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治理 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公司治理 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2006-4-5 0:0【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本文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整合的框架中,全面论述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形戚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会计改革不能局限于就会讨论会计,而是应站在管理的高度,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使会计改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终形成公司治理系统、公司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局面。
【关键词】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管理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一、引言:
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已经从简单地记录事项并向所有者报告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阶段演变到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相应地也从报告解除受托责任拓展到优化配置资源。但是,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来看,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甚至有时还误导了资源的流向,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法规和准则等方面均有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本文试图另辟蹊径,立足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共生关系,从理论层面揭示会计信息质量是怎样受制于环境并积极地影响这些环境。作者的观点是,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同公司的管理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管理有序、治理完善的企业中,会计必然运作良好,它为企业内部、外部决策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从经验来看,那些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笔者进而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是在于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会计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管理和治理结构,只有将会计置于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中加以考虑,才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找出现实中所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求对症之药。
二、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摸型
目前,有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公司治理研究只考虑狭义的公司治理范围,其中主要研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而公司管理研究中,又只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公司文化、管理风格的影响,而很少把公司管理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其实,公司治理与管理是存在紧密关系的两个方面,按柯克兰和瓦提克(Cochran and Wartick)的研究结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潜在冲突是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内容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包括协调公司的治理和公司的管理。[1]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依赖于经济学上定义股东与管理者关系的企业理论模型:股东拥有企业仅不参与经营管理,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作为他们在公司决策中的代理人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据此,公司治理被看成与公司的内在性质、目的和整体形象有关,与该实体的重要性、持久性和诚信责任等内容有关,而公司管理则更多地与具体经营活动有关。可以认为,治理与管理的差别在于:(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而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2)治理是一个计放系统;管理是一个封闭系统;(3)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简言之,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怎样使公司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同时,企业治理和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对公司管理运作过程产生影响,但在通常情况下,公司治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系统来
达到间接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目的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的。在实践中,通常认为专司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企业管理。特别是在英美等国家的治理结构中,董事长往往又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许多高层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鉴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这种交叉关系,国外有学者指出应该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描述性模型。我国有学者借鉴其思路,构造了一个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2].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我国公司法确定阶“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就是典型的内部监督机制。外部监控机制是指一股股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转贴
公司管理系统在这里被描述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战略目标与决策系统;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系统;三是企业文化与价值系统。按照著名的麦肯齐企业管理系统的7—S框架(因素包括结构、战略、体制与程序、人员与班子、技能、作风。共同价值)来分析,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是硬件要素,第三部分主要是软件要素。从控制角度看,在公司管理系统中,决策体制、管理组织体制、管理规程与制度以及会计、审计系统等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形成了内在的和制度化的约束。模型中还有两个相关的系统。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系统,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等因素,它们既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又影响公司管理系统,还构成公司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二是公司信息网络。它应是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基础。强调这一点,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国很多股份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常常是企业管理的自我调控系统,特别是会计和审计系统提供的。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
当现代经济已客观地表现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三重世界时,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3].会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并对其可靠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只有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进而作出相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内部监控机制是主要股东①、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控的机制。在一定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因为内部监控机制的特殊地位,它有义务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美国公司董事协会在描述董事会职责范围时就认为董事会在检查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方面的作用包括:“辨别董事会对信息的需求,并安排这些信息的及时提供;每年对流向董事的信息进行评价,以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4]
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资本市场起着为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间的信息,在企业间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不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给。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保留的信息,市场又能将企业披露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的正确评价。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监控是通过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纵向竞争”来实现的。现代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相互协调。竞争性是产品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而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企业间相互协调合作,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合作双方提出的条件常常会直接影响另一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双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对方的经营状况信息,以决定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而这种所需要的经营状况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市场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经验以及城信度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
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系统中内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支撑,董事会、监事会及外部监控机制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盲目无效。为此,有必要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将产生并保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系统称之为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它从企业有效管理的角度在财务上对内部管理进行控制,主要强调管理行为与法规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可靠财务信息的畅通。公司治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公司内部存在一个有效运作的自我调控机制,这是达到公司目标的必要保障。
什么是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呢?美国管理会计协会(CIMA)的定义是:它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管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尽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5].因此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完全可以认为,现代管理会计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并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是现代会计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而作出的应对措施。实际上,公司管理系统中的一些硬件要素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些硬件包括(1)决策控制机制;(2)管理组织体制;(3)管理制度。它们与内部会计、审计系统一起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
由上可见,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服务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但它也是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运作的信息基础。三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股东、债权人等组织外部相关者同组织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最终是服务于两个目标:一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二是帮助企业内外监控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的监督激励和评价[6].同时会计审计系统的有效运作亦离不开公司内部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和管理组织体制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支持。公司治理的内部外部监控机制与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也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董事、监事和社会公众要从企业管理系统中获得会计信息,而企业的会计、审计系统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为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其与公司治理系统整合的模型。
四、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与会计治理三者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尽管出现了复式簿记这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巨大突破,但会计的发展始终是缓慢的,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录阶段。工业革命到来之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组织上的变革和创新。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属为特征的股份公司的产生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组织上的创新。现代流行的大部分经典性会计思想的产生都源于股份公司的实践(尤以美国为甚)。今天的绝大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都产生于1825-1925年,而这一恰恰是公司制逐步完善的时期。作为现代生产技术的先驱者的纺织工业,首先将制造一件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内部化并一体化于一家工厂。这些纵向联合企业中的经理们要求会计系统提供每一道工序上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数据,以便于将自制半成品成本与外购价格作比较。然而,真正引发会计大发展的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铁路公司的出现。它们首先雇佣大批支薪经理,建立起大规模内部组织机构,严格划分各部门,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当时铁路公司的高层经理都深深懂得,内部信息的不断流通对于新兴大企业的有效经营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首创了会计和统计报表制度用以监督、评估经理们的工作。由于对精确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日常经营中所产生的大量各种各样的数据的方法也大有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会计制度的改革,促成了会计脱离管理的领域而自成一门学科。新的会计制度分为三大类: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当时还就新的会计在有关铁路的杂志和许多新出版的金融杂志上展开了广泛热烈的争论,从而形成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大讨论。这些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构想出并于以后几年逐渐完善的会计方法,很快便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首批大工商企业所采用,直到进入二十世纪相当一段时期,它们一直是美国工商企业的基本会计方法和基本控制手段。[7]
到了19世纪后期,许多大型的工商企业纷纷学习引入铁路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方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德鲁·卡内基的美国钢铁公司。正如霍利所指出的,工厂生产速度的大增,使其对经理的要求也大为提高。由于金属生产的每一个生产过程都牵涉到不同的活动,因此全面的协调和监督是困难的。为了对分管各个冶炼阶段的工头们进行有力的管理监督,他们发展了一套实行协调和监督所不可缺少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引进了“会计凭征制度”,每个车间在完成每一订单后,都要填列所消耗的材料和人工的费用。记载着生产每吨钢轨所耗费的各项原材料成本的日报和月报及时地送到卡内基手中,成为卡内基最主要的监督工具。其后在二十世纪初,对公司制的演进和会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杜邦炸药公司,它是历史上最早的权力集中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联合企业。与其它的联合企业一样,公司由董事会的执委会领导。除董事长之外,执委会的成员们都负有双重责任,既要对分管的职能部门的业绩负责,又要对公司作全盘性的管理,而第二项责任居于优先地位。执委会在执行工作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由财务部门所算出的日益复杂的、关于成本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的资料。杜邦公司分管财务的副董事长皮埃尔·杜邦在公司合并完成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统一所有参加合并公司的会计制度,为公司的所有工厂和办事处制定出一套相同的会计程序,并牢固地控制流动资本的稳定供应。他们在完成这些工作时,在现代工业会计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首次将会计上的三个基本类型—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有效地结合成一体,从而有助于为现代的资产会计奠定基础,到1910年,他们已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二十世纪工业企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监督。二是设计出投资回报率(ROI)这一指标(即后来被广泛运用的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利用这一指标,杜邦公司的经理们得以明确地说明,现代管理对利润率和生产率所作出的那部分基本贡献——通过对经由生产和分配过程的材料流程进行管理协调而得到的节约。这些会计上的创新成果成为了企业经理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才使管理上的有形的手在协调和监督经济活动方面得以取代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8]
在1925-1975年这段时间里,美国企业的会计系统则受到了税法和会计准则这些外部因素的极大影响。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会计领域变得相当复杂,早期单一的会计方法不再存在,有效的会计方法尚未建立起来。在会计艺术观的指导下,美国会计界呈现一片混乱景象。当时,对资产计价,流行多种方法,包括原始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对收益的性质来源,都存在不同的理解,由于19世纪后半期至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缺乏完整、严格的法律等外部约束公司的治理行为。这时会计便真正成为企业家们粉饰公司业绩,欺骗股东,追求个人利益的“艺术”了。由于当时会计实务如此混乱,1929-1937年的经济危机一开始,就有人猛烈批评会计界,甚至有人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的原因之一。在这一情形下如何从外部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国会相继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有证券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于1934年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并要求该组织负责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须遵守的统一会计规则,从而使财务会计进入了接受准则规范的时代。经过SEC、APB、F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及其相关利益团体的不懈努力,到50年代中期,美国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是一个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奕的过程,希图通过制定具有强制性的“公认会计准则”来贯彻自己对企业进行治理和管理的思想,以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利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准则就是现代企业强化公司治理与管理的产物。
1975年以后,现代工商企业所受到的最大冲击莫过于信息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必然导致组织创新,此时日本走在了企业革命的前列,创新一系列诸如适时制造系统(Just一in-time)、灵活生产体系(contingency productions system)等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工商业者开始产生危机感,并对传统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深刻反思,许多公司决定学习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并推行新的“适时适量生产和存货控制制度”,全面改革了生产管理方式。但同时,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仍是老一套,没能与这些新的生产管理制度同步发展。因而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国会计界指出了管理会计已出现严重危机,1987年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出版了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其后十余年中西方会计界在对管理会计反思的同时亦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大力吸取企业理论、信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现代管理科学,不仅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还产生了适应现代生产管理制度的新分支,如全面质量管理会计、适时制度系统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
通过以上历史考察可见,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技术革命引起了企业组织的变革,管理的需要呼唤着会计的发展,创新的会计系统又成为了企业管理顺畅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当企业组织还不够完善,企业缺乏外部约束时,会计系统又可能成为内部人所控制的,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而要纠正这一切,又必须依赖于企业内外部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即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五、启示
当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相整合的框架中加以研究时,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治理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共同组成部分和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联系我国现实,在会计信息失真时,人们往往对会计本身横加指责,认为缺乏真实、相关的决策信息是会计本身的失职。显然这种就会计论会计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当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的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一种形式而产生不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及监控动机时;当企业外部资本市场成为众多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关心的中小股东进行投机炒作的场所时;当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是以行政方式委派到伦业而不是从经理市场中竞争产生,甚至还无所谓经理市场时;当企业还沿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惯性进行管理时;会计信息是否还能发挥其作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就不会有对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需求。
因此要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键是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可喜的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就如何形成合理的;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决定”也特别强调改革企业管理,“要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管理薄弱环节,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这表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已得到高度的重视。实践中,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认识的日益深化,亦开始从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1993年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1998年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稽察特派员制度以及近几年以来因成效卓著而日渐推广的财务总监制度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都是立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外部监控机制对会计工作进行引导和管理。新近修订颁布的《会计法》也着重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维护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上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得到改善和提高,会计系统必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形成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治理系统、公司管理系统良性循环的局面。
第二篇: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2012年09月14日 14:46 来源:《金融经济》2012年第1期下 作者:张锦中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企业在应用ERP系统之后,使得许多工作都是在此环境下完成的,改变了原有的记录方式。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最重要的模块之一,企业采用ERP系统之后如何调整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使之适应系统的需要,为企业更为方便的提供财务方面的信息,这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阐述了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然后分析了ERP环境下对信息系统的影响,最后研究如何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为企业的信息化改革做出贡献。
关键词:ERP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融合
随着ERP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系统的功能日益强大,ERP系统下能够实现企业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对企业的生产、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处理以及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因此,ERP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并应用。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资金,为了更好的记录资金的来源和用处,分析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起来,它能够帮助管理层分析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资金周转率、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损益情况。经过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系统从记录方式到功能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企业使用ERP系统后,势必会造成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相应的改变。本文研究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ERP系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如何改变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使之适应ERP系统的应用,同时又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处理结果。
一、ERP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在做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研究对象的内容、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基本的知识才能对研究有所深入。此部分主要介绍ERP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发展。
1、ERP系统的发展
ERP(企业资源规划)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基于系统思想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的平台。ERP系统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核心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管理思想,其功能是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管理,使各项资源能够实现利用最大化,其目的是给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使企业能够科学地做出决策。
ERP系统是由传统的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起来的,现在理解为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和规划,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做出贡献。ERP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突破了原有的企业界限,向着供应链的方向发展。原有的物料需求技术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物料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的,随着战略合作的企业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资源计划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ERP系统正是对这种缺点的改进。其次,体现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通过事先对企业的各项资源数据进行搜集,通过生产计划,制定相应的资源使用情况,同时事中控制,这样避免了事后控制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后,ERP系统有三大模块组成:财务管理模块、人力资源模块以及物料使用模块。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对财务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是后来发展来的。
2、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会计信息能够综合、全面、系统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状况的数据,这是企业内部的核心信息,对这类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处理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支持。财务软件的使用使得数据在处理的时候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准确性。但是现在的一些财务软件局限在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会计人员在处理数据时,只是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或者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提供相关的数据报告,这时的数据是有失公正性的。应该尽量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使相关的会计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
会计信息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工记账阶段。这是最原始、最传统的方法,这时数据的收集以及处理过程是非常简单的。第二阶段,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中,引起会计处理的改革。会计电算化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功能更加强大。第三阶段,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数据库的发展,基于集成的思想,实行实时控制,并且此时不仅仅是对财务进行管理,而是对整个企业进行综合的管理。
二、ERP系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ERP系统是对各种资源的集成管理,其中财务模块是最核心的模块,ERP系统下的财务模块与会计信息系统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ERP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在会计信息输入方面的影响
首先,数据收集范围更广。ERP系统是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于一体的,所以在数据收集方面,范围更广,不仅包括自己的交易日期、交易金额、账户等,还包括发生地点、联系人等。其次,保证数据的质量。这主要体现在ERP系统的集成性,ERP系统下各模块的数据是由相关部门提供上来的基础数据,经过ERP系统的记录后,这些信息为企业的各个部门共享,也就是说保证了企业信息的一致性。同时该信息人为因素影响很少,主要是电子技术的处理,所以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2、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的影响
首先,会计凭证自动生成。ERP系统下,随着业务的完成,按照ERP业务的流程设置以及相关设置,业务人员只要在电脑上录入相关的会计信息,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凭证,会计人员只需进行审核,保证了财务处理的及时性。其次,增加了信息系统事中控制的能力。由于ERP系统下信息是共享的,业务人员及时的把由业务活动引起的会计信息进行整理,传递到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就能及时的更新财务状况;同时会计信息系统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制度,实时对业务进行监控,这样就能保证业务的顺利完成,以及及时监督业务流程中的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再次,提高了企业的决策能力。由于系统对信息的集成性,也就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是综合考虑的各部门的利益和各方面的权衡做出的决策,这使得决策更能够被广泛接受。
3、在会计信息输出方面的影响
首先,会计信息输出形式多样性。ERP系统不只是针对一个企业建立的系统,如果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并且承诺信息具有共享性,那么ERP信息能够被很多的企业看到,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使得输出结果满足自身的需要。其次,会计信息输出内容的多样性。传统的财务软件的输出结果就是会计相关报告。由于ERP系统功能的强大性,它能够输出所有相关经济业务的需要信息。
三、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ERP系统以及实施ERP系统管理的思想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市场上开发ERP软件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国外比较著名的有SAP、QAD、EMS等,国内的一些大的软件开发商金蝶、用友公司也相继走上了研发ERP软件的道路。据统计,我国对ERP软件以及相关财务软件的使用占到了企业软件需求的90%左右,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使用ERP系统很大的市场。同时,也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应用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融合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国内外ERP系统开发思想的不同,导致融合点是不同的。国内的ERP软件设计思想是面向功能的,金蝶、用友的ERP软件包括成本核算模块、成本报表模块、预算管理模块等,这种情况下两个信息系统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西方的ERP软件的设计思想是面向流程的,即不存在独立的财务模块,如成本核算模块或者预算管理模块,而是把相关的财务信息集成到各个业务中去,如果需要财务信息就从各个业务中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以SAP软件为例,这是一个基于ERP管理的软件。它的主要模块有:销售与分销、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进行采购业务时才采购,模块不仅要输入采购品种、采购数量、供应商、支付方式、运输方式,还要计算出采购成本、运输成本。这些会计信息随着业务的完成录入在采购模块中,但企业在年终核算成本时再从各个业务流程中提取数据,进行总结。
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融合的步骤主要分为三大步:第一,重新定义和理解基础财务数据产生规则。一些管理会计的基础概念中西方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我们在使用西方ERP软件时要明白其各项概念数据的来源,并依照中方会计的理解和规则进行微调,使之适应我国的使用习惯。第二,分析系统财务业务流程。根据SAP模型中的事件驱动流程链,对系统中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且自动分录与实际业务相关的规则。第三,优化与重构管理会计体系流程。根据西方设计SAP的思想并且结合我国在会计处理上的习惯,对原有规则和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真正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体化。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来讲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需要提供财务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为企业更好的决策提供支持。ERP系统的使用也为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软件还是一种管理思想,ERP系统的引入使得企业能对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够资源最大化,以增加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两者如何能够较好的融合,通过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点,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值,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是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提出两者融合时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为了发挥两者的最大效用,保证企业能够科学的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1]楚慧,盛晏.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J].科技和产业,2005
[2]陈晓芳,周婧.ERP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J].理论与实践,2006
[3]林静.浅析ERP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0
[4]舒亮正,罗吉恩,李光朱.浅谈ERP下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作者单位: 汕头市嘉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第三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的三种类型:(1)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2)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3)信息是表征事物状态的普遍形式。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1.系统,就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并形成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2)人工系统(3)复合系统复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为决策提供服务
(2)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企业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和全面的管理。(3)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相结合的系统。(4)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先进的管理手段融入其中。(5)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和职能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
3.层次结构:操作层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战略信息管理子统。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3.决策支持系统阶段。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装置,是由电子线路、元器件、和机械部件等构成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软件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和这些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相应的文档的集合。
3. 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包括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4.运算器: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逻辑判断等操作。5.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软件: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
系统软件包括两大特点:一是通用性,其算法和功能不依赖特定的用户,无论哪个应用领域都可以使用;二是基础性,其他软件都是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开发和运行的。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DBMS):则是能够对数据库和库中数据进行加工、管理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程序组成。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按数据模型的不同,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三种类型。10.工具软件又称服务性程序,包括编辑程序、链接程序、计算机测试和诊断程序。第二节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1.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网络介质是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卫星信道等;协议是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的一组约定,如IEEE802.3、IEEE802.4、FDDI等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传输方式: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2)按通信覆盖地域广度: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其特点是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2.“以人为本”的信息管理方法之间主要有八大差异。3.合理有效的接受信息以避免信息过分数字化和结构化.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现金流动、库存信息、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成本核算、市场商业机会预测和投资前景分析等数字化,成为一系列的数据、图表和曲线。数字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离开了信息,企业就无法管理。
1、系统则是提供信息、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载体。
2、决策就是为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的一中方法和途径。
3、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出现经历情报、设计、和选择三个阶段。
通常每个决策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情报采集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方案选择阶段和方案执行阶段。
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决策的类型又可以按照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决策问题、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和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企业的流程再造是为了显著改善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从接受原材料到提供给客户产品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的企业流程。
1.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自上而下分析与设计和从下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由管理决策和开发决策两个部分组成。
3.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由很多优点:a.是分阶段分任务的完成系统开发;b 这个开发过程都是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体现出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技术特点c 分析和设计过程完善,即首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d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设立检查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也有不足之处:a 它是一种需要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b 不能很好的完成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的过渡。C 该方法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6.面向对象方法:对象是一个被模块化了的实体,该过程称为封装。这种封装了的对象满足软件工程的一切要求,而且可以直接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C++)所接受。
总体规划的方法有: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投资回收法ROH、征费法、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FF)等。
在系统开发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确定子系统开发优先顺序,实际上是划分子系统。
U/C矩阵式一个二维矩阵,U代表使用,C是代表创建。U/C矩阵的求解过程通过表上作业来完成,通过调换标中行或列,使得“C”元素尽量靠近对角线。
数据流程图的图例:(1)、外部项(外部实体)、数据处理(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流
构造决策表的方法:
1、条件分析及取值;
2、条件组合、考察策略并绘制决策表;
3、合并决策表。
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将系统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汇总为如下三类:
1、本系统输入数据类;
2、本系统内要存储的数据类;
3、本系统产生的数据类。
数据汇总分析的四步骤:
1、将系统调查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业务过程进行分类编码。按处理过程的顺序排放在一起;
2、按业务过程自顶向下地对数据项进行分层式整理;
3、将所有原始数据和最终输出数据分类整理出来;
4、确定数据的长度和精度。
系统设计的目标:
(一)、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系统的工作质量;
(三)、系统的灵活性;
(四)、系统的可靠性;
(五)、系统的通用性;
(六)、系统的经济性。
系统设计方法:主要有结构化设计方法(以数据流程图为基础构成系统的模块结构)、JACKSON方法(以数据结构为基础建立系统模块结构)和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分类(以对象行为封装、继承性、多形性为基础建立系统模块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结结构设计工作:
1、系统平台设计;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耦合的五大类: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公共环境耦合;内容耦合。
内聚的七大类: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代码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唯一性;标准化;规范性;扩展性;有效性;可维护性;简明性。
校验位可以检测出的错误类型:抄写错误;易位错误;双易位错误;随机错误。
校验码设计过程的四步骤:对原代码的每一位乘以一个权数,然后求它们的乘积之和;对乘积之和取模;用模减去余数取得校验码;对输入的代码进行校验。
规范的数据库设计的六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分析;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关系模式存在的四个问题:数据冗余严重;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输入设计的三种方法:条码输入;用扫描仪输入;传感器输入。输入数据校验方法:重复输入校验;人工校验;控制总数校验;纪录数点计检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顺序校验;平衡校验;对照校验;程序校验。
变换分析过程的三步骤:找出逻辑输入、主加工和逻辑输出;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设计中、下层模块。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的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的方法主要要强调的四点:
1、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化分解原则;
2、采用三种基本的控制结构;
3、各部分程序之间的联系尽量使用调用子程序方式;
4、限制使用无条件转移语句“GOTO”。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运行情况管理;管理意识。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网络为中心,以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流为主要存储和处理对象;有利于在行业内部建立通信基础平台,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减少了扯皮和内耗,还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数据仓库的四个基本特征: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集成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不可更新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主要的分析方法有哪四种:关联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分类分析;saz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是数据的深加工过程,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嘉智的知识和规则,并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未发生行为作出结果预测,为企业经营决策、市场策划提供依据。电子政务: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智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刻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的类型:
1、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G2G);
2、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G2B);
3、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G2C);
4、政府与雇员之间的电子政务(G2E)
第四篇:手工模式与会计信息化模式
一、手工会计模式与会计信息模式核算的相同点(1)目标一致,无论是手工会计模式还是会计信息化模式,其目标都是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与决策 相关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遵守共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不能因为约束对象所使用的操作工具或操作手段的改变而发言改变,所以手工会计模式核算和会计信息化模式核算同样要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3)遵守共同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变化,会计核算软件始终是处理会计业务数据的,会计核算软件开发所依据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手工模式会计核算所采用的都是一致的,两者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二、手工会计模式与会计信息化模式核算的区别(1)会计核算所用的计算工具和数据,信息的载体不同,手工会计模式使用的会计工具是算盘,计算器,纸张等,会计信息化模式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特点是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会计数据,数据处理过程按程序自动完成,尤其是记账及报表生产的过程无须人工操作,手工会计模式的核算信息主要以纸为载体,而会计信息化模式的信息载体除必要的原始凭证外,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光盘等非纸张的存储材质上,其特点是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方便、快速。(2)会计核算程序不同,手工会计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可描述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关系。在会计作息化模式核算流程中整个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其控制的重点是在输入这个环节,由输入的会计凭证生成账薄和报表,这个程序可描述为“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凭证——会计报表 ”一切中间过程都在机内操作,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信息,都可以通过查询得到满足,(3)随意核算程序的变化,凭证,账薄和报表的作用和关系也随之改变(4)账薄形式和错账更正方法,对账、结账和期末项谳整方式,方法不同,手工会计模式核算采用平行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填制记账凭证的差错,记账或过账的差错、数量 或金额计算上的差错等,都难免发生,但在会计信息化模式核算中不存在记账和过账上的差错,输入的凭证都经过计算机的逻辑逻辑校验,所有的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都出于同一数据源,记账和过账都是由软件完成。(5)账户设置方法和账薄登记方法不同(6)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不同,在手工会计模式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依据会计科目类别或科目设置,他们之间通过信息资料传递、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使会计正常运行。在信息化模式会计中,会计工作的组织经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主要依据,一般会计部门划分如下专业组:数据收集中组、凭证编码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7)内部控制制度不同,手工会计模式核算主要靠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工作流程,加强不同岗位间的稽核工作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而以会计核算软件运用为主的会计软件来实现的,因此,其内部控制特点主要表现为人工控制和软件控制相结合,内部控制向综合控制发展(8)会计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中,会计系统一般有会计师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上级主管机构制定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并参考同行业的经验,针对企业工作的需要,拟订撰写而成,有了电子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账册,报表都要根据打印机的要求,重新设计,不但要遵循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要遵循信息化下的一些特定的信息化制度。
第五篇:金融与会计法规学习心得
金融与会计法规学习心得
班级:208206404 学号20820640427 姓名李锐
学习金融会计法律法规之前,金融会计法律法规给我的印象往往是比较实质性的意义。比如哪些经济行为或事情可为或者不可为,哪些行为或者事情符合规定,哪些行为或者事情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
通过金融与会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改变了曾经模糊不清的金融会计法律法规的印象,了解到了金融会计法律法规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式研究所立足的社会基础关系,在当下,这个基础关系是市场经济关系。研究金融会计法律法规的调整对象应从分析市场经济的属性开始,重新建立概念,全面认识了金融会计法律法规功能。自己感觉也收获不少,使我对金融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在现在市场经济社会同时也是法律社会的背景下,这样的一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至少,在这一方面让我得到了提高。
而通过老师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的经验,在讲解中穿插引用了许多生动的关于经济法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学得津津有味,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的正常稳定所起到的贡献,也了解并体会了法律究竟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维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一是理解并记住各种“法”及相关的名词解释,并了解该法应在何种案例中应用,务必弄清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是对于法的基本程序等问题,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为此我理出几条基本线索,在理解基础上按系统、按类别进行理解性记忆。三是多看相关案例分析并加以分类,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其中通过学习公司法我觉得如果要成为公司的经营者,你就应该要认识到——公司法是公司的生命线,公司法既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也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也保护公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不仅所有投资者,包括社会公众投资者,经营者、董事们、监事们、经理们都应该认真地学习公司法,只有用公司法的精神才能办好公司,如果离开公式法的精神,公司就脱离开健康的轨道,就会走向邪路。因此,必须用公司法的精神来发展公司、经营公司。使公司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断的向前发展。
而证券法明确界定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区分了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的界限,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介入发行监管的职责范围,明确划分了不同监管机构对公司设立和公开发行证券的职责范围),科学区分公司设立与发行证券的法律性质,明确界定证券发行和证券上市行为性质,有利于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增加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方式,提高发行市场效率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明确和强化了保荐制度,加重了中介机构诚信责任,建立证券发行前预先披露信息制度,明确规定了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责任,增加了信息披露的责任范围,细化了责任认定方式,将有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证券法的授权范围内,循序渐进推进发行市场化改革。(对于一些现阶段和长远均必须保留的规则,应当予以保留并增强其可操作性,对于需要放松管制由市场决定的事项,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放开,对当前实践中反应较大、需要加强管理的事项,应当采取严格的过渡性监管措施。)
由于我们所学的专业是财务管理专业,所以学习《会计法规》后,我的感触颇深,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自身修养和守法意识:
一、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财务人员要树立好人生观、价值观
和享受观,要经得起金钱的诱惑和灯红洒绿的诱惑,才不会成为金钱的俘虏,才不会利用手中和职权谋取私利,要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时刻牢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职业道训。
二、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自觉学法、知法、用法。会计工作是执行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的特殊工作,首先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求认真学习会计法律、法规,还要认真学习《会计法》、《税法》及国家财经纪律和税收法规,并严格贯彻执行。
三、敢于坚持原则、不徇私情。财务人员责任重大,肩负着国家给予的神圣权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自己要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屈于任何压力和势力,同时财务人员接触面较广,财务人员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遵守法律法规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减少和杜绝犯罪的发生,保证国家的财产不受侵犯。
我们在这门课程中还学习了其他的法律法规知识,那些法律法规知识拓展了我的专业知识,让我对金融与会计法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习金融与会计法规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用于我们经济生活的实践,如果我们把相关知识知识,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分析,那么学习真的就很不错了,学习这些的知识,不是要成为知识的奴隶,一方面它是我们行为中必须要遵守的规范。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着来讲也是我们学习的资料。通过这个,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东西,思考很多东西。可以提高我们思维的能力,对我而言,通过学习,已经达到目标,系统的学习经营管理理论,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