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局关于构建长效机制的情况汇报
环保局关于
优化发展环境,构建长效机制情况的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都匀市环保局职能建设,确保“两加一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全市“环境建设年”活动要求,结合我局工作职能职责。现将我局为优化都匀市发展环境,构建长效机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优质服务,为服务对象设立便捷、快速服务通道,建立“首问窗口”责任机制。
我局“首问窗口”设在综合业务科,其主要业务是:
1、接受咨询。负责为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特别是投资者提供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行政许可、服务事项的办事程序和其他有关事项的咨询。
2、提供指导。一次性告知办理有关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等,向申办人员提供相关申请表格和指导帮助填写有关申报所需材料。将市环保局的行政许可办事指南,提供给申办人员参考。
3、办理审批。根据授权办理有关事项;对本窗口无权办理的事项,及时将申报材料移交具体承办科室;对不属于本部门本单位职责的事项或不予办理的事项,明确告知理由,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开通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切实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和办事服务。
4、协调监督。根据工作对象、服务对象所办事项,帮助联系有关科室及承办人;协调和督促承办科室或承办人认真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根据需要承担承办科室与工作对象、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
和反馈工作,促进申办事项的办理。
5、收集意见。收集、整理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对本部门本单位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相关科室和工作人员开展服务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向局党组提出加强和改进本部门本单位服务工作的建议。
截止8月份,“首问窗口”共接受服务对象咨询390人(次),提供指导300人(次),办理审批事项75项。
二、建立企业跟踪服务联系机制。
为搞好到我市投资的重大、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服务,我局实行班子成员、科室进行对企业跟踪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从八个方面对企业联系进行了规范。一是帮助新建企业积极搞好办理环评审批服务,属于市级审批的项目,按照公开承诺时限内办理,属于省、州审批的,明确专人负责联系上级部门,积极帮助办理环评审批,争取项目早日落地。二是联系领导及科室每月不少于一次到企业调研,听取企业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深入联系企业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制度;四是帮助企业按环评要求组织好生产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 “三同时”,完善验收手续。五是协调指导和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环保问题,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六是掌握各个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掌握国家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的需求,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助手,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七是在调研过程中不得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不得吃拿卡要,增加企业负担。八是每季度就联系企业的工作情况班子成员在局长办公会议作一次专题汇报,科室在中层干部会议上做汇报,对联系企业的服务情况将列为年终目标考核。
三、建立“三重一大”的议事决策机制。
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针对一些环境违法企业处罚,在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避免处罚随意、个人意见说了算等现象,我局建立了和实行了局班子集体决策的制度。
第二篇:安监局关于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安全发展汇报材料
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安全生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实现和保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重要保障。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构建和
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这是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安全发展”的实质是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安全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发展既要以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为前提,更要建立在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决不能以损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短期、局部的发展。推进安全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实现五个统筹,必须推进安全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推进安全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不懈努力,广西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2003年开始出现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下降的“拐点”,当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9669起和4829人,比2002年减少680起和16人,2004年以后,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每年分别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至2008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155起和3402人,事故总量比2003年减少11514起,死亡人数减少1427人。全区安全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还相对薄弱,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特大事故还有发生,2008年相继发生了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特大透水事故和广维集团重大爆炸事故,说明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呈现的这种特点,一方面表明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体制机制和所采取的措施正逐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表明这些机制和措施尚难于充分发挥安全意识、安全法规标准、安全科技进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经济政策等要素的作用,保证生产活动的长治久安。需要在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努力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企业防范事故和整改隐患的能力,职工识灾、防灾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科学行政的能力,和谐推进安全与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安全发展。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和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一般经历内容设计、要素构建、整合运行和反馈完善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与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的关系看,我区正处于构建长效机制从要素构建阶段向整合运行阶段的过渡,其特点是安全生产机制逐步发挥作用,安全生产事故数量下降,主要任务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从运动式推动为主转变为制度式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从政府单个主体推动转变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多个主体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内容从专项整治为主转变为以日常规范管理与监督为主,安全生产工作动力从主要靠外在压力推动转变为靠内在动力的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手段从主要靠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行政、法律与经济手段的并用。并对安全生产形势及在机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进行信息反馈,逐步修改和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使得这个机制逐步成熟并有效地发挥安全生产的长期保障作用、预防作用,从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三、解决三个突出问题,构建完善六个机制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进安全发展,必须解决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各级政府层面,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按照法律法规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规定,在履行职能范围工作职责的同时,严格履行规定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行政责任;企业层面,要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保障安全生产投入,促进本单位安全生产持续改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层面,要破除“三怕”思想,即一怕影响经济发展,认为安全生产条件门槛高,关停安全不过关的企业会影响经济发展,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不满;二怕受处分,认为安全生产责任重大,稍
有不慎就得“丢帽子”、“受处分”,从而以一种消极态度对待安全生产,不思进取,能推则推,不想管、不敢深入;三怕得罪人,认为安全生产查事故、严执法、强管理,容易得罪人、破坏关系。真正树立起“五个一”,即一颗诚心、一副黑脸、一张快嘴、一双铁手、一对勤腿,宁愿自己受误解,受委屈,甚至得罪人,也要千方百计地减少事故、减少死亡、减少损失;全社
会层面,公众要提高识灾、防灾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做到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重视安全生产。
二是发展方式问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制约我区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我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生产(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差、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陈旧老化、劳动生产率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关闭和淘汰那些规模小、工艺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引进和发展培植低耗无污染、环保、节能型企业,为安全生产稳定好转提供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三是工作方式问题。要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等手段开展工作,将工作重点放在隐患治理攻坚,防范大事故上来,把预防事故发生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性任务,坚持关口前移抓预防、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和完善六个机制。
(一)构建完善责任落实机制。重点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做到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晰化、考评指标定量化、监督检查日常化、责任追究制度化。
(二)构建完善运行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在各地各部门、各规模企业、高危行业、重点行业、事故高发行业,配齐安全监管人员,做到机构、人员、装备、经费“四到位”,重点是组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和充实乡镇安全监管人员;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有效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整体抗风险能力。三是科技保障,重点是组织安全科技攻关,加快安全技术产业化进程,规范中介技术服务和建立专家技术队伍。
(三)构建完善预警监控机制。坚持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坚持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坚持重点监控制度,对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坚持安全生产“约见警示”制度。
(四)构建完善协调配合机制。推行重点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综合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通报,把握工作主动权;推行重大安全问题协商协调制度;推行联合办公制度,包括:联合审批、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等。
(五)构建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抓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估及监控,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研究制定应急救援工作的相关政策;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推进应急救援相关资源与要素的科学配置与合理整合。
(六)构建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定量定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在激励制度方面,要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突出、贡献大的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安全监管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给予重用和提拔。实行安全生产津贴制度。对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每月发放安全津贴,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着力改善安全监管人员的待遇及人身保障。在约束制度方面,一是严肃查处企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二是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失误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和约束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对受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相关人员不得提拔、重用。三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把对职工群众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负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列入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并公诸于众。
安监局关于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安全发展汇报材料
第三篇:环保局汇报
唐山市丰南区环境保护局
关于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加速推进产业发展”
大讨论活动情况的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求使“大讨论”活动扎实有效,不走过场。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进展情况
(一)建立组织机构,强化对大讨论活动的领导。为了加强对“解放思想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董树军任组长,董友福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大讨论活动的组织安排、阶段总结、信息反馈和档案整理等工作。
(二)召开了三次会议进行研究、动员和指导。一是召开局长办公会。11月29上午,我局召开了局长办公会,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再次学习讨论了大会精神、王东印书记讲话和《关于赴三河、浙江、扛苏、云南学习的考察报告》。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区环保局“解放思想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并将“解放思想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大讨论活动同“对标赶
超走在前”活动有效结合,进一步研究对标赶超工作,确定迁西县环保局为对标对象,制定出《对标方案》。二是召开全局动员大会。11月30日上午,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召开了动员大会。董树军局长详细讲解了王东印书记在区对外开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就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传达了局领导班子研究通过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措施。董友福书记对如何开展好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三是组织学习辅导讲座。为开展好大讨论活动,特别邀请区“解放思想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区直部门组副组长裴东升为广大党员干部做辅导,进一步明确了活动要求和操作规程。
(三)狠抓了规定篇目学习,取得了初步效果。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我们制作了条幅,悬挂在办公楼前。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屏展示“大讨论”活动宣传标语。利用门户网站、内网开设“大讨论”活动专栏。同时,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解放思想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大讨论活动规定的学习篇目。为保证学习和工作两不误,我们规定学习阶段双休日不休,一律组织集中学习。以此基础上,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学习活动进行督察,查集中学习是否到位,查学习笔记是否合格。通过第一阶段的思想发动,学习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每人都记录了4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股级以上干部现实性了心得体会,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对
标赶超走在前”活动的开展,各科室都形成了较完善的对标赶超方案,业务工作也有了新起色,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不折不扣地完成规定动作。按照三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和要求,我们坚持做到“四个有”。即:有阶段工作计划,有进度要求,有督导检查,有阶段总结。
(二)科学谋划,抓好活动中的活动。
1、开展好“对标赶超走在前”活动。按照“省内创一流,国内争上游”对标思路,瞄准差距搞对标。围绕服务抓创优,继续完善对标内容和对标预案,使对标活动成为创先争优的抓手。
2、开展好献计献策活动。一是结合如何摆正执法管理和主动服务献计献策。二是通过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三是按工作联系点为企业献计献策。通过开展献计献策活动,有效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切实为推进产业发展做贡献。
3、开展好大调研活动。按照全区开展的“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省改革发展最前面”,调研月活动要求,组织专题调研活动,副股级以上干部每人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对有一定价值的报告编辑成册,下发各科室学习参考。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局“大讨论”活动开局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
分同志思想认识上有误区,对开展“解放思想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大讨论活动认识不足。对此,我局将把学习贯穿整个大讨论活动全过程,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这些同志看到大讨论活动的真正成果,从而提高这些同志的思想认识。二是个别同志“管卡压,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很难摆正执法管理和主动服务的关系,我局将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学习,网上下载外地经验,并借鉴先进经验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逐步使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对权限以内的事限时办,对权限以外的事大帮着办,提前介入,经常检查,避免发现违法排污后再处罚。
二○一一年十二十二日
第四篇:环保局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市环保局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将“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市环保局在抓教育,强素质基础上,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高效的办事制度,形成了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公开承诺制。将排污费征收标准、征收程序,建设项目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具体承办人及联系方式,违法排污行为处罚标准、程序等工作通过网站、公开栏等方式向社会公开。
二是实行追究问责制。对连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午间饮酒、服务态度生硬、遇事推诿扯皮以及工作存在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等违反工作纪律,影响机关形象的,视情节给予当事人相关的处分,同时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三是实行审批服务制。站在群众和企业角度换位思考,对行政审批事项本着“流程短、效率高”的原则,最大限度进行精简、放宽,切实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冤枉路。
四是实行执法规范制。工作人员须亮证执法,严格遵守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处罚权,排除非正常因素对执法的干扰。
五是实行首办责任制。机关各科室对前来咨询和办理的事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在第一时间受理,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要积极主动帮助联系、搞好衔接。
六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对所有审批事项,按办理时限要求快速办结,对具备条件的行政审批事项,超过规定期限未作出决定的,一律视为同意。
长效机制的建立,真正将“作风建设年”活动精神落到了实处,形成了机关干部的良好行为习惯,为高效完成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五篇: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2013年08月26日08:37来源:学习时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活动”可以有始有终,但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则需要持之以恒,构建随着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逐步健全的长效机制。
真正的长效机制,就是把作风建设、群众路线蕴含在常态化的工作之中。这里首先强调的就是深化改革,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融入到政府各职能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政府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其天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政府的职能也顺应市场经济需要已经进行了几轮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适度放权,近几年又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各地方和基层在方便为民服务方面也采取了多样措施。但是,职能部门在主动为社会服务方面依然有差距,在某些地方,没有关系不办事、没有好处不办事现象依然存在;办事相互推诿、某些群众合理诉求久拖不决的现象依然不是少数;对上一套对下一套依然盛行,等等。因此,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切入点,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是最大的联系群众。一是权力运行过程公开。最近刚刚公布2015年前县级政府实现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多项信息公开,是改革的尝试。只有权力运行过程公开化规范化,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减少生存土壤。二是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考核标准,迫使某些职能部门认认真真为群众办事。三是减少层级、减少闲职,淡化官本位色彩,为职能转变创造条件。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需蕴含在执政党的功能转变中。党是政治组织,但正如邓小平在1956年党的八大所说,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正因为、也仅仅因为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执政党需要实现部分功能的转变,即强化党的社会服务功能,以服务为宗旨为途径来提升内在实力和外部形象,形成社会凝聚力、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是“三型”政党建设的中心。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能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体现在制度化的民主决策和领导方式之中。当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具体表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把群众分散的个体的意见转化为集中统一的意志,再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这里主要依赖领导者主动到群众中去。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多元且利益博弈日渐突出,依据传统的调研座谈等方式固然可以听到群众意见,但任何座谈的参加人员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囊括所有群众意见,因此,某些重大社会公共事务从议题提出就可以公示,社会参与讨论,听证咨询,会议决定,依法决策。群众路线蕴含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靠领导者自觉到群众中去,而是以制度化的方式把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成为决策过程的常态化做法。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还体现在多渠道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和社会管理格局的创新之中。社会越是多元,越需要协商对话。各地一些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引发的事件中,可以看到利益各方沟通不足、手段单一等问题。社会协商对话的最大好处,就是利益相关方平等参与讨论,寻求共同利益,各方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各自沟通、妥协。在执政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大格局中,多元力量共同治理社会已经成为大趋势,因此,哪些事项、由哪一级组织与民众之间沟通,哪一部分组织和民众之间定期协商对话,都需要有制度化规定。
(责编:万鹏、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