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摘要: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在保障员工福利、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界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优缺点和实施中出现的弊端,对相关解决策略也进行了探讨,试图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企业年金,员工福利,弊端,解决措施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在保障员工福利、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喜爱目前我国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并未完全发挥积极作用,尚需改进。
一,企业年金定义及内涵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出于为员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资金,因此其既具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性质也有再次分配的性质。
在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企业年金是比较重要的国民养老金来源,是国民养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其往往被视为是企业员工福利中的重要项目,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成为企业极为重视的问题。
二,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作用和有点
企业年金具有四大主要功能,即保障功能,分配功能,激励功能和理财功能,对其优缺点进行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其优在宏观层面,主要是国家层面来说主要是:减轻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国民经济增长;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微观层面也就是企业层面来说,其优点包括:提高企业薪酬体系的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与雇员绩效挂钩,激励人才;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才的素质。
从国家层面来说,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具有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战略意义,在市场化进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对其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①减轻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的趋势,在我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下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在老龄化的形式下,社会保障基金需求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能够建成比较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话,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
②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国民经济增长
从宏观上看,企业年金还可以把消费资金转为积累资金,有利于资本市场发育和国民经济增长,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企业年金收到社会各界广为关注,其中更重要的是一些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都越来越关注企业年金的发展。
③补充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可以在基本养老保险的改革过程中,减少改革的阻力。养老保险作为一个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各层次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④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企业年金能更好地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增加退休员工的收入,减轻其对基本养老的依赖,解决企业职工退休后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后存在的差距,从而保持社会
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年金作为企业福利的一部分,必然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不仅要靠劳动者在职期间优厚待遇吸引人才,还应把眼光放到长远来留住人才,才能保持企业的科学发展。
下面对企业年金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①提高企业薪酬体系的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
年金作为企业薪酬体系的一部分,它把本来属于当期的收入延期到未来支付,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短期效益的薪酬体系,满足了员工的工作安全感的要求,从而增强了企业薪酬体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②与雇员绩效挂钩,激励人才
企业年金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种福利形式,可以把高层管理者的一部分当期收入递延到其退休后支付,从而补充了高层管理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增加了他们的退休收入,缩小了收入落差。而且由于延期支付与其业绩和绩效挂钩,促使高层管理者从长期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从而避免了他们的短期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年金在高层管理者中的运用可以起到激励和避免 59 岁现象的作用。
③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才的素质。
确定给付型企业年金是企业有效留住人才的手段,有利于吸引职工延长为企业服务的年限,降低企业培训的风险和成本,延长企业培训的收益,从而使得企业愿意增加对职工的培训。
三,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我国的企业年金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我国现实国情的前提下,企业年金在我国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我国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年金起步较晚,在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①在运营管理方面缺乏规范性
在企业年金的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管理机构不明确,不利于公平竞争和降低管理成本。不利于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很难保障基金的保值与增值;二是年金中介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也不明晰,导致基金运行效率低下。
为了保证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的安全性与收益性,政府应当制定法律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作加以监管,包括对涉及企业年金业务的诸多角色的行为进行规范。
②投资风险较高
方面是大部分企业将其主要用于存银行、买国债,在国家连续降息的情况下,投资受益较低。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规则不健全,运作程序不规范,一些企业委托金融机构运营,实际运行风险不可避免,职工的利益难以得到确实保证。
③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从企业年金的发展看,十分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管理和运营。但由于新建制度基础薄弱,专业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都十分欠缺,导致企业年金制度的运行缺乏有效性。
④法律方面存在一定漏洞
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利用国家在企业年金管理中的漏洞,进行非法活动。年金险成了逃税的通道,成为企业腐败的一种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年金险的实际操作违背初衷。企业年金设立的初衷是为职工提供养老的补充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从保险合同订立到终止,员工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自然无法对其
⑤养老保险改革不到位,企业负担过重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中,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达80%以上,堵塞了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很多企业在承担了职工的各种保险费用(含住房公积金)以后,已无力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这也是客观上导致企业年金制度步履维艰的重要原因。
四,解决策略和今后发展方向探讨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年金发展的客观条件,本文认为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善措施,具体如下:建立规范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与运营机制;建设企业年金管理的专业队伍和专门机构。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①建立规范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
规范的企业年金治理机构是企业年金管理和运营的组织制度保证,是企业年金基金安全运营的先决条件。发展企业年金,首先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由受益人、企业年金管理委员会、企业年金理事会、账户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中介机构组成的责权利清晰、明确规范的企业年金管理结构,对企业年金进行规范化管理。
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中国,发展企业年金市场的关键环节是制定统一的企业年金运行规则。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管理,各类金融工具的介入、各金融机构之间协调统一的运行都需要有统一的运行规则。首先加强企业年金管理信息系统制度规范。其次应该统一标准规范,执行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的数据项标准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立法规范企业年金的管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规范企业年金的法规,企业年金市场的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则。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探索着不同的模式,存在着无序状态。企业年金计划的实施、基金的安全运营、受益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因此,为了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健康发展,深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政府部门应尽快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规定。确定企业年金市场的基本框架和运作规则,对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以及账户管理、托管、运营等各环节进行规范,以保障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保护受益人的权利。
③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与运营机制
借鉴典型国家企业年金运营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行企业年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年金应实行审慎性监管和定量限制性监管相结合模式。首先必须建立高效统一的企业年金监管机构,成员一般由政府行政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代表、专家委员会、企业及职工代表组成。制定和修改企业年金管理制度,监控企业年金市场的运转,监管企业年金市场参与主体及相关主体的业务行业,检查企业年金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依法裁决企业年金管理过程出现的纠纷等。
其次要建立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建设。应重点建立四大机制: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市场参与主体互控机制、风险分散投资机制、信息披露机制。
最后要加强对企业年金及其运营的监管。加强行业监管,是企业年金监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防范关联交易和内部人控制的重要环节,④建设对企业年金管理的专业队伍和专门机构
加强对企业年金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企业年金的业务管理涉及征集、管理、投资、发放、综合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对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综合服务的长期性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在着手建立具有福利性质的企业年金计划,由于企业年金的推行历史很短,企业年金法律制度虽然尚不完备。因此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所以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训。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企业年金制度存在一定弊端,客观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但是因为其本身具有的重要意义,对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弊端,这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和员工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美中,李克强,胡维,周玲瑶.企业年金----中国养老险的第二支柱企业
[M].管理出版社,2004.[2]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年金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3]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二篇:《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探析》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探析
[摘要]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税收优惠是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通过种种税收激励措施成功地发展了本国的企业年金,为我国完善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可贵的经验。EET模式对于国家保持税收政策一致性、促进企业年金发展、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水平有很大益处,是一种比较可取的税收制度。
[关键词]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投资收益,税收模式
一、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现状
(一)缴费阶段的税收政策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2004年4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享受税前列支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规定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来发展企业年金。此规定没有通盘考虑企业年金计划的其他重要环节,仍缺乏与之相应的配套税收政策。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1997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计征个人所得税。因此,目前只要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就会作为即期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积累阶段的税收政策
在企业年金的积累阶段,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1999年《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存款利息所得税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企业年金的投资回报若非来源于国债,则不能免税。对于投资基金、股票的分红按20%的比例税率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利息等同于城乡居民同期储蓄利息,故这种利息收入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领取阶段的税收政策
此阶段也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根据1999年《关于企业发放补充养老保险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职工取得补充养老保险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职职工应全额计入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离退休职工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按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优惠措施少
我国只对企业年金在缴费阶段给予了一定税收优待,而在其它两个阶段几乎没有任何优惠。这种ETY(E-eexempting,免税;T-taxing,征税)的形式不利于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年金的发展。
(二)优惠程度低
目前,我国在企业年金缴费阶段的优惠是: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列支。与此相比,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税前列支的比例普遍在15%以上,如加拿大为18%、法国为22%,均明显高于我国。
(三)优惠欠缺激励性
在我国,将缴纳的企业年金在工资储备金中列支,对于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国有企业来说,会降低现期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而对于不实行工资总额控制的三资、私营企业来说,由于对作为成本的计税工资有扣除限制,若企业工资总额定得过高,其高出部分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对企业激励性不足。优惠政策欠缺激励性的后果就是难以扩大企业年金目前依然狭小的覆盖面。
(四)对优惠政策的监管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在建立、运营、监管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不规范,整体制度不健全,法律缺位,使年金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中最严重的是税收政策的执行不到位。目前我国全国性的支付电脑记录系统不完善,若采取现金结算方式则可避开电脑系统的记录,故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或干脆在账目上做手脚,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三、发达国家相关政策借鉴
(一)OECD国家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政策
OECD国家企业年金在缴费阶段、积累阶段和领取阶段均可减免税。由于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同,对这三个阶段可征税点的政策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国家对企业年金在缴费阶段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有的对雇主的缴费部分免税,有的则对雇员缴费部分免税。在积累阶段,大多数国家也都给予免税的待遇,只有少部分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等国,对投资收益课以较低税率。在领取阶段,除个别国家外,一般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但也有一些国家的养老金收入所得税率低于边际所得税率的优惠。领取阶段的税率通常因是否一次性给付而有所区别。由于退休职工将企业年金一次性提取后,往往还要将这笔资金投资于寿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日后再以年金的形式从这些机构领取养老金,在那时就需要缴纳所得税。所以为了避免重复纳税,如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若一次性领取养老金则可以免税或交纳比正常税率低得多的税。
(二)发达国家相关政策的借鉴
1.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模式多为EET制。国际上企业年金的税收模式相似程度很高,绝大多数为EET制。EET制即根据递延薪资概念,认为雇主为雇员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只是一种储蓄行为,应予免税,对这部分储蓄所产生的利息在尚未消费前也应免税,当雇员年老得到这部分递延收入用于老年生活消费时,才予以征税。EET制直接鼓励了延迟消费,推动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2.严格管理对年金的税收优惠。对企业年金实施税收优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激励雇主缴费,另一方面也往往成为偷漏税的工具。因此,发达国家在制订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时会设置一些限制条件,以避免企业利用此项政策达到不良目的,如限制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年金类型、限制养老金的最高受益水平、限制最高缴费水平、限制参加养老金计划的雇员最高工资水平、限制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等。
此外,健全的法律制度也是企业年金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美国,以《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税收法》等为法律依据,退休津贴保证公司、税务局和联邦劳工部通过自行纠错、指导和宣传等措施,使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得以健康运行。
四、建立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一)制定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原则
1.激励企业缴费的原则。因为国家并不强制企业执行年金计划,所以若要促进年金的发展,政府需要采取各项鼓励措施,而税收优惠是最有效的。
2.减轻财政压力的原则。鼓励企业年金发展的初衷是促使职工为退休后的支出进行储蓄,减少他们对基本养老金的依赖,进而可以减轻财政压力,而年金的税收优惠必然导致税收减少,从而给当前财政带来一定压力。所以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同时考虑这两方面,使其达到有机平衡。
3.防范税收漏洞的原则。税收优惠和税收漏洞如影随形,很多企业将政府对年金计划提供的税收优惠作为“避税所”。“避税所”既会激励企业积极缴费,又可能被滥用。
(二)改善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
1.将企业缴费免税比例与其纳税总额挂钩。可按照企业纳税情况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可享有不同的免税比例。这种政策既可激励所有企业提高效益和纳税能力,又可减轻因提高企业缴费免税额度带来的财政压力。少部分不享有免税额、企业年金收益差的问题,会随着该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很快得到解决。
2.明确规定个人缴费部分免税。绝大多数国家对雇主和雇员向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均给予免税待遇。根据国务院2000年《关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试点方案》,企业缴费可以按比例免税,而职工缴费没有免税规定。为了调动职工参加企业年金的积极性,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方法,规定职工缴费不超过工资10%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并且,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考虑财政承受力和照顾低收入员工这两个因素后,应尽量提高免征比例。
3.逐步放宽年金投资渠道并对非国债形式的投资收益减免税。企业年金的资产规模由企业与职工缴费额和年金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在缴费额固定的情况下,雇员的养老收益水平取决于年金的投资收益。绝大部分OECD国家给予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减免税待遇。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分布中,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占80%,其他形式的资产不足20%。这表明我国年金的投资渠道狭窄,收益率低,故应逐步放宽投资渠道,并对投资收益实行免税或减税政策。
4.明确企业年金领取阶段的应税所得。年金缴费阶段和积累阶段免税的结果是延期纳税。目前我国尚需明确企业年金的应税所得。由于年金实质上是工资的延期支付,故其免征额的确定应参照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公共养老金与企业年金两部分构成,由于目前我国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故有必要对企业年金设置一个合理而明确的免征额,以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免征额可设置为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与基本养老金的差额。
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张舒
第三篇: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研究
摘 要:当前失业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失业与再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从理论分析着手,对我国失业及再就业提出了粗浅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失业;就业;经济发展;体制改革
收稿日期:2011-06-05
作者简介:张宏英(1979-),女,河北唐县人,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就业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可谓是民生之本,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形式严峻,失业问题表现的十分突出,特别是大学生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成为困扰整个国家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失业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失业人员的现状
根据最近发表的《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提供的数字,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达到3.6%,依此推算,登记失业人员应该是将近700万人。此外,下岗人员还有800多万人,再加上在“待岗”、“放假”、“歇岗”等名义下实际上已经失去工作岗位的人员——这部分人估计在500万人以上——实际失业人数可能会达到2000万人以上。
同时,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约在2亿左右。其中,乡镇企业吸纳了将近7000万,还有7000多万已经向城市或者已经城市化的富裕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
地区)流动,除此之外,还有6000万农村劳动力需要工作岗位。
二、我国失业现象的根源
1.科技进步和发展产生结构性失业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科技发展创造了新的产业,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但是就在新的就业岗位产生的同时,传统产业不断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劳动力供求结构再次变动。
当劳动者在知识结构和专有技能上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需求时,则造成劳动力供求总量均衡下的结构性失业。科技进步导致部分职工下岗或失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必然推动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职工下岗或失业;二是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企业降低成本,可使企业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企业的技术进步对企业职工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不适应要求的职工就难免下岗或失业;三是由于技术进步,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会代替部分人力。
2.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剧我国失业现象我国经济内部要求不旺,外部环境不利,经济增长乏力,影响社会就业。我国经济发展已处在转型时期,传统产业已过于成熟,形成了买方市场局面。大量产品积压滞销,而新兴产业尚未成形,新的消费、投资及生产热点也没有出现,势必
造成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乏力,增长速度回落,企业经营困难,影响社会就业。从国外成功经验看,经济结构调整从开始到完成,大体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已有几年时间,但进展缓慢。以后的几年中,将是艰难的时期,因此对就业的影响还将持续。
一是产品结构、消费结构转变过慢,传统产品市场饱和、消费品市场需求不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的作用明显降低。消费市场由冷变热至少要一到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二是投资改革的深入,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对回报不高的项目,企业不会轻易投资。银行更加慎贷、惜贷和选择贷款对象。这对制止乱投资、乱上项目、重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但缩小了投资规模没,对经济增长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三、我国面对失业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对于习惯了保障稳定职业的中国人来说,突然走进失业与半失业行列,难免有一种失落感,于是对改革和治理整顿产生怀疑甚至对立情绪,这就必然程度不同地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会对整个社会安定造成威胁。失业的长期存在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冲击,危害人民生活。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
1.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繁荣。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扶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31%,因而相比之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其解决就业的潜力是巨大的。
2.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拓展就业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和九届全国人大对我国宪法的修改进一步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置于重要地位。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深化,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将逐步提高,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商品服务需求,解决就业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
3.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尤其是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当前,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反失业措施中的重要一项;从以上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也是我国失业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进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对于减少失业人口特别是技术进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人口的存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我国的职业培训更加有效,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体系完备、运作规范高效的新型培训制度。首先,我们应该树立起终身教育观念,制定职业培训的长期规划,并以法律法规形式给予相应的制度保证,使职工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其次,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劳动预备制的建立完善以及再就业培训的发展上。国内外实践表明,再就业培训是一种积极的劳动市场政策,能有效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而且,这要比单纯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和生活补助等措施积极得多。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因此,政府如何确定就业目标、解决失业问题以及在就业政策方面应采取哪些基本思路和措施,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宗胜.《收入差别、贫困及失业》.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6.[2]厉以宁,吴世泰.《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华夏出版社,1988,12.[3]佘云霞,付麟.《中国就业新概念》.工商出版社,1998,8.
第四篇: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
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比
摘要: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搞“政治中立”
2.坚持党管干部
3.不搞“两官分途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中国特色对比
引言: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贯彻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机关人事管理制度由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跨越。“1”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标志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形成。这项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或许看上去不象是英雄,但它作为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在决策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不搞“两官分途”,注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综旨,具有鲜明的制度特色。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从而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创造了制度条件。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缘起及因由
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最初形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出现,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公务员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便为其注入大量经验。经历100多年发展的公务员制度,引入、发展、创造出许多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如分类管理体制,公开、平等的激励竞争机制,专业化管理,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等等。
西方文官制度是脱胎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之上的,在政治层面存在许多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的东西,如政治中立、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人才主义用人标准、封闭化的官僚体系等。此外,就管理而言,西方的公务员制度也存在着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病。我们建立的公务员制度决非西方文官制度在中国的翻版,但两者的相似决不仅仅是共用一个概念,两者在框架结构、形式、具体制度上有相当多的相似点。抛开政治因素不说,西方公务员许多管理方法、运行制,恰恰是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所忽略、欠缺的,如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公开性、部分机制、分类管理、高流动带来的新陈代谢能力、系统化的制度框架等等。这一切,使得它在我们对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时,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实行“拿来主义”,便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还是基本上反映了人事管理的某些共同规律,其中在管理层面
上,我国的人事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没有一道天堑能将具有共同规律的各国人事制度绝对地分开,除此而外,我们建立公务员制度还有其他一些具体原因。经历多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后,传统干部人事制度中的许多弊端正在克服,好的传统与经验被进一步光大。但当我们试图将优良的传统、可贵的经验整合成一套体系完整、更能与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相一致的制度结构时,我们恰恰缺少一个以立法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框架。所以,当我们睁眼看世界时,发现一个已形成100多年、并为当代大部分国家使用的、在许多方面反映人事管理,特别是现代人事管理共同规律的制度框架时,大胆地引进,并批判性地进行改造、利用,就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作出这一选择是不容易的。一方面,引进、改造、消化是一个艰巨的工程,这点可从公务员法规拟制过程的漫长、艰苦中看出,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起草11稿时,经中央领导同意正式启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名称,至1993年8月14日李鹏总理正式签发,这期间又九易其稿。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态度是明确的,意志是坚定的,并始终把握这样一个基本原则: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决不是全盘西化、照搬照抄西方文官制度,我国的公务员制度首先是中国的,是党的组织路线的组成部分。在根据新情况,对原有框架与具体内容作部分调整后(如不再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业务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适时地于1993年10月1日正式推行公务员制度。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原则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18章88条,规定了10种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录用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职务升降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回避制度、申述控告制度。重总的来说政府应该推动研究改革以人为本关心公务员成长,制定措施吸引优秀人才, 精简机构和人员、分散下放权力强调制度的灵活性,加强能力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竞争机制改革分类制度改革业绩评估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灵活的工资制度提升道德标准。
公务员在西方被称为“政府文官”,在我国即指国家行政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范围界定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以外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不同的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管理责任,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他们执行政策、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反馈,左右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步伐。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整个制度的总体精神和总的要求。
一、竞争原则:竞争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是公开、平等的。所有考试、考核、录用等程序都是公开进行的,并且所有参加报考的人员不受性别、家庭出身、民族、宗教等限制,并逐步打破地域、身份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竞争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二、功绩原则:功绩是国家公务员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职务升降、考核、任免、奖励等,都以其在工作中的功绩为主要依据。
三、法制原则:法制原则就是制定法律规范依照法规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行政,并受法律保护。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任免、升降等都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律规定。
四、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事制度坚持的根本原则,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不是削弱党对干部的领导,而是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的领导。通过把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按一定程序转化为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法规,依此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无论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还是其产生的过程和意义,我们都可以看出相当浓重的中国特色。
比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他说没有制度人类社会就不能有序运行。公务员制度建设更要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制度是各种制度的综合,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国家才能昌盛,民族才能繁荣。搞好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利于政府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政府拟定了《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了10个配套法规,10个实施细则,初步形成一个配套的法律体系。
而我认为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就是这种原则的体现,是符合国情的制度;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前提下,制定的科学的,和谐的制度;是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它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而形成的。它的建立和推行,有利于行政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利于分类管理体制的形成和确立,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比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搞”政治中立“;
2.坚持党管干部;
3.不搞”两官分途";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众所周知,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所以,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所谓“政治中立”的原则。而且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文官管理必须独立于党派之外,“不受任何党派干预”,“与党派*脱钩”,是独立的管理系统。最显著的区别则是:中国的公务员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而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我认为,这都是有我国的制度和社会状况决定的,我国的公务员有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主要内容包括:他们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很大的作用。这些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中或制度外都不曾有过的,可见双方的差异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双方社会和政党制度的差异。
在实行了公务员制度的这些年中,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在实践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有竞争择优机制。在公务员考试、考核、晋升、任免等方面都体现了优胜劣汰机制,保证每个职位都有最优秀的人员来担任。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廉政勤政保障机制。《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对公务员的义务、纪律、考核、奖励、回避等方面都加以严格约
束,并通过监督来加以保障。以下两组数据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两点:
1、据人事部统计,1999年,全国政府机关竞争上岗人数为15776人,占同年晋升人数265024人的5.95%;2000年,竞争上岗人数为55283人,占同年晋升人数218233人的25.33%;2001年竞争上岗人数为102118人,占同年晋升人数244320人的41.79%;2002年 竞争上岗人数为180115人,占同年晋升人数301483人的59.8%。四年共有35.3万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职位;
2、从1996年至2002年的七年时间里,全国各地国家机关共辞退17857名公务员,机关作风因此明显转变。
到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公务员制度改革也进行的卓有成效。在现今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必将还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公务员会完全成为一支建设中国的主心骨队伍。
结束语: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要求,回顾我国公务员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公务员制度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必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真正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的反思对于整个公务员制度的完善于发展,将会被证明是有用的。
参考文献:
1、张柏林在纪念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人事部数据统计
目录: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缘起及因由及相关分析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原则及体现的中国特色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及与西方资本主义公务员制度的对比
第五篇:企业年金管理制度
企业年金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年金,是指公司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适用范围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本公司工作3年以上并履行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续订书中规定的全部义务的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财务人员。3.申请企业年金的程序
(1)员工本人自愿提出申请并填写《职工参加企业年金申请协议》,经公司签章确认;(2)员工在公司启动企业年金时未填写协议的,视为不愿参加企业年金;(3)每年12月份,员工就下一是否参加企业年金提出申请。4.资金筹集方式和缴费办法
4.1 企业年金由公司企业年金和个人企业年金组成。公司企业年金由公司为员工缴纳;个人企业年金由员工个人缴纳。
4.2 员工个人每年1月份缴纳上一年收入总额(上一月基本工资×12+年底奖金)的固定比例,公司缴纳同样的额度共同存入指定账户,员工可按规定提取使用。4.3 企业年金按照以下方式分配给个人
(1)职工个人存入上一收入总额(暂定为月工资的20倍)的5%,满3年后可提取;(2)满3年后不提取,职工个人存入上一收入总额的8%,累积满5年后可提取;(3)满5年后不提取,职工个人存入上一收入总额的10%,累积满10年后可提取;(4)满10年后不提取,职工个人存入上一收入总额的5%,以5年为一个阶段,可一直保持到离职或退休,最长为20年。
(5)一旦提取,原协议终止,累计缴纳年限清零; 5.企业年金的管理 5.1企业年金管理机构
公司建立年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公司年金的各项具体实施政策。年金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总经理及各部门经理组成。年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经办机构,其职能由公司人资部承担,负责处理协调企业年金日常事务。5.2 企业年金账户管理 5.2.1 企业年金账户的开立
由账户管理人为企业年金设立专门的企业年金账户。企业年金账户分为两个部分记录:公司缴费部分和员工缴费部分。公司缴费部分记录公司划入企业年金账户的部分及其投资收益、余额等信息;员工缴费部分记录员工个人缴费及其投资收益、余额等信息。5.2.2 企业年金帐户的管理
(1)企业年金帐户中明确已归属的缴费部分及该部分的投资收益,根据规定定期记入个人部分;
(2)企业年金帐户的全部资金的投资收益每年分配一次。具体分配办法:将年金账户的的总的投资收益,按照每个员工在企业年金账户中的缴费金额和年收益率进行分配,公司缴费收益分配到公司缴费部分;员工缴费收益,分配到员工个人缴费部分。(投资收益计算方法:年金账户收益=年金账户金额×年收益率。)6.企业年金基金管理
6.1 个人部分财产归属权益的确定:
(1)员工个人缴费及该部分的投资收益完全归属员工个人;
(2)企业辞退员工情况下,企业缴费及该部分的投资收益归属员工个人。6.2以下几类特殊情况,企业缴费部分及该部分的投资收益归属如下:
(1)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自己提出离开企业,企业缴费部分及该部分投资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2)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在企业内部变动工作单位,企业年金账户累计金额归职工个人所有,可以保留或转移。保留一年,一次性(包括公司和个人部分)支付,不计时间。
(3)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违纪违法企业缴费部分及该部分投资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4)因员工违反有关制度或程序造成公司经济或声誉损失企业缴费部分及该部分投资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
(5)上述规定中扣除的公司企业年金及该部分的投资收益,归集于公司账户中,由公司负责运用与管理。
7.待遇计发和支付方式 7.1 企业年金的提取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按照规定领取企业年金:
(1)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提前退休或退职,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2)退休前身故的;
(3)职工因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应急的。7.2 计发方式
一次性领取:员工按照其个人账户上累积额(含本金和投资收益)一次性全额领取。7.3 计发办法
对于满足不同支付条件的情形,不同的计发办法如下:(1)退休领取:职工可以一次性领取;
(2)退休前身故领取:由职工的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3)应急领取:职工可以按照如下规定一次性领取
① 如不满3年提取,只能提取员工个人缴费部分及其投资收益;
② 3-5年间提取,可取走3年内全部总额的60%,及3-5年员工个人缴费部分及其投资收益;
③ 5-10年间提取,可取走5年内全部总额的70%,及5-10年个人缴费部分及其投资收益;
④ 满10年后提取,以5年为一个阶段,可取走之前阶段全部总额的80%,及之后的个人缴费部分及其投资收益。
8.中止缴费条件
8.1 企业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暂停当企业年金计划:
(1)经营状况不稳定且经济效益较差;
(2)根据经营形势,经公司研究后统一暂停。8.2 员工个人中止缴费条件
在本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自动中止缴费:
1、员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2、员工自愿申请不参加本方案;
因上述情况导致个人中止缴费的,企业缴费也同时中止。9.本办法暂试行5年,如有不妥,再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