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时间:2019-05-12 12:0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

一是速度文化。知识经济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可共享程度。讲究速度和效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速度就是一切”。“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和速度的竞争。美国思科系统公司信奉的企业信条是:“在未来的商战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因此,培育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迫切要求。培育企业速度文化的目的在于争取最先掌握信息,发现最终消费者,并通过技术研发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培育企业速度文化的关键,不仅要运用数字化工具改造、创新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流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中提供企业员工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主动把握不断流动的信息所透露出的商机。

二是创新文化。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主导性经济活动,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活动,培育和形成重视创新、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是虚拟文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日益虚拟化。所谓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企业仅保留其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以在竞争中最大效益地利用有限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既增加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工业经济时代常

规运行中的硬设施投入,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必须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而不必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耗费在低价值产出和常规的工业生产中,后者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分工体系以订货或合营方式来完成。企业实行虚拟经营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如培育和控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设计,善于通过战略联盟、共同作业与虚拟生产、虚拟营销等方式。实施虚拟经营要注意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来的冲突。因此,适应虚拟经营,企业要努力培育适应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合作共享、相容共进、互惠双赢或多赢等文化素质。

四是学习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知识需求规模和知识价值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学习成为资源开发最基本的手段。知识的积累依靠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严厉的挑战。企业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挑战。企业应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现代企业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永续经营。

五是融合文化。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的内涵发生变化,既竞争又合作,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企业文化的融合铺平了道路,为企业成为跨文化的经济组织创造了条件。通过各种兼并和战略联盟等全球性合作实现最佳优势互补,获得信息、人才和其他稀缺资源。实际上,企业融合文化应当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企业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商业动作

第二篇:我国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

我国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

宋明明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人类跨世纪的共同行动纲领,而知识经济则是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因此,探讨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企业;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所谓知识经济,其实质是高新技术、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也就是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知识产品的生产渐渐取代了物质产品生产的主导地位,脑力劳动成为人类劳动的重要形式。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一)知识经济直接体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智力经济

知识经济主要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主体,它的发展主要靠知识和智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商品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移,而更多的是劳动者脑力的对象化,所以知识经济也叫智力经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增长和网络的普及,知识经济中融入了知识、信息、网络等元素,这就需要不断地增加智力资本,逐渐形成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是无形化和虚拟化的经济

这主要表现为资产投入的无形和虚拟。传动的工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的投入,而知识经济除了需要基本的资金外,主要依靠投入的知识、智力、网络、信息等无形资产起关键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投入的多少、好坏,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前途。另外,虚拟的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实现了人们对虚拟市场的操作,扩大了经济的空间。

(三)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中的重要资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知识与掌握知识的人密不可分。因此,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社会的第一资源。

(四)知识经济是具有全球化的经济

从知识经济出现和发展的时间可知,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知识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国与国之间需要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合作,以知识经济中知识、信息等主要资源的流动势必会加快经济全球化的速度。

二、我国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

(一)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开发研究知识

经济时代主要以知识作为战略资源,而知识资源的传播与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在运用过程中又能创造出新的知识来。企业必须提高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战略眼光,瞄准国内国际网络创造出来的信息市场,把企业自身具有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在此过程中又生产出新的知识资源,促进技术开发研究。

以IT行业为例,IBM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达40亿美元,而我国的联想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不到IBM的1/10.为此,联想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公司,投入更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并使企业从原来外购技术然后推广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化自主研发以后技术推广型的知识创新型企业。

(二)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

知识的价值是由包含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的含量决定的。以大众汽车为例,不断应用新管理和技术手段,通过增加汽车设计中微电脑应用面、增加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操作程度、增加业务管理中品牌化管理、增加机构设置中的扁平化和区域决策,充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产品技术含量。

(三)知识经济要求企业要健全企业文化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在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上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技巧和艺术。

以海尔公司为例,海尔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不断开拓进取,充实其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出了“先卖信誉,再卖产品”、“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以及“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等理念。海尔集团也由80年代末期的亏损电冰箱企业向洗衣机、彩电、空调、电脑等其他领域推进,并逐步走出国门,打入欧美市场。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发展中,海尔人特有的理念得以形成、巩固和强化,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引领了中国工业企业知识经济管理的新潮流。

(四)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并占领市场

全面转变市场营销观念,变开发与导向型为市场导向型是中国企业适应新知识经济形式的必然渠道。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例,作为中国初期工业经济模式下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造了汽车企业垄断中国汽车市场的神话。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品牌、技术、资本全面拓展,上海大众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和挤压;十年内从50%的市场份额下滑到到10%,而且国内汽车产销排名跌至四名左右。面对挑战,上海大众及时调整内部管理策略,变革开发、生产、计划、销售、市场和服务之间的关系,从组织架构上、从业务流程上、从理念上重新建立市场导向型的企业运行模式。上海大众一路重振雄风,到2008年底重新牢牢地坐上中国汽车企业的头把交椅。

总之,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好的际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纪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中国企业管理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企业再造,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入世后,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我国,新兴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式。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体定义。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企业文化的阐释。每一个国际知名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能够模仿和移植的。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明白企业文化的意义、作用、目的、切入点等方面问题。

二、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在我国短短二十多年的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五种企业文化基本模式:海尔“三层次说”企业文化、北京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一本三涵”企业文化、广东太阳神“CIS”构建模式企业文化、上海宝钢“CS客户满意战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三维立体”构建模式。北钢集团如何建树北钢文化,首先必须懂得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其次明白企业文化建树的方法策略,选择专业机构,专业人力对企业文化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关键在于“认准一个理、抓住一条线、坚持一颗心”。

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研究、运用、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以下作用:凝聚、协调、约束、塑造形象等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国企业步入国际舞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国的“入世”,标志着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经济上进一步的崛起,也标志着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时代,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入世”后,中国的企业面对以上所代理的变化,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应该采取怎样的变革应对发展问题?发源于欧美,成熟于日本的企业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改革的趋势。那么企业将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的需要,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壮大自身实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将是怎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进一步围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主题的要求?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当前每一个企业都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家、企业文化研究者,不能不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弄清这些问题,就能与趋势成功地配合——成功地迈向未来,为企业发展赢得广阔空间。

在我国“入世”以后,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和不断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仍然拘泥于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来经营管理企业,显然是滞后于整个时代发展进程。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创新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这种现代人性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生产者,适合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度的经营,适合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它能够对员工、对顾客、对供应商、对消费者等的需求做出迅速反映。实行企业文化理念化管理的企业,不再单纯依靠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企业文化精神理念会渗透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心底,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自己,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利益随时联系在一起。当然,企业文化管理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管理之上的,就和海尔的企业文化理念管理是建立在OEC日清日高的基础管理之上一样,诸多模式企业文化有着各不相同的成长基础。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什么?专家这样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团队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它可以分成四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即物质上的,这也是最可变的部分;其次是浅层的,即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最后是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这是精髓部分,也是变化最小的部分。这是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企业文化通常指的是企业的环境或个性,以及它所有的方方面面。具体从四个方面定义为:

一、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

二、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语言、行为、奖励等形式)构成的管理氛围。

三、由现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

四、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

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使经济学更接近现实,它打开了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这个“黑匣子”,使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西方学者阿尔钦(A.Alchain)、德姆塞茨(H.Demsetz)对于企业文化阐释使我们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在其《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一文中,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的理论。他们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的意义在于多项投入在一起合作生产得出的产出要大于各项投入在分别生产的产出之和,即实现1+1是否大于或者小于、等于 2的功能。他们指出,如通过团队生产所获得的产出大于各队员分别生产的产出和加上组织和约束团队成员的成本,就会使用团队生产。然而,在团队生产中,参与合作的队员的边际产出并不是可以直接和分别地观察到的。因为,一个团队向市场提供的是整个团队的产品,而不是每个成员的边际产品,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便会诱致偷懒行为: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团队精神”,是企业赖以成长的丰厚土壤。它能从根本上有效制约生产中的偷懒问题等道德风险,实现了“团队生产”、“联合劳动”的高效率。

在诺思(D.North)的框架中,企业文化作为制度的一个层面尤为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在他看来,文化作为秩序的伦理基础,是一种“意识形态”,他更是从经济发展史的高度指出,“意识形态是人力资本”、“个人意识形态的信念强,说明他的意识形态资本大。” 一定的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诺思等人看来,不仅是减少经济秩序交易费用的重要制度基础,更重要的而且它对经济主体创新和进取精神的推动,具有和产权界定匹敌的巨大作用,他可以提供选择性经济动力激励等方面的产出,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基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日本迅速的崛起,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也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旨。企业文化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评价参照体系,也可谓之“心灵结构”(mental structure),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机制,促进和制约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且保证企业发展的连贯性。如企业不会因为公司领导层的变迁而引起公司具体行为的起落,具有持久性和延续性,这就是百年企业的立足根本。当然,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企业文化可能显现出高度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使之在演进中受到自身的障碍,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并能不断再造,适时创新、改变。

大卫·克莱珀斯(David Kreps)在其《企业文化和经济理论》一文中更是用博弈论来解说企业文化,对其作出经典的解释。企业作为一个由多个人组成的群体,其行为实际就是人与人的博弈过程。人的行为取决于他自己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一般认为效用函数的变化很小,因此个人所面对的约束条件如环境就决定了他的行为主观能动性。克莱珀斯定义其为“Corporate Culture”(企业文化),他认为其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普遍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影响,企业作为人们合作的“场所”无法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明确地写在契约中(因为无法估量该事件发生后所带给每个人的损益)。企业需要形成某种“文化”即“决策”环境,使企业的人们可以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容易地找到“决策”的“焦点”,也就是企业文化可以形成一种默契和一种微妙的暗示。也可以反过来认为,“焦点”的存在减少了人们选择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能够从人的思想意识中起到管理作用。这里的“焦点”很显然使容易我们想到“麦肯锡7S”中所指的核心“共享的价值观”(Shared value),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随着现代经济管理发展的不断创新实践,诸多西方学者和管理家将企业文化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哈佛大学教授泰仑斯.E.迪尔和麦金赛管理咨询公司专家唉伦.A.肯尼迪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企业文化五大组成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念、英雄人物、文化仪式、文化沟通网络。在广告大师奥威格的眼中,企业文化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成的——传统、神话、仪式、习俗、习惯、英雄、特色和价值观。

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可以模仿的,但企业文化没法模仿,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具有自身特点,根源于自身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和生产者所总结、积淀出文化与管理等方面的成就,为什么海尔的企业文化只适用在海尔自己,而别的企业在学习“海尔”文化之后,盲目的嫁接到自己的企业,没有再产生又一个克隆的“海尔”呢!其实这些企业学习的结果就是学来了“皮毛”,舍弃“精髓”。有这样的一个例子:笔者曾经在一家商业企业亲自经历这样的事情,该企业领导层集体去“海尔”考察学习,盲目以为在取到“真经”之后,千方百计想把“海尔”的文化移植到自己的企业。该企业一味搞“海尔”的“零库存”、“狼来了”等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其实这家企业管理者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浅显道路,“海尔”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海尔企业文化的,“零库存”是建立在海尔企业文化中所提到的企业营销体系之上,自己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的生产者根本就没有从思想深处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理念。结果是企业领导者站在台前指手画脚、照猫画虎决策部署,中层的管理干部糊里糊涂执行,下面的职工是不知东西,闹出了一场克隆企业文化的闹剧,这种活动其实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企业之间推广的“比、学、跟、帮”的模式,其实企业文化不是简单复制和克隆,企业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大搞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还是原来的模式,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是屡见不鲜的,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避免走这样的弯路,深刻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不是体现在为企业当时能带来几个亿或者几千万、几百万的利益。企业文化功能是间接的,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现在的企业文化与传统不同,但过去的文化所起的作用应该珍惜,而未来必须由新的文化来引导。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以儒、道、佛三家为主,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作为企业的文化,只是大文化的一小部分,脱离不了大文化的范畴,中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根植与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和汲取外来文化的精粹,从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谈到企业文化切入点,应该从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人、组织与企业、企业与社会这个范畴切入:首先是宗旨、精神、理念;其次是经营、研发、工作上的文化;第三是个人层面上,做人做事的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规范。企业文化的特点大致是:非决策的、非经营的、非制度的、非管理的、非功利的。那么在企业范围内,企业文化的目标就主要指向——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问题。

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员工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做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都集中指向核心这一点,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就体现了企业文化所蕴涵潜在的巨大价值。从精神状态这一块产生出一种力量,可以叫企业的文化力,主要的几种可以看作为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这样,在管理通畅、制度贯彻、人才智能发挥、市场开拓、形象展现等各方面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君子各善其身的同时,又可以兼济天下,企业运转又多了一层最好的润滑剂和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无庸至疑的重要作用。

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不过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模式,例如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同样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因为企业各自特点及其市场发展空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构建模式。根据目前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

第一,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海尔CEO张瑞敏指出,“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海尔人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制度行为文化,如“OEC管理法”、“SST市场链机制”和“6S大脚印”等管理法则等;在此基础上则构建了现代文明的物质文化。

第二,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即“以人为本”,它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主旨;“讲求经营之道”,强调了企业理念与经营战略相结合;“培育企业精神”,涵盖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风和企业道德的建设内容;“塑造企业形象”,综合了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员工形象等的建设发展要求。

第三,以广东太阳神集团为先行代表的CIS构建模式。它从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系统地将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还出现了将CIS的营销战略提升为企业文化战略的趋势。

第四,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它以企业理念满意为先导,以产品和服务满意为重点,将企业管理文化与经营文化融为一体,开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型模式。新版ISO9000系列提出了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也将会从质量保证体系上推进这种模式的实施。

第五,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即以企业文化为主体,将厂区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三者结合为一体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这种模式虽具有其特殊性,即适用于厂区和社区连为一体的企业,但是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横店集团、江苏华西集团等的经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以上五种企业文化建设模式都是根据企业及其环境的特点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各有所长,但都是成功有效或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并且在我国企业界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或效法。当前,在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企业的目的。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之中,新的经验和模式也在层出不穷,北钢集团做为大型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自身发展经验基础上,根据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特点,参考和综合以上几种企业文化模式的特点,有选择性建设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简单的去嫁接或者移植一种外来的企业文化。北钢集团在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地扩张、发展成为横跨多个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那么北钢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具有广博的包容精神、创新精神、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多方面的企业文化,但也应该有下属板块企业自身特色文化,两者之间关系是绝对以北钢文化为中心,提倡板块文化相互促进和发展的企业文化集成和整合文化。

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建树?要想企业文化有所建树,我们必须清楚知道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有那些方面的影响。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施以积极影响。我们知道,企业是人群组织,更是人性化的组织,而人性化的实质是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因此,在企业这样的人群集体里要驱动和召引其个体成员齐思一律地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终极目标进发,最基本也得有两套措施:一是“格式化”——即以制度、计划、纲领、文件等约速之;二是“同使命”——即以自发一致的使命感导向之。这两种手法一个刚性,一个柔性,从管理学上讲,二者都不可或缺,都十分有用,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确是更高的层次,也因其没有固定成模式的操守,故而难度系数大一些。然而无数的企业组织社会实践不止一次地证明,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文化起到了导致局面性问题迎刃化解的作用。我们都曾记得,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几百年间,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经历了“检验——监督——管理——责任——使命”五个阶段。最初大家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只要严于把关,质量就可以保证,后来认为次品是监督失控所致,再后来发现这是管理上疏漏导致品质问题,再后来才发现作业人员责任心强与弱对质量关系甚大,到现代企业竞争阶段,企业管理者又翻然醒悟,组织文化培养起来的精神主宰——使命感才是维系质量最好状态的法宝。这个认识经历花了几百年时间,它是阵阵巨疼反思与经验教训总结的结果。这在上部分中我们可以从西方学者的论述中体现出来。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工业文明的核心、经济社会效益的核心正是由死板的“硬”制度管束逐步让位于灵活的“软”文化影响。我们不难理解,当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愿望受到寄身组织的真诚关注,当我们个体的孤立思想被先进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召引和融合并给予更大释放空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最细致的心思化为种种作业能力去报答这种良好的归属呢?而这个,就正是企业文化生力的基点,也就是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捷径。

其次,是企业文化建树的方法和策略。企业文化建树绝不是请个什么专家大师来培训讲解,那样企业文化就会变成校园文化,而大家都很清楚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根本就不具备生产能力、甚至连影响生产的能力也不存在(这里并没有否定校园文化的意思,只是校园文化自有其它价值体现)。企业文化的建树,首先要做组织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析,其目的是看本企业组织相比于其它组织的特点、优势和精神导向有何不同,而后加以评价、补充、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集思广议,能借此打动每位员工个体广泛而积极地参与意识。这样强调的好处有二: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扬了集体智慧、以期提炼出的文化基础更科学、优秀和实用;二是让员工们感觉到其中有自己的精力和智慧,最起码也应使其感觉到组织重视了其建议,这样便于确定后的组织文化在他们中间流通,接受也就快,认同感也就强;第二,须是企业经营者怀着无限激动、真诚和珍视将这份集体智慧互动的结晶(企业文化蓝本和理念)分享给大家,号召大家共同学习、探讨。让组织成员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企业亲和力。事实证明,企业经营者尤其是现代型绩优企业的经营者都是受员工爱戴和尊敬的。如果领导都如此重视,下属定是大受感染,学习气氛日盛。这里需提醒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许多企业主思想不大气,没有正气,不成熟,带着幼稚病,分不清企业经营何为主何为次,哪是虚哪是实。企业做大,领导被众多商家的利欲缠身,再加上受浮华风气影响,往往不由自主地失去了真实的创业者的身份,只重外面,不重里面。致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实际上,在企业文化方面的重视和投入才是真实的。只有这个才会积蓄潜力。

第三是选择组织专业人力对企业文化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综合评价,整理意见,集合思想进行二次修正、二次推行,如此往复,去其糟粕,得之精华,日臻完善。这里又有一点需提示,如此的循环往复,组织成员非但不会厌烦,反而在心中更加尊重自己的企业。因为企业如此尊重个体员工的思想,他们必然十分感动,加倍努力,而且还更敢于直言,提出自己发展企业点、线、面、体的宝贵意见。只要以上三方面的执行到位,做的扎实,企业文化必然顺利建树并能够确立之,而且必然不同凡响,必然会在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感召下,企业员工坚决执行。企业文化建树说其复杂实不简单,然说其简单也并不难成。关键是要认准一个理,抓住一条线,坚持一颗心。这一个理是:组织文化成功依赖组织群力;一条线是:沿着组织成员议论的焦点一线贯穿跟踪解决到底;一颗心是:对自己的职员(“自家人”)常施以爱心。诚如此,则优秀的企业文化诞生之时,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是无限辉煌。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企业的发展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总结以上所谈到的观点,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理念,实现管理变革;在结合信息化管理上,实现企业文化的提升;同时企业领导者应该直面人才竞争,重视营造爱才氛围;企业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发展后劲;企业应该重视文化冲突,建设“合金”文化,相信通过持之不懈的努力,在企业文化的巨大推动力作用下,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将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第四篇: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2.1 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和单位都是将利益作为发展的目标,管理的基础和工作的衡量标准,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当前各种水平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是一个人为化的管理体系和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更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创新和管理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依据。

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2.2 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

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可以提高企业目标在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变化和可控制过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是提高企业文化和企业水平的最佳方法,而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基本取决于全 体员工的绩效水平。

企业管理者应合理分配和科学利用激励资源,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使得员工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工作绩效,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2.3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

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员工是企业发展经营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以有效的方法,激发员工士气,引发员工潜力,才能创造企业最高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合理分配和科学利用激励资源,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使得员工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工作绩效,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3、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改革和创新激励机制,坚持。

4、建立支持知识运行的企业技术基础设施

从简单的知识支持工具到企业信息网络、通讯设施以及整套的更为复杂的组织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挖掘和良好的文件管理也很重要。要建立健全公司 内外部网络,使员工方便、快捷地了解全球信息,开阔视野和思路,更好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知识。企业建立和实施激励机制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而对于不同员工的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动机,企业应当给予不同起点和基础的激励措施。

5、结束语

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过程,是实现企业完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其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创建出有利于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激励制度,建立良好的学习体系和组织过程,通

过当前的文化体系和管理措施进行企业管理和控制中的创新工作,为我国企业要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

第五篇:论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对策

论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成为了世界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08级社工三班

张洪

20085664 4

下载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

    家长学校讲稿——家庭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黄冈镇中心小学[开场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超旧人”。为人父母者,无不期望子女胜过自己,比自己生活得更幸福,也更有成就。子女是......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精选5篇)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一)论文提纲:序言:入世后,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摘 要: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

    企业文化建设知识

    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何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我想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思考这些课题,当然作为一个管理部门,我们也有责任来思考和协同完成这些课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赵惠东 目录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3......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推荐五篇]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共)

    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共4篇)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据本单位的实际及今后的进展方向,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总的来说,它应当在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集中反映党的意志、实现......

    干部要适应企业的发展

    干部要适应企业的发展应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实现十一五发展战略,需要坚定的执行力去贯彻落实。而干部在企业发展中所处的作用,决定了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