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从现实经济状况、衡量标准、企业治理结构等角度阐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对立点,从而明确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关键字: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在满足盈利这一总目标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是各利益关系方之间的博弈过程。近年来,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说法没有统一,不利于指导财务工作,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对其现实目标的选择加以分析。
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观点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是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
(二)经济效益最大化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对它也难以控制,难以分解落实责任。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市场化较早的国家一般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但是该目标存在重大缺陷:
1、使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
2、它违背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规律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
3、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克服了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所以,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在对以上几个财务管理目标的对比分析可知,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对其界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范围。就我国而言,要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一)影响我国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经济现状
首先,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总体来说还不规范,信息传递速度慢,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力较差。市场上非理性投资远远超过了理性投资,无法真实反映财务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其次,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借款占绝大多数,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会产生一种程度的影响。再次,中国政府目前还不可能向美国政府那样对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预,在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必然的,只是应当尽可能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而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地发展。
(二)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投资者、债权人、员工、客户等多个利益集团形成的一个契约,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互相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与不顾,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从理论上讲,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应将企业的长远稳定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衡量
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
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控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科学设定薪、息、税和净利的权数的前提下,谋求其加权和的最大,即用相关者利益为指标所衡量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是我国企业现阶段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
(四)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及理财目标的发展变化
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政府拥有经营者任免权,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等。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由于这种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的所有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因此,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
(五)“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财目标是企业合理的选择
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有来自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合理的满足,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股东的财富也才能不断增加;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个人利益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有所增加,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更有利于协调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能够极大地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第二篇: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思考
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思考
摘要: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理财环境中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当前,我国企业应选择“税后收益的增长”为财务管理目标,这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税后收益的增长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目前,在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两在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和“投资者财富最大化”,但这两个目标在实践中都暴露出许多不足。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应以“税后收益的增长”为财务管理目标。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税后收益的增长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某些缺陷,更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利润概念是模糊的,没有明确界定。这里所说的利润我们看不出它是指税前利润还是税后利润,是长期利润还是短期利润,是总利润还是边际利润。其次,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例如,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在未来5年内每年可获利润1000万元;乙方案,5年后可获利润5000万元,若用利润最大化目标来评价甲、乙两方案,则二者效果相同,但实际上,越早收回的资金越值钱,即甲方案优于乙方案。再者,利润最大化目标未考虑风险因素,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短期最大利润而无视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一个可操作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定义明确,并且承认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我们就这三个层面的因素来看税后收益的增长目标。税后收益的增长,顾名思义,是指后期的税后收益较前期有一个增加额。当然这个增加额并不是单指绝对值,而是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企业为了获得税后收益的持续增长,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权衡,也就是说,税后收益的增长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它同时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因此可以说,税后收益的增长目标较之利润最大化目标更具可操作性。第二:税后收益的增长目标比投资者财富最大化目标更具有实用性。
1、投资者财富最大,简单地说,就是指税后收益的净现值最大。虽说概念明确且兼顾了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因素,但计算较复杂,估计值又多,企业在实践中较难把握。税后收益的增长是指后期的税后收益扣减时间价值后较前期有一个增加,而前期的税后收益是已经实现了的实实在在的收益额。同投资者财富最大相比较,税后收益的增长要直观得多,以之作为财务决策的指导也就更可行。
2、投资者财富最大,具体到股份制企业,就是股票市场价值最大。但股票的市场价格受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是企业能完全控制的,可以说,经营好,股价不一定高;股价高,经营不一定好。因此,用股价最大化来指导企业运行似乎不太可行。如1998年年初,山西汾酒股价受假酒案牵连而下跌,就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汾酒公司经营不善。税后收益增长与否,主要受企业销售状况、成本升降等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均是企业运作的主要环节。以税后收益的增长为目标,能真正成为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最高准则,从而推动企业扩大销售、降低成本。
3、公司制的企业,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是间接的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二者存在着利益的不一致,当双方利益冲突的时候,经理们首先考虑的多是自己的利益;另外,就我国现状而言,如经济学家何清涟所说:“在董事会成员兼经理人员与企业财产之间,并没有建立起一种将财产关系和财产责任结合起来的机制,企业经理层所要对之负责的事实上仍然是上级而不是股东。”基于这两点,企业经理人员不可能时刻为谋求股东财富最大而努力,企业价值最大也就不能成为财务管理目标来指导企业运行。但另一方面,在股东、政府的监督下,管理当局只有经营成功才能生存。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资本所有者承担资本保全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越稳定、越持久,资本保值增值就越有保障。税后收益增长与否就成为考核这种保障程度的一个很好的指标。第三:任何一种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从外部看,都是一定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了确认,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税后收益的增长。一方面,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一系列指标,如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应是逐年增长为佳,这些比率的增长,归根到底,又依赖于税后收益的增长。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即主要依靠自己的内部积累和新科技来扩大投资和进行再生产。同时,由于内部积累没有外显成本,能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资信又不引起控制权的稀释,使得由税后收益形成的保留盈余成为一般公司满足其长期资金需求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在利润分配结构既定的条件下,税后收益的增长是企业实力增长的标志,是企业持续经营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用税后收益的增长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从内部看,取决于与企业有关的各利益集团的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与各相关利益集团发生错综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等几方面的资本性
关系。投资人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债权人最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从长远看,是以盈利能力为保障的。前已述及,政府希望企业具备持久的盈利能力以维持市场的稳定与繁荣,职工享受的福利基金直接来源于税后收益,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维护这些相关利益集团应获得的合法利益,维护合法利益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税后收益的分配过程。显然,任何一方关系人都希望企业有新增长的收益可供分配。
当然,企业为了保证税后收益的增长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还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部门,设置相应的目标。
第三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No.13 ,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 ry 2010 年第13 期
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李 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
有效的标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具有根本性影响,这已经成为财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如何在现
有的经济运行条件下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已成为争论的热点。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已成为我国企业急
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 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98(2010)1320230201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管理,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
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具有导向、约束、驱动与评价的功能。财务管理目标是以可计量性、一致性、阶段性和可
持续性为一般特征的:
(1)可计量性: 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可以准确计
量,具有明确、具体、定量化的财务指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可
操作性。
(2)一致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经营目标保
持一致。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应当服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目标。
(3)阶段性:由于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目标一致,因此,在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目标不同,相应的财务管理目
标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形成了财务管理目标的阶段性特
征。
(4)可持续性:公司财务管理避免经营上只顾眼前,分
配上分光吃光的短期行为,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
够做到长短结合,有效兼顾,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的健康、稳定、长期发展。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
2.1“利润最大化”目标模式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性组织,利润代表企业新
创造的财富,是企业存在的直接目的,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定时间内利润越多表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越合理,对社会贡献也越大。把利润最大化具有明显的优点:
(1)明确的目标性: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员工、管理
层对企业目标都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并达成共识。
(2)极强的审计性:公司的业务情况可以明确的反应在年终会计报表上;对于股份制企业,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
公司的盈利情况直接关系的其是否具有增资扩股、发行新
债券的资格。
(3)明确的市场导向性: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指导企业进行多样化经营的目的。
但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同时也存在致命
缺陷,如: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入产出关系、收益风险
关系、效益效率关系等等。更重要的是,片面强调利润最大化,易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缺乏长期投资,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2.2“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模式
股东财富就其本质来说是由股东持有的公司企业的股
票数量或份额和股票上的市场价格共同决定的,在一定程
度上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演化成股票价格最大化。由于其考
虑了风险因素,较利润最大化有其积极的一面。这是因为:
一是利用股票市价来计量,具有可计量性,利于期末对管理
者的业绩考核;二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三
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股票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
值。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局限性却也是明显的。
2.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实现投资者
长远利益为出发点,综合协调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充
分考虑了市场不确定性和资本的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
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且
全面的反映了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和潜在获利能力,更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市场面貌。相比股东财富
最大化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是把企业相关者利
益主体进行糅合形成企业这个唯一的主体,在企业价值最
大化的前提下,也必能增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投资价值。
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企业价值的评
估上,由于评估的标准和方式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股价能
否做到客观和准确,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确定。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3.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财务制度不健
全,财务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
目标,既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客观环境对中小
企业的经营理财行为的约束。
根据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中
小企业的现实选择。中小企业由于受所有制的局限,一般
难以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企业的形式多为合伙或独资
企业,所有者大多数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所以,中小企
业关心的首要问题是企业的生存,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追
求利润最大化,都是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企业资本保值和增值,保证企
业生存、发展。
利润最大化虽有缺陷,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既与企
业目标一致(获取利润),符合中小企业客观实际,又是企业
价值最大化的基础,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质,故是中小企业
目标的首选。
3.2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根据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当前我— 230 —
No.13 ,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 ry 2010 年第13 期
作者简介:咸玉娟,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白庄煤矿财务科。
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宜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
之所以选择这一目标,除了“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
化”目标固有的缺陷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发展、获利是首要问题。选择企业财
务管理目标不能违背这一前提。“股东财富最大化”真正反
映了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的资金运转过程和结果,与企
业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2)衡量确定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
考虑当前我国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主力军,国有企业股份制也是大势所趋。因此,“股东财
富最大化”目标符合这一改革方向。
(3)过分强调职工、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不利于上市
公司的规范运作。企业是股东的,财务管理从本质上说是
股东行为。职工、债权人与企业是合同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
系有法律进行制约和规范。抛开股东利益,过分强调职工、债
权人以及国家利益,容易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国有企业
运作模式,这与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背道而驰的。
值得强调的是,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国有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为我国
证券市场目前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市场效率低,上市公司运
作不规范,证券市场监管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
并不妨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实践中,监管部
门应肯定并积极宣传这一目标所体现的主导思想,将其结
合到市场监管理念当中去,不断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以切实
保护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 1 ] 胡程睿.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 ].中国商界,2009 ,(12).[ 2 ] Stephen A.Ross Randolph W.Westerfield.J eff rey J affe.Corpo2
rate Finance.Boston : McGraw2Hill.2005 :7t h Edition.[ 3 ] 金鑫.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社, 2005.[ 4 ] Art hur J Keown.John D Martin.William Petty.David F.Scott.Financial Management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Pearson
Prentice Hall.2005 :10t h Edition.[ 5 ] 欧阳令南.公司财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6 ] 杨兴全,张海.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 ,(8).[ 7 ] 袁吉春.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 ].中国商界,2009 ,(9).[8 ] 周锦榕.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 C].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
讨论文集,2006.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探析
———论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咸玉娟
(肥城矿业集团公白庄煤矿,山东泰安271000)
摘 要:首先介绍了影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内部因素。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出了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着眼点,然后提出了基于成本控制的煤炭企业价值链优化的措施:改进煤炭供应链,提高配煤作业效率,提高检查作业效率,优化人
力资源配置和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价值链;煤炭企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98(2010)1320231202
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已经由传统的成本
管理思想,发展到了现代成本管理思想。比如煤炭企业要
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品质的煤炭,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论能源市场改革
如何实施,只有生产成本低、成本控制好的煤炭企业,才能
在能源体制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价值链分析的方法
关注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经济环境,将企业的实际作业过程
看作价值形成的过程,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与优化,能
从更大的范围来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成本。在此背景下,结
合煤炭企业的特点,对其价值链进行分析,并从价值链的优
化入手对其成本进行持续性的控制和降低,具有很强的现
实意义。
1影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内部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的能源生产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
制下,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严重。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差。
1.1成本管理思想落后世纪以前煤炭企业主要是在主管部门指令的基础 上,对能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费用进行控制,以 保证能源、燃料、生产费用总定额的完成。同时,煤炭企业 的管理者,其市场意识、效益观念、生存观念比较淡薄,只重 视生产不注重经营、只重视安全性轻视效益。职工的思想 也未得到根本性转变,仍然只注重生产的安全性,对自己从 事的工作对企业的成本和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1.2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不当
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煤炭企业只注重核算煤炭产品
生产过程的成本,而忽视对其管理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 忽视物资供应过程的成本控制,每年随燃料费、材料费及修 理费流失的数额相当惊人;设备维修管理封闭保守,维修类 型多,重维修、轻维护,维修队伍庞大、分工过细、人员技能 单一,维修效率低。同时煤炭企业仅仅将自身核算的成本 数据与年前编制的成本数据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不能从深 — 231 —__
第四篇: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不同环境和不同条件下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水平、技术能力和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现实条件约束,财务目标有相应不同的选择。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建国后到80年代初,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传统计划经济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产值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把产值最大化当做财务管理目标。因此,在非市场化的指令经济状态下,“产值最大化”目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对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曾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目标,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把利润最大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这种观点是早期的观点,由于存在种种缺陷,在60年代受到强烈批判。被批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引发比较大的风险
【案例】原野股份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被停牌的企业,导致原野被停牌的直接原因就是原野当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用短期借款来投资当时的房地产,结果致使短期借款到期无力偿还,银行进驻,查出原野的其他幕后问题,最终被迫停牌。
2、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短期行为
当一个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时,就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目标也出现短期行为,对机器设备、资源等采取超负荷、疯狂地掠夺性使用,只要在当期内其利润最大,根本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结果使企业后力枯竭,最终走向死亡。“承包责任制”就是典型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
3、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引发管理者的主观随意性。管理者的主观随意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行为。管理者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把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费用转化为利润在报表中体现出来。例如:本来应该在当期摊掉的费用、应该提取的折旧却在当期不摊、不提,使当期的一些费用转为利润,实现当期的利润最大化。
(2)会计政策。管理者为了使当期利润最大化,想方设法钻会计政策的空子。例如: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企业为了提高利润,采用最低额度提取坏账准备。
【案例】北满特钢在98年的报表中,应收账款为5亿多人民币,但为了实现当期利润的最大化,提取的坏账准备却非常少。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就等于股票数量乘以股票价格,因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直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高。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较强的客观性;(2)较多地考虑了风险;(3)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短期行为。
股东财富最大化本身有以下缺点:
(1)要求市场必须是有效的。因为只有当市场是有效时,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才有联系,否则,在市场无效时,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无联系。
市场可分为有效市场和无效市场两种。其中有效市场又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三种情况。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是:当市场无效时,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无联系,否则,必有联系。若市场为弱式有效,证券价格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活动,但比较缓慢,反映出来的时历史信息;若市场为半强式有效,证券价格能够把企业活动的公开信息立即反映出来且一步到位;若市场为强式有效,则证券价格不仅能把公开信息而且把内幕信息也都反映出来,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一般认为西方发达国家达到了半强式,而中国的市场则有人认为达到了弱式,有人则认为还是处于无效市场。
(2)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多地考虑了股东的利益,对其他关系人的关心不够,利益主体比较单一。
(3)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上市公司比较适合,但对未上市公司就很难比照操作。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优点:克服了短期行为;考虑来自各方面的利益;强调风险与报酬的权衡。缺点:存在计量问题,可操作性比较差。
此外,还有一定影响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权益资本利润
第五篇: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范文
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论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2007-02-02 21:54:1
2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选择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不同环境和不同条件下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水平、技术能力和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现实条件约束,财务目标有相应不同的选择。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整个财务管理
活动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建国后到80年代初,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传统计划经济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产值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把产值最大化当做财务管理目标。因此,在非市场化的指令经济状态下,“产值最大化”目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对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曾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目标,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把利润最大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这种观点是早期的观点,由于存在种种缺陷,在60年代受到强烈批判。被批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引发比较大的风险
【案例】原野股份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被停牌的企业,导致原野被停牌的直接原因就是原野当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用短期借款来投资当时的房地产,结果致使短期借款到期无力偿还,银行进驻,查出原野的其他幕后问题,最终被迫停牌。
2、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短期行为
当一个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时,就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目标也出现短期行为,对机器设备、资源等采取超负荷、疯狂地掠夺性使用,只要在当期内其利润最大,根本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结果使企业后力枯竭,最终走向死亡。“承包责任制”就是典型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
3、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引发管理者的主观随意性。管理者的主观随意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行为。管理者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把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费用转化为利润在报表中体现出来。例如:本来应该在当期摊掉的费用、应该提取的折旧却在当期不摊、不提,使当期的一些费用转为利润,实现当期的利润最大化。
(2)会计政策。管理者为了使当期利润最大化,想方设法钻会计政策的空子。例如: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企业为了提高利润,采用最低额度提取坏账准备。
【案例】北满特钢在98年的报表中,应收账款为5亿多人民币,但为了实现当期利润的最大化,提取的坏账准备却非常少。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就等于股票数量乘以股票价格,因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直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高。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2)较多地考虑了风险;(3)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短期行为。
股东财富最大化本身有以下缺点:
(1)要求市场必须是有效的。因为只有当市场是有效时,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才有联系,否则,在市场无效时,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无联系。
市场可分为有效市场和无效市场两种。其中有效市场又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三种情况。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是:当市场无效时,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无联系,否则,必有联系。若市场为弱式有效,证券价格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活动,但比较缓慢,反映出来的时历史信息;若市场为半强式有效,证券价格能够把企业活动的公开信息立即反映出来且一步到位;若市场为强式有效,则证券价格不仅能把公开信息而且把内幕信息也都反映出来,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一般认为西方发达国家达到了半强式,而中国的市场则有人认为达到了弱式,有人
则认为还是处于无效市场。
(2)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多地考虑了股东的利益,对其他关系人的关心不够,利益主体比较单一。
(3)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上市公司比较适合,但对未上市公司就很难比照操作。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优点:克服了短期行为;考虑来自各方面的利益;强调风险与报酬的权衡。缺点:存在计量问题,可操作性比较差。
此外,还有一定影响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
我国的市场经济目前仍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仍处于探索发展过程中。
或者现实地说仍是一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这种现实背景决定了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过程既有西方已走过的道路,也有在现实国情、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个性选择。关于财务目标的选择,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流行的观点是弃用“利润最大化”而代之以“股东财富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主要理由是:(1)具有双重性质的国有企业既要盈利又要承担社会责任,“利润最大化”会扭曲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公司,作为公司代理人的经理对“利润最大化”没有足够的追求动机;(3)“利润最大化”缺乏可操作性,“利润最大化太难实现,既不现实,也不道德”;(4)“利润最大化”使竞争者产生短期行为。上述各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在理论上分析其优缺点而决定其取舍。但是,联系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的现实情况,我们不得不对“利润最大化”做一重新审视。
1、利润是收入和费用配比后的结果,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降低费用或增加收入。常规的做法包括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成本核算、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售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短期行为。企业行为的短视、投资的盲目、市场交易的不公平竞争,凡此种种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忧虑,认为利润最大化和短期行为之间有绝对的前因后果关系。但是透过各种表面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短期行为不是目标选择本身造成的,而是由环境制度不完善及行为者自身素质缺陷决定的。配套机制出了问题,采用什么样的目标都是难以奏效的。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竞争者自身素质的约束,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不成熟,导致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利润最
大化”,就像我们不能否定人类正常的趋利动机一样。我们要做的是尽快建立健全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强化法规的刚性,加强法规的执行力度,为企业追求利润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
2、一切目标都是追求者根据现实条件的自主选择,其本身有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不能用一个目标涵盖一切主体追求。现实制约是企业选择发展目标的决定因素,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企业在经营规模、竞争实力、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每个竞争主体都有权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约束选择这个目标而不选择那个目标。目标多样化和动机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派生物,在市场调节下,企业追求的出发点不同,但最终的发展方向却会殊途同归。作为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对财务目标选择的规律性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指导实践,而不是从理论上推断企业应该采取这个目标而不应该
采取那个目标。
3、利润目标是一个总体目标、总体思路,是企业理财工作的努力方向,具有指导性意义,其实现依靠一系列具体实施目标。企业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运动过程,日常事务的处理、投资决策、技术应用与开发、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市场开发等等,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最根本的目的,既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一总体目标引导下,企业的各项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有人认为企业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太复杂,企业的很多行为无法判断是否是为了利润目标。但价值取向确定的只是方针大略,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只能是总体策略性约束和总体方向性引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排除企业根据现实条件变化采取一些非盈利行为,但这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不影响企业作为盈利组织的最终利润追求。
4、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在体制改革大潮中显得力
不从心,很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淡经营,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利润目标被纷繁复杂的日常行为目标所掩盖。企业连年亏损并未引起经营者足够的危机感,反而对亏损习以为常,这和集体或私有成分的企业强烈的趋利动机形成鲜明对比。按市场优胜劣汰规律,目前我国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而陷入破产清算程序。但由于某些政策性或社会性原因,破产机制并未完全发挥作用。为唤醒企业沉睡的利润动机,使企业真正加入市场竞争,扭亏为盈,尽快走出效益低下的泥淖,求得生存,求得发展,我们有必要重提“利润最大化”财务目标。
5、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过于沉重。企业办社会、机构庞杂、人浮于事、行政意识浓厚官本位思想严重,等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作为一个正常市场经营者最起码的利润追求。企业领导忙于行政职位的升迁、职工福利的提高、社会就业的安
排、国家及地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很少或根本就无暇顾及企业最根本的利润目标追求。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企业轻装上阵,甩掉各种不必要的包袱,集中精力办企业,一个心思创效益,而“利润最大化”此时是最起码的行为约束。
6、尽管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度改革刚刚起步,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与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形式上比较接近。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归最大的“股东”——国家所有,企业管理者由代表国家的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由于产权国有化在现实中的虚拟性和非人格性,长期以来企业的命运实际上由内部管理人掌控,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经理阶层的追求价值与企业的最终使命往往相左。行政职位的变迁与薪金报酬的多寡和企业盈利不一定呈正相关。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约束激励机制,经理们也就缺乏对企业盈利追求的积极性。强化国有企业经理阶层的利润观念,并
不能仅仅依靠转换财务目标来实现,委托代理关系在利益追求上的趋同,最根本的是依靠内部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上述种种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宜,它最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情况。对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讲,利润目标最能反映企业的本性,追求利润是避免淘汰、维系生存和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行为的“原动力”。我们不能以利润目标的某些负面影响或其他理由而否定企业正常的利润追求。当然,,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利润最大化”并不一定要涵盖所有企业,涵盖所有时期的目标追求。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财务目标,保持财务目标的多元化、层次化,也同样是一种客观必然。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