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理论 3
一..名词解释
1.会计理论:以一套广泛使用的原则作为形式而进行的逻辑推理
2.会计规范:会计实践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法规、规则、典范、范例或惯性。
3.实证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以确凿的证据证实某些会计现象的存在,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寻找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
4.财务会计感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其内容主要有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等 5.财务报告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6.资产计量:是以特定的计量尺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数量化描述,或者说是对资产进行的货币性量化过程
7.不变购买力:是指用于会计计量的货币单位本身是稳定不变的,其所计量的资产或其他会计要素的价值具有可比性的一种计量尺度
8.总体资产:是指一组单项资产组成的,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综合体
9.全面收益观:亦称总括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既包括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收益
10.充分披露原则:也称财务报告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公允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让用户易于理解,亦既财务报告应当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
11.财务弹性:亦称财务适应性,指企业迅速采用有效的行动来改变其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分布,借以应付意外地突发性现金需要或满足有利的机遇的能力
12.盈余管理:一般是指公司管理层为特定目的所做的调增或调减,并且这些调整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量做基础
13.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指财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公会、投资者、债权人的政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可能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
14.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报财务报告时所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15.成本控制:就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项成本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二.简答
1.会计理论的功能
(1)信息传递和经验总结(2)解释和评价(3)预见和实践 2.会计基本理论的作用
(1)指导会计规范的制定和形成,协调各项具体的会计规范之间的关系(2)启迪企业会计人员灵活、准确的运用各种会计规范,高效率的开展会计实务(3)加深对会计事务的了解,促进对会计理论的研究 3.实证法的基本程序
(1)观察会计现象(2)文献述评(3)确定研究问题(4)构筑理论架构(5)提出假设(6)进行研究设计(7)搜集数据统计分析(8)解释预测
4我国基于原则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主要特征(1)强化会计专业发展规律的探索(2)根据会计专业发展规律与使用者需求确定会计的目标(3)形成比较完善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4)进一步确立一系列相互协调的会计基本原则(5)科学地分析经济交易与会计事项的实质与影响(6)采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民主程序(7)实现准则内部的协调和准则之间的协调(8)对会计准则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5.我国基于原则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征
(1)一体化的会计准则(2)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是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宪法”(3)针对主要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会计准则应着眼于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经济实质(4)针对复杂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指南有继续发展的必要 6.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内容
(1)财务报告的目标(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3)财务报表要素(4)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 7.财务报告目标的意义
财务报告目标之所以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起点与核心,是因为它首先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的特征;其次具有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特征;最后具有能制约其他会计理论,并不能被其他会计理论所推倒的特征 8.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
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9.名义货币单位下的资产计价模式
(1)历史成本计量模式(2)现行成本计量模式(3)现行价值计量模式(4)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模式(5)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10.现行成本计量模式的优点
(1)代表了企业投入价值的最佳量度,以便能与现时收入相配比(2)它使营业收益与资产损益分开列示成为可能(3)以各项资产现实价值相加的总数,比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成本总和更富有意义
11.会计学上的资本保全有哪几种
(1)财务资本保全(2)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3)实物资本保全
12.现行流量表提供的信息作用
(1)有利于评价与预测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2)有利于评价与预测企业偿债能力与支付股利的能力(3)有利于评价与预测企业净收益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原因(4)有利于评价与预测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有效性
13.现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1)现行财务报表没有很好地满足财务报表目标或财务会计目标(2)通过财务报表难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3)财务报表的技术性削弱了其信息的有用性(4)财务报表没有完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4)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一贯性仍需增强
14.盈余管理的种类
(1)以报告正利润为基础的盈余管理(2)以本公司已有的业绩为基础的盈余管理(3)以盈利预期为基础的盈余管理(4)以某一特定契约中的会计指标为基础的盈余管理(5)以政府监管中的线检验标准为基础的盈余管理(6)以相对业绩为基础的盈余管理
15.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划分成本项目(3)确定成本计算期(4)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5)编制成本计算单
二..名词解释
16.会计理论:以一套广泛使用的原则作为形式而进行的逻辑推理
17.会计规范:会计实践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法规、规则、典范、范例或惯性。
18.实证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以确凿的证据证实某些会计现象的存在,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寻找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
19.财务会计感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其内容主要有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等 20.财务报告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21.资产计量:是以特定的计量尺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数量化描述,或者说是对资产进行的货币性量化过程
22.不变购买力:是指用于会计计量的货币单位本身是稳定不变的,其所计量的资产或其他会计要素的价值具有可比性的一种计量尺度
23.总体资产:是指一组单项资产组成的,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综合体
24.全面收益观:亦称总括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既包括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收益
25.充分披露原则:也称财务报告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公允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让用户易于理解,亦既财务报告应当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
26.财务弹性:亦称财务适应性,指企业迅速采用有效的行动来改变其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分布,借以应付意外地突发性现金需要或满足有利的机遇的能力
27.盈余管理:一般是指公司管理层为特定目的所做的调增或调减,并且这些调整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量做基础
28.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指财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公会、投资者、债权人的政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可能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
29.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报财务报告时所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30.成本控制:就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项成本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三.简答 2.会计理论的功能
(2)信息传递和经验总结(2)解释和评价(3)预见和实践 3.会计基本理论的作用
(2)指导会计规范的制定和形成,协调各项具体的会计规范之间的关系(2)启迪企业会计人员灵活、准确的运用各种会计规范,高效率的开展会计实务(3)加深对会计事务的了解,促进对会计理论的研究 4.实证法的基本程序
(2)观察会计现象(2)文献述评(3)确定研究问题(4)构筑理论架构(5)提出假设(6)进行研究设计(7)搜集数据统计分析(8)解释预测
4我国基于原则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主要特征(2)强化会计专业发展规律的探索(2)根据会计专业发展规律与使用者需求确定会计的目标(3)形成比较完善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4)进一步确立一系列相互协调的会计基本原则(5)科学地分析经济交易与会计事项的实质与影响(6)采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民主程序(7)实现准则内部的协调和准则之间的协调(8)对会计准则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6.我国基于原则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征
(2)一体化的会计准则(2)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是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宪法”(3)针对主要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会计准则应着眼于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经济实质(4)针对复杂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指南有继续发展的必要 7.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内容
(2)财务报告的目标(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3)财务报表要素(4)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 8.财务报告目标的意义
财务报告目标之所以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起点与核心,是因为它首先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的特征;其次具有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特征;最后具有能制约其他会计理论,并不能被其他会计理论所推倒的特征 9.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
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10.名义货币单位下的资产计价模式
(2)历史成本计量模式(2)现行成本计量模式(3)现行价值计量模式(4)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模式(5)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11.现行成本计量模式的优点
(2)代表了企业投入价值的最佳量度,以便能与现时收入相配比(2)它使营业收益与资产损益分开列示成为可能(3)以各项资产现实价值相加的总数,比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成本总和更富有意义
12.会计学上的资本保全有哪几种
(2)财务资本保全(2)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3)实物资本保全
13.现行流量表提供的信息作用
(2)有利于评价与预测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2)有利于评价与预测企业偿债能力与支付股利的能力(3)有利于评价与预测企业净收益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原因(4)有利于评价与预测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有效性
14.现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2)现行财务报表没有很好地满足财务报表目标或财务会计目标(2)通过财务报表难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3)财务报表的技术性削弱了其信息的有用性(4)财务报表没有完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4)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一贯性仍需增强
15.盈余管理的种类
(2)以报告正利润为基础的盈余管理(2)以本公司已有的业绩为基础的盈余管理(3)以盈利预期为基础的盈余管理(4)以某一特定契约中的会计指标为基础的盈余管理(5)以政府监管中的线检验标准为基础的盈余管理(6)以相对业绩为基础的盈余管理
16.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划分成本项目(3)确定成本计算期(4)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5)编制成本计算单(2)
第二篇:会计理论
正确理解公允价值,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毕竟也只是一种计量属性而已,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计量不足的问题。二是改进的地方。一种新的计量属性的出现必定是有优于原有计量属性的地方。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三是清除理解误区。新会计准则已经作出了相对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认真阅读这些说明,可以帮助清除理解的误区。相信对公允价值有了科学的理解之后,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采用这种新的计量属性。
三、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有以下几点优越性:
(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有利于维持的经营能力
(四)能够适应新业务的需要
五、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与完善
(一)加强相关法律对公允价值的规范。即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从制度和程序上做到防止人为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将使得无客观依据的价值信息无法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为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活跃的市场体制。即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将每日交易价格公开;并且建立全国联网的价格体系查询平台,有利于各种价格的查询,优化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使各种资产的市价很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同时,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中中介、物价等机构应有的监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造假。
(三)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即规范公允价值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
机技术,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七、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
公允价值计量尽管有上述诸多优越性,但是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大环境尚未全面形成,运
用公允价值还有诸多不利因素:
(一)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
阶段还处于一个正待研究的领域,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市场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
市场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对于绝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经济形式的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低,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八、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
(二)改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市场环境
(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第三篇:会计理论专题作业
2013-2014年第二学期《会计理论专题》科目考查卷 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班级:注会11-1 任课教师:姚翠红 姓名:黄秋梅学号:11054060156 成 绩:
由安然事件看会计准则的改革
2001年,美国华尔街股市爆出安然帝国财务舞弊丑闻,进入2002年,公司财务丑闻像是传染病一样,在上市企业中迅速蔓延,奎斯特、环球通讯、世界通讯等等,一个接一个,引发了美国的会计危机。随着会计丑闻的相继爆出,社会公众纷纷指责政府监管不力,美国以具体会计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制定基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由安然事件看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会计准则制定及财务报告披露方面存在缺陷
在安然造假事件中,安然公司就是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特殊目的实体”,把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特殊目的实体”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从而高估利润,低估负债。而美国会计职业界关于如何报告“特殊目的实体”已争论了近二十年。安然丑闻惊曝后,人们对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效率和制定导向等提出了质疑。
现行的会计准则有两种制定导向,一是美国制定“公认会计原则”所遵循的详细的“规则基础”;另一个则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遵循的“原则基础”。虽然详细规则形成会计准则较为详尽,可操作性强,需要较少的专业判断,但存在易被规避、重形式轻实质等缺陷。安然公司便是钻了这个漏洞。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越来越偏向于民众,大多数投资者对报表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虽然SEC要求上市公司在报告的管理讨论和分析部分增加信息披露的内容,但SEC的要求很笼统,美国的定期 1
披露系统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致使大部分财务信息披露缺乏可理解性以及决策有用性不足。如安然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中存在着大量的垃圾信息,而投资者并未意识到。安然共有3500家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目的实体”。安然利用这些“特殊目的实体”为其举债融资,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而又无需在合并报表中予以披露。
2、美国的会计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缺陷,缺乏独立性
20世纪70年代,AICPA为了避免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的全面介入,建立了一整套自律监管机制,成立了公共监督委员会,试图代表公众利益来对AICPA上市公司业务部的工作进行监管,并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这种以公共监督委员会为代表的行业自律监管模式得到了美国国会和SEC的认同,公共监督委员会亦成为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标志性组织。然而在这个管制架构下,国会和SEC轻易不干涉会计业务的运作,政府力量也很小,甚至不介入直接的管制,而且出现问题时,处罚力度非常薄弱,而无视独立性却收益巨大,如此,很多审计师对于保持独立性形同虚设,无论实质上还是形式上都无法做到保持独立性。
二、美国对会计准则制定采取的改革措施
政府监管无效,改革势在必行,包括监管制度和会计准则。安然事件后,美国各机构反应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成立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法案要求建立一个独立于AICPA的监管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监管。
2、建立目标导向的公认会计原则,由规则基础转向原则基础。为解决准则超载的规则导向,解决方案为,提高会计准则的可行性,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和目标上,替代之前的详细规定、例外事项和备选方案,减少准则的详细程度的变化,使会计重点放在交易的实质上,而不是形式。
3、《法案》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提高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5、要求强化财务披露,加大了公司的责任以及违法处罚力度。
三、安然事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
1、关于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方面的思考: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职业判断能力较弱。因此,我国在准则制定时应处理好原则与规则的关系,既要有原则性的规定,充分发挥会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也要有可操作性强的规则程序,便于会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同时,应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和详细的、可操作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尚存在许多不足。大多数上市公司仅仅是按照强制性信息披露规定的最低要求来进行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严重滞后、片面披露甚至不披露。为此,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信息披露。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表内项目”,而且需要披露更多的“表外项目”。
3、干预审计委托模式,提升审计独立性。
4、启动民事赔偿机制,增加违规者造假成本。
浅谈我国的可转化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长期债券,具有普通债券的全部特征,但另外赋予债券持有人在既定日期之前按照设定的价格(或比例)把该债券转换为发行企业股票(普通股或优先股)的权利。债券持有人有权选择将债券持有至到期日或是在此之前转换为股票。
目前,会计界关于可转换债券的换股权的会计处理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把这种债券视为一般债券而忽略其可换股权。第二种观点认为,换股权属于权益性证券,它的价值应当从债券价值中分离出来,列入业主权益下的“缴入资本溢余”。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当根据可转换债券的主导性特征来决定其分类与确认:
(1)如果发行日的合同条款规定倘若不换股,发行企业需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则这一可转化债券应当确认为负债;
(2)如果合同规定发行企业要向债券持有人实行换股权时转移融资工具的义务,应当作为负债来确认;
(3)根据具有最大值基本融资工具的特征来归类,即如果债券性融资部分的价值大于权益性融资部分的价值,则确认为负债;
(4)依据最有可能的结果来分类,倘若换股结果的可能性相当高,则这一可转换债券应确认为业主权益项目。
第四种观点认为,债券和换股权是两个必须分开披露的负债项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要求于2007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对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变动。
1、原会计准则下的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在未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核算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债券持有者行使转换权利,将债券转为股份时,应视转换情况将债券账面价值转换
为普通股本和股票溢价,转换过程中不产生损益。若债券面额不足转换1股股份的部分,则以现金偿还。当可转换债券到期未转换为股份的,仍按一般债权核算。
这种会计处理虽然操作方便,但却使大量与决策相关的交易信息游离在表外,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给报表使用者带来比较大的潜在风险。
2、新准则下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可转换债券在会计核算中作为长期负债核算,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可转换公司债券”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按照新准则规定,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拆分。具体拆分时,首先对负债成分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然后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发行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分摊,最后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权益成分确认为资本公积。
新准则关于可转换债券的规定不仅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使得可转换债券核算所提供的信息质量更高、更客观有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可以更有效地防范会计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第四篇:会计理论1xc
会计理论
1.西方会计史的划分:
一、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旧时器时代中、晚期~奴隶社会);
二、单式簿记的产生和发展的时代(奴隶社会~文艺复兴时期);
三、复式簿记的产生和发展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四、会计学的发展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
五、人类正在进入的电算化理财时代(信息化)。
5.“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 三方面贡献:(1)1927年,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次年,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2)1928年,创办了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后改名立信会计学院。(3)1941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后改名立信会计出版社。6.会计的本质的几种观点:(1)技术论(2)工具论(3)方法论(4)艺术论(5)信息系统论(6)管理活动论(7)控制论 7:会计目标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如何选,我国如何选)
一般情况下:两种观点各有道理,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应考虑决策有用观;在发展中的市场经济中,宜采用受托责任观。
我国会计目标的选择:我国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这个规定体现了关于会计目标的两个主要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有机结合。
8.现行财务会计体系中不符合会计假设的情况(主要是在高级财务会计中)
(1)不符合会计主体假设的情况有: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网络会计等;
(2)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的情况有:破产清算会计等;
(3)不符合会计分期假设的情况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企业合并会计、期货会计、中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等;
(4)不符合货币计量假设的情况有:外币交易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等。9.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假设的新变化:(1)会计主体假设:物质实体与虚拟实体并存;(2)持续经营假设:出现项目清算假设;(3)会计分期假设:出现实时传递假设;(4)货币计量假设:出现在线货币假设。
11.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12可靠性 国际会计准则:正确性;中立性;真实性。
美国财务会计委员可靠性定义,包括了三部分:反映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相关性 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
14.会计规范的分类:(1)会计法律规范(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二.①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就是一种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论,强调的是会计的反映职能而忽视了会计的控制职能。就会计核算或会计信息来说,将会计视为一种信息系统是合理的,并且对会计研究以及会计工作有指导意义,但是将会计的本质描述为一种信息系统就很难符合逻辑。如果说会计的本质仅是一个以核算为基本职能的信息系统,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系统就完全可以替代会计,那么会计只不过就是计算机系统中 的一种“专业软件”而已。所以,信息系统论只是从会计的一个职能角度来认识会计的。
②管理活动论 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强调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以提供经济效益为目标。
评价:会计管理活动论,强调会计的控制职能,强调会计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管理子系统来发挥作用的。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会计固然存有控制职能,但控制还必须是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没有反映,会计的控制职能将无从发挥,所以不能把会计的反映职能只作为一个辅助的职能,而过分强调会计的控制职能。因为对企业的外部利益主体来说,会计还需要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反映职能,所以说管理活动论也是从一个角度认识会计本质的。同时,如果强调会计是管理活动,就需要进一步探讨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因为会计管理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而财务管理也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
三、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在该定义中,本人采纳了管理活动论的观点,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1)经济管理是指经济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对社会经济活动或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简言之,经济管理就是经济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管理。(2)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企业管理可以划为几个业务职能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微观经济中,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核心的作用;在宏观经济中,会计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基础。
概括地说,一个合格的CFO,其主要职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参与制定公司战略,负责制定、建议和实施全面财务战略,为公司的经营战略提供支持;二是实施预算和绩效管理控制,将企业战略目标分阶段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三是进行基础财务管理,提供财务支持服务,建立内控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在一个单位里,会计系统属于决策支持系统,应当是单位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发挥着智囊团的作用。按照财政部分管会计工作的王军副部长的说法,就是会计工作的角色定位应由传统簿记加速向现代财务会计、高级理财、全面管理转变。会计本质
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Ø 从本质上看,会计不仅承担着加工处理会计信息、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职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会计还承担着利用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职能。Ø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看,会计的产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Ø 从会计的职能看,会计人员除了核算以外,还具有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等职能,这些都属于管理的职能。预测、决策、预算属于事前管理,控制属于事中管理,检查、考核、分析属于事后管理。Ø 从系统科学看,会计系统具有控制职能,它属于管理活动。Ø 从会计对象看,会计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而这也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
四、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及两种观点的比较
(一).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计量受托业绩,反映受托责任。
受托责任观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管理层是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理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履行情况和经营业绩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二).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观认为,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委托与受托关系已变得日益模糊,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更关注的是投资的风险和报酬,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帮助他们作出决策,比如决定是否应当买进、持有或者卖出企业的股票或者股权,他们还需要信息来帮助其评估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等。把投资者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凸显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两种观点的比较: 受托责任观侧重于受托者向委托者报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主要是从企业内部来谈的。而决策有用观是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来谈的。实际上,两者并不矛盾,都符合“会计信息系统论”,即会计目标是提供会计信息。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目标是向资源委托者提供信息;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但向资源委托者,而且还包括债权人、政府等和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只是两者侧重的角度不同。受托责任观是从监督角度考虑,主要是为了监督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决策有用观侧重于信号角度,即会计信息能够传递信号,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五、我国会计要素的改进 1.利得和损失要素的改进:目前状况+是否单独设立? 个人观点:我国不必单设这两个要素,应当分别包括在收入和费用中,而不要包括在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中。
(1)美国和联合国把它们列为独立要素,强调的是要素的重要性,即主张利得和损失(或非常性项目)与营业收入同等重要;我国和IASC强调的是要素的计量意义,更看重利得和损失的实质和结果。它们与收入和费用的实质一样,只是计算利润或净收益时收入和费用的增减项目。(2)利得和损失在损益表中不是重要的项目,而且其确认和计量都比较简单,也没有专门的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和方法。
2.利润要素的改进:是否应当保留? 个人观点:我国有必要保留利润要素。(1)尊重我国的会计传统。我国向来重视利润概念,并已形成关于利润的一系列指标体系.(2)全面地体现会计目标。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管理者等都特别关注的信息。(3)利润是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的目的和出发点。(4)利润是损益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5)“收入一费用=利润”是一个会计等式,也是编制损益表的依据。
3现金流量表要素的改进:是否单独设立? 各方现在都没有单设现金流量表要素。原因在于:一是现金流量表历史较短;二是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现金流量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体系以及账户体系。个人观点:有必要设立现金流量表要素。(1)现金流量表作为第三大会计报表,理应确立其自身的要素。(2)现金流量信息越来越重要。现代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在于其现金流转能力和流量大小。(3)现金流动制会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权责发生制会计下确认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会计要素,现金流动制会计下确认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也理应确立为会计要素。
七、各种计量属性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1.历史成本:优点在于客观性、数据易得性和可验证性,缺点在于相关性较差。运用范围较广泛,历史上普遍运用。
2.重置成本:优点在于保全实物资本,缺点在于主观性较强。适用于物价变动会计。
3.现行市价:优点在于能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缺点在于假定企业处于清算状态,不具有普遍性。只适用于短期投资等的计量。现行市价是美国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之一。
4.可变现净值:优点在于反映预期变现能力,缺点在于假定目的在于出售,不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变现资产的计量。
5.现值:优点在于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最具有相关性,缺点在于可靠性最差。一般用于长期项目的财务决策中。
6.公允价值:优点在于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缺点在于可操作性差,有时应用估值技术得出的数据不可靠,现实经济环境难以实现公平交易,主观性较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有可能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工具。一般适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八、新准则下会计原则如何变化
新准则保留了8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合并为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发生了变化。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历史成本属于五个计量属性之一)。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作为会计要素确认的基本要求,不再单独列出。
九、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结合例子)一般情况下,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统一的。对利益相关者有用的信息只有可靠才能帮助其决策,真实可靠的信息只有与决策需要相关才真正具有价值。人们之所以通过准则、法律和相关部门的审查监督力图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二者相互依存,是互为前提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的是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是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继而放心使用。会计信息没有可靠性,相关性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反之,会加入WTO的需要;企业计信息没有相关性,可靠会计制度作为我国会计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界的传统,操作性较强,义。因此,要提高会计信适用于我国会计人员专息的质量,不能片面强调业素质普遍较低的现实。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2)需要说明的是,我方。
国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二者有时又是相互排斥,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只相互对立的。提高相关性,是暂时的。可以预测,随有可能损失可靠性;提高着我国会计人员专业素可靠性,有可能损失相关质的不断提高,我国最终性。两者并不总在同一个将取消企业会计制度,只方向上影响有用性。有的保留企业会计准则。
信息相关性很强但是根据现有条件无法准确地确认其有关要素,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强但是与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害关系微弱。(以下事例选择一个说就行)
例1:各种计量属性的选择。现值相关性最强,历史成本可靠性最强。例2: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扩大会计反映范围或改变会计方法,可靠性可能会削弱。反之为了提高可靠性,而使那些计量困难的经济资源未能反映或沿用旧的会计方法,则削弱了相关性。
例3:对于某些经济活动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是报告还是不报告?如果报告,应采用何种方式,以何种金额报告。强调相关性或强调可靠性,往往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公司的盈利预测信息,由于此类信息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和易受公司管理当局操纵的性质,使得其可靠性较差,但对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相关的,因此既不能不报告盈利预测信息,也不能将其列入会计报表或报表附注等可靠性较高的信息类别,最终权衡的结果是将其作为其他类别的财务报告报送。
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会计法律规范的关系 1二者的联系:
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职责。
在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依托。二者分别的强制功能与教化功能可以互补。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二者的内容包含有交叉的部分。
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有些会计职业道德被逐渐吸收到会计法律规范中,而会计法律规范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在实施上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正常运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会计法律规范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制度保障。2二者的区别: 性质不同。会计法律规范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具有很强的自律性。作用范围不同。会计法律规范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会计职业道德则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实现形式不同。会计法律规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规定;会计职业道德出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依靠社会舆论、道德教育、传统习俗和道德评价来实现。
实施保障机制不同。会计法律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的相应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缺乏权威机构保障对裁定的执行。
十二、如何评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
(1)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同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都是由财政部发布的部门规章。它们在我国目前之所以并存,原因主要在于: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适应与国际会计趋同和
第五篇:《会计》理论教学
《基础会计》理论课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我们二职校发展目标定位是建设区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财经类中职学校。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为财经及相关行业培养一线需要的中职技能型人才。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业务的基本技术,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能够适应一线需要的中职技能专门人才。
我校是一所全国重点中职学校,为财经及相关行业培养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第一线需要的中职技能型人才。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启蒙课程,包含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学校现有会计类专业在校300余人,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有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本课程,就能掌握会计的基本实务操作流程,就可以轻松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也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重点掌握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中 的技能;明确账务处理程序种类和执行程序,了解会计工作和组织及我国的基本会计法规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和有关经济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模块
本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理论以够用为原则,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本 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归纳为“三基”,即“基本原理”(会计学科与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及“基本技能”(填制与审核会计 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对应课程的考核,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实践模块、选学模块三大模块。实践模块即基础会计课堂活动单项实训,主 要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部分知识内容或基本技能设计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训。通过不同类型的单项实训,能让学生对会计不同岗位的技能 要求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逐步消除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某种“神秘感”,又可以从不同方面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模块与实践模块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单项实训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1)基础模块,120学时
基础模块教学时间分配
(2)实践模块,60学时
实践模块教学时间分配
(3)选学模块,20学时
选学模块教学时间分配
选取依据: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规律,从会计的基本理论入
手,讲解会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单项实训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对会计的实务操作过程进行概括,推演出“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的理论。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凭证、账簿、报表整个账务处理程序的操作。难点及解决办法:
(1)“借 贷记账法及运用”这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解决的办法是:利用认识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感悟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了解 交易和事项的内涵。授课要循序渐进,按照“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特点”的过程,讲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要理论联系实际,要 多举一些通俗的例子,特别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各个账户的运用。最后,要反复练习,个别辅导,直到学生真正掌握。(2)“凭证、账薄、报表”这几块内容的特点是理论非常抽象,繁琐,学生不感兴趣。解决的办法是:利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课件授课;理论化为实训,通过实训来掌握理论。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包括:(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2)复式记帐凭证的填制;(3)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4)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5)编制科目汇总表;(6)登记明细账与总账(7)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理论教学与实训融为一体,学中做,做中学。因此,在该课程的实践模块中共安排了10个单项实训项目,穿插在课堂教学中间。另外,在一学期《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还会集中安排30个左右的实训课时,安排学生做基础会计综合实训,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实训,首先,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由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要内容,枯燥的理论教学变成了有趣的模拟实训,极大地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其次,炼就了学生会计操作的基本功。通过实训,规范了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要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巩固了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整个实训教学内容是围绕会计核算方法而展开的,实训的介入显然为理 论知识的掌握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法。对基础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知识,主要由任课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2)直观教学法。运用会计教学挂图、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会计核算的流程以及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形式、内容等。
(3)演示教学法。对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凭证的装订等会计操作技能,多采用此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演示中学会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及会计凭证的整理与装订的方法与技巧。
(4)启发式教学法。对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等内容,任课教师一般只讲授基本处理模式,启发学生根据“账理”举一反三。
(5)会计模拟教学法。会计部建有会计实训基地,有多个模拟实训室,利用这些实训室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利用室中的模拟流程图进行讲解和演示,还可以利用实物进行操作,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并在动手过程中解决理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近年来,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授课,学生的实训与技能测试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不断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教学手段包括:(1)多媒体技术。主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使抽象、生硬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该课程目前已制作出比较适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演示会计业务处理的程序、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使课程教学形象直观。尤其是实践性教学中运用《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系统》,深受学生欢迎。
(2)软件系统。该课程的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及会计报表编制等项目的教学与实训,可使用基础会计教学系统软件进行教学与实训。
(3)会计凭证、账簿样本。该课程的会计凭证、账簿等内容,可使用相应的样本进行观摩教学。
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1)“悟”、“用”、“练”教学法
我们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归纳为“三基”,即“基本原理”(会计学科与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及“基本技能”(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掌握好“三基”教学内容,课题组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悟”、“用”、“练”教学法。
“悟”,即通过组织认识实习积累相关知识和领悟会计的基本原理。“用”,即在教学中经常结合具体实务让学生应用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通过反复应用来掌握这些方法。“练”,即对于会计基础操作技能的教学,主要采用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通过该课程的10个单项实训来锻炼这些技能,还经常安排学生到实训室利用基础会计教学系统软件进行反复训练和自我测试。
(2)实践课程“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校企联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请进来,即在认知实习与专业实习期间,我们校外实习基地聘请财会专业人员来校指导学生的操作实训,聘请财务主管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走出去,即在实习期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观摩,请企业财会人员进行现场教学。
4.课程教学手段改革
(1)在校内利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采用《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系统》仿真模拟教学。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图片、文字于一体,给师生一个交互式的虚拟与实验环境,重点实现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势的启发式引导学习,以弥补人工纯理论教学的不足。除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授知识外,还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来完成实践性教学,该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即:课件、模拟实验和考核,其中的重点是基础会计实务演示和模拟实验。(2)在校外利用实训基地等社会资源,接纳学生实训,以训代学,充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使用实物资料进行演示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经常使用各种实物教具,如会计凭证、各类账簿、会计科目章及凭证装订设备等会计用品用具及过去学生实训时所做样本账簿。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或演示,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有效。
(4)利用教学动画丰富教学内容。课程组制作的教学动画配有教师的讲解,形象生动地演示了会计实务操作的过程,很好得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5.考试模式改革
对《基础会计》课程,实行卷面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对于理论教学内容实行卷面考试,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察;对于基础会计综合实训,则通过对学生的实训操作情况及完成的实习作业进行综合考核。而且在卷面考试时实行系内统考,教考分离,统一命题,流水阅卷,并对统考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对教学突出的老师进行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这一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理论教学内容考核时按照平时成绩(10%)、课内单项实训(30%)、期末考试(60%)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