同支撑着以色列的农业发展。
1.公有制性质的集体农庄基布兹(Kibutz)。它是以平等和公有原则建立起来的独特社会、经济结构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组织。在组织形式上是一种集体化的农场,长期以来,基布兹形成了集体生活的制度和基本原则,即坚持平等和社会主义,共同劳动,按需分配。基布兹采用民主管理方式,最高权力和奖惩机构是全体成员大会,履行讨论和选举干部,批准预算、决算,吸收新成员等职责。基布兹一般建有完善的生活中心,有公共会堂、食堂、俱乐部、托儿所、幼儿园、少年宿舍等。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变革,基布兹在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大变革,内部的管理领域涉及广泛的经济活动,覆盖了生产、金融、采购、营销等所有方面,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考察团参观的普拉斯托灌溉系统集团公司就是格沃特基布兹创办的一家跨国企业集团。以色列全国现有基布兹组织250个,每个基布兹的成员100-1000人不等。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基本实现了一体化经营。
2.政经合一的合作社莫沙夫(Moshav)。所有农户在村落范围内,按照特殊的社会原则进行组织和管理。田地由国家租赁给农户,房屋、收入归农产所有。在生产环节,农户间完全独立、自主安排;而在产品营销、农业生产资料和设备采购等方面,则依托莫沙夫社区合作组织进行协调,提供服务。
目前,基布兹、莫沙夫分别创造了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和46%左右。以色列农业“公司+农户”模式非常成熟,农产品基本上实行订单生产,可以畅通地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3.农业技术支持结构——国家主办的技术推广。主要由以色列农业部内的农业技术委员会(FBTCS)协调科研、推广和各项技术活动的各方面,联合和组织基布兹和莫沙夫,开展技术创新、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形成技术服务网络和农民合作组织体系间的协作机制。基布兹和莫沙夫也是人力资源培训的良好工具,技术推广的主要工作是培训。考察团访问的以色列国际农业合作开发中心就设在特拉维夫市郊的一个基布兹里,并借助其教学和生活设施开展国内外技术培训及国际合作业务。培训内容包括蔬菜、果树、农机、奶牛等多学科、多领域;培训形式包括短期、中长期及国际培训,有英、法、西班牙、希伯莱等4种语言,仅2005年就有625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此接受了培训。培训经费则由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财政部和外交部3部提供。国际培训项目一般通过以色列驻外使馆获得;合作项目通过以色列农业部获得。通过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培训,使发展中国家分享了农
业技术、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培养了更多的必需人材,快速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能力,促进了社会进步。
五、几点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以色列的参观和考察,我们对以色列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既钦佩又折服。全国上下,从农业部长,到每一个基布兹成员的节水意识非常强烈,以色列农业部长在出席中以农业论坛的讲话中指出,以色列虽是一个年青的国家,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民族,在中东地区的约旦河西岸,这样一个自然环境较差的地方,生产出了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农业产品,每年出口额在4.7亿美元。主要工作是做生命之源一一水的文章。
启示之一:制定积极的节水政策。
以色列的土地一半以上属于半沙漠地区,因此土地贫瘠和缺水成为以色列农业发展的两大难题。政府针对这两大难题,制定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开发盐水与再生水灌溉管理体系两大总体发展目标的积极政策,建立全国输水工程,大力发展微灌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得出成功的灌溉农业需要长期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的盐和钠含量的科学结论,并通过完善排水、使用化学办法浸出盐和硼等方式改造受损土壤,为集约耕种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资源。其耕地面积从16.5万公顷增加到了44万公顷,农业产值增加了16倍,农田灌溉面积从建国时的3万公顷增加到了目前的19万公顷,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色列农产品自给率已达95%,蔬菜、水果、花卉等高价值的经济作物不但自给有余,每年都有大量出口。
我国属于水资源相对短缺且分布不均,农业产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必然趋势,但不可能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发展节水农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启示之二: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持续满足目前和世世代代的需要,能较好保护现有资源和环境,技术上适应、经济上有活力,而且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这一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作为先进农业技术载体的农业装备,世界各国在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越来越重视开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装备,如在以色列第16届国际农业博览会上看到的高效、低量、低毒农药和防扩散污染技术和施药机械,化肥深施技术和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及机械,节水灌溉技术所需的喷、微灌设备,低污染动力机械,节省能源、减少对土壤破坏的联合作业机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少、免耕作业机械以及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的技术及成套设备等,就足以说明了这一切。我国应加大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推广等方面研究示范,切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予以推动。21世纪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实际上是农业机械等装备技术融合现代液压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并向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的过程,我国正在进行农业机械化实践,农民对农业机械需求迫切,但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资金不足,需要政府的扶持。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如此,我国应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资金力度和补贴机具的种类范围,设立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培训、新机具推广专项资金。启示之三:积极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以色列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在科技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制定培训规划,并借助企业、合作社等多种力量,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将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民手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保证了高科技农业的协调和快速发展。这些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考察团团长:曹建军
顾 问:林建华 王文亮
副 团 长:董佑福
成 员:王国占 赵淑华 徐 玮 曹学文 陈其明 杨耀云 木 霖 谢 敏 郑泽颖(信息来源:摘自2006年第3期《农村牧区机械化》)
第二篇:出国考察报告(以色列)
赴以色列、意大利科技考察报告
为加强生物医药项目对接,考察组一行4人赴以色列参加了以色列第十届生物医药展,并赴意大利米兰大学等就生物医药项目进行了交流对接,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以色列特特拉维夫生物医药展上,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13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以色列TEVA制药公司,该公司是以色列最大的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生产企业。2005年,该公司年销售仅50亿美元。2006年以来,该公司抓住大批品牌药失去专利保护为仿制药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了高速增长和快速扩张。2010年,TEVA销售收入增至161亿美元,为5年前的3倍。2008年,TEVA以近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Barr制药公司;2010年,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德国第二大仿制药生产商Ratiopharm公司;2011年,以68亿美元收购美国专业药物制造商Cephalon公司。公司除开发、生产和销售仿制药以外,也大力投入创新药和原料药研发,拥有规模庞大的专利保护品牌药物业务。TEVA公司依托国内生物医药研发优势,抢抓仿制药机遇,迅速做大规模,并大力投入创新药研发的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在以色列贸工部的安排下,考察团还参观访问了SHEBA医疗中心,该中心拥有先进的“胶囊成像系统”技术,该设备如胶囊一般大小,可进入人体,控制其移动到想要到达的地方停留,进行图像采集,并可进行放大等操作,帮助进行疾病诊断。此外,该中心还拥有心脏瓣膜最小创口植入技术、细胞切片入体产生胰岛素技术(糖尿病患者可以不再需 1
要不停注射胰岛素)、食道癌坏区光谱判别技术、失明患者干细胞疗技术、癌症患者射线定点化疗仪等等技术可转让或合作。
在展会上,考察团专门与拉莫特(RAMOT)技术转移公司进行了交流。RAMOT公司是特拉维夫大学的独资子公司,成立于 1973年,专门负责推动大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特拉维夫大学是以色列最大的大学,论文引用数列全球大学第11位。拉莫特公司作为大学的技术转移机构,主要职能是管理特拉维夫大学的专利、使大学的发明商业化,为科研成果的工业应用开发各种途径,向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推荐大学的创新研究和技能,创建新兴企业,在这些企业的起步阶段提供管理方面的协助。通过这些手段,拉莫特技术转移公司成功地与以色列的大多数企业、以及不少国际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成功转化了不少重要的技术,比如目前我们常用的“闪存盘”技术,就是通过拉莫特公司转移给美国SANDISK公司推广应用开来的。拉莫特公司每年新申请专利70项左右,能成功转让30项左右,其中50%是生物医药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在帕金森病症、肿瘤、糖尿病、干细胞等方面比较领先。三年前,拉莫特公司开始与江苏开展合作,目前将江苏作为重要的合作发展地域。
此外,考察团还专门与耶达(YEDA)技术转移公司进行了交流。YEDA是以色列韦茨曼(Weizmann)理学学院的技术转移机构。韦茨曼是世界上多学科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以其科技研究领域广泛而著称,集中了 2500 名科学家、技术员和研究型大学生。它的研究人员在许多领域都是先锋:譬如肿瘤学、核物理、计算机设计或太阳能研究,而且由于在各个科学领域不断做出的新发现而处于世界研究的前沿。
理学院的经费 40%左右来自政府、30%来自捐赠、30%左右来自第三方提供的资金。YEDA 技术转移公司于 1959 年创建,是专门负责开发该校研究成果的技术转移商贸公司,每年大约有 70 项由理学院获得的专利交由 YEDA 技术转移公司负责开发,在国内外申请保护这些专利,寻找工业伙伴来开发理学院的发明成果,特别是与近临的“韦茨曼工业园”合作,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全过程的各项步骤的操作。据介绍,YEDA公司转移技术所创造的产值已达150亿美元/年。
通过与两个技术转移公司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以色列高校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开始注意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来负责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运作机制,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江苏通过与以色列合作,近几年着力推动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但不少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以色列的许多运作机制和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学习。
在展会上,我市企业与部分企业进行了交流,还与以色列最大的股权投资集团英菲尼迪(INFINITY)进行了对口洽谈。我市企业向英菲尼迪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主要产品和发展状况,表达了寻求注资与合作拓展欧洲市场的意愿。英菲尼迪对此表示较大的兴趣,详细询问了我市企业的所在地点、股东组成、厂房设备、主要市场、销售、利润、发展规划、上市计划等方面的情况,并要求会后继续提供主要客户清单等资料,以便进一步增进了解,寻求合作。
在意大利,考察团与米兰大学药学院进行了交流对接。药学院5个实验室的教授介绍了有关抗疟疾药物、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谷氨酸表征法
及药物筛选机理、植物源药物作用机理、神经性疾病治疗药物等成果,考察团部分企业也上台介绍了企业情况及技术需求等。米兰大学校长认为,目前意大利处于一个发展的平缓期,相对来说中国具有更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他们很希望能够与中国企业间开展合作,发展更多的项目。交流对接后,意方安排参观了药学院实验室,以及米兰市郊的PARCO生物工业园区,这是一个主要从事农业生物领域的专业孵化器。经过交流,该孵化器的运作模式与国内孵化器大同小异。但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参观的国外大学实验室和公司房子小,但仪器设备很多很新,钱基本投在“刀口”上;二是孵化器内不少企业能够得到各种基金的资助或投资;三是孵化器内能够提供较多公共大型仪器供企业使用,是国内不少孵化器未能真正做到的。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还有一些感受让自己有所触动:
第一是以色列和意大利人的车: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群之一,但在用车上却很简朴,以色列满大街跑的基本都是比较廉价的汽车,以日韩车小型车为主,而且绝大多数是二手车,带着累累伤痕也豪不在意,没有“丢面子”的意识。意大利人主要以微型车和小型车为主,即使很多体型庞大的人,也开小型车,能较好地节省能源。
第二是两个国家的环保意识:以色列和意大利都很注重环保,空气质量都很好。以色列是在沙漠上建立的城市,城市所有的绿化和多数农地都采用滴灌技术,节约大量水源。以色列和意大利酒店的电梯都很小,一般只能容纳4个人,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以色列和意大利的街道,多为近百年、数百年的老建筑,没有因为其老
旧则频繁进行拆迁和翻新改造,保留着原始的朴实风貌。大街上很少看到建筑工地,马路上几乎看不到“开膛破肚”,这些市政设施,真正做到了“百年大计”。这样,第一是保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二是避免了不停拆迁翻建带来的浪费,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第三是两个国家的和谐发展意识:以色列和意大利人注重发展与生活的平衡,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既注重发展,也注重享受生活,亲近自然。不管在工作日或休息日,清晨、上午和下午,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海边跑步、骑车、读书、漫步等。在周日,意大利几乎所有的商店(咖啡馆除外)都歇业,很多人到郊外或海边调节放松自己,较好地统筹了工作与休息,避免了“赶生活”的不良状态。
第四是确实感受到近年来中国有了巨大的进步:通过与两个国家的对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确实很快,不少地方已经达到和超过了国外的水平,比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宾馆、商场等服务设施。中国与以、意相互吸收和融合对方的先进经验,将会促进双方保持更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考察组
第三篇:以色列节水农业
以色列:创造节水农业神话
在美丽富饶的地中海东岸,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国——以色列,意为“与神较力的胜利者”。该国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人均耕地仅0.058公顷;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为270立方米,约为我国的1/8。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条件之差,举世少见。然而,就是在这块水资源奇缺的贫瘠土地上,以色列入创造了奇迹般的现代节水农业佳绩:农业灌溉用水连续30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神奇力量帮助以色列入创造了这——奇迹呢?
民族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以色列重视国民素质的教育,现在每1万人中就有140名工程师,人均教授拥有量为世界第一。
“智慧比财富和地位更重要,学者远比富翁和国王伟大。”犹太民族的孩子从小都会接受父母灌输这样的观念。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断言: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占GDP比重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农业科研研究投入每年近亿美元。犹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以色列在水科学领域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使得以色列在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方面的原创性研究、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热爱农业和水利的优良传统
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扰太民族是一个没有自己土地的流浪民族。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曾明文禁止犹
太人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从事农业。后来,得到土地的犹太人格外珍视从事农业的权利。
在以色列,热爱农业、务农光荣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风尚。在以色列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尽管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政府仍在各方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支持发展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以色列特有的以农为本的集体组织是基布兹(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集体农庄)和莫沙夫(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农村公社)。从以色列建国前的定居点运动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两个组织在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犹太定居点的农民开始联合起来,筹集资金,组织水利专家研究制定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的方案,成功地保证了水资源的相对稳定供应。从1935年开始,建造大规模的供水工程,项目的领导者列维〃埃什科尔后来成为以色列的总理。从1939年开始,就有很多关于向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供水的计划。1943年试验性的定居点陆续落户于内盖夫沙漠地区,致力于调查研究这一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供水资源量、适宜于这一地区的作物栽培技术等。从1952年起,以色列耗资1.5亿美元,用11年时间建成了145公里长的“北水南调”输水主管道,然后再以中小口径的管道输送至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须用水泵抽到山上的居民点。现在,经历了千年荒漠的内盖夫沙漠,万余公顷的沙漠绿洲点缀其间,每公顷温室一季已可收获300万支玫瑰,1公顷温室番茄产量最高达500吨。农民收入也从每年170美元提高到了10000美元以上。在这片仅占以色列国土总面积6%的荒漠上,出口的新鲜水果、蔬菜竟占了以色列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花卉出口也占到了12%。勤劳智慧的以色列民族在水资源农业高效利用方面品尝到了成功之果的甜美。
全民的高度水安全意识
以色列前总理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中东地区各国的用水量近年来急剧上升,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深了这一地区国家争夺水资源的矛盾。对水资源的保护渗透到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要的国家工作行为中。水安全意识深入全民人心,“不浪费每一滴水”成为以色列家喻户晓的节水标语。
在节约用水方面,以色列人也是从细微处做起,如厕所均使用大小两重水量开关的节水型抽水马桶,限制使用对水源污染较,大且难以净化的洗涤用品。公园一般都规划在限定的区域,种植抗旱植物,并且只在夜间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浇灌。
健全的水管理机制
1953年以色列就制定了《水法》,对水资源的拥有权、开采权和管理权做了明文法律规定,规定境内所有水资源必须专门用于满足居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之后,又颁布了《水计量法》(水井控制法》 《经营许可法》等一系列法规,并予以严格执行。水管理早就走上了法规化的道路。
在管理机构方面,以色列的水管理涉及到农业部、财政部、环境部、卫生部、基础建设部、内务部、外交部、国防部、经贸部、旅游部等政府部门。各部既协同工作,又互相监督制约。其中,农业部因为涉及到农业这个用水大户,相对其他各部门对水的管理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负责水利法规的实施等。另外设有“国家水利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水利政策、分配配额、用水计划与资源发展规划,以及防止污染、开发废水、研制海水淡化设备、保护土壤和排污等工作。农业部和国家水利委员会的决策都要受代表用水户利益的水
务理事会监督,对其负责。Mekorot水公司是以色列的唯一国有水公司,主要负责水资源的管理、输送、分配,其供水量约为全国总供水量的2/3。
第四篇: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
荷兰、捷克、土耳其农业出访报告
赴荷兰、捷克、土耳其农业访问交流团
(2015年5月14日)
2015年4月28日至5月7日,陈荣凯副省长率团赴荷兰、捷克、土耳其访问交流并洽谈合作项目。期间,会见荷兰国际花卉协会会长Jan Pennings和欧中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朱望钊,就合作在我省仙游县建设花卉种源基地和展示中心以及休闲农业基地达成协议;考察荷兰Olij Rozen公司,就花卉育种技术、花卉保鲜贮存工艺、玫瑰花种质资源等引进和制定花卉品质标准、开展花卉拍卖销售达成了合作意向;会见捷克奥洛莫茨州副州长Pavel Soltys及捷克中国-欧洲合作与发展中心董事长吴瑞珍,就充分利用奥洛莫茨州和福建商会拟各自在福州自贸区万国馆内设立的商品展销中心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达成共识,并就在奥洛莫茨州推广应用福建农科院中端智能温室设施发展设施农业达成初步意向;参观捷克Hana生物技术与农业研究中心科学所,并与所长Jarolav Dolezel教授等人座谈,就中方使用捷方先进设备开展研究、技术培训、人员交流以及双方合作共同申请欧盟基金开展研究等达成合作意向;参观土尔其ATAURK园艺研究中心,并与中心学术主任Jaroslav Dolezel等人座谈,双方就园艺育种、磨菇育种与栽培、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期间,还从三国引进果蔬种质资源 102份(其中:番茄39份、黄瓜20份、葫芦瓜6份、辣椒10份、南瓜11份、生菜7份、香莘6份、其他3份),采集微生物样本21份;参观考察了位于荷兰北方Overi jssel省Dewieden自然保护区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羊角村;拜访了三国当地的华人华侨社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国农业概况
荷兰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650万人,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养。荷兰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蔬菜、花卉以及牧草的生产。该国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主的大农场经营, 人均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生产谷物6809.4公斤,将近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生产蔬菜1789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5倍;生产水果4386.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7倍;生产肉类142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2倍;生产鸡蛋30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7倍;生产牛奶540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2倍。荷兰政府对设施农业实施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采用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在温室农业中广泛应用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网络化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完善的农业合作组织,国际化的市场体系等等,使之成为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
捷克国土面积7.89万平方公里,人口1125万人,农业用地约430万公顷,农业劳动人口比重为4.4%。捷克地势为起伏的平原、小山和低矮的山脉,气候温和,夏天凉,冬天湿冷,年降雨量500~640mm。捷克入盟后得到欧盟机构基金的支持,初级农产品生产量稳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种植业以谷类为主,多种作物并存,其中谷类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1.1%,小麦种植面积又占谷类作物种植面积的54.7%。捷克非常重视小麦育种种质资源,仅保存的小麦材料就有13万份之多,相当于我国小麦地方品种资源总和。捷克粮食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马铃薯和饲草生产机械化率达到了85%;疏果种植可以自动观测、自动分析,准确地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预测预报。捷克非常重视有机农业生产,拥有有机农场3920个,约48.3万公顷,预计2015年有机农业发展可占全部农业用地的15%。
土耳其国土面积为78.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7634万人,耕地面积共有24.2万平方公里。农业是土耳其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之一,全国5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5%。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地区之间多样化的气候使其能生产多种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棉花、烟草等,畜牧业和渔业也较发达。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结构性转变,农业较其他领域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目前,土耳其在世界农业中排位第八, 共向1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530多种农产品。同时,土耳其还是全球第五大蔬菜和水果生产国,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世界最主要的大麦生产国之一。巨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也成就了土耳其强大的农机制造国地位,其农业机械化指标居于全球较高水平。
二、主要启示
当前,我省正大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这次出国考察学习,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农业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理念和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高度发达的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实施种业创新、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基础和前提。荷兰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蔬菜良种的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花卉品种多达上千种,花卉种苗创新更是层出不穷,确保其花卉产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捷克现有47万份农业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分门别类保存在全国1O个研究所和大学中。除了拥有相当数量的种质资源,捷克还通过国外征集和交换,不断丰富种质资源,并且把种质资源编成数据库汇入互连网,实行资源共享。由于对丰富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在小麦和果树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捷克把种质资源视若珍宝,认为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四大要素(除土壤、空气和水以外)。土耳其也由于种业发达,新鲜水果的年产量超过1800万吨,一些特色水果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1970年土耳其果汁出口约6万吨,2012年出口达10.4万吨,创汇21.4亿美元。这次,我们参观的中央园艺研究所,全所165人,拥有1000多亩实验基地,50年来培育新品种32个,其中大多是优良品种,特别是研发出的樱桃等新品种,值得在我省引进、推广。
(二)工业化的技术和设施装备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表明,先进的农业机械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机具和设施而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中,改善农民生产方式,使其生产更具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土地和劳动的产出率。目前,土耳其有13家拖拉机制造商和超过1000家农业机械制造商,拖拉机总数为112.5万台,平均每1000公顷拥有拖拉机56.25台,联合收割机总数为1.4万多台,犁具102.5万铧,气动播种机2.7万多台,谷物播种机11万多台(TUIK,2012)。而荷兰工业基础雄厚,温室产业广泛采用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均得到最佳调控,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其生产特定的节拍、周期和产后产品的包装、销售,与工业生产并无二致。目前,荷兰全国拥有超过1.1亿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其释放出的惊人生产力,使荷兰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产量占全球市场的60%。
(三)“大进大出”的物流体系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荷兰农业之所以占世界农业贸易额的7.2%,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关键得益于其拥有健全的国际化市场体系。以花卉产业为最,年产213亿欧元的切花,129亿欧元的盆栽植物,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全国有9000多户的温室大棚花卉生产农户,仅有7个花卉拍卖市场合作社,而市场占有率达95%。荷兰95.0%的花卉和80.0%以上的水果、蔬菜是通过拍卖市场分销的。以我们这次参观的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为例,凡拍卖的花卉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质量检测,随后立刻被送到冷库储藏以等待上市拍卖。为保持花卉的新鲜度,拍卖时只需把样品在拍卖市场展示,产品拍卖成交后送到市场的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和海关,集装箱货车就等在海关出口处,待海关放行后立即将花卉发送到附近的谢尔波机场。拍卖市场对花卉保鲜、包装、检疫、海关、运输及结算等服务环节实现了一体化和一条龙服务的运作,这些程序都是分秒必争地进行,不仅保证了出口花卉的新鲜,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了效率。该市场每天处理出口花卉将近1500万枝,全年拍卖的鲜花占世界鲜花市场的30%,总价值达50亿欧元。
(四)坚实的科技教育基础是推进现代农业进步的内在动力。荷兰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只有约30多万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能够创造这么高的生产率,关键是荷兰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系统,特别是政府牵头建立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直接面对农民开展职业教育,使农民能及时了解掌握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具有很高的科学素质和商业能力。政府在11个省设立推广咨询理事会,每个省设有2至7个地区咨询中心,在这些部门中都有一批学科专家和专业推广人员从事相关科研、推广服务。同时,荷兰还高度重视农科教结合。1997年荷兰政府将农业部所属瓦格宁根农业大学和农业研究院所合并成立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Wageningen UR)。通过合并,形成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应用研究统一完整的农业研究体系,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得论文发表、引用率、专利申请量都有大幅的提高,还有效克服了公共研究机构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现象。捷克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科学研究具有长远规划,不受人员调动和工作变化的影响,使得农业科技基础扎实。如捷克农作物研究所做的两个肥料试验已进行了44年之久,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试验项目不断变化,可这两个已定试验无论谁来做,都是依试验方案进行,技术资料完整,结论明确。另外已进行17年以上的轮作试验还有8个,这些连续试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可持续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荷兰农业的特点是高度集约化,过去也大量施用肥料和农药。但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食物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欧洲农业政策的变化,荷兰加强了对农用地肥料用量、牲畜排泄物数量的控制。1989年,荷兰农业部等4个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计划”,要求从结构调整、总量控制、畜粪排放处理3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并且通过筹措资金和设立新的税种两个方面来保证计划的实现。这些年重点是控制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水体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化处理,控制氨、磷的释放量;促使不宜农作的土地退耕,改作自然保护或户外娱乐活动的场所。环境政策还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准绳,生产者及产销各环节都要在市场上通过环境质量认定(如“生态产品”或类似的认证)显示自己的特色,以提高其产品的身价。
三、几点建议
对比世界先进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我省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荷兰等三国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阶段,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科教兴农。一是加大种业创新力度。要加大力度实施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强新品种尤其是适合设施种养的名优种子和畜禽良种的研发、繁育与示范推广。目前,省农科院已与以色列、荷兰和台湾地区等科研力量合作建立了中以示范农场、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海峡农研院、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福清高效设施农业示范样板工程、农场主学院等一批平台,为我省农业科技集成和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福建农林大学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合作共建 “中国种苗研究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合作组建 “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心”。我们重点要扶持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完善这一类平台,提升农业科技集成和服务水平。同时,借鉴荷兰经验,探索研究将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合并的路子,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为推动种业创新和科技攻坚服务。二是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升级。当前,设施农业占我省耕地的比重只有8%,其中每亩投资4万元以上的温室大棚和智能温室仅20万亩,仅占12%;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生猪养殖零排放设施、智能化蛋鸡蛋鸭和水产健康养殖等设施还只在少数地方推开。因此,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升级十分紧迫。要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引进,加快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改变目前我省设施农业在设计、制造、调控等关键环节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标准化程度低的不利局面。大力推广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无土基质栽培、物联网智能控制、生态环保养殖等现代设施技术设备,努力提升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三是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我省去年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仅为 41.6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与先进国家比差距更大。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大力推广农业“五新”,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要研发生产适合我省设施农业和山地农业所需的农机具,切实解决农机化技术在果蔬、食用菌、林竹、烟叶、茶叶、畜禽业、水产品生产加工物流方面的应用。四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当前,重点是要实施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相关农业补贴政策要向职业农民倾斜。深入开展年百万农民大培训和基层农业紧缺人才培养。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注册登记、资金扶持、信贷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新生力量。
(二)加大开放合作。一是着力“引进来”。充分利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推进我省农业对外合作上新水平。要围绕食用菌、兰科中药材生物提取、畜禽业及设施农业等工厂化生产栽培、集约化经营、高附加值的产业,以“一区两园”为主打造生成一批吸引力较强的农业招商项目,推进农业重大外资项目向“一区两园”集聚。如,荷兰国际花卉协会建立的Keukenhof花卉展示公园占地面积500亩,通过区分公园场地、制定详细周密的总体展示规划,让参展企业有序布局、实地种植花卉。公园对展示企业免收场地费,门票收入归花卉协会,整个展示期间两个月门票收入近6000万欧元,加上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可达5亿欧元。目前,荷兰国际花卉协会、欧中科技发展中心和瓦格宁根大学已联合在仙游现代农业示范区着手建设类似的花卉展示基地,建议省里予以大力扶持,让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省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再上新水平。二是着力“走出去”。要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资源开发或投资种植养殖项目,到国外开展加工贸易,开辟新兴市场,带动农村劳务输出、农产品以及原料、农机、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目前,荷兰等欧洲国家的设施农业及花卉园艺产业虽然领先于世界,但因其设施农业投资大(每平方米温室建设成本200欧元)、运营成本高(每年每平方米120欧元)、农业工人短缺等问题,采用荷兰等国家的设施农业技术在本地生产新鲜蔬菜并不具优势,因而仍有许多蔬菜进口自其它国家,部分蔬菜价格还高于肉类。特别是当地中餐饭店和华人所需要的中国蔬菜,因本地不生产,只能靠进口,价格更高。我省中端智能温室技术比较成熟,在国际上价格优势明显。近年来,在省农科院引领下,与智能温室配套的无土栽培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等研究开发也已取得长足进展,具备成套设备、技术与劳务对外输出能力。建议省政府采取扶持政策,鼓励省农科院与欧洲有关国家福建商会或企业家联手,借“一路一带”的东风,把我省智能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推向欧洲(特别是东欧),实现我省设施农业“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为我省农业技术、设备、劳力对外输出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拓展自贸区功能。我省已在福州、平潭、厦门三地建立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在出口退税、进出口经营活动、通关检验手续和运输监管政策、金融外汇管理、行业准入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将成为我省参与建设“一路一带”的新载体,有助于我省全面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关注我省自贸区建设。这次考察,我们了解到与我省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捷克奥洛莫茨州已在我省设立贸易中心,并在福州(马尾)自贸区设立商品展销中心,捷克福建商会也在此开设了展览厅,争取发展多方位的贸易。对此,我们要用足用够用活自贸区政策,为我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大便利:一方面要通过争取降低关税、增加配额、取消出口补贴、给外商以国民待遇等方式,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全方位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加大我省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争取我省农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推进市场对接。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改造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抓紧落实在莆田建设大型蔬果专业批发市场,在福州建设大型水产专业批发市场和花卉零售市场,在漳州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市场和花卉专业批发市场,完善武夷山、安溪、华安、福安茶叶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市。二是培育新型流通业态。支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带动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三是建设完善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推进传感技术、二维码标识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开展农业物联网标准化建设工作,每年认定一批物联网农业应用省级示范点,推进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与发展。四是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扩大综合服务与信息共享,实现福建“三农”服务网和12316农业服务热线应用系统省内全覆盖。
(四)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强化质量管理。要进一步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资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全省涉农县(市、区)监管网络全覆盖。建立全程可追溯、信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所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纳入监管范围。在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畜禽等优势农产品主产地建立一批定位监测点,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加强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推行统一的种植(养殖)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加快认证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完成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工作。二是治理养殖污染。按照省政府去年出台养殖污染治理的“六条措施”和实施意见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任务;今年底前,基本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场。同时,对上规模但未达标排放的8855家生猪养殖场(存栏716万头)进行分步改造,到2018年全省生猪养殖场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今年起,新建的生猪养殖场都必须是无害化、生态型的,特别要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微生物发酵床等零排放技术,上个月财政部农业司司长来我省考察后提出要大力支持福建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试点并要推向全国。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病死猪的管控、推进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问题。三是发展有机农业。将养猪、养鸡等畜禽排泄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既解决“出路”问题,又增加有机肥供应。一方面要落实已出台的鼓励商品有机肥生产与推广使用的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将畜禽排泄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另一方面通过标识区别、定点销售、会员制和采取产销对接、农超对接、产地直供形式,使高品质无污染、施用有机肥的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在销售上拉开价格档次,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
团长:陈荣凯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成员:刘 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黄华康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
林旭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农业处处长 郑回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黄 圣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
第五篇:高效节水汇报材料
塔里木乡进一步深化棉花业管理增效年活动
调研报告
塔里木乡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落实“棉花业管理增效年”措施为主,提升棉花业管理水平,确保棉花业持续、健康、高效的发展。
一、滴灌设施维修管护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深化“高效节水管理增效年”活动,扎实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高效节水工程节水、抗旱、增产、增收作用,推动节水农业健康发展,实现高效节水管理增效年目标,乡党委、政府成立滴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工作目标明确、分工职责规范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高效节水管理增年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开展滴灌管理各项工作。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高效节水滴灌运行和增效管理责任目标分解表》,结合滴灌建设和运行期间不同环节的管理要求及增效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同时,为了确保高效节水项目设施的安全(防盗),乡政府与运行管理的村和个人签订《农业高效节水设施责任书》,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二)细化工作任务。今年,市水利局给我乡下达固定式滴灌任务面积为3784.5亩,目前已完成固定式高效滴灌节水项目面积为4410.2亩,涉及5户农民,滴灌设备、泵房、蓄水池、电力 1
等配套设施均验收合格并正常投入使用;农民自行安装移动式高效滴灌节水面积为8063.2亩,固定式2092亩,总计10155.2亩,涉及120户农民,均已正常投入使用。
(三)健全规章制度。一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质量监督管理等各项规定;二是建立完善了《滴灌管理操作人员工作职责》、《滴灌管理操作人员值班制度》、《配电室操作程序及须知》、《农田滴灌管理运行制度》等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是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农业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费、维修养护费的征收标准和使用办法》,承包地基本农户的高效节水各项费用以滴灌系统为单位,基本农户和种植大户以亩平均分摊,所有费用由乡政府统一收缴,并实行财务公开,确保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的落实;四是认真落实“五个一”(即一个配方、一张运行图、一项调查、一个标准、一块牌子)工作机制,努力增强农技服务能力。
(四)强化队伍建设。在工作中,我乡进一步强化了首部管理、滴灌设备维修等队伍建设。目前全乡有首部运行管理人员7人,滴灌设备维修队伍1支12人。工作中,各支队伍按照阶段性工作任务,对节水工程机电设备、管道进行维修和养护,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滴灌系统安全运行。
(五)落实技能培训。在工作中,由乡政府和水管站负责组织,安排专业人员分阶段对滴灌系统管理人员和农民进行滴灌工
程运行管理培训,并到现场讲解管理要点。同时以《阿克苏市2011年(杭州援建)农业高效节水项目运行管理培训讲座材料》和《新疆水利学校高效节水培训材料》为培训内容,由水管站站长亲自授课,对工作人员和农户讲课2次,授课人员416余人次,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试测试。通过培训,使首部操作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滴灌系统组成部分的性能、具体操作、和维护技能,改变农户传统理,念使用节水灌溉新技术,杜绝了因运行管理混乱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增产增效措施落实情况
(一)农艺服务队建设情况。一是成立了滴灌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滴灌工程的运行管理、专用肥落实,组织协调水电供应和设备维修及养护工作的落实。二是成立了滴灌管理维修服务队,对滴灌系统机电、管网设备检修、维修和管护进行巡回服务,及时排除运行故障,及时测算工程维护、设备耗损和保管生产成本,同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三是成立了棉花膜下滴灌农艺技术服务队,按时段及时开展节水滴灌和增产增效技术服务,同时做好技术人员培训。全面推广滴灌专用肥,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服务,达到了节水滴灌和增产增效的效果。
(二)各项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一是由乡农经站与各村、村委会与农户、农民技术员与村委会分层次签订《棉花高效节水技术服务合同》,以达到规范管理、产量达标目的,确
保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同时起到对农民示范作用。二是严格落实生育动态监测工作制,每隔10天对棉花长势、病虫害防治、需肥量、化学调控进行监测,提出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解决,对后续工作进行合理化安排部署。三是提高农艺服务队服务质量。农忙季节,农艺服务队进村入户,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我乡正逐步普及高效滴灌节水项目,由于群众不了解不熟悉,农艺服务队的工作人员亲自在田间地头操作示范,排除故障,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在工作中,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一是加强对棉蚜虫、棉铃虫、红蜘蛛、棉蓟马的防治技术措施,重视和加强田间管理、虫情监测,科学使用农药和生物制剂,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对棉花的危害。二是做好黄萎病、棉花苗期烂根病的防治措施。在工作中加强对棉种检疫工作,保护无病区,防止病害扩散蔓延,控制压缩发病区;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减少棉田中病害的积累,清洁棉田,深翻破土,加强田间管理,促健壮稳发。三是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害效益,坚持“保益控害,增益控害”的基本原则,严格遵循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生态调控为中心,科学用药调治为辅助,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水平之下。
(四)滴灌棉田测产产量达标情况。为确保棉花测产数据准确可靠,测产工作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棉花生产,根据市农业局棉花测产通知的总体要求,召开棉花测产布置会,要求测产工作数据准确、真实、可靠。乡农经站于8月24日在全乡开展棉花测产工作,此次测产覆盖26个村、1个农场。其中陆地棉滴灌棉田测产面积30000亩,平均单产168.4公斤;长绒棉滴灌棉田测产面积6000亩,平均单产122.2公斤。滴灌棉田测产总计36000亩,占实播面积的100 %。
三、存在问题
一是节水滴灌技术的产业政策和统一规划尚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民自行安装节水滴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易发生运行故障。
三是棉花病虫害防治上部分防治措施不能及时到位,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机而防效不好。
四是技术服务队伍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队伍岗位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考核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是技术人员服务辐射面积较大,在服务上留有死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各种方式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建设高素质的节水灌溉技术队伍,同时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为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优质服务,全面促进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加大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大的推广和服务队伍的优化组合,解决系统运行和维修正常;二是抓好农艺服务人员和农民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滴灌常规使用技术,精量播
种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特定项目、特定地块、特定人群开展多轮培训,让农民普遍能够掌握和应用常规技术;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分管农口领导和农口站所干部带头示范,分片做好服务;农艺技术人员下乡蹲点,落实各项技术,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开展高产创建,以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发展。
尕 龙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