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企业管理培训..

时间:2019-05-12 12: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子与企业管理培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子与企业管理培训..》。

第一篇:老子与企业管理培训..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和人生

培训课程:老子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和人生

培训时间:2010年11月6~7日

培训人员:许承荣

2010年11月6日~7日我在吴中科技园参加了姚淦铭教授的“老子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和人生”课程培训,姚教授主要就老子的道德经出发,讲述企业管理和人生,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短,颇有些感悟,先就培训课程谈谈自己的心得。

和企业联系到一起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老子的这么一段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关键字:水、地、渊、仁、信、治、能、时。首先我们要谈到水,“上善若水”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说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具有强烈的环境适应能力!你把它倒进方形的杯子,它是方的!你把它倒进圆形的杯子,它马上变成圆的;水同时有着很明确的目标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它的终极目标是大海,只要它锁定了这个目标,它就从来不曾放弃而最终“万川归海”;水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拼搏精神

和包容力量,为了达成它追求的真理,它可以奔走在为别人所不齿的山间小涧,它洗涤了世界却从不抱怨。。。。水的品质真是无法道完!!老子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最高道德修养标准就是象水一样!企业家的最高目标其实是回报社会!因此他“善利万物而不争”,姚教授认为身体力行地做到以下七点。

1,居善地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善于选择合适自己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家想要成功,决不是天天出没于花天酒地的场所!哪怕“居众人之所恶”,也“几于道”。即使处在险恶困窘的环境里,他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依然接近于最高的道德修养标准。

2,心善渊

成功的人士总是具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以及深厚的底蕴!《易经》中所谓的“潜龙在渊”,在渊的不仅仅是它的“身”,更在于它的“心”!他的心是宽广的,是有目标和理想的!企业家没有了运筹帷幄的能力,便不可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没有了揽容天下英雄豪杰的胸怀,就不可能奢望能够唯马首是瞻!

3,与善仁

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善于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成功之道,并且身体力行地践行一生!同时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永远都不忘记回馈社会!

我曾经在给企业家讲课时说:企业家成功有三个层次。一是“身心健康;阿弥佗佛”;第二是“累积财富,心灵平和”;第三是“兼济天下,天地人和”!

4,言善信

企业家是要讲究诚信的!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生意人是惟利是图的;而商人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企业家呢?是要讲求诚信和责任的!因此,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会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他永远最多只能算是个商人!

5,政善治

所谓“政善治”,说白了就是企业家要具有执行力!培训界管理界天天在呼吁执行力的重要,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并不见得能有多少。什么是执行力?在我看来,无非三步:一是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二是找到执行这个战略战术的正确的人;三是这个正确的人正确地执行了这个正确的战略战术!

6,事善能

我们管理界经常在讲一个概念,就是:企业家不是能人没关系,只要他能用能人就可以了!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能用能人”本身就不是一种简单的领导艺术和教练技术!我们还经常讲另外一句话:专家才能成为赢家!所以,企业家不要认为自己手下有一帮厉害的骨干便万事大吉了!反而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及管理水平!这也是我大力提倡“学习型”领导的出发点。

7,动善时

所谓“动善时”,讲的是企业家对机遇的把握能力。我们常说:商场如战场。战机的延误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这点我以前在关于《孙子兵法》的文章中已经讲得很通透了。孔子曾经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我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既要有山的霸气和沉稳,也不可缺少水的柔韧与内蕴!以上七点便值得我们深深地去思考。

受训人:许承荣2010年11月8日

第二篇:《老子》与《论语》

读《老子》与《论语》

——与先贤探讨人生存在的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 陈峻松 1600012172

《老子》与《论语》分别是中国两大传统学派道家与儒家的经典,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典籍。它们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为先秦道家典籍﹐又名《道德经》。相传是老聃隐居之时过函谷关应函谷关令尹喜所请而著,主要阐述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经验等。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哲学、逻辑、宗教、天体科学、生命科学、文学语言、医学、生理学、心理学、化学、生物学、医药学、物理学、气象学、环境学,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乃至影响到世界。严谨的逻辑,精美的文字,玄妙的思想,倾倒了一批又一批学者,吸引他们不懈研究,穷神探赜。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同时它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中,《道德经》和《论语》分别典型地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愈儒家积极入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我想,在当今这个多元化而且多变的社会,同时拥有积极奋斗与顺其自然两种心态,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经典语句感受一下他们的思想吧。

《论语》 明理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弘扬社会与自然的规律,而不是靠它们来抬高自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事物就像这流水一样,昼夜不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能知道他将来不如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人呢?但是人如果到了四十、五十岁还没有名望,他大概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感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依靠着有志之士的努力,“人能弘道”告诉我们自然规律是能够被弘扬的。实际上,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发展,我们探索着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运用于我们的文明中,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我想,人类不同于的价值也许就在于我们更善于发现并且运用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发展自己的文明。集体与个人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实际上也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得到体现。正是因为一个个小的发现与发明,因为尝百草的神农,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找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那些许许多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前人们的不懈探索,我们才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的价值,被全人类铭记。反之,那些并无志向的人,只会站在前人的成果上夸夸其谈,不思进取,他们最终只会湮没于历史长河,生命在空谈中被虚度,只能引起后人发出感慨:“逝者如斯夫!”

孔子所谓的“后生可畏”,显然是被当下大多数年轻人所认可并且以此来激励自己。我们作为当下最充满活力而且富有知识与求知欲望的人,最有可能创造社会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到了中年以后的人就不能在自己过去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孔子所谓的“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是站在他的那个时代,人均寿命不过四十出头,人到了四五十岁已经垂垂老矣了,自然难以再有进步。但其实自古以来也一直有暮年英雄,80岁垂钓的姜太公,62岁才即位的晋文公,47岁斩白蛇起义的刘邦„„他们不因为自己年事已高而放弃希望,依旧奋斗不息,最终将自己生命的价值绽放于当时,镌刻在史书中。

所以,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该向那些勇于探索的前人们学习,不断探索,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我,永垂不朽。

《君子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先把要说的话付诸实践,然后再说出来。”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决意要干什么,也不决意一定不干什么,只要合乎道义就去做。”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仁义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福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信仰道义,努力学习并至死守护它。危险的邦国不进入,混乱的邦国不居住。如果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施展才华,天下混乱就隐居以自保。如果国家政治清明自己却贫困无为,那是耻辱;如果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却富贵,也是耻辱。”

感悟:孔子很强调要做一个“君子”。其实君子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完美无缺的“圣人”,按照孔子对君子的定义,结合时代背景,当今社会,“君子”应该指那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国家和民族大业为己任并且在某方面能力出类拔萃的人。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其实只要我们刻苦学习,提升自我,并且把自己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价值融合,就可以称为“君子”了。这样的君子,通过将国家利益与自己的个人述求结合,与整个民族一起,通过国家的复兴,将自己的价值展示出来。反观那些无所追求,亦或是仅仅只盯着自己利益的人,他们要么一事无成,整天消磨着宝贵的生命,正如当下那些终日沉迷网络的年轻人,在虚幻的世界中浪费了金钱,浪费了健康,浪费了生命;要么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背弃国家与民族,像当年的汪精卫、陈公博等,国难之时不共赴国难,反而投降苟且,他们依靠侵略者谋求到了短暂的风光与富贵,最终难逃人民的制裁,留下千古骂名。这些都浪费了人生的价值,也显然不是“君子”所为,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真正的君子,应当是那种睿智而不奸诈,勇敢但不鲁莽,仁义但不软弱,言行一致,志存高远而且能够报效祖国的人。这种人,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的价值都已经在奋斗中体现了,无需以成败来评价这样的英雄。

贵士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

感悟:孔子眼中的士,既可以算是当时的道德贤人,也是成功人士,换做当下,都可算是基本实现人生价值的人。但是,孔子对于士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人需要有着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群的能力,才能真正算是“弘毅”,才能“做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些算是历代儒家对于人生价值的最高期望。当然,我们现在强调价值多元化,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有着一样的人生目标。但是,不论我们定下什么样的目标,大到引领时代,改变社会;小到做一顿美味的午饭,获得家人的称赞,都是需要努力与艰辛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过于贪图安逸,不愿意奋斗与拼搏,是一定无法真正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本来能够达到的目标的。虽然我们天赋有差异,能力有强弱,地位有高低,但是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努力,总是能够为自己积累更多的价值的,孔子同样也认可了“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我想,只要我们尽力而为,最终展现出的自我,就是我们价值的最好体现了。所以,不要因为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亦或是羡慕别人每天过的安逸闲适,就打算得过且过。我们不趁着年轻时去努力,去积累,难道要等老了才感到虚度光阴,更加艰难地去完成本该现在完成的工作吗?坚定目标,积极向上,才是青春最好的面貌。

《老子》

修身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起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地是长久的,天地长久存在是由于它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人也是这样,圣人因为先替他人着想,从而被大家推崇成为领袖;面对各种诱惑能够保持清醒,置身度外而保护好自己;因为他无私,最终反而成就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悟: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强调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要让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意义。过去的人辛苦劳作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声色犬马,自己只能勉强温饱,追求生活的快乐与人生的价值是奢侈而且无望的。但是,当下许多人认为,强调个人的价值,就是让大家都能实现自己对于物质等的追求,略微进步者,则加入了对于精神富裕的追求。人们依旧在辛勤工作,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更加富裕的日子;努力专研,力争做出新的科研成果,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古;亦或是绞尽脑汁,希望求得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并非说上述全都不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件很基本的事,快乐。我们如果是在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么不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可是为什么许多白领们每天都是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下班回家?为什么科研人员,亦或是学生们将实验室工作戏称为“搬砖”?为什么人们在钩心斗角努力上位时却感慨人心叵测,如履薄冰?显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努力做的事是快乐的,那这和古代被压迫的人们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所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寻找快乐,这并不需要什么代价,只需要我们换个思维方式。每天的辛勤工作是为了让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能够生活得更加舒适;几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里也许能够为全人类创造无可估量的贡献,就像屠呦呦女士一样;宦海沉浮,如果始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人民公仆,人们自然也会记住你的功绩„„当迈入迟暮之年时,能够与家人共叙天伦,能够看到新闻中那些因为自己的科研成果而摆脱病魔的孩子们真诚地笑容与感激,能够在小区散步时获得邻里尊敬、亲切的问候,快乐想必自然会由心而发了。如果一个人能够这样快乐地向这个世界说再见,那么他生命的价值,还需要更多的话去褒扬吗?

所以,想要成就自己的“私”,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许从“公”入手,方向才是准确的。这样才能做到“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治国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有人想要夺取天下而治理它,我认为他很可能失败。天下这样神圣,不能勉强作为,不能固执地把持。勉强作为隳招致失败,固执把持会失去它。所以圣人从不妄自作为,所以不会失败;从不强行把持,所以不会失去。

那些世间万物,有前有后,有缓有急,有刚强有羸弱,有成就有失败。所以圣人要除去极端的做法,除去奢侈,除去过分。

感悟:这段话本来是劝告君王们治国要顺应自然,不要肆意妄为。当下没有君王,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君王就是自己。那么我们又要如何顺应自然,治理好自己呢?我想,不要妄图“夺取”天下,或许是至关重要的。当下我们强调个性,鼓励大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理想。但是,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力不从心,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追求,便借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择手段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为了出名不惜散布谣言的“秦火火”,为了发财就偷工减料,考试复习不足就舞弊甚至行贿考官„„这些现象不一而足,下场也很显然,法律的制裁,铁窗中的悔恨,还有对自己以及对他人造成的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痕。几乎完全印证了老子对于“欲取天下而为之”的评价。以不科学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夺取注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然会招致失败。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理想,不能期望自己有着更加美好的将来,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中规划伟大的目标,但一定不要以极端的方式对待那些对能力、社会背景以及运气等都有很高要求的目标。要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毕竟这些都并非易事,成功固然欣喜,失败也应该顺其自然。长久以来主流媒体一直宣传着马云、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的经验,人人也都希望能够像他们一般创造一个自己的商业王国。但是,他们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努力了一生也只是平平淡淡地经营着自己小小的事业。他们并非没有理想,并非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但是,拿破仑60万军队也不过47位将军,难道其余那些英勇作战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吗?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所以,对待自己生命中的目标,付出努力之后,顺其自然静候佳音即可,不要走极端,人生的价值并不是只有这少数几件困难的事完全决定的,无需耿耿于怀,当作自己一辈子的失败。

论道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大道广泛而普遍地流行,可左可右,无所不在。万物依赖其生长而不推辞,成就功业但不据为己有。覆盖万物却不以自己为主宰,可以称为“小”;万物归依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为“大”。因为它最终不自以为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

感悟:我们每个人,职位有高低,年龄有长幼,财富有多寡,能力有大小。但是不管我们只是默默无闻支持的普通人,是帮助“覆盖万物使其生长”的一份子,还是运筹帷幄受“万物归依”的领导者,都要始终记住:“不自以为大”。我们每个人对社会都有着自己的贡献,也许我们北大人能力强于社会一般水平,贡献更大,但是我们不能有“以几为大”的想法,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最伟大的,最有意义的,必要时可以凌驾于他人追求价值的需求之上。也不能因为自己不如那些更优秀的人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的价值更低,不论是自己个人生命的意义还是对社会的贡献都不如对方。“小”和“大”是事物的两面,相辅相成。没有“小”,也就没有“大”,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应该有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权利与义务,我们不能自大,也不必在意那些自大者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真正伟大的人,并不伟大于他的自大,人生的价值,也不是由自大而决定的。所以,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自大,不自卑,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的价值。

议兵篇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译文:善于用兵的人只是取得胜利罢了,不敢凭借武力来取得称霸的地位。胜利了而不要矜夸,胜利了不要炫耀,胜利了不要骄傲,胜利也许是不得已,胜利了也不要逞强。

感悟:当我们完成了一些目标,实现了自己的一定价值后,不要过分自得与骄傲。要明白,世界很大,我们的成就只是沧海一粟。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吹嘘自己过去的功绩,躺在功劳簿上做梦时,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会很快把我们甩到后面,时刻铭记“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谦虚谨慎,继续前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她无数珍贵的奖牌给女儿当玩具。是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不需要过去的功劳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他自己代表了最大的价值。同样,也不能因为自己过去做的很成功就过于自信,“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再次劝告我们谨慎小心,不要逞强。即使过去成功过,现在重复也要保持适度的警惕。用兵如此,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同样也是这样。所以,珍惜时光,努力前进,不以自己过去的功劳为吹嘘的资本。认真小心,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才能像居里夫人那样,让整个世界都感受到她近乎无限的价值所在!

《老子》与《论语》是先贤感悟的人生道理,书中蕴含着他们对于人生存在的意义,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价值的各种感悟。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但是更为重要的也许是把握自己,把握当下,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对于年轻的我们显然并不容易,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才能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第三篇:《老子》与辩证法

《老子》与辩证法

《老子》与辩证法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本不具有讨论的必要,因为就《老子》自身而言,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命题。但由于现代中国,所谓的辩证法在一个相当的历史时期成为了主流的意识形态,以所谓的辩证法思想来解老,给《老子》赋予具有真理意味的辩证法要素,成为了诸多现代注家的一种不自觉的倾向。因此,便不得不提及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首先,我们要让自己明确,当我们使用辩证法这个概念时,我们到底要表达什么,以及,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范畴和层面上表达的。正如我们提到形而上学时需要明确是谁的形而上学我们才能真正明确其具体内容,当我们提到辩证法时我们也需要了解辩证法这个概念的发展过程和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它不同的内涵的变化。下面我将就此进行一个简要的、粗线条的回顾。

在古希腊时期,辩证法由于由柏拉图所记载的苏格拉底的对话而被孰知。在苏格拉底那里,辩证法是被作为,就如它的希腊语的词源所表现的,谈话、辩论的技巧使用的。苏格拉底通过不断的否定其辩论对手对于某一个概念的阐述,来促使辩论双方对于这一概念的实质逐步形成清晰与正确的认识。虽然,在这个辩证的过程结束时,在很多情况下,苏格拉底并没有与对方达成真正的对某一个概念的定义的认同,但是,这个辩证的过程总是能够表现出,通过否定错误和模糊的思想,向着概念的实质逐步接近的积极倾向。因此,自古希腊时期,至少当我们提到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时,它是一种方法与技巧。当然,我们能够在其中剥离出我们当今,准确地说是中国当今,所认为的辩证法的三个要素的。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包含着否定,这是对于概念描述中所呈现的错误内容的否定;包含着联系,这是辩论过程中必然出现在概念内、外沿之间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包含着发展,这是辩论的目的,是对于概念的逐渐清晰。但这些要素,显然是辩论方法与技巧范畴内的东西,而不是概念内的东西。它们是对实在进行认识的过程中的东西,而不是实在本身的东西。当然,如果我们基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立场,如果我们承认实在的世界是理念的世界,那么,我们是有可能将辩证法,这一使得概念逐步清晰的活动,当作是内禀于作为实在的理念本身的特质的。

但柏拉图并没有将这种理论上的潜能变为现实,他更多的是借助于辩证法由个别理念上升到普遍理念,又从普遍理念回到个别理念。将之作为一个能够认识实在世界的逻辑方法来使用。

如苏格拉底这样,通过对于对方论题的不断否定来探寻真理,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构成了辩证法的实质内容。在这个时期,其实,辩证法更多的体现在“否”,也就是对于对方正题的反题,这个层面上。

到了康德,他运用辩证法是通过他的二律背反。即,正题、反题都无法被否定,都无法证明该论题的正确或错误。在康德这里,辩证法仍然还是一种认识的、论证的方法。辩证法到了康德这里,依然是属于认识方法范畴的东西。尽管有肯定、否定,或者说正题、反题,这些还是指向我们的思维对象,或者说是指向概念的内容。他的辩证法,更多的运用于对于形而上学领域的思辨,但是,他的辩证法,并不是他的形而上学。它实际是为了厘清现象界和形而上学各自不同的领域。康德通过他的二律背反式的辩证法,是为了证明形而上学的,就知识而言的,超越性,界定知识的边界,同时为他的形而上学留下“悬置”的位置。

康德之后的费希特,将辩证法引入到了对于实在的本质的描述而不是仅将其作为发现真理的方法。也就是说,费希特将辩证法运用于本体论的范畴,而不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范畴。这并不是一种随意的理论转向,而是因为,他的实在本身就是思想,他的实在的运动的性质就是自我设定,或者说是对于自我的认识。纯粹意志,绝对精神,或者说自我,在费希特这里,才是真正的实在。它被赋予了能量和目的的要素。运动、变化都是自我的内禀的属性,而运动、变化的最根本的源动力来自自我本身,来自自我这一绝对精神、纯粹意志,自我确定的需要。自我确定,按费希特的话来说是自我设定,是靠对于非我的否定。于是,我们如今所熟悉的辩证法的诸要素,否定、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在费希特的思想体系中得以呈现于本体论的范畴之内。在这里,辩证法超越了一种思辨方法的地位,具有了内在本质规律的意味。

从费希特开始,辩证法从认识论进入到了本体论的范畴。但是,这种进入,是严格的以他的形而上学为依据的。正是由于他的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才使得辩证法由认识论进入到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范围具有了可能性和合理性。正因为世界是意志的、精神的、思想的,才使得辩证法,这个认识论范畴的、思想、精神范畴的活动,成为了本体论范畴内的,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而辩证法这个思想的活动规律要想正当的成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需要将思想、精神作为本质,这一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背景的。

黑格尔从德国唯心主义的共同的逻辑起点出发,即,真正的实在是精神、是思想,因此,思想的活动是实在的活动,是本体的活动。思想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达到对于思想的自我本体的完全的认识。而对于自我的完全的认识,则是通过原本在于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来完成的。对于自我这一主体的认识,是从对于客体的否定的认识,或者说是从对于客体的辩证的认识开始的。通过对于作为主体的客体的设定(正题)的否定(反题),得到了一个对于主体的客体的新的设定(合题)。这就是否定之否定。通过对于新的设定的不断的否定(变化发展),穷尽了设定的所有关系(普遍联系)之后,最终达到对于自我的完全的认识。

当黑格尔将他的形而上学的辩证法引入到,更确切地说是运用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时,他是将他的否定之否定普遍联系到社会文化中,用以解释历史进程的变化发展。他的历史发展观,因此带有了目的论的色彩。这一方面与他的形而上学所要求的绝对精神所要达成的完善的自我认定所一致。另一方面,又是,也许在潜意识中,与他的宗教信仰的末日审判的终结情怀相联结。更重要的一面在于,是与整个德国的唯理主义哲学家们,尤其是费希特,所激励的德意志的民族精神的崛起相呼应。

历史社会形态的变迁,国家、民族统治地位的更迭,这些,在黑格尔那里,都成为了作为绝对精神的客体往绝对精神进发的过程中辩证否定的环节,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因此,历史的进程也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合乎逻辑、合乎辩证逻辑的必然的规律。泛神论、唯心论、辩证法,这些都在历史的辩证进程中发挥着理论作用。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用历史辩证发展来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是无法避开泛神论、唯心论和辩证法这些形而上学基础的,否则,将会造成理论上的缺陷。

但是,我们,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扩大,更确切的说是转换了,辩证法的适用、应用范围,成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中的内在规律、普遍规律和根本规律。但是,却脱离了它在德国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下之所以能够成为规律的根本背景。

我们所接受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事实上是将辩证,这一思维的特质,赋予了物质,成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但由于其唯物的立场,又不得不将属于思想过程的否定的特质,置换为物质内部的矛盾的对立。

我们所阐释的唯物辩证法,与古希腊和德国唯心体系的辩证法,除了具有容易令人混淆的相同的名称以及具有“否定”这一特性外,其基础和内容都完全不同。它不再是基于思想范畴内的运动,而成为了物质运动的内部因素;它不再是基于通过否定而使得主题或主体逐步确定的单向推进,而成为了在理论上具有双向潜能的矛盾双方的相互否定,尽管,为了使其对于现实进程的解释具有合理性,它被赋予了变化,特别是发展,的维度。

而当中国的当代注家以唯物辩证法来注释国学经典时,事实上,他们同时又在对国学经典和唯物辩证法进行着双重的改造。

诚然,在中国的古典思想的本体论的范畴内,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居于主流地位的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中,存在着阴阳的对应。但这种在气一元论框架内的阴阳二元论,阴阳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对应,是“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图说》),是一种循环式的此消彼长,是一种相互包含和相互为条件。而不是矛盾这个概念所指向的定义为同时断言一个陈述和它的否定。尽管,从概念分析的角度而言,阴阳相互包含着对方的否定成分,但从理论解释上,阴阳是“互为其根”的关系,是阳极而生阴的循环,而不是通过否定阳而生阴的辩证法式的矛盾对立。可以更加贴近辩证法式的矛盾对立的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是生克。但是,生克,比如在五行学说中,体现的不是一种二元的直接的矛盾对立,而是一种错位否定。在构成对应关系的阴阳中,我们说阴阳相生,却不说阴阳相克。而五行中的相克与其相生则不构成对应关系,如木生火、木克土,这里虽然包含着否定的成分,却完全不是辩证法式的矛盾对立和矛盾双方的相互否定。

具体到对于《老子》的解读,其被诸多注家理解为辩证法的部分,如果用不论是哪个时期的辩证法,哪怕是被注家们所使用的所谓的唯物辩证法,来对照,其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这也无怪乎有些注家不得不将之称为“老子的辩证法”了。在《老子》中,如果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考察,当我们立足于宇宙的本源或者本性这个范畴,则对应的是《老子》中的“道”;当我们立足于实在的最终本性,也就是万物的本性这个范畴,《老子》中对此的仅有的说明则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就“道”而言,虽然“反也者,道之动也。”句,经常被置于辩证法的语境下解读。但是,即便我们暂且搁置对此句的翻译上的争议,承认“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或者“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这两种翻译具有文本上的可能性,我们仍然无法凭此表述将其内涵指向辩证法。因为无论是循环还是相反并不等同于辩证法在本体论的语境中所应具有的主客体之间或者矛盾之间的否定要素。就万物而言,虽然,其构成为阴、阳,这一对在形式上具有相互否定的可能性的要素。但就如前文所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阴阳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相互对应而非对立的立场。在《老子》此处亦如此,虽然我不赞成以他人构造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范式来解释《老子》,但由“冲气以为和”可见,《老子》在此处未必标新立异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其它学说。至少,仅就于此,我们可以谨慎的说,阴、阳之间是一种“和”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就毫无理由认为它们是要相互否定的一组矛盾。所以,从本体论角度而论,《老子》并不具备能够称之为辩证法的基本要素。

在关于《老子》的讨论中,更多被提及的,是其论述过程中所隐含的辩证法所具备的一些特征。

比如,对于“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多注家认为它反映了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与自己相矛盾着的对立面,每一个事物都与自己的对立面相联系而存在,即都以对立面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首先,即便这种理解是正确的,它也只能说明老子的思想中具有唯物辩证法所需要矛盾对立的特征,但它同样缺乏相互否定的特征。至少,在《老子》中,这种二分法所产生的所谓的矛盾双方,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和而不同式的共存,而似乎没有唯物辩证法所需要的矛盾之间的斗争。若是有所谓的矛盾就必定是反映了辩证法思想,则任何二元论都将可能成为辩证法。

但这并不是说《老子》之中不包含否定特征。事实上,《老子》中大量篇幅都是在通过否定来达到肯定。这倒可以用“反也者,道之动也。”来概括。但是,这种否定,是对于错误,对于人们惯常对于君王所应具有和所具有的特征,如“强”,如“欲”,如“上”等,的否定,来阐释其所认为的因循天道的侯王所应具有的特征,如“若”,如“少私寡欲”,如“处下”等。在这个意义上而言,《老子》所使用的论说方式,倒是符合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所体现的,通过对一个命题的错误内涵的否定向这个命题的正确内涵逼近,的辨证精神。

因此,我认为,《老子》中具有辩证法的要素,事实上,这种要素在绝大多数人的思想中随处可见,如果我们抱着寻找的目的去寻找的话,但它并无法对应于辩证法思想。《老子》的思想,没有,并且无意于构成一个完整的辩证法体系;也没有,并且也无意于以什么所谓的辩证法体系作为其形而上学的基础。

之所以近代有如此多的注家以唯物辩证法来解老,我认为,从文化的潜意识中,唯物辩证法在延续到至今的一段时间成为了根本规律的代名词,而解老者中,亦不乏将其“道”将其思想作根本规律解的倾向。于是,这两者的结合反倒成为必然了。这种必然,并不是一种理论契合的必然,而只是一种在文化潜意识里为经典正名和证明的必然。

第四篇:企业管理培训

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如何在供应链上发力

企业管理培训一般在供应链上虽然是合作关系,但是当企业管理培训加入供应链时,企业都会首先研究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并根据某种判断准则,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结成联盟。供应链上企业的这种分工合作、相互关联会带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供应链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2001年经济学诺贝尔奖,三位获奖经济学家的核心理论是: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实际上,当信息不对称时,市场上便出现了次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这个时候的市场是假冒伪劣盛行,真正好的产品卖不出去,最后倒台和垮掉的是好企业。

企业管理培训供应链的死穴

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企业的行为有可能会损害其它企业的利益。为了在谈判中获得优势,企业往往会保留私有信息,如产品的成本与质量、企业的生产能力等。这种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由于事前信息(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和由于事后隐藏行动或信息的道德风险问题。所谓由事前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是指,在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人完全了解自己的信息,知道自己的能力,而委托人则不能够全面了解代理人的信息。为了争取合同,代理人选择发出价格信号等,委托人根据观察到的代理人的信号判定是否与代理人签订代理合同。从理性经济人的观点出发,委托人似乎应该选择要价低者。但是要价低者是否其能力也低?

在企业管理培训供应链环境下委托人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价格因素,还应该涵盖了价格、质量、服务、交货期等诸多要素,通过多个要素的评价指标来弥补委托人在信息方面的劣势,因为代理人的能力是其私有信息。这样,代理人为了加入供应链体系,获得为数不多的供应资格,建立与委托人持久的供求关系,就必须展开全方位竞争。企业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如果被淘汰出供应链,竞争地位将非常不利。吴登科——天下伐谋咨询首席服务管理专家。国内著名服务管理研究学者,“感动服务”的倡导者。曾任职海尔售后服务总部总监,负责海尔服务网络与服务人员的工作问题研究与方向把控,在三星销售总部任职期间,与同事共同创建了三星电子销售总部培训体系。现任北京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首席服务管理专家。由此,不择手段的道德问题就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事后的信息和行动不对称,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做出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动。有人会说,供应链企业之间是共赢关系,信任可以减小风险。

在这里,首先要明白信任是前提还是结果?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有多少关键因素存在共赢?实际上,重大因素在信息不对称时往往只有单赢,譬如最重要的价格,谁都想对自己更

有利,如何双赢?企业管理培训要实现共赢往往变成合作庆功宴上安慰信息弱势一方的漂亮词语。

第五篇:企业管理培训

企业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目标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企业管理培训五条原则

一、建立执行领导团队来促进变革。

二、将管理培训落实到实际运营中。

三、围绕管理培训连接并整合组织。

四、让管理培训成为每个人的工作。

五、让管理培训成为持续性流程。

企业管理培训步骤

第一步,确认标杆管理培训的目标;第二步,确定比较目标;第三步,收集与分析数据,确定标杆;第四步,系统学习管理培训和自身的改进;

第五步,评价与提高。

企业管理培训趋势

1、管理类证书培训遭遇瓶颈:能力提升比证书更重要。

2、企业总裁班越来越难招:老总常规培训需求已基本饱和。

3、培训学员层级逐渐下移:中层经理和骨干员工培训逐渐成为重点。

4、管理类课程实操性需求增强:不仅要“听懂”还要“学会”。

5、培训公司急需业务转型:培训机构呈现市场细分倾向。

6、对企业培训负责人挑战加剧:培训经理应强化自身专业性。

7、培训师群体职业化发展趋势明显,提升培训师职业化素质迫在眉睫。

8、企业管理培训服务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培训经理、培训师和培训机构各司其职。

9、从“菜单式”拼凑到专项“定制化”:企业培训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

10、培训“服务外包”时代即将到来:企业内训超越公开课成为主流。企业管理与企业利润

在企业家看来,管理很简单,就是两件事:一是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人;另一件事就是降低管理成本,控制运作费用。其实这两件事,最终是一件事,收入减去成本,减去费用,就是利润。所以归根到底企业家是看利润的,利润要从管理中来。因而企业家不赚钱就是犯罪,企业不赚钱就得死。开源节流、获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生存法则。

而如此简单的道理和做法却被很多企业家所忽视——因为他们天天瞎忙,天天救火!因为消防队员是不会创造价值的,充其量只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那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国的企业如何多开源?怎样做市场?如何带队伍?怎样砍成本?

一、被企业家忽视的最简单的企业管理公式:

除了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等大事外,企业家关注的应该就是“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企业家每天聚焦的数字就是10-9=1,以及如何降低9。

所谓10就是收入、9就是成本、1就是毛利;也就是说成本降低1,毛利就上升一倍。

二、当今企业家最大的障碍

1、不懂财务

这是大多数企业家的短板,认为有自己最信任的人搞财务,自己带领队伍冲锋陷阵就可以了。

2、不看账目

“一翻两瞪眼,死后再验尸”、“忽视过程,秋后算账”„„死前没有财务管理,死了再翻账。

3、害怕数字

专业术语听不懂,财务数据看不懂,活在一种盲目的乐观状态中。

4、重视不够

对财务不重视,对削减成本不重视、不真抓。前面开源,后面漏钱。

三、企业家降成本(赚钱)的十把砍刀

1、企业家的第一把砍刀——砍面子

(1)、砍排场,砍虚荣,砍办公面积,砍豪华。

(2)、没有票子就没有面子。

(3)、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牌银牌不如品牌。

(4)、责任除以2等于零,项目只须一人负责。

2、企业家的第二把砍刀——砍价专家

(1)、设立专人专岗,专业审核每分钱,把每分成本当成魔鬼杀死。

(2)、建立专门的财务制度和砍价方法,让企业的木桶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真正做到“皮笊篱不漏汤”。

3、企业家的第三把砍刀——砍人手

(1)、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里的指标要明确,也就是目标的SMART原则,即目标要数字量化;具有挑战;指标合理;且要有时间限制;最好能分解到年、季度、月、日以及每小时。

(2)、利润导向,让数字说话,结果导向。

(3)、学会使用时间结点图和圆饼图。对于没有具体岗位或无法直接量化人员可采用时间圆饼图即分别写上每小时工作内容,用圆饼图表示。

(4)、目标分离任务到人,通过绩效评估找差距,奖罚分明。

(5)、设立“电网”,末位淘汰,每个岗位都必须设立最低成绩效要求。

(6)、绩效高、工资低,比如:20%工资+80%绩效。

4、企业家的第四把“砍刀”——砍机构

很多公司小机构多职位多,盲目扩大,并选用一些侏儒人才,而且没有绩效化管理。

(1)、机构扁平化,一专多职,不设副职,比如说总经理兼营销、生产制造副总等等。

(2)、部门数字化,以利润为导向,以成本控制为基础。

(3)、每个部门都是利润中心和价值中心,我们必须明确职责,能独挡一面。

5、企业家的第五把“砍刀”——砍固定资产

(1)、凡是商品买回来再卖出去都会贬值,所以固定资产等月负债,每笔固定资产都必须产生25%以上的投资回报,要是没有最好不投资。

(2)、谁购买谁负责,每笔固定资产都要有责任人,所以在买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调查,看是否真的需要,看是否能够创造价值。

(3)、建立严格的审核标准。

6、企业家的第六把“砍刀”——砍采购成本

(1)、竞标砍价----借刀杀人

(2)、过关斩将----高层出马

(3)、直捣黄龙----源头购买

(4)、动之以情----感恩图报

(5)、釜底抽薪----原始单据

7、企业家的第七把“砍刀”——砍预算

(1)、利润是要求出来的,向供应商要求砍掉20%。

(2)、向所有花钱的人或部门要求消灭20%。

(3)、方法永远比问题多,只要有目标,任何方法都能找到,没有做不到的事。

8、企业家的第八把“砍刀”——砍库存

(1)、库存是企业利润的杀手,例如一种商品卖出80件还剩20件,从表面上看好象是盈利,但实际上20件的成本大于80件的利润,所以还是亏损。

(2)、先客户后产品,即:根据市场客户要求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Justintime)。

(3)、先感应后回应。

(4)、库存率与奖金挂钩。

9、企业家的第九把“砍刀”——砍劣质客户

(1)、砍亏损客户,不是所有客户都能带来利润,在签定合同时要知道赢利点是多少?

(2)、砍欠款客户,建立一套应收帐款的预警系统和管理办法,区分对待进行诚信分类规定受信客户建立应收管理制度。

(3)、砍无诚信客户,客户分级,诚信分类,授信管理。

(4)、砍小客户,企业只为一部分客户服务,无限的满足所有客户就会破产。

10、企业家的第十把“砍刀”——砍日常开支

(1)、砍电话费的实用方法:

①定出每个级别电话费报销价位。

②除总经理、特定岗位外公司内其余电话只能打市话。

③所有电话要有电话清单。

(2)、砍汽车成本的几个绝招:①砍掉创造价值最少的汽车。②砍掉浪费最多的汽车。③汽车维修应拿回配件。④汽车报销费用应由乘车人签字,比如过路费等。⑤最好打的报销。(3)、砍应酬的关键点:①订出各个级别应酬标准。②指定地方接待,与酒店合作建立协议酒店。③本公司应少去人。(4)、砍办公设备,用成本列支:①员工不得使用一次性水杯。②笔记本、笔可自己买。③劳保用品可以旧换新。④复印纸可两边用。⑤空调开到合适温度,不可太低。⑥每分钱怎样出去的,出去多少必须清楚。(5)、砍差旅以结果导向:

①出差结果,为什么要出差?

②不出差损失,要不要出差?

③能不能不花或少花钱,可否电话联络或代办?

④出差后是否决定搞定,如果没搞定咋办?

⑤真要出差请给出标准,分职位和地区?

四、企业家最易遗忘的一把砍刀——砍会议

(1)、节约时间成本,会议要短,限时发言。

(2)、节约精力成本,会议要达成决定,不是商讨会议,会议决议或决定要有专人专岗跟踪、验证。

(3)、节约机会成本,解决问题,落实结果,一定要有责任人落实。

五、企业家降低成本(赚钱)的最后绝招——砍刀入鞘

1、提高采购、付款的计划性,实施集中付款,方便管理,每周只有一天报采购计划、买东西,一把手一周6天封笔。

2、一把手规定每月4天买东西,26天封笔,每年317天封笔。

六、对企业家的一点忠告

1、企业家要懂财务

不懂要学习,不能拖。

2、每天盯紧3个数字10-9=1。

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等大事确定后,通过天天、月月、时时关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润”来验证大事确定的正确性。

3、财务先行

关注进、销、存的数字,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结果。

4、奖励高手

奖励开源高手、奖励节流高手、奖励创利高手,一点不含糊,奖就重奖,以点带面,获取全面胜利。

5、养成富人的思维模式

(1)、结果导向,逆向思维。

(2)、花钱时问自己4个结果。

下载老子与企业管理培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子与企业管理培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管理培训

    IBM如何管理企业文化 只有让文化变得“有形化”,才能够有助于在组织中迅速达成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贯彻到实践中去。以下是IBM研究集团的企业文化问题专家莎拉·莫尔顿·瑞格(......

    企业管理与员工培训(xiexiebang推荐)

    浅析东莞黄江S10制鞋厂员工培训制度社会工作系人管0933班黄沩0921053305【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写作的主要目的和背景以及知识管理的概念,然后再从调查实践的角度论述作......

    与老子相关的故事(精选)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心得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心得 首先感谢公司以及公司的领导为我们花时间,花心血培训了《弟子规》,作为一个现代人,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的一切,感觉......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心得

    弟子规读后感首先感谢公司以及公司的领导为我们花时间,花心血培训了《弟子规》,作为一个现代人,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的一切,感觉我们现在不重视传统......

    细节决定成败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

    《细节决定成败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 通过12月7日公司《细节决定成败与企业管理》的培训,这次培训主要以图片、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的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这次......

    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心得(范文)

    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心得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两天的国学与......

    细节决定成败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范文大全

    《细节决定成败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 通过12月7日公司《细节决定成败与企业管理》的培训,这次培训主要以图片、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的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