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分析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用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探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努力提高上,更多开始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属于能动性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3、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3.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
3.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3.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 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格影响企业员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非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力一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即企业组织的记忆。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就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的行动,在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较缓慢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适用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急剧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拥有增强内聚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点。
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也不断得到了印证,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都给了我们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榜样模范,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文献:
[1]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2]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学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5
[4]王兰云,通过企业文化创造竞争优势的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06 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
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第二篇: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管理进入了新的时期,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背景的论述,阐明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柔性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目前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挑战;趋势
I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2 1.1 管理理念不科学、规范程度不够....................................2 1.2 管理战略缺乏创新................................................2 1.3 企业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2 1.4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2 1.5 企业文化不贴合实际..............................................3 2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4 2.1 知识管理的挑战..................................................4 2.2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5 2.3 网络经济的挑战..................................................5 3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7 3.1 强调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重视企业战略管理..........................7 3.2 强调人本管理....................................................7 3.3 强调系统化管理思想..............................................7 3.4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趋向多元化、弹性化..............................8 3.5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现代化技术手段..........................8 3.6 现代企业管理趋向于以顾客满意程度................................8 3.7 强调民主化,重视员工的培训教育..................................9 3.8 强调管理人员深入基层............................................9 3.9 现代企业经营趋向多角化和国际化.................................10 3.1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者的作用与素质更为突出................10 3.11 识别文化差异、培养文化认同....................................10 3.12 管理本土化,努力达到“双赢”..................................11 结 论...............................................................12 参考文献...............................................................13
II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 言
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独立职能,它一诞生就开始与社会生产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与社会生产同步发展的过程。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看,同样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变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企业管理制度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来统一行动、工作。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一些与此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从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理念不科学、规范程度不够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目标是多重的,无论目标有多少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追求更多经济效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理念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很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长远的眼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的情况,还存在着只重视经济利益对社会利益不重视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了只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进行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企业规模无法扩大的情况,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体制和体系下,这样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在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企业管理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使得企业未来的发展出现了未知的情况。
1.2 管理战略缺乏创新
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了缺乏创新的情况。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追求企业规模最大化的情况。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地位形象更加重视产品的数量和企业产值。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产值就会越高,这也慢慢成为了企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的筹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希望企业能够发展的更好,这样能够帮助政府缓解就业压力,这样就使得企业在管理战略方面出现了逐渐偏离创新的轨道。企业在管理中缺乏创新,这样就使得企业在营销手段上出现了落后的情况,在营销能力方面也是非常有限的。
1.3 企业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盲目决策和和决策失误的情况,很多的企业领导人员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通常是不进行事前的调查研究的,在决策之前不能指定出可行的方案。在对决策进行讨论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对其他人员的意见不重视,在决策的时候依靠自己的检验,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决策出现失误的情况,导致企业承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
1.4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
很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的情况,在经营管理中缺乏长远规划,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是不重视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增加企业效益,不愿意对员工综合素质进行培训,这样就使得企业在技能较高的人才方面是非常的缺乏的,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的培训体系。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1.5 企业文化不贴合实际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能够逐渐形成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但是很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经常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发展实际,这样能够使企业文化更加能够被员工认同。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知识管理的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做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⑵ 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做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⑶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2.2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⑴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地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虽然工作岗位、工作地点不同,但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同一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将直接带来管理费用的下降、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会极大提高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则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代之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团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势。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
2.3 网络经济的挑战
网络经济的出现将促使管理产生全方位的变革,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互联网阶段以后,新技术革命对变幻多端的经济环境起到了推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波助澜的作用,这无形中就加速了新理论的诞生;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透视管理领域不难发现,网络经济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企业的内部组织模式、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⑴ 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管理转向外部适应性管理,效率要素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⑵ 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适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性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⑶ 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物质流不再成为企业组织设计的唯一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通过业务外包,“全能型”企业能够蜕变成为只保留较少职能部门的“核心型”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更加明显的新型企业生态群落。因此,增值过程的重整成了企业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适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组织结构顺利地实现了扁平化、弹性化和柔性化。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应运而生。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强调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重视企业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对企业的认识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传统管理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是一个封闭系统,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则认为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认为企业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与其环境相互作用,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为了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社会需要,就要对经营环境进行研究。
传统管理理论不重视战略研究,现代企业管理重点由单纯提高生产效率向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开始重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目标不在于维持企业的现状,而是要创造企业的未来。例如日本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不是短期利润,他们重视如何扩大市场领域,如何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占有率。为此企业经营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对于公司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评价也是看其市场份额的增长程度,新产品在产品系列中所占比重指标的完成程度如何。
3.2 强调人本管理
过去传统企业管理重视“物”的作用,强调财力物力资源,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人本管理,重视“人”的因素。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认为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企业要为职工提供从事创造性劳动和发展、提高自己的机会和条件。企业对职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发给工资以维持其生存,还要实施训练以提高其技能。
现代企业管理从以单个人为中心向以人的集体为中心转化,增强群体意识,研究如何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重视软管理,实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使员工与企业结成一个整体,为企业集体作出贡献。为此,以塑造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成为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3.3 强调系统化管理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系统化管理,表现在现代化管理企业的方法均强调系统化全局化思想。实行系统化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看做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有所分工的因素组成的处于运动状态的系统或整体。一个企业要想完成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不能仅仅个别地考虑其中几个环节或部门,而应同时注意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注意到整个企业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与此相反,传统管理只着眼于局部,着眼于眼前,孤立地看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处理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的关系上,往往重视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建设和作用,忽视综合职能管理部门的建设和作用。系统化管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理还要求企业经营各环节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全过程管理,改变只注重事后检查处理而忽视事先预防控制的传统观念和作用。
3.4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趋向多元化、弹性化
由于企业间的规模结构差异越来越大,各个企业的发展方式也不相同,使得企业组织结构趋向多元化,形式多种多样。企业组织机构基本类型可分为职能式、分权式、矩阵式、模拟分权式、系统式五种。大中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都是若干种方式的混合体,如既是职能式,又是分权式或模拟分权式。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趋向精干、职责明确,达到管理效率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协调比例的最优化。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能完成担负任务的最简单的组织结构就是最佳的结构。现代企业中还出现了许多弹性化非正式组织,如日本企业中盛行的质量管理小组、自主管理活动等。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企业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大大减少了企业最高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管理层次,企业的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企业传统的直线式领导转向网络化管理。
3.5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突出趋势就是运用定量手段和信息技术研究企业管理和管理科学,特别是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改变着企业管理很多传统做法与思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信息网络的覆盖面日益扩大,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网络,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客观环境。未来企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它的应变能力,取决于它是否能跟上这种外界大环境变化的规模与变化的速度。
3.6 现代企业管理趋向于以顾客满意程度
现代企业管理趋向于以顾客满意程度作为衡量经营管理成败的主要标志,提出了面向顾客的管理原则。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顾客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如今商品日益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市场的主导权也由厂商转到了顾客手里,企业只有当它的产品和服务得到社会承认,得到顾客承认,它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千方百计使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满意,成为现代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985年美国彼得斯和奥斯汀合著的《赢得优势》一书,总结了美国杰出公司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提出了企业管理面向顾客的原则。他们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面向市场,而市场首先是顾客,是用户,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堆干巴巴的数字。无论在消费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资料市场上经营,都要了解顾客,熟悉顾客,替顾客着想,以顾客满意的程度来衡量经营管理的成败。
传统的西方管理学将“规模经济”理论奉为经典,认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先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取得足够大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大规模、大批量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赢得优势》一书主张进一步细分市场,区别各种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样化的、更有针对性、更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利润。
3.7 强调民主化,重视员工的培训教育
现代企业强调管理的民主化,注意发挥员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吸收员工参与企业的部分决策、监督、检查和管理。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使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如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建议制度,初级董事会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使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有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增强员工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的意识。现代企业强调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员工培训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发人力资源正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与企业的首要战略。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的总裁就说:“我们公司最宝贵的是人,推销比制造重要,培训比推销更重要。”
在选派管理人员时,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思想灵活,不守陈规,有较强的移情能力和应变能力;尊重、平等意识强,能够容忍不同意见,善于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合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在多文化环境中受过锻炼的人及懂得对方语言的人。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如对方国家权力距离指数较低,则应选派民主型、关怀型领导;反之,则选派权威型领导。如对方国家不确定性回避指数高,进入该国后首要工作就是树立稳定、专业、规范的企业形象,并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对方国家不确定性回避指数低,则可以优先考虑市场机会等。
3.8 强调管理人员深入基层
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自由接触职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广泛的、非正式的、公开的信息沟通网络。走动管理不仅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上下级之间、管理人员与职工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性联系,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成功和发展。
所谓“前景管理”的方式在于它不是提出一些数据的具体目标,而是为企业全体员工树立一个既现实又崇高的理想和前景,并提出实现理想的明确办法。它要求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从根本上改变,首先承认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乃是它的职工本身。前景管理方式的具体实施,一般通过“使命”、“前景”、“凝聚力”、“制度化”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企业最高领导者拟定一项一致同意的使命,企业通过使命吸引职工树立行为准则。根据使命制订企业的未来目标即前景。企业前景一经制定,必须使职工产生认同感。实行前景管理的最后一步是使之制度化,在任何时候,企业的前景都不能被遗忘或忽视。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9 现代企业经营趋向多角化和国际化
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多角化和国际化经营日益兴起,在多角化经营过程中,大企业把资本投入到越来越多的经营领域,有的新建大企业更以多角化经营为号召。多角化经营可以通过不同部门的经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可以保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减少经营的风险性;还可以兼并现成的企业,比投资建立新企业更便宜,风险更小,获利更快。企业国际化经营思想的崛起,成为当代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的重要特征,也为发展中国家所重视。早期的跨国经营主要是通过在国外建立推销产品的机构,60年代以后转向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直接组织生产和销售。
3.1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者的作用与素质更为突出
企业经营者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其品质、学识、能力、经验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今,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紧密关系更受到广大企业的确认。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即认为,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其领导核心——经理集团。凡是先进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有一个高素质、能力强的企业经理集团。相反,落后的企业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领导不得力,缺乏能进行有效管理的领导层。随着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幻无常,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未来的企业管理要求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更高的水平。未来的企业经营者由“硬专家”执行管理,转向由职业“软专家”领导,形成专家集团领导,企业由各种“智囊团”、“思想库”出谋划策,提供咨询。
3.11 识别文化差异、培养文化认同
理解不同文化对管理行为和实践的影响,对于进行跨文化管理的管理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当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到具有不同文化的东道国工作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反映了特有文化的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在跨文化管理中会形成障碍,产生矛盾,从而影响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理解文化差异是发展跨国文化管理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理解文化差异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解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二是理解母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司派去的管理人员的行为。不同类型文化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克服措施。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互相传授和学习来克服,较容易改变;生活习惯和风险不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解决,但需要较长时间;人们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较难改变,把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区分开,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
文化认同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文化的选择和认同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文化认同的功能在于:⑴ 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中基本的价值取向;⑵ 文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化认同是跨文化企业文化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凝聚力。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一个民族一般而言是依托于一种文化的。但在人类社会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种文化现象却往往并不以一个民族为依托,而是跨民族的。如果这种文化现象同时地存在于不同的几个民族中,那么在这一点上几个不同的民族就具有一致的认同,具有相同的文化意识及归属感。由于共同的认可,可以把几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特定的条件及意义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如果把这一规律引申到跨文化企业。其意义也是相同的。培养文化认同需要跨国经营的管理人员发展跨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理解的技能与技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相处,必须建立跨文化沟通的机制。理解是促成沟通成功的重要条件。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模式,包括其优缺点的演变的理解,都能促使文化关联态度的形成。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得在跨文化交往中能够获得识别自己的文化教育和它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上的类同和差异的参照系。第二,基于“文化移情”对它文化的理解、尊重。它要求人们不仅摆脱文化的约束,从另一个不同的参照系反观原来的文化,而且要对它文化采取一种超然独立的立场,给予足够的重视认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利益,更好地为东道国的消费者服务。
3.12 管理本土化,努力达到“双赢”
提高员工对不同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增强企业在不同国家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要求企业通过文化的识别、选择与认同,把带入企业的不同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文化选择一般规律是选择那些自身文化相契合的东西,同时兼顾选择和吸纳外来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在海外企业中,只有融合不同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才能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文化认同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和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文化认同是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土化”战略除了包括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以外,最重要的是聘用能够胜任的本地经理,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文化冲突,顺利开展业务。三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保克司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而外商到中国投资办企业,管理人才本地化是成功的前提。只有根据中国的国情,依靠中国员工实行本地化管理,让本地的优秀人才参与各种管理活动,并不断的提供机会提高这些人才的管理能力,公司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结 论
管理创新是现代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西方管理学大师们在研究管理学时也强调管理上的创新,认为有创新企业才有发展的动力。管理创新已经在英美等国企业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但企业要研究怎样进入市场,怎样占领市场,怎样巩固市场,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此,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精通经营之道,不断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最合适的企业管理制度。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庆水.浅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经济论坛,2012(4):71-72.[2] 葛国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浅析.管理论坛,2014(15):36-37.[3] 李英.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理论前沿,2014(8):2.[4] 叶国灿.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趋势.管理世界,2013(12):124.[5] 邓荣霖.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经济师,2014(8):58.[6] 李启明.试论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管理科学文摘,2012(12):96.[7] 潘承烈.国际企业管理在世纪之交的新发展 管理科学学报,2010(9):245.[8] 宋养琰.重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家的跨世纪重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1(1):41.[9] 周国华.企业竞争的 第一行动优势.企业活力,2010(12):88.
第三篇:我国涂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我国涂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2012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外销市场持续疲软等不利因素,拉低了家装市场需求,涂料市场比往年更加难做。业内人士认为,对于 涂料商家而言,今年或许不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市场低迷将加快涂料行业的“洗牌”步伐。而每一次行业“洗牌”,都会有许多弱小的涂料企业被淘汰,同时 也有一批企业强势崛起,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对于我国的涂料行业而言,持续多年的发展黄金期已经一去不返,涂料行业如今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后退、犹豫或畏缩是没有出路的,内在的结构性矛盾并不会因此稍减。因此,必须化挑战为机遇。
这种挑战不只是针对涂料企业,对涂料经销商来说,这段时期也是一个破茧成蝶,完成自我进化的时机,在这样一个弱市区间,只有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和合适的营销方向才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怎样降低风险因素,挑选赚钱的新品牌是经销商发展的关键。
展会目前已经成为涂料企业招商、展示企业实力、塑造品牌形象、收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以及经销商选择品牌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但是,在两三年前,展会对于 众多涂料经销商来讲,还比较陌生,还没有认识到其对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当时多数经销商选择品牌,一般是通过企业业务人员的“上门”介绍,这种“坐店等 货上门”的择商方式,造成经销商市场信息不灵,品牌选择面小,难以选择到优质品牌。这与当时行业还不够成熟,不够规范有一定的关系。
经销商挑选涂料品牌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和规避经营新品牌所带来的风险,在想着赚钱之前先考虑如何“不亏本”是经销商成功的睿智选择。往往被美好前景所打动而忽视了风险存在的涂料经销商最容易吃亏。
涂料行业从导入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在每个发展阶段市场的“游戏规则”都不同,涂料企业与地板经销商制定市场规划、商业模式及营销模式也不相同。目 前,涂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且消费者对涂料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产品及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商家必须要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了解市场及消 费者需要什么,并以此制定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及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010-84983602
第四篇:我国玩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玩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玩具行业发展现状
1.玩具产品以出口为主,出口额呈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国际出口玩具总量的75%左右,而我国国内85%以上的玩具生产企业是出口型企业,玩具出口总额约占中国玩具销售额的50%。近年来,我国玩具出口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玩具出口额总体呈增长态势,由2010年的100.87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41.37亿美元。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7%;其中,玩具、家具、箱包、塑料制品出口保持增长。2015年,我国玩具出口总额高达156.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2.国内玩具行业产销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均呈增势 据工信部的数据统计,2015年1~12月,我国玩具行业产销率达98.2%,较2014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累计出口交货值928.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9%。12月当月,玩具行业产销率98.6%,较2014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85.7亿元,同比增长5.7%。
1~12月,我国玩具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106.8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2%;利润总额106.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6%;税金总额59.8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6%。
3.国内玩具企业众多,区域产业集群现象明显
我国玩具行业现状显示,我国出口的玩具中约70%来自广东,同时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和上海等省市也是重要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呈现出区域产业集群现象。在这些区域产业群中,存在众多的小型玩具企业,主要以OEM(贴牌/代工)生产为主(贴牌率达80%),依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传统的工艺技术,为国外知名玩具品牌生产加工玩具。截至2013年,国内玩具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291家,从业人员达到了62.35万人。资产总额达825.01亿元,同比增长19.35%。4.玩具行业高端人才缺乏,贴牌为主要生产方式,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国玩具企业多以小型玩具企业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效应不明显、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主要的竞争手段为传统的价格竞争。而国内中高端玩具零售市场长期被国外知名玩具品牌占有,包括美国美泰、孩之宝、日本万代、多美、丹麦乐高。这类企业规模巨大、品牌知名度高、研发设计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此外,我国人均玩具消费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国内玩具行业高端人才缺乏,类似于玩具设计师这样的行业,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而且仅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少数高校设置了玩具设计专业学科。些外,由于行业缺乏自主品牌,知名的动漫形象较少,导致玩具行业发展较为困难。
5.国内玩具竞争模式向品牌经营发展转变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外质量认证日益严格,代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由于代工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客户结构单一,在激烈的市场中又不能向玩具经销商转移上升的成本,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代工企业利润下降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国内涌现出了高乐股份、骅威股份、群兴玩具、星辉车模、奥飞动漫等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玩具企业。
据悉,自主品牌企业拥有自主研发设计能力,能根据市场变化快速研发设计各种畅销产品,同时,客户与市场结构的灵活性确保企业的定价能力,一般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率要比代工企业高3~5倍。
6.国内玩具多以儿童玩具为主,成人玩具较少
中国轻工业协会的调查统计显示:在我国国内玩具市场,99%为儿童玩具,成人玩具几乎没有。北京市场的3000多种玩具、上海的7000多种玩具几乎都以儿童为对象。另一项调查显示:33%的成人认为自己喜欢并愿意购买适合自己的玩具,我国成人玩具市场仅青年需求一项,一年就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左右。传统观点认为,玩具只是供儿童玩的,成人玩玩具多少显得有点幼稚。但透过市场调查可以看出,成人也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玩具。一些上班族他们表示,也希望能有适合自己的玩具,从而缓解工作的压力,丰富休闲娱乐的方式。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的成人玩具销售额占玩具总销售额的60%;在日本,18~69岁的成年人,84%拥有至少一个玩具。目前我国8000家玩具制造商中,有99%是生产儿童玩具的;而在美国,40%以上的玩具专门为成人设计制造。
二、玩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欧美日等成熟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中国等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玩具消费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儿童人数、国民受教育程度有较大关系。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玩具行业起步较早,开发程度高,行业也较成熟,玩具消费量始终位于世界前列。近年来,虽然受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玩具行业的发展增速放缓,玩具销售的情况仍然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①玩具消费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比例不大;②各国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教育和消费需求,玩具消费意识强,儿童人均玩具消费高,因而所受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玩具消费观念也从成熟的欧美地区逐渐延伸至新兴市场,东欧、南美、亚洲等地区玩具消费增长迅速。如,中东玩具市场以11.8%的年增长比例快速上升,中东国家的儿童在玩具和电子游戏上的年均消费额达到327美元;中国玩具市场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新兴市场庞大的儿童数量、较低的人均儿童玩具消费(中东除外)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使新兴玩具市场拥有较高的成长性,该市场也将成为全球玩具业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2.新一轮婴儿潮+消费水平提高,双动力推动中国国内市场加速启动 影响玩具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儿童人口总数、生育政策、家庭收入以及消费意识最为关键。从“二胎新政”或引发的新一轮婴儿潮到社会结构变迁导致的中产消费崛起,越来越多的利好因素正不断推动我国玩具消费市场的壮大。
随着人口众多的“80后”一代长大并陆续成家,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的婚育高峰,2013年我国新婚对数达1346.9万对,创历史新高,这将推动第四次“婴儿潮”的到来。此外,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这将进一步强化第四次婴儿潮的人口规模。在2010年新生儿641万低潮后,近年来新生儿数量逐步提升,2013年新生婴儿已经达到了668万,“婴儿潮”的到来将直接拉动国内玩具的市场需求。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到了生育年龄的人群更有意愿生两个小孩。根据国家卫计委调查结果显示,已婚育龄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3个,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中近40%有再生育的打算。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落实,将会改善我国儿童人口下降趋势,未来每年新生儿数将介于1780~1950万人,儿童人口总数将维持在2.2~2.5亿之间。
此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在逐步提高,此外,新生代“80后”父母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较为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娱乐问题,因此对于玩具的消费意愿极高,这将为玩具的消费增长提供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的人均玩具消费额极低。如果按照玩具的世界平均消费水平计算,预计我国玩具市场规模将突破2700亿元,也就是说,我国目前还有1000亿元的玩具消费缺口。这样的市场一旦完全释放,对我国的玩具产业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玩具安全标准不断提高,环保成主要潮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观念的强化,促使玩具消费者从自身健康和安全考虑出发对玩具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玩具进口国为保障本国消费者的健康和保护本国玩具产业,亦制定了愈来愈严格的安全与环保标准。2012年3月,欧盟发布了2012/7/EC玩具安全指令收紧镉限值含量,2013年7月,欧盟正式执行《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2012年6月美国ASTM国际委员会强制生效新版玩具安全标准F963-2011;2013年1月,日本玩具协会制定了最新玩具安全标准ST2012;中东、俄罗斯、南美等新兴市场亦制定了各自新的规定。这些新规定的实施促使全球玩具安全标准不断提高,并使许多国内外玩具生产厂家将重心放在“绿色设计”的概念上。
根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加拿大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产品始终位居美国CPSP召回、欧盟RAPEX预警和加拿大召回通报的首位,而其中玩具类产品是重点召回或预警领域。所以,我国国内玩具企业应加大力量研究国际玩具标准和规则,将研发重心放在“绿色设计”上。
4.与文化产业联动加强
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的繁荣为传统玩具的研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拓宽了思路。设计中加入文化元素能提高玩具的商品价值、提升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忠诚度与辨识度;影视、动漫作品的热播能促进其授权玩具及衍生品的销售,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经典玩具产品一般都具备人物性、故事性等文化元素。市场上热销的变形金刚、高达战士、迪斯尼系列玩具的原型都来源于相关的影视、动漫作品。据市场研究机构NPD集团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美国授权玩具销售额占其玩具销售总额的比例高达26%,在2013年全美玩具市场整体萎缩1%的情况下,授权玩具增长了3%,可见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授权玩具发展空间广阔。
5.注重“个性”与“科教性”
根据美国玩具协会行业研究员关于2014年的发展趋势预测中提到:“未来的玩具业发展的关键词是个性与科教性,玩具厂商应秉承赋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的理念并提供更多价格的选择,以符合市场的潮流。其中建构类玩具与科教类玩具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建构类玩具包括了常规的拼插、建筑类玩具,还包括让孩子自行动手组装、设计出反映自己喜好、品味和想象力元素的产品;科教类玩具将科技、工程、艺术、数学为元素融入玩具的设计开发中,让各个年龄段孩子获得学习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注重“个性”与“科教性”的玩具产品设计理念是未来玩具行业发展的趋势。
三、2016年玩具市场五大潮流趋势
目前,美国玩具潮流专家总结出了2016年全球五大玩具潮流,具体如下: 潮流1:多媒体游戏
多媒体游戏在玩具行业已非新鲜概念,但随着更多新加入的竞争者、产业向新领域的渗透、更独特的玩乐体验融入其中,使其蓬勃向前发展。目前厂家热衷于利用游戏角色玩偶、可离线使用的游戏App、高附加值的玩乐体验作为该类产品的卖点。这类产品综合利用虚拟和实体的游戏产品,设置闯关任务和挑战,形成综合型的游戏体验。目前,除了玩具厂家之外,游戏供应商、娱乐公司、众筹公司、科技公司都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为业界打开了一扇面向全龄化合家欢消费群的全新大门。在这个领域中,娱乐内容和授权形象担任着重要角色。
如,迪士尼新推的Playmation Station,为新一代可穿戴玩具,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玩,给孩子设定闯关任务,还可将战场延伸至室外。
潮流2:小小创造家
这一潮流随着越来越多学校将其引进课堂而日渐风靡全球。这类产品包含了手工创意DIY、3D建模、作曲、开放式建造等类别产品。这类产品季节性弱,全年销售都合适,有助于打破玩具及游戏产业过于依赖第四季度销售的局面。家用型3D打印玩具,可以上网选定立体形象模板,或自己修改创造。
潮流3:学习积德向善产品 这类潮流产品的核心在于鼓励年轻一代消费者在社会和情感智慧上学习无私赠予、付出。通过提升儿童对这些概念的认知,鼓励孩子动手创造、销售创意、捐赠收益。这一类别的玩具同时也涵盖那些培养孩子创业精神、学习超级英雄优良品质、了解环境保护的产品。灌输给孩子一种,即使年龄小,也可以出一份力使社会变得更美好的理念。
潮流4:户外运动技巧培养
随着健康生活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户外运动技巧培养产品渐成潮流,如童车、运动器材、技巧型游戏产品等。新增产品主要以技巧培养为关键的玩具,如来自日本的剑球,源自北欧的冰帆、风筝冲浪、桨板冲浪,还有雪上运动、轮滑运动等。如,来自日本的剑球玩具,源自传统,玩法多样,考验手眼协调及快速反应能力,对运动技巧要求极高。
潮流5:智能技术潮
近年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智能玩具潮流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衍生出多种玩法,如GPS定位、可穿戴、动态视频创作、云数据语音、近距离无线通讯、动作感应等。得益于智能玩具的普及,哪怕只有8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在很多成人尚未接触的领域进行探索,如微电影拍摄、虚拟时尚设计、建筑设计等等。智能技术为孩子提供了参与程度更高、探索性更强的游戏体验,因而涵盖的玩具范围更广。
第五篇:我国信托业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 要:在2007年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几乎所有信托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到了2008年,情况却大不相同了。根据业界50家信托公司2008年上半年提供的相关数据及2007年公布的年报对比显示:信托公司面临的不利因素已明显增多,且日益增强,这给信托业业绩的增长无疑添加了隐忧。那么信托公司该何去何从呢?信托业的发展方向又该如何确立?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做出努力,把握当前市场,做好预测才能使之与时俱进!
关键词:信托业;货币政策;银信合作 主要的不利因素
1.1 央行连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随着我国CpI指数日益攀升,央行连续出台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仅2007年,央行就连续6次调升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的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最初的2.53%提高到了4.14%,而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随之相应上调。同时,目前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15.5%,且央行明确表示还将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准备金率。在此宏观背景之下,对信托业产生了两大问题。一方面,资金变得愈加稀缺,增加了募集资金的难度;而另一方面,筹集资金的成本也随之增高。无论是民间资金还是官方资金,都随着银行利率的递增而不断提高。这些原因最终将会导致综合资金成本整体上升,迫使信托公司不断调整信托产品结构,提高收益水平,因而推动了信托资金的成本也水涨船高。
1.2 证券市场进入震荡调整期
股权投资收入和证券投资收入在2007年特定的市场环境下,犹如“火山式”喷发,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用益信托工作室提供的数据,48家信托公司07年合计实现收入229亿,其中股权投资达79亿,证券投资收入实现66亿,各占总收入的34.5%和28.8%,成为信托公司第一大和第二大收入来源。这两种收入的大幅增长与2007年火爆的股市行情密不可分。但自2008年以来,股市进行大幅调整,最近股市行情与去年相比真是一落千丈,有急奔熊市的趋势。这就直接导致市场上新股发行规模、集合信托产品数量及募集资金规模以及市场总体收益率大幅度下降。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显示,今年2月份共有16家信托公司发行了23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较上月减少26只,减幅明显;3月份,证券投资类产品只发行了38款,较上月减少了12款;4月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大幅锐减了61.54%,从上个月26款的发行数量降到了本月的10款。这就迫使信托公司必须要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出多元化产品、回归本源业务、确定核心盈利模式才能做长久的赢家。
1.3 金融行业间的竞争压力增大
信托业自身竞争也比较激烈,它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
从国际角度看,自2006年12月11日我国履行加入WTO时签订的《金融与贸易服务协议》承诺开始,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使大量外资涉入中国的金融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虽然实行分业经营,但是其母行大部分是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在整体上具有混业经营的优势。外资金融机构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产品的设计、研发方面以及全球网络资源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利用这些优势可以推出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较强的高端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信托公司原有的理财市场份额。
从国内角度看,国内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相比,商业银行具有网点覆盖面广、资本水准高、声誉良好、拥有多元化的顾客群以及产品开发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推出了大量的式样繁多的金融理财产品。如招商银行刚推出的“金葵花”、交通银行的“得利宝•浓青5号”,都对信托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信托业的发展趋势
综观上述种种不利因素,信托公司应该如何应对?信托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2.1 信托公司将专注本源、彰显特色、树立品牌
对信托公司而言,市场的竞争不仅来自信托业内部,更激烈的竞争来自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拥有混业优势的金融控股公司。信托业要想和商业银行一样获得规模化发展,就必须在回归本业的基础上突出信托公司的优势和强项,并在相关的业务领域做出特色、树立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注于本源业务,有利减少将固定资金投资于高风险贷款、房地产、股票等领域,从而可以降低投资风险,随之增强信托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同时,信托公司也便有精力提升为顾客理财的专业能力,给信托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投资范围广。信托业的投资范围可以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几乎囊括了吸收除储蓄外的其他金融、投行业务。它是唯一能够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的投资范围非常广,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业务、股权投资(非上市)、实业领域投资等。而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仅能在部分领域内开展业务。其二,资产隔离。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具有财产隔离的独特制度优势,尤其是对财产管理来讲,信托是目前唯一实现资产隔离的有效途径,只有信托公司才可以用“信托合同”的形式是受托管理资产,提供信托财产独立性所体现的“隔离”功能。这种功能对员工福利信托计划、企业年金、养老金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托公司可以凭借这两大优势和特色,设计和研发出技术含量高、个性化强,不易被其他金融机构所模仿的专属性理财产品,体现信托的高度化专业特征。各个信托公司也应根据自身基础和具体情况,如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技术条件,专注于某一产品或某一领域,改变目前“广而不专”、“博而不精”的局面,提高各个信托公司整体业务驾驭能力、风险识别控制能力以及投资决策能力。同时,结合我国目前信托公司的整体状况,经过五次清理整顿,我国已涌现出一批注册资金十亿几至二十几亿的中型信托投资公司甚至数十亿的国家级信托投资公司,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这些公司资本金雄厚,已在发展综合业务,因此,可以率先引导这些公司专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注重自己的特色,领导我国信托业向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些公司在某个领域的经过多年的经营,已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比较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式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引导这些公司树立品牌,逐步实现品牌效应,突出自身的优势。
总之,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国内金融混业的大趋势,信托公司需要加快自身在金融行业中的定位,专注本源,做足服务,彰显特色,树立品牌,以实现更大的发展。
2.2 深化银信合作趋势增强
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来探讨,银信合作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在目前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都有做大做强这块业务的诉求。据一些信托专业人士分析,银信合作将纵深发展:从浅层次的代收付合作向资本层次渗透,由个案合作转向战略合作,由单一合作转向多元化合作。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和中国信托业协会研发部公布的“信托产品月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3月开始,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发行速减,但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大幅增加趋势,尤其是信托贷款类、投资于信贷资产权益类银信理财产品。三月份有28家商业银行与17家以上的信托公司进行了合作,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比上月增加了38只,增幅为48.72%。四月份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大幅增加趋势,发行的银信产品发行数量较上月增加40款,48增幅高34%。在5月份有12家商业银行共计推出25款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从公开的数据资料说明,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深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机构参与度进一步上升。产生这种情况有其众多原因,主要有:(1)银信双方各有自身业务经营的比较优势,合作更利于结合各方优势的发挥。同时,自身所受限制得以不同程度的合理放松。如:银行业具有人民币理财的规模优势、网络优势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但资金运用受到限制,运用渠道较窄;而信托业的资金运用较为灵活,但筹资渠道受到限制。一些信托专业人士一语道破天机:银信合作是相互“借通”的双赢,银行“借道”于信托的投资通道,信托则借道于“银行的销售渠道”。
(2)银信面临的现状。其一,金融市场的开放格局及混业趋势,使信托公司和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迫于激烈的竞争形势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境内金融机构寻求合作,力求做大做强、提升自身实力,同时,谋求各自借助外力实现公司超常规发展。因此,未来信托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将会日益密切。其二,目前银行信贷普遍吃紧的情况下,面对广大投资者募集资金,通过银信合作的渠道发放贷款,可以缓解银行信贷供需失衡的问题,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其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过分依赖存贷款业务的问题,使银行风险过于集中于信贷资产。改变这种情况,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信托公司的参与。同时银行借助信托公司的平台,为其高端客户提供私人理财业务,通过广泛的投资渠道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其四,信托公司也寻求银行的支持。新办法将信托公司的客户限制在高端私募的范围内,使得信托公司很多原有客户流失,而开拓新客户在短期内又很难见效,因此寻求与银行合作成为信托公司最为现实的选择。
在分业监管条件的混业经营,银信合作不仅实现了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双赢,而且可以促进多种金融创新,其合作类型也可不断翻新,规模也能持续增长。今后银信合作将会更加重视跨市场的操作,利用多种金融机构、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在不同市场间的产品创新;与此同时,将会以产品创新促进业务转型,以模式创新促进品牌建设,逐步实现服务功能化、功能产品化、模式品牌化的发展,为金融行业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总之,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现状,对信托公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若能充分发挥本行业的优势和特色,成功确定信托公司核心盈利发展模式。同时,银监会能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规定与引导信托公司回归其本源业务,使之做大做强,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宇,朱寰.在金融混业中加快谋求信托业的发展[J].用益信托工作室,2008.
[2]石朝格.银信合作纵深发展[J].中国证券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