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1、企业发展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白,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没有终极时间的,2-5年企业为了稳增长,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员工的福利待遇,提升企业的战略品牌,10年以后企业要的是覆盖性、全面性发展,产业链的扩充,行业的做精,品牌的做大,一个企业到最后真正为了什么,更多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团队文化。如果一个你跟随了10年的企业,你很清楚它的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什么?你收益了多少?企业强大员工自然出色。。。需要说明的很多,但希望你更多的去悟,作为管理者,不要想企业的终极目标,而是想好眼前目标与短期目标。这是职业经理人的事。
2、无为而治.企业的每个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有效地自动自发的运行!
企业管理有五个层级.第一是产量管理,只要产量多就行(搞生产,计划经济),第二是利润管理(做制造,运营管理,),只追求获利多.第三是利润率管理(产品管理,做企业文化),第四是品牌管理(做价值,价值观传播)
第五是企业生产力管理(百年老店,无为而治)
第二篇:企业管理管理的终极目标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什么?
作者:行天人力资源管理 曹子祥返回目录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都在研究企业管理的问题,都在探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增加销量、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提高利润等等。但是,我们认为,以上的一切都不应该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企业和企业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同样应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受益者,这种受益,不仅仅是他们从公司领取工资,更重要的应该是,工作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在工作场所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生活质量”。这是因为:
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的组织,也不例外,他的活动同样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例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所以有客户愿意花钱购买,是因为它能够改善购买者的生活,或者是有助于改善购买者的生活。例如,购买一个“魔鬼训练”,本身不会给购买者带来直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通过训练,使受训者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取更大的收获。
2、在我们中国,工作时间在员工的生活中最长,工作生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了员工的人生质量。在现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企业当然应该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经理们当然应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为己任。
3、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成为可能。
我们分析了一下,要提升“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让员工做他们喜欢的工作。如果员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们是不可能有多少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所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首先要让员工做他们喜欢做的工作;
2、让员工做他们擅长的、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工作;
3、让员工们同他的上司相处愉快;
4、让员工之间能够相处愉快;
5、企业要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工作中遇到问题会有人及时指导;
6、帮助员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企业中能够找到相应的职业通路;
7、让员工热爱自己的公司,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8、让员工对公司有信心,相信公司的目标能够实现;
9、让员工有较高的薪水,不会被生活困扰;
10、让员工感到公平——机会公平,评价公平,收入公平等等。
公司采取上述措施后,达到了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的目的,我们现在分析一下公司采取上述措施以后,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当人们从事他所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工作的过程就是他享受的过程,他当然会尽情地、不知不觉地在享受工作的同时,把工作做得很好;让员工做他们擅长的、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工作,当然就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好。员工们的工作都做好了,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强大。这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应该了解下属的长处,并且在工作中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员工关系融洽,员工们同他的上司相处愉快,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工作效率提高是自然的事,在这样的机构里工作,员工的稳定性会更好,人才流失的情况也就会更少。
企业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工作中遇到问题会有人及时指导;培训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员工技能的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员工的合作,所以,员工和部门以及整个组织的能力都会得以提升,受惠的将是整个企业。
同样的分析,企业如果做好上述5-10项内容,在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幅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强调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企业当然一定是能够赚钱的,老板的利益自然会得到保障。
相反,如果不能做好上述工作,企业,将会怎样呢?
例如,如果企业不关心员工们的个人兴趣,安排工作时,没有考虑他们的兴趣,使员工从事他们不喜欢的甚至讨厌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工作中不能获得任何乐趣,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手中做着工作,心早已飞到了别的地方,工作不出错就万岁了,怎么可能奢望他把工作做得很好?结果当然是一方面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低下,员工们痛苦不堪,同时,企业也无法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设想一下,一个根本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去调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投诉,其结果一般情况下是:客户和员工都不开心。比如,一个不开心的服务员,不自觉地会拉长脸,作为消费者,你一定会感觉他在给您脸色看,下次你还会到一个给你脸色看的餐馆用餐吗?如果多数服务员都不开心,这家餐厅的倒闭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同样地,我们容易分析上述2-10项,得出结论:企业不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不仅仅是员工受到伤害,企业的利益同样受损。
结论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越高,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如果企业不能够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的话,我们不一定不能够追求到利润,至少追求的效果不会太好。即使追求到了利润,如果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不高,那意义又何在?
第三篇:农药发展阶段及终极目标
农药发展历程概况---低效高毒农药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公元前2500年,首次记载苏美尔人用硫磺控制害虫害螨,公元前9世纪古罗马学者曾提倡砷作为杀虫剂。我国也早已使用雄黄(As4S4)、砒霜(AS2O3)和银朱(HgS)防治虫害,公元900年左右,我国民间已使用无机砷制剂进行园艺害虫的防治。
但是无机农药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弊病。低效高毒,在毒理和防治对象方面有明显的局限性,无机杀虫剂对昆虫通常只有胃毒作用,一般不具备触杀作用和熏蒸杀虫作用,对危害严重的蚜虫、红蜘蛛及其他非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都无效,因此严重限制了无机杀虫剂的应用范围。农药发展历程概况---高效高毒农药
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在新农药的研制方面相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39年瑞士科学家Paul Muller发现了DDT的杀虫作用,并因此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现代化学合成农药的里程碑。
1947年对硫磷的发明,世界农药进入了有机磷农药时代。1957年在天津农药厂开始生产有机磷农药,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有机磷农药时代。
相对于无机农药时代,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杀虫谱广、应该范围大、见效快、杀虫效果好、使用成本低等显著特点。甲胺磷等高度农药品种,风靡近20年,为我国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高毒农药常常会对农产品产生污染而且对环境生态影响较大,使用者也时常发生中毒事件,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严厉管理措施来禁止或限制此类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用列入“PIC”名单的5种高毒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农药发展历程概况---高效低毒农药
1949年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仿制天然杀虫剂的首次成功,也使农药的发展方向由单纯的注重农药的“高效”向“高效、低毒”延伸和转变。
所谓“低毒”,主要是指对人、畜急性口服毒性低,随后意识到对农药施用人员而言,急性经皮毒性与吸入毒性更为重要。毒性问题开始强有力地左右了农药新品种开发的取舍和已有生产品种的市场寿命。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比较容易产生抗性,且多数品种杀螨效果较差,对家蚕、蜜蜂和水生生物毒性高,多数原药不易溶于水,多数加工成乳油,易造成环境污染,诸如此类缺陷也严重限制了菊酯类农药的长期发展和应用。
Rachel Carson(1962)Silent Spring 的出版引起公众对使用农药危害的认识,对农药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农药发展历程概况---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从消费健康角度,低残留是对安全食品的更高要求;
2)从国际贸易角度,低残留是打破限量标准这个绿色技术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 3)从环境安全角度,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负面影响。
植物、昆虫生长调节剂除虫脲、灭幼脲等和噻二嗪类的噻嗪酮,保幼激素类烯虫酯等、蜕皮激素类的虫酰肼等产品迅速发展。高效低风险是现代农药发展的要求
1)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但是,形成复杂的残留药害、累积药害、二次药害等问题;
2)很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对使用剂量要求十分严格,也属于低残留范畴,稍有不慎即会对农产品外形外观、营养成分、口感风味等质量技术指标的要求造成损害。
可见,“低毒、低残留”未必真“安全”,仅是“安全用药”的必要条件。
氟虫腈杀虫剂,高效低残留,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特效药,当初用它取代对人体有剧毒的甲胺磷。现在发现它对水生动物毒性极强,特别是对蜜蜂可以起到灭绝作用。未当场死亡的蜜蜂把带有“锐劲特”农药的花粉采回蜂巢,会让巢内的幼虫食用后全群死光。
因此,现代农药,不仅要“高效、低毒、低残留”,还应该涵盖对作物保护对象的安全(低药害)、对养殖业对象的安全、对农业有害生物天敌的安全(有利于与生物防治协调,有利于发挥综合防治的作用)等。简言之,可以用“高效、低风险”来界定。
农药发展阶段及终极目标
回顾近二十年来农药的科学发展历程,如果我们只针对农药功能的判定标准,可明显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Pest Control(有害生物控制)
有害生物控制是最狭义的农药功能定义。即通过控制农田有害生物的发生,以达到减免产量损失的目的。在该阶段,农药基本仅发挥救灾物资的功能。农药的使用目的仅局限为挽回因农田有害生物发生而导致的产量损失。目前农药领域大部分从业人员对农药的认知仍停留于此。第二阶段:Crop Care(作物保护)
作物保护在概念上对农药提出了新的功能,也使农药使用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作物免受生物因素(农田有害生物)危害,更要保护作物免受非生物因素(不良的生长环境)的危害,进而减免产量损失。在该阶段,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药”的定义。也即除控制农田有害生物发生外,赋予农药“保健”的全新使命。其主要内容为抗寒、抗旱、抗盐碱、抗干热风及抗植物生理因素导致的早衰等。总之,就是通过农药的使用,以提升植株对各类不良生长环境的耐受能力,保证植株健康生长,并最终达到丰产目的。即农药使用后不仅要减免因农田有害生物导致的产量损失,还要减免因不良环境导致的产量损失。目前,市场农药成分中已有不少成分基本可满足这一要求。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氰烯菌酯。该成分不仅可高效防除小麦赤霉病等镰刀菌病害,还可提升小麦抵御干热风、避免小麦灌浆期功能叶早衰;又如,新烟碱类成分(吡虫啉)拌种处理可有效提升植株幼苗抗寒、抗旱、抗盐碱的能力(逆境屏蔽)。国家在“十二五”农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抗旱”、“抗寒”、“植物免疫”等发展农业的关键词,更是体现了工信部、农业部对农药的新认识和新要求。第三阶段:Crop Enhancement(作物潜能激发)
该阶段对农药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激活植物潜能,增加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此时,农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救灾物质”的范畴,并非单纯为应对“灾难”发生(有害生物爆发及遭遇恶劣环境)而使用。不仅要发挥作物保护的功能,减免各类因素导致的产量损失,更要激活植株潜能,以提升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为终极目标。其具体表现为:促进作物分蘖、增强根系生长、提升光合作用、控制植株徒长、提升结实率以及促进植株灌浆等一系列有利于提升产量的措施。该阶段农药的功能要求完全突破控制“有害生物或环境”,最终落实为增产和提质。此时农药已经作为一种增产或提升品质的手段。其使用时机不是简单的根据农田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或植株不良生长环境情况而定,更要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通过积极的药物干涉,调节、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并最终提升产量。在欧洲等发达农业国家,早在十年前就已将现有部分农药成分作为增产及品质提升手段进行广泛应用。如美国、加拿大的小麦连续使用烯唑醇、丙环唑及戊唑醇等具有生长调节功能的药剂,不仅可有效防治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多发病害,更可平均增产20%以上;烯唑醇在花生下针前使用,不仅可以防治花生广义叶斑病,更可增加花生下针数量、提升花生下针率及结实率。而国内的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剂同样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使用1~2遍,可明显促进小麦灌浆,提实结实率及千粒重,平均增产14%以上。
第四阶段:Integrated Crop Solutions(作物问题全面解决)
该阶段下,农药的功效不仅谋求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提升,更追求食品的安全性及食用价值。在实践应用中,表现为根据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制定一整套用药方案,通过药物干涉,通过控制农田有害生物,减免不良生长环境对作物的负面影响、激活作物增产潜能、消除或有效降低有害生物遗留或引致的毒素,最终提升作物产量及品质,并确保农产品食用的安全性及功能性。长期以来,人类对农田有害生物及恶劣生长环境对农作物所产生不良影响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产量降低及品质下降,而极少关注农田有害生物发生以后对人类产生的安全影响。而根据几十年来多方面的研究结果及数据表明,部分病原菌发生以后所分泌的,或植物在部分恶劣环境下生长所生成的某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存在极大威胁,像黄曲霉霉素及赤霉病毒素(DON)等。2011年底,我们政府也对超标企业做出了处理,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目前,部分农药成分确实存在着降低毒素或提升食品安全的功能。以小麦赤霉病防治为例,使用多菌灵或嘧菌酯不仅防效有限,更可刺激病菌分泌,提升麦粒中赤霉病毒素的含量;小麦赤霉病病菌现阶段已对多菌灵产生严重抗性。同时,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菌,侵染量提升两倍,毒素分泌量提升四倍;而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可靠,一次用药防效高达92%以上。且是目前唯一可有效降低麦粒中赤霉病毒素的药剂。也鉴于此,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将氰烯菌酯列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唯一指定推荐药剂。并明确表示将逐步停止多菌灵在赤霉病防治上的应用。多菌灵极有可能是首个因恶化农产品安全及食用价值而被停限用的农药成分。
综合以上四个阶段概括分析,农药的功能演变如下:控制有害生物挽回产量损失——有害生物及不良生长环境影响双重控制挽回产量损失——避免不良因素(含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现阶段更多是非生物因素)导致的产量损失、激活作物潜能,实现有效增产——最终在落实有效增产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及食用价值。
第四篇:生命的终极目标
生命的终极目标
“2005年超级女声”红遍了大江南北。虽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低俗文化,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青少年的盲目追星。可是谁也不能否认,这几个年轻的女孩真的成功了,她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反观自己,差不多的年纪,但我们默默无闻,在日复一日程式化的生活中消磨青春。其实“星光灿烂”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为什么我们无法到达?因为不想,所以不能。
一个思想,即便是不真实的,也可以影响我们,只要我们相信它是真的。但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连“想”都不敢。在实践之前,我们就已经否定了自己的能力。
李宇春漂亮吗?不!
李宇春歌唱得很好吗?不!
如果我是李宇春,我连比赛也不会参加。要相貌没相貌,要身材没身材,要唱功没唱功,凭什么赢别人?
李宇春的成功证明了,只有敢想敢做,才有机会成功。如果连想都不敢,我们连机会也会失去了。
有个故事在西方神秘地流传了一百年。一个年轻人,接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要他在一个玫瑰花园,去见一个神秘老人„„从此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变。其实老人只是告诉他:想要成功就要有成功的野心。
很多事情,其实我们真的可以,但我们不相信自己,所以连想也不敢想,在一切都还未开始之前就先放弃了,于是我们永远也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或许,通向胜利的道路确实是漫长而艰辛的,但绝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给自己赢的信心,那么就没有人可以帮你了。
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敢想敢做时,我们的心灵就足够强大,我们便可以创造一切,享受一切。
这就是生命的终极目标。
第五篇:管理的两个终极目标
智慧365
管理的两个终极目标
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一言以蔽之,管理企业就是要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而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短期业绩,也要注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这才是企业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
企业管理仅仅是为了实现股东最大的回报而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还是应该在决策过程中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诸如员工、客户和社会等的利益?不容置疑是后者。公司管理层借提高股东价值为名而进行的种种贪婪行为和主张股东回报最大化的观点应该遭到严厉抨击。因此,准确地讲,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要通过提升内在价值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价值的最大化既包括对公司短期业绩的管理,也包括对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管理。
当然,事实是在一个得到有效监管的市场里,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越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贡献也就越大。如果公司通过管理来创造长期价值,则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将会受益。在过去多年中,创造出最大股东价值的公司同时也创造出了最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其研发投入也最多。此外,值得指出的是,许多公司的最终股东是普通民众,他们的退休储蓄投资于这些公司,因此他们的养老金有赖于这些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这样说来,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公司为实现股东价值,不仅需要管理其短期业绩,而且需要管理其长期健康发展,即公司在长时间内保持其业绩的能力。健康的企业包括许多要素:健全的战略;维护良好的资产;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在客户、监管机构、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当中具有良好的信誉;以及吸引、留住和培养高效能人才的能力。
怎样管理其长期健康发展呢?大多数公司在考虑长期业绩时,首先想到的都是增长。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全球通胀的今天,增长成为许多职业经理人或首席执行官心中的头等大事。但是,有高增长计划的企业并非就是健康的企业。其实,许多公司在野心勃勃的增长过程中,尤其在为收购付出过高代价时,已经破坏了自身价值。增长也许是公司保持业绩的一个要素,但还有一个关键要素是良好的投入资本回报率。在面临低增长或负增长的行业中,对公司健康的管理可能更多的是围绕如何获得持续的回报而展开。
只有通过管理公司的业绩与健康来实现最大的股东价值,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理性的,市场实际关注的还是内在价值。应将股价与公司的内在价值保持一致。衡量长期业绩才是公司管理者、投资者、董事会和分析师评估企业表现的一些方法。总之,企业经营管理不能仅仅只关注合规事务,而要在指导其公司的战略与价值创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掌握基本原理的管理者最能够做到不断创造价值,使公司和社会保持健康发展。唯有如此,企业管理的目标才算实现了,管理者的价值才有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