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检查依据和方法(xiexiebang推荐)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检查依据和方法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在财政监督活动中,一般对会计核算方面较为重视,而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方面的检查却相对忽视,笔者结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财政监督单位会计监督情况的重点做一梳理,供同仁参考。
一、财政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法律依据
(一)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法律规定
《会计法》对所有单位提出了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同时,第二十七条以列举的方式对会计监督提出了四项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活动以列举的方式提出的四个方面内容,体现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即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由于《会计法》适用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即单位),也就是说,在财政对单位进行的会计监督执法活动中都应当对单位以上四项基本的内部会计监督活动进行检查。除了《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问题予以要求外,《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分别对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监督问题进行了规定。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专门针对企业会计监督中财产清查问题做出了专门规定,该条例第二十条要求,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分别对结算款项、存货、各项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内容全面清查并核实债务。为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监管,《企业财务通则》第三条提出“国有及
国有控股企业应当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第七十一条提出“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二)对于未制定或未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的处罚。
处罚主要体现在《会计法》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法》适用所有单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适用于企业。
《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九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于未按要求进行清查财产及债务的,第三十九做出了处罚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企业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四)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的;”。
除《会计法》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外,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未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七十三条做出规定“企业和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可以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一)未按本通则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
二、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重点和方法
(一)检查的重点。
根据《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对单位进行财政监督检查时,都要依据《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其列入检查方案。检查的重点包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是否建立会计监督制度;已建立的会计监督制度是否符合《会计法》关于内部会计监督的四项要求;会计监督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由于企业的情况比较复杂,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检查的重点除符合《会计法》二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必须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二十条要求,查看单位在年度编制财务报告前是否清查资产、核实债务,检查重点包括债权债务及对外投资的核实、实物资产的盘点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问题,在财政监督检查时更应当给予额外关注,必须按《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对其制度建立情况进行符合性检查,检查重点包括财务管理体制、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二)检查的方法
一是对照法规要求检查单位制度建立情况。通过查看单位的制度文本,看单位是否按《会计法》要求建立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制度情况是否满足《会计法》的具体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还有看单位制度建立是否符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企业财务通则》的数得上妹。在编制检查工作底稿时,要单位记录单位建立的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情况。
二是进行符合性测试。即检查单位是否按已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通过查看原始凭证签名检查支出审批手续,看是否符合收支审批制度;通过检查财产清查盘点记录,看单位是否按照财产清查制度要求的时间、范围进行盘点,盘盈盘亏处理是否得当;内部牵制制度要看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单位负责人与财务人员及财务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回避关系,单位印鉴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内部审计制度要查看内部审计报告等资料。对于企业还要看核实债务记录、重大对外投资、资产购置记录以验证其财务决策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建造情况等。
(供稿:伊犁州财政监督检查局 吕勇刚)
第二篇: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从《会计法》规定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看,其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说是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第三篇:试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试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
作者:刘榕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是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的发生。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及其必要的。
[关键词]会计监督制度;会计准则;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严可为
2012-4-27 8:49:42来源:《中国市场》 2011年第35期
摘 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施好会计监督制度,其关键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及原则
1.1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确保企业各项资产的清楚、安全,及时准确客观地提供会计信息,在会计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1.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即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来执行。②有效性原则,即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来设计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只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才能使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适应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有效发挥作用。③规范性原则,即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全面系统地对本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④科学性原则。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科学合理,操作和执行上保证效率,便于控制和检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途径
2.1 有形财产的保护制度
(1)规范有形财产的管理。企业要严格加强对有形财产的仓库管理、规范发放领用手续,以及使用中的保管,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经过规章制度的程序审核才可接触、处置相关财产。
(2)定期盘点。企业应加强对有形财产进行定期盘点,进行账物核对,对发现出入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同时规定担任保管职务或担任记录职务的人员不得单独从事定期盘点和账物核对工作。
(3)账簿保护。有形财产的相关会计记录要加强保管。明确授权可以接触这些会计记录的人员,以保证保管、审批和记录的人员分离;会计记录应妥善保管,以防止记录被盗或被毁;有关账簿记录应留有备份,在遭受意外毁损时保证重新恢复。
2.2 企业重大经济业务的管理制度
(1)建立财务总监制度。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对投资、担保、借贷、资金调拨,大型固定资产购置、大额合同签订、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财务事项,通过财务总监与经理联签和报告制度进行监控,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和财务总监职责与监督工作的有效实现。同时,由于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经营全过程,以企业资产管理为轴心,将监控职能贯穿于企业日常财务经营收支之中,保证了财务监督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2)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
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企业资产相当大的比重,更是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如何处理好固定资产问题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决策。合理界定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从会计基础工作、设备管理规程抓起,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规范管理流程。企业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报废、折旧计提,要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明确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以此建立起“权、责、利”对等的考核体系,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3)应收账款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者为使企业的经济行为效率加大,赋予了营销人员更多的权利,产品的销售和货款的回收直接由营销人员负责,若财务监管制度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大约有5.5万亿元人民币,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价值的60%以上是应收账款。因此,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上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上化解应收账款风险已是刻不容缓。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公司内部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形成一个应收账款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议将财务部作为应收账款的主管部门,负责各分公司应收账款的计划、控制和考核,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提出审核处理意见。各分公司是应收账款的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应收账款的直接管理。其中分公司副总负责对应收账款直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考核,分公司财务部负责本分公司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管理并向总部财务部报送应收账款的详细资料。发生应收账款时,对此负责的销售人员根据销售合同的要求在发票的记账联上(此类情况为开出发票的金额为签单金额)或应收账款管理簿上(此类情况为开出发票金额为到现金额)签字,并负责该账款的催收。
这种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将赊销的决定权、应收账款的监控权、考核权和核销权彻底地分开,使每个环节都处于其他相关部门的监控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个别人员或部门徇私舞弊及减少坏账的可能性。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行定期对账,并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定期进行评估分类等。
2.3 财会人员管理制度建设
(1)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对财会人员的管理,财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质量。所以企业应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坚持财会人员持“会计证”上岗的制度,加强财会人员执行会计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并设立会计岗位责任制。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财会人员要认真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一是要认真掌握财经法规和制度,以便准确判断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不断提高监督水平;二是要转变内部会计监督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把内部会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三是财会人员要正确处理好会计与业务的关系,财会人员除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受理,对账簿记录与实物现状不符等事项按规章制度处理外,还应积极变事后制止和纠正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在具体操作上,应建立以诚信档案制度为基础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达到会计人员在主观上严格律己,主动杜绝违规现象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这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确保资产安全的有力保证。
由此可见,内部会计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要认真贯彻这一系列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深刻领会内部会计监督的重大作用,要针对如何强化内部会计监督这一问题进行企业改革,下大力气真抓、实抓。并且按照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具体原则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体系,使其真正起到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
第五篇:单位消防安全检查依据
单位消防安全检查依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
2)《山东省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山东省省政府149令)
3)《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家三部局[2004]第4号)
☆★附1: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制度)
1)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3)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4)消防值班制度
5)消防设施、器材维修管理制度
6)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7)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8)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9)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0)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1)燃气和电气设备检查、管理制度(防雷、防静电)
12)消防工作考评、奖惩制度
13)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14)特种岗位、重点部位管理规定
15)危险品管理制度(生产、储存、领用)
☆★附2:每日防火巡查内容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4)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6)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应责令当场改正的8项行为:
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4)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6)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7)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8)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附3:消防安全培训有关内容: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5)人员密集场所两个能力建设有关内容;
6)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和知识和技能。
☆★附4: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1)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2)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3)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4)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药剂室、高压氧室、制氧室)。
☆★附5: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消防档案应当详实,全面反映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单位应当对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
(一)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2)建筑物或者场所施工、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3)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4)消防安全制度;
5)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6)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7)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8)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9)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2)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3)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4)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5)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6)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7)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8)火灾情况记录;
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第二项规定中的第(2)、(3)(4)(5)项记录,应当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第(6)项记录,应当记明培训的时间、参加人员、内容等;第(7)项记录,应当记明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部门以及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