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
浅议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
摘要: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情况下,加强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日趋重要,从健全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两方面谈加强会计管理。
关键词:单位;内部;会计管理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及要求而制定的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会计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在财政部1994年4月发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基础上重新修订的,它全面总结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实施以来的基本经验,结合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有关内容,作出了比较系统的修改和规定。会计内控制度是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控制,不仅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事务,更牵涉到国家及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必须由国家统一程序来保证,为规范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章第八十四条中又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各单位要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第八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会计工作的重要措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加强内部会计管理
2.1完善各项制度
2.1.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内容包括:按照《会计法》和《规范》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单位领导人应当对会计工作全面负责,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其他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督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会计部门与单位内部其他各部门如统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职责、分工,有利于明确责任、加强协作,也有利于管理者的监督、考核。
2.1.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规定。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时,应主要明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岗位职责和标准、岗位轮换计划、岗位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对一个单位会计工作进行具体分工而设置的各个职能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上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帐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由于各个单位所属行业的性质、自身的规模、业务内容和数量以及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不同,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时,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有的分设、有的合并、有的不设,以满足会计业务需要为原则。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对会计岗位进行有计划的轮换是对会计工作的一个新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既可以使接替人员对前任的工作进行检验,纠错防弊,防止违法乱纪,又可以激励会计人员积极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按时完成份内工作,使每个会计人员熟悉本单位。
2.1.3会计账务的处理程序制度
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是对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本单位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范围;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的会计凭证、格式、填制要求、审核要求、传递程序、保管要求等;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设置、格式、登记、对账、结账、更正错误等要求;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确定本单位内部会计指标体系考核要求。
2.1.4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环节。对原始凭证要从凭证是否真实、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认真核实,加强对原始记录的审核与监督,这是有关会计人员的责任。
2.1.5内部牵制制度
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主是为了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的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定该项制度时,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结合起来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的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等。
2.1.6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指确定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也就是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其他有关机构负责人审批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最高限额,超过规定限额应当报批的程序。第二,确定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包括经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应当履行的手续及承担责任等。第三,明确对财务收支中违反规定的责任人和领导人的处理。
2.1.7财产清查制度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是保证会计核算正常进行和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财产清查的组织领导;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期限和程序、方法、要求;财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程序,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等。
2.1.8稽核制度
稽核人员要对有关的会计账、证进行复核;对各项收支计划及财务收支进行复核;对各项经济合同、经济协议的合法及合理性进行复核;对于大型开支要进行全过程。
2.1.9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主要是规定财务会计分析的时间、召集形式,参加的部门和人员;
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项目。监督。对于稽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情况进行更正、补救重新取证。
2.2从职业道德方面约束会计行为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每种职业因其服务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对职业道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职业道德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为实现以诚信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多管齐下,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教育,逐步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会计工作既涉及金钱又与国家和群众的利益紧密相关,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重点应把握以下三点:
2.2.1强自我修养,提高技能及个人素质。在努力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财政为人民的原则,行岗位职责,从帮国家用好每一分钱做起。在办理经济事务中必须严于律己,忠于职守,严防私心杂念的产生,坚持原则,在金钱面前不动摇,按法律法规办事,严防违法乱纪的事件发生,坚决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2.2.2会计职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也是评价会计行为的主要标准。会计整天与数字、报表等打交道,核算的数字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如实反映、正确核算是《会计法》对会计工作最起码的要求,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对每一项任务,总要认真行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数字繁多,条目戎乱,认真核对、汇总。做到字字准确,事事放心。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金钱与物质的激流很容易吞噬人们的道德和原则。不能在金钱的诱惑或受外界的压力而随便改变立场,从而利用职务之便,弄虚作假,伪造账目。以损害国家的利益来谋求部分人的不正当利益。都是有违这一基本的职业道德的。
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在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和职业道德非强制性软规范约束下,遵守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提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实守信。怀着高度的责任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工作态度,做好会计工作。
第二篇: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从《会计法》规定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看,其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说是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第三篇:试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试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
作者:刘榕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是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的发生。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及其必要的。
[关键词]会计监督制度;会计准则;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某单位工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某单位工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我单位工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工会内部会计监督,确保工会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单位工会。
第三条 分管财务工作的工会主席对本单位工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负责。
第二章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授权控制
第四条 根据我单位工会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工会设会计、出纳岗位。
第五条 工会会计负责会计核算业务中的原始凭证的审核,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预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档案的保管及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
第六条 出纳人员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现金、银行出纳账的登记等,但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等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七条 会计、出纳应当根据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各行其职,在明确的职责权限范围内处理各项会计业务,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控制的目的。
第八条 会计人员与工会各项经济业务经办人员、工会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第九条 工会分管财务的主席(即工会财务负责人)负责工会经费的收支审批,并授工会办负责人代理审批各区工会的小额经费开支;工会重大开支应当经主席办公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后,方可办理支付。
第十条工会在办理收支业务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越级。
(一)支付申请。所有工会开支,应当事前向工会财务负责人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支付或办理暂付款手续。支付完毕获得原始凭证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并在原始凭证后注明用途,经办人签名等内容。
(二)支付审批。工会财务负责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对经办人的支付申请进行审批签名。对未经审批即开支和不符合工会规定的支付申请,工会财务负责人应当拒绝批准。
(三)支付复核。工会会计应当对经工会财务负责人批准后的支付申请进行复核。重点复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真实、有效,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四)办理支付。工会出纳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支付手续,并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第十一条 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超越权限办理有关会计业务。
第三章 会计系统控制
第十二条 工会应当依据《会计法》和《工会会计制度》制定出符合我单位工会实际的内部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的财务规章制度,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和管理会计档案。
第十三条 工会应当根据《工会会计制度》规定建账。
第十四条 工会会计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第十五条 工会会计应当依据经过工会财务负责人复核后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并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等进行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十六条 根据《工会会计制度》规定,定期编制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会计报表应当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各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本期会计报表与上期会计报表之间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第十七条 工会应当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工会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会的会计档案应当集中由工会会计统一立卷、归档、保管,有关人员调阅会计档案,应当办理有关调阅手续。
第十八条 会计人员调离或因故离岗,应当办理交接手续,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应当在移交清册上签名并说明交接日期、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四章 预算控制
第十九条 工会应当根据《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进行预算控制,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环节的管理。
第二十条 工会预算的编制,应当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和工会经费主要用于维护教职工权益、开展教职工活动和为教职工办实事的原则进行编制。第二十一条 工会的预算草案,应当充分听取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意见,经工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报上一级工会审批。
第二十二条 工会应当严格按照审定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经费,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应当在当年9月份前,编制预算调整方案。
第二十三条 工会应当对工会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分析,了解和掌握预算的完成比率,控制预算差异,确保预算执行。
第五章 资产控制
第二十四条 工会的资产控制应当包括流动资产控制和固定资产控制。流动资产的控制重点应当是货币资金控制。
第二十五条 工会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按照工会工作的需要,确定工会现金库存限额。
第二十六条 工会应当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10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不得坐支现金;不得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第二十七条 工会出纳应当按月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工会会计应当对每月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审核,工会财务负责人应当对审核后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确保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
第二十八条 工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第二十九条 工会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专人负责”的原则,工会必须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工会固定资产专管员应当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实物,负责固定资产的登记、清点、管理。工会新增固定资产,必须经固定资产专管员验收登记后,方可办理报账手续。
第三十一条 工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审批手续,一般设备必须由工会财务负责人批准核销,大型设备必须报工会经审会及其他有关部门鉴定后,由工会财务负责人批准核销。
第三十二条 工会固定资产专管员应当定期将固定资产实物账与工会会计账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六章 会计电算化控制
第三十三条工会在甩掉手工账,会计核算完全电算化后,应当按照《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实行会计电算化控制。
第三十四条工会应当对电算化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管理加以控制。必须配备专用的会计核算电算化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应当使用规定的《工会财务软件》。必须定期进行杀毒,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严禁对数据和软件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
第三十五条 工会应当建立会计电算化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委托软件公司承担系统管理员之责,对工会会计软件的系统进行维护。同时必须配备操作员,负责日常的记账、报表等处理工作。对操作员的账务处理,工会财务负责人应及时进行复核。
第三十六条 工会应当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控制。操作员必须严格保管操作密码,杜绝未经许可的人员操作会计软件。未经财务负责人审核的凭证、不得登记机内账簿。
第三十七条 工会应当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控制。电算化的会计档案必须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由工会会计专人保管。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必须定期检查,复制双份,防止数据丢失。
第七章 票据及印章控制
第三十八条工会应当加强各类票据的管理。各类票据必须由工会会计负责购买和保管,领用时必须办理领用手续,防止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第三十九条工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签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当由出纳保管,财务负责人章由区工会办负责人或工会会计保管,严禁一人保管全部印章。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对工会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监督。第四十二条工会的内部会计控制接受财务部,审计部的指导。
第四十三条 本规范由本单位工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范自2005年9月6日起施行。
第五篇: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在内的,分层次、分岗位的责任保障体系,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
一、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及管理机构
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设置了财务室,执行会计核算,全面反映、管理中心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的筹集和投资等经济业务。
1、财务室,由财务主任负责,负责编制中心的财务收支计划和更新改造、大修理计划,并对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考核,负责中心财务收支情况和财经法规执行的检查、监督,负责中心资金的运用、调配和集中管理,紧紧围绕中心的资产(生产)经营目标有效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2、***设置核算会计机构,按定员配备会计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本单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未经总公司批准,各单位(企业)不得擅自设置二级核算机构。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经批准设立二级核算机构的,收支必须纳入本单位(企业)会计机构的统一管理,能够合署办公的必须合署办公。
二、****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及权限
(一)职责
1、对*****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组织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它相关人员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3、对成绩显著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4、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字并盖章,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
5、组织****财务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总公司和中心内部制约机制。
6、应当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7、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无权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报告,应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8、如实向受托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上级审计部门提供会计资料,不得要求或示意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
9、依法任用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并保障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
(二)权限
1、根据总公司的要求,按照程序决策和决定***财务收支计划、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对外借款、基本建设等事项。
2、代表****对外签订经济合同。
3、按照总公司的要求,决定中心利润分配、自有资金使用、职工工资和奖励分配、福利待遇等方案。
4、组织对各部室车间经营盈亏目标进行验收、考核。
三、会计机构及其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及权限:
(一)财务主任的职责
1、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工作方针、政策、规定和指示等在本系统正确地贯彻落实。
2、按照集团公司和总公司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财务收支计划、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保证总公司和中心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客观、及时、准确反映中心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确保中心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
4、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杜绝违纪事件的发生。
5、负责中心资金的运用、调配等管理工作,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6、组织培训本系统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二)权限
1、参与中心财务收支计划、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的编制,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和有关经营决策。
2、参与经济合同、投资论证。
3、有权检查、审核中心的财务收支、资金运用、财务管理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
4、按规定对中心的资金进行调配和合理使用。
5、参与制定中心财会管理等制度并负责进行解释、修订等工作。
6、有权决定中心财务人员的分工,考核各岗位工作质量。
7、对各单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财会干部升迁、财务负责人的任免和奖惩有建议权。
8、对不符合国家政策、法令及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有权按《会计法》要求拒绝报销,并向总公司领导和上级财务部门报告。
四、会计机构和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
按照岗位互不相容原则确定会计机构和其它职能部门的职责及权限,保证采购与管理、钱与物、报销与授权审批等相互控制、制约,确保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1、调关系。相互协调工作,共同为总公司和中心的发展壮大而奋斗。
2、服务关系。会计机构本着为生产部门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其它职能部门提供资金保证,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3、配合关系。相互配合,互通、互享资源和信息,互相信任,做到生产与管理、现场与机关不脱节,促进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
4、监督关系。会计机构有权对各职能部门所提供、办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控制和监督,以确保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客观。内部稽核制度
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对会计资料进行再次审核、防止和减少会计工作差错的出现,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制订内部稽核制度。
一、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
1、在会计机构内部,必须指定一位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熟悉各种法规、素质具备的人担当稽核工作,对已经审核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审查,防止会计差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内容完整。
2、稽核人员不得由出纳兼任,应对发现的问题、差错,及时向会计主管汇报,并反馈给相关会计人员,及时处理整改。稽核人员对经稽核的会计资料负责。
3、中心的稽核人员由财务主任兼任。
二、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审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否存在超标准报销、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以及价格是否存在异常等现象。
2、审查结算纪律是否存在超额现金支付、违反现金管理条例、资金是否全部纳入规定的金融机构管理等。
3、审查物资的核算与管理。是否执行总公司归口供应、统一采购和“零储备”政策;是执行先用货、后付款制度;是否执行有权领料人制度;是否存在一次性出帐,形成帐外料等现象。
4、审查会计科目运用的准确性。是否区分了成本费用与资本性支出、在建工程的限定范围;是否有误列、挤列成本现象。
5、审查债权债务是否及时清理,按季进行确认和相互签认,有无呆帐的存在。
6、审查经济合同、协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经办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正确使用权限。
7、审核财务收支等计划指标项目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准确以及各项指标是否衔接等。
8、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计算是否准确,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9、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与帐面记录进行核对,确定帐实是否相符,有无呆滞现象。
10、审核工程结算与预算的差异,确定工程结算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符合合同的内容。
11、审查单位的有价证券、票据,是否建立台帐,收发存是否全部记录在案、准确。
12、审核收款单位名称是否与发票专用章上的单位名称一致,不一致时,应暂停付款,及时查明原因。
三、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
(一)职责
1、确保本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
2、确保上级和本单位有关经营文件及内控制度,在会计工作中的落实和执行。
3、尽量减少日常会计工作差错,提高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4、加强会计监督力度,杜绝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提高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5、完善内控制度,保证本单位各项资产、实物的完全。
(二)权限
1、对发现的会计核算问题,要求会计人员改正,并向会计主管报告。
2、对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向有关部门报告,提出建议,要求处理。
3、对发现的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要求退回经办人,促其提供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
4、参与单位内部财产清查、材料盘存、有价证券清理等专项工作,有权调查经济业务的相关事项。
四、稽核工作的方式、方法
1、一般性复核,对经济业务内容真实、数字计算的准确以及表现形式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会计科目运用进行复查。
2、实质性复核,通过对经济业务表面现象进行相关调查和技术处理,分析其实质,恢复其本来、真正的面貌。
3、实地调查,对有疑问或不清楚的经济业务,可以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取得其基本数据以核实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询问相关人员,对经济业务不明白、不清楚、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可以询问相关人员以分辨真伪。
5、查询相关联的原始记录,利用其对应逻辑关系,复核有关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帐簿报表及其它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五、稽核工作的处理方式
1、对审查发现的问题,应当保守秘密,与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后,按逐级负责制原则向相关部门反馈相关信息。
2、对审查发现的问题,应积极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有关人员整改。
3、建立稽核工作台帐,对发现重大问题进行记录,并追踪落实,纳入考核。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为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规范会计核算、帐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1、总会计科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其明细科目根据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按照方便管理、便于理解、符合单位经济活动分析的需要合理设置。
2、会计科目设置应符合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能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
3、单位的会计科目符合合并、汇总会计报表的需要,同一系统的会计科目应具有查比性。
(2)会计科目的使用
1、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内容和开支标准,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单位内控制度的要求,认真分析经济业务的性质,合理运用会计科目。
3、会计科目归集、汇总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能为经济活动分析提供原始数据,为经营管理服务。
二、会计核算方法
1、各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开展会计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2、各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如款项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收支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等,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3、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一致。
4、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计提或摊销各项费用,如实反映经营状况。
5、会计凭证、帐薄、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的规定,不得报送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6、各企业的会计凭证、帐薄、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7、不得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8、不得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9、不得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费用。
10、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不得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
三、会计凭证的内容、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
(一)会计凭证的内容
1、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2、原始凭证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其内容必须完整具备: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签名或盖章、接受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3、原始凭证印章必须齐全。外来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结算专用章,同时必须由经办人、验收人、业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并注明用途;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统一、规范的格式,符合核算要求,并且有经办人、单位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签名或盖章。
4、原始凭证记录要真实,计算要准确。凭证与经济业务内容相符,经济业务与合同、协议、订货单、购料申请计划等相符;品种、数量、单价填写准确,大小写金额相符,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证明。
5、原始凭证记录的内容均不得涂改,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数量较多时,可填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6、记帐凭证由铁道部《通用会计核算系统》自动生成,分为现金收(付)款、银行收(付)款、转帐凭证,按月按类连续依次编号,同时,应有稽核、出纳、财务主管签名或盖章才有效。
7、记凭凭证的金额应与所附原始凭证金额相符,摘要填写能如实反映经济业务,附件注明原始凭证张数,时间按编制当天日期填写。
8、记帐凭证摘要的填写要求:经济业务摘要必须清楚、简明扼要;购买多种物品应写明主要物品的名称;往来业务的凭证、借款和报销业务应具备对方单位名称或个人的所属部门及姓名;提取现金应注明原因;收支的结转、费用预提摊销应注明期间。
(二)审核要求
1、会计人员应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确保符合法律、法规或计划、预算的要求,符合节约的原则,符合费用的开支标准。
2、确保原始凭证内容的真实,经济业务内容与客观情况相符,无弄虚作假、伪造凭证的行为。
3、确保凭证内容的填写齐全,单位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和金额填写准确,文字和数字填写清楚,凭证中无不规范的更正。
4、审批手续完备,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和负责人同时审批签字。
5、记帐凭证必须会计科目运用准确,摘要书写清楚、明了,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借贷金额相符。
(三)流转程序
⒈经办人根据授权,办理经济业务。
⒉经办人取得原始凭证,应认真与签订的合同、协议核对,审核其内容及形式的合法性、真实性。确认签字后,与业务相关人员办好证明、验收等手续。
⒊相关人员根据掌握的资料或到现场调查的结果,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证明。
⒋经办人凭原始凭证及授权证明,报主管领导核对签批。
⒌经办人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会计人员按规定进行审核,审核无误,交会计主管审核签字认可。
⒍会计主管对原始凭证审核签字后,返回会计人员,作帐务处理后,交经办人到出纳处办理结算手续。
⒎记帐凭证填制完毕后,交稽核人员进行差错性审核后,登记会计帐簿,按月、季、进行结帐,编制会计报表。
⒏会计凭证按月整理、装订成册。
四、会计帐簿的设置
⒈****必须按《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它辅助性帐簿。
⒉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当期所有记帐凭证数据和明细帐数据都储存于计算机,总帐可以从中产生,可凭“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代替当期总帐。
⒊明细帐根据会计核算系统,结帐后数据自动生成资产、负债、权益、损益四大类明细帐。帐本格式按照会计科目的设置、管理查帐的需要,合理编排为借贷余三栏式、左右三栏式、成本费用类多栏式、多借一贷式、多贷一借式和多借多贷式。
⒋日记帐采用订本式帐簿,不得跨使用,不得用银行对帐单或其它方式代替,它分为银行日记帐和现金日记帐。开设若干个银行存款帐户的单位,应按开设的帐户分别登记银行日记帐。日记帐由出纳根据银行收(付)款、现金收(付)款凭证登记,按凭证发生日期、凭证号依次登记,做到日清月结,登记时不得出现银行存款或现金的红字。
⒌各种租借设备、物资、有价证券、应收应付票据、班组经济核算资料等应设置辅助帐。各种帐簿必须有统一固定的格式,要做到内容真实完整、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不漏记、错记或重记。如果发生错误或者隔页、跳行的,应按规定的办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更正处盖章。
⒍中心应按规定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金额与库存金额、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核实,做到帐证、帐帐、帐表、帐实相符,对帐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如遇人员调动或发生非常事件,也应及时对帐。
⒎会计帐簿按银行存款日记帐、现金日记帐、总帐、明细帐、辅助帐分别整理立卷,归档保管。
五、财务会计报告
(一)会计报表的种类
中心必须按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二)编制报表的要求
⒈报表编制前,必须进行财产清查、债权债务清理、检查内有无违纪或挤列成本事项,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或摊销各项费用及确认收入。
⒉中心应按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权债务:(1)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存在,发放签认单,核实与债权、债务单位的记录是否一致。(2)原材料、在产品、库存材料等各项存货进行盘点,核对实存数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3)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4)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与帐面数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提前报废、逾龄资产、不使用资产仍提折旧。(5)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的数额与帐面记录是否一致,并分析在建工程挂列原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争取早日结算。(6)检查核对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检查是否存在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的会计事项。
⒊中心必须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记录和其它相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计算准确、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4.应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编制月、季、会计报表,不得提前结帐,不得任意估计数字,严禁弄虚作假。报表内各项目,包括补充资料,都应填写齐全,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会计报表的有关数字。
5.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本期会计报表与上期会计报表之间有关的数字应当相互衔接。
六、单位会计指标
单位会计指标按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通知具体分为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及资金挂帐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本积累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人均工资、生产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原始记录,明确责任,使原始记录能够真实、完整反映经济业务的本质,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原始记录的内容
原始记录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书面凭据,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是会计信息的源泉。它的内容包括:经济业务的文字描述,如注明经济业务的实际内容和性质;计量方面的记载,如数量、单价、金额等:法定的印鉴公章,如外来的发票必须有税务鉴制章、单位(企业)的财务(发票)专用章、属于行政事业收费的必须有财政部门鉴制章等: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时间:具体责任人,如经办人、验收证明人、负责人等。
二、原始记录的填制方法
1、根据单位负责人授权批准,在原始记录上如实填列经济业务事项及内容,应与客观实际情况、会议记录、生产经营决定、授权范围等相关资料相对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
2、填制原始记录时,内容应完整、规范,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原始记录填制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填制日期,经济业务内容,填制人姓名及经办人、证明人、领受人、授权批准人的签名或盖章,数量、单价和金额,各种对外法定公章如发票专用章、财务结算章及法人代表章,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3、原始记录记录真实、计算准确。在填制时,要进行认真检查和复核,保证与实际经济业务的内容相符,品种、数量、单价填写准确,大小写金额相符等,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正。
4、原始记录内容不得涂改,如需更正,按有关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更正,并有修改人签名或盖童,以明确责任。
三、原始记录的格式
原始记录,如经济合同及协议、发票、存货验收单、领料及用料单、固定资产交验表、收入明细统计表、商品销售单、存货盘点单、购料及用料计划、材料数量金额帐本、工程预算与结算单、职工考勤表、工资奖金发放单、会议记录等,按总公司规定统一的格式(注:同一系统具有可比性),或使用国家有关部门规范的格式,内容和要素齐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的要求,符合会计审核、会计档案、会计基础工作、内控制度、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擅自使用临时性、不规范的原始记录格式。
四、原始记录的审核
l、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主要是对经办人是否经过授权或在授权范围内填制内容:是否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有关要求;对外来的发票必须审核是否真实,·有无假发票、过期发票或发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符合总公司和中心内控制度、会计基础工作等的要求。
2、对原始记录记载的数字计算准确性进行审核。主要对原始记录内容各要素的审查,金额与合同是否相符,如不规范填列、内容和要素不齐全、数字不准确、大小写不相符等。
3、对原始记录的完整性进行审核。主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审查,如:相关人员是否签字盖章等。
五、原始记录填制人的责任
1、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对所填制的原始记录所造成影响、经济损失负责。
2、不得超越单位负责人授权范围填制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符合经济业务基本情况,与其它经济记录如合同、协议、申请批准单等有对应、钩稽的关系。
3、填制原始记录时,要准确明了地描述经济业务,便于相关人员理解、操作、管理和核算。
4、填制原始记录时格式要规范、内容齐全、数字计算准确、文字描叙清楚。
六、原始记录的签署、传递、汇集要求
(一)原始记录的签署:一般情况由经办人或填制人凭原始记录,与相关业务进行相应检查签名后,按单位内控制度的要求,交相关人员进行审核、验收、签名或盖章后,报到主管领导签署意见。
(二)原始记录的传递:经办人根据发生的经济内容如实填制原始记录,与相关人员进行审核、检查、验收,再传递到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报主管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同意后,形成有价证券或原始记录,到本单位的财务部门或其它职能部门办理报销和其它业务,或提供给往来单位作为经济业务发生的凭据。
㈢原始记录的汇集要求
1、原始记录的汇集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单位内控制度、经济业务管理和分析的有关规定,汇集数据便于单位领导人和职能部门决策、分析。
2、反映同类经济业务使用相同的原始记录格式,连续编号,按月、季、编制汇总表或相关统计报表。
3、原始记录由经办人进行台帐管理,按不同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数量、金额。
4、反映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记录可以由财务部门使用不同会计科目进行归集、汇总。
5、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原始记录的经济性质,随意分类汇集原始记录。财产清查制度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的核对,确定企业资产实有数额,发现并解决帐实不符的一种专门方法,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防止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措施。
一、财产清查的范围
本单位所有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清查盘点。具体包括如下:
l、固定资产。含生产用、非生产用、封存、出租、租入等;
2、材料、燃料。含仓库保管料、班组料、在途料、帐外料、废旧料、工程余料、施工场地备用料等;
3、低值易耗晶。含在用及库存的家具备品、办公用品、清扫用具等;
4、库存现金、有价证券、银行存款:
5、应收、应付款项。含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及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等。
二、财产清查期限
l、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大清查工作。
2、遇单位撤销、合并、分立、改制、改变隶属关系时,必须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盘点清查,并编制清查报表。
3、人员调动时,必须对所保管的财产物资、经办的债权债务进行清查。
4、部门(班组)负责人更换时,必须对部门(班组)保管的公用财产物资进行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组织
1、成立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和材料物资、财务、技术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以便清查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2、各有关部门主动配合,积极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财产物资保管人员,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做到全部登记入帐;对所保管的财产物资,应整理清楚,排列整齐,挂好标签,标明品种、规格和结存数量,以便盘点清查。财务部门应将有关帐目登记齐全,核对清楚,做好记录,计算完整、准确,保证帐帐、帐证相符。
四、清查办法和程序
(—)、实物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清查方法有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具体方法、程序如下:
1、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由技术资料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配合进行。
(1)、由财务部门核对固定资产帐册和卡片,做到报表与总分类帐一致,总分类帐余额与明细分类帐余额一致,明细分类帐余额与固定资产卡片金额之和一致。
(2)、由财务部门、技术资料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核对固定资产台帐(履历簿)和卡片,保证相互一致。
(3)、由技术资料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以卡对物,以物对卡,保证相互一致。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使用状态进行核实。对闲置、封存、使用率不高等分别注明、进行登记、统计。
对移动使用的固定资产要经常做到轮流盘点,重点抽查,确保卡物相符。
2、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清查由材料物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有关车间、班组共同进行。
(1)、清查要求达到“三清”。
数量清即帐卡物相符。
质量清即查清成新率、变质、损坏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
入库日期清即查明超保管期限及积压呆滞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并提出处理意见。
(2)、车间、班组应将帐内、帐外、工程余料等所有材料用盘点单进行登记(一式三份)报材料物资管理部门汇总,并分别注明多余、积压等异常现状。材料物资部门对多余、积压物资进行调剂或及时回收。
(3)、材料物资部门对由仓库保管的材料、低值易耗品用盘点单进行全面盘点登记,并注明多余、积压等异常现状。
(4)、对在用低值易耗品应分班组(部门)建立备品手册管理。备品手册一式两本,一本存材料物资管理部门,一本由使用部门(班组)保管。使用部门(班组)定期与材料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核对,做到帐、物相符。材料物资部门每年对在用低值易耗晶进行清查,并进行标记。
㈡、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清查。清查方法有实地盘点和与开户银行对帐。具体方法程序如下:
l、库存现金、有价证券清查
(1)、一般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实存数,然后与现金日记帐、有关会计帐簿余额进行核对,以查明帐实是否相符。
(2)、库存现金清查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不得允许以借条、收据等白条抵库。
(3)、财务主管每月抽查不少于2次。根据清查结果编制现金、有价证券清查结果报告表,并在现金日记帐余额栏外盖章。
2、银行存款清查
(1)、一般采用与开户银行对帐方法,将企业记帐的银行结算单据逐笔与开户银行对帐单核对,以查明是否相符。
(2)、对双方记帐时间不一致产生的“末达帐项”,造成双方余额有差异的,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
(3)、财务主管每月抽查不少于2次,并在银行存款日记帐余额栏外盖章。
㈢、债权、债务往来款项清查。包括各种应收、应付款项。清查方法采用与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对帐的方法,并要求双方进行书面签认。除了做到帐帐相符以外,还应查明双方有无发生争议的款项,以及可能无法收回的款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坏帐损失。特别对经办人员调离时,应及时清理。
五、清查结果的处理与考核
对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和考核:
1、由财产物资报废鉴定小组核对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结果,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分别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理由书”、“固定资产报废拆除申请单”、“材质鉴定书”等,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列销。
2、由于事故责任造成的损失,应根据事故责任损失承担单位,由事故责任单位负责给予补偿。
3、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应由保险公司赔偿或追究个人经济责任、行政或法律责任。
(1)、低值易耗品在规定使用期限内,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人为损坏、丢失,要先赔偿,后补发。已到使用年限,经鉴定小组认可,同意报废更新的,必须以旧换新。
(2)、因不负责造成财产物资损坏、变质、丢失的,除按损失费用的5%一50%赔偿外,还应按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将公家财产物资送人或占为己有的,除按价值全部赔偿外,还应视情节轻重追究经济责任、行政或法律责任。对工程余料、废旧料、帐外料管理不善,造成流失、被盗的,按损失金额,由责任单位及个人全额赔偿,并按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
(3)、对各部门(班组)公用的工具、备品(含公私两用的财产物资),必须要有数量借用台帐。部门(班组)内人员调动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如交接不清,由部门(班组)负责人负责赔偿。
4、对无法收回的款项,应对欠款单位或个人采取法律手段予以追收,并对经办人采取经济连带赔偿制度。
5、对积压物资、呆滞物资、多余物资及时回收、调剂、变卖。同时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对经办人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