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会计信息在国资监管中的重要性(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2: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刍论会计信息在国资监管中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刍论会计信息在国资监管中的重要性》。

第一篇:刍论会计信息在国资监管中的重要性

刍论会计信息在国资监管中的重要性

-------------------------

编辑整理: 会计职称考试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信息是以货币单位来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它主要以各种财务报告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会计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讲,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调控等各项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从微观上讲,会计信息是投资人、债权人、客户、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管理当局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促进相关契约的履行。国资委作为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特设机构,其监督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国有资产。而国有资产作为一个经济概念,其资产总量、分布、营运和保值增值情况,都是通过会计信息获得的。因此,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必然依赖于会计信息,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成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确保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一、会计信息在国资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刍论

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刍论

摘 要: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能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感知数学概念,增进对数学问题的剖析与理解,提升解题能力。教师要明确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化数学情境,化解数学重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55-01

数学课程具有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要求较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无论是语言讲解还是板书设计,都难以直观展现数学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枯燥、千篇一律,缺失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编排和设计趣味化数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感知数学、理解数学,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发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优势,突出对数学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创新。在当前,数学教学领域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和思考。其意义表现在:一是便于增进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来分享和共用优质课件资源。数学本身抽象性、知识性、技巧性强,利用优质课件可以弥补数学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二是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和富有趣味性。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听得到、有趣的动态形象,摒弃了传统教学一支笔、一张嘴满堂灌的弊端。如在青岛版五年级数学教材“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教师即便是进行实物展示,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也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而借助Flash动画课件,将长方体的展开过程进行慢放,学生能够立体化地观察整个过程,增进对该节数学知识的生动体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三是有助于增进课堂师生互动交流。课堂师生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但囿于传统教学板书时间的局限,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相对较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使学生能够从多种感官的刺激中获得多元信息反馈。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讨论,能营造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化数学情境

教师如果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无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全身心投入学习;如果拘泥于教材本身,以固定套路来进行板书演示,模仿训练,也难免走入“灌输”的老路,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生活化趣味数学情境,结合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实际,来展示数学中的逻辑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青岛版五年级数学教材“工程问题、相遇问题、植树问题”的探析中,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学问题进行直观化呈现,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打开解题思路。如教师可分别用红旗和蓝旗表示两个工程队,隧道长675米,从两端进行开凿施工,25天打通,红队每天开凿12.6米,蓝队每天开凿多少米?在解答该题时,教师可用动态图进行演示,对红队每天开凿12.6米,共开凿了25天进行展示,从而得出红队开凿了多少米。然后,根据隧道总长为675米,可以得出蓝队开凿了(675-12.6×25)米,而蓝队同样也是开凿了25天,根据蓝队?_凿的长度和天数,可以求出蓝队每天开凿多少米。在趣味化的数学问题展示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根据题意来分析数量关系,并结合数学情境寻找解答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来化解数学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抽象性强,难于理解,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在平面几何知识讲解时,学生还未建立形象化的数学模型,缺乏想象力,对解题思路难以理解。而将几何图形进行直观展示是实现数学教学简明化、形象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静止的、符号化的概念进行直观化、动态化呈现,让学生在构建数学图像中降低解题难度。如在青岛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分解,可以得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对等底等高的三角形进行转换,进而得到相应的平行四边形,能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的理解,增强数学概念的空间感。同样,在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并利用教具进行实验,辅助学生深入感知体积概念。

四、结语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以其新颖性、形象化、动态化特点,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方便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志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0).[2]田学院.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6(05).[3]郑金阳.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5(12).

第三篇: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前行

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前行

作者:葛巍

[摘要]

2004年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的一年,也是各地国资委组建后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年。国资委和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牢牢把握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这个根本,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分会也适时地在全行业举办了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本文试就参赛体会,围绕04年以来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所走过的一些历程进行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清产核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mbo、政策性破产

04年清产核资的深层含义

清产核资是我们在04年里谈的最多的一个话题,国资委对187家中央企业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其目的在于规范工作,摸清家底,为科学评价经营绩效和保值增值提供依据。我们回顾过去不难发现,其实在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的发展历程中搞过多次类似清产核资的清查活动,摸清家底一直是以往历次检查的基本目的。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中央加强国资监管的大背景下,这次由国资委组织的清产核资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含义和国资委就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就笔者看来,对于国资委来说,摸清家底显然只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下一步的工作意图,在于指导企业真正落实之前早已提出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十六个字的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只有摸清了家底,才能确保国家对所拥有的企业产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真正达到和实现产权明晰基础上的权责明确。其实这方面的改革早已经开始运作,但正是苦于出资人不到位,或是产权不明等等原因一度使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过程陷于停滞的窘境。如今出资人已经到位,清查工作业已完成,可以说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从05年开始,国家将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战略发展规划的安排陆续制定相关交易细则,对所出资企业,该发展的发展,该淘汰的淘汰,也就是常说的“抓大放小”,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在于提高国有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国有经济,更要着眼于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加快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的步伐,依靠“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针,建立国有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显而意见,我们要确保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靠的就是这些个企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和现阶段中央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针也是一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搞上去了,我们党的立足之本、执政之基也就稳固了,越是国有经济就越要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党卓越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从04年国资委的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我们即可看出一些端倪,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到2004年10月,在自愿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有36家18对中央企业进行了联合重组。京、津、沪、渝等地区都组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从1998年到2004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3家增加至15家,其中内地的14家企业全部都是国有企业。同时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一组数字也揭示了这一点,在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70家,占74%;资产总额27.37万亿元,占96.96%;实现利润2663亿元,占84.09%。

笔者认为考核办法的出台,考核指标的提出正是立足于解决上面提到的这些深层次矛盾,是在以依法考核、分类考核和约束与激励相结合这三大原则为基础上建立的一套长效考核机制,当然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这至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是促进国企改革健康发展的一项积极探索,也是我们加强国资监管的又一“杀手锏”。

国企改革的误区,国资监管的重点

1、mbo≠国企改革

mbo又称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股权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现阶段关于国企改制能否采取mbo的争论可以说是甚嚣尘上,波澜迭起。应该说mbo本身是国企股权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也不失为激励企业经营者搞好企业的一剂良药,但在现阶段mbo在国企改制的实践中似乎给人变味走样的感觉,不少人是借mbo之名,大行“挂羊头卖狗肉”之实,贱买贱卖国有资产的现象十分严重。

国有产权转让,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后一次廉价而丰盛的宴席,不少人动用一切手段、关系试图假如这场盛宴。正如香港著名学者郎咸平所指出的,“盲目的进行曲线的mbo,离开了完善制度的支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我想对于任何一项改革来说,起点的公平是保证效率的前提,否则必然会导致不公和社会的不满。为此国资委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并明确表态不主张条件不成熟的企业搞mbo,同时规定在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时须经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批准,严禁“虚假评估”、“自买自卖”和“暗箱操作”,在已有相关产权交易制度作为保障的前提下相信国资委将进一步颁布和出台有关规范管理层收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显而易见,mbo是我们进行国企改制的可选方案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途径,片面的把mbo等同于国企改革,不分清情况,不健全制度,大搞“一刀切”显然违背了国企改制的本意。必须明确一点的是,我们国家鼓励的是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凡是存在涉嫌流失国有资产的一切做法必将成为国家监管和打击的重点。

2、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

政策性破产是我们为了推进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积极改善国有经济质量而在现阶段下形成的一种特有现象。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依法破产最大的不同即在于,破产财产首先用于安置职工偿还职工债务,而不是根据债务关系优先偿还各种实际债务人。

对于境况不佳的国有企业来讲,往往大量举债经营,很多情况下银行是最大的债务人,对于政策性破产来说银行可能也就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有人也就利用这么一个机会,制造经营不善的假象借改制破产之机大量逃废银行债务,转让所得又不用于安置职工,严重损害了广大职工和国家的利益。针对这一现象,国资委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推进国企改制和促进国有产权合理流动的制度,比如讲,《办法》明确要求国有企业的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需经职代会审议后方可实施改制破产工作;此外《意见》对于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偿还职工债务上也有了明确规定等等,这些规定都充分体现了重视和维护广大职工合法利益的宗旨,确保国企改革的健康发展,企业改制当然也不能不考虑债权人的利益,逃废债务的现象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关于法制和诚信的基本要求,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增加了金融风险,《意见》在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人利益上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国资委的安排,大约还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政策性关闭工作,目前一些沿海地区长期积累的急需退出市场的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关闭破产。京、沪、江、浙、闽5个省市已经停止实施政策性破产,全面转向依法破产。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05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有可能突破5000亿元,尽管金融方面存在的困难也不少,但各方在未来几年内携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条件还是成熟的。

政策性破产不等于依法破产,我们相信它必将成为历史的产物,最终会被符合市场法则的依法破产所取代,在现今的过渡阶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对各方面的监管,严格审查各个环节,在确保国家和广大职工利益的前提下让改革的步伐走得稳而不乱。

展望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

以监管促进改革,以改革强化监管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是一对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体。改革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监管体制,改革越是深化,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愈是会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改革也许就会因此而陷入停顿,各种不稳定因素也会应运而生,这个时候就更需要监管的介入,通过制度和措施来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更有利地促进改革的深化。加强监管是改革的呼声,监管的目的不是要去阻碍改革的进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改革的前行才是监管的宗旨。只有把改革与监管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

国企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公认的全球性难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几万家

国有企业要在市场中顺利转型,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正视我们的现实,目前的国企改革应该说正处于一个攻坚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时间紧,到06年wto的过渡保护期即将结束,我们将直面国际知名企业所带来的全方位的挑战,但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准备似乎还不充分,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又已经不多了;其次就是任务重,国有企业冗员多、包袱重、历史遗留问题复杂,要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改革效果显然还有差距。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现状,加快改革的步伐,找准攻坚的突破口。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将成为我们打好这场胜仗的关键因素。在04年国资委开展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05年这种改革探索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围绕的主要内容将是建立外派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按照国资委的部署,将尝试在董事会下面设立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3、国资监管必将破局突围

2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改革向来伴随着观点争锋,但改革也总会在争锋中前行,突破重重困境之后,国家推进和规范国企改革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

2004年的国资监管在困境与争论中,披荆斩棘走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年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的一年,也是各地国资委组建后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年。2004年以来,国资委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基础,发布实施了9个规章,印发了20多个规范性的文件,这些规章文件为各级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提供了依据和准则,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规范和保障作用。通过近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监管方式得到有效改进,随着对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基本结束,围绕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相信2005年国资委将进一步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各种薄弱环节出台各类提高监管水平的规范性文件,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整体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为进一步走好国企改革之路积极探索,不断前行!

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市场规律办事,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接受监管,深化改革是时代的呼声,这次的国有资产监管竞赛是推动我们电力行业尽快按照国有资产监管要求,构建电力企业新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必将使我们整个电力行业的从业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法规和相关文件,从而提高电力行业广大领导干部和全体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与业务水平,为促进电力行业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与保值增值,构建“一强三优”的精品电网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四篇: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前行

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前行

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前行

作者:葛巍

[摘要]

2004年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的一年,也是各地国资委组建后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年。国资委和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牢牢把握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这个根本,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分会也适时地在全行业举办了国有资产监管知识竞赛,本文试就参赛体会,围绕04年以来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所走过的一些历程进行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清产核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mbo、政策性破产

04年清产核资的深层含义

清产核资是我们在04年里谈的最多的一个话题,国资委对187家中央企业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其目的在于规范工作,摸清家底,为科学评价经营绩效和保值增值提供依据。我们回顾过去不难发现,其实在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的发展历程中搞过多次类似清产核资的清查活动,摸清家底一直是以往历次检查的基本目的。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中央加强国资监管的大背景下,这次由国资委组织的清产核资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含义和国资委就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就笔者看来,对于国资委来说,摸清家底显然只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下一步的工作意图,在于指导企业真正落实之前早已提出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十六个字的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只有摸清了家底,才能确保国家对所拥有的企业产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真正达到和实现产权明晰基础上的权责明确。其实这方面的改革早已经开始运作,但正是苦于出资人不到位,或是产权不明等等原因一度使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过程陷于停滞的窘境。如今出资人已经到位,清查工作业已完成,可以说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从05年开始,国家将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战略发展规划的安排陆续制定相关交易细则,对所出资企业,该发展的发展,该淘汰的淘汰,也就是常说的“抓大放小”,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在于提高国有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国有经济,更要着眼于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加快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的步伐,依靠“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针,建立国有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显而意见,我们要确保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靠的就是这些个企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和现阶段中央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针也是一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搞上去了,我们党的立足之本、执政之基也就稳固了,越是国有经济就越要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党卓越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从04年国资委的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我们即可看出一些端倪,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到2004年10月,在自愿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有36家18对中央企业进行了联合重组。京、津、沪、渝等地区都组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从1998年到2004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3家增加至15家,其中内地的14家企业全部都是国有企业。同时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一组数字也揭示了这一

点,在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70家,占74%;资产总额27.37万亿元,占96.96%;实现利润2663亿元,占84.09%。

与此同时,放开搞活一批国有中小企业的行动也在积极地展开,这些企业大都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通过重组改制、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企业转变了机制,职工转换了身份,效益明显提高。最近国务院也已发文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的大力发展,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消除体制限制,放宽市场准入的条件。从这一点上也证明了国家在立足国有经济占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和介入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通过先富带后富的形式,最终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

国资监管的又一“杀手锏”

明晰了产权,明确了职责,建立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也就成为了改革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国资委在04年适时的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办法》规定,对企业负责人通过与任期两大类指标相结合来进行动态的考核,每一大类又分别选取不同的具体指标通过加权平均来实现考核的细化。《办法》把考核的具体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两大类,其中基本指标主要反映出资人关心的资产回报率的共性指标,分类指标则主要反映有关企业差异化的个性指标。这些个指标在选取和考核公式的确定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既要尊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充分借鉴国际惯例,是一个科学计算的结果,既要让企业经营者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但又不让企业感到勉为其难,不让我们的经营者为压力所困,按照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话来讲,就是要让我们的企业负责人去摘那些个跳起来摘得到的苹果,并不是伸伸手就能拿,也不是高不可摘的苹果。

我们选取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来看,首先它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作为两项基本指标,同时又根据行业的特点确定其考核的分类指标,各种指标又赋予不同的权重这就很好的体现了企业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出资人关注的是主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增长能力,同时又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考核,不搞一刀切,强调“少而精”的原则,强化考核的针对性。其次在指标评分的计算公式中引进了经营难度系数,并采用功效系数法来进行计分考核,这也体现了在评价考核结果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当然归根到底,不难发现国资委关心的其实并不在于几个指标的得分高低,更重要的是在于明确一种责任,传达给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一种“责任第一”的信号,我们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对所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切实承担起保值增值的经营责任。正所谓有指标即有考核,有了考核即要求有奖亦有罚,所以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制定一套企业负责人的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机制理顺了我们的改革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因为在过去我们无论是在奖还是在罚上都存在着不少困惑和矛盾。一说到奖,一对尖锐的矛盾马上就展现在眼前,一方面陷于体制原因领导和职工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就企业产生的效益来说我们某些大型企业负责人的收入确实也不高,至少没有市场化,和一些国际上知名企业的ceo们比起来要差远了,正是由于这种显在的不平横造成了目前在国企中普遍存在的领导“灰色收入”现象。改革的目的是要企业融入市场,这当然也就要求为市场化的管理者提供一个市场化的价格,长远的目标即是要将上面提到的这种不平衡变成平衡,要让合法收入取代“灰色收入”,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考虑到国有企业中还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效率普遍低下,在当前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我们最好的选择或许也就是稳步推进改革,多提倡一点奉献精神。一谈到罚,也有一对大矛盾,我们知道由于我们某些企业的领导对国资管理体制在认识上还有分歧,客观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还很严重,有时甚至是责任不明所造成的一种“坐失”,损失造成了当然就要追究责任,这时就产生了一个难题:难以追究责任,为什么呢?因为衡量的标准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也没有细化,正如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所感叹的“领导责任究竟算是一种什么责任”?所以在这种赏罚不明的状况下,我们发现在企业负责人当中很普遍的存在着这么一种“权利争着要,责任互相推”的现象。

笔者认为考核办法的出台,考核指标的提出正是立足于解决上面提到的这些深层次矛盾,是在以依法考核、分类考核和约束与激励相结合这三大原则为基础上建立的一套长效考核机制,当然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这至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是促进国企改革健康发展的一项积极探索,也是我们加强国资监管的又一“杀手锏”。

国企改革的误区,国资监管的重点

1、mbo≠国企改革

mbo又称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股权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现阶段关于国企改制能否采取mbo的争论可以说是甚嚣尘上,波澜迭起。应该说mbo本身是国企股权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也不失为激励企业经营者搞好企业的一剂良药,但在现阶段mbo在国企改制的实践中似乎给人变味走样的感觉,不少人是借mbo之名,大行“挂羊头卖狗肉”之实,贱买贱卖国有资产的现象十分严重。

国有产权转让,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后一次廉价而丰盛的宴席,不少人动用一切手段、关系试图假如这场盛宴。正如香港著名学者郎咸平所指出的,“盲目的进行曲线的mbo,离开了完善制度的支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我想对于任何一项改革来说,起点的公平是保证效率的前提,否则必然会导致不公和社会的不满。为此国资委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并明确表态不主张条件不成熟的企业搞mbo,同时规定在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时须经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批准,严禁“虚假评估”、“自买自卖”和“暗箱操作”,在已有相关产权交易制度作为保障的前提下相信国资委将进一步颁布和出台有关规范管理层收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显而易见,mbo是我们进行国企改制的可选方案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途径,片面的把mbo等同于国企改革,不分清情况,不健全制度,大搞“一刀切”显然违背了国企改制的本意。必须明确一点的是,我们国家鼓励的是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凡是存在涉嫌流失国有资产的一切做法必将成为国家监管和打击的重点。

2、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

政策性破产是我们为了推进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积极改善国有经济质量而在现阶段下形成的一种特有现象。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依法破产最大的不同即在于,破产财产首先用于安置职工偿还职工债务,而不是根据债务关系优先偿还各种实际债务人。

对于境况不佳的国有企业来讲,往往大量举债经营,很多情况下银行是最大的债务人,对于政策性破产来说银行可能也就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有人也就利用这么一个机会,制造经营不善的假象借改制破产之机大量逃废银行债务,转让所得又不用于安置职工,严重损害了广大职工和国家的利益。针对这一现象,国资委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推进国企改制和促进国有产权合理流动的制度,比如讲,《办法》明确要求国有企业的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

表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需经职代会审议后方可实施改制破产工作;此外《意见》对于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偿还职工债务上也有了明确规定等等,这些规定都充分体现了重视和维护广大职工合法利益的宗旨,确保国企改革的健康发展,企业改制当然也不能不考虑债权人的利益,逃废债务的现象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关于法制和诚信的基本要求,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增加了金融风险,《意见》在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人利益上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国资委的安排,大约还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政策性关闭工作,目前一些沿海地区长期积累的急需退出市场的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关闭破产。京、沪、江、浙、闽5个省市已经停止实施政策性破产,全面转向依法破产。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05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有可能突破5000亿元,尽管金融方面存在的困难也不少,但各方在未来几年内携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条件还是成熟的。

政策性破产不等于依法破产,我们相信它必将成为历史的产物,最终会被符合市场法则的依法破产所取代,在现今的过渡阶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对各方面的监管,严格审查各个环节,在确保国家和广大职工利益的前提下让改革的步伐走得稳而不乱。

展望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

以监管促进改革,以改革强化监管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是一对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体。改革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监管体制,改革越是深化,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愈是会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改革也许就会因此而陷入停顿,各种不稳定因素也会应运而生,这个时候就更需要监管的介入,通过制度和措施来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更有利地促进改革的深化。加强监管是改革的呼声,监管的目的不是要去阻碍改革的进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改革的前行才是监管的宗旨。只有把改革与监管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在确保稳定的前提

下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

国企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公认的全球性难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几万家

国有企业要在市场中顺利转型,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正视我们的现实,目前的国企改革应该说正处于一个攻坚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时间紧,到06年wto的过渡保护期即将结束,我们将直面国际知名企业所带来的全方位的挑战,但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准备似乎还不充分,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又已经不多了;其次就是任务重,国有企业冗员多、包袱重、历史遗留问题复杂,要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改革效果显然还有差距。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现状,加快改革的步伐,找准攻坚的突破口。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将成为我们打好这场胜仗的关键因素。在04年国资委开展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05年这种改革探索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围绕的主要内容将是建立外派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按照国资委的部署,将尝试在董事会下面设立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3、国资监管必将破局突围

2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改革向来伴随着观点争锋,但改革也总会在争锋中前行,突破重重困境之后,国家推进和规范国企改革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

2004年的国资监管在困境与争论中,披荆斩棘走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年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的一年,也是各地国资委组建后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年。2004年以来,国资委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基础,发布实施了9个规章,印发了20多个规范性的文件,这些规章文件为各级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提供了依据和准则,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规范和保障作用。通过近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监管方式得到有效改进,随着对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基本结束,围绕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相信2005年国资委将进一步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各种薄弱环节出台各类提高监管水平的规范性文件,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整体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为进一步走好国企改革之路积极探索,不断前行!

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市场规律办事,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接受监管,深化改革是时代的呼声,这次的国有资产监管竞赛是推动我们电力行业尽快按照国有资产监管要求,构建电力企业新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必将使我们整个电力行业的从业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法规和相关文件,从而提高电力行业广大领导干部和全体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与业务水平,为促进电力行业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与保值增值,构建“一强三优”的精品电网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五篇:刍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

刍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

摘 要:森林资源既是林业建设发展的基础,又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重要性时,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及开发利用的合理性。此种情况下,人们为掌握包括森林资源种类和分布、数量、生长规律和质量、环境条件等信息,针对国有林场、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等经营森林的单位以及县级行政区域展开了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即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本文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遥感技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应用

遥感技术是一种建立在电磁波理论基础上的探测技术,利用各种传感仪器收集和处理由远距离目标辐射与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最终形成图像,进而探测和识别位于地面上各种景物。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图像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以往的森林资源调查方式,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从宏观上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具有快捷、动态和节省成本花费等特点。下面对其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做具体探讨。

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开展过程中应用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图像能够将覆盖区域范围内所有要素都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地物经过遥感技术处理后会表现出其独有的图像特征,如大小、色调和阴影等。在森林二类资源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后,根据这些特征就可以对森林结构组成、面积、林分树种组成、森林覆盖度、郁闭度等有全面了解和掌握。下面具体从以下几个遥感图像特征识别入手论述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

1.形状特征。遥感图像上地物外部轮廓的反映就是形状特征,因为不同的地物类型有不同形状,这样在遥感图像上就会呈现出不同形状,通过遥感图像上地物形状的识读和判断就能够识别出地物组成。

2.大小特征。遥感图像中反映出来的尺寸就是地物大小,可以是长度、宽度,也可以是体积或面积等。需要注意的是,地物显现出来的大小受限于遥感图像设置的比例尺,同时,通过比例尺就能根据遥感图像中显示出的地物大小计算出地物实际大小。此外,大小还是能够将图斑区划精确度提升上来的主要特征。

3.色调特征。天气和遥感时相与概略比例尺、镜头教具、感光材料等因素都会对地物颜色造成一定影响,使其在遥感影像上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形式。在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森林资源时,为能够根据遥感图像上的色调特征准确区别出不同地物,每种地物都设置了独属于它的色调特征,这样通过判读色调特征就可以对地物进行基本判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划的精度。地物投影色调特征表现如下:当地物是较为陡峭的岩石山体时,其在遥感图像上呈现出的色调就为黑色;当林分树种的组成不相同时,其在遥感图像上会呈现出由黑色向浅绿色过渡,或是浅绿色的色调;当同一林分中存在不同的覆盖度与郁闭度,则其在遥感图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若郁闭度和覆盖度都较高,颜色就会深一点,若二者都比较低,颜色就会淡一点。当同一林分的坡向不同时,也会在遥感图像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若是阳坡,因为太阳光线较强,则呈现出的颜色比较接近地物实际颜色,若是阴坡,太阳光线较弱,会呈现出深色或黑色的色调。

4.质感特征。把色调、纹理和阴影等特性综合在一起反映出的就是质感特征,根据遥感图像上外观的质感特征可将有林地与其他林地划分出来,区别在于有林地会带有一定凸起感,而其他林地地类却不是这样。

此外,应用遥感技术时还要对遥感影像进行必要的几何处理,几何处理包括粗加工处理和精加工处理两个层次,前者仅仅是对系统误差进行改正,即在已知影像构像方程的基础上将诸如传感器外方位元素这类测定纠正数据代入公式当中,进而纠正原始影像,此种方式对于传感器内部畸变的纠正有很好效果,但缺点是处理过后的影像仍然有较大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存在。此时,就需对遥感影像做进一步精加工处理,即将图像中存在的几何变形消除,包括像素坐标变换和多坐标变换后像素亮度值的重新采样两个环节。分析、解译遥感影像特征时要以地物反映到各波段通道上的像元灰度值为依据,也就是地物光谱信息,同时,在大气状况和传感器等因素的影响下,经常会出现“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的现象。为此,解译遥感图像时要以具体要求为根据选定由最佳遥感波段图像信息构成的彩色图像。选择波段时要考虑波段或是波段组合的信息含量、各个波段相互间的关联性、想要识别的地物光谱响应特征三方面因素。

二、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应用遥感图像时的注意事项

1.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图斑区划,往往都是把室内判读和现地核实修正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图斑区划,即先是根据遥感图像中大小、色调、阴影与纹理、位置布局等特征进行图斑区划,之后再进入到现场做实地核实。需要提出的是,对于那些调查因子(郁闭度、树种、地类等)各不相同的有林地,应采取单独图斑区划的办法。此外,为使未成林造林地与宜林地以及低矮灌木林地这类地类的划分更为准确,应用遥感技术时不建议将图像分辨率选为2.5m,同时,确定图斑界限时建议选用现地对坡这类区划方式。

2.遥感图像可以将地面景物形状、大小和色调以及阴影等全部要素和特征准确、完整、直观地显示出来,如此可以准确识别出不同地物,有着很高的区划精度。但是,若遇到像丘陵或山脉走向不清晰这样地势条件复杂的地区,就很难通过遥感图像将图斑准确识别和划分出来。同时,像各种线性地物、小地名这样的区域需要借助地形图找出所需信息,这样遥感图像选用的比例尺必须同对应地图相一致。

三、结语

通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不仅能够建立或是更新森林资源档案,还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森林采伐限额,并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林业工程发展规划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遥感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当中,并逐渐成为主流,不但花费成本少,还具有动态性和快捷、宏观等特点,但在应用时要对图斑区划和遥感图像比例尺确定这两个环节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王雪,王伟,毛正君等.遥感在陕西柞水县小岭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64-3765,3769.[2]陈赛男.航空遥感技术在杭锦旗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2):54-56.[3]姚锐,付卓新.关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遥感图像的应用分析[J].北京农业,2016(1):83-84.[4]冉隆胜.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技术应用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4):103.作者简介:袁冲(1971-10-21),贵州省思南县,文化程度大专,现任职称林业副高级工程师。

下载刍论会计信息在国资监管中的重要性(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刍论会计信息在国资监管中的重要性(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论质量管理 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首席质量官培训毕业论文) 彭涛 江苏华源灌排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八日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life be......

    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作者:韩 莹 学校:许昌电大年级:07春 学号:071140139 指导教师: 职称: 答辩组成员: (主持人) 职称:......

    论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论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系别:文法外语系班级:新闻一班姓名:马蕾 学号:12011248302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

    论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论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摘要]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艺术,是人们顺利进行商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虽然商务活动涉及......

    论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一句“沟通从心开始”的广告词,道出了沟通的重要性。沟通,能使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组织直接更加了解彼此。通过有效的沟通,能解决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或消除疑虑。在日常的人......

    论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重要性

    目 录 摘要 ....................................................... 2 关键词 ..................................................... 2 正文 ...........................

    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范文大全)

    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1 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据悉,企业的工商管理内容主要是企业通过新型管理方式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资源主要包含企业可流动的资金,企业通过......

    论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

    论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一、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在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