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乡低保(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2 12:5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乡低保(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乡低保(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乡低保(写写帮推荐)

狠抓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我局高度重视城乡低保规范化、动态管理,根据县人大提出的意见建议,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推进以城乡低保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力宣传低保政策

近年来,我局大力宣传城乡低保政策。2010年2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今240号)在全县20个镇323个村进行了宣传,并制定了15000本宣传手册,把低保政策宣传到进村入户,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城乡居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重点就低保申请标准和审批程序作了详细说明,散发到城乡居民手中,将低保政策交给城乡居民。

二、加大业务知识的培训

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的业务培训会,大力推进城乡低保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低保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其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基层干部准确掌握低保工作标尺。

三、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按照低保程序规范操作:户主申请——申请对象诚信申报收入——村委会(居委会)入户调查——村委会组织-1-

村民代表参加民主评议——第一榜公示——村委会初审后上报镇人民政府——镇政府组织人员入户调查——镇政府组织人员召开综合评审会——第二榜公示——镇政府审核后上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入户抽查——县民政局审批——将审批结果返回镇政府——第三榜公示——建档发证——兑现低保金(发放低保证和领取低保金的存折,实行银行直发。)

四、严格审批程序、严把关口

对申报的城乡低保对象,我局将严格按照城乡低保操作程序,严格审批。凡是不按程序办理低保的,一律不予审批。不予审批情况有:

1、未经民主评议的;

2、未经张榜公示的;

3、群众反映强烈,收入明显不符合的;

4、应当提供的证明材料不齐全的;

5、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虚假、不真实的;

6、上报的审批表、调查表、复核表、民主评议表等相关资料填写不真实、不规范、不齐全、不完整的;

7、填写的内容不符合逻辑推理的,比如家庭成员的收入、家庭财产和家庭成员信息等。

五、完善城乡低保档案,规范管理

凡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档案丢失,档案资料不齐全,一律按低保审批程序重新上报审批,确保低保档案规范、整齐,做到户户档案有据可查、确保“一镇一柜、一户一档一袋、一户一证一卡”的目标管理要求。规范了申请书、入

户调查表、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家庭成员信息等系列表册样式,实行规范化管理。

六、落实资金保障,加强资金监管

每年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20个镇的城乡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检查,重点对审批程序、资金管理进行检查,确保手续完备,低保资金专款专用,严格社会化发放,帐、表、档、证四相符,帐目清楚、准确。

七、狠抓低保对象复查清理,促进动态管理

进一步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对家庭人员和收入状况或其他原因发生变化的城乡低保对象及时予以调整或核消。对由于重度残疾无劳、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员,及时纳入保障,基本做到了应退则退、应保尽保。

八、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争取部门支持配合加大协调力度,努力建设收入比对平台,确保收入核实有据可查,准确界定保障条件,杜绝提供低保虚假证明材料,有效防止骗取、人情保现象,提高低保资金安全性。

九、建立救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

一是要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既要能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要能防止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二是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机制;三是建立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当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

到3%时,应当对低保家庭发放专项物价补贴,更好地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

威远县民政局

2011年9月21日

第二篇: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提 要: 随着社会进一步地发展进步,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不同阶层群众的生活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当前,要提高关注民生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让关注民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政府应当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重点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四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要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关键词: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 社会公平社会和谐

一、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亿万人的切身利益。方法得当与否,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关系到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益,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具体表现如下:

1.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代表民意,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政权,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长久。各级党委政府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循序渐进,一切从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群众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着力保障群众的基本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着力确保群众的安全需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可以说,解决民生问题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关键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头等大事[1]。

2.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综合起来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所以,我们党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治国理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把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3.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深化认识的必然产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思想路线,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实质就是把对发展的认识真正地转到解决好民生问题上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

4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党以新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民生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顺利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关系到

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国家政体的安全。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必须面对的三项重大任务。自觉地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保民生上,民生问题被放在新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即关注民生是关键、是根本、是核心。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关注民生是实现以人为本、体现发展目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关键[2]。其次,关注民生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的根本所在。第三,关注民生是走出经济困境、战胜各种经济困难的力量源泉。越是经济困难时期,越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把事关人民群众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做好,给人民群众以信心和力量,共同度过经济困难的难关。

二、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层面关注民生解决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创新性地提出:“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当前,在福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要以胡锦涛总书记6月2 5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指南,行动的纲领,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四大根本问题,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还有城乡差距的扩大化和地区差距的扩大化等等,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3]。

1.关注民生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时代,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的中心,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2亿多人的贫困问题是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上个世纪末,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进入了总体小康社会,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新时期面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再是衣食之忧,而是对诸如优质教育、稳定就业、公平分配、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住房供应、交通便利、食品安全、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的日益迫切的需求,这表明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追求正在快速而全面地升级。从历史的视角看待今天的民生问题,可以发现民生问题升级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发展的视角来解决今天的民生问题,则需要采取综合而有效的一揽子措施并使之升华到制度化的层面。

2.关注民生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并逐步形成制度保证。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到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政府政策着力点的转移、各项关系民生制度的落实,关注民生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共同理念。一种理念的形成是有其现实的社会基础的,关注民生这一理念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中逐步深化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制度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认识后,在观念上的集中反映。各级党委、政府有义务、有责任把关注民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理念来树立,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主动作为。关注民生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这就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既要又好又快地实现经济发展,使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要有具体的制度保障,使解决民生问题能够落到实处[3]。

3.政府要始终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城的乡居民过上了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2006年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500美元,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000美元[1]。极大改善。但是,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人均指标的持续大幅攀升,并不意味着民生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即使以四大基本民生问题而论也是

如此: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并不牢靠,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福利性保障不足、受教育机会尚不公平等问题;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岗位的增长并不能让大学生放心就业,农民工也不能安居乐业,城镇失业率更是在持续攀升,就业形势在未来十年都将相当严峻;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同样存在着失衡、失范与不公的现象;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更是城乡分割、漏洞巨大,大多数国民不能享受到应当享有的社会保障。解决不好新时期的民生问题,便不可能有稳定的社会基础,更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因此,解决好民生问题将始终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系与核心任务[4]。

4.关注民生要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四大民生问题。今天,良好的教育、稳定的就业、公正的收入分配、安全的社会保障网、健康的生活环境、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乃至民主的政治、文明的法制、个人的尊严与体面,日益成为城乡人民的普遍追求,进而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考量的重大民生问题。但现实中最为迫切和直接相关的还是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四大民生问题。首先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此外,要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机制,按照住房的供求关系,切实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基本满足需要的经济适用房,使人们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5.关注民生要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要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把城市开展共建共享的经验引向农村,实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规划,强化城乡规划的作用,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当前要特别重视规划和规划过程的严肃性、权威性。政府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要明确缩小城乡差距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其次要统筹城乡市场发展,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注重质量,发挥特色;统筹城乡生产要素,努力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再次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条件。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满足农村生产结构优化和特色经济的需求。第四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要把重点放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公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要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健全教育、医疗等社会救助体系。逐步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不断增加收入渠道,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要求落到实处[5]。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7日在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强调的:“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 //news.sina.com.cn/c/2009-03-14/***1.shtm,l 2009-03-14.[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9日第一版)

[3]胡锦涛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工青妇的全国政协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见2007年3月8日《人民日报》第1版)

[4]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见2007年3月6日《人民日报》第2版)

[5]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所作的重要讲话{2007年6月26日《人民日报》第1版}

二、谈谈对参加硕士生政治专题讲座的体会和建议

参加硕士生政治专题讲座的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政治专题讲座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如和蔼可亲的学者风度、对于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的重视,讲座人是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其语言、内容、逻辑之清晰,观点之新颖,让人叹服理性光芒的魅力,下面谈谈我对政治专题讲座的具体体会:

这学期学校对我们的政治课程改变以前政治讲座的模式,进行了有以前的围绕某个知识层面进行学习,变成了专题讲座的形式,每个课题都涉及到该学科的前沿与当前的热点问题,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各自专业的研究帮助很大。通过研究生政治专题讲座学习,不仅让我我了解到政治学习在生活工作中方面的应用,学习政治既是研究生增长才能、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使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让我们都能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博览群书、修学储能、修身养性,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思想上保先进,理论上下功夫,行动上求实干,注重人格的健全、身心的健康、觉悟的提高。

作为一名党员的我,更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改造,改正缺点,克服弱点,发扬优点。使自己人格的健全、身心的健康、觉悟的提高。同时作为一名学生的我,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先行者和忠实实践者,结合自身定位,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和院系的科学发展。作为一名研究生的我,认为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思想上也要与时俱进。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让我的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为活跃,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更加敏锐,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不会束手无策,反而使我游刃有余,灵活自如。

在面对政治专题讲座的重要性时,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虚心学习。为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形式化、表面化、文章化,不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那永远是毫无价值、盲目地学习。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做为一名学生应该有一种“与时惧进”的思想,否则会被远远地丢在后面甚至被社会所淘汰。在学习中,“多思考,常记些什么,写些东西”。唯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及时更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永远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一名知识层次有提高了研究生,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把自己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民族兴旺的重担。即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政治为经济服务 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格局,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在课余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培养,拓宽知识面。通过这次政治专题讲座的学习,我也深刻的体会、反省,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将不断反省自己,以十分的热情和饱满的情绪去对待工作,努力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效率,把工作尽快尽好的完成,不断的追求完美。我会牢记自己是一个学生干部,培养朴实的工作作风,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从学术研究方面来看,讲座的价值远远超过思想政治课本身。使我充分认识到,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有多种视角去把握,理论创新的契机可能存在于用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新的视角、其他学科比较成熟的理论来理解与解释某一特定研究对象,这对于丰富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大厦是有重要意义的;其次,理论研究是对形态各异的复杂现象之后本质

性规律的一步步追问,并最终力图发现存在与现象之后最本质的规律,然后对其进行理论描述,在此基础上,寻找指导现实的可操作的理论构架。同时讲座者逻辑思路的清晰、论据的详实、表达的流畅与生动,这几个方面恰是我未来几年感觉应提高的方面,我总结为可以结合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发现问题的创新意识;(2)文献与知识存量的积累;(3)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4)在行文、语言的流畅方面有提高。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变成谋划工作的思路,变成促进学习,促进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在此对老师为我们的精心培养和谆谆教诲表示感谢!

对政治专题讲座的建议

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索质。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使位学生都能参与和决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一、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在不同层次和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营造和谐、互动、高效的理想课堂。

二、激活对话。彰显教师教学机智和智慧。进行对话交流,面对面地心灵碰撞才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插话,发表自已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这样更要着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彰显自己的教学机智,弘扬自己的智慧。

三、合作探究,弘扬团队精神。激发他们表示自己的意见,多动脑、多思考,决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观众”。还要鼓励同学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总之,教师引领,促使课堂和谐、互动、高效,才能形成一种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鼓励下,学得更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获得学以致用的鉴赏力、判断力和选择力。

第三篇: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要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现代化客观上是一个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的历史过程,也容易出现机器排挤劳动、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的现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又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期,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生产和分配两个环节都要正确把握资本、技术、劳动之间互相替代、互相依存的特点,实现技术进步和扩大就业的有机统一,妥善处理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提高劳动参与分配能力,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只有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形成安定团结的和谐氛围,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举措,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大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是,当前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还很艰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按照中央的部署,投入更大的力量,扎实加以解决。民生问题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方方面面。对各类民生问题,我们必须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逐步加以解决。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要着重抓好这样几项任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下更大的气力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四篇: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社会进一步地发展进步,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不同阶层群众的生活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当前,要提高关注民生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让关注民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政府应当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重点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四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要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关键词: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 社会公平社会和谐

一、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亿万人的切身利益。方法得当与否,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关系到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益,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具体表现如下:

1.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代表民意,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政权,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长久。各级党委政府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循序渐进,一切从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群众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着力保障群众的基本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着力确保群众的安全需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可以说,解决民生问题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关键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头等大事[1]。

2.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综合起来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所以,我们党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作为治国理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把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3.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深化认识的必然产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思想路线,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实质就是把对发展的认识真正地转到解决好民生问题上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

4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党以新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民生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顺利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国家政体的安全。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必须面对的三项重大任务。自觉地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保民生上,民生问题被放在新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即关注民生是关键、是根本、是核心。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关注民生是实现以人为本、体现发展目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关键[2]。其次,关注民生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的根本所在。第三,关注民生是走出经济困境、战胜各种经济困难的力量源泉。越是经济困难时期,越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把事关人民群众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做好,给人民群众以信心和力量,共同度过经济困难的难关。

二、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层面关注民生解决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创新性地提出:“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当前,在福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要以胡锦涛总书记6月2 5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指南,行动的纲领,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四大根本问题,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还有城乡差距的扩大化和地区差距的扩大化等等,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3]。

1.关注民生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时代,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的中心,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2亿多人的贫困问题是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上个世纪末,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进入了总体小康社会,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新时期面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再是衣食之忧,而是对诸如优质教育、稳定就业、公平分配、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住房供应、交通便利、食品安全、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的日益迫切的需求,这表明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追求正在快速而全面地升级。从历史的视角看待今天的民生问题,可以发现民生问题升级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发展的视角来解决今天的民生问题,则需要采取综合而有效的一揽子措施并使之升华到制度化的层面。

2.关注民生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并逐步形成制度保证。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到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政府政策着力点的转移、各项关系民生制度的落实,关注民生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共同理念。一种理念的形成是有其现实的社会基础的,关注民生这一理念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中逐步深化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制度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认识后,在观念上的集中反映。各级党委、政府有义务、有责任把关注民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理念来树立,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主动作为。关注民生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这就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既要又好又快地实现经济发展,使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要有具体的制度保障,使解决民生问题能够落到实处[3]。

3.政府要始终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城的乡居民过上了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2006年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500美元,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000美元[1]。极大改善。但是,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人均指标的持续大幅攀升,并不意味着民生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即使以四大基本民生问题而论也是如此: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并不牢靠,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福利性保障不足、受教育机会尚不公平等问题;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岗位的增长并不能让大学生放心就业,农民工也不能安居乐业,城镇失业率更是在持续攀升,就业形势在未来十年都将相当严峻。

第五篇: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纲1)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韩伯成

(2011年10月12日)

目录

一、民生问题的内涵 •

二、为何要关注民生 •

三、怎么样改善民生

一、民生问题内涵

(一)什么是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就是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巩固、人民首创精神的发扬、人民各项权益的维护、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

(二)泌阳县委成功的做法

泌阳县委书记谢凤鸣的“民生观”:

“民生是什么?民生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疾苦冷暖;民生抓什么?民生就是要抓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据2011-04-11中华网河南在线讯:刚进入2011年,泌阳县农民就迎来“双喜临门”:首批456户低收入家庭即将告别低矮蜗居,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这是泌阳县重视民生、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的一个缩影。看病难是困扰农村多年的一道难题,但泌阳农民这几年却有新体会。板桥镇白果树北组刘俊贤外出务工期间患上急性白血病,新农合一次就 1 为他报销6万元医疗费。刘俊贤的家人给县里送来锦旗,他们含泪说:“要不是政府关怀,俺真不知道今后日子咋过!”仅去年前9个月,全县就有205万余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助资金8381万元,农民群众切实从一笔笔补助款项中得到了实惠。

据中新河南网泌阳2011年10月1日电:泌阳县着重围绕群众安全感、农民工子女就学、安全饮水等问题下真功,求实效。今年初以来,融资2亿元,筹建5个学校建设项目,新增中小学生位7000多个,入学难问题有效解决;筹资7000万元建设铜山湖水库饮水工程,群众安全饮水得到保障。

泌阳县长高万象:“县里筹资安装监控摄像头1000多个,小技防20万套,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打通断头路、拐弯路20多条,修建小游园16个,城市绿地率达31.8%,致力打造省级文明县城,真正让群众愉快幸福地生活!”

据中新河南网驻马店2011年10月1日电,2011年8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驻马店调研时要求,要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致力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和保障,以工业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产城联动推进城镇化进程,以粮食核心区建设引领特色农业发展,以“三化”协调推进促进民生改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六个方面:(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民生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和医疗是民生之安全网。

(“买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又称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民生问题的基本标志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衡量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

(三)当前社会民生

“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主要成就(八个方面)

1、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GDP 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 4371美元,全球排名第95位;财政收入8.31万亿元;)

2、取消农业税

3、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

4、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推进、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

5、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

6、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7、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8、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2011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规划纲要共6万字,16篇62章。第二篇第5—8章讲的就是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第8篇第30—36章讲的是民生。24个指标中有9个指标是与民生相关的,在12个约束性指标中有4个是与民生相关的。

解决好中国人的饭碗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尽管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升,但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我们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二是耕地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继续扩大面积的空间有限,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任务艰巨。

三是自然灾害呈加重态势,粮食生产风险越来越大。

四是投入品和劳动力价格呈上涨趋势,直接影响种粮的比较效益,也推动了粮食成本上升。

“十二五”期间发展粮食生产的总体考虑是实现“四个稳定、四个提高” :

一是稳定总量,优化结构,以优化结构促总量提高。二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以主要提高单产促总量提高。三是稳定南方,提高北方,以主要提高北方促总量提高。

四是稳定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产量,提高主产区产量,以主要提高 3 主产区产量促总量提高。

任何现代化的想象都需要支撑,农业现代化也不例外。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可以预期,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将是农业投资的黄金期。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这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和城市提取积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大量从农业和农村流出。

与突飞猛进的工业和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农业现代化进程显得极其缓慢,以至于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四个方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包括: ——保障粮食生产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这些方面都将吸引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类市场要素大量流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金额有望翻一番。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大量投资,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以农业机械化为例,我国自2004年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2004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补贴资金354.7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87亿元。

二、为何关注民生

2003年SARS危机以来,中国政府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新阶段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新起点。

我们处于怎样的时代? ——改革开放的深入时期

例如:市场经济、多元化、多层化、理性发展、个人责任回归、创新、主动积极、新矛盾、新问题、传统户籍改革、城乡新差别、中国和世界需要相互性、利益多元化……

民生问题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 中国特殊的国情:人口多,就业压力世界第一。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新旧世纪之交,中国人民的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进入全面建设 4 小康社会新时期,但与此同时,各种矛盾也浮出水面,凸显加剧,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于是,党又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既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又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正由“国富”向“民富”转变。这种转变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的转变。一旦实现,必将保证经济稳固发展、民众安居乐业。

(一)关注民生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政治立场的根本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臵,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处处体现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三)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要求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抓住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好涉及民生的利益平衡、利益兼 5 顾、利益保障的问题。

三、促进社会和谐

(一)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1、让劳动者受到应有尊重

2、要把民生问题摆在首位

河南泌阳:把民生问题当做第一大事 ⅰ把困难群众的生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ⅱ教育更是民生工程

ⅲ多措并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ⅳ发展交通打通要道

ⅴ保障群众安全倡导文明建设 输血”更重“造血”,县里每年免费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转移富余劳动力24万多人,在县内新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发放小额贴息担保贷款1600万元,想方设法为农民过上好日子铺路。

泌阳是山区县,县委、县政府抓住村村通工程不放松,全力解决世代困扰农民的“行路难”问题。近几年,县里投资3亿多元,建设农村田间路、林果路、烟叶路等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道路1000多公里,涉及全县400个行政村1800多个自然村,覆盖面达100%。

3、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泌阳县把困难群众的生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致力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和工商银行求助体系。县财政每年拿出将近4000万元,对全县48339名城乡低保对象落实生活补助;改善敬老院居住条件,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县4654名五保老人,每年五保供养资金达1000多万元。

(二)维护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

1、鼓励关爱与照料困难群众。残疾人、儿童、老人、病人和生计所迫精疲力竭的人们

2、减少社会排斥,完善机制和政策。

(三)缩小三大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1、缩小三大差距,注重社会公平

主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缩小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惊人的6倍。自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改革效应释放完毕后,城乡差距就停止缩小而转向扩大。地区差距最高在12倍以上。我国地区差距十分明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在西北干旱地 6 区、山区还有上千万人口没有摆脱贫困。城镇贫富财产差距为32倍。

据驻马店新闻网2011年10月11日报道:总投资1.7亿元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学,2000多名农家学子接受实用技术培训。100多万元“金秋助学”资金,让509名寒门学子顺利踏进大学校门……这是该县重视民生、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的一个缩影。

在泌阳,县委、政府的办公处所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破旧小楼,而县一高、职高等学校的教学楼却是宽敞明亮。“教育是百年大计,更是民生工程。”泌阳县领导一直这样认为。

据中新河南网泌阳2011年10月1日电,几年来,泌阳县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今年新建改建学校8所,其中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划投资1.7亿元,已经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一期工程建成并投使用,可同时培训1万人,被评为河南省职教强县,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学水平均位居全市领军位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县财政每年投入25万元,免费向群众放电影4780场,文化下乡200多场,文化下乡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文化大院建设硕果累累。全县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投资27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等一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扎实开展,全县21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1年以来,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35个试点城市之一的河南省新郑市,狠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正式启动了“民生110”指挥中心,市民在生产、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拨打“民生110”,由该市“民生110”指挥中心集中受理,协调各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为市民排忧解难。今年该市将“民生110”指挥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投资600多万元,依托“110”报警平台专门设立“民生110”服务热线,地点设在该市公安局。“民生110”指挥中心整合了112、119、12315、62612345(市长热线)等社会服务热线,并将关系民生的卫生、交通、城管、应急等职能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对“110”接到的非警务报警、群众反映的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民生110”集中受理后立即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并对其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问效和回访。该市为使“民生110”应急联动系统运行高效顺畅便民,已经建立了制度健全、程序规范,协调配合、快速联动,监督检查、严格考核,科技投入、保障有力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功能齐全、职责明确、高效灵敏的立体互动网络,形成了实用高效、便捷为民的应急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了广大市民的很多燃眉之急。近日,该市观音寺镇沟冯 7 村变压器着火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民生110”接到村民反映后,立刻通知供电公司与消防队,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据统计,该市“110”指挥中心每天接到800个左右的报警电话,其中60%以上都是关于民生问题,“民生110”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一座“连心桥”,成为考评单位工作作风和干部勤政廉政的“晴雨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坐标”,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2009年国务院批准河南21个县(市、区)参加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第一批试点,包括通许、偃师、鲁山、内黄、淇县、辉县、修武、清丰、长葛、郾城、卢氏、虞城、梁园、罗山、扶沟、平舆、荥阳、社旗、淅川、西峡、济源等。规定河南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不用缴费,每月就能领到养老金。

驻马店电视新闻网:泌阳县60岁以上农民从2011年起开始领取养老金。

2011年08月26日驻马店新闻网报道:我市继平舆县、泌阳县分别被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后,今年,在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的同时,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据2011-02-28大河驻马店网:目前泌阳60岁以上农民共12.67万人,按每人每月60元计算,全县全年的支付总额需9000多万元。这近乎数以亿计的资金惠及广大农民,泌阳盘古儿女为之奔走相告,感谢县委、县政府又为全县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在泌阳县新农保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这标志着泌阳县广大农村居民实现了由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向社会养老的时代跨越。

也标志着泌阳县在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按照国家到2020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覆盖计划,泌阳县提前十年完成了这一宏伟目标。”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10月1日电,2011年8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驻马店调研时要求,要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致力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和保障,以工业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产城联动推进城镇化进程,以粮食核心区建设引领特色农业发展,以“三化”协调推进促进民生改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

农村环境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工业和城市污染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有些地方死灰复燃;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危及农村饮水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保政策不够完善,环境监管能力相对薄弱。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泌阳县的主要做法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强力推进工业化 ——以产城联动为抓手,强力推进城镇化

——以壮大特色产业为核心,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近年来,泌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确保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

为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泌阳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土地管理构建被征地农民保障体系的意见》,从安臵补偿、建立就业扶助机制、提供就业平台、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养老保障机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都进行了规定和保障。

对县招待所、农科所、林科所、地方铁路公司等破产企业和困难事业单位职工,泌阳县在依法破产时,优先用于交纳他们的基本生活费和养老保险费。从2005年起,泌阳县连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采取财政投入、开展社会募捐等方式,累计筹集资金320万元,资助1561名贫困大学新生顺利进入大学校门。其中,今年募集资金102万元,资助509名贫困大学新生。

从2007年起,泌阳县开始实行全县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20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1200元的敬老补助费发放政策。2011年全县共有90—99岁老人1732人,100岁以上老人47人,共发放敬老补助费40.88万元。

近年来,全县累计建设廉租住房3204套、16万平方米,可解决3204 9 户、9612人的住房问题;建设公共租赁住房610套,3.6万平方米,可解决4200人的住房问题。

结束语

第一,我们确实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第二,民生问题是我们国家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更高的政治智慧、更雄厚的经济基础、更现代的政治文明、更有效能的政府

第四,人民普遍在乎的是生活

第五,目前民生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从根本上说,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

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解决好当前面临的问题,完全可以驾驭中国航船胜利前进。

我们也应坚信:

泌阳县有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个班子的坚强正确领导,有在坐的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的齐心协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抓住民生这一关键问题,泌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与大家共勉

泌阳不背,山沟不土。盘古开天,四处有路。人杰地灵,因有盘古。抓住民生,势如破竹。

(主讲韩伯成教授系河南电视台中原大讲堂时政理论主讲、全省科学理论进基层优秀宣讲队员、全省优秀宣讲家)

下载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乡低保(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乡低保(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 (XX瑶族镇人民政府) 改善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民生问题重大战略部署,是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和维护人民根本利......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巫溪县探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初见成效[2010-6-13]巫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区、偏远、贫困” 是其基本县情,如何加强农......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文章标题: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

    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文章标题: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和谐天津,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经济......

    城乡低保

    一、 城乡低保政策 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1997年9月2日,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

    城乡低保

    城乡低保政策1.什么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资格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静安)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背景资料: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维护......

    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红花岗区忠庄镇志愿者 招募卡1、扶贫帮困志愿者:面向辖区贫困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 2、三关工程志愿者:面向辖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开展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