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
浅析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电大教育教学中已成为共识。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极为重要。一面就是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笔者认为应侧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其专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具体而言: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会计电算化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应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实践中,针对实践内容,先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搞好自身继续教育的学习。强化知识的自我发展。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办法,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根据会计案例教学的特点,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在信息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是主导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经之路。
孙洁
第二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3-0187-01
一 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在高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
2.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各高职学校大多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已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介绍与示范,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对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学生无法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4.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高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高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 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1)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2)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3)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学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1)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2)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3.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先讲演后练习”“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4.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高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
参考文献
[1]郑秀芳.会计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
[2]张有峰.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4)
〔责任编辑:李锦雯〕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感想
会计电算化课程感想
会计电算化上课只有短短8周时间,可是在这8周40节课的时间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在大二上完会计基础后对会计这门学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对我们将来阅读企业部门报表,了解公司政府部门基本情况,实现财务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我们上课所使用的是用友ERP-U8管理学系统,这个系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而且很全面很系统,很有层次。我认为会计电算比起手工记帐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解决了记帐过程中不规范不同意,错记漏记的问题,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整个用友U8运用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系统管理,主要是建立、引用、保存帐套还有用户权限的管理。都说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对系统不了解不熟悉,就会觉得很难运用。况且一开始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故障,导致机器和帐套编码不一致,浪费了不少时间,可是一旦问题迎刃而解,并且提高了熟悉度,我对U8的运用就游刃有余了。我学习的总体感觉就是依葫芦画瓢,填鸭式,像计算机那样输入计算机,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一件难度不算太高的事情,考验的不过是熟练度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而已。这样简单地学习就把第一章给过了。
接着进入第二章,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很基础,但也很重要,因为人员信息和部门信息以及系统权限是管理的基础,会计法规规定了会计岗位分权的原则,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这虽然很麻烦,但对企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章总帐系统是最重要的一节,包括了科目设置、凭证的管理、对帐单等等记账常用的内容,学好了这一章,对下面其它管理系统基本上可以无师自通了。这一章回过头看来算是简单,可是内容很多,如果没有老师课堂解释或书本参照也是比较难做好的,我认为要熟练掌握至少需要反复练习三次,指导和反复练习很重要,可是课堂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接下来一章是UFO报表系统,利用这个系统既可以编制对外报表又可以编制各种内部报表。当然了,报表编制的难度比起之前学的章节又要加上一些,因为画表是一种思考和手工的活非常麻烦,没有参照和经验就画不好,并且编制报表公式需要代数和编程的知识,或许对于经济系的同学而言会很吃力。我在想,为什么叫做UFO报表那么奇怪的名字,估计就是它比较变态吧,其实原意是User Friend Office。话说这个系统使用麻烦在于它和MS office是不兼容的,使用之前必须卸载MS office,所以这也使老师教学计划延后了一段时间。
再接下来讲了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系统,这两章都和前面第二章人员和部门信息输入联系比较紧密,在之前的基础上扩展信息,如薪金、税收、固定资产录入然后结转等等,体系小同大异,但都还好掌握。后面还有应收应付款系统,内容庞大,但我粗略浏览了一会还是可以学会的,但因为时间的问题并没有成为老师教学的内容,这也许要等到以后有机会运用的时候才能找回来看了。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首先,一般的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的同学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同学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在不少同学看来,电算化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就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水平上,并没有应用到企业全面管理活动中,也可以说会计软件只是实现了它的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它的管理预测和分析功能。
另外我想对老师会计教学工作提一些看法: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的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
教学方法模式不能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披露,无法更好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教材与教学软件也有不足的地方。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在内容上只是一种简单的财务软件的操作说明,没有考虑和突出财经专业的课程特点,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软件方面目前还缺乏专门为会计教学而设计的软件,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了各财务软件公司商品软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软件主要是单用户版软件,学生能够练习的只能是单机版,这样对于网络软件学生会觉得陌生,而软件的实际用户多是网络版,这就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近年来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开始采用正式的网络版财务软件作为教学软件使用,但巨额的软件费用是一般院校难以承受的,而且正式版软件并没有设置练习功能在教学中不太适用。
那么多章节的学习下来我做个经验总结,要掌握会计电算化必须具备比较好的会计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否则寸步难行什么也做不了。另外试错的勇气也很重要,错了改正了就能增强记忆获得知识,这当然需要有很高的智商,这反映了人的学习能力。还有就是需要不断提问,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无论怎样,学习讲求的是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辅导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三二连读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辅导(1)
一、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
初始化设置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正常工作的关键一环。初始化设置的很多内容一旦确定并投入使用,将不能更改,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初始化设置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验的总体设想进行初始设置。例如,准备科目的编码时,教师按照编码的原则、会计业务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编制出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体系,确定科目的编码、名称、级次。要确保初始化设置没有问题后才能进入下一步。
二、总账系统的日常账务处理
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模拟实验资料的日常经济业务逐笔输入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审核、记账、查询。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以减少大量汉字输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审核凭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更换有审核权限的操作员进行审核。
三、自动转账分录的设置和生成凭证
这一部分是总账系统的难点,特别是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根据业务性质,有的自动转账凭证要在一些业务处理完毕后才能生成。
四、总账系统的月末处理
主要是结账。
五、工资核算
在做工资系统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和传递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工作要在当月工资业务处理完毕,并将工资数据汇总后才能进行,工资转账凭证传送必须在账务系统每月结账前进行。
六、固定资产核算
难点是固定资产变动数据处理
七、存货核算。
难点是存货的业务科目设置和凭证的生成
八、编制会计报表
报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报表的手工编制方法,熟悉模拟实验资料,这样才能编制出正确的报表系统的计算公式。本部分的难点是报表计算公式的设置,开始时可先采用软件提供的引导输入方式生成计算公式。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报表公式的含义,以便学生理解并掌握。
第五篇: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教学实施的探讨
范春霞 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浪潮中,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财会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急需提高。做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较强的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变的异常迫切。今天我们所说的电算化不仅仅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而是指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
一、会计电算课程的特点及培育方向: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且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是为会计和财务信息类中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重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把握会计的各种操作技能,培养其较高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后学有所用,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
二、会计电算教学指导思想的突破。
1、教学与实践贯彻融合
目前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他们虽然懂了电算化 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环节,有的学生毕业时都不会操作一种财务软件,更谈不上精通了,因此只有导入实践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触,接受的效果也会更好。
建议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和理解,使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计算机操作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
除此之外教学的场地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是要带领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中去。只有让学生提前接触到社会中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才能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目的,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学会自已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前可以给学生明确任务;考察过程中需要教师要注意引导。实践后更要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体验,使学生全面感受、感知,达到课堂学习活动的和深化、延续。这对学生将来的工作也是受益非浅的。
会计电算对学校实训建设的要求:(1)ERP实验室建设
ERP实验室建设针对学校现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不能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无法实现物流、管理、财务一体化的实践训练的不足,拟建设一个ERP校内实训基地。
(2)会计仿真实验室建设
建设能借助企业会计资源,实现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的实验室。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了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并配合校内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2、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就目前来说因为我国的电算化工作起点较发达国家要低,在人才的培训上也相对薄弱些,这些年来有些经丰富的会计专业的老教师却不能在电算化教学中发挥重要的教学作用,原因是因为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成为了这部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绊脚石。而年轻一代的专业会计教师往往技术够用经验不足。因此师资力量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电算化整个工作的流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电算会工作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
(1)要改变教学思想观念,克服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工作。
(2)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一定要具有渊博的会计专业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熟知财经法规,特别是与会计学相关的法规;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平时要多看出财经类的书籍,参加科研和学术交流讨论,注意教学素材、教学资料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仅学会理论知识并且能将其用于实践中。
(4)采用实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验操作,用以巩固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
3、完善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1)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
在中职学校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模块设置至关重要,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能力课程、财务软件运用能力课程、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拓展能力等各个子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关联又各具特点,课程之间循序渐进,重点突出。(2)精选教学内容
充分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对部分教学内容予以整合和重组,既重视本学科基本知识的介绍,又与时俱进地介绍最新动态和发展,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教学内容等。(3)完善多证书制度
将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融入学历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合格学生实行“多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中职学校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仅能够培训出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会计人员,还能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