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

时间:2019-05-12 12:1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

第一篇:论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

[摘要] 企业文化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器,学习型企业文化更是保证企业不断自主创新的充分条件。学习型文化以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为核心价值观,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来实施企业的变革和创新,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学习型企业文化 自主创新 驱动作用

一、引言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协“七大”上指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更多知名企业和品牌;胡锦涛总书记又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作为国家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来说,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会形成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模式,而这种企业文化模式,对企业自主创新方式的选择、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组织的生态环境出现重大变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组织文化类型,这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态,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来实施企业的变革和创新,达到企业更好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学习型组织文化是在当代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学习型文化”的定义,但他将塑造学习型组织的步骤概括为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根据共同愿景理论以及所谓的“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和价值观”等论述,国内学者对企业学习型文化的内涵也作了多方面描述:企业的学习型文化是指企业中客观存在着的支持员工学习、合作和知识共享的软环境。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延伸和拓展,体现为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学习型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既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又重视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旨在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价值观,激励自我超越,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可见,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是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的企业文化,是强调开放、创新、应变的企业文化。

学习型企业文化依存于学习型企业组织,一般包含着个人学习、团队或团队学习、组织学习这三个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学习层次(如图1所示)。个人通过自学、借助技术的教导和观察,取得技能、洞察力、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团队内部完成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增长;组织通过在组织内部倡导并推动持续改善而获得智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1.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自适应的企业文化。一般地,学习型企业是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的组织,具有自我调节反馈机制。由于这种组织的主体都是学习型的,不仅能够适应环境生存,而且还能够创造性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实现系统自主演化,所以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市场环境适应度高”的特征,其核心价值观就是激励企业的改革人才能够依据社会环境的发展来改革企业。这样,不仅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密切关注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能够承担改革的风险,而且每个人都是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

2.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创建具有开放性。在学习型文化的环境中,员工们深刻认识到群体互动式的学习效率远远优于单个个体的学习效率,于是,在个人单向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双向学习。这样,学习的基本单位由个人变成团体,知识在整个企业里迅速有效地传播,并产生知识分享价值倍增效应,进而产生比仅在少数人手中能产生更强大的作用。而且,学习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的,员工个人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即具有共同愿景)。同时,由于企业鼓励合作、提倡内部团结,员工们为了获取新的技能或技术,可以不断向周围同事学习、交流、沟通和对话,使得整个组织超越了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的层次,达到组织学习的层次。再者,学习型企业组织是一个流线型的、无边界的、扁平状的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促进组织内外的联系、信息流动、相互交融,形成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促进了组织学习。

3.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股强势的指导力量。学习型企业文化不是脱离于企业组织之外的东西,它来自企业组织的实践过程,所以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强势,首先是表现在它是实践的、行动的,在于它对企业组织修炼的指导;其次是在于它是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相协调的产物,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相同的目标“愿景”;其三是在于它消除了企业及员工个人学习的障

碍,也就扫平了实践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障碍和阻力;最后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学习型企业的持久创造力。

三、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

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为导向,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开发,并使之商品化的过程。它包括市场机会捕捉与选择,发明的引入与研究开发,设计与试制,批量生产与销售等环节。从企业文化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则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技器物(产品)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以及价值观念的创新(更新)。我们所研究的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主要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制开发,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内部创新”、“模仿创新”等,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发挥作用的。企业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社交默契刺激了生产资源的交流和综合,因此,促进了技术创新(Tsai & Ghoshal,1998)。事实上,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受文化驱动的行为。企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它在创新选择中对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认定与把握。本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整合学习理论、创新理论等观点,分析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方式的影响(如图2所示)。

1.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推动功能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重视员工的创新和挑战性,激励员工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学习型文化氛围下,企业用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在环境变化来临之前就及早行动,通过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来提高工作绩效。基于学习型文化的特征,员工们认为勇于挑战、承担风险、有创造力才是有价值的,所以他们会主动搜集最新信息,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沟通,倾向于选择简捷方式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学习型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制开发,使它能够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自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习型企业文化所确立的使命、战略、目标、愿景,是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自主创新的保障和推动力。

2.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用员工们真心拥护的共同愿景凝聚全体员工,使员工们全心奉献于共同愿景。这样,员工之间就会彼此坦诚沟通、真诚相待,大家手心相连,团结互助,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极强烈的向心力。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中,大家从整体上考虑问题,集体主义精神浓烈,员工们具有极高的归属感、认同感,而且每个员工都有权参与决策和管理,有利于员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进而激发员工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Monge,1998)。这时,企业每选择一个创新项目,所有的员工就会很快地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攻关,从而降低组织资源转化的成本和时间,提高组织资源柔性,减少创新失败的可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实现。

3.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培育功能对自主创新的驱动。组织学习和内部交流对组织的自主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组织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直接地影响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

Kivimaki甚至认为组织内部交流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创新绩效。强调学习和交流的学习型企业文化为企业培育了一个平等的开放式环境,使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可以坦诚地沟通、相互学习、共享知识,从而有利于扩大已有资源适用范围。首先,组织学习交流的基本目的就是突破原有资源(能力)的限制,打破历史形成的组织惯性和惰性。其次,良好的企业内外部沟通,使企业与外部保持更近的距离,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及其他组织之间不断地进行知识交流,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与其他外界信息,很好地获取自主创新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有效地降低自主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考虑到自主创新行为对企业的重大影响,以及自主创新价值实现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企业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开发,倾向于各种自主创新方式的实施。

四、结语

学习型文化是以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励团队学习为核心价值观,重视员工的创新和挑战性,激励员工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并通过制定作为学习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愿景,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提供组织结构和制度保障和推动力。从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功能上看,它是一种能不断激发企业创造力和自主创新行为发生的新型企业文化,在自主创新中对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认知与把握也与其他企业文化模式不同。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企业的文化模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自主创新,所以,要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使企业选择的文化模式与其自主创新方式相契合。参考文献:

[1]P.Senge: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New York:Bantam Doubleday Deli.1990

[2]马庆喜王丽萍等:试论企业学习型文化的建设模式[J].商业研究.2007,(2):79~81

[3]宋俊超:浅析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建[J].前沿.2007,(1):227~228

[4]孙建华:浅议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J].甘肃农业.2007,(4):87~89

[5]王林雪:基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管理创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3,(2):26~31

[6]远德玉马世绕:企业技术创新概说[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7]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技术文化”的互动[J].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8]Tsai W., & Ghoshal S.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intrafirm net 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mal.1998,41(4):464~476

[9]Monge:Peter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in globalization[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utumn 1998,Vol 48 Issue 4, p142

[10]Kivimaki Mika, Lansisalmi Hannakaisa, Communication as a determinant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R&D Management Jan,2000 Vol 30 Issue 1, p3

第二篇:论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

论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

[摘要]区域经济学传统区位理论认为,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因素、集聚因素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经济政策环境等其他因素。通过对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中区位选择实践的总结,可以发现,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不仅对一个经济区位的产生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也决定着一个区位优势的形成过程,进而决定了不同经济区位之间区位优势的此消彼长。由此,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认识到一个区位的经济价值,判断一个区位的优势并对自身的区位选择做出决策。因此,真正影响企业区位的决定性要素是创新。

[关键词]企业区位选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经济学传统区位理论认为,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因素、集聚因素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经济政策环境等其他因素。通过对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中区位选择实践的总结,我们发现,传统区位理论讨论的各种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失于肤浅,而真正影响企业区位的决定性要素是创新。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区位选择有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如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区位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追本溯源地从根本上探讨企业区位选择的本质性决定因素,不仅对于区域经济理论而言有其理论进步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区位理论及其弊病

(一)企业区位选择的内涵

区位一词来源于德文“standort”,英文译为“location”,意指经济活动单位(包括企业和区域)在以地理空间为背景,由相关经济活动所构成的经济空间中的位置。企业区位选择,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选取某种评价策略对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选取出最优的投资、经营的地理位置。其中,既有经济区域的选择,也有厂址的确定。现代企业的区位选择,更主要的是企业经济区域的选择。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就表现为一个区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

(二)传统理论关于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

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是区域单位的企业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区位因素的地域空间差异直接导致各经济区位的优劣。传统区位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要素禀赋、集聚要素等方面。

1、运输费用。关于运费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最早由杜能提出,杜能认为,运费最小是最佳农业区位选择要素。此后,韦伯提出工业运输成本最小化是厂商最优区位因素。

1826年,古典区位理论的奠基人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创立了农业区位论。杜能提出,农业生产利润取决于农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农产品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费。在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利润是市场距离的函数,决定利润的只有运费,而运费又由距离和运费率来决定。每一种农产品运费率不同,因为各种农作物都有最远可运距离,因而在什么地段种植什么农作物,要视其与城市的距离而定。

1909年,工业区位理论奠基人德国经济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发表了《工业区位论》,探讨了工业区

位的移动规律,论述了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韦伯假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其他因素如政策、政治制度、民族、气候、技术发展差别等不起作用,则工业区位的理想位置就是使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要运输的里程和货物重量为最小的地方。

2、劳动力费用。关于劳动力费用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早主要是韦伯提出并论证的,后得到其他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同。韦伯认为,假定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工业区位,实际对区位作用的因素主要是运输费用和劳动力成本。企业首先选择在运费最小地点生产,然后,劳动力成本的节约大于运费增加时,企业会选择在低劳动力成本的区域内生产。运费随着空间距离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而劳动力费用则不具有这种特性,它是属于地区差异性因素,是导致运费形成的区位格局发生变形的因素。

3、市场需求。关于市场需求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费特尔提出的市场需求论、德国地理学家克斯泰勒提出的中心地理论、地理经济学家勒施提出的市场网络论。其核心观点在于,任何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销售量,取决于消费者数量与市场空间的大小。但是最基本的是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并且这两种费用的高低与市场空间大小成反比,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越低,市场空间就越大,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工业企业的生存和获利的空间就越大。

4、资源禀赋。资源禀赋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源于瑞典经济学家俄林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由于学界认同资源禀赋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而俄林的资源禀赋论被看作是一般区位理论。俄林认为,由于各国和各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决定了国际分工和国内工业区位的形成。在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工业区位取决于产品运输的难易程度及其原料产地与市场之间距离的远近;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工业区位取决于各地人口工资水平、储蓄率和各地区价格比率变动等。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之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5、集聚因素。集聚因素指许多企业由于地理上的邻近而具有的经济效应,是单个企业孤立地在某个区位生产所无法获得的优势,包括专业化分工、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信息共享、知识与技术的扩散等。关于集聚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韦伯、马歇尔、格斯特等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韦伯较早就研究了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以及集聚分散几种最重要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作用,指出了集聚带来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和利润的增加。之后,“新的产业空间”学派的斯哥特、斯多波等也认为,现代企业生产应采取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强调企业之间建立在一体化基础上的物质联系,集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取得外部规模经济。“新产业区”学派的巴格那斯科等认为合作创新影响企业集聚,从而影响企业区位选择。

6、多因素复合作用。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美国学者埃德加·M·胡佛、艾萨德等人,综合了韦伯、俄林、勒施等人的论点,提出了对工业区位的多种成本因素综合分析,即认为最大利润原则固然是确定工业区位的基本条件,但最大利润原则的实现必然同自然资源、运输成本、工资成本、地区居民的购买力、工业品销售范围和渠道等等有关。

此外,也有学者从国际投资角度论及区位选择应考虑东道国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等方面。

综上所述,传统企业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石,对现实工业布局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传统企业区位理论对创新与企业区位选择关系的研究非常缺乏。尽管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传统企业区位理论都没有考虑创新问题,各个流派也都呈现出对创新的漠视。事实上,创新是最深层次的区位选择影响要素,创新对传统区位理论中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中每个因素都有本质的、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虽然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是表层意义上的,它们都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

三、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

(一)创新及其构成1921年,创新理论的开创者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这个经济学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此后,关于创新也出现了不同角度的界定。本文沿用熊彼特对创新的界定。但与熊彼特以企业为出发点的创新又有所不同。第一,熊彼特强调创新是企业家行为,而本文的创新则既讨论主要由企业推动的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创新,也探讨主要由政府实行的制度创新。第二,创新有丰富的内容,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由于研究角度的需要和资料所限,本文仅探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及商业活动。它包括:(1)产品创新;(2)过程创新;(3)扩散。制度创新,即社会游戏规则的改变,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变迁过程。制度经济学讨论的制度创新虽然可以兼论企业和政府,但其“经过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前提也隐含着该概念是针对企业而言的涵义。本文在探讨制度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时主要讨论政府宏观的制度创新问题。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概念与传统的创新概念的不同之处。组织创新就是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的过程。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得到世人公认,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在的主要动力。

(二)创新对区位选择因素的作用

如前所述,创新是最深层的企业区位选择因素,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创新对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在其对传统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中有充分的体现。

1、创新对运输费用因素的作用机制。如前所述,运费因素在早期的区位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运输手段、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管理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创新在运输费用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第一,技术创新使运输手段日益先进,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效率不断提高,也使得运输费用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变小;换言之,技术进步使得同等运费条件下运距更远,运量更多。这种趋势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时越来越少地考虑运费对其盈利目标的影响,而转向考察其他因素。第二,社会制度的创新或经济政策的变更也对运输要素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导人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也在政策上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国际运费最省的沿海地区。这不仅使国内企业在区位选择上倾向于国际运费最省的沿海地区,也使得国际企业在对华投资上也顺理成章地选择沿海地区以兼收政策优惠和运费节省之利。第三,企业的组织创新,特别是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企业通过将物流部分的职能转移到专门的物流企业,实现了组织结构的精简和自身经营范围的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这和技术创新一样,具有使运费对企业区位选择作用减少的效果。

2、创新对劳动力费用因素的作用机制。劳动力费用曾是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创新对劳动力费用也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第一,技术创新对劳动力费用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影响有两重作用。一方面,机器设备的技术革新,生产技术的自动化、无人化,排除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因而也削弱了劳动力费用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同时也要求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给企业增加了劳动力培训费用的负担。但企业还是愿意选择熟练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对高水平劳动力供给能力的区位仍然有较强的选择倾向。第二,制度创新,特别是教育制度的进步对劳动力费用的区位意义有着削弱的作用。随着教育普及,一国国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基本达到了一般产业工人所要求的知识水平,这种趋势使得一般产业的劳动力费用选择意义越来越受到削弱。特别是随着社会劳动力的高学历化,劳动力费用的选择反而出现了悖论,即社会劳动岗位不需要那么多的高学历,于是要么企业选择一般学历偏低的区域,要么出现就业者的学历使用浪费现象。第三,组织创新普遍具有节省劳动力费用从而降低劳动力费用对区位选择

影响强度的效果。例如,跨国公司把选择低廉劳动力市场作为其总体战略之一,所以选择投资发展中国家。但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区位选择则可能不再主要受劳动力价格约束,而选择政策、市场等条件较好的区域。以学习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创新组织的企业集群,通过知识溢出效果,就可以节省研发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而不必专门选择劳动力低廉的地区。

3、创新对市场因素的作用机制。传统区位理论关于市场因素的分析,主要讨论了企业生产成本与市场空间大小的关系。但是,传统区位理论基本上讨论了区位选择对市场划分的作用而非市场对区位选择的意义。客观上,市场的确是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市场是否成熟和丰厚决定了企业区位选择的成败。而其中,创新更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第一,市场要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区位是否贴近市场上。这里,具体表现在运距以及运输成本的区位意义上。因此,前文论及的关于创新对运费的作用问题对于市场同样有意义。即,运距越短、运费越少,就越是可以视为满足市场要素的区位选择目标。而创新对运费在区位选择中作用程度的削弱,同样也降低了企业区位选择中对市场要素的要求。第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在一国内部受到削弱的市场要素在国际贸易受到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限制之后成为跨国公司区位选择时的重要动因。企业为了进入进口国市场,主动选择在进口国设厂进行生产。进口国采取的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等进出口制度是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区位的制度创新前提。而跨国公司这种生产组织创新的产生本身则是企业区位选择中市场作用的结果,而且进一步使得跨国企业选择进口国市场的方式大行其道。第三,创新对市场的生成有重要的培育作用。在理论上,技术创新可以培育一般市场。而一国的制度创新可以培育政策优惠区域的市场,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深圳、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政策优惠市场。同样,企业的组织创新也可以培育一个区域的产业优势市场,例如,美国的硅谷这种产业集群方式培育了这个区域的IT产业优势,使得IT类企业愿意选择这种市场来作为企业区位。

4、创新对资源禀赋因素的作用机制。资源禀赋理论解释了国际分工的生产原理,亦解释了生产据点在国际间的分布问题,同时也解释了整个世界的厂商区位选择问题,因而,资源禀赋理论才具有解释区位选择的一般性意义。在资源禀赋理论看来,土地(包括与土地天然附着而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资本、劳动是决定生产区位的关键因素。但是,俄林的理论以世界平均生产技术水平一致为前提,排除了技术创新这一根本性创新的作用,因而在解释现实问题时遭遇“里昂惕夫之谜”而不能自圆其说。事实上,在资源禀赋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问题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都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技术创新决定了自然物质成为资源。回顾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所有自然物质被发现为有用的经济资源都源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进步,源于人类掌握了某些技术,发现了某个自然物质的用途并赋予它经济价值,这个自然物质才成为资源。没有技术创新,稻谷只是杂草,矿物只是石头而已。所以,技术创新使得人们认识到自然物质是经济资源,才使其产地成为自然资源优势的区位供企业选择。第二,制度创新对可流动资源(劳动力、资本)具有集聚效果。这是因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制度的优惠或苛刻必然令企业避害趋利,于是大量资本涌入政策优惠区位,使得该区位成为资本要素丰度较高的地域。而同样由于政策的优惠,使得企业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利润的扩大必然带来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的集聚,使政策优惠区位成为劳动力资源丰裕程度较高的区域。这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时愿意选择资本、劳动力丰度高的区域。第三,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资源丰裕程度先天地决定于一个区位资源的拥有数量和质量,后天地取决于资源的利用方式。就企业而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就是在同等资源前提下创造出更多利润的过程。在此,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实现原材料、劳动力的节省,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推出新产品获取超额利润。组织创新则可以通过生产组织的改良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使得拥有技术创新优势和组织创新优势的企业能够在资源丰裕程度既定的前提下进行区位选择。

5、创新对集聚要素的作用。企业在区位选择时对集聚因素的考虑,既有产业链带来的必然要求,也有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省交易费用、共享知识以降低研发成本、保持企业技术优势的需要。第一,技术创新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的产业集聚效果,源于技术创新为一个产业带来相关的技术需求,使得这些资源为满足已有产业的技术需求而集聚起来。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要求产业间的合作,要求产业链的形成,而这个产业链的形成就源于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所能够认识到的自然物质。譬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炼铁需要热能,而人类认识到的热能提供物质则是木炭或煤,于是煤钢生产往往集聚在一起。这种产业链的紧密联系要求技术上的相关企业必须选择这种区域来设厂。企业的集聚,带来劳动力的集聚,从而带动服务部门的发展、城市化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种区位环境的不断完善过程,进一步推动企业愿意选择这种区域来共享基础设施,并直接进入市场。第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聚。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由直接控制转为间接调控,国家硬性配置产业区位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开始逐步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使得企业逐步向区位优势强的地域集中。同时,区域经济主体的地位得到确立,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也成为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沿海开放地区成为政策优势非常显著的区位,造成了全国资源大量向沿海流人的极化现象。第三,组织创新推动企业选择集聚区位。这种现象突出体现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弹性专精企业,通过加工组装企业系列的建立,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加工配套企业的集群。以IT产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为了获取不断的技术创新成果,享受知识溢出好处,形成了很多创新网络。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这种产业集群区域作为设厂区位。

四、结论

总之,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不仅对一个经济区位的产生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也决定着一个区位优势的形成过程,进而决定了不同经济区位之间区位优势的此消彼长。由此,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认识到一个区位的经济价值,判断一个区位的优势并对自身的区位选择做出决策。因此,可以说,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本质性的决定作用

第三篇:论企业文化以及作用

论企业文化以及作用

[论文题纲]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要靠文化来驱动,靠人才技术来发展。企业要注重培养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道德管理是德治,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德治是道德的价值支持经营管理,是从被动变主动,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行动,使员工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注重社会成就感。

企业家的人文思想,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如果说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那么企业家则是灵魂的塑造者。

[关键词] 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是人本文化;企业文化是道德文化;企业文化是经营者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企业文化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靠资本、技术和物质方面的激励,还要从企业价值观入手,建立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导向力的企业精神,以企业文化铸造企业灵魂,培育企业的价值体系,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著名企业成功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能够久盛不衰,就是有隐含在企业经济实力后面的文化力,建立起了明确的企业价值观,以此将广大员工凝聚为一体。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以道德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以企业家的人格化的企业精神,使企业充满了勃勃生机,具备了巨大的能量和潜能,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经营哲学、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习俗习惯等,而价值观处于核心地位。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否正式提出,作为一定的观念模式,它实际 上有形无形地存在着。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这种鲜明的企业特色由于企业价值观、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等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讲,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广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要素有机器设备、生产环境、产品等,主体是物。而精神文化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主体是人。

从狭义上来看,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也就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员工共同持有的思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企业的精神文化不是虚幻而空洞的口号,虽然它常常是通过某种口号表达出来的。如果说作为硬件的物质文化容易在短时期内形成,那么企业的精神文化则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形成。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财富来说,企业的精神财富更为宝贵,它是企业坚不可摧的原因所在。

二、企业文化是人本文化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培育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形成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体现企业价值准则。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先进的科学管理思想,把文化融入管理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去激励人、凝聚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企合一,使企业文化人格化,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同生共长,形成企业最持久的驱动力,最长外的约束力,最强劲的凝聚力,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最大的空间。

企业文化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存在的管理要素,优秀企业的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光靠物质的激励已远远不够,还从员工队伍的价值观入手,抓好对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提高技术技能。素质能力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就能相应地提高。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建立尊重人才、重视人才,为人才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现代企业的发展,人才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唯一可以连续发展、层次开发和无止境开发的资源。拥有自然资源不一定能发展强大,但拥有人才,拥有技术才是真正的优势。尊重人,为优秀人才创造一个和谐,能够释放激情的环境,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要靠文化来驱动,靠人才技术来发展。企业要注重培养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企业文化是道德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以德治企,就是要突出企业竞争中的道德建设,以道德的力量规范员工的行为,使道 德行为的软约束与制度对行为的硬管理相配合。企业道德的确定,要顺应市场的规律,适应企业的发展,继承优秀的传统道德。

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长。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讲道德、讲诚信。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树立造精品、讲信誉、树形象、创效益的道德观念,以德兴企。道德管理是德治,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德治是道德的价值支持经营管理,是从被动变主动,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行动,使员工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注重社会成就感。

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思想信念的树立,只要有了理想,有了目标,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他会靠着一种信念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现在员工自立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素质大大提高,员工并不满足被动地听命于人,企业权靠制度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神的激励和道德的约束。制度是有一定度的,不是无边无际的,还要靠道德的自我约束,使员工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是法制的经济,也是协作的经济,又是道德的经济。竞争必须是平等、公正、遵循法制轨道的良性竞争。然而,法律只规定了什么是不应该的,禁止的,而没有指明什么是应该,要鼓励的。法制的规定只是社会最低文明底线,它要求社会成员不能违背法律条款,道德 不仅要求企业遵守法律,而且要高于法律条款的起点,可谓法制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如果一个企业每一项经营过程都要采取法律的手段,这样经营成本就太高了,用道德的力量去规范自我行为,对维护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企业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企业文化是经营者文化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企业文化的执行者。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体现着企业领导的风格。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者道德思想价值观念、人生追求、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企业经营者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的反映。企业家的人文思想,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如果说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那么企业家则是灵魂的塑造者。

企业家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文化力的内涵包括科技和智力的因素,也是包括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在内的精神力量。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使文化力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只有重视和能创造出优秀企业文化的经营者,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家。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企业文化看起来是虚的,但人与人打交道是实的,企业家在各自不同的文 化背景下在经营中体现出其素质。企业家能否成功,关键是为人之道、用人之道和经营之道。这三“道”来自企业家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浓缩。现代企业家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责任、经营权和经济利益,并有专业的管理知识、经验和才能的经营者。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传统习惯,包括意识、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理想信念、人格风范、道德情操等诸因素上升为企业的精神和理念,成为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其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观念和行为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最终影响着企业的命运和发展。

企业文化的意义与经济学的原理一样,最终是以成本来证实的,企业文化改变的是人与人打交道的方式,降低的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提高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是看企业有无活力,而这个活力,不在于固有的物上,而在于最活跃的人上,企业人气旺就有活力,而企业的活力主要体现在各个岗位上员工是否能尽职尽责,将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三性”是否淋漓尽致地挖掘和发挥出来,使企业活力永存。

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时代性和层次性。企业家应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来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生命维系于文化,文化底蕴越深厚,个性越明显,企业生命力就越强。在瞬息 万变的市场中,要成就事业,必须掌握好经营思想和人文思想。经营思想的对象就是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如何使自然资源转化出更高的价值。人文思想的对象是人力资源,如何使员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经营者要承认员工的价值,尊重员工的才能,关心员工、激励员工,与员工坦诚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促进紧密的互动。如果一个企业领导,一方面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另一方面则对员工的发展和未来没有系统的考虑,员工对自己的未来与企业的发展都不清楚,没有憧憬和希望,怎能谈得上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经济发展中文化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谁重视、谁受益;谁先介入、谁先发展。企业发展到现在,已不仅仅是“员工工作的场所”,也不是“挣钱的地方”,应该是员工的事业发展的起点,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作为一个成功的优秀企业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必须重视员工的利益和社会效益。一个企业要有一种精神,要有一种力量,要有一种团队精神,要使员工有精神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为员工构建精神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创新

论企业文化创新

【摘要】:企在企业创新体系中,文化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并且成为企业扩张的内在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的变革,也是企业的自我超越。创新企业文化还要改变传统的企业教育及再教育模式,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就是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通过创新的企业文化,突破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 思维模式

On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bstract】:Enterprises in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system, cultural innov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o provide a new concept of value and business philosophy, and become the inner spirit of enterprise expansion.Enterprise culture innovation is the enterprise values, business philosophy, the way of thinking of change, but also the enterprise's self transcendence.Innovative enterprise culture also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re education mode, and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 culture.Innovativ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corporate culture.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breaking the shackles of the rigid cultural ideas and ideas that are out of line with the actu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innovation process.【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reative thinking mode

目 录

一、概念界定„„„„„„„„„„„„„„„„„„„„„„„„„„ 4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4

(二)企业创新文化的概念界定„„„„„„„„„„„„„„„„„„4

二、创新文化的构成维度分析„„„„„„„„„„„„„„„„„„„„4

三、企业文化创新的四个“改变”„„„„„„„„„„„„„„„„„„„5

四、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8

五、走出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的十个误区„„„„„„„„„„„„„„„„9

六、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的形式„„„„„„„„„„„„„„„„„„„13

(一)灌输与疏导相结合„„„„„„„„„„„„„„„„„„„„„13

(二)正面引导和合理批评相结合„„„„„„„„„„„„„„„„„13

(三)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13

(四)重点突出与潜移默化相结合„„„„„„„„„„„„„„„„„13

七、重建创新型企业文化„„„„„„„„„„„„„„„„„„„„„14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一、概念界定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

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最初是在1970年,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5.M.戴维斯在其《比较管理一组织文化展望》一书中,率先提出组织文化这一概念开始。至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企业文化”问题。接着,美国权威性杂志《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评论》、《加州管理评论》、《财富》、《管理评论》等等,先后以突出篇幅讨论了“企业文化”,在美国企业文化被称为“CorporateCulture”。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或内涵,国内外的学者们各有自己的看法,但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还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应以人为着眼点,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为一种人人都具有共同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组织。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共同的信仰,它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作者在本研究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界定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企业通过社会实践所逐渐形成的并为全体企业成员所接受和遵守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的独特文化体系的总和。它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以文化为手段达到管理的目的高层次的管理模式。

(二)企业创新文化的概念界定

本文对企业文化创新的理解,是指企业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在长期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展开的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财富的总和。本文拟从创新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这个狭义的角度研究文化对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的影响,我们把创新文化的内涵定义为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激发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

二、创新文化的构成维度分析

企业文化是包含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

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麦尔斯和斯诺二十多年前就证明,任何在组织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文化必然深刻影响该组织的策略、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以及组织的结构和系统。企业创新文化的构成维度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创新文化应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追求超前、开拓、变革、卓越的文化。创新文化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导向。企业技术创新的规模、水平、重点以及方式往往由其价值导向决定。企业的创新氛围,这包括激励创新的行为规范。比如,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对创新的重视,鼓励创新、容忍创新失败的态度和行为,对创新员工的宣传示范作用等等。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这是创新文化的想要得以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本文探讨的激励创新制度,主要包括对企业家和员工的创新的激励制度。

因此,对创新文化测定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测量:创新的价值观、创新氛围、激励制度。见图1

三、企业文化创新的四个“改变”

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文化的创新,直接影响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从而可间接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人们价值观

念、心智模式、个人及共同愿景的彻底更新、是自我超越。因为新的价值观念、心智模式、愿景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本文将从4个方面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思考。

(一)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式

人们总是喜欢按习惯的方法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对熟悉的事物有一种亲切感,很多人具有守旧惧新的心理倾向。成功之后是失败,创新之后出现惰性,这种成功综合症在许多企业中随处可见。不可否认,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囿于既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的方法,则前行的步伐是步履维艰的。孔茨在《管理学》一书中指出:“没有人能否认对过去的管理经验或过去的管理工作‘是怎么做的’进行分析的重要性。未来情况与过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确实,过多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依赖历史上已经解决的那些问题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险的。其理由很简单,一种在过去认为是‘正确’的方法,可能远不适合于多少类似过去的未来情况”。如何克服成功综合症,创新企业文化,进行思维方式的创新是一剂良方。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式,不囿于过去的经验和习惯的做法。从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地思考问题,不断检视我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要善于发现传统思维的弱点,以及思维定式的惯性。不断地探索企业再造、结构再设计、文化重塑、管理创新等。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一直未觉察自己的心智模式,所以这些模式一直未受到检视。因为未受到检视,这些模式也就一直没有改变”。欧白恩也指出:“暴露出机械式思考的限制,管理者倾向以固定的几个解决方案,来对付复杂的企业问题,这样通常使问题更糟”。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式,就要自行发展和学习改变传统思维的技巧,通过训练、频繁的报导,以及不断的练习,建立起自我省思、摊出和共同审视思维模式等基本技巧的基础。在企业文化创新中,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有两个重要的动力因,一是增加企业的生产力,二是解决人际关系。增加企业生产力,对于务实的经营管理者而言,由于是业务上所必须了解的事情和所做的工作,因此,学习的意愿很高,对于新的方法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要用反思和探询的技巧去处理人际关系,才能使企业的员工接受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二)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判断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现代企业的发展和扩张无不伴随着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转变,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把决策标准由最优化原则引向满意化原则,改变了传统的决策原则和方法。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但竞争不一定都是你死我活的,可以寻求共同发展之路,所以“双赢”理念出现了,企业的竞争策略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竞争战略,实行强强联合,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出现了规模空前的重组和兼并浪潮。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竞争战略,其实质上是文化创新的结果。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与扩张的动力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企业的发展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观念创新居于核心地位。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其实质是企业人文精神的持续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只有持续的文化创新,企业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不同的企业由于价值观、行为规范、产权结构不同,其发展的方式和思路也不同。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经济行为时,往往存在许多空白区,这就需要文化建设这只有形的看得见的手来引导和调节。在现在与未来之间,企业的选择往往是考虑现在的利益多于未来的利益,因此,出现了掠夺式经营、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有效地调节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发展,当代人的发展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人类才能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发展之路,企业也才能不断地成长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文化创新再次提供了契机。推动企业发展和扩张的动力已不再是传统要素,知识、信息、智力、能力以及人才,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人力资本真正成为企业各种资本中最重要的资本。知识与创新是人脑意识的产物,而企业发展对新知识、新理念的追求是人的本质意义上的回归。现代企业发展史表明,企业成长与扩张的势头越强,人的主体性作用就越突出。在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凸现在人所具有的知识与能力之中,是凸现于人的创新能力之中的。关键又在于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海尔”的成功就在于此。长期以来,企业发展中普遍重视的是

“融资”、“投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融智”、“借脑”、“创建智力群体”、“化敌为友,与狼共舞”的“双赢”理念和价值观凸现出来,“上君尽人之智”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接受。纵览世界著名大公司,都有一个卓然超群的“外脑支持系统”作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托。

(三)改变企业再教育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成人后的再教育则以补充知识与技能为主,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形成一些习惯思维和思维定式,忽视了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思维习惯、传统的观念、传统的经营理念来应对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显然适应不了竞争性社会的需要。现代企业的发展,文化是根本、是核心。论企业文化创新的其他经济行为都因文化而展开,不同的企业文化,会表现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追求不同的精神生命,故而形成不同特质的文化价值取向。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创新要着力于文化力的构建与完善。企业再教育模式要从“充电式教育”向“创新式教育”转变,教育的革命势必引起学习的革命,学习的革命又将导致思维方式的革命。横向思维的创始人爱德华·德·波诺指出:“纵向思维是在挖深同一洞,横向思维是在试着在别处挖洞。”在现代企业再教育中,要从强调每位员工自觉地学习转化为团体学习。在一个企业中,如果个人的能量不断增强,但整体搭配的情形不良,只会造成混乱,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困难。在峰型的古典组织中,决策权往往集中在个人手中,决策也多是由个人做出,而现代网络型组织的决策权集中在一个团体中,决策是直接或间接地透过集团做出的。个人不断地学习使个人的素质得到提高,但并不说明整个组织的素质提高了。彼得·圣吉指出:“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别的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要构建团体学习的企业文化。因为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体的智慧,团体能放大个体的力量。团体学习的新教育模式中,团体要学会萃取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慧。既要有创新性的方法和理念,又要有协调一致的行动。在现代企业中,杰出的团体会发展出同样的关系,即一种运作上的默契。在团体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集

体思维,系统地思考,统一的意志和行动,这就构成了追求卓越的企业创新文化。

(四)改变企业竞争力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加强企业长期经济绩效?我认为,所有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以技术创新和领先为核心竞争力,有的以产品优良的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为保障,有的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顾客。统而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追求卓越的企业创新文化。现代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自强不息”、“居安思危”、“聚思融智”、“追求卓越”、“仁者爱人”。企业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在逆境与顺境中有正确的定位,而不至于迷失方向。要有居安思危的理念,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要能够做到聚思融智,才能兼收并蓄。要有追求卓越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才能不断地创新与升华。要有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企业文化在形成之后,往往会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当企业经营出现危机时,重新估价自己的价值观,重新评价自己的实际经营方式,在这个重新估价的过程中,常常导致文化创新和经营创新。重新审视与疏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方式,对文化的源泉和构成及价值标准进行检视。需要丰富文化的内涵和源泉,因此,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既要汲取传统文化的乳汁,也要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的科学内容。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基因,从现代文化中找寻变革动力。创新企业文化既是寻求优秀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整合的产物。

四、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来说,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相互依存,相对益彰,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有机性。当企业文化健康发展时,它是一面旗帜,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促进技术创新进步,同时也促进企业文化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反之,当企业文化出现病态时,尤其是严重病态时,它却是一股迷雾,熏得人心涣散,各奔东西,延缓或阻碍技术创新的产生和成长,也不能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企业文化要胜任技术创新的开路先锋,非经常自我反省、吐故纳新不可,保持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要素相协调,既不可滞后,又不可超前。滞后会伤士气,窒息技术创新;超前会对职工提出超现实的要求,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丧失技术创新的信心。为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坚持系统

原则、动态原则以及一与多的原则,因时制宜、因企制宜,既维持企业文化的稳定,以免朝令夕改使职工无所适从,又要善于变革企业文化,满足技术创新的各种需求。其次看,调查取值方式。美国著名的管理行为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哈佛商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资助下,从1978 年1 月到1991 年8 月,用12 年时间就“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进行了调查,对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与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1 年的总收入增长率,前者为682%,后者为166%;企业员工增长,前者为282%,后者为36%;公司股票的价格增长,前者为901%,后者为74%;公司的净收入,前者增长756%,后者仅增长1%。实证研究表明:①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②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③对企业经营起负作用的企业文化并不罕见,这种文化一旦存在,就难以改变;④企业文化尽管有惯性难以改变,但它们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经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

创新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框架。见下图2。

五、走出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的十个误区

企业文化有内在的复杂性,对企业的作用十分微妙。因此,我们在学习成功的企业文化时,容易陷入以下十大误区。

(一)企业文化是万能的

也有这样一类人,由于听说过企业文化的作用,因此将它看成是灵丹妙药,无论企业出了什么问题,都归咎于企业文化问题。一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认为所有的企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企业应该理智地理解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和作用,不能事事都对它顶礼膜拜。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

不能用泛文化来看企业文化,更不能拿外部的先进文化或研究者对企业文化的理想状态的倾向性阐述或直接套用于企业。企业文化的产生是先有企业后有文化,文化应该是从自身需要出发,科学地提炼原有的文化使之上升为倡导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是可以模仿的

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经典案例俯拾皆是。我国企业有着学习的优良传统。因此,很多企业开始学习外国大企业的企业文化,国内企业也是互相模仿。所以出现了我国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同小异的现象。它们都用“团结、求实、进取”的词汇表达。莫非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学习时,应该因企制宜,缺什么补什么,切莫追求华词锦句。

(四)企业文化是领导文化

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有与没有,好与不好都是领导的事,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当然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受企业文化的制约。那种把领导的思想理念强加于企业文化的做法,势必只能让企业文化变为“领导文化”,而得不到群众认同。企业文化是群体文化,既要重视领导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又要吸引群众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参与,不能让它变为“孤家寡言”。

(五)企业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

我国企业长期坚持以政治思想来教育职工,这是我们企业的优势。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把它纳入政治思想工作之下,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首先,从内容上说,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中做企业职工思想工作的内容,重点解决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理念和信念等问题,另外还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落实的内容。而企业文化涵盖的内容更宽,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价值观,还包括生产经营方面的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包括企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其次,从共性与个性上说,政治思想工作中许多政策性、政治性内容和任务具有社会的共性。而企业文化更多地注重企业的特性和个性。最后,从功能上说,政治思想工作侧重于政治方面,而企业文化侧重于管理方面。企业应该认识到两者的不同。

(六)企业文化就是CIS(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

很多人把CIS 当作企业文化来运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CIS 则是一种在企业文化统领下的传播沟通活动和职能,它体现和承载着企业文化,但本身不是企业文化,只是企业文化的起点。

(七)企业文化就是标签、口号和宣传

很多企业请咨询公司搞企业文化就是为了给企业贴上几个标签,提出几个琅琅上口的响亮口号。也有些企业认为,搞了内部报刊、文化活动、在电视上频频亮相,多多进行企业宣传等行为就是企业文化了。其实,这些都只是企业文化向下实施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而已。试想,如果没有符合企业实际的理念,没有与这些理念相匹配的的制度,去宣传什么?没有企业文化引导的标签、口号与宣传,也就没有灵魂的、不能真正起作用的形式。

(八)企业文化是可以速成的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不外是将企业的宗旨、价值观告诉大家。于是,总结几条经验,推介几个典型,墙上一贴,号召企业职工照此去干,便大功告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庸俗理解引发出来的行为。其实,企业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的培植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常年累月的积累。

(九)企业文化是难办的

这与上面的速成观完全相反。这类企业的领导人认为企业文化的成功就像登天揽月一样遥不可及,他们抱怨说大环境不好,企业文化也搞不好;企业体制不好,企业文化不好改;市场压力大,没有时间去做这些“务虚”工作。而企业只要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适当地引用管理咨询,并把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中去,企业文化建设是能立竿见影的。

(十)企业文化就是娱乐

一些企业人为企业文化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搞搞比赛什么的。其实,这些都只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途径。如果不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囊括其中,再具有欣赏

价值的文娱活动,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也只是空有一番热闹而已,与小孩玩“家家”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警防踏入这些误区以免费力不讨好。

六、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的形式

(一)灌输与疏导相结合

观念的转变离不开灌输。人们的思想总是在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企业可以趁机向正在进行思想选择的职工灌输共同的价值观、政治信仰,使之同落后的观念做斗争而发生转变。要使灌输有效,就要善于疏导,及时排除职工的思想情绪,排除职工的心理障碍。

(二)正面引导和合理批评相结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主流是健康的,因此,必须以正面引导为主,通过树立英雄典范人物,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人格化,通过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各级人员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创新的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而对视保守为稳重,视诚实为迂腐,视投机为才干,视批评为洪水,视奉承为见识,崇尚奢侈,鄙视节俭,讽刺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庸俗企业文化给予合理的批评,不能让它们在企业中有市场。做到双管齐下,既要大力弘扬企业文化中爱厂如家、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又要过滤企业文化中的沉渣并进行无情的批评。“你不批,它就不倒”。批评是防止企业文化蜕化变质的重要武器。

(三)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为了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引起职工共鸣的企业精神,必须加强思想教育,统一思想。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保持稳定。

(四)重点突出与潜移默化相结合

当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矛盾明显而尖锐时,必须抓住关键点,突击式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清淤化积,防止矛盾积累和激化。由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因而见效快,能及时遏制企业文化中不利因素的扩散。但是,这种效果难以持久,必须经常重视智力投资,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科技素质,培植和发展创新能力;

开展各种问话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职工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焕发主动性、创造性;开展礼仪教育,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强化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使他们的创新欲望时时涌现。

七、重建创新型企业文化

针对我国技术创新难、企业文化滞后的问题,提出四点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要对企业文化深刻反思、正本清源。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确花了不少力气,想过许多法子,有的取得了成效,可是,从全国企业总体上看,对技术创新的激励还是不尽人意。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企业文化建设。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和发展历史,因而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它的存在理应帮助企业实现这个愿望。但是并不总是顺乎人意,有时适得其反阻止企业的成长。因为企业文化是一条思想河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有利于企业之舟奋勇前进的波涛,又有致企业之舟于支离破碎的漩涡。因此,要建设有利于企业兴旺发达的企业文化,必须深刻剖析企业文化的实质性内核,分清内核性因子对企业发展其推动作用,哪些起阻碍作用,然后慎重地筛选:保留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清除企业文化源头的污泥浊水,就不能保证新建企业文化的清澈和顺利进行。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而企业环境在不断变化,技术在日新月异,企业文化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进步。打破企业文化的稳定性,成为建设新型企业文化的重任;不破就会干扰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所以需要经常地反思企业文化,且破且立。

其次要转变形而上学观,确立系统的创新观。系统科学家邦格说:“所有具体事物不是一个系统,就是某个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样,整个企业就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是它的两个子系统。技术创新作为一个系统方式而存在,那么它问题的产生或解决必然跟其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好比车轮受阻,则可能有多种原因:或发动机有故障、或传动器有问题、或车轮本身变形,或路况差使车轮无法转动等。要解决不能前进的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对车子本身想办法,而且还要对道路想办法。别老是死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顾此失彼,只知给发动机拼命加油,结果由于路况实在糟糕而

无济于事,岿然不动。视野宽阔一点,办法就多了,除了在发动机上打主意外,还会从路况、车轮等方面去想办法,车子就不再受困了。同样,技术创新这台车子前进困难时,不能因陈守旧在技术圈子中苦思冥想,应不断改善企业文化这个路况,减少内耗和外损,使它运转正常且能持续下去。因此,我们要转变片面的观点,树立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观和技术创新观,对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系统要统筹兼顾,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而建设,而要为技术创新铺路架桥而建设;也不能为技术创新而创新,关门创新,单枪匹马,势单力薄,难以使技术创新取得成功,而要借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作为永不枯竭的动力。

再次要坚持动态原则,建立竞争、开放、有序的企业文化,为技术创新树立榜样,并为它开辟道路和提供有益的服务。竞争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特点,也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是企业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正常方式,是企业职工认同并愿意遵守的人事原则,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没有竞争,企业就没有取得外部先进技术和其它优秀成分的吸引力,也就不会有企业内部的创新,可见,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一个有效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封闭意味着熵增和死亡,而开放就是要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不断地得到能量的补充,使系统总熵减少,不断增加有序程度,增强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必须保持开放,开拓多种渠道与其它文化对话,吸取其它文化的精华,改善阻碍技术创新的文化,消除文化之间的冲突;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对话,体现时代的精神,容纳新兴文化的合理成分,充实和洗涤本土文化;要与技术创新对话,及时反映技术创新的要求和愿望;要与大众对话,特别是广大企业职工,既把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创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主脉中,又要亲近大众,博得大众的支持和拥护,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动力。这样做,归根到底的目的是增强企业文化的创新力,既使之发扬光大,扫清技术创新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又为技术创新拓宽思路。

最后要从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去发,创建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系统中存在着同构同功,同构异功,异构同功,异构异功的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可以采用多种表达形式,不大丰富多彩的内容,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有高低之分,爱好有差异,客观上,要求企业有的放矢地用多种文化表达手段,传播企业文化。不能不问对象,千篇一律“一锅煮”;否则,收效甚微。

致 谢

三年专升本生活即将结束,在的三年是我学习征途上不平凡的三年,我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得到许多老师和学友亲情般的帮助和呵护,一一顺利通过。他们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值得我永久铭记和终生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我要感谢他的伟大的人格,平易近人,学识渊博而又虚怀若谷;在我学习期间,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每一点思维的进展,每一步匍匐前进,都融进了他博大之爱的滋润和独特智慧之光的照耀;并且我对许多问题的正视和关注,都来自于王老师对我的鼓励和点化。特别是为我的毕业论文绞尽脑汁,选题给予殷殷的指点,论点给我反复的推敲,选材教我如何旁征博引。如果没有他给我的循循善诱,不是他谆谆教诲我如何坚强个人意志,那我至今还在学术道路上焦躁不安。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是她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和课堂下的循循善诱,使我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受益终生。

再次,感谢工商管理级的全体同学!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了我许多关心和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及家人!是他们从精神和物质上的鼎立支持,才使得我顺利完成这三年的学业。

还有许多需要感谢的人,他们的名字难以一一列举,在这里也一并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英]休·塞西尔.保守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美]哈罗德·孔茨,里西尔·奥唐奈,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周国华.海尔文化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1999,(10)。

[5][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作用

摘要:

企业的战略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现有企业文化的影响。这其中不但包括文化对战略管理的支持作用,还存在着对战略管理的阻碍作用。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能够为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和整体公司战略的实现做出铺垫。将整体性的企业文化内化至员工心中,避免次级文化凌驾整体文化的危机;创建与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变革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减弱文化对战略管理的阻碍作用。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单单凭靠外在的力量难以维系企业的竞争优势,各种软实力的作用不断显现出来。在大家都在强调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代表,加强核心文化的建设,我们无法忽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结合。企业中的文化对战略实施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文化和战略管理,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1 相关概念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项有效的战略管理必须具备5项关键点:独特的价值取向、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清晰的取舍、互动性、持久性。

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各家都有各自的说法,借用我国学者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这样总结企业文化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1]通过钻石模型了解企业文化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战略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人的行为与精神的关系。人先有了精神 ,然后才有在精神支撑下的行为 ,行为又影响了人的精神。

通过钻石模型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见图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内核[2]。从钻石模型中的“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路径”来看,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之间客观存在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会使企业文推动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在把握未来市场和环境的前提下,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对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并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包括判断问题、评估问题的重要性、分析问题、战略提出、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等6个方面的能力。战略管理是企业对全局性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并通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保证发展方向得到有力贯彻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它是由企业高层领导负责,各级管理人员参与的管理过程[3]。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人的因素,因此存在“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路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

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因此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保持“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水平。

图 1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路径的钻石模型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支持及阻碍作用

为了保持“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我们就要来讨论一下文化在企业中对战略管理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并以此引出如何变革战略阻碍性文化的探讨。

3.1 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正面作用

3.1.1 文化使企业员工将组织约束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关注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使员工认同组织的经营哲学和信条。当员工们能够认同企业的价值信仰和管理哲学时会认为他们为企业所做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得到集体认同的价值感会给员工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反过来又会更加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

3.1.2 提高系统稳定性,增强组织凝聚力。文化担任了澄清疑惑及控制的工具,引导与塑造员工的态度及行为,使员工接受企业规范,而规范则具有引导员工表现出企业所期望的行为的控制机制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内部统一的行为和态度大大减少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人员摩擦和沟通成本,无论是在人力、财力还是物力上,省去了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起到了助力的作用,从而促进战略在企业内部的实施。

3.1.3 提升企业的效能、获利能力和生产力,从而创造了战略管理的内部驱动力。文化能够使成员了解企业的历史传统和现行经营方针,提供给员工一种对企业过去事件合理的解释,因而便于员工了解他们在未来类似事件中应有的表现。正是文化的这样一种自动教育机制,能够引导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

3.2 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负面作用

虽然企业文化对于战略管理来讲,可以发挥上述所提的正面作用,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战略实施并不全然都是有利的,它至少有以下几种不利影响。

3.2.1 与次级文化产生冲突,整体战略在子级部门实施不畅。每一个组织都会有冲突的次级文化的存在,次级文化的冲突则造成组织整合的困难及组织效能的减低。例如,对于企业内部而言,为了管理运作的效率,成立各个部门,分别掌管企业的财务、研发、销售、客服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各个部门日常密切的互动,逐渐发展为它们自己独特的语言、规范、时间观念以及对组织任务的观点。也就是说,企业专业分工的结果,造成了组织的分裂和次级文化的繁殖。企业战略实施要求企业整体在观念上和行动上一致,而企业要协调整合各分裂的次级团体,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要整合具有冲突倾向的各次级团体,所付出的成本尤为巨大 [4]。

3.2.2 阻碍企业的变革,与战略管理实施的要求不相符。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可能不利影响是企业既有的文化传统可能不能适应新的企业环境。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为了实施新战略,常需要改变既有文化传统。但是,既有文化传统往往根深蒂固,要改变既有文化传统,常遭遇极大的阻力。外在环境稳定时,员工行为的主致性是项资产,但环境变动时,反而变成一个负担,使组织难以适应环境变动。例如,某高层领导一向采取经验式的决策方法,并认为以经验为基础来进行决策,避免了对未知情况不确定所带来的损失,可以无往而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该领导采用定量分析和模型分析的方法,以提升企业决策能力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可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3.2.3 阻碍员工多样化,弱化战略内部管理的信息反馈。强势文化下,企业员工常常感受到极大的遵从压力,员工,的价值观、作风常固定在某个较小的范围中。而企业之所以雇用各种不同背景的员工,大多是想利用员工之间的差异性,来刺激组织,提升企业内部的创造力。但员工进入组织感受到强势文化后,往往会试着顺从文化的价值观,造成员工行为上的一致性,使得原本的特点逐渐消失。这种趋同的价值观对于战略管理来讲是一种单一沉闷的内部环境,没有不同的声音和思想来质疑和反思战略的合理性,也没有员工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从不同的角度衡量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战略管理变成了只有实施,没有反馈和改进。

3.2.4 阻碍购并,阻碍战略合并。战略购并主要的目的,是要改善财务状况或让双方产品都能享受益处。不论购并后的财务报表有多吸引人,购并是否能成功,都要先看看两者文化有没有办法交融,才能决定。如何变革阻碍战略管理的企业文化

4.1 将整体性的企业文化内化至员工心中,避免次级文化凌驾整体文化的危机企业各部门出于自己的利益,会对同它们相冲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排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旦企业整体的战略管理方案同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相违背的话,它们会直接拒绝执行或者是暗中的反对和不配合。因此,首先要将整体性的企业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内化到员工心中,监控管理企业次级文化,避免给整体文化带来冲击。企业的主文化可以通过那些已经在企业内部形成共识的正确的行为准则,及时分辨并剔除(至少是有效的限制)那些已经有一定程度发展的不良的企业次级文化;或者通过严惩几个表现突出的害群之马,来突显企业对这些不良的次级文化的排斥和与之宣战的决心。只有通过不断地清除这些与整体战略管理相违背的次级文化,战略管理才能在组织内部

顺利的实施进行下去,才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4.2 培育与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变革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4.2.1 重新审视既有价值观,创新既有价值观。战略管理往往会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因素,环境评估、领导变动、战略与经营变化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及变革管理中的协调,这些无一不是跟企业的价值理念有关,因为战略变革和实施最终会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促进组织中的人拥有变革的观念,对既有的价值观进行创新,使之匹配新的战略实施框架,是战略能否实施的价值基础”[4]。而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该企业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事物和资源的价值取向,是在长期的企业哲学指导下的共同价值观,它虽然是可以随企业战略的变革而改变,但是文化本身具备的相对稳定及持久的惯性使得变革充满阻力,这种特定的文化理念也正是战略变革的绊脚石,因此在战略管理之前有必要进行既有价值观的创新,使其适应新的组织战略。

4.2.2 让创新、变革的观念在企业文化中根深蒂固,培养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员工讨论企业的战略实施计划,树立他们对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的清醒认识,告知变革的观念给企业和员工能够带来的意义,加强员工对战略管理实施的认同

[5]感”。要有意识地向员工表明新的战略变革是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绩效,从而使他们对战略变革的作用产生与价值观的联系从而愿意去坚持这种价值观。通过学习培训和宣传等途径加强员工的变革和危机意识,淘汰顽固不化拒绝改变的员工。

4.2.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及时调节机制,培养沟通型文化,监督战略管理的效果[6]。战略管理是由多项工作组成的系统工程,它牵扯到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快捷高效的信息接受和反馈系统,没有对全局工程的有效协调和监控系统,那么企业的战略管理实施势必因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信息反馈而产生实际的偏差,使得整个实施过程不好控制,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达不到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都不只是一朝一夕地发挥作用,它们都具有稳定性,但又都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都不是封闭、停滞、凝固的体系,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必须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战略,不可失去战略创新的机遇。同样,也必须用同样的态度来看待企业文化,也不可失去

文化创新的时机。这样讲,并不是说企业战略形成后,可以轻易加以变动,也不是说当企业文化理念形成后,过不了几天就要加以改变。企业战略创新,要求企业文化同步创新。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与综合竞争持续力,推动企业优质、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2]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 姜玉满.企业主亚文化冲突审计研究[J ].现代企业,2007(4):4-7.[4] 施金龙.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 秦嗣毅.构建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与战略[J ].改革与战略,1995(1):26-28.[6] 安景文.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下载论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学习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论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三个层面、作用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可分为精神和行为文化层、管理及经营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三个层面。本文将以......

    浅谈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

    浅谈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 ——以湖北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分析【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

    论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5篇)

    论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市场竞争不仅仅是物质,经济因素的竞争,还有企业文化因素的较量。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胡书林 李忱 张学银 2009-1-22 7:23:20 我要投稿添加到百度搜藏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摘......

    论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论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提高培育企业文化的自觉性,更好地推进企业文......

    论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大全五篇)

    论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数控1104班杨闯20112304043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

    论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关系(最终五篇)

    题目 论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关系摘要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其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在企业管理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论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

    人文科学导论结课论文题目:论现代企业的文化创新学生:]论现代企业的文化创新[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