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学毕业论文 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
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管理工具的应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会计人才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鉴于此,应明确今后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改革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各种培养渠道,培养出适应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本文分析了我国本科会计人才素质培养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环境,依据相关理论,探讨了会计人才素质的三要素(即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以及会计人才素质培养要确立终身教育、创造性教育以及人本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实施思路。关键词:会计人才,素质,培养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unstoppable tide of history.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management tool, and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accounting work, complex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challenges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quality requirements.In view of this,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should make clear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he future and training target, the reform of account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various training channel, cultivate adapt to the modern economic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accounting personne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personnel quality training with social economic and education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theory, discusses the three elements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qualities(i.e.ethical quality, the knowledge quality and ability quality)and accounting personnel diathesis education, to establish lifelong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concept creative.On this basis, the proposed our country accounting personnel quality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ideas.KEY WORDS :Accounting personnel, quality, develop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1、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7 1.1、综合型的知识结构7 1.2、完善的职业道德素质�� 1.3、高标准的职业判断能力� 1.4、综合服务能力7�� 1.5、开拓创新的素质7�
2、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现状� 2.1、文化程度不高7�� 2.2、业务素质不高7�� 2.3、道德素质不高7��
3、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7�7�7� 3.1、思想素质� 3.2、道德素质� 3.3、文化素质� 3.4、专业素质�
4、培养优化会计人员的素质� 4.1、建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7�7�7�� 4.2、培养利用网络技术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 �7�7 4.3、提高英语水平,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7�7�� 4.4、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建设�7� 4.5、深化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7�7�7��� 4.6、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7�7�7�� 4.7、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 结束语�7 参考文献 �� 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世纪,面对加入WTO 的中国社会与经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和会计工作的健康运行,自然成为会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做为会计人员本身来讲,应该是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但是,当今社会对会计人员素质及道德的认可都已经改变。越来越多的财会人员的思想也随之改变,为了能使自己保住饭碗,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也发生了质的改变。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优化会计人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1、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 1.1、综合型的知识结构 综合型的知识结构是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包括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场意识、创业精神以及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调能力等等。特别要注重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因为当今时代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面临许多不确定性,财会人员一般无法从惯例中找到解决的办法,要转变原有模式,就需要具有厚积薄发的会计知识底蕴,并具备相当敏锐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1.2、完善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其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
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会计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要把诚信放在首位,以诚信为做人标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准,严格规范道德行为。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是一名财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失去它会计工作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照会计法规,知法、守法、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在处理业务时心无杂念、依法办事。1.3、高标准的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日趋简约,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也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发挥空间。业务活动中,需要运用职业能力进行判断、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处理,如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都需要会计人员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断能力进行选择,公正地反映企业情况,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1.4、综合服务能力 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会计活动只是涉及会计和财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服务领域从传统的查账验资向经营管理咨询、税务法律咨询等方面拓展。作为会计人员也要拓展会计服务领域,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企业的决策者、投资者、管理者、社会公众和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各组成单位提供服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交流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表达分析能力。1.5、开拓创新的素质 会计人员要了解企业单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企业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税负变化的趋势等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开拓创新的思路。一方面是对会计理论与实践本身的创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理论,又要具备探索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能创造性地解决单位和企业面临的问题,对具体业务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2、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现状 当今社会正是一个科技大飞跃,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社会大进步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全面推进我过会计市场的开放的会计工作的健康运行是我们会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迫切需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入手,正视当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现状,寻找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途径,旨在使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与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相契合。2.1、文化程度不高 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并不高,其中受过大中专以上教育的不到10%,70%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虽然他们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低。此外,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陈旧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新的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逐步出台,更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目前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结构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2.2、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在整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过程有着反映和控制的功能,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水分”较 重。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使得企业实有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与账面数字相差较大。有的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职业技能低下,且对参加继续教育不够积极,主动学习进修的意识十分淡薄。2.3、道德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前我国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由于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对会计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许多会计人员在营私舞弊,甚至参与到伪造账表、弄虚作假、通同作弊之中。有些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诚信水平,违背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一是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存在重大过失;二是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客户出现的舞弊迹象没有高度重视;三是缺乏独立性,担任客户的常年财务顾问又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四是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缺乏审计客户的知识;五是明知客户做假,而故意出具虚假业务报告。这些违反职业道德所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对社会而言,虚假信息得不到揭露,将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损害;对行业而言,败坏行业形象,使行业公信力降低。总
之,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高。我认为造成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根源是:第一,法制观念淡薄,思想教育工作未跟上,各种不健康的思想乘虚而入,侵害腐蚀会计人员;第二,思想观念模糊,一些会计人员以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3、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产品,其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这是因为会计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时,总是有其不同的实现动机和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标准,这就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情况。从会计人员主体素质差异来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可作如下概述。3.1、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如果会计人员的思想不正确,就很难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尤其要在会计人员中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原则、讲正气等方面加强教育,让他们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思想决定行为,只有从思想上端正了,才能使会计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3.2、道德素质 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会计人 员对于某些领导要求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与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下降不无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凡是道德素质高的会计人员,都具有道德自律能力,总是传播和实践着先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先进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其他会计人员,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十分必要。3.3、文化素质 在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具体分析,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既有高层次的,也有中等层次的,还有一些低层次的,差异比较大,还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因为有些会计人员本来也想把本职工作做好,但由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难以全面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制造出来的大量会计信息不符合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有的甚至出现大量的技术性和基本原理差错,这就难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当然,文化不等于文明,有了高层次的会计人员不等于有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是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如果上不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很难产生的,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是会计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目前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3.4、专业素质 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还有一些共同的专业素质要求。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和选择,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有些会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不过关,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甚至给经济管理带来了损失。这说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佳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的主观原因之一。这需要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地提高专业素质,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专业保障。
4、培养优化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法则的贯彻执行,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不力,以致带来严重的后果的事例时有发生。因此近年来对会计人员素质及其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给它以关注并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把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完善、素质提高和业务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强化会计人员道德教育与技能培训,全面优化会即行为。4.1、建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 能编制财务预算,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编制税单和外部用户所需的信息报告,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系
统的数据库来编制外部用户所需的财务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
4.2、培养利用网络技术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的信息用户,由于对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方面及内控制度比较熟悉,将会参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不仅应该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会计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实现网络化。Internet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财会人员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那就是要预防黑客及病毒的侵袭,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对其应有较高的安全要求, 因此还要有专职的财会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以保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4.3、提高英语水平,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 当今的中国,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外语听、说、写能力才能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沟通。据国际上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信息量中,有93%是以英文发布的,常见的网页设计及一般程序也以英语为基础。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商品交易将发展成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将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企业的财会人员很可能因此被赋予了除算账、管账等传统职能之外的许多边缘职能,如参与商品交易前期的商业谈判, 重要合同条款的审定,网上支付款项、电子货币的监控与确认。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商品交易日益国际化,充斥着大量外语的商业信函、重要合同文本、往来凭证等,支付手段也存在于国际交往之间,更何况在以英语为支撑语言而形成的网络时代,是否懂一点英语已成为衡量一名财会管理者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4.4、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对于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中国,会计也在经济发展中站有很重要的地位。国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越来越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我过早已制定了法案及准则类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及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定,是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之间和社会(会计中介机构和监督机构)对会计行为所作的评价。二是会计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目前有一些在职财会人员是“半路出家”,没有财会专业学历和会计技术职称资格。企业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制定鼓励学习的计划,给予一定时间,大力支持财会人员通过财会专业函授学习或高教自学考试学习并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今后,财务部门要严把会计人员“入门关”,对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不得录用从事会计工作。所以更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以上八项,是每一个会计从业者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者应在实践中自觉遵循、不断充实和发扬光大。4.5、深化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 大中专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网络会计发展的要求, 我们要深化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针对网络环境对会计人员提出的需求,结合现阶段我国会计教育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会计教育环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建立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系机制。(2)会计教育目标。培养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型的会计人才。(3)会计学科体系。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层次分明,系统全面。(4)会计教育的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要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几个层次来进行,并合理对各教育层次目标进行定位。(5)师资队伍。建立一种机制来有效吸引高学历、高学识、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会计教师职业,培养一支业务过硬、高素质的师资队伍。(6)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7)课程设置。会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覆盖常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商务知识及会计、审计专业知识。(8)调整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使他们以后能够适应不同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创造性工作。(9)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倡导探索性学习。我们强调拓宽基础,但不是将一些课程采用“满
堂灌”和“填鸭式”方式把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主动地寻求知识,“知道怎样做”(Know--how),还“知道谁有”(Know--who),学会从无限丰富的知识系统中捕捉、提炼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这方面,可借鉴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一名导师(Tutor)。导师除了帮助 学生剖析疑惑外,还指导学生修养之法,解答个人问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有机结合,在积极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拓宽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能力培养。(10)会计实践教学。可通过在实验室封闭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可通过与会计职业界业已建立的联系机制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业界实习。渗透教学法指充分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穿插进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求真求实的科学理性的培养。让学生直接参与科研实践,与导师共同探求知识世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以适应国际间、地区间交流之需。案例教学法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进入案例中的管理现场,充当一个角色,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方法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财务管理、审计学科中运用,效果尤为显著。(11)考核方式。考评内容要全面,考评的范围要广泛,考评的方法要多样化,应该以用人单位为导向等。4.6、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 继续教育又称“更新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为目的的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继续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继续教育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兼顾长远发展,真正做到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水平。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要求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1)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上,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更新。(2)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上,应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并进行定期考核,使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3)在会计继续教育的手段上,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现代远程继续教育手段,使会计人员的终身职业教育成为可能。4.7、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 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他们由两个不同的主体构成。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它主要是会计通过审查、报账、记账、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 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社会监督,一是由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二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三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法律制裁,对于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知情不举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罚外,严重的还可追究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以法理财的观念和能力。结束语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漠,不能认真地贯彻实施执行国家财会法规、规章和制度。甚至与之背道而驰,导致会计行为扭曲,会计信息虚假,欺骗信息使用者,损害国家利益。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保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进取精神,能够胜任并履行的职责,基础的会计人员供过于求;高级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很大,缺口也很大。因此,对于目前尚处于低端会计岗位,仅掌握了基础会计技能的财会人员来说,面对中高端财会人才的巨大缺口。加强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除了强调各种客观条件外,更需要会计人才本身有一种学习的动力,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创新与知识领域的拓展,提高自己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对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任务,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支持与会计人才自身的不懈努力。加强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除了强调各种客观条件外,更需要会计人才本身有一种学习的动力,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创新与知识领域的拓展,提高自己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对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任务,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支持与会计人才自身的不懈努力。参考文献 [1] 陈丽红.《中国管理信息化》 论对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 2007 年第7 期 . [2] 郭志杰.《会计人员道德浅谈》 2007 年版. [3] 刘娟,李海荣.浅谈会计人员素质培养 [J] 科技资讯; 2007 年06 期. [4] 李华华.论新形势下如何重建会计人的职业道德 [J] 中国科技信息;2005 年 18 期. [5] 张琳. 会计人员素质的探讨 [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年17 期. [6] 赵小杰,李学峰.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年15 期. [7] 王亚琪.浅谈会计人员的诚信 [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年04 期. [8] 张礼霞.简论加入WTO 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N];兵团日报(汉). [9] 张艳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问题探讨 [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年04 期.
第二篇:会计论文会计学论文会计毕业论文
浅析会计经济与会计研究的关系
摘要:会计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求会计的本质及其工作规律的一种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研究;关系
一、会计研究的作用和变革
会计研究主要是指会计理论研究,它是对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探讨,揭示会计工作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规律,其目的在于对客观会计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和预测。会计理论是在会计领域内形成的,它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各种会计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列宁指下:“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动动”。①同样的道理,没有正确的会计理论指导,也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会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过去会计工作进行总结评价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普遍原则。会计理论研究,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也就是说在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中,要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否则这种理论就失去意义而变得没有生命力。怎样进行正确地结合呢?一般地说,主要是对会计实务总结和对会计实务进行评价。
对会计实务的总结,可以从过去合理的会计实务中提炼出理论成份,完善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可以加深对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实务的认识,帮助会计人员尽量避免 再犯过去的错误,提高会计实务的总体水平。
对会计实务的评价,即是按照评价机制、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对过去的会计实务进行评价。例如,依据现有的会计理论体系,来判断过去某项会计实务是否符合逻辑,在理论上是否合理,从而作出相应的评价。对于符合逻辑的和合理的,就是合法的,否则就是不合法。通过会计理论研究的总结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而且也有利于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在合理性不断提高。
(二)为当前会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企业会计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会计事项是企业会计人员未曾遇到的,而在现有的会计中又找不到相应的规范做法。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可为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向会计人员解释法规、准则为什么要这么规定,使其真正领会法规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执行。会计理论研究与法规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国目前已颁布的几项具体会计准则,无一不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成果。在国外也是如此,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论基本会计理论》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都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为未来会计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会计理论研究不只局限于当前,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事物的未来发展。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事项及其所带来的会计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为此,在很多情况下,理论转化为实践是需要一个过程。提前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实际应用时才可做到胸有成竹,例如,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建立“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所谓“事项”是指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经济影响的事件、现象、交易等,它具有可为人们直接观察的多重属性,对这些属性,会计都要反映,而不应将反映范
围局限于事项的价值量。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种理论没有得到普遍重视。但在今天,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加大,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开始体现出其价值。这说明,会计理论的超前性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要求,会计理论的超前性研究,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自人类文明史以来,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中理论研究也不断变革:1.劳力经济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的阶段。这个阶段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占有或通过土地占有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的。这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业务简单,会计研究主要是如何反映劳力经济活动的信息:最早的会计记录方法是简单刻记和绘图记数,以后出现了结绳记事和刻契记数等方法。进入奴隶社会,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收支规模的日益扩大,单式薄记法便应运而生,并在管理和控制劳力经济活动中不断发展完善。2.资源经济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这个阶段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包括通过劳动形成的生产资料)的占有来进行。这时由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复杂,迫使会计研究着重于新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19世纪中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工厂制度的建立,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强工厂管理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随后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使得会计对“受托责任”的处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从而促进了专司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与专司对内报告的管理成本会计的分野。在旧中国时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工商业甚为萧条,经济发展落后,因此,作为工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就远不如西方国家发达。其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完全是模仿和抄袭资本主义国家会计。不过,这与当时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是相适应的,所以说,这种模仿和抄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资本主义私有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被计划方式所取代,因此,这种改变不仅影响到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方面,而且也影响到具体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研究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会计体系。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大量的中外合资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得以兴建,纯粹以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的方式开始受到挑战。因此,学习和引进适应于社会资源市场配置方式的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受到人们重视。而20世纪90年代后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使得以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得到进一步肯定。这就为研究如何引进和改造西方会计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3.智力(知识)经济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也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经济将在下世纪进入智力经济阶段。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有什么特点,它对会计有什么影响及其对策,将在本书以后各章中较为详细地论述。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计要研究适应该阶段经济特点的会计,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会计研究所取犁成果在今天都完全失去了其价值和现实意义。历史是无法全然割裂开的,理论有否现实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取决于理论本身的真理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他们对其理性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过去会计学科体系虽然不同于遭受的学科体系,但作为会计本身,它们之间应当是可以相互沟通的,科学的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只要它们在研究对象方面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那么,它们最终就必然会融到一起。这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能否融合,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研究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社会经济形态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那么,知识经济形态,不可避免地要制约会计研究,也就是说会计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都要适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知识经济全面地制约着会计研究活动,影响着会计研究的各个方面,其中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研究对象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时代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以物资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共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与分配的反映和核算工作。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源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的生产、流通与传播以及知识应用的反映和核算工作。
知识的生产是指研究和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尤其是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迅速伸展到人类所及的各个尖端领域。科学知识创造所需要的资源最主要的形式是科学经费,它是国家和社会对科学进行调控的最高要杠杆之一,对科学知识生产方同、速度、数量和质量都有直接的制约作用。知识的生产方式主要来源于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政府应给予政策鼓励和大力支持,同时依靠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鼓励和吸引企业进行部分的基础研究,促进科学知识的生科。与知识生产相对应的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有关知识创新系统的建立。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机构的网络系统。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和过程。
知识的流通与传播是指知识生产到知识运用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机构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知识具有与其资源不同的特征,它具有耐用性,可重复使用而不消耗知识本身,而且还具有不完全排它性,你拥有了一种知识,不排除他人同样拥有和享用。因而在流通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公有性和私有性的问题,存在着科学社会学上的科学发展“优先权”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按照科学的精神气质要求,科学知识的生产家只对他所发现的规律、定理等享有优先权,而不享有占有权,也即不排除他人获得这种知识的权利。而无私利性却给予放弃首创权的举动以肯定和表彰,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是科学上一种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知识的应用,即是将知识应用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对于企业来说,进行知识开发和利用这类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知识通过物化为产品并打入市场,为生产和经济不断注入活力,也使知识本身商品化了。商品化的知识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便于市场交易。而产品产业结构的智能化、高级化是知识应用于经济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生产经营中,研究开发、战备分析、决策与管理等软组织功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已变成了“知识生产率”的竞争,即把知识转化为技术以及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效率的竞争。
综上所述,知识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科学知识也包括技术知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经验知识。一般地说,科学的、理论的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可以在社会传播与使用;技术的、经验的知识具有更多公共物品的专用性质,这类知识的创造者拥有知识的某些专有权益。然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理论与经验也难以区别,特别是当知识可以带来超额回报的生产要素后,如何处理知识的公有性与专利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知识创造者的权益必须保护;别一方面,这种保护又必须适度,否则会影响知识的流通与传播,无法最大地发挥知识的功能。
(二)对会计研究范围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大地冲破会计研究的范围,要求会计学的研究要“四个面向”(面向信息技术革命大潮,面向世界经济一体化,面向创造经济的发展,面向产业发展的变化),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从会计系统的整体出发,采用现代科学手
段,对会计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全面发展会计科学。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扩大到社会会计,如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社会保障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等;从研究一个国家的会计来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扩大到研究世界的会计,如国际会计准则、跨国公司会计、股份公司等;从内容上来看,从研究会计客体(会计对象)的会计,如财务会计、责任会计、税务会计等,扩大到研究会计人员,如人力资本会计,会计哲学、会计行为学,会计伦理学和会计心理学等;从研究会计工作来看,如实证会计、质量会计等,扩大到研究会计工作手段,如会计方法学、计算机会计学等。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到来要求会计研究扩大会计科学的知识范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计算机为中心,建立会计信息网络和经济信息网络,与国际联网,以达达到“数出多门,信息共享”的目的。
(三)对会计研究内容的影响
从前述知识经济的特征,可以看出它对会计研究内容--会计性质、会计职能、会计要素、会计模式和财务报告等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影响;
1.会计性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一体化过程的推进,高新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不同科技领域的相互交叉和融合越来越紧密。会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对会计性质的看法,基本趋于一致,会计是具有两重性的经济管理科学,即有技术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从技术性方面来看,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提供信息的方式,其信息的指示、传递、流通理应不受国别和地区的限制,要求它所提供的信息,尽量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求,为整个经济往来服务;从社会性方面来看,由于不同利益主权国家,对实物资源的分配、占有,从而形成了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又表现出各种限制。因此,必然形成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一对矛盾,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使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来缩短这一距离。
2.会计职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首先要抓住这个契机和积极研究会计职能的转变,方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
传统会计单纯依靠事后记账、算账、报账、着重提供过去信息的作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从重在对外的信息逐步演变为重在对内的信息,从重在过去的信息演变为重在未来的信息,从单纯提供信息逐步演变为能动地运用信息并参与决策。这样使会计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均能发挥作用。其次,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重点在逐步由实物资产向无形资、虚物资产转变;由为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逐步向提供精神产品和智力劳务转变。强化咨询能力,虚实资源结合,使知识转化技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此外,随着会计电算化发展,会计的核算、控制职能会被电子计算机替代,使会计跳出了几百年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的程序,对会计人员是一种解放,会计工作者可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预测、决策、管理等方面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行专业技能咨询服务,发挥内外部之间资金运动纽带作用,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3.会计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会计要素是以大量资源、原材料、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为主。而知识经济则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为主,这些资产所占的比重将大大量高。据统计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的品牌价值已达到353亿元人民币。②这表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的主要资产。会计基本要素的概念将赋予新的内容:
(1)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强化,客观上要求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应视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会计中得到反映,从而使会计上“资产”的概念更为宽广。
与此相联系,“权益”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劳动者权益与出资人(包括债权人)权益一样需要在会计“权益”概念中得到体现。
(2)成本要素也赋予新涵义,成本表示企业为获取一定收益所付出的代价,它的概念要求包括获取非人力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和为获得人力资本所付出的代价,这两类成本都要在会计核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3)利润要素发生变化。当我们将获得各种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定义为成本后,利润要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利润已不是出资者投入资本的回报,而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投入后所产生的风险回报。
此外,随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变化,会计的核算体系也要进行更新,包括资产的核算要反映人力资本投入的信息,成本的核算要反映企业使用出资者投入资本所花的代价:利润的核算要反映风险收益的特征;财务报表的编制要体现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投入、运用和权益分享的全貌。
4.会计模式:随着人类社会逐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会计模式提出挑战:
(1)建立在借贷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可以说是周密细致,但对于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计量技术、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才资源价值等无形资产却没有任何表示。
(2)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企业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知识耗费就应该计入产品成本或者予以资本化,正确计算人价值中包含的知识含量,同时要求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变更。
(3)如何采用适当方法,对“无实体公司”进行会计处理,以便能够精确、公允地计量收入、现金流量和实收资本,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并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最有意义的会计信息。
(4)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提出挑战。这个平衡公式是体现务资产中心观,以财务资本密集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是有效,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把企业的战略转移到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上,知识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这个公式显然是不适应的。而且在公司右边所体现的只是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它所含的理论前提是财务资本至上资本雇佣劳动的假设,而这个理论假设正日益受到知识经济扩展了资本范围,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新资本结构中,财务资本的相对产值日趋下降,而知识资本的相对产值正趋于上升。这一环境的变化,日益改变着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相对关系及产权特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的企业产权归属性理论,其中利益人口相关者合作产权论的影响最大,该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其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业投入专业性资本,都对企业剩余作出贡献,也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这些新的产权归属理论,是对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与业主产权论的否定,自然也会冲击传统产权理论的会计平衡公式。由于传统会计平衡公式,存在上述的问题,因此,对它要按照两个原则进行改革:一是全面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结构的新变化;二是恰当地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新特征,充分吸收现代产权经济的最新研究成果,考虑如下新的会计平衡公式:右边产权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或共同的所有权,包括股东产权、债权人产权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剩余代表尚未明确主体的产权,包括资本剩余和盈利剩余。
5.财务报告:知识经济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时效性、预测性等方面提出了挑战:传统财务报告将重点放在硬性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软件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软性资产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只有对企业硬性资产和软性资进行充分揭示,才能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使财务报告客观、公正、公允、有用,满
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传统财务报告主要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历史的会计信息,其时效性和预测性相当薄弱,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如何及时捕捉真正有用的信息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在给企业管理者及投资者提供信息时,一定要及时,要带有预测性,而预测性信息的价值则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它有助于评估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以决策企业的经营行为。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五卷,第336页。
[2]鲍勃·瑞安.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M].阎达五,戴德明,何广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3] [美]罗斯·瓦茨,杰罗尔德·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M].陈少华,黄世忠,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秦荣生.谈我国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J].会计研究, 1997(7).[5]《’97中国品牌价值报告》,北京名牌评估事务所。
第三篇:我国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相关问题调查报告
我国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相关问题调查报告
-------2007届高升本班冯燕玲 学号
41国家财政部曾提出:“在2000年要有40%-60%企业实现会计高素质。”这对于一个拥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对于一支人员众多、素质偏低的会计队伍来说,无疑是任重道 这就要求各个学校要重视和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发展的现状与人才培养情况
1、我省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经济发展信息化的进程,对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加剧。
我省经济建设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重要时期,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生产力,振兴老工业基地是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会计专业已不是全新的概念,但对现代经济发展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正逐年增多,经我教研室教师的大量调查,我们通过上门拜访、电话访问等有方法,对金诚会计师事务所、康保制药厂以及一些市政部门等50多家用人进行调查,并通过对山西人才市场、长治市场人才市场等多家人才中介单位进行调查,表明我省对会计人才需求量高达8多万人,而我省现有就职于会计岗位的人才多数是通过短期培训或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并
1不能完全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在人才供应方面,我省共20余所本科院校和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会计专业,其中会计高素质专业人才却很少,共有在校生50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对会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特别立足本省,培养适合我省适应情况的会计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就全国范围而言,对会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加大。复旦大学Mac项目主任李若山中国目前有一千两百万会计人员,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有五万八千多人,而具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的却只有一千一百人,而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却只有不足两万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周光晖近日表示,港内与商业机构息息相关的会计行业人手短缺加剧,现时香港市场极缺较有经验的会计人才与会计信息人员,估计空缺达4000至5000个职位。
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正从原有手工记账状态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向计算机与会计整合的方向发展。21世纪初期,将是我国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的关键时期。会计队伍的重组、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将是会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过去一直认为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但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管理难以落到实处。而今随着管理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决策成为可能。新的信息技术向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当然也给会计人员提供了机遇。
因为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也是未来会计的主要责任。因此,会计高素质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和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培养会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经济建设来说也一项非常教育工作。
3、全球会计信息化发展正处快速成长阶段,对会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正日益扩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贸易与国际合作越来越密切,利用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发展就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随着Internet的出现,全球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过去的单机工作系统的不足日趋明显,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网络会计应运而生,弥补了会计信息化的不足,成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
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企业应对其供、产、销作业过程与资金、物资、人员的流动进行随时监控,及时了解企业信息。各作业点都有一个终端,随时反馈信息,由财务部门对信息进行处理,使原来的会计分期报表变为实时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而这一切将依靠于企业的网络化管理。另外,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频繁的购销活动、互联网上银行税务部门实现网上转账与网上报
税,将大大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交易无纸化的同时,财务数据在网上公布已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业务,为了保障企业在网络环境下财务数据的安全和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要求网络会计人才应具备会计电子信息的处理能力;过硬的会计知识和新的财务理念;当然还必须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流的灵敏的反应能力和驾驭能力。会计高素质人才是继复合型人才之后,要求素质较高的综合型会计人才。此种人才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需求量日益增大。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2003年相关报道,具备这类复合型知识会计高素质人才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人才,在以后十年间的需求量已20%的成长速度,而现在的以现在经济发展情况,这种需求更有扩大的趋势,现在加大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开设本专业的基石
1、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学院面向市场办学,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办学模式,主动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实现网络化和国际化的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国际接轨教学和实习实训配置更科学。实训系统性强、指导到位,实习实战性强、开阔视野、增长阅历。一年中教学、实训和实习周数比传统学制长。一年中教得更多、学得更实。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有全球视野的市场需求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坚持教育教学内容创新,采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等国际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我们的毕业生成为抢手人才。
2、有专职化、年轻化的教师队伍
学院从建院伊始就采用专职化师资,自招收专业学历文凭助学大专班和成考本科班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支专职化的教师队伍。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院在原有各专业教学中复合了很多营销、企业管理、企业财务方面的知识,在此期间逐步形成了会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通过高校进修培训、企业工作实践等工作,形成了一支既有实践工作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队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可充分保证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充足的生源是开设该专业的基础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据统计每年高考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将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因此,充足的生源和广阔的就业市场是开设该专业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学院对开设本专业充满信心,将通过我们全身心的投入与努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会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第四篇:会计学毕业论文
合 作 协 议
甲方:平湖市易正服装有限公司
乙方:
1,甲方授权IEQ爱依库品牌服装,甲方保证质量和及时供货给乙方。甲方提供的服装所有指数符合国家标准。IEQ爱依库的服装必须由甲方提供,乙方不得拿出去加工,不得损坏IEQ爱依库品牌的声誉,如有违反,后果由乙方负责。
2,每款数量达到500件以上的,可适当优惠,或者按销售产值返点。如果乙方要做爆款或重推款提前告知甲方,甲方在适当优惠的条件下备好一定数量的货,以给甲方足够的生产时间。
3,乙方卖出去的货存在任何质量问题甲方负责包退换。4,乙方有大批量订货的,则按订货价重新核价。
5,乙方签订合同之日付10万押金,抵货款。如拿货超过10万的后面则不需要再付押金。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产生任何问题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乙方:
第五篇:会计学毕业论文
论当前管理会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上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在我国推行应用和研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和发挥的作用却不很理想,主要问题是其运用的操作性不强;没有引起会计实务界的重视和广泛应用;缺乏专业化的职业人员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依据实际状况要进一步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应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和会计人员的战略管理意识;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等。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 问题 对策
引言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已近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很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一套系统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学进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现代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全面系统,许多方面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决策管理层不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1.2 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只强调经济业务核算,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 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
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 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的会计核算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2.1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2 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 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3 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2.4 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2.5 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
浅析我国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必须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摘要]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研究。文章分析了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问题 对策研究
一、管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责任会计、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零基预算、净现值法等。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些理论在我国企业内部的应用层次和水平都还不高,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在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管理会计向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研究素来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例如,对管理会计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少有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这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理论的贫乏,导致管理会计实务长期缺乏理论指导,从而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管理会计理论中的一部分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经验的总结,但也有部分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得来的,如回归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引入这些方法是管理会计理论的进步,但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却存在一定难度。首先,这些方法的应用条件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其次,这些方法应用的前提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成立。例如“保本分析”,它主要是以“单一产品”作为分析前提,这一前提在经济学中作理论分析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仅仅生产一种产品。其三,有些技术和方法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如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等,这些数学模型本身较难理解,并且数据资料获取成本也相对较高,因而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观念陈旧,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根据目前适时制生产观点,存货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企业财富的巨大浪费。据此,企业对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应该严加预防,并尽量冲减存货的数量,直至逼近零存货。然而在现有管理会计理论中,针对存货管理,是允许存货存在的,并且主张通过计算最优经济批量来实现对存货的控制。这种理论往往会给管理人员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只要严格按照最优经济批量来采购,就能降低成本,但实际却造成企业存货大量积压和资金大量被占用。可见,现有管理会计理论的某些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目
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管理会计在制订经营目标、进行决策分析或成本控制时,往往只关注企业内部环境及现有产品的降本节流等问题,其所关心的是眼前利益,追求的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对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非货币计量因素的影响等却很少涉及,忽视追求长期的综合程度更高的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改进的对策
1.管理会计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和推广,以形成示范效应。加强管理会计学科建设,需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管理会计能够真正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鼓励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管理会计所需信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在我国,多数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难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进入信息时代,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新经济的形成。新经济下,网络系统以低廉成本提供了市场的、经济的、科技的、管理的各类信息,因此,企业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逐步把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管理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国内外有关市场的、经济的、金融的、技术的、管理的、物流的、人才的各类信息,并将整理分析过的信息提供给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以及本人工作使用;还可以在网上了解企业各部门(包括子公司)、各岗位的人员和单位实施、完成企业有关生产、库存、销售的数量指标与各项技术指标情况,并进行实时监督,以保障企业规则、任务、指标的完成。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必须增强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重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在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时应适当添加管理会计的内容;企业领导人自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十多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这要求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因此,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管理素质的一条途径。此外,应早日建立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资格认证和选拔。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参与,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应用定会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内在的要求,管理会计也将不断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孟焰,林金炳.经验研究在我国管理会计中的借鉴意义[J].会计研究,2003,(5).杨纪良.议管理会计的应用[J].会计研究, 2002,(12).郝振平.会计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J].会计研究, 2000,(8).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