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

时间:2019-05-12 12:2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

第一篇: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

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

沙湾县工商局 郑建明

伴随着朝钟暮鼓,迎送朝霞夕阳,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26个年头,改革的潮流已从涓涓细流成为澎湃的“钱塘大潮”回荡在神洲大地。

这26年,记录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事业从恢复———发展———壮大的过程,折射出共和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成就与经验、曲折与教训的历史轨迹。我们的国家正一日千里,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阶段,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形形色色的商品交易方式由此应运而生。外来会展,就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商品交易形式,一时间,会展成为各类商家促销的重要手段,各种“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繁多。但是,会展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正如xx领导同志指出的那样,有些交易市场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偷税漏税的特区,藏污纳垢的庇护所”。这也是xx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的原因一。这也给了那些热衷于搞地方保护、地区封锁行为的人以口实,成为他们排斥甚至打击外来会展的理由。难道外来会展真如一些人所说的是冲击地方经济,制约、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洪水猛兽”吗?这显然是错误的。笔者认为,外来会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它的蓬勃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相反,只要引导、管理到位,它还对地方经济的所起到的拉动、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决不能因噎废食,否则,发展地方经济只能是缘木求鱼,成为一句空话。在此,笔者谈几点拙见。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外来会展的定义,何谓会展,所谓会展即是指“由一个或若干单位举办,具有相应资格的若干经营者参加,在固定的场所和一定期限内,用展销的方式,以现货或定货的方式销售商品的集中交易活动”。那么,什么是外来会展呢?我们知道,会展一般都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这就决定了它所固有的拾遗补缺性,也就是说,会展始终是以物流的纵向和横向运动为特点的,相对于地方经济来说它是外来的,故有外来会展一说。

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是相铺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矛盾,不可兼容的,二者的关系应该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外来会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更大一些,内地许多的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沿海的广州很早就有了“广交会”,一直到后来的“深交会”,再到现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无一不是此正确理念的具体体现。而现在,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其增长速度是全国经济当之无愧的龙头。实践证明,外来会展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是功不可没的。

外来会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冲击、打破闭关自守的陈腐观念,树立竞争意识,提高地方经济的生存能力。

现代经济是扩张的经济,这是由它内在的本性所决定的。俗话说“水满自溢”,经济发展也是如此,经济发达地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市场的饱和,因为一定地域的市场的容量始终是有限的,在此情况下,外来会展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市场扩张的先头部队,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晴雨表的作用。

会展的走向有其定势,一般来说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从商品丰富的地区到商品匮乏的地区,从思想开放的地区到思想落后的地区,从观念超前的地区到观念陈旧的地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伴随外来会展而来的新观念、新思维以及竞争意识对地方经济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因为,在国家大力提倡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是否树立了竟争意识,是否敢于正视日益激烈的竟争氛围,打破人们头脑中封闭枷锁的桎梏,是地方经济能否生存,进而谋求发展的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和北极熊原本是一个祖先,后来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它们才一分为二,一批向南迁徙到我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则北迁到极地的寒带地区。按照普通的逻辑,进入极地冰雪世界的熊不是被冻死,就会被饿死;而来到温带的区的熊,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善,则很容易存活下来。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大熊猫一改以前凶猛的本性,变成了一种好吃懒作、濒临灭绝的动物;而北极熊却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得很好!原来,这是因为大熊猫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主动退出竞争机制——它看到温带地区的肉食动物很多,经常和自己抢夺食物,一气之下,决定退出竞争,不吃肉了;可它没想到食草动物更多,竞争更激烈。这样一来,大熊猫决定连草也不吃了,只吃其他动物都不吃的东西;竹子,并把它作为息自己唯一的食物来源。但随着竹林的日渐减少,等待大熊猫的,只有被饿死的命运,以至现在只剩下为数很少的大熊猫成了我们的国宝。北极熊则不然。它不仅比分家前更凶猛,体重也更大;而且,作为陆地动物,它还学会了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捕食鱼虾甚至海豹……

这则寓言,说明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一个道理。害怕竞争,抵制竞争,闭关自守,幻想偏安于一隅,这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通病,这种想法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打着维护、发展地方经济的旗号,盲目排斥外来经济,固守自已的一亩三分地,敝竹自珍,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成为井底之蛙。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地方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你自已,而不是什么外来的东西。这一点勿庸置疑。反之,如果你勇于接受挑战,善于学习外来的新生事物,不断加强已的实力,你才能在市场竟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外来会展扮演的正是这种角色,伴随它而来的往往是最新的市场息和最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你能否定这些新鲜知识对发展地方经济的作用吗?你能说它是扼杀地方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吗?显然不能,我们有些搞经济的人士,一提起外来经济的“入侵”,激愤和感慨常常溢于言表,而一谈及自身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管理现代化、产业升级等问题,却又常常顾左右而言它。究其原因,是闭关自守的旧观念在作祟,此种心态的改也难,实际上外来会展正是治此病的良方,只有它带来的较强的冲击波才能刺激这些人,使其猛醒。熊猫没有竟争力可以成为国宝,一个地方没有竞争力只能成为包袱。

二、外来会展可以带来足够多的信息,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促使其提高商品的质量,保证商品及时更新换代,做到与时代同步。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外来会展所带来的信息,其价值是无法估价的,我们不能只看到会展抢了我们地方的市场,冲击了本地商品的销路,而应该将目光看得更远,把注意力放在及时汲取会展带来的各种信息上,这才是明智之举。

现代市场经济又是质量经济,你的商品能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或者想拥有较理想的份额,首要的一条,就是你的商品要有好的质量保证。想要做到这一点,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行的。常言道“货比三家”,有对比才能看到差距,才能看到自己商品的不足,才能痛下决心,狠抓商品质量,外来会展带来的商品往往是精品,这就使本地商品,处于“尴尬”的境地,要么自生自灭,要么彻底抛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思想”。以质量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

三、外来会展带动了人流、物流大规模、大范围的不断涌动,增加了地方经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新的增长点。

以新疆的“乌洽会”为例,每年的会期,对乌鲁木齐市甚至全疆来说都意味着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可以想像,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国家的数万客商云集于一地,与全疆各地县的本地商家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且不说物流量,仅每天参观会展的人流量达到几十万人次。而且,九月召开的“乌洽会”正值新疆旅游的黄金时段,旅游业成为继商贸活动之余最大的收益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近年来,新疆“大旅游”初落端倪的始作俑者。“乌洽会”成为乌鲁木齐市餐饮、酒店、娱乐等相关行淘金的聚宝盆。外来会展为地方经济注入巨大的动力,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利益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至。

四、外来会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降低了成本,使当地的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会展带来了丰富的商品,繁荣了地方市场,剌激了消费,促进了购买力。本地方的有竞争力的特色商品、特色企业也通过会展走向更广阔的大市场。通过外引内联,通过请进来,达到走出去的目地。

这一方面,新疆屯河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与德隆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新疆本地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发番茄酱生产项目,目前,其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华凌市场也是如此,由他们主办的每年一届的“华凌国际建材博览会”,既扩大了华凌的知名度,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也很多,比如移动电话,以前消费者承受的是高昂的购机费和较差的服务,开放市场,形成竞争之后,情况大为改善。这就是外来竞争带来的好处。只要市场上有三个以上的经营者在竞争,消费者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这就是市场经济规律。

五、外来会展有助于制止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使地方经济始终的发展与时代同步。

地方政府及所属行业管理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实行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的行为,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到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地方政府及所属部门往往采取或明或暗、或公开或隐蔽的方式,以实现其地方保护、地区封锁的目的。实行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的商品除了烟、酒待等能给地方带来高利税的商品外,还涉及到化肥、汽车、医药、煤炭、农业生产资料等商品。这种由行政垄断造成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不仅在省与省之间存在,在省内各地市之间,在地市各县之间也存在,具有普遍性。

在市场经济日益向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外来会展以其新颖的形式,丰富多彩内容,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逐步打破根深蒂固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外来会展给地方经济带来的冲击力是全方位的,它必将成为最终打破地方保护方义、地区封锁的急先锋。

六、外来会展是地方政府机关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的催化剂

地方经济要发展,要追赶经济发达地区,要引进外资,政府机关应起到一个牵线搭桥人的作用。因此,转变职能,为经济服务,造福一方,就成为政府的首要大事。而这一切,不能仅仅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要去实践。大量的外来会展正好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它所独具的时间性,以及对管理方面的严格要求,迫使各级政府机关不得不加快运转速率,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相信,外来会展在促进地方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中必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会展发展

分析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会展业在国际上被视为继旅游、房地产之后崛起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会展能给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这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提供的。据英联邦展览会联合会调查,会展是优于专业杂志、直接邮递、推销员推销、公关、报纸、电视、会议等手段的、最有效的营销中介体。通过一般渠道找到一个客户,大约需要成本219英镑,而通过会展,成本仅为35英镑。而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几百个就业机会。

此外,会展业也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除了组织者和参展商外,当地的餐饮、宾馆和旅游都可以得到带动,而举办城市的知名度也会得到提升。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办会展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的话,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就是它的9倍。美国《贸易展览》周刊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一年举办的200多个商业会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法国展览会和专业展览会每年的营业额可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而且,类似巴黎和香港这样的城市,由于会展带动相关产业而带来的税收均占到城市总税收的60%至70%的水平。

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会展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每年会展业直接收入约13亿元。广州市属企业中具有展览经营范围的主业有2384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510家。目前广州市以主承办单位和场馆单位为主,以展位设计搭建公司、运输公司等为辅的会展业经营主体已初具规模。

一、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会展业是聚集了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等方面的综合性产业,同时能够使旅游、商业、餐饮、交通等多方受益。作为都市的朝阳产业的会展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拉动和催化作用。广州是国内会展业发展较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广州的展览业已走过了起步、发展的初始阶段,必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走上繁荣期。我们可以从会展概况、会展类型和会展场馆三个方面来分析广州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会展概况: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地区每年举办大型展览会350多个,各种展示、展销会1100多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从1957年至今已举办了95届,客商已超过15万人,成交额突破200多亿美元;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博览会从1993年至今已举办11届,成交额已突破150亿元。广州国际汽车展、美容美发化妆品展在国内外都享有名气。广州会展业开放程度高,基础好,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一是广州位于最具活力的泛珠三角的腹地,是中国南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最大集散地;二是广州经济发展快,GDP总量突破3600亿元;广州展馆条件好,总面积29.4万平方米,如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面积达16万平方米,标准展位10200个。三是广州城市服务功能较完善,新国际机场的正式启用,每年旅客流量达2500万人次,涉外宾馆、酒店近200家;广州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广州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所以广州的会展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会展类型:据统计,截至2004年,在广州举办的各种展览、展销会616个,其中国际性大型展览会50个,国内展566个。广州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了12届,2004年广州博览会发展成为规模超过8万平方米、展位突破4000个的区域性大展,达成的贸易及合作项目投资总额1537.9亿元;“广交会”已成功举办了101届,规模达到55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第一展”,是世界三大展览之一。

3、会展场馆:近三年来,广州新增展场面积27万平方米,现有专业展览馆11个,共计展览面积49万平方米。广州的会展场馆已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群体的会展格局。还有可以办展会的主要体育场及各大酒店、宾馆的会议中心等场地约65万平方米,其中四、五星级宾馆可提供展览面积约1.3万平方米;大中型体育馆210个,可提供展览面积63.7万平方米,其硬件设施已经领先国内。展馆规模,可谓亚洲第一。目前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该中心建筑总面积70万平方米,首期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已建好16个展厅。

二、着重分析广州会展业发展的优势

① 政策优势

广州市政府致力于通过各种政策推动和法规保障,力求为广州会展业的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一方面积极引进一些国外知名会展企业进驻广州,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政府及相关旅游组织和会展企业加入国际性的会展组织协会。此外,广州市成立了广州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及市协作办、市工商局、市贸促会、市经贸委等单位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局、财政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卫生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文化局、科技局、经贸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协作办公室、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国税局、地税局、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贸促会等单位的领导组成,全面负责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组织、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另外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将从建立健全会展业管理体系、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建立会展业申报审核制度和建立听证制度等方面规范广州市会展业发展。

② 经济优势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曾发表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水准以上、服务业在GDP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10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该区域得以强势增长,并发挥积极作用。

据统计,2002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1%,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6%,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全国的12%。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大,既是国内甚至是国际的轻加工业制造基地,又是国内对外贸易的视窗,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市场巨大。而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是广东的经济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区的枢纽,其经济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广州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

③ 区位优势

广州位于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腹地,是中国南方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最大集散地,又毗邻港澳,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国际机场和良好的地面交通条件,广州的辐射力远至广东省、华南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④ 会展自身优势

⑴品牌优势——拥有“中国第一展”。中国会展业的历史是从1956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的。经过48年的精心打造,广交会成功举办了96届。

(2)硬件优势---拥有亚洲第一的展馆。广州现有专业场馆是一个,展览面积49万平方米,可利用来办展会的体育馆及各大酒店面积65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该中心建筑总面积70万平方米。

(3)展会优势---展会数量和展览公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004年举办的各种展览、展销会616个,其中国际性大型展览50个,另市属企业中具有展览经营范围的企业有2348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510家。

第三篇:积极培植财源 发展地方经济

积极培植财源,打造镇域跨越发展增长极

------关于XXX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

抓好财源建设,既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又是实现经济、财政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XXX作为一个山区乡镇,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实践,充分挖掘优势,积极培植财源,加快财政增收,为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了解全镇财源建设的现状,分析研判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探索加速财政增收,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新途径,本人借助“民情大走访”活动,就我镇财源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财源建设的成效及做法:

(一)基本情况:XXX位于东平县西北部,辖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人。总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X万亩,其余为山地和丘陵。

(二)财源建设成效:2010年财政收入为XXX万元,2011年XXXX万元,2012年为XXX万元,2012年财政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三年平均年增幅51℅。力争到2015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5亿元,招商引资XX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0个,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 元以上,镇级财政收入突破XXX万元。

(三)主要做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XXX是传统农业乡镇,比较适合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们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耕地,合理开发山地资源,发展边角经济,进行堰边种植。围绕“一园一片一带”建设作文章。“一园”即东柿园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一片”指以XXX等村为主的有机蔬菜片区,“一带”即二十里铺干渠沿线种植核桃经济林带,另外还突出抓了泰山红大石榴、大樱桃等优质果品的引进。目前我镇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4000亩,高标准大棚园区3000亩,2000亩泰山红大石榴和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各一处,以生态观光农业、有机蔬菜、优质粮棉、优质林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预计镇财政增收500余万元。我镇正与XXX集团公司合作,准备建设一个大型的年出栏10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项目达产后总产值18亿元,财政增收1000万元,带动2000余农户养猪致富,增加收益1.2亿元。以XXX村为试点,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增强规模效益,提高集约化程度,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合作社通过无记名选举方式产生总经理1名,理事4名,执行监事1名。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在保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本村58户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成员,入股土地面积总计824.181亩,折合人民币9230827 元。农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合作社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以企业管理的模式来管理村庄和合作社的事务,现在该村的“XX土地专业合作社”和“平顶山畜牧养殖合作社”的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村群众坐地增收一千多万元,本村闲余劳动力也获得了50多个就业岗位,该村群众仅务工收入每年增加近百万元。现在我镇XXX等村都在进行土地流转改革,其经验正逐步在全镇推广。

二是优化投资环境促增收。只有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赢得增创经济发展的环境优势。为此,我镇立足实际,并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努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水、电、路为重点,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提高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收400万元;做好农村道路改造工作,原本XXX便东与105国道相接,西与220国道贯通,250省道贯穿南北全境,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道路建设,新修公路百余公里,乡境内双丁、庄龙、后梯等公路纵横交错,村村通水泥路,实现全覆盖,极大改善了交通状况;同时进行的还有邮电、通讯、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镇通信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宽带信息网也实现了“村村通”。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条件的同时,也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由XXX集团投资的XXXX建材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 水泥熟料项目、由XXX矿业集团投资的年产150万吨铁矿石、50万吨铁精粉项目和由XX客商投资的XX环保建材项目均已投产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财政增收300万元。

三是推进项目建设促增收。XXX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但没有工业的异军突起就难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此我镇首先立足资源优势,做好山石资源、铁矿的开发利用。针对长期以来山石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做好环保和安全工作,以“延伸产业链条、做精做细”为山石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中联美景水泥等龙头企业,积极投入资金,更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我镇山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建筑材料领域拓展到石材加工、艺术装饰等诸多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加大技改扩规力度,积极对XXX建材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年缴纳利税1000余万元。我镇初步培育形成了以石灰石加工、铁矿石开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格局,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

四是加强税源管理促增收。首先加大监控力度。根据年初任务,建立健全税源动态监管机制,特别是加强对矿山、采石企业等重点税源、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控,坚持大小税源一齐管,确保应收尽收。其次深入了解矿山企 业生产经营情况,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联系,调查企业税收,召开税收协调会议,采取多种措施保收入、促增长。再次培植税源夯实税源基础。全力培植工业财源,把能够牵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利税大户,作为工业经济发展、培植地方财源的突破口。最后建立领导联系财税工作制度。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召开财税部门领导碰头会,分析掌握全镇经济运行及财税收入情况,量化收入目标,把握收入进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决策有据、征管有力。

五是“招才引智”促增收。我镇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首先我们从政策上注重人才引进。对于来XX发展创业的人才根据不同情况除在政府或企业担任相关职务外,还给与必要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一些紧缺的专业型人才,支持的力度更大。而能在我镇进行项目开发的,还可享受税收、融资担保等待遇。对于在人才引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部门、企业或个人也有鼓励措施,企业如能引进高层次或骨干人才,可减免部分税收;个人吸引人才到我镇的,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其次加强对人才的管理,我们建立人才信息库,并不断充实完善;设计人才联系卡,及时了解所需所求;推出激励措施和考核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再次我镇还着力做好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促进人们转变思想观 念,消除惰性心态,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生产技能。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科技帮扶、典型带动等活动,积极培养乡土人才,辐射周围科技示范户,从而带动全镇农村经济的全面崛起。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制约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欲望不强。表现在对外来事物缺乏接纳性,发展观念滞后;思想上还存在着“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缺乏敢闯、敢冒、敢干的开拓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

(二)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资源不足;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林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制约农业产出效益;支农体系不完善,对农业生产服务有待加强。

(三)企业规模效益亟待提升。目前我镇有各类工业企业51处,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处,有4处新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大多数山石开采加工企业规模小,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

(四)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紧张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金融部门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有限,有的企业信誉度低,融资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制 约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实用人才不足。一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率先致富的人大都在外地发展,致富能人不愿回乡创业,而外来人才也很难引入和留住,人才匮乏,发展缺少智力支持。

三、下步对策措施:

(一)突出工业经济,提升基础和骨干财源。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所在。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现有企业的规范、提高,提升现有财源。督促和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确保税收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的扩规增量。要立足我镇优势,着眼于实现结构升级和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搞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立项,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此为抓手,强力招商,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努力培育强劲的骨干和支柱财源。三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力促新上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严格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强化督导、调度和考核,努力突破土地、规划、资金等“瓶颈”,确保税源项目早建成、快见效。

(二)强抓招商引资,培植新兴和后续财源。实践证明,发展区域经济,不抓项目就是没有抓住关键,不抓招商就是不得要领。要树立“引进资金、项目就是引进新财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强力推进,快速膨 胀规模。一是发挥好资源优势。着力引进大型山石开发、农副产品等加工企业,整合现有同类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形成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使相关的采矿业、加工业真正成为我镇的产业龙头和财源支柱。二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要把引进“大、高、外、名、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工业和外资项目。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镇,必须加快农业财源建设工作的转型步伐。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要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统筹规划,强化措施,着力培植壮大农产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使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与综合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健全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按照“多层次、强辐射、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统筹规划,采取措施,引入培植市场经纪和组织人才,使之与外界市场相联系,真正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千方百计开辟更多的财源阵地。三是继续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等高产值、高收入经济作物,继续发展林果、蔬菜、抗旱作物、苗木花卉等种植,力保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按照“突出地方特色、规划适度超前、基础设施领先、功能配套完善”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吸引农民入镇进 园经商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努力增加财税收入。

(四)强化征管,提升财税收入总量。一是落实监控促收制。要针对我镇税收点多面广、流动性强、难管易漏等特点,继续实行政府管税、专业治税、群众护税、部门协税的社会化办税机制。特别是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强化监督;督导企业加强管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帐务不全的问题。并努力探讨推引“一家查帐,资源共享”的企业检查制度;要进一步加大依法征管和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严格依率计征,做到依法征管;要坚决打击偷、漏、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加大增收节支的监管力度。要树立节约也是增收的观念,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好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健全推行“一个帐户存钱、一本帐管理、一个理财小组审批”的财务零户统管办法,大力压缩非生产支出。三是进一步优化财政管理体制。落实“村财村用镇管”的管理体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各单位预算外收入的来源、项目、数额、流向、用途及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彻底清除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的“小金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多措并举,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是加快发展、壮大财源的一条便捷途径。要更加注重政策的研究,努力掌握国家有关宏观调控的新政策、新动态和新机遇,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要把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列入重要 的日事议程,并作为一项日常事务来抓,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对上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和转移支付额度;要在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及时选择一批事关工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林业、水利、科技、交通、民政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上争取工作。要通过专门制定政策、明确目标,加大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对上争取资金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全镇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财力支持。

第四篇: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地方经济

发展经济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两个话题,其实不然,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可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密不可分的。纵观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发展,十一届三中会以后经济重心的转移,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央政府职能的快速转变;从各地发展状况来看,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同样与

当地政府职能的积极快速转变相关联。

一、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

近年以来,舒城县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围绕“工业富县”战略目标,以扶优壮强为重点,狠抓产业集群积聚、园区建设、工业招商,优化发展环境,克服金融危机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截止3月,全县规模工业123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37%。然而,作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如此经济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优环境调结构,靠科技谋发展,尤其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县域工业经济长足发展,仍是我们长久思考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舒城县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虽小有成就,但与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仍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规模小,档次低。

按照500万元产值的界定,全县规模企业123多家,其中,5千万------1亿元的13家,占10%稍多,亿元产值以上的14家,占11%稍多。不难看出,整体档次不高,规模不大,水平较低。123家规模企业更是缺少龙头企业,企业发展的拉力不强,制约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品牌少、品质低。

据技术监督部门统计的显示。舒城县123家规模企业,品牌不多,品质不高,拥有市级名牌产品10家,省级名牌产品3家,国家免检产品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其余大多为外来加工或贴牌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较少,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本身的发展。

3、类型杂、骨干少。

从行业看,全县规模企业涉及羽绒羽球、食品粮食酿酒竹艺等农副产品加工、油脂淀粉、童车童床、建筑地产建材、塑料化工、纺织制衣、农机机械、印刷包装等10多个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中小企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缺少骨干企业。

4、管理方式落后,人员素质低下。

舒城县规模企业大多数是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草根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一是管理方式落后,其中一部分企业名义上虽为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其大多是自己任董事长,夫人为总经理,带有明显的“家族”模式;二是人员素质低下,相当一部分企业老总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层次,甚至少数的还是小学文化程度;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也很有限,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5、发展理念滞后,发展环境不优。

就县域经济来说,发展理念滞后是个普遍的问题。一是企业本身没有发展意识,大多企业仍是传统的思维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有的企业虽然有超前发展的先机,但没有超前发展的思想,有的企业具有扩规模上项目的条件,但却不愿做大做强,瞻前顾后。二是少数政府部门缺少发展现代经济的理念,尽管政府为促进发展县域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但少数部门仍然跟不上发展经济的快节奏,在审批、核准、收费等一系列环节上仍然吃、拿、卡、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体现,是一个区域文明的象征。

所以,进一步转变政府(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职能,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最终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县域政府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层级位置,县域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县级政府职能的特殊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只具有有限的知识和不完备的信息,不可能具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政府。公共管理哲学中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才有关于有限政府的理念。政府的职能范围有限,政府的责任也有限。政府责任有限也是因为公民只向政府让渡了有限的权力,公民在保留自身的自由与权利的同时,也相应地保留了自己的责任。所谓“人必自助,然后政府助之。”

基于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的现状,本地政府应着力完成如下四个“转变”,提高政府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

一是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

要树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少微观多宏观。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政府,不可能是包揽一切的无限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一些企业所

说的,不怕市场看不见的手,就怕政府闲不住的手,就是指政府的所为太多。所以要树立“小政府、大社会”、“少机构、宽职能”的理念。政府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实现精简与效能的统一。对交叉、重叠、相同或相近的职能进行归并,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逐步按照大经贸、大流通、大文化、大农业、大部门等宽泛的思路进行机构

调整。做到能不批的就不批,能少批的就少批,尽量把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实行审批制度向登记制度的过渡。让政府分出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使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加强。

二是变管制政府为服务政府。

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掌权就是服务。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依据服务政府的管理理念,做到少收费多服务,少盖章多办事。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窗口办公、集中受理、阳光作业、限时服务、业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承诺承办人公开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建立“绿色通道”,优化服务环境;实行“一条龙”办证制、“一站式”收费制、收费明白卡制、部门服务承诺制和重点项目、民营大户领导联系制。本县职权范围内的证照手续可当场办理,当场不能办理的限日办理完毕,必须到上级机关办理的,由主管机关代办。避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对企业的检查、评比及收费可实行检查评比许可制和交费登示卡制;建立对政府部门的测评制度和投诉举报制度,为行政行为戴上“紧箍咒”,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就是“服务”二字。就是要以服务型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政府承当的是为市场和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

当前,全国各地的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以市场取向、公平公正、法规完备、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已成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软件”,已成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以减费让利来增强招商引资的的吸引力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强化软环境建设,发挥优质服务的比较优势吸引资金、人才和项目权利。就好比:政府造好一池水,让各个市场主体去游泳。

三是变权力政府为法制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强化市场的监管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着力倡导重诺守信的良好商业氛围;建立投资者服务中心、保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督查中心、劳动力培训中心,企业培训基地,加强规划发展、法律咨询、社会保障?9eseea1e53@5gq!ec5du5bc頏e5dc6。

设置禁涉“雷区”,改善法制环境。对扰乱重点项目建设,乱收费、乱检查、不履行承诺、吃拿卡要和环境评议不佳等情况,可出台“事不过三”的责任追究制。如对吃拿卡要行为,发现一次,当事人下岗,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向企业赔礼道歉,写出检讨;发现两次,对分管领导予以免职,对主要领导实行戒勉;发现三次,对主要领导予以免职,调离原单位。

现代政府是典型的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威其实并不在于权力的张扬和炫耀,而在于这种权威是建构在权力制约基础之上的公信力、掌控力、执行力和影响力。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有限政府,他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以及掌控力实际上又是无限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这种改革理念的具体指向。把管理型政府置换为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

应该看到,舒城县近几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不仅综合实力在全省考评中有所攀升,财政收入、人民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了较大突破。然而,就全县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来说,舒城的发展速度还应该再快一点。虽然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是关键所在。只有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才可以实现经济的真正发展。这一点已被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和发达地区发展的经历所证明。

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地方经济

第五篇:节庆会展与城市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具体反映,同时也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节庆文化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城市的节庆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节庆文化产业的兴起,除可以吸纳大量人才资源外,对拉动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城市形象突现出来,如何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现代城市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一、节庆文化与经营城市的互动作用

节庆文化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以某个主题为中心而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节庆文化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经贸文化为发展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服务;商业文化为促进商品生产和指导市民消费服务;旅游文化为人们交流情感、沟通思想、考察历史、认识社会、比较环境、陶冶情操、收集信息服务;饮食文化为满足人们的健康和享受服务。

经营城市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把城市资产包括城市土地、城市基础、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在其上的名称、形象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以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经营城市要有品牌意识。城市品牌就是城市的风格与个性,就是城市的形象和实力,它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和由内向外的辐射力和由外向内的吸引力。通过举办节庆文化活动树立品牌形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加资本的含金量,提高资本的利用率。节庆文化品牌的创立直接关系到节庆经济能否取得成功,也关系到举办节庆文化的城市在国内外的形象、地位。一个名牌的节庆文化会使一个城市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从而使国内外的各种有效资源,尤其是智力、商业资源为其所用,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大提高知名度。

(一)节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节庆文化是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加速器,文化与经济的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崭新特征。办节城市为了营造节庆气氛,展示城市而投重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和环境,城市环境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提高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从经济利益来看,首先表现在节庆文化能极大带动主办城市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尤其对交通、通讯、旅游、餐饮、会展等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作用更大。其次,节庆文化将带动主办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长沙举办的金鹰节就是最成功的证明。通过办节可以整合旅游资源的发展优势,创立品牌,扩大办节城市的影响来提升整体旅游形象,拓展客源市场,更新投资环境,扩大了城市的开放水平。城市因办节而繁荣,办节其间国内外游客、商贾云集,促进了人员信息文化的国际交流,提升了主办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了对世界范围内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吸引力。特别是所有的节庆活动都广邀四方宾客,在接待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客商之后,市民的视野开阔了,荣誉感和自豪感大为增强。他们自觉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遵守交通秩序,有效地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的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水平,使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二)经营城市对节庆文化的促进作用

城市、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互动和依存关系。首先,经营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是社会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它传承不息,无处不在地渗透和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城市靠文化彰显个性,名扬四方。中国的北京、法国的巴黎、奥地利的维也纳均以各自的独特文化与风格享誉世界。文化让历史凝固,让生命永存,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次,经营城市有利于盘活文化资源,弘扬文化精神。在当代世界,文化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文化本身也直接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文化产业也已成为最有前途的阳光产业。挖掘节庆文化资源可以弘扬优秀文化精神,保护民族特色文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再次,经营城市还有利于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先进文化是社会实践的理性升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先进文化起着导向作用并可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是城市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营城市就可以充分重视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发扬先进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

二、发展节庆文化,为中国绿城打造最具特色的品牌

南宁市大型节庆始办于1998年,即第一届“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从社会效益来看,南宁市通过举办大型节庆活动,打响了南宁绿城品牌。游“绿城”、“谈绿城”“唱绿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借助境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使“绿城”与“民歌”的美名迅速向全中国、全世界传播。向世人展示绿城南宁和民歌艺术的魅力,树立了南宁绿城形象,创立了“绿城”的无形资本,大大提高了南宁市的知名度;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的进一步畅通;带动了邮政、电信、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及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对外开放的程度;向全世界展示了壮族文化的底蕴。民歌节实现了让世界了解壮族、了解南宁的机会,打响了南宁的牌子。如果说学生用品交易会为南宁市打开了在全国的知名度,那民歌节作为特色的突破口,为南宁市树立了新的形象。民歌和绿城的标识成了南宁这张新名片最耀眼的风景。立足于以“绿”为南宁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位,突出绿城特色,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形象。

从经济效益看,南宁市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已经凸现出显著的品牌效益。2000年,民歌艺术节在商业运作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经初步统计,总收达2975万元,其中广告集资总额1703万元,票证收入1262万元,与1999年500多万元的全部收相比,有大幅提高。广西经贸洽谈会借“双节”宾客云集的好时机,共签署合同总额200多亿,其中南宁市签订正式合同和商品交易额合同双双突破50个亿,而1999年民歌艺术节两项合同额都为30多亿元,相比之下有了明显提高。民歌节还给南宁市旅游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第四个“黄金周”,市内主要宾馆住房率达到90%以上。通过节庆活动,南宁做足了大文章,南宁影响日隆,人气渐旺。每届民歌节都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客商和游客,美国的摩托罗拉、德国的西门子及全球最大的快餐业麦当劳、肯德基等数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加盟为南宁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南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一)立足于民族性

特色是城市的个性,节庆文化弘扬了民族性的特点,就能以此衍生出城市的吸引力、亲和力、整合力和辐射力。南宁市地处亚热带,四季如春,古老的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壮族人民,壮族人民能歌善舞。而南宁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城市如上海、深圳、北京相比,尚有差距,因此南宁的节庆文化就不能一味模仿其他城市,而必须凸现其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即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地理区位、民族文化,亚热带园林城市的特点和市情来选择节庆文化的主题。就要以深厚的民俗底蕴彰显城市个性,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以民俗节日为契机开展民俗旅游。组织民俗专家挖掘民族节日文化进行包装,使之成为南宁市民俗旅游的标志性产品。建设富有南国特色的民俗城,在城内分别建造壮、瑶、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村寨。民俗城内经常性地表演各少数民族的各种民俗文艺,凸现南宁城市的历史,增加南宁城市的厚重感,用好的形象去换取经济文化发展的更大空间。

(二)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交相辉映

首先是高雅艺术具有导向作用,节庆活动邀请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与广西名不见经传的民间歌手、乐手和舞蹈队来南宁壮乡,借助民歌节这个大舞台一起高歌。他们或在音响设备齐全的剧场演唱,或在行人经过的街头巷尾献艺,不拘一格、雅俗共赏,适应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欣赏习惯的观众的需要,增强民歌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是广告效应,1999年民歌节宋祖英的一首《大地飞歌》使南宁成名于一夜之间,明星效应打造成了城市的记忆,《大地飞歌》成了民歌节的代名词。第三是推出了自己本土的明星。1999年的黄春燕、2001年的黑衣壮,通过民歌节这个载体让世界领略了壮族民歌深厚的文化内涵。广西还有许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如红、兰、黑、白布瑶;青衣侗……,民歌节为挖掘更多的民俗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经贸、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最佳的经济环境,使节庆城市成为引人注目的城市。

(三)在“绿”字做文章

南宁城市发展的定位是创建“中国绿城”这一目标。因此,南宁国际民歌节在实际运作中都应立足于经营绿城品牌。在民歌节主题创意上、在节目内容上、在场景设计上,大力张扬“绿城绿、壮乡美、南国风”这一特色。如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五大晚会和六个系列活动的主题与舞美设计就很有特色。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以《大地飞歌》为主题,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以《美丽的壮锦》作引子,以广西民族风情歌舞为开篇,使壮民族的大气、雅气在盛大文化节会中得到充分体现,而民歌荟萃系列活动; “绿城欢歌” 的广场文化活动和群众性的“绿城歌”歌咏活动,使每一位来邕游客感受到绿在眼中、绿在城中的意境和民歌是山、民歌是水、民歌是情的浓郁节庆氛围。

三、将节庆文化注入中国绿城建设中,在中国绿城建设中推动节庆文化发展

经营城市需要选择各种活动为载体,不断掀起城市建设、管理的高潮,不断为城市塑型。南宁市选择民歌节作为经营绿城的重要载体,稳步推进“中国绿城”建设进程。近年来,南宁市积极参加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自治区市容环境整治“南珠杯”竞赛等活动,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激发全市人民营造绿色家园的信心与积极性,为节庆文化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城建基础。

(一)城市发展战略应体现文化建设的内涵

世纪的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经营一个城市成功的关键,在于避免雷同,切忌人趋亦趋的赶时髦,必须塑造出魅力四射的城市形象。靠什么塑造?靠文化、靠确立科学的战略观。将城市历史文化的理念融合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定位之中。即对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精神动力进行全方位的经营。基于这一战略思维,许多城市都把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形象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作为六朝古都名城的南京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文化中心战略;长沙也定位为文化型城市;南宁定位为民歌绿城。虽然各城市的定位不同,其目的是共同的,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让城市经营策略与文化建设内涵充分融合。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着眼于城市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基础,坚持求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经济效益观、文化建设价值观、人力资源发展观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家论证和广大市民参与的原则,增强城市的文化含量,把城市建设和发展抓好抓实,使城市经营出文化的品位,经营出节庆的品牌。

(二)在城市塑形的多维要素中重视对文化要素的投入

城市之美不仅仅在于外貌,还取决于丰富的内涵。城市形象不是单一性、局部性的,其整体形象是由城市市容景观形象、市民形象、政府形象、文化形象等多元形象组成的。城市塑形涉及到方方面面,多维要素的优化组合,单一要素的激活发展,是城市塑形的依托、支撑和保证。经营好城市,首当其冲是抓好对文化要素的投入以此塑造好城市的文化形象。一是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造就现代文明人。要以大、中、小学校和文明市民学校为基地,加强市民的社会文化意识,文明意识,使之成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二是经营好绿城的空间。文字、图案、音响、招牌、广告栏等广存于城市的空间,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展示,让标志性建筑物和一个个文字、音符充满诗情画意,组成一幅幅亮丽的风景线,就宣扬了城市的美。三是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建设以电视、广播、电影、音像、出版以及文化娱乐为支柱的、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提高节庆文化的扩张力。四是重视节庆文化的推介宣传。将节庆的主题活动扩展到大型公共场所、购物场所。如民族特色浓厚的南宁国际民歌节,可在朝阳广场、民族广场、南湖广场、民族学院等地开设歌墟,吸引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提高辐射力。商场、宾馆的服务员身穿少数民族服饰,以特有的礼仪提供服务,以此营造节庆氛围。

(三)实现城市文化创新,促进节庆文化的长效发展。

进入21世纪,创新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城市综合竞争力标志的城市文化,也要实现创新,才能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弘扬优秀人文精神,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实现城市文化创新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把握好其功能特征。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城市经营中的核心地位,确立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是城市之能的观念。在实践中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以此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好文化发展规划和目标。城市文化建设既有整体性又有动态性,整体性反映出系统的复杂关系,整体性是多项子系统的综合和统一,它包含了经济、艺术、科学、教育等学科或行业之间的彼此影响、相互制约,表明了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文化行业的自身建设。因此,必须以科学态度,从宏观角度对城市文化建设作出研究与规划。制定出《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强化优势文化产业,发展会展业。根据绿城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修正城市的发展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现城市文化创新还要在把握文化建设的重点上下功夫。节庆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城市举办民族特色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必将对城市文化形象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对节庆主题进行精心策划,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推出新的文化项目,是节庆文化的生命力。坚持科学管理促发展也是文化创新的要求。因此,搞好文化制度建设,构建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的文化发展投资机制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完善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体系,发展社会科学事业,为文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法规引导和智力支持。

下载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

    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 马勇/陈静 【专题名称】旅游管理 【专 题 号】F9 【复印期号】2004年04期 【作者简介】马勇(1958-),男,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旅游开发......

    系部各项工作与地方经济结合发展的思路与实践

    系部各项工作与地方经济结合发展的思路与实践经济管理系始终坚持“立足星城、服务湖湘、面向全国”的目标定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经管类专业优势,针对湖南省的突出问题......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江苏省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作者:徐培华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高等职业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职业进行教育......

    会展发展政府行为

    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报告 王倩 [内容提要] 文化节庆和展会活动是世界范围内占有相当比重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地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体现,是不断增强地区辐射功能的战略选择。会展以......

    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广州会展有其独特的模式,无论是政府招商建设还是展馆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在不断完善当中。广州展览会具有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等多方面的特点,通过......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一、会展旅游的效应分析 会展旅游是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和博览会、奖励旅游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

    会展与策划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及技能,熟练掌握会展及各类活动的操作实务,适合从事会展及活动策划、会展服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会展业人......

    浅议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推动村镇银行发展

    村镇银行;外援性融资;地方经济特色;资金需求 论文摘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也不一样,对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相同,村镇银行的实际发展不尽人意。作为区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