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写写帮整理)
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
为使低密度住宅建设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住宅产业商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制订了《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内容如下:1 总则
1.1 根据国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方针,为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贯彻实施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住宅科技进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使低密度住宅建设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带动工业化生产基地和配套生产厂的形成,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特制订本要点。1.2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要认真贯彻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土地的基本国策。1.3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共存,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
1.4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满足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1.5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建造及部品选用应符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有关要求。
1.6 本要点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国内外低密度住宅建设的经验,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为提高我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水平而提出的指导性意见。1.7 本要点以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及空地率来界定低密度住宅,并将低密度住宅划分为高档独立式住宅(r1)、独立式住宅(r2)、双排式住宅(r3)和联排式住宅(r4)四种类型,以便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2 术 语
2.1 低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不大于0.9,或者套密度不大于3.5(套/1000平方米),且层数在四层以下的住宅为低密度住宅。
2.2 套密度是指每1000平方米住栋总占地面积所拥有的住宅套数。
2.3 栋容积率(far)=住栋建筑面积/住栋占地面积。住栋占地面积是指本栋住宅所占基地界线以内的面积。
2.4 空地率(osr)=(住栋占地面积一住栋建筑基底面积)/住栋建筑面积。设置空地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住栋占地面积内有足够的空地。住栋建筑面积乘以空地率即为必须留下的空地。
2.5 自有空间(private space):住所附近只供居民自己使用的区域。
2.6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所有对公众开放的公有场地和设施。3 低密度住区规划
3.1 基本原则
3.1.1 低密度住区(下称“住区”)是住宅区规划和建设中的一种类型。住区规划应遵循住宅区规划的一般规定和原则。在合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应配置相应的教育、文化、医疗、购物、休闲、交往等居住生活设施,满足居住者的需要,以创造舒适、方便、健康、宁静的居住生活环境。3.1.2 住区规划应坚持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达到与环境协调共生的要求。
3.1.3 低密度住区可以成为一个独立住区,也可以是集合式住区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
3.2 选址
3.2.1 住区的建设场址应选择在符合居住功能要求、市政设施配套或具备市政设施接口条件的地段,选择在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适宜于建设低密度住宅的城乡结合部、城市远郊区、卫星城以及中小城镇等地段,优先考虑利用废弃置换的土地,不占用或尽量少占用耕地。
3.2.2 住区宜选择具有良好植被和小气候环境并适宜于建设的地段,必须离开地质复杂以及滑坡和洪水侵袭的地段,避免地质灾害。
3.2.3 住区必须避开或远离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地段。
3.2.4 住区应靠近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交通便捷的地段(地
区),所在地段应出行方便,与城市中心区及地区商业中心应有良好的通达性,但应避免交通、噪声等对住区的干扰。
3.3 规划布局
3.3.1 住区应依据其所在气候分区和地理位置,按照相关法规综合考虑住区的通风、日照、采光。
3.3.2 住区功能分区应明确,公共服务设施应完备,为居民提供教育、文化、医疗、购物、休闲、交往等设施、创造方便而舒适的居住条件。3.3.3 住区规划布局应结合地形、地貌,注意保护古树名木和天然植被,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3.3.4 住区用地不宜少于2.5公顷,或住宅总套数不宜少于50套,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社区。
3.3.5 住区中的r1、r2、r3类住宅应为每户提供具有可作庭院绿化的独立的自有空间,r4类住宅的上层户也应有屋顶作为自由绿化平台。应保证住区有充分的公共休闲空间。
3.3.6 住区应根据不同的住宅类型(如独立式、双拼式、联排式住宅等)体现不同的规划布局特点。联排式住宅拼接长度不能超过60米或联拼8套。
3.3.7 应妥善协调住区内车行及步行的功能关系,应设置与公共绿化空间相结合的独立的步行空间,满足居住休憩的需要。
3.3.8 应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套密度、栋容积率及空地率。3.3.9 住区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物业管理的需要。
3.4 道路与交通
3.4.1 住区道路应与城市道路有较好衔接,方便对外交通。住区内道路应分级明确,交通组织合理。
3.4.2 车行道路分级应按照顺畅、便捷、避免对居住活动形成干扰的原则以及住区规模确定,可分为2级(干道、宅前路)或3级(主干道、次干道、宅前路)。
3.4.3 住区道路应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3.4.4 道路设计应运用设计手段将机动车速度限制在时速15公里以内,以保证人车安全与居住环境的安宁,步行道应营造安全、舒适的人行交通环境。
3.4.5 为避免行车迂回或对居住活动的干扰,住区宜采用尽端路,尽端路最长不应超过120米。
3.4.6 独立式住宅的停车位不少于1.5车位/户(院内露天停车位按0.5车位计),双拼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停车位不少于1.0车位/户,并
应设置适量的访客停车位。路面停车位尽量靠近住宅后院或侧院。并应避免阻挡正门入口。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式车库时应解决废气的排放问题。露天停车位宜采用透水性铺装。
3.5 住宅群体
3.5.1 根据住宅类型确定住区规划的相关指标(如下表):
───────────────────────────────────代号住宅类型建筑面积栋容积率空地率套密度 建筑层数(平方米/套)(far)(osr)(套/1000(层)平方米)
───────────────────────────────────r1高档独立式住宅≥350≤0.35≥2.0≤1.0≤3r2独立式住宅200-350≤0.50≥1.5≤1.5≤3r3双拼式住宅180-260≤0.55≥1.2≤2.0≤3r4联排式住宅150-200≤0.75≥0.75≤3.5≤4───────────────────────────────────注①规模大于500平方米/套的住宅不在本要点范围内。
注②建筑层数是指地面以上的自然层。
注③如有公寓式住宅,其总建筑面积不得大于低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的20%,层数不大于4层。
3.5.2 独立式住宅布局必须考虑前后庭院以及与两侧住宅的间距,住宅前院进深不宜小于7米,后院进深不宜小于10米,建筑离基地界线左右不宜小于3米,且住宅间距必须满足主要活动空间在当地大寒日连续2小时满窗日照的要求。
3.5.3 混合式住区应分别考虑不同类别住宅区(如低密度住宅区和一般住宅区)的用地划分与群体组合。
3.6绿地与户外环境
3.6.1 公共绿地与广场应根据住区居住人口规模设置,并控制水体所占总绿地的比例;应为每个邻里和居住单位提供方便。
3.6.2 住区公共绿地率不宜低于总用地面积的10%,并尽可能结合地形地貌,水面应以人工湿地为主。
3.6.3 住区公共广场硬质铺装不应超过广场总面积的50%,广场应设置固定座椅和庭院照明。
3.6.4 住区绿地宜以草坪、灌木和乔木相结合的绿化模式为主,乔木(株)、灌木(株)、草坪(平方米)、绿地(平方米)的比例宜为1:6:20:30,即在30平方米绿地中宜按20平方米草坪、6株灌木和1株乔木混合配置。
3.6.5 住区公共绿地应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自有庭院绿化提倡个性化设计。
3.6.6 住区内必须设置道路照明,路灯高度不应大于3米,间距不应超过15米,必须采用节能灯。人行道路照明设置应避免炫光和直接照射室内或行人。
3.7 公共服务设施
3.7.1 应根据住区规模、住宅类型、物业管理和便民服务的需要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应配置完善、布局合理,应提前或与住区建设同步
完成,并应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
3.8 综合设施配套
3.8.l 住区应优先考虑节能型户式中央空调,供热、采暖应分户计量,应建立综合布线与卫星传输相结合的智能化系统。
3.8.2 住宅空调机组等所有户外设备必须做隐蔽设计,合理布置冷媒管线,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
3.8.3 住区各类管线设置应进行综合规划,集中布置,住宅应设集中管井,便于管理和维修。
3.9 环境质量保障
3.9.1 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3.9.2 提高住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光、热环境质量,减少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3.9.3 应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措施,尽可能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3.9.4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制定水环境规划,保证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环境绿化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综合考虑节水、分质供水、雨水利用及水回用措施。
3.9.5 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清运,进行必要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
3.9.6 住宅的安全防范应采取智能监控等措施,禁止在窗外安装防护栅栏。
3.9.7 住宅前院应尽量开敞,若设置围栏,以种植植物绿篱为宜。3.10 技术经济指标
3.10.l 住区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用地平衡表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3.10.2 住区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有关规定以及本要点3.5.1条的规定。
第二篇:上海低密度住宅墙体热工性能分析
上海低密度住宅墙体热工
性能分析
瞿燕 潘毅群 黄治钟
摘要: 本文立足于上海地区,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低密度住宅现状的调查结果,以《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 参考,借助于能耗 分析 软件TRACETM 700对 目前 低密度住宅的一些常见墙体形式和新型墙体材料进行热工性能模拟,并进行简单的 经济 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和提出建议。关键词: 建筑节能 低密度住宅 热工性能
0 引言建筑能耗的剧烈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环境、能源和 社会 问题。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量的1/4以上,其中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占14%,建筑建造能耗为11%[1]。
而且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中建筑能耗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实施建筑节能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压力,而且还能降低电网的负荷,保证社会的稳定。在本文中,笔者着重讨论建筑围护结构部分的外墙体热工性能。墙体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物采暖、空调负荷中,围护结构的传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通过外墙传热所造成的能耗损失约占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总能耗损失的48%[2]。墙体热工性能直接 影响 着建筑的能耗水平,对于建筑节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上海不属于冬季采暖区,历年来建筑设计对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没有给予特殊重视,因此该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要比采暖地区差很多。本文所 研究 的对象——低密度住宅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其他类型的住宅建筑相比建筑能耗较高,笔者认为对低密度住宅的墙体进行热工性能分析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针对上海地区2003年新建低密度住宅的墙体材料的使用现状做了详细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采用美国特灵公司开发的能耗模拟软件TRACETM 700,模拟一幢典型的两层独立式住宅,分析由于不同墙体形式对建筑负荷与能耗的综合影响,并选择几种墙体进行了简单的经济分析。1 上海整体环境以及低密度住宅材料使用现状的调研结果1.1 上海整体环境上海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连晴的高温天气中,室内温度超过30℃,冬季室内外温差
只有1~4℃,室内阴冷,温度不到12℃,人在室内坐久,则感到寒气袭人。在建筑节能实践的层面上,上海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具体数据参见表1。英国标准在能源危机前外墙传热系数值为1.6W/(m2.℃),现已降至0.45 W/(m2.℃),而上海的节能标准规定,外墙体的传热系数上限值为1.5 W/(m2.℃),可见差距是非常大的。因此迫切需要对住宅建筑的外墙体进行革新,实现建筑节能。表1 上海与先进国家在建筑传热系数值方面的比较 国别节能标准瑞典英国美国传热系数
W/(m2.℃)
外
墙
≤1.50.170.450.3~0.5窗
户≤3.22.02.0~2.6屋顶≤1.00.120.450.15说明:其中上海地区窗户传热系数值的规定是在窗墙面积比0.25且≤0.35的前提条件下设定。1.2 上海低密度住宅材料 应用 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004年4月我们就上海地区低密度住宅材料使用的现状作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低密度住宅就是指建筑容积率不大于0.9或套密度不大于3.5(套/1000平方米)且层数在四层以下的住宅[3]。本次调研活动的对象是2003年在上海新建成的独立式住宅、联排式住宅、叠加别墅或低于六层的多层住宅。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42份,涉及调研人员125人,被访楼盘覆盖上海10大区域。因此能基本和客观地反映目前上海新建低密度住宅建
筑材料使用的主流现状。调研数据 总结 如下:(1)楼地:多为混凝土碎石和砖块楼地。(2)地坪以上外墙体材料:100%为混凝土或石材墙体,组成略有不同,所占比例参见表2。(3)地坪以上墙体:100%无保温材料。(4)楼板:多为钢筋混凝土楼板。(5)屋顶和阁楼:100%有保温,其中95%的保温材料为膨胀珍珠岩,5%为聚苯板。(6)门和窗:室外以复合门、钢门和实木门居多,室内多为木门;窗框使用材料见表3。表2 外墙体中各材料的比例 编号各材料组成所占比例1100%现浇钢筋混凝土25%220%现浇混凝土+80%空心粘土砖50%350%现浇混凝土+50%加气混凝土15%4混凝土砌块10%表3 窗框使用材料 编号窗框材料所占比例1铝合金60%2塑钢31%3不锈钢7%4实木2%由于低密度住宅有其特殊的消费群体,因此在以往的设计理念中,往往从美学、功能等角度加以重点设计,从根本上忽略其建筑节能的问题。但是从如今低密度住宅的能耗现状看,它的耗能与普通住宅相比是非常严重的,据笔者所做的统计可知,普通住宅(1户)全年支付的单位面积电力能耗费平均为8元/m2~38元/m2,仅为低密度住宅的35%左右。然而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上海地区新建低密度住宅材料的使用还比较单一。屋顶和楼地的保温措施不够完善,窗墙比从0.25~0.50,建筑很少有外遮阳,门窗气密性不高。外墙大都是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结构,还仅仅局限于单一墙体材料的使用。与我市普通的多层住宅相比,屋顶、楼地
板、窗户以及外墙体等围护结构的材料使用并没有太大差别,尤其是外墙体部分,基本达不到节能标准所定的要求(传热系数值≤1.5 W/(m2.℃)[4]。这与国家的节能大潮相不符,也体现不出低密度住宅与普通住宅的特殊之处,因此我们要重视低密度住宅的建筑节能问题,运用 科学 的节能技术和可持续 发展 的理念使其真正达到长效、低耗、舒适的目标。2 不同墙体材料热工性能的模拟、分析和比较通过调研结果得到了目前上海低密度住宅材料使用的主流现状,笔者运用能耗分析软件模拟一幢典型的两层独立式住宅,通过变换不同的外墙墙体材料,使热工性能中的关键性指标——传热系数K值发生变化,从而对全年建筑负荷和能耗量发生影响。在该模拟试验中,建筑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窗、门和屋顶的材料等参数均定为常量,唯一的变量就是不同外墙材料的传热系数K值。2.1 建筑模型描述该建筑模型为两层独立式住宅,建筑面积为215.4m2,体形系数为0.3,屋顶为角度30o 的坡屋顶,窗墙比为0.30,具体平面布置参见下图1。
图1 两层独立式住宅平面布置图该住宅选用风冷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空调末端为风机盘管,空调面积为168m2。夏季室内设计温度为26℃,冬季室内设计温度为18 ℃,室内设计相对湿度为60%。在模拟中全年24小时空调系统运行。天气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的逐时气象资料。除外
墙外其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如表4所示。表4 围护结构的构成和传热系数 围护构件常量参数外窗屋顶楼板楼地材料铝合金型材双玻窗(断热)水泥膨胀珍珠岩屋面110钢筋混凝土楼板混凝土碎石楼地K值 W/(m2.℃)3.201.002.724.41在该模型中,人员结构为五口之家,一对年轻夫妇及其父母和一个已上学的小孩。基于此次调研的结果,按照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家用电器使用情况,对室内负荷进行了设定,如表5、6所示。新风量按30立方米/小时·人 计算,房间与室外的冷风渗透量为0.2次/小时。模拟采用能耗模拟软件——特灵公司开发的TRACETM 700,通过变换外墙材料,使该模型建筑的传热系数K值发生变化,模拟计算该两层独立式住宅的建筑负荷和全年能耗量。表5 人员、照明和设备负荷率 房间类型人
员
照
明
设
备
娱
乐
室8:00~11:00:20%;14:00~16:00:20%;
19:00~21:00:20%;其余:0%19:00~21:00:50%;其余:0%8:00~11:00:40%;14:00~16:00:40%;
19:00~21:00:40%;
其余
:0%
餐
厅7:00~9:00:100%;11:00~13:00:40%;
18:00~20:00:40%;其余:0%18:00~20:00:100%;其
余:0%10:00~12:00:10%;
18:00~20:00:10%;
其余
:0%
厨
房7:00~9:00:80%;11:00~13:00:100%;
17:00~19:00:100%;其余:0%17:00~20:00:100%;其余:0%7:00~9:00:80%;11:00~13:00:80%;
17:00~19:00:80%;
其余
:0%
客
厅10:00~12:00:30%;15:00~17:00:30%;
19:00~21:00:20%;其余:0%19:00~21:00:70%;其余:0%10:00~12:00:50%;15:00~17:00:50%;
19:00~21:00:50%;其余:0%老人卧室20:00~7:00:100%;
13:00~15:00:80%;其余:0%19:00~22:00:90%;其余:0%22:00~7:00:5%;13:00~15:00:40%;
19:00~22:00:60%;其余:0%起居室19:00~22:00:40%;其余:0%19:00~21:00:80%;其余:0%19:00~21:00:80%;其余:0%书房19:00~23:00:90%;其余:0%19:00~23:00:100%;其
余:0%19:00~23:00:80%;其余:0%主卧室20:00~23:00:50%;
23:00~7:00:100%;其余:0%20:00~21:00:90%;其余:0%20:00~22:00:50%;其余:0%小孩卧室20:00~7:00:100%;其余:0%20:00~22:00:100%;其余:0%20:00~22:00:50%;其余:0%表6 人员、照明和设备负荷 房间类型人员密度(人/m2)照明负荷(W/m2)设备负荷(W/m2)娱乐室0.6105餐厅0.35103.5厨房0.251015客厅0.2158老人卧室0.1285次卫1无83次卫2无108家居室0.2105书房0.181210主卧室0.0785小孩卧室0.25585主卫无158次卫3无832.2 五种墙体热工性能 分析 以及 经济 收益的比较2.2.1 参数的设定五种外墙体的传热系数K值参见表7。其中1号、2号、3号墙体来自于此次调查的结果,它代表了 目前 上海低密度住宅外墙材料使用的主流现状,而4号和5号墙体则是在2号墙体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保温材料后满足节能标准的墙体。表7 五种墙体的构成和传热系数K值 围护构件变量参数外墙传热系数 W/(m2.℃)材料组成钢筋混凝土墙体(1号)2.91钢筋混凝土与空心砖的混合墙体(2号)1.89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的混合墙体(3号)1.94钢筋混凝土与空心砖混合墙体、内贴6mm水泥聚苯板(4号)1.50钢筋混凝土与空心砖混合墙体、外贴30mmEPS聚苯板(5号)0.702.2.2 建筑负荷以及全年能耗量的模拟结果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到:当外墙体 的传热系数K值从1号墙体的2.91 W/(m2.℃)逐步降低到5号墙体的0.70 W/(m2.℃)时,建筑冷负荷从26.04kW减小到20.49kW,建筑热负荷从19.44kW减小到12.32kW,同时全年耗电量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电力耗能量从11980kWh降低到8250kWh。建筑总负荷中的围护结构负荷以及室内负荷的详细数据参见表8,其中围护结构冷负荷占建筑总冷负荷的69%~75%,围护结构热负荷则占建筑总热负荷的95%~97%,相对而言室内冷负荷占建筑总冷负荷的比例仅在21%~27%左右,所占比例较小。在这种围护结构传热负荷所占比例很大的建筑中,提高外墙的保温绝热性能,相对于围护结构传热负荷所占比例较小的商业建筑或 工业 建筑,其作用是比较显著的。
图2不同墙体形式下的建筑负荷
图3 不同墙体形式下的全年耗电量图4为全年12个月的电力消耗情况,其中峰值出现在7月和8月,谷值则出现在4月、5月、10月和11月,墙体传热系数值降低,全年能耗随之降低,其中冬、夏季能耗降低比较显著,而过渡季变化很小。说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增强其保温隔热能力,能够减小建筑负荷以及全年耗能量,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表8 各墙体总建筑负荷详细列表 负荷单位(kW)一号墙
体二号墙体三号墙体四号墙体五号墙体冷负荷热负荷冷负荷热负荷冷负荷热负荷冷负荷热负荷冷负荷热负荷围护结构负荷19.5218.8017.1215.4918.9015.6614.8514.2513.9511.68室内负荷5.6505.6505.6505.6505.650通风负荷等0.870.640.880.640.880.640.880.640.890.64总建筑负荷26.0419.4423.6516.1325.4316.3021.3814.8920.4912.32
图4 全年逐月耗电量2.2.3 经济性分析目前上海低密度住宅的外墙体普遍采用2号墙体,其造价最低且传热系数K值达到1.89W/(m2.℃),4号和5号墙体则是在2号墙体的基础上添加保温层,使其传热系数K值达到节能标准——1.50 W/(m2.℃)和0.70W/(m2.℃)。在表9中,我们从经济收益的角度简单比较了这三种墙体,可以明显地看到,要提高墙体热工性能,降低墙体传热系数值必然会增加墙体的初投资。达到节能标准的4号、5号墙体和未达到节能标准的2号墙体相比,增加的初投资分别为25元/m2和55元/m2,而年节约费用分别为420元和1011元,投资回收期则分别为21年和17.9年(银行贷款利率按6% 计算,且仅记入材料费未计入人工费用)。表9 墙体的经济收益比较 墙体类型2号墙体4号墙体5号墙体传热系数值W/(m2.℃)1.891.500.70墙面面积(m2)199199199增加造价(元/m2)/2555年节约费用(元)/4201011投资回收期(年)/2117.9从投资回收期的角度
看,这个回收周期并不理想,这也给节能墙体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看,投资最小而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目标,而采用节能墙体没有给他们带来明显的收益,因此很难推广。目前,建筑节能的 方法 很多,但关键是要积极响应和贯彻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国家要有效地推动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化,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节能标准就十分有必要出台一些经济奖励制度或惩罚制度,从根本上推动上海地区节能事业的有效 发展。3 结论根据上述的模拟和分析,笔者得到了如下几点结论:(1)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墙体传热系数K值,可以降低建筑负荷、减少建筑能耗,但同时也会增加墙体的初投资。因此在墙体传热系数K值、建筑能耗和墙体初投资这三者间,必然存在一个综合最优值,它与住宅的各项参数和所采用的设备以及运行效率有关。⑵ 居住建筑相对于商业建筑或工业建筑,室内负荷在建筑总负荷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且比较稳定,因此对于居住建筑的围护结构实施节能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⑶ 如果将住宅外墙体传热系数值降低到节能标准所规定的限值(K≤1.5 W/(m2.℃)),其投资回收期大概在18~21年左右,计算时只记入材料费用,如果记入人工费用,则投资回收期还要相应延长。由于回收周期较长,给节能标准在上海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以便推动和鼓励节能事业的健康发展。参考 文献 [1] 龙惟定.建
筑能源管理[M].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待出版[2] 邹焱,商宏伟.浅谈建筑墙体的节能技术[J].应用 能源技术,2000年第1期(总第59期):21~22[3] 聂兰生,舒平.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与新技术的应用[J].世界建筑,2003年7月:28~30[4] JGJ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 董海荣,刘加平,杨柳.多层住宅围护结构整体性保温的节能效应 研究 [J].工业建筑,2003,33(10):11~13 12
第三篇:住宅给排水设计要点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在购买住宅时,除了关注住宅的楼层、面积、平面布置等因素外,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住宅设备上。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现结合本人在住宅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谈谈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特点。
1.水表设置及给水支管敷设:
1.1 关于水表设置。长期以来,我国住宅水表均设于室内厨房或卫生间等用水集中处,对于用水点较多且分散的住宅,有时甚至一户内设多个水表。近年来,水表设于户内而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入户抄表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可能导致的入户抢劫,使住宅私密性及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管理人员抄表不易且抄表劳动强度大:个别用户偷水而管理部门无法制止及处罚等。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水表出产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为此,新修订的国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2.5.8条规定:住宅建筑应装设分户水表,分户水表或分户水表的数字显示宜设在户外。水表出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a.分户水表集中设于屋顶(水箱供水)或底层空间内(变频供水)。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一般一个单元梯位水表设一个水表井(箱),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其优点为;抄表方便,抄表人员劳动强度低,可以杜绝用户的输水行为。缺点是:管材耗量大,管道水头损失大,需占用较大空间的管道井,如设于外墙则易影响建筑外观,分户支管不易检修。b.水表设于楼梯休息平台处。给水立管设于平台处,每户设一水表箱;将水表箱嵌入休息平台两侧墙体中。其优点为:分户支管短,较节约管材,管道水头损失也较小,缺点是:水表分散设置,抄表人员劳动强度较大;通常室内消火栓箱也明设于休息平台处,因而使本来就拥挤的休息平台更为局促,给住户通行带来不便。
c.水表每层集中设于水表间内,分户水表整齐靠于墙面。其优点同方式b相同,缺点是:分户管道必须沿公共走道楼板下引入室内,因而走道内要求设吊顶。
d.将传统的普通机械式水表改换为远传水表或IC卡智能型水表。远传水表计算准确且无需抄表,此卡表需用户预存入一定数额水费,将充值后的IC卡插入水表的读码器中即可用水。由于远传水表和IC卡表价格相对昂贵且在技术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几种水表出户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具体在工程实际设计中采用何种方式,应由设计入员根据住宅的性质、档次及当地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确定。
1.2 给水支管布置与敷设。目前,新建住宅中一厨两卫已很普遍,有的住宅甚至配有一厨三卫、一厨四卫,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毕竟不是所有住户都想设吊顶。(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15-2000(送审稿)第3.6.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实际上,如果将接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水点给水支管串接在一起,其支管外径均会超过25mm。因此,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
点支管管外径均可控制在25mm以下。但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2.排水管道敷设: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虽然规范有此规定,但在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住宅设计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尚不多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导致的各种纠纷、影响邻里关系。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一些做法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2.1 厨房排水管道设置。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而对于厨房是否设地漏,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2.2 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a.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室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无法查找出漏水的原因,……上层住户只能将整个卫生间地面凿开重新翻修,凿开后才发现下沉室内积满水,积水经侧墙渗入下层。分析产生积水的主要原因有: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入下沉室;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入下沉室。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有: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试压住水试验后方可暗封管道:建议在下沉室侧面设置侧排地漏,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积水。
b.采用侧排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沿卫生间地面墙脚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出现下沉式积水的状况,但应注意几点:首先,尽可能将洁具特别是座便器设于靠外墙处:其次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由于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外墙,不可避免影响到建筑外观,因而在建 筑方案设计阶段,给排水专业人员就应介人,将卫生间布置于建筑凹槽处,尽量降低对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别的做法。在福州凯旋花园(公寓)的设计中,由于建筑立面的要求,不宜将排水横管及立管设于外墙而必须设于室内管井中。由于管并尺寸的限制,无法在管井内设器具存水弯,为此笔者在设计中大胆采用高水封直埋地漏,将排水支管直埋于结构板内。排水管直埋于结构板中对施工质量要求很高,一且排水支管施工质量不佳将很难维修。目前凯旋花园已施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投入使用,因而无法评价这种做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理想,提供这种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3.室内消火栓系统:
3.1 室内消火栓箱的设置:对于单元式住宅来说,由于平面位置限制,消火栓一般只能明设于楼梯休息平台,安装于此处的弊病显而易见:休息平台变小,住户通行不便,特别是搬运大件家具时:消火栓箱棱角突出,对住户特别是小孩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隐患。为解决以上问题,可考虑采取栓箱分设,即消火栓栓口明设,而将附属的龙带、水枪及箱体暗装于休息平台侧墙处,以腾出休息平台空间。箱体尺寸建议采用450×600×200。
3.2 屋顶十分钟火灾初期消防用水量储存问题。住宅设计中通常的做法是将消防前期十分钟用水与生活用水并存于屋顶生活消防共用水箱中,生活出水管上设虹吸破坏口以保证消防用水不被挪作他用。这样可以防止消防用水因长期不用而变成死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2-2000(送审稿)第3.2.8条规定生活饮用水池(箱)应与其它用水的水池(箱)分开,专门设置。因此,应将消防用水单独设置消防水箱,并设专用补水泵(由于水表管理方式的改变,不应由生活水泵向消防专用水箱中补水,这一点容易被设计人员所忽略),补水泵应从消防水池而非生活水地中取水。为了防止消防水箱中的水长期不用水质恶化,可在消防水箱另设出水管供住宅绿化、道路用水。
4.结束语
住宅给排水系统看似简单,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经济性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水设计方案,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要求。
第四篇: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最终版)
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设住宅规划设计分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两方面。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规划的目的是提高村镇住宅和小区整体的合理性、节能性和可操作性,告诉农民,应该在哪里盖房、哪里修路、哪里建工厂、哪里搞农田基本建设,帮助农民有序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性质、风俗习惯,因地制宜,体现各村镇特点和地方特色,结合当地气候与地理环境特征,把住宅、公共建筑、绿化与户外活动场所、道路、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生产加工等各项实体在空间上综合有序地布局,体现“四节”一环保的理念。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以即将建设的公共建筑或既有公共建筑物、构筑物为中心点,考虑乡村特色、解决现存问题、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好旧村镇改造、确定“拆建比”、贯彻节地节能政策、协调居住区生活与生产功能的关系;依据车型妥善确定道路系统;结合河道做好公共建设项目的布局定位并做到负荷均衡、便于安全使用和管理。做好居住区外部环境的整体空间布局,处理好户外交往空间与景观节点的关系,做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与自然和谐共处,改善人居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理念,外观设计要新颖、美观又要便于实施,布局合理,体现建筑节能、民族文化、现代气息和现代文明,同时兼顾农村特色,既要搞好住宅单体建筑设计,也要兼顾村镇总体规划。住宅建筑设计要在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做到以实用为主,采取多种单元类型,系列化拼接,注意节能措施的实施和使用节能建材。新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分区,凡是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的生产功能,一般应拒于住宅居住区之外,若受经济水平限制或出于特定条件的需要,可以允许某些无污染的生产功能及虽有轻度污染,但采用“微型”、“分区”、“严控”等手段能确保控制污染的部分生产功能进入住宅居住区。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家居功能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确定适用、安全、方便、卫生、舒适的生活方式;二是要顾及到新农村家居功能的多样化。除住户必备的基本空间外,还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确定特定的辅助功能空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使用成熟的节能体系和节能环保建材,计算各结点承载力,确定窗墙比,提高门窗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控制建筑物体形系数,合理选择朝向,综合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第五篇:景观设计之住宅规划设计
生态环保 东丽湖居住小区的住宅规划设计要提倡以减排、节能、生态、环保为核心的的低碳型设计,提倡绿色住宅,在设计、用材、构造、能源、景观等诸多方面综合运用环保技术。
东丽湖生态居住区遵照自然生态环保的主题,以多样的复合的开发设计为原则,把美国“新城镇”的分散、独立的规划理念应用到小区的规划设计中,使小区的住宅建筑布局不要太过于紧密。东丽湖小区的水景要符合生态性,尽量保护和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
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和循环利用,使东丽湖居住区的水景观环境和当地的文化氛围相一致,小区的水景建设一定要符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要求,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地形条件,努力达到使当地的传统文化景观与小区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设计效果,营造一个具有文化性、自然生态型水景观的小区环境。
东丽湖居住区的规划是以满足远郊第二住所的需求为目的,采用了低建筑密度卫星城镇的思路,积极的利用了地域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了亲近自然、亲近水景的设计。东丽湖居住小区以“把新城市主义的理念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循环可持续相结合” 为设计规划理念。
以人为本 东丽湖亲水设施的设计要考虑水景所处地域的人文特征和地域特征,以实用性为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来对水景设施进行人性化的规划和布置。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满足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水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在水景设计中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需要特征也是至关重要的。
进行水景观设计时,由于水景形式的生动性和变化性,城市居住区的水景观要注意水景的不同的形式和水景营造时所用的不同的材料以及不同的格调和表现形态,努力去使大多的居住区居民寻求到与自己相适合的充满生活趣味和情调的娱乐性和休闲型的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