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管理与员工培训(xiexiebang推荐)
浅析东莞黄江S10制鞋厂员工培训制度
社会工作系人管0933班黄沩092105330
5【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写作的主要目的和背景以及知识管理的概念,然后再从调查实践的角度论述作者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对被调查企业的培训情况的分析,从而得出该企业在培训员工方面的优点和问题,以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培训制度的改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型企业员工培训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征逐步形成;二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在这个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企业同样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要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变革与创新。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应该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因此知识管理的落实,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员工培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和目的㈠背景
⒈国际环境
中国制鞋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明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凭藉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各种鞋类生产的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鞋业成品和鞋材市场以及鞋类的研发中心和资讯中心等。但同样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电力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保要求趋严等问题,今后中国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要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升级换代是必走之路。⒉行业内背景
中国制鞋业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四个瓶颈性的问题:个别地区盲目投资、市场供大于求、人才的匮乏制约行业发展、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越来越显现。
⒊企业内背景
S10制鞋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拥有了三家橡胶厂、14个制鞋车间以及20多家鞋材供应商的企业规模,形成了Cros和Babolar两大名牌为主打的核心竞争力,员工人数超过两万。企业的培训制度完善,培训师队伍初具规模,但培训效果仍跟不上企业要求。
㈡目的通过对企业培训制度和落实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给企业提供借鉴,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落实知识管理,构建学习型企业。
二、知识管理的定义
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知识管理。如,乌家培教授就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的学者对此有其他不同的定义,目前国内媒体普遍比较愿意接受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同时,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三、S10制鞋厂在员工培训与开发方面的优点和问题
S10制鞋厂在十多年的发展当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和开发机制,如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或入职培训)制度、对技术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对管理层干部的管理知识培训制度,定期的关于企业生产管理的讲座等。㈠S10制鞋厂培训制度的优点
⒈培训制度较为全面
S10制鞋厂发展的过程中培训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其培训制度也有一定的完善。其培训制度主要有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企业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例如技术员的出国培训进修)等,也就是涉及专业技术知识、销售技巧、管理方法、领导技能、经营理念的常规实用性培训、含企业战略性、发展性等内容的高层领导的培训及涉及专业技术认证、职称认证的个人进修方面的培训的三类培训。
⒉培训的管理做到了制度化
S10制鞋厂在进行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坚持了制度先行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与企业培训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完整的培训体系,对参与培训工作的各部门进行了严格的权责划分,例如人事部门权责是制定、修改公司培训制度;拟定、呈报培训计划;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公司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管理、控制培训费用;管理公司内部讲师队伍;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追踪考查培训效果;其他各部门权责是呈报部门培训计划;制定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大纲;收集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配合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确定部门
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员工参加培训期间的工作调整。⒊做到了培训形式多样化
在S10制鞋厂制度化的培训机制中除采用了周期性的内部授课方式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以讲座或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的内部培训、外部公开课、交流研讨会,或请外部讲师在公司内部授课的外部培训外还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帮带式培训(即具有较高技术经验的老员工手把手式的培训等。
㈡S10制鞋厂培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⒈培训内容分散,不利于资源整合造成资源浪费
S10制鞋厂在进行员工培训工作时没能很好的结合员工队伍实际,培训课程体系也不完善,多是沿用以前经验教学因而缺乏时效性和时代性,培训内容也不完整造成资源浪费
⒉培训目标缺乏层次性,针对性不强
S10制鞋厂由于是生产型企业,具有生产型企业的共同特点即基层员工的流失率高,而中高层员工由于升迁慢时间长,离职成本较高而流失率相对较低,因此,其培训的重点集中在入职培训和基础培训,较高层次的培训则相对缺乏 ⒊培训制度不能突出员工的自愿性,没能很好的结合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S10制鞋厂的培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强制性的,而自愿性的培训多为政府和公司高层的一些普遍性的演讲,强制性的培训也并不根据受训员工的需求和兴趣,所以没能很好的结合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⒋没有形成良好的评估体系
在评估这一块S10制鞋厂仍然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没有专门的评估手段,同样也不安排专人负责,唯一的评估项目是财务支出,相对的并不太关注员工绩效是否有提高,问题出在哪里。
四、解决方法
㈠整合资源,培训内容模块化
实践操作中,应结合员工队伍实际,适应提升素质和能力的需要,创新培训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时代性和时代性。培训的内容应建立在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员工需求的基础上,使之围绕企业各个时期经营工作的重点、热点工作,而有的放矢地改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㈡增强针对性,培训目标层次化
⒈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由于从管理层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的加油站操作工,他们由于岗位不同、培训的需求不同,所以实施分类分层式的全员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
⒉实行分类分层次培训,岗位操作员工中,以培养技师为重点,推行复合型操作技能培训模式和岗位资格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以培养生产经营岗位的技术骨干为重点,推行实际操作与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把应用技术知识和岗位职业资格相结合㈢创新方式,培训形式多样化
改进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有什么,学什么”“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模式,着眼于满足多种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取案例介绍、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把课堂讲授与研讨交流、现场实践等有机结合,把授课的空间拓展到岗位现场。
㈣落实措施,培训评估绩效化
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将培训纳入企业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要制定科学、合理、完整的评价机制,与员工和部门的绩效以及奖励、工作晋升等结合起来,真挂钩,硬兑现,形成培训—检查—考核—培训的循环式评估考核方法,通过考核评估机制,来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兼职教师培训中授课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吴国荣.行业协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包装; 2000年02期; 3~5
[2] 欧阳洁,董国峰,范岚.员工培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赵颖惠.试论培训评估[J].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4] 热西旦·司马义.关于加快培养电力人才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5年03期; 52~54
[5] 李铁球.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J].时代教育,2006,4
[6] 彭劲松.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与对策[M].民营科技2007年第3期
[7] 孙英.关于企业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论文网,2010,3.[8]蒋亚奇:《企业职工培训管理》http://lw.china-b.com,中华硕博网
[9] 王纳:《浅析我国企业员工培训》http://,2008年08月26日
第二篇:员工幸福感与企业管理
员工“幸福感”与企业管理
2013年12月19日 10:04 来源:国际专业人才管理学会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76
“幸福感”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提出,他的研究是从揭示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入手的。通过分析各国的数据,莱恩得出一些出乎人们意料的结论:收入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会增加幸福感;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未必会增加幸福感。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众多发达国家中,最富的人群不一定是最幸福的人群。莱恩对此的解释是,当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不可能感到幸福。因此,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前,收入每提高一点,都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感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甚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按照企业文化理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美国管理学学者威廉。大内认为: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员工关心企业。既然如此,企业管理就绕不开“幸福感”这个与人密切相关的话题。那么,“幸福感”理论对于我们管理企业有何启发呢?
一、“幸福感”理论有助于提升企业凝聚力
有人认为,提高员工收入是最重要的,诚然,提高员工收入能够调动其积极性,特别是在员工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收入的确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提高收入与调动积极性之间,之所以有这样正比例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幸福感”机制的作用。但正如“幸福感”理论所揭示的那样,这种正比例的效用是有限的。
这并不是说可以不必重视员工的收入问题。金钱很重要,它是经济基础,但它买不来幸福,它不是万能的。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白,人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员工对收入的预期;为职工谋福利也不完全等同于提高收入。员工如果过分关注收入问题,甚至把收入的高低作为评价企业的唯一标准,那么一旦出现收入上的风吹草动,就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轻则丧失信心,斗志衰退,干劲锐减;重则与企业离心离德,人心思“动”(调动),涣散懈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在收入问题上要多加正确引导,让员工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切身感受到):金钱不是幸福的唯一源泉。同时,在增加员工“幸福感”方面应有所作为,用“幸福感”凝聚员工,而不仅仅依靠金钱。
二、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应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要目标
为员工创造幸福的生活是企业管理者的神圣职责,因为它既是我们办好企业的目的之一,也是我们办好企业的前提之一。企业给员工以幸福的满足,员工回报企业以敬业和奉献,这是人企关系理想的良性互动。因此,让员工生活在“幸福的家园”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把企业建成“幸福的家园”则是员工的追求。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的天然本性。“幸福的家园”是连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金色纽带”,应该成为企业和员工协调发展的共同愿景,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追求。用“幸福的家园”凝聚人心,用强烈的“幸福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依恋感和归属感,可以有效地改善员工与企业和管理者的关系,形成上下同欲、和谐内聚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热情和干劲;可以长久地保持员工对企业的高忠诚度,泰山压顶不弯腰,风吹雨打不动摇;可以更好地挖掘员工的潜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支时刻关注企业发展、真正与企业共沉浮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三、切实提高员工“幸福感”的措施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在某些人看来,一边喝酒一边看世界杯比赛是一种幸福;而另一些人看来,这简直是浪费时间。幸福因人而异,似乎无法找到客观的标准。其实不然,幸福是与快乐密切相关的,长期的快乐就是幸福,而快乐的体验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受到客观环境影响的。学术上的研究证明,人的幸福受到基因、文化、教育、环保、人权保障、工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企业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笔者认为,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既要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更要重视非物质因素的影响。物质条件的改善(包括收入、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等),直观而外在,容易引起重视;而非物质因素(主要是精神方面)效用的显现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间接而缓慢,常为人们所忽视。物质条件的改善见效快,但效用有限;非物质因素的影响虽然见效慢,但效用持久。两者并重,才能切实提高员工的“幸福感”。非物质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和睦相处,真诚相见,友善相待,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促进沟通协作,形成团队合力。虽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企业内部不应过分强调竞争,特别要杜绝欺诈失信行为,应该引导员工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建立关爱他人、帮助同伴等于帮助自己的理念。
营造宽松活跃、富有激情的工作氛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工作时段,如果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人生的幸福又能从哪里来呢?因此管理者有责任创造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智慧,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激情地创造,从工作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首先,要营造平等的氛围,管理者要有意淡化领导角色,引导员工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其次,多赞扬少批评,多奖励少处罚,鼓励扬长避短,培养自信心,让人人都能成为岗位上的明星。
建设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生活小区,员工聚集而居,形成相对独立的社区。如果这个社区环境幽雅,秩序井然,人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自然其乐融融;倘若环境脏乱,秩序混乱,治安情况恶劣,居民文明素养低下,陋习肆虐,邻里交恶,纠纷不断,则人们的“幸福感”必然大量流失。
非物质因素的影响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员工获得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得到培养和重用;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员工对企业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满意度;企业用人和分配机制的完善程度;管理者管理行为的公正和公平;企业对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的认同和为其提供的条件等等。这些方面与金钱关系不大,而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属于心理、情感体验的范畴,与“幸福感”有直接关系,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
总之而言,把“幸福感”理念引入企业管理,有利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企业的“幸福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涉及到企业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值得企业各级管理者认真思考和探索。
第三篇:员工忠诚度与企业管理
通往成功之路的证件之——忠诚
近年来,员工忠诚受到企业界前所未有的推崇,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开始从过去单纯关注个人技能,转变为既关注个人技能,又关注忠诚度。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员工对自己要求不严,对企业忠诚度不高,自律性不强,就很难以做好员工,更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律意识,增强员工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培养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绝不能忽视的大事。
一、信守忠诚 职场必备的证件
都说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而通向成功的时候,要先拿到“忠诚”这个证件。
“执行力”是近年来在企业中非常流行的词汇。事实上,一个企业没有执行力,就不会有竞争力,因为不论多么好的战略,多么好的行动方案,如果不通过执行去实现其价值,就毫无意义。我曾经对上百家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想知道什么因素让一个员工有资格和老板保持密切关系,并受到老板的重用。结果发现,忠诚度决定了一个员工在公司的地位,以及受到老板重用的可能性。
在一个企业,惟一通行证就是“忠诚”。老板给出的任务期限和目标额度,如果没有一批忠诚敬业的员工去把这个大目标细分为阶段性目标,并落实下来,那老板的目标就可能成为空谈。
对于任何企业的理念和准则,员工最重要的素质不是自身学历与工作能力如何,而是对企业或团队的忠诚度,包括对上司、对作战小组的忠诚度。有专家曾经说过,忠诚胜于能力,一个缺乏忠诚的员工,无论其个人作战能力多么强,都只能算是散兵游勇,无法形成团队作战和协同作战优势。
然而,让我们感到万分遗憾的是,在目前企业的现实工作中,员工的忠诚经常被忽视,企业管理层往往避重就轻,总是片面地强调员工能力。
我们多数企业在招聘新职员时,往往关注的总是“你有什么能力”、“你能胜任什么工作”、“你有什么特长”之类的问题,而很少关注“你能融入到我们公司的文化中吗”、“你认同我们公司的理念吗”、“你如何理解对公司的忠诚”等关于忠诚的问题。我们企业主管在为员工分派任务时,总是无意识犯着类似的错误,过分强调下属“能够做什么”,而忽视了下属“愿意做什么”。一个下属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乐意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却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
二、忠诚敬业 职场必备的美德
在任何一个企业里,忠诚的员工经过一年两年都将慢慢成为企业的骨干或精英。而那些个人能力超强的、不忠诚的少数“人才”也往往被公司淘汰。事实上,对企业忠诚的人才,造就企业未来的财富。当然,不断的培训是造就人才最重要的手段。对企业忠诚的人才,在就业方面应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而对企业不忠诚的员工,无论他到哪里都是名声太臭没有企业愿意用他,被列入企业界永不聘用的“黑名单”。
当你知道一个员工来公司之前原来在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企业效力过,而且掌握了那家公司全部技术秘密,你是否敢高薪重用他呢?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确认自己的价值,是人生的重要行动之一。确认自己的价值,就要用你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能量去证明你能够给社会带来什么,能够给他人带来什么,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
工作中无小事,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小事构成的,千里大堤,必须砌好每一块石头,摩天大楼必须码好每一块砖。在很多企业里,接到任务不是消极应付就是推诿的员工,根本就执行不好或者不打算把工作做好。这些员工,何来忠诚可言?
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你有义务忠诚于企业,因为企业给了你发展的舞台;对于一个下属来说,你有义务忠诚于老板,因为老板给了你就业的机会。企业首先不会给你什么,但你如果给了企业绝对的忠诚,企业一定会回报你应得的薪水以及荣誉。忠诚与回报,不一定是成正比关系,但一定是同步增长的。
三、员工忠诚 职场互赢互利
相信大家都十分明白,忠诚是相互的,任何一位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一生忠诚于企业,让企业有一批忠诚的员工。而一个员工也希望老板对自己的忠诚给予一定的认可,一个企业没有吸引力,再忠诚的员工也不会忠诚于它。
比尔·盖茨对所有微软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非常注重,都把强化自律意识作为己任,从而增强微软员工的辨别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比尔·盖茨告诉大家:“培养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是任何一个团队绝不能忽视的大事。如果一个企业员工内心没有一种企业团队与集体组织的意识,没有一种对企业组织的敬业精神,那这名员工自身的素质就永远得不到真正提高,整体的作战能力就无法优化,团队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企业需要忠诚敬业的员工,企业的每个老总都渴望着自己的每一个员工忠诚敬业。但是,抛开企业与老总不谈,我们却发现,有很多身怀绝技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在岗位不好或者环境不如意时就开始蠢蠢欲动,这样能忠诚敬业吗?这样能珍惜自己的工作吗?再说,这样的人能很快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吗?这样的人能让一个老总把他当作“上帝”吗?这样的人能很快推翻自己的平庸大展宏图吗?
我看,不忠诚敬业的员工就是最不现实的员工!因为他不忠诚敬业,所以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不到欢乐;因为他不忠诚敬业,所以就在环境的选择中跳来跳去。你说,人能跳得出环境吗?绝对不能!你离开了这个公司,你必然走到另一个公司,于是,那个公司又成为你的新环境„„
当一个企业或老板不值得你忠诚时,跳槽就无可厚非了。永远忠诚并不否定跳槽,并不是要求你在一个地方吊死,或者一个企业垮了,你就从此不再到别的企业,而要为垮掉的企
业“守灵”。如果你从一个不值得忠诚的企业跳到一个值得忠诚的企业,并在新企业里兑现你“永远忠诚”的工作箴言,你依然是优秀的。
在找到一份适合的职业之后,你就应该忠诚于这份职业。当然,如果这份职业并不是适合你的,但却是你需要的,你也应该忠诚。比如,你的兴趣是做一名作家,可为了生存,你不得不做了一名会计,你还是应该忠诚于会计这份职业,企业聘用了你,你就理所当然要全力以赴,这是起码的道德要求。
如果你不打算忠诚于一个企业,你就不要随便选择它;如果你忠诚于一个企业,你就不要轻易离开它。
第四篇:企业管理员工培训“七忌”
忌讲解枯燥
提高员工基本素质培训的内容多是理论方面的,讲解的过程中,容易让受训者打不起精神来。应该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生动的故事、幽默、笑话及案例、图片、VCD资料播放等手段来提高培训质量。
忌口无遮拦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培训要多传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不能把培训变成批评员工的大会,要举工作效率高的典型榜样,用他们的工作事实说话,有的放矢。忌讳举受训员工中工作效率不高的典型,要举最好是外单位的案例,这样使受训者不至于有抵触情绪。忌空洞无物
礼仪培训的内容在很多书中都有,有的常识员工都知道,清楚怎样去做。在培训中要有鲜活的例子,可讲成功人士在礼仪上的出色表现,要有动作示范,重要的礼仪知识要让受训者在培训中亲自去做,亲身去体会。要形成流程:“我做你看,你我同做,你做我验。”忌大话连篇
让空洞的口号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事,不能说官话套话。
忌无实战操作
比如销售技巧的培训内容,一定让有实际销售经验的工作者来讲,同时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要有销售的经验也是必要的。
忌总讲创业史
企业文化理念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对员工企业文化理念方面的培训不要每次都重复讲企业的创业史,企业的过去辉煌。要着重讲将来企业的规划蓝图,不要留恋企业的昔日。忌外行讲内行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专业技能的培训要预先征求大家的意见,设计好课题,然后请本企业专家或外聘专家来进行培训,课堂气氛应该活跃,可以和专家直接对话。
第五篇:如何企业管理员工
如何企业管理员工
从古到今,无论是做哪一行企业,哪一份工作,都有管理人,从高到底的级别非常明显,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管理者呢?为什么公司越开越大,成立的人事部也越来越大呢?
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而分工配合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俗话说得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也都明白,可是班上却还是有分学霸和学渣两种人,这就是人的惰性,为什么会有穷人和富人呢?因为有的事有人能做,有人却不能做?360行行行出状元,并非是谁比谁聪明,谁有比谁脑袋好使,只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发挥自己的优点,我想大家都一定能成功,而在企业,为什么规章制度会那么严格呢?因为人天生就有一种惰性,如果不完善好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我想所有的人都不会努力,都会在哪里浑水摸鱼,因为无论你做多少事,最后得到的薪酬待遇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时候就会有领导层和管理层了,而且一些优秀的员工也会得到另外一些的嘉奖,久而久之,这种体系就被完善的越来越好,而新出来的中国职业信息管理系统也将横空出世。
从古代简单的管理,管家,所谓越大的王府宫殿,里面的奴才就越喜欢仗势欺人,为什么呢?因为人太多了,管家管理不过来嘛,所以就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越多人里面的小主管,大主管就越多,看来古代的人还是蛮有这种意识的,可是那时候你只要讨好你的主子就
可以升官,所以再古代旧时代的时候这种体系还是不完善的,而现在越大的公司人事部也就越大,而且里面的权力也分的很散,人越多便越不好管理,公司越大,便越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越规范,公司发展的也就越块,越大。
经常会有人说中国人很不文明,没有职业道德,常常盗取公司的文件,利用关系把亲戚介绍到公司当米虫,挪用公司的钱财,擅离职守,泄露公司的机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人为什么如此猖狂和逍遥法外呢?正因为公司的规章制度不严格,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而职业信息管理系统能把所有的员工的档案全部记录在数据库里面,如果他做了什么对公司不利的事情,或者破坏公司,以后这些档案会随着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查得到,也没有公司敢收留他,只有这套系统越来越流行,这样公司的权益和大家的权益也会越来越得到保障,而公司也会看你之前的表现来安排合适你的职位,而那句话“虽然你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你不努力就肯定没有回报”这句话也会更正成,你不努力就一定没回报,而你努力就一定会有人看的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注重于管理呢?因为一套好的完整的管理系统可以让公司越来越走向成功,越来越成熟,让员工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而我像您推荐中国职业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完成你所有的想法,让您的管理想法全部都在这套系统中的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