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副主任在全市国有监管企业监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12:0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国资委副主任在全市国有监管企业监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国资委副主任在全市国有监管企业监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

第一篇:市国资委副主任在全市国有监管企业监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

探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 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市国资委副主任XXX同志在全市国有监管企业监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国资委召开这次国有监管企业监事会及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目的是通过回顾、总结过去国资委成立一年来各企业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在各自工作岗位的经验,更好地推动各监管企业2006年度监事会及内部审计工作。下面,我结合国资委工作实际,讲五点意见:

一、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国资委的基本职能

XX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是根据XX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的市政府直属正县级特设机构,基本职能是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主要职能有:负责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代表市政府向所监管企业派出董事会、监事会或派出专职董事、专职监事,并负责董事会、监事会或专职董事、专职监事的管理工作;对所出资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任免和奖惩;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行进行监管;监缴国有资本金收益等等。总之,市国资委是代表市政府(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市政府特设机构。告诉大家这些的目的,就是要求大家对市国资委这个新的机构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基本的认识,以便我们今后能更好地合作、更好地开展国资监管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二、2005年监事会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刚才几位同志的经验交流,使我感觉到各监管企业在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法》和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座的各位也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并形成了很好的经验。经验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求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根据大家的发言和我们平时到企业调研所了解的情况,监事会和内审工作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监事会工作

2005年,各监管企业根据本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赋予监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一是各监事会都能列席企业的董事会、股东会和行政会,了解和掌握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并提出质询和建议,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积极发挥作用;二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配合监审部门审验各类经济合同、对企业资金流向、物资采购流程、技改项目、在建工程等实施监督,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及使用效益。五粮液集团公司根据下属子公司较多的实际情况,将集团公司所有子公司划为7个责任区,对各责任区监督工作的开展、目标考核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由集团公司监事分别负责,确保监事会对各子公司的监督不缺位;丝丽雅集团公司监事会以工程施工监督和工程结算监督为重点完善建设工程廉政合同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积极参与党委、纪委、工会组织的党风“双廉”考核及民主评议,检查公司高管人员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是否勤勉廉洁;四是规范企业关联交易,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平、公正。

(二)内部审计工作

一是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依法审计,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和客观公正。如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审监部以“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为工作原则,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直接向公司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2005年内审工作被国家审计署授予“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二是针对企业重点工作,集中精力抓增收节支为目标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XX天原股份有限公司、XX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公司关注的大宗原料—煤炭采购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审计后,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办法,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普遍开展了子分公司、二级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天原股份有限公司对2005年离任的5个分公司的责任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XX金川电子有限公司对2005年离任的6个分厂的责任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七九九厂审计部完成两个分厂厂长的离任审计,XX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大华总公司和给排水分厂的离任审计;四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专项审计。丝丽雅集团公司审监部根据2005年老厂区实施搬迁的实际,集中精力抓好搬迁物资财产清查和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全年共审查、签署715份搬迁财产验收单,内审工程结算1166本,保证了公司5.82亿元的生产设备、6100万元的电子设备、6600万元的管道在搬迁过程中的安全、完整。

三、关于2006年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工作

2006年是 “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法》修改后全面贯彻实施的第一年,市国资委作为市政府授权监管国有资产的特设机构,也将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各监管企业要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以贯彻实施新的《公司法》为契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民主科学制度和协调制约机制,逐步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企业领导要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企业转变经营机制、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在企业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

为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现对监事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按照《公司法》和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市国资委将开展外派监事会或专职监事的试点工作,各监管企业要积极支持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切实保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二)要切实履行《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赋予监事会的职责,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权益不受侵害;完善监事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继续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加强财务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认真开展工作。市国资委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比选程序和完善招投标工作,与企业一道,共同构筑国有资产流失的“防火墙”;

(四)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首先,要加强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使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要落实必需工作经费,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内部审计机构要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内部审计的范围,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履行职责

在座的各位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熟悉自身的业务工作,并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和社会不断进步,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履行好职责,才能完成党和政府、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此,对从事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同志提出以下要求:

1、加强学习,尤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掌握了法律法规,我们才能在平时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前应重点学习新的《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83号)《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8号)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认真学习,提高每位从事监事、审计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监管协调能力。

2、建章立制。掌握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还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之不违法不违规,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也能更加做到有章可循,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3、认真履行职责。监事会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上有法律法规可依,下有规章制度可循,那么我们就要根据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监事会的职责《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已有明确规定,新的《公司法》更是使其职责的范围扩大了和具体了;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也作了明确规定,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我们应根据这些规定和要求,摆正位子,围绕企业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认真履行党和政府、人民赋予自己的职责,处理好股东、企业、职工三者的权益关系,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坚持服务为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对所出资企业的监管水平。

市国资委自2005年5月份组建以来,坚持“以新的作风做好新的工作,以新的形象履行新的职责”,既要把出资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监督好、管理好,更要尊重和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坚持以服务企业为本位,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对所出资企业的监管水平。2006年,市国资委将从继续完善和加强监管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入手,推动企业健全内控制度,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和已核销不良资产的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五、不断加强对国资监管工作的探索与研究,建立监事会、内审机构、纪检监察的沟通联系制度,搭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平台,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国有资产监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极具挑战性、探索性和风险性。市国资委、各监管企业要在工作实践中建立监事会、内审机构、纪检监察的沟通联系制度,搭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平台,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不断探索好的经验和做法,经常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对于提高国资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今后,市国资委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定期开展交流学习,并通过信息化网络建设,畅通联系通道,打造交流平台,提高全系统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合力和影响力。

同志们,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实现省市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战略目标的第一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必须扎实。做好今年的国有监管企业监事会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意义重大。希望各监管企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深入贯彻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开拓创新,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XX、魅力X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市国资委XX年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XX主任在市国资委XX年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一个字,就是一个“实”字,如要讲两个字,那就是“实干”两个字,我希望XX年工作思路的核心体现在“实”字上。刚才,很多同志作了发言,因时间关系,还有正副调研员、机关处室长等同志没有发言。会议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交流,集思广益,围绕如何实干,把大家的智慧凝聚起来,特别是要以迎春市长的讲话和要求作为工作指导,把我们工作的目标明确好,工作的重点把握好,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定位好,努力把XX年的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想法。

一、简要回顾XX年工作情况

关于XX年的工作,我不想作叙述的总结,我想以15件有影响的事件来总结我们的工作。一件是成功推进了国资监管全面覆盖,以直接和委托监管方式,完成了第一批80户国有企业的全面覆盖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做到了国资监管工作覆盖到所有企业、国资监管制度覆盖到所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覆盖到所有企业、统计分析工作覆盖到所有企业。二件是成功出台了五项国资监管制度,XX市国资监管工作有章可循,并且在制度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和工作流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布置落实,提高了制度的指导性和约束力。三件是成功推进了资本经营预算,XX市市属国有企业第一次上缴了资本金收益,实现零的突破。四件是成功完成了湖南巴士85%股权的收购,提高了国有资本对XX公共事业的控制力。五件是成功完成了毛巾集团环保关闭,为湘江水域治理,XX“两型”社会建设,XX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贡献。六件是成功完成了以城投集团24家子公司整合为代表的多家国企重组工作。七件是成功完成了以水利投转让所持XX市靳江水利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股权为代表的大批国有产权转让工作,实现了公开公平、100%进场交易。八件是成功开启了全市国企国资项目发展年活动,全年调度项目88个,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是国资委成立以来第一次在XX的发展上下功夫。九件是成功举办了央企对接活动,XX年7月,润儿书记亲自点题,在北京隆重举办了以“央企XX牵手,共促中部崛起”为主题的“湖南XX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暨重大项目推介会”。此次推介会到会央企58家,现场推介重大招商项目100个,签约项目

22个,签约资金350亿元,目前已有17个项目按协议要求正在推进,到位资金4.32亿元。十件是成功化解了长化厂、润和塑胶、猴王集团、金垅物流等企业一批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个案和面上问题逐年减少,系统大局和谐稳定。XX年与2011年相比,全年接访人次下降28.1%,接访批次下降49.3%。十一件是成功终结了以化学试剂厂破产改制为代表的国企改革任务,受到了省绩效考核组的高度评价。十二件是成功启动了长重厂棚改为代表的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全系统棚户区改造3000多户,大量国有企业困难职工从中受益。十三件是成功协调完成了49家企事业单位,涉及职工约2.2万余人,房屋面积约2.5万m2的征拆工作。十四件是第一次成功举办国企领导人员海外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国企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开好了头。十五件是全面完成了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任务。实际上我们做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我讲的这些只是部分有代表性的工作,但从这些实事中可以看出,XX年我委工作是迎难而进,奋力拼搏,成绩辉煌,可圈可点,值得总结和发扬,这些成绩凝聚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有关党建、工会、团委、老干等工作情况,国莲书记将作详细讲评。

XX年的工作也存在不足,我市国资工作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国资监管全面覆盖工作尚未完成,按照市政府要求,第二批企业的全面覆盖工作有待启动和到位;二是全市国资监管“1+7”的法规制度建设没有全部未到位。薪酬管理、监事会管理和《XX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三是XX市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观念还未完全改变,部门之间职能职责边界还不太清楚。四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机制建设比较薄弱。五是央企对接工作刚刚起步,任重道远,责任重大。六是企业矛盾问题层出不穷,维护系统大局和谐稳定仍然艰巨。七是国资公司为国企改革筹融资压力很大。八是行办、产管办体制不适应当前形势。九是企业家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企业人才缺乏,通过市场选聘经营管理人才亟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我们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逐步解决。

二、XX年工作设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为指导,以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为基础,以加快发展为重点,以源头维稳、关注民生,促进大局和谐稳定为条件,以加强党建、改进作风、提高干部素质为保证,振奋精神,知难而进,真抓实干,促进国资国企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来讲,要围绕“实”字来做文章。

第一,要提高对实干的认识

我们现在讲实干,很有现实意义。一段时期以来很多人对实干有凝虑,认为实干吃亏。我曾收到一条短信,说男人十二大傻,第一大傻就是靠苦干实干能得到提拔重用,我本人反对这种观点,我认为我们的价值观不能扭曲,我们现在都处在很重要的公务员岗位,一定职务的领导岗位,如果说还不能沉下心来做事,那不仅仅是听信社会上的议论、潮流,那是我们对党的事业、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我个人认为老实人不吃亏,就讲我们湖南人,有的人耍“聪明”,象湖南的装修行业,一些人喜欢投机取巧,而广东师傅扎实干事,到今天来看,XX所有的高档酒店高档装修,广东师傅、浙江师傅就很受欢迎,一听说是湖南的师傅,业主心里就很不放心。你说谁吃了亏呢?湖南人吃了亏,谁得了好处呢?老实人得了好处。我想对干部也是一样,有些人总想耍滑头,一个单位、一个机关,遇事都要相互推诿,只想偷闲,结果有的人很累,有的人很闲。我觉得对实干的认识我们不能跟着潮流走,不要把实干、认真做事当做提拔的砝码,其实,存在这种思想的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实。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实干有个正确的认识,要变成我们一种价值观,要相信组织上对每个人的工作情况是有正确评价的。当然,要坚持实干也很难,有的同志很想把事干好,但又不知从何做起,缺乏一定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干中去锻炼,只要实干,你的水平就会提高,只要实干,你的方法就会改进,只要实干,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升,只有实干,你才最终会得到认可,找到自身的价值。

第二、要真抓实干,把XX年工作落实到位

XX年工作重点是:

1、国资监管工作要做实

一是对第一批企业实行全面监管已运行一年,要组织进行一次运行情况回头看,广泛收集情况,找准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切实完善不足,努力巩固成果。

二是要推进市政府已经决策的第二批企业全面监管工作到位。三是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要加强调研,深入思考,加快薪酬管理、监事会管理和《XX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出台。四是要开展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试点,选好试点单位,周密制定方案,扎实推进工作。五是资产处置要优化流程,对资产处置的情况要进一步抓好落实。六是要加强对区县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

2、国企发展工作要做实

一是要认真谋划深入推进国企国资项目发展年活动的方案,调研布置好各项工作,务求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要继续加大央企对接力度,对央企对接推介会上签约的项目必须抓好跟踪落实,要建立与央企的联系档案,要加强与省国资委的合作,建立央企在长联谊会等沟通交流平台。同时,要认真调研、收集策划一批好的项目,采取小分队上门招商的形式,积极向央企进行推介。三是要研究与中央、省市精神相符合的XX市国企国资发展新路子,国企国资要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保障服务等领域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向城镇化延伸。四是要加快市属国有企业的重组发展。企业国资公司改组为我市投资控股公司的实施方案市政府已有决策,要抓紧加快实施;要做好筹建XX市战略产业投资发展基金的各项工作;要建立项目发展的相关机制,加快我市国家出资企业项目投资及企业战略发展专家论证委员会、法律风险防范委员会的组建。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做到企业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3、国企改革改组要做实

一是已改制的国企,要解决工作扫尾问题。

如化学试剂厂人员安置、浏磷厂等已破产改制企业的账要算清,工作要扫尾,做到不形成新的遗留问题。二是国企改革遗留问题要争取列入全国解决遗留问题的试点城市,要加紧准备相关申报资料,积极争取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三是企业重组工作要加快,锅炉厂重组、曙光集团、龙骧公司和鼓风机厂股权重组等一批重组工作要加快工作进度。四是要加快推进社会职能的移交,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要把信访维稳工作做实

一是要继续发挥“以企业为主体、行办为中坚、国资委综合调度”的维稳体系优势,坚持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

二是要继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信访维稳工作重点抓好抓实。三是要加强调研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把情况摸清,方法找准,然后向市政府汇报,争取解决尽可能多的个案,使和谐稳定的局面得到巩固,防止信访维稳工作出现反弹。四是要把长重棚改作为棚改重点项目抓好抓实,尽快让职工喜迁新居。

5、要理顺行办、产管办、国资公司体系

要形成一种稳定高效的机制,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要认真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形成解决问题方案供领导决策。

三、改进工作作风,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改进作风,提倡实干,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一是要讲正气。国资委系统的干部职工不要随波逐流,要反对讲怪话、发牢骚,要培养阳光的心态,树立正确的风气,按照“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目标不断加强机关建设。二是要讲实效。做事一定要讲究效果,力求实效。汇报工作时要多讲结果,少讲过程,少讲空话,避免形式主义。三是要讲服务。国资委作为国资监管的政府机构,面临的企业多,与企业接触多,我们一定要尊重企业,尊重企业领导人,牢记自己职责,加强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意识,积极维护机关良好形象。

四、春节前的工作安排

一是新年要开好局,起好步。

二是要做好安全维稳工作,对信访维稳工作中已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抓紧研究,及时解决。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排查,确保安全维稳工作万无一失。三是关注民生,做好春节的慰问帮扶工作。四是要改进作风,春节期间的各项活动要尽量从简,不搞铺张浪费,树立清正廉洁形象。

第三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同志在青岛市国有资产监管国有企业改革报告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同志在青岛市国有资产监管国有企业改革报告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4年9月11日)

首先祝贺青岛市国资委正式成立,国资委这个机构的职能,一方面是本级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同时,要推动本地国有企业的改革,所以,国资委面对的这两项工作都是难度非常大,而且也是非常复杂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前还都在深化和探索的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各个方面的看法也并不完全一样。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报纸上、网上、还有学术界对国有企业改革也有很多争论,那么,就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我想今天和大家讲的主要东西算是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今天我想讲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形势; 第二个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第三个问题是国有大企业改革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个问题是关于中央大企业体制构造的一些基本想法。第一个问题: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形势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从全国范围来讲仍然处于一个攻坚阶段,全国的进展是不平衡的,应该说青岛市的进展还是比较快的。这个攻坚阶段实际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对国有企业改革如果从外部看,大家总觉得很多相互矛盾的现象交织在一块,所以,很多同志就觉得非常的困惑、觉得反差非常大,好象很多方面的情况相互之间很难印证在一起,这个反差更多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太一样。从宏观层面看,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尤其是前几年做的国有企业三年 1 改革脱困工作,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应该是大大的改善了,我们讲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用的是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这个指标,这个指标第一次有统计是1996年,95年以前是国有企业,就没有国有控股这个概念,96年第一次出这个统计指标,这几年这个统计指标的变化情况大概是这样的:96年是712亿,97年是807亿,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是525亿,这是一个最低的,99年恢复到998亿,2000年是2392亿,01年是2330亿,02年是2637亿,去年是3784亿,应该说增长的是很快的,如果不算98年的低谷,97年是807亿,03年是3784亿,今年很有可能要接近5000亿。如果从这个指标看,国有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是非常好的,这是一个方面。如果从宏观的数字上看,现在的国有企业的状况是相当不错的。但从微观的层面看,大家感觉到这个在青岛可能不太突出,但我们在全国范围来讲感觉到矛盾仍然是非常突出,很多地方下岗职工很多、破产企业很多,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也没有办法按时给职工发工资,所以各个地方仍然在出现很多由于国有企业问题出现的这种不稳定的情况、闹事的情况,所以这次中央决定要建立信访和群体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下面设五个专项工作小组,国有企业改革又是一个专项工作小组。就这个问题、这个矛盾从全国范围来讲仍然是非常尖锐的,所以各个方面感觉到非常的紧张,这是一种现实的感受。同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也说明各个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宏观上看,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明显改善的,从微观上看,国有企业的矛盾仍然是非常尖锐的,所以大家觉得宏观和微观相互之间是很难印证的,所以很多同志觉得很困惑,问我们到底国有企业改革是好呢?还是不好?但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用一个“好”,或者“不好”去概括它,但这个说明我们需要对当前国 2 有企业改革的总体形势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比较客观的认识,目前这种反差非常大的复杂局面,实际上是改革攻坚阶段的一个特征。所谓改革攻坚阶段是十五届四中全会讲的,“关键的时期,攻坚的阶段”,实际我们理解这个攻坚阶段并不是一种概念,它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攻坚阶段的内容为什么与前一个阶段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所面对的外部体制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外部体制环境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是从上届政府开始变的,就是以朱总理为主的上届政府。因为上届政府是以一系列非常重大的改革,去开始这一届政府的工作,如果大家回忆一下就能想起来,朱总理当时开始上来的时候有这种说法,“万丈深渊的说法、地雷阵的说法”,他是准备推动一系列应该说风险比较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上届政府推进的改革的内容很多,有些跟国有企业没有关系,跟国有企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是两个方面的改革,一个是财政体制改革,一个是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个是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就是说财政的职能在公共领域,在这个体制之下,要求财政减少和淡化财政在竞争性领域的活动,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去,这个改革的方向应该说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保经济发展的条件,保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包括财政不能够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或者作为某一些市场竞争主体的后盾间接参与竞争,所以它应该退出去。那么它具体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因为财政在竞争性领域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国有企业进行,或者主要是通过支持国有企业进行。在这个改革之下,财政就做了两个巨大的转变:第一个是停止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第二个是停止给国有企业再注入资本金。这是公共财政体制对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的两个实质性的变化。我们的财政对国有企 3 业的亏损补贴,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曾经占过财政收入的20%还多一点,这个比重是相当之大,我们财政收入的20%收回来后接着贴给亏损的国有企业,到现在为止就剩下1%了,从20%降到现在的1%。这1%是给谁的,从中央的层面:有些军工企业它有军品生产线的维护任务,我们的粮食企业由于它有政策性的负担,还需要给它亏损。那么从地方层面:更多的是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地铁等等,现在我们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都保持在或者都严格限定在政策的层面,对经营性的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完全没有。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很多国有企业尤其是原来建设项目转成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当时都是贷款借的项目,现在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资本金不足,你想让财政再给注入资本金,财政的答复是我现在已经没有这个科目,就是我想给你注入都没有渠道,因为体制改革把该科目裁掉了,所以财政体制改革就改变了我们的财政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就是财政不再是国有企业的靠山,原先国有企业为什么说是政府的企业,政府的企业出问题政府得管,主要是谁管,由财政管,但是现在财政已经不是国有企业的靠山,如果说财政对国有企业还负有责任的话,现在只剩下一项责任,就是保人的责任,就是说国有企业如果特别困难,职工完全发不出工资,或者说破产企业拿不到安臵费,财政有责任去保职工的基本生活,这个职能实际也是社会保障职能,公共财政里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社会保障职能,人出问题财政有责任,因为它有个社会保障职能。但是如果企业出问题,让财政出钱去挽救一个困难的国有企业,财政已经没有了这样职能,这是财政体制改革。

第二个是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大家知道我们原先的国有银行,最开始的时候是财政的出纳这么一个地位,各级政府对银行的干预是非常多的,我记得 4 在90年代的上半期,如果地方上,比如青岛市有个企业出问题,这个企业运转不动,发不出工资,青岛市的市长、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就是把银行行长请来,企业出问题,职工发不出工资,职工要上街,银行行长需要讲政治,要给它贷款发工资,以前这种方式是非常普通的,大家都讲这叫安定团结贷款,这种安定团结的贷款造成的后果是我们银行系统里的坏帐不断上升,因为给它发工资的贷款是不可能还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第一位任务就是确定国有商业银行独立的经营主体的地位,不能再受外部的干预、不能受各级政府的干预,它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自主决策、自主承担责任和风险。为确立这个主体地位,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现在是一级法人制度,垂直管理,它底下的分行不是法人;包括对它内部的责任约束硬化,比如,现在商业银行如果经它的手贷出的款形成坏帐,不管是行长或者是信贷员,制度上规定要追究其终身的责任。同时,从政府的角度,国务院的角度加强对银行的考核,不良资产每年必须降低多少个百分点。所有这些措施都到位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独立的经营主体地位就基本明确了。这个明确实际上变的是什么呢?变的是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或者说变的是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变成现在一个很简单的符合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关系,如果是一个贷款条件很好的企业,象青岛有许多这样的好企业,银行会追着给它贷款,行长会希望这些企业在自己行里开户,因为它是优质客户资源。但如果是困难企业、是亏损企业想找它贷款,就是把吴市长请出来跟银行打召呼,那也不管用,所以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符合不符合信贷条件的关系,金融体制改革把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关系也变了。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如果从国有企业这个角度去看,从基本上改变了国有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这两项改革事实上把政府对国有企业的 5 输血渠道切断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国有企业有一个天然的问题,因为它背靠着政府,国有企业以前都有一个软的预算约束的问题,大概在90年代中期,这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很多国内外学者研究国有企业,最后的结论,由于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是软的,所以国有企业不可能搞好。所谓预算约束是软的,它就不怕赔钱,赔钱有人给它贴钱,所以这样的企业它不可能象其它独立的约束是硬的经营主体那样去参与市场竞争。当时学者们分析预算约束是软的,其输血渠道是什么呢?国内国际的经验有三条:第一条是直接的政府补贴;第二条是政府的间接让税;第三条就是政府干预下的银行贷款。这三个渠道造成了软的预算约束。现在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三个软约束的渠道都已被切断,所以现在中国的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已经被硬化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实际上是其推动着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我们讲攻坚阶段它有实质性的内容。

财政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是什么时候启动的呢?大概都是97年底议论,在98年正式开始实施,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大家回忆一下还记得,1997年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大家担心亚洲金融危机要波及中国,97年底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即中央的金融工作会议,把98年定为防犯金融风险年,一系列的金融体制改革措施在98年非常快就出台了。97年酝酿,98年开始实施,实际上是把国有企业改革的外部环境给变了,所以是1998年进入新阶段。98年以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和98年以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不一样的,98年以后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国有企业断掉后路的改革,如果这个国有企业出现问题,自己又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就只有一个,就是破产,没有任何的系统、任何的机构再出钱去挽救它,这跟98之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预算约束被硬化之后,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的 6 局面和特征,归纳一下,大概有两个方面的最突出的特征:

一是推动改革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改革的推进力度空前加大。98年之前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可能是84年、85年开始正式起步的,98年之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的方式、内容也都很多(各种承包制、经营责任制等),大家回顾一下,有两条底线没有人敢碰:第一条是企业能不能退出的底线,第二条是人能不能退出的底线。这两个问题在98年之前没有人敢碰,并不是说大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企业能不能退出就是国有企业能不能破产的问题,按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是优胜劣汰的,国有企业当然能够破产,大家认识没有问题。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波折,在波折过程中国有企业能不能裁员,从认识上讲,大家也觉得没有问题,但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在实践中大家不敢碰它,因为它的社会风险非常大。98年以后,从整个中央对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以开始触及,而且这两条底线都已经被破掉。98年实际是三年改革脱困的第一年,三年改革脱困有这么一句话,就叫做政策归纳吧,是朱总理自己归纳的:“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而且他对这句话特别看重,去年的一月份,朱总理准备做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时,当时邀请很多经济界的同志,包括企业界的同志去对他的政府工作报告提意见,当时的初稿这句话没有写全,而是散在各个地方去概括。当时他召开座谈会的时候,我们一个企业的同志提出来,这句话应该写全,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强调一下。当时朱总理对原来的稿子没有注意,看了以后的确发现是有这个问题,马上对起草组的同志讲,如果这句话不写或者没有写全,本届政府一大半的工作就没有写进去,他对这一政策概括是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从这一政策概括大家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是可以破产的,国有企业的职工是可以下岗分流 7 的,国有企业是应该减员增效的,同时要实施再就业工程。就是98年之前不敢碰的这两条底线,在98年之后统统被突破了,为什么在98年之后被突破,结合我刚才讲的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事实上在新的财政和金融体制之下,困难企业已经没有办法再维持,没有人给钱,就没法再维持。实际上这个突破是外部环境变化,造成不得已必须下决心去冒这个风险。这是从中央层面看,改革推进的力度是在加大。我们再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大家在青岛市应该说比我的体会更深,可能98年之后,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是非常之大,为什么?原因还在于外部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刚才我讲的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把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硬化了,实际上它把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也给硬化了,因为我们的地方政府如果想贴国有企业的话,一个以前经常做的是通过银行压着银行给国有企业贷款,金融体制改革之后做不到了,还剩下一个地方财政。从全国的范围来讲,我们国家地方财政是比较困难,象青岛这样的城市可能不多,很多政府关心的问题,就是有没有钱能够和足额地给自己的公务员和教师发工资,不欠工资就算做得很不容易,地方财政没有多少钱,而且我们国家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中央财政出现赤字,可以发行国债,而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则没有办法弥补,所以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之后把地方政府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臵呢?如果你的国有企业出现问题,银行不给钱,财政没有钱,就把地方政府逼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如果你要不采取措施把该管的国有企业改好,职工堵铁路反正最后还得让你去疏散,职工围住你上访你自己也就没法正常上班,如果企业搞不好,地方政府自身不得安宁,就把地方政府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和国有企业的效果挂钩在一起,这个实际是这几年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改革动力,国有企业的问题如果没有解 8 决好,你这里就不得安宁,地方党委政府最重要的责任是保一方平安,这是政治责任,你就没有办法向中央交待。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地方政府的改革行为就完全变了,这几年地方政府改革的力度是非常之大,而且是真要改革,不是在做表面文章,与98年之前完全不一样。大家回忆一下,98年之前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一个特点,就是感觉改革的内容非常丰富,今天这儿出一个经验,明天出一个模式,非常多这种改革的创新,实际上这种做法都是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行为。一般地方政府如果有一个新的做法看看不错,地方政府找一些专家学者一块论证一下拔拔高,然后找一些新闻宣传一下,不管这个模式、这个经验到底解决不解决问题,那是另外一个事,至少我先出名,我先有政绩。但98年之后地方政府的改革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是只做不说,怕引起争议。所以象我们一直负责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说在第一线操作的部门,实际这几年我们都感觉很难跟踪好地方政府改革的进度,因为他做什么,绝对不会主动向你报告,即使你到这儿调研,你也不是外行,他会跟你讲一些实话,我在做的什么,做了些什么,感觉效果是不错,但同时地方政府的同志马上会讲,我们的那个事你回去不要宣传、不要总结,我们是要解决问题。所以这几年地方政府推进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关键就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动力机制,如果他把国有企业的问题解决不好他自己没有交待。所以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推进改革的力度空前加大,是改革攻坚阶段的一个非常好的特征。这几年改革为什么推进那么快,跟后面整个背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个特征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特征,就是我们长期被掩盖的问题表面化了。因为我们国有企业的问题是几十年积累的问题,而且几十年一直拖到现在,为什么我们的问题是可以拖的,9 拖得有拖的办法,拖得有拖的政策,财政给钱、银行给贷款企业,有多大问题都没有关系,都可以拖,如果没有人给钱就不能拖。我们很多的问题是几十年一直拖到现在,比如说我们的三线军工企业设在这个地方,很多企业基本就没有正常生产,这些一直存活到现在,怎么能活到现在,有人给钱。98年之后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突然之间没有人给钱,拖的条件就不存在,这些矛盾就开始表面化,这些矛盾的表面化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看,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下岗的问题。下岗的问题实际是从98年开始,下岗的原因是国有企业这方面冗员太多,冗员太多、困难企业多的问题98年之前同样是存在的,但是98年之前咱们很少听说国有企业有下岗的问题,98年之后突然几百万、上千万的职工下岗,原因到底是什么?实际直接的原因就金融体制改革。原先这些困难企业政府压着银行给它贷款,企业能拿到贷款,企业就有钱给职工发工资,职工就可以不下岗,突然之间安定团结贷款切断了,企业拿不到贷款,没有钱给职工发工资,职工只能下岗,这是一个方面,我们从全局的角度看。那么从微观层面看,就是我们一项一项非常尖锐的矛盾开始爆发,我们讲叫个案,一个一个企业出事、闹事。比如说现在闹事闹得最大的一件事是辽宁葫芦岛杨家帐子矿闹事,这个矿闹事大概是两万职工,最后解决问题的时候实际是七千武警上去才把这个事的局面给稳定下来,杨家帐子矿是个什么情况呢?它是1899年建的矿,百年的一个矿山,有色金属的钼矿,这个矿现在是资源衰竭,目前没有矿了,它的资源枯竭不是现在枯竭,它在七十年代初就枯竭了,所以杨家帐子矿从1971年开始就是一个亏损企业,作为一个亏损企业为什么能维持二十几年,一直拖到它闹事时候的1999年,拖了二十多年呢,看它的帐,不断的有银行贷款在注入,有钱,所以一直拖到现在,98年以后,金融体制改革了,安定团结贷款渠道切断以后,象杨 10 家帐子矿这样一个资源枯竭的矿山,亏损企业银行不可能再给贷款,于是这个企业的的问题就端到桌面上,怎么办?大家研究这个资源枯竭的矿山只能破产,这个决定一下去,职工就不干了,不断对话做工作,职工说我们虽然是亏损企业,从70年代就开始亏,亏到现在连工资都没欠发过,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说现在要让我们破产,职工不能接受。当时也可能大家工作没有经验,工作关键问题几个方面的因素,出现苗头时没有压住,最后酿成两万人参与的闹事,象这种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它的问题是几十年前就造成的,但是一直没有解决,我们一直用安定团结贷款,用财政补贴的办法一直捂在这,拖到98年金融体制开始改革,没有人给钱了,这些矛盾都激化了。当时做三年改革脱困时我们有一个判断,就是在新的宏观经济体制下,这几十年造成的各种失误都会在这几看到它的后果,很多失误大家觉得奇怪,这样的项目还能上吗?但它就上了,上完以后还真没出大事,为什么?后面有不断的资金地支持着、捂着、有很多政策因素盖着。但98年之后完全不一样,所有的问题都捂不住,国有企业所有的问题都端到桌面上,没有任何掩盖,看到的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几十年积累的问题在98年之后统统尖锐化,问题是几十年前造成的,但非常急切地要求现在解决,所以这几年我们面对的就是这种非常尖锐的挑战,98年、99年、2000年非常困难,大家感觉到处在出问题,实际就是这么个背景。98年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外部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是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硬化了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切断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输血渠道,这是认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整体形势的基础。这个硬化,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逼着国有企业非改革不可,应该说改革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不必到这个份上,大家下不了这个决心。必到那个份上,非得做了,改革就 11 推进了,改革的推进必然会在国有企业的效益上有所反映,这几年做的关闭破产,关一户就少一个亏损源,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减一个少一个,必然对经济效益有所影响,为什么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这几年持续在上升,当然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好,但实际上有实实在在的改革基础。同时,它又把长期积累的矛盾表面化了,大家感到压力非常大,在山东可能感觉不太突出,在东北还是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实际就是这么个复杂背景,宏观上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微观上还在闹事、职工上访非常多。98年之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在实实在在推进,这几年的改革是动真格的,宣传的很少,很难宣传,有时的确很矛盾,但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真做了不少工作。一方面地方政府只做不说。象南京在全市推“三联动”改革,我觉得还是很规范的,最后这个市长跟我说“三联动”改革我们是要做解决问题的,回去千万别对外讲,不愿对外讲。另外一个从宏观上讲也的确很难宣传。比如说当年第一个破产的国有企业万人大厂--黑龙江阿城糖厂,反复做工作,连续做了两年时间的工作,破产才终结。当时新闻界一直也关注这些事情,国有企业能够破产了,包括万人大厂也能破产,觉得这是改革推进非常大的突破和成效,应该宣传。我们的确也是这么认识,但最后研究来研究去觉得还是不说为好。因为从宏观角度讲,一个大的困难企业退出市场是个很大的突破,但对职工角度讲,职工就没有岗位了,对他的利益损害是非常之大的,报纸上再去宣传,职工会怎么想。所以我们觉得这事还是不能说,也许改革真正在实质性推进的时候,反而不太好说、不太好宣传。这是第一个问题,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总体形势。

第二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有几个方面是非常有成效的,我们认为实质性的突破已经形成,当然也许完全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12 但这个政策已经走通了,我们要继续往下走。这几年实质性的突破大概是三个方面:一是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二是国有企业关闭破产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三是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多种形式的放开搞活,实际就是国有经济从中小企业层面退出。这个概念在这几年一直争议非常大,而且有些争议是意识形态色彩很重,或者政治色彩很重,但我们觉得中央明确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它不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不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和行业特点所决定的,是一个经济方面的客观要求。我们讲的中小企业,一般有两情况:一种情况是一般性的中小企业。在街道、农村看到的小企业大概属于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是高科技的中小企业,大体上是这两种情况。一般性的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行业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做,大家撮几个钱,买几台设备就可办一个厂,面对的竞争环境变化非常快,没什么新鲜的,而且面对的竞争非常残酷。象这样的企业客观上要求所有者离企业要近一点,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的职工对企业的关切程度要高一点,否则没有办法去应付变化非常快的市场环境和非常残酷的市场竞争。第二种情况是高科技的中小企业。高科技的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的中小企业,它对知识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知识资源与其它方面的资源有一个很大不同,所有的知识资源实际都是附着在具体的人身上,而且只有它自己能够启动,外部没有办法去决定这种资源的供给程度,比如,技术人员讲在电脑前头,从外部很难判断他是在搞开发、研究问题,还是在发呆。所以象这种资源启动,只有他自己才能供给。所以象这种知识密集对知识资源依赖非常高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要求很高的关切度,其经营者、骨干技术员工对企业的关切程度必须非常高。所以,由于是这样的生产力水平面和这样的行业特点,在中小企业层面搞 13 国有制不太容易做好,因为所有者离企业太远,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对企业的关切程度不可能很高。所以中央在95年、96年就明确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方针是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不是现代企业制度,实际的出发点是一种经济方面的出发点,或者经济方面的客观要求。这几年地方政府推进改革力度非常大,首先表现在国有中小企业方面,或者经济方面的客观要求,都是产权制度改革加上身份臵换,都是这么操作的,我们觉得改革的问题是存在的,问题在哪?它是这么一种背景,把地政府逼得没有办法,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而且能早一天就早一天,地方政府推得比较急,所以外部讲国有企业改革里面有很多国有资产流失,在地方的中小企业改革方面的确有流失的问题,主要就是地方政府推改革推得太急,急于甩包袱,资产流失、职工的权益没有完全保障好的问题是存在的,但产权制度改革加上身份臵换对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这个方向是正确的。现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进度怎样,从全国来看,改制面接近90%,我估计青岛基本做得差不多了,就这项改革98年之后,大概5—6年时间,现在基本进入尾声,这个方向肯定是正确的,国有经济要从中小企业这个层面退出,因为在这个层面不具备优势。

第二项工作就是以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这项工作是这几年做得最艰难的一项工作,从上到下都有一个破产办,有不断的闹事,做得非常艰难。这项工作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有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象我们这个国家,我们的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是分两段做的。第一个阶段:建国以后我们集中了所有的资源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但工业体系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和计划经济的要求去建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整个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 14 市场经济,会发现很多计划经济时期建的这些国有企业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很难生存和发展,经济体制转是可以的,但有些企业转不过去。所以我们以前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更多地理解为一种资源配臵的手段,更多的时候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仅仅理解到这一层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资源配臵的手段,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很容易,但实际上我们的计划经济是有实体的,计划经济的实体就是计划经济时建的这些国有企业。你按计划经济的要求已经把形成了,管理体制可以从计划转到市场,但这些企业能不能转得过去,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转不过去,这些企业的典型的情况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布局定位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是我们的三线企业,选择最深的山沟、最难进入的地方去建一个企业,现在要求转到市场经济以后,在这样一个定位上,其运营成本远离市场,基本没法与沿海企业竞争,所以这一块是转不过去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太明显的。以前计划经济布局的一个出发点是各地自给、自足、自求平衡的格局和体系,那时报纸会有这么一个提法,某一个项目上去以后又填补某某地的一个空白,就每个地方都要把自己的经济门类要搞全,自给、自足、自求平衡,而这个体系跟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青海,从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来说,青海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地方,青海的破产力度非常大,当然可能也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基本上把以前在青海的老企业破光了,于是金融系统就认为青海破产不规范,就要制裁它,把青海列入高风险区,一直是有争议的,争议有两个问题:一是破产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青海为什么要做这么大规模的破产。我们到青海去发现是有道理,青海这个地方的工业布局与沿海差不太多,比如青海有几个纺织厂,青海好象并不产棉花;青海有很多机床厂,机械工作很发达,按说青海用不着这么多机床;青海还有钢厂,如果是个普通钢厂 15 也许还有点合理性,青海农民建房子需要建材,问题青海还是一个特殊钢厂,它这个结构,我们到那里一分析发现,青海的产业结构和青海当地的资源、和青海本地的市场基本没有关系,所以它这个结构是计划经济硬给嫁接进去的结构,而且跟当地还没接上,准备嫁接,所以青海的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什么状况呢?当地没有资源,所有的资源从外围运进去,生产完以后当地又没有市场,所有的产品再运出去,象这样一批跟青海无关的企业,在青海绝对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破产,当然做破产要规范。破产以后,现在青海很明确发展什么?搞畜产品加工、搞沿湖化工,这个格局就跟青海的资源结合在一起,但原先计划经济给它布的所有企业都不行,因为跟当地的资源和市场没有关系,所以这种就是布局定位的问题。再一种情况比较典型的是比较优势的问题。因为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一种城乡分割发展的格局,城市搞工业,我们是工业基地的概念。或者是先有城市形成工业基地,象青岛。或者先建一个工业基地,再围着一个工业基地形成城市。农村就是搞农业。所以把所有的工业都配臵在城市,包括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城乡分割发展的格局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变化了,农村开始工业化了,原先乡镇企业开始搞,现在民营企业再开始搞。农村搞产业就跟城市有竞争了,竞争就有比较优势的问题。农村搞产业第一步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气候之后,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不具备比较优势,象纺织、制鞋这样的产业主要竞争靠什么?靠成本,人工工资成本低。比如说青岛市用一个人多少钱,到农村用一个人多少钱,所以所有的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就没有了,比较优势的变化你只能退出,没有别的选择。比如说上海的纺织工业是最好的,曾经纺织大军四十多万人,没办法,不管以前做过多少贡献,多么好的传统,这种比较优势你是没有办法弥补的,16 所以只能往外退。这种比较优势的变化也造成一大批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的企业进入市场以后没有办法生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欠账。最典型的就是资源枯竭的矿山。世界各国都有一个法律规定,矿山开始开采时候就要留下一块钱积累,资源采完以后让你转产用。我们计划经济时期是没有这个钱,企业开采的时候所有的利润都要上缴,急用的时候财政再去投,所以这个欠账非常多。这些问题,产业定位的问题、比较优势的问题、历史欠账的问题都造成我们相当一部分在计划经济期间的企业没有办法向市场转,它不具备转的条件。前几年有些同志讲国有企业的问题什么?是管理问题,百分之八十是管理问题,实际这个判断是不对的。由于我们经济体制的变化,相当一部分企业你即使管理好,由于你的定位问题,由于你不具备比较优势,由于欠账太多,没有办法再竞争生存和发展。原先我们这个体制有很多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企业,而我们前几年国有企业又处于只能生不能死的状态,很多困难的国有企业就作为历史遗留的问题一直积累到98年之后。98年之后没有人给钱了,这些问题你再想拖也拖不下去了,怎么办?只能做破产。所以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这些矛盾已经不具备再拖的条件了。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实际是让国有企业能够退出市场,把职工安臵好,具体的政策我就不讲了,地方的同志比我还清楚。这个工作的特点一个是市政府组织,我们做政策性破产,有很多人攻击我们,对我们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你们政府干预太强,你应该让市场去做。实际上这种政策性的破产与其说是破产还不如说是政府组织的有计划的企业关闭。不过咱们到市场经济以后咱们借用了破产这个词,它是市场经济的词,实际上是做企业关闭,每一个破产包括你青岛市的破产,青岛市管破产的同志,现在这个职能到国资委了,都得组织几十号、上百号 17 人进企业做职工的工作,把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给他排查掉。一个是政府组织高度重视。第二个就是政策上保证安臵职工。政策上保证安臵职工实际是我们政策性破产有这么一条政策,叫破产变现的资产和土地使用权拍卖的收入优先安臵职工,在政策上保证有一笔职工安臵的钱。即使是这么操作,这几年仍然是非常艰难,原因是什么?一个当然是观念问题,国有企业职工能让我破产下岗吗。但是坦率地讲就是我们的补偿标准,应该说是实在是非常有限,也是国家财力所限。政府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补偿具体标准我不讲,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该说职工承担了很大的改革成本,所以这个工作推得非常艰难,在推的过程中在不断出现不稳定的事情。但是他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效果是什么?第一个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被开通了,原先大家说国有企业能破产,大家是不接受的,刚开始操作的时候大家也是谈破色变。但是现在大家如果谈到国有企业破产问题,大家不觉得太惊讶了,觉得很正常,这个说明什么?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通过这项工作被开通了,只能退出市场的时候,你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机制才能发挥作用。第二个通过98年之后的工作大量的历史问题解决了,到现在已经操作完的都是大中型的3377户,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退出市场,六百二十万人,一共解决这么多。像沿海地区历史问题都解决完了,沿海地区包括五个省市,一个是福建、一个是上海、浙江、江苏还有北京。他们的历史问题已经消化完了,以后按市场走。但其他的省市还没有完全作完,这是第二项这几年非常有成效的工作,我们觉得已经实现了突破,国有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退出市场。第三项已经实现突破的是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改革和结构调整难点都在人身上,大家知道我国前几年社会保障系统建设比较滞后。前几年没太重视这个事,实际上1998年是非常危险的一年,当时这边金融体制 18 改革为防范金融风险这一刀很快就切下去了,这一刀切下去以后国有企业就开始出现问题,职工就开始下岗,几百万人开始下岗,但同时外面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接着。实际98年是非常危险的一年。当时我们感到到处在出事情,出事不是太集中,但感觉到不稳定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就是金融体制改革启动,国有企业开始下岗,但没有社会保障,怎么办?中央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就是在全国建再就业中心,因为建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1998年5月在北京开了一个会,是上千人的会,几个系统,国家经贸委、地方经贸委系统,财政系统、劳动保障系统、民政系统一块开会。再就业中心四项职能,一个发基本生活费,第二个交保险,第三个进行再就业培训,第四个介绍工作。应该说,我们的政治动员能力还是很强,半年的时间,到1998年的年底,再就业中心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形成了,下岗职工下岗以后不直接进入社会,进入再就业中心再兜几年,这样就保证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同时这几年社会保障体系也在加紧建设,现在社会保障已经基本上可以承担失业保障的责任了。所以各个地方都在并轨,国有企业的再就业中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以后就不再进再就业中心,直接进社会保障体系,这是这几年非常重要的突破。当然98年以后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有些工作还没有实现实质性突破,我在后面再讲。这几年的实质性的突破大概是这三项,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以国有企业关闭破产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个实质性突破是路已经走通了。第二个实质性突破是已经实质性解决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现在改制面90%,现在是扫尾的问题,或者是以前做的不好的,给补补课的问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主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一个少一个。我们已经解决3377户,六百二十万人,还有多少没解决的,我们 19 今年初在全国搞了一个普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通过关闭破产退出市场还有多少,最后一个总帐是这样:已经解决了3377户,六百二十万人,现在正在金融机构审批的破产项目575户,一百七十四万人,今后几年全国还要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还有1825户,三百二十万人。这个帐说明这几年通过非常艰难的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历史遗留问题已经消化了一大半。所以我们现在做了一个四年规划,再用四年的时间把剩下的问题消化完,消化完以后,政策性破产停止,以后依法破产,按市场解决。政策性破产就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个事情我们感觉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所有经济转型的国家,当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以后,总要有一个阶段掉回头去收拾计划经济遗留的问题,而收拾问题的阶段是社会风险最大的阶段,非常容易出事,非常艰难。现在的普查可以说清楚一个问题,风险最大的阶段全国范围讲还有四年,象东北四年也能解决完,所以我们再挺一段咬着牙把四年的工作解决完,历史遗留问题就基本消化掉了。国有企业改革可能还没有停止,但那时的改革可能社会风险就会小的多。大家就不会感觉到这么紧张,实质性突破还有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由于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跟进,国有企业减人的条件具备,减人的幅度是多大呢?1997年末,国有企业的员工七千一百三十一万人,同口径到去年末,国有企业的员工剩下三千零六十七万人,当然这个是国有对国有,因为这几年有些国有转成国有控股了,所以有些职工转到国有控股企业里去了。这期间转到国有控股企业里的职工大概是一千万人,就意味着97年末到去年末,同口径的减员从七千一百三十一万人减到四千一百万人,就是这几年的时间,减掉了40%以上,力度非常大。国有企业改革,包括下岗,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头已经过去了,虽然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但实际上这几年国有企业的矛盾的尖锐程 20 度不断的在缓解。通过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关闭破产、再就业工程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这几年解决了一个退的问题,一个字“退”,体制上不适应,通过改制退出去,结构上不适应,通过破产退出去,不管是体制改革还是结构调整,最难的是人。退需要体制条件,这个体制条件就是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建设,就是解决了退和退的保障条件的问题,后边讲进的问题还没有在体制上完全解决。能够退是意义重大,就是矛盾可以不积累,原先国有企业是矛盾在积累,我们拿它没办法,体制上退不出去,能退出国有吗?国有应该说是最理想化的企业模式、所有制形式,结构上不适应市场发展,亏损也没办法,能破产吗?所以矛盾是积累,退的问题解决了,矛盾就可以化解,矛盾就可以不积累。所以这几年国有企业的问题有所缓解,跟我们在体制上、结构上以及退的保障条件上解决了一个退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这几个方面已经实现突破了。

第三个问题:国有大企业改革问题

国有大企业改革的方向是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公司制,发达国家大企业是公司制企业,我们和国外公司合资必然要用公司制的形式,这几年我们在大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做了很多的工作。

一方面的工作是推企业的改制,应该是比较快的,国家和省一级重点的国有企业,都是比较大的、比较主要的企业改制面已接近80%。

第二个方面抓的工作是抓规范运做,大企业按公司法改制后,要按照公司法规范运做。包括当时根据朱总理的要求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范,包括我们和中国证监会抓上市公司的检查,检查规范运做。应该说在大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做的工作还是不少,但大家可能会感觉大企业的公司制改革的效果似乎并不 21 象预期的那样好,尤其跟中小企业改革相比,中小企业改革以后,放开搞活改完以后企业可能完全不一样了。大企业改革效果上总觉得变化不够。再比如说,上市公司是最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家知道我们的上市公司出的问题非常之多,那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前一段的大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效果并不太理想,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改革不配套,出资人不到位。因为这套公司制的企业制度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包括我们国家的公司法,借鉴了很多国外的公司法起草。那么公司制在国外是一个有效的制度,这个制度在国外它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开的问题。因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他的投资已经多元化,甚至是社会化,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投资人必然他不清楚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所以通过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股东会、经理层,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把这个所有者和经营者给他隔开,让经营者有充分的自主权把企业做好,这是一个作用。第二个作用就是要保证控制权掌握在所有者手里。因为经营者经营的是所有者的资产,公司赔钱的话,赔钱的是所有者,而不是经营者,所以控制权必须掌握在所有者手里头。所以他要求通过这一套东西,这套治理结构,股东掌握充分的信息,股东能够有权去撤换不称职的经理人,那么我们再概括一下的话,这个公司制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是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这样一套制度安排,很微妙,他要分开,但是又不能断开。他是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那么西方国家是私有制的经济,私有制他的所有者是天然到位的,所有者对自己的资产是有关切度的,所以西方他对公司制的研究,包括公司制的立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他只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性,西方的公司制研究包括它的立法都是集中在这一个问题上,但是公司制引入中国以后,它需要结合中国的国 22 情,那么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我们的公司制是在国有企业里面建立的,所以它就会遇到一个西方他遇不到的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国家所有者到不到位的问题,国家所有者对国有资产有没有关切度的问题,所以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际是双重任务,第一层任务是国家所有者的组织问题,国家所有者需要明确、需要到位、需要对国有资产有关切度。第二层任务才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性。而且第一层是前提性,就是在西方国家公司制是一件事,就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性问题。而在中国公司制实际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国家所有者的组织问题,所以如果分析到这个层面我们会发现,我们前一段的改革是不配套的,出资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原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出资人是多头行使的,多头行使管资产一条线、管人一条线、管事一条线,那么多头行使的结果就是谁都可以干预企业,当这个企业比较好的时候。但是如果这个企业出现问题了,大家都跑的远远的,谁都没有责任。那么没有责任就没有关切度,没有关切度就说明出资人没有到位。那么出资人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展开一点讲,所有企业发展的动力,就是一个出资人要回报。出资人投资建一个企业,不是做慈善事业的,我不是捐款,我建一个企业的目的我是要拿回更多的钱,所以出资人要选最优秀的经营者,要对经营者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你必须给我挣多少钱,如果这个企业经营者不称职,达不到我的要求,我会马上撤换他,如果这个经营者的确给我带来很高的回报,我要充分的激励他,出资人不能亏待他,害怕他跳槽。所以呢,所有这一切这些企业中的合理的行为,他都有一个基础,就是出资人要回报。如果出资人问题不解决,没有出资人,或者出资人不在乎,我们仅仅去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最后的结果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所以前一段我们做这个现代企业制度检查,作上市公司检查的时候就发现这样的情况,你到这个企业去检查 23 他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检查他的规范运作,他给你说、汇报,给你找出董事会的纪录,一切东西你不能说它是不规范的,你挑不出他什么毛病,但是你会感觉到他总是缺那么一点东西,实际缺什么?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压力,他一些东西都是做给你看的,所以分析企业的体制状况,我们感觉不但要分析企业本身,而且要研究出资人的行为,没有出资人,那这个企业必然是内部人控制,当然,我说的内部人控制不是贬义词,它只是说明一种状态,内部人控制不一定对企业不好,非常优秀的内部人可以把这个企业做得非常好,但是体制上讲它是不太可靠的,如果出资人的行为不规范,企业必然不规范。比如说我们一些上市公司出问题了,上市公司圈钱,你去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没有意义,因为股东去弄上市公司他目的就是去圈钱,所以它的根子在股东身上。所以仅仅靠公司制是不能够解决国有大企业的体制问题的,仅仅做这一步,仅仅做公司制的改制,是不能够解决国有大企业问题的,必须延到所有者这个层面,所以,前一段我们有一个感觉,就是如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启动的话,国有大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在深化了,我们再做,让企业怎么做,让企业再怎么规范,是事倍功半,因为根子问题并没有解决,而我们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又没有办法去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因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层面上的事,而不是企业层面的事。所以前一段大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就挡在出资人这个问题上,那么挡在出资人问题上一个后果就是很多的改革没有办法推,还有一个后果呢就是把国有企业改革逼到另外一个方向上。实际这一个问题在前一段的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里面表现特别突出,就是地方在把中小企业改革基本做完之后,开始把中小企业改革的政策往大企业身上用。那么具体地讲,比如说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把国有企业要彻底的卖掉、卖光为止,24 因为他在出资人到位的方向上他走不动,可是他又不能看这个企业垮下去,所以把改革逼到另外一个方向上,就是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政策去解决国有大企业改革的问题,但实际这是有问题的,那么国有大企业要退出,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有一个要退给谁的问题。那么退给谁的问题,一个是民营,让民营买下去,民营有一个问题,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几年我们对中国的民营经济过于理想化的倾向,民营就是好的。尤其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民营一介入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实际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具体的分析它,不能理想化的看待它,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中国现在并没有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具体讲就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有它自己的问题,我记得有一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就是前几年,大概90年代末,有一次,有两个世界银行的专家,那时我们是国家经贸委,这两个世界银行的专家到经贸委去访问,研究企业问题,就跟我谈,当时我们提出要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这样一个任务,要走出去。谈的过程中我们介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也谈到这个问题,要建立一些大企业、大集团,这两个专家听完后,讲了这么一番话,要求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我们非常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要促进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走向世界,没有大企业肯定不行。但他说,我非常遗憾的说一下我们的一个研究结论,你们这个政策是不可能成功的,为什么不可能成功?因为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家族的文化,中国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所以台湾没有大企业,香港没有大企业,在美国的华人企业也没有大企业。他认为在家族文化的基础上,他跟现代企业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在家族企业文化上是不可能形成规范的大企业的。他说这个东西我们也没有办法直接去反驳他,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思想准备,但他跟我讲 25 了以后,我注意一下中国民营企业的情况,发现的确他讲得有道理。我们很多的民营企业、家族企业,本身有很多的问题,一个对人才的排斥的问题,再一个内部家族企业的文化的问题。如果大家记得的话大概是两年多以前,我们学术界也有一个热潮,研究一个热点问题,这个问题是家族企业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那么家族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两个具体的要求,一个要求股权分散化,第二个要求它引入职业经理人,股权分散化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既得利益,当时很多的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那时候讲叫空降兵。经过这段运作以后大家发现,运作得不是太好,空降兵进入家族企业成功的很少。为什么不成功?我跟一些家族企业的人谈过,也和当空降兵的职业经理人谈,大概怎么几个问题:一个你这个人进去不受信任,真正家族企业里面核心的东西他不会告诉你,虽然你可能是总经理,但他核心东西不会告诉你,防着你,处处防着你。这个防着也有道理,就是我们职业经理人的操守也有问题。大家可能经常看到这种情况,这个职业经理人把它核心东西掌握以后,就跳槽,而且可能带着一帮人跳槽,跳槽以后自己搞一个同样的公司调回头跟原先企业竞争,这个按说是操守上有些问题。所以这个核心的东西他觉得在这个企业不受信任。再一个就是家族的文化。这个企业经理人到这里虽然你可能是海归派,你层次非常高,但是你真正在家族企业的位臵,比他的家族成员、比他的一块创业的哥们,虽然这些人的水平比他要低,但实际他在家族成员里头,企业里头真实位臵实际都在他们之下,包括待遇。所以他们感觉到在家族企业做心态非常不好,很灰的那么一种心态,反正赚了钱也是你的那么一种心态。就这种文化跟做一个大企业所要求的企业文化,确实有差距。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很多家族企业一搞大以后也有问题。家族企业还有一个问题决策的问 26 题,家族企业决策绝对没有制衡,我说了算,谁也不会说跟他不一样的,而这个企业做大以后靠这样的决策体制去做,风险非常大,所以我们的家族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会出问题,所以当时很多学者说我们的家族企业的确有问题。你让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确这个话是对的,可是他做到很难。所以要把我们的一个大企业交给一个家族企业去经营,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个企业文化冲突太大了,而且家族企业去接大企业,风险很大,这是一个问题,这就是说转给民营企业。第二个转给外资。很多地方外资来我们买给外资,但这个从地方的角度来说呢,也不能说不对,外资的做法一般是比较规范的大企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问题,现在所有的外资进来都要求控股,参股绝对没有人干的,把钱交给你去玩人家不干,都要求控股,要求控股就是我们这个企业成为他的一个制造基地。但是如果从长远讲,如果中国的大企业都被外资控制,都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个结果是在财富分配上就会非常不利于中国。比如说一个人家资本收益要拿走。第二个人家技术收益要拿走。第三个他在这控制一个企业销售渠道他绝对要拿到手里头,销售渠道要拿走。最后留下的是什么,加工费而已,交一点地租,也许给你缴点税,税都不一定缴多少。这几年我们就发现外资企业一方面在亏损,一方面在追加投资,就这几年我们所研究的要控制外资转移利润这个事,现在看根本做不到,你根本没有办法去控制他往外转移利润。那么这个财富分配的结果最后造成什么问题呢?造成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比如说我们极端的讲,假如这个国家都是净投资方,他去投资,这个国家是被投资方,这个国家把资金投到这儿,在这个国家设企业,那么最后财富分配的结果,这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能上到一万多,这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你上到三千就再也上不去了,因为 27 财富分配没有给你留下多少财富,而且一旦你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去了就意味着你的要素成本比较高了,人家外资可能就走了。所以这几年大家说的南美现象说了很多的原因,实际如果到南美国家现场看一下可能大家会有这么一个结论,南美这些大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的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国外的子公司,所以他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因为这是财富分配格局所决定的,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只要这个行业我们国内有企业能做,我们觉着如果从政府的角度、国家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尽量支持我们的企业,这个包括国有也包括民营,去承担这样产业的发展,不要轻易的缴出去,缴出去以后,我说的这个财富分配的这个机制和格局就要发挥作用,给你留下的就是加工费。所以我们觉着呢国有大企业的改革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而国有大企业改革我们觉着呢如果说我们真是一卖了之,我们把所有的国有大企业都卖掉,说实在的国有企业改革这事好做了,象中石油、中石化象宝钢那样的企业你要卖给外国人,那时他要控你的股,所有的问题都简单了,不用推他改革了,由外国公司推他改了,我们觉着这个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工作要做,比如说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它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改制,前面改制的有些推的比较急,可能会有后遗症,还有比较多的善后工作。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我们还要坚持四年把最后这些历史消化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建设,还有一些小工作,比如说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改革成本已到位就自然解决了。实际真正没有解决的是国有大企业的改革,而国有大企业改革的切入点就是出资人到位,因为没有出资人,这个企业的运作是不可能规范的,这是第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突破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也是非常及时的决定。坦率的讲我感觉稍微晚了一点,如果当时推中小企业改革层面的时候,有一个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话,可能中小企业推得会更规范一点,流失会少一点。具体的结果就是国务院国资委的组建,在中央层面第一次实现了所有者职能的集中行使,当然这个实现也不是完全很彻底的实现,我们53户第一把手还是中组部管,我们管副手,但那一百三十几户完整的班子是国资委管,在体制上解决了多头插手责任不清的问题。现在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是高度清晰的,所以说国务院国资委压力非常大,如果我们所监管的国有企业,在我们成立之后再出现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把责任推到任何部门去,原先大家谁都可以推,谁都没有责任,象山东重汽也是中央企业,亏得一塌胡涂,最后是拆成三块下放到地方,重汽是下放到济南,马春季当董事长,在办公室我们俩就算这个帐,光山东重汽这块改革成本多少?大概是60多个亿,或者豁免债务、或者是核销银行债务、或者是地方给的投资,大概为救山东重汽60个亿,但是山东重汽搞到这个程度谁有责任,最后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责任。因为它的体制这样,他的董事长是中组部管,总经理是人事部管,他所有的副手是机械部管,他的资产是财政部管,他基本建设投资计委管,他的技术改造投资经贸委管,那么这个企业做坏了以后谁负责,最后就是加上重庆、陕西那块,我估计整个成本接近百亿,损失就损失了,没有一个承担责任的。他老总经审查以后个人没有经济问题,最后退休。怎么多的损失最后找不到一个责任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机构为这个损失承担责任。这老总说你要追究我责任不行,我这些都是你批的呀,重汽当时有一个动议,他觉着光是一个单一的重汽产品,养不活他这八万人的大集团,所以他要求往下延伸,去做中型卡车、轻卡,按说它是对的,29 但是国家不同意,计委不同意,所以你说这老总个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实际很多东西都是政府定的。这种责任不清的问题,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职能集中行使之后这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有些部门认为国资委权力太大了,实际这不是权力太大的问题,关键是责任到了,责任到位才能出资人到位,权和责必须挂在一起,有权的部门必须负责任。问题是前一段我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多头行使的时候,权分散在各个部门,责任一点都没有,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事他能做好吗。所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动为下一步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一个重要配套条件。国资委成立之后,明确我们是中央企业的出资人,原先中央企业出资人是谁不知道,现在明确是国资委。明确并不意味着到位,你要不做事,国资委坐在这什么都不干,明确了也没有到位。出资人的到位需要由出资人一整套工作去实现它,国资委成立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做的事情大概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是法律、法规建设。包括《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条例》和《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意见》,反正两条线,一个是国有资产管理,一个是国有企业改革。先把游戏规则搞清楚,包括产权的各种各样的文件一套东西。

第二个方面透明度,就是要增强我们所监管的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的透明度。具体地讲两个方向,一个清产核资,我们发布了一个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管理办法,中央企业从去年9月开始全面的清产核资,今年的9月或顶多到年底基本结束。大体上把家底摸清楚。同时加强和改进外部监事会的工作,外部监督绝对是重要的,这是透明度的问题。

第三个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制度。原先这个中央企业没有经营目标,按说也是很不合理的事情,这么大个企业象中石油、中石化、宝钢、鞍钢、武钢这些企业,没有任何一个部门给 30 他提个要求,的经营目标都没有,所以这些中央企业应该说也挺好做得,做到什么程度你都不能说我不好,因为你没给我指标,这是原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个弊端。现在全面的实行目标管理,包括的、包括任期的,作为任免和奖惩的依据。第四个方面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任制度。23个企业的高管人员公开招聘,去年7个,今年23个企业高管人员公开招聘,现在23个面试已经结束,快要定人了。

第四个方面同时做薪酬制度的改革。原先国有中央企业的经营者的薪酬是自己定的,所以我们接手以后就发现非常不规范,差距非常大,低的十几万,甚至几万块钱都有,高的自己给自己定到百万上去,问题是高低和企业好坏没关系,企业大效益好不一定高,企业不好,经营者薪酬不一定低。分析按什么分配呢?算是按胆分配吧,胆子大的把自己就定的很高。现在我们对企业进行规范,第一步先做年薪制,然后加上长期激励,再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做一个薪酬包,基本上做起来,当然争议很大,国资委工作也是不好做的,这个方面说这么一通话去攻击你,那个方面说那么一通话去攻击你,反正很难把事情做的各个方面都满意。

第五个方面推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因为中央企业内部改革是很滞后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把主业能够突出出来,分离办社会的职能,内部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另外推企业的合并。

这么一组工作怎么评价?这么一组工作应该是国资委的启动,实际上国资委基本是站在企业外围,当时我们把这组工作概括成加强外部监管,先看住,看住再说。用这么一组工作启动呢,原因是这么两个方面,就是原先的体制漏洞太多,原先的很多基础性工作没有,就象业绩考核、薪酬这种最基础性的东西,原先都没有人做,所以最基本的东西先管起来再说。第二个方面风险比 31 较小,国资委成立各个方面总是有担心,担心国资委成为婆婆加老板,担心国资委把企业管死。那么这么一套工作站在企业外面,我们不会伸手去干预企业内部事物,所以风险小,这样起步比较稳妥。

下一步的工作,大体上几个方向:

第一个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个完整的体制现在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建设。需要建设的方面一个是地方国资委建设,我们成立一年多呢,地方国资委比较滞后的,应该呈现上下能够贯通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还有一个方面是完善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我们出台的很多改革措施需要一个完善过程,比如考核的问题,薪酬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做的,所以需要有一个完善。第三个方面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这是一个核心性的问题。如果国资委仅仅定位在看住上,那就意味着企业不能进行调整,这是核心性问题。而现在本身产业结构在变化,市场结构在变化,中央明确国有企业是有进有退,所以仅仅看住的概念是不够的,你要对国有经济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没有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做配合就不行,比如现在遇到很多的问题,中央企业的特点是大的大,小的小,大的企业的资产能上万亿,小的企业资产就几千万,大的企业有一百多万人,小的企业只有几十号人,有些企业是非常关键的领域,有些企业真是可有可无。比如有一户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是卖手机,这个是谁都可以卖,谁都可以做,象这种企业完全可以特殊的,但如果没有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结构调整,退完以后卖出去应该有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关键是收入和支出,收入哪个方向来,支出往哪个方向去,所以这是国有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关键。比如直接监管的三大航空公司,实际现在都有一个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原先这三大航空公司还可以,但是民航改革时,让 32 每一个大的航空公司都背负了一个相对小一点的航空公司,国航背的是西北航,南航背的是北航,而这几个小的航空公司资产质量非常差,现在并进去以后仔细一盘,一塌糊涂,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几个航空公司的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大幅度下降。按说航空公司这样的产业我们绝对应该保的,一个是因为是朝阳产业,以后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另一个是哪个国家都需要几个国家的航空公司与国外的航空公司竞争,因为我们以后航权开放,竞争是很厉害的。现在的航空公司没有资本金,财政说我不负责再给你拨资本金了。那么怎么办,实际上有很多企业手里拿的很多的资金没地用,因为企业的投资机会是波动的,有高峰有低谷,比如做固定电话的企业,如中国电信,前几年非常赚钱,钱非常多,现在中国的固定电话已经没有多少投资机会,可他手上握有几百亿的钱,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有一个国有资本金预算能够集中一部分资金,投到应该投的、应该加强的领域,那么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才能够实现。所以下一步我们要研究怎么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国有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这是一个方向,即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二个方向在体制创新的方向上进行探索。因为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一开始是监管到位,先看住,站在企业外围,基本的监管到位以后,实际国资委就面临着一个选择。我个人感觉是站在一个岔路口上,一个方向是不断加强国资委,因为我跟你算帐算不过企业,比如业绩考核制度,我说你明年利润应该三个亿,你说不行只能两个亿,你说出好多理由,国资委根本没有办法回答,所以我算不过你,我需要加强我自己,这是一个。薪酬的问题也是跟企业讨价还价,实际因为信息不对称,你怎么也谈不过企业,这是一个方向,不断加强国资委,加强国资委和国有企业的谈判能力。

再一个方向通过体制创新,更多的引用市场的东西。我们感觉这条路走不通,再怎么加强信息不对称没法解决,国资委也谈不过去也算不过去,所以向体制创新方向走。体制创新就涉及到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改制的问题,上市的问题,多元化的问题以及国有公司董事会试点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作为第五个问题专门谈,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大。第三个方面的工作是逐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现在我们对中央企业的要求一个是你自己要突出主业,辅业怎么办,现在有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政策,859号文件,现在我们也说服中央,分离办社负担,中央企业办社负担开始启动,中央财政出钱。原先的地方分离办社负担都做的差不多了,就是地方不接中央企业的,原因是不同级财政,现在明确中央财政出钱,办社会中央企业可以解决。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现在可以操作,突出主业,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是企业之间的合并,现在主要是自愿,企业谈好了我们给办个手续,但有些企业在不断的施加压力,以后国资委也就是三十家五十家大企业大集团,你自己先找主你们先谈,不行的话几年以后我们自己就动手,这个逐步的加大力度,同时在进行一些资源整合,比如国资委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有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作为一个辅业在一个企业里可能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中央企业主业就是房地产,我们排查了一下,中央企业里面有五家主业就是房地产,或者房地产是主业的一个,那们我们现在跟企业发通知,资源作为辅业往外走的你可以跟他去谈,把他并到主业里去,加强主业。下一步我们还要做旅游,好多中央企业都有酒店,好多中央企业的酒店是五星级的,那么这些酒店作为单一的酒店去经营很难经营好,客源也不足,管理也不好,如果有可能下一步把旅游资源集中到中旅和国旅这样的旅游企业里去,把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再一个准备探索的一条是在中央企业里培育托管公司,托管公司是两个 34 意思,一个是可以去处臵不良企业不好企业,现在国资委在第一线,尤其是我负责的这一块非常受罪,所有的困难企业由我们直接处臵,由于现在有一些中央企业破产的非常难,而政府的行为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果有托管公司去托管重组企业,公司的方式、市场的方式,这是一个作用。另一个作用我们更看重,以后上市准备争取做整体上市,中央企业,因为传统国有企业上市模式因为资产质量不好,要上市总有一大块进不去。所以国有企业上市都是这个体制,上头一个集团公司背着一个存续企业很大的包袱,控股上市公司都是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显然不是一个好模式,一个是集团公司可能背不动,另外在体制上也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们想通过上市变成公众企业,这个企业的行为都受公众的监督,包括重大决策,但问题是现在这种上市模式放在公众投资者面前的实际是一个木偶,是母公司的融资平台,自身没有任何决策能力,决策权实际在母公司,所以社会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实际我感觉意义不大,因为他只是母公司弄出的木偶,你说这不行,可以换,真正的决策主体是在幕后,决策主体并没有受到监督。所以这个体制是有问题,以后能够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就整体上市,不留集团公司,不带存续企业,干干净净上去的上市公司,但现在很多中央企业做不到这点,因为国有企业有很多历史包袱,有大有小,如果托管公司能够成气候以后,就这么操作,这个企业上市的辅业、包袱剥出来,自己不要背,剥出来交给托管公司让他去处臵,自己干干净净的往市场上走。如果是整体上市,而且我们考虑中央企业上市模式是争取到境外发一次H股,然后在境内发A股,实际在境外上市的收益是比较低的,同样一个企业股价境外是很低的,境内是炒的因素市盈率很高,到国外上市以后把国外的监管机制引进来,现在国外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对我们企业的约束力非常强,然后在国内上A股,把投资机会 35 同样带到国内市场,要不然人家会说,你们把好的企业都推到境外去了等于把投资机会都让给境外投资者了,境内市场没有好企业了。所以我们感觉比较理想的模式是股权结构中百分之二十几的H股,百分之二十几的A股,剩下国有控股,随着以后的发展也许国有控股还会变动,至少目前形成这样的格局,上头没有集团公司,不带存续企业,我们感觉大股东是到位的,加上国际证券市场监管标准到位,我们觉得对企业的约束应该是非常强的,所以现在有几个中央企业有积极性,我们正在创造条件,往托管公司上转,我们结构调整的余地就更大。以后大体上就这么几个方向。

第五个问题:关于中央大企业体制构造的一些基本想法 目前中央大企业的管理体制是一把手负责制加上外部监事会制度。大部分的中央企业是按照企业法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根本没有按公司法注册,所以没有董事会,实行的是总经理负责制。大概有二十几个中央企业按公司法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有董事会,但董事会都是内部人,经理班子和董事会班子是高度重合的,实际也是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可能就是董事长负责制了,不是总经理负责制。这样的体制问题是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制,经理班子的规则是下级服从上级,所以一把手负责制的企业实际上企业是维系在一个人身上,不能够指望这样的企业出现制衡,这样的企业出现制衡是不正常的。经理班子就需要一言堂,有一人拍板,一人唱一个调绝对是不正常的事情,所以这样企业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制衡决策非常容易出风险,基本上一把手自己拍板,大家不会跟你意见太不一样,如果有点意见也许说一句,听就听,若不听,第二句就不再讲了。因为我是下级,所以企业风险就比较大。这样高度集中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因为跟中小企业不一样,大企业决策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决策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 36 多的,大企业的决策维系在一个人身上实际是不太可靠的。比如最典型的,集中度最高的——三九集团,决策一塌糊涂,所以实际现在在做债务重组。

外部监事会制度是有效的,所以有些体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创新,当时镕基总理要派稽查特派员没有任何依据,公司法等相关法规没有任何依据,国外也没有派稽查特派员的,但派出去确实有效。因为指望内部监事会,指望内部人去监督,指望下级监督上级根本是不现实的,所以外部监事会派出外部监督是重要的。外部监事会制度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外部监事会包括稽查特派员制度对监事会主席个人的价值取向依赖太多。这需要体制上有点补充措施,如果派到企业的是一个非常熟悉企业工作的,对改革非常了解的,思想比较解放的监事会主席,那这个企业真是太幸福了,企业该做什么他支持你,甚至做不到他还要提醒你,你应该这么做;但如果派进一个思想比较僵化的,完全不了解企业的,不熟悉经济工作的,那企业可受罪了,在别的企业都可以很正常通过的,他那就通不过,就给你挑毛病,所以这是对监事会主席选择的问题,实际也有适当制衡的问题。原先的体制是监事会主席到企业去只带着眼睛,只带着耳朵,不带嘴,看完以后回去写东西往上报,按说写的是什么企业是不应该知道的,那么企业就缺乏安全感,所以这个制度需要有些调整。再一个是事后监督,问题已经出了,看出问题可以追究责任,但过程监督没有。所以一把手负责制加上外部监事会制度,这套制度有问题,不是非常完善的制度。

国外的国有企业基本是董事会制度,而且是独立董事制度占大多数,比如有13个董事会成员,内部的执行董事也就两个人,三个人,绝大部分是外部的独立董事。这个制度实际跟国外的国情有关系,我们也不能直接把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搬到中国来。37 国外的国情有几点:

第一是以无形资产为抵押的经理人市场非常发达,每个人在经理人市场上实际上都有一个无形资产的评价,比如独立董事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政府聘他到国有企业当董事长,为什么到国有企业愿意当董事长,因为钱并不多,董事、董事长就是董事津贴,他绝对不在乎这点钱的,他说这是一种自我实现,实际这种自我实现要提升他在经理人市场的价值,如果一个私营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被政府聘为国有企业的董事长,那是政府给他非常大的面子,政府看的上他,如果这个国有企业经营的很好,以后他再到另外私营企业去任职,他的价钱就不是这个价钱了,他就升值了,所以这是自我实现,无形资产的升值。如果国有企业没做好,国有企业受议会监督,议会弹劾起诉董事会,证明董事长或董事没有尽到责任,那他就身败名裂,原先那点无形资产都可能赔尽。但以无形资产为抵押的经理人市场中国没有,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看不出谁有无形资产。

第二个国外的情况是相关的法律非常的健全。国外的相关法律有可诉性,我们的法律相关的没有可诉性,非常奇怪是比如证券市场上,我们跟证券有一段距离的,不太了解证券业务,上市公司出问题了,为什么没有人去起诉独立董事,按说独立董事就应该是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在董事会中,企业不行了,中小股东利益被损害了,为什么中小股东不去起诉他呢?如果真有人起诉他,我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就会尽责。国外这套制度是非常健全的,该负什么责任,该个人赔偿的就要拿钱。责任是到位的。

第三个问题是国外的大公司透明度非常高。大公司一般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一个要对社会公开披露,另外国外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养着一大批专家去研究,甚至对企业的研究比企业自己还透,而且不断的把研究报告 38 去公开,所以国外的独立董事用不着自己去找信息,光把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研究报告读一遍,就掌握充分信息,透明度很高,信息比较充分。以上几条,实际国内都不太具备。所以我们研究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般国外的东西。

我们的基本想法是董事会都是内部人绝对不行,必须改变董事会的结构。而且方向必须是外部董事占大多数。如果外部董事不占大多数,董事会就炒不掉经理班子,对经理班子就不能实现制衡。最近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不是我们突破的,是汇金公司突破的。因为国有的商业银行要上市,中行、建行要上市,汇金公司作为国有的出资人。现在构造的中行、建行上市的董事会的构成是7:3:3。7个人是汇金公司派进的董事,3个人是执行董事,内部人,再加3个独立董事,那么这个董事会里外部董事占大多数。同时保留外部监事会,但外部监事会和董事会之间有一个衔接,国外象美国,有董事会有外部董事的,没有监事会。但我国根据中国国情,监事会是有效的制度,必须保留,但需要有衔接。董事会的构成下一步大概是这样,内部董事即执行董事不能超过一半,这个现在各个方面有好多不同的看法,我们想一开始可以不做到外部董事占到一半以上,但以后这是一个方向。

第二个想法是外部董事是什么人?国资委必须内部有一批职业的董事,专门代表国资委去做董事的一批人。我们现在想用刚退的一批人,企业家,经理人,因为中央企业对退休要求比较严,60岁退休,这些人很多是经营经验很丰富,业绩也非常好。我们想退休后,首先是业绩好,口碑很好,第二个身体很好,第三个自己也愿意干,那么国资委再重新聘这些人作为国资委的董事进入企业,不是在原先的企业,进入合适的企业。再有也可以通过社会招聘,我们感觉社会招聘经营者也许还可以,招聘董事因为以前的董事也就是挂名的,没有真正起作用的,所以到社会招聘 39 一些专门能做董事的人可能不容易,以后这也是一个方向。一个是刚退的企业家,同时为改善董事会的知识结构,也许国资委会聘请兼职董事。比如一个企业在海外的活动很多,但企业内部在海外是薄弱环节,是不是可以聘请一个特别有海外经验的人,哪怕是在职的,作为兼职董事进去;比如一个企业金融方面的关系很多,但企业内部没有金融人才,也许可以从金融界聘请一个现在在职的作为一个兼职的外部董事进去,兼职的外部董事主要目的是调董事会的结构,知识结构,把知识结构配和好。所以对董事会大概是这么一种想法,就是最后的方向外部董事占大多数。董事会是国资委派出,董事会有两层,一层是董事,一层是经理。对于董事会实际做两层监督,一是代表国资委对董事会进行监督,监督董事会的程序和规范运转,该开会是否开会, 重大决策是否真正上董事会去会议上决定;第二是董事的个人评价,作为一个外部监事会看一个一个董事是否尽职,具体决策什么跟你没关系,就看住这两点就行了。对经理层,财务的信息、经营上是否规范,把这些信息提供给董事会,不提供给国资委。因为这是董事会掌握信息,评价经理人的重要依据。因为现在国有企业的透明度不够,外部又没有很多人去研究他。比如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之所以很难发挥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不掌握充分的信息。若要让独立董事个人去企业里找信息,那做不到。所以对董事会来说,外部监事会是对他是一个信息方面的支撑.我们想把这两部分衔接起来。

建立董事会之后,国资委和企业的关系也要变,国资委做的最基础的事情要变。一个要放经理层的任命,当然这个也是不太容易做到,如果董事会健全以后,尤其是外部董事占大多数以后,经理层的任命应该交给董事会,国资委不应该再管,变成一种间接管理,当然这是一个方向。我现在没有把握的是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跟这个能不能衔接好。第二个考核要放下去,给董事会,40 国资委去考核企业永远也算不过企业。董事会建立以后,尤其是外部董事占大多数以后,具体给经营层下什么指标不是国资委的事情,是董事会的事情,文件要求每一个外部董事在企业至少30个工作日,至少你比国资委要更多的了解情况,你去跟他谈指标去,那么国资委对企业原先是考核变成一种状态分析。国资委内部原先比如有负责考核的部门或者有专门分析机构研究企业状况,把企业不断的和其他同类企业进行对比,对经营状态进行跟踪。如果发现状态不好,提醒董事会,应该采取措施,也许董事会采取措施了,进行班子调整或者换人;若提醒后,董事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说明应该调整董事会。真正数的考核,交给董事会和经营层去谈,国资委对企业管理变成状态分析,最后结合在经营班子调整和董事会调整上。第三、薪酬管理要下放,经营者的薪酬就是董事会管理,当然国资委应该有政策的导向,大体国有企业要在一个幅度之内,具体董事会去谈。第四、决策权要下放,授给董事会,明确董事会去决策,同时,责任追究制度要到位。如果董事决策失误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说明董事不称职,董事也不能做了。第五,要建立与董事会和董事的一套相关制度。国资委对董事、对董事会与和国资委直接对企业是不一样的,比如要有董事会的报告制度,董事的选择、考核、薪酬的制订等。对董事是比较简单的,如对经营者有套公式算年薪,对董事就是董事津贴,董事津贴也不完全一样,有大企业,有小企业,分几个档,比如四万块钱一档、五万块钱一档、六万块钱一档,在这个位臵就拿这个档的津贴,董事会开会还有会议津贴等等这些方式。我们准备拿七个企业来做,现在基本文件出的差不多了,先起步,难度也很大。难度大主要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认识并不太统一,设计的制度是不是真比现在的制度好,这个需要通过试点才能说明,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一般的讲,不太愿意接受外部 41 董事占大部分,企业说我们最了解企业,外行来领导我们,企业不太接受这个;另外公司治理结构跟现行干部制度、人事制度结合在一起,有一个衔接的问题。我们想先从派外部董事做起,也许我们一开始不派到一半,但外部董事先进去,所以如果企业的体制是这样构造,那么国资委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往这方面调整,所以现在往下走,从国务院国资委的角度也有许多看不清楚的地方,到底企业体制能调整到什么程度,根据企业体制的调整,调整国资委的定位、功能包括机构设臵。但是我的感觉,对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是三个环节。第一个透明度,透明度如果能够做到,好多事情都好办,如果透明度做不到,好多事情就没有根基,透明度就包括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制度,包括监事会。第二个环节是选人用人激励约束,涉及到法人治理结构,涉及到考核、涉及到薪酬。第三个结构调整。如果在这三个方向上我们都能做出一些进展,我想国有资产管理,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就能大大的往前推。

上面我介绍的都是这几年我们做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看法,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都是非常复杂的改革,现在还在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改革,谁都不能说谁就对它有多深的认识或认识怎么样,我们觉得需要各个层面大家一块进行探索,同时需要各个层面加强交流,所以我今天的意思就是把我们的一些想法,一些看法跟大家讲出来,交换一下咱们的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各位参考,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市国资委系统党建工作半年总结会上的讲话

在市国资委系统党建工作半年总结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今天我们组织全体委属各党委支部汇报总结上半年工作,为抓实做好下半年工作提供借鉴,刚刚各党委支部汇报的都深入具体,在抓党建工作上是投入了精力,下了功夫的,尤其*支部的“党建+”做法,*支部的“坚持三心做到三融入”做法均被上级作为模板在全市转发。在这里再次提出表扬。关于下半年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次党代会精神,机关党建工作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进行大胆的创新,切实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创新机关党建工作不仅仅是继承、发扬传统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更要改革不适应发展要求的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方式等,围绕中心任务,把握重点环节,凝聚整合机关党建资源,充分发挥局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创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努力拓宽机关党建工作的新领域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是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

一是要找准坚持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

要始终服从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根据发展工作的目标任务,明确党建工作的内容,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难点,确定党建工作的重点,围绕经济工作的开展,落实各项保证措施。二是要找准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要紧密结合国资委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找准结合点,发现突破口,不断拓展机关党建工作领域。抓党建从部门业务工作着眼,抓业务工作从党建工作入手,使机关党建工作与部门业务工作做到相融互动,从而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协调、保证和监督作用。三是要筑牢机关党建工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要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平台,树立精品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精心谋划一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党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四是要壮大机关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党员是决定开展各项党建活动有效是否的主体,开展党建活动应该充分尊重党员意愿,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与党员队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活动计划,从而提高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活动有基础、有特色、有效果。

(二)解放思想,创新内容,努力丰富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内涵解放思想,创新内容是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的基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修正党建工作主要靠经验、靠传统、靠教育的旧套路,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创新工作内容,逐步向机关效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群团工作以及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工作领域拓展延伸。

其中,思想政治建设要着眼抓根本,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为重点,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建设要着眼于夯实基础,以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党员先进性

为重点,着力加强党支部建设,切实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作风建设要着眼于树立机关形象,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能力素质和效率为重点,不断深化和拓展机关效能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党风廉政建设要着眼于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群团工作要着眼于发挥优势,着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机关党建工作逐渐从抓常规性、事务性工作,转移到研究解决事关机关党建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来;从开会、发文等一般性指导,转移到抓根本、打基础、固本强基上来,从面上部署、总体要求,转移到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上来,既立足于经常性的工作,又集中力量抓紧解决存在突出问题,使机关党的各项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规范制度,创新机制,努力构建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规范制度,创新机制是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的根本。

一是要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

建立完善职责明确的党建领导责任机制,建立局党组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机关党委具体负责,党支部具体落实,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的工作责任机制,做到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考评。

二是要建立完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近期激励与长远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引导党员启动内力、提升素质、发挥作用,切实调动各部门抓机关党建、党员干部参与机关党建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通过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发挥典型激励作用;通过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导向激励作用,从制度上保证优秀党员脱颖而出:通过争先创优等活动,发挥荣誉激励作用,不断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三是要建立完善目标绩效考核机制。

要根据机关党组织的工作任务,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制定目标督查、绩效考核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切实增强机关党建工作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党建目标精确化,评价规范化。通过定期考核,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要建立完善督促检查机制。

将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经常性督查与集中督查相结合,抽样督查与全面督查相结合,专项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强化督促检查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部门随便应付了事的状况,推动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五是要创新推进制度落实机制。

机关党建制度多为实体性要求,缺乏程序性规定,有的制度很难操作。同时在每一项新的制度出台时,制定相应的工作推进和责任考核细则,明确相关程序规定,使制度更加科学可行。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日渐临近,让我们凝神聚力,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作风,切实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展现特别担当,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和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统一思想,深化对科学监管理念的认识;结合我市实际,就全面落实省局提出的打造“三区”、构建“八大体系”的任务提出实施意见;总结交流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动员系统上下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今年上半年工作的主要特点

今年极不平凡。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正是在频繁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确保奥运会食品药品安全和经济发展遭受严重不利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展开的;我们还面临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局体制和职能调整等一系列的变革,可谓情况复杂,责任重大,难度增加。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坚持“保护公众健康”的科学监管理念,全面正确履行监管职能,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创新监管工作思路,切实解决药品市场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围绕大局,确保奥运食品药品安全和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确保奥运食品药品安全,不但是完成监管任务的需要,更是监管工作服务大局的严峻考验。我们积极发挥牵头作用,理清工作思路,提出了“五个确保”的目标任务,即确保供奥食品核心企业和产品安全,确保兴奋剂整治到位,确保供应奥运举办城市食品药品安全,确保奥运期间来我市运动员、游客食品药品安全,确保奥运期间食品药品不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根据国家局和省局的要求,进行全面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结合我市实际,遵循“全面整治,抓好重点,打击非法,重在规范”的工作原则,我们从三个层面开展了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一是规范兴奋剂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市局和××局将全市唯一一家生产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我市人健药业,列入重点监管,派驻了监督员,加强了各个环节的检查督促。二是做好与兴奋剂相关药品生产和经营的监管。对全市8家生产含兴奋剂药品目录药品的生产企业,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对具有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经营资质的10家药品批发企业,逐一进行了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对所有流通企业销售含兴奋剂药品的情况实施全程督查。三是开展化工企业生产兴奋剂类产品的专项检查。对全市296家化工原料生产企业,逐一进行检查。还开展了反兴奋剂宣传活动。做好组织牵头工作,认真做好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掌握了解供应奥运核心场馆和举办城市食品的生产企业,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奥运食品安全的文件。

经费控制”四大目标。××局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五个行业共40家单位开展试点工作。

(四)强化基础,全面提升系统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坚定科学监管理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全系统呈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各级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正气、提倡大气、追求崇高;处室、队所、各局相互之间的协作明显加强,整体性不断呈现,合力明显提升;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处理,坚决防止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启动专门化监管队伍建设,提出分期分批培训计划,各项培训项目正在顺利进行,法制工作队伍30余人在华东政法大学为期一周的培训顺利完成。完成药检所用人制度改革工作。开展评优创先活动,对本系统2005-2007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弘扬正气,激励先进。××、××、××三局建设积极推进,开始正常履行各项职能,市局机关处室和稽查支队与三区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信息化应用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监管业务网已经基本正常应用,并随着信息积累,应用不断深化,全市系统基本实现行政信息和监管业务信息共享,增强了系统性和整体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展与相对人联网工作,流通环节已完成与监管相对人联网达到86%,医疗机构联网工作也正在推进;与相对人的交流平台基本建成。××局加速推进可视化药品网络监管系统,制定了实施方案,已与25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联网。新建我市市药品检验所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口岸所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强化依法行政工作,制订并出台了《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意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药品批发(连锁)企业药品购销监督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我市市药品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被列入市政府一类规章立法项目,《我市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管理办法》被列为市政府二类规章立法项目。行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也稳步推进;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回顾上半年工作,面对任务重、要求高、难题多的复杂形势,全市系统始终保持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展、新的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药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行动诡秘,情况复杂,危害严重;一些企业还存在安全风险;二是面对复杂的形势,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处理复杂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增强;三是监管工作的规范性需要提高,制度不够健全,现行制度执行不力,自由裁量随意性较大现象还是存在;四是基础性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不够,监管机制不完善,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五是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统一监管工作认识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不确定因素增加。从年初的南方特大冰冻雪灾,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使得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举办奥运会的特殊任务,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指示精神,及时研究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内大局,结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全面部署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自觉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置于全局之中,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为保护公众利益,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奥运安全,为确保抗震救灾任务完成,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部门处于政府经济管理的核心地位,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那么,当前经济形势与监管工作的关系是什么呢?如何通过全面科学履行监管职能,推进食品药品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在经济出现衰退的形势下,监管部门更应该理清监管思路,调整监管策略,把握监管本质,发挥监管工作在规范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生产能力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市场经济规范有序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次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都酝酿着新的经济周期的开始,也就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经济发展,使经济质量上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手段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下一轮腾飞做好准备。

那么,联系我们对食品药品的监管职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贯彻省市委“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发展方针,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我们认为要把握一个原则,坚持一个标准,统一五个认识。

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牢牢把握依法行政这个总原则。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是特殊的社会主体,其一切社会管理权限均来自于法律的设定和授权,政府的行为受到法律严格的制约,包括实体和程序。理解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从法理上说,法无规定的政府不得作为,法有规定的政府必须作为,否则就是不作为和乱作为,都是政府的违规行为;从政府行政行为说,政府必须对社会主体的一切合法诉求及时作出回应,对一切违法行为及时依法进行查处和纠正,以保证社会的公正合理;从政府行为的操作层面上说,政府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符合程序,只有规范合法的程序才能保证结果的合法。因此,依法行政是政府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社会公正的基础;国家公务人员的规范意识,是确保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性的前提。无论在经济高涨时期,还是经济衰退时期,监管部门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总原则,否则必将出现不作为和乱作为等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必然走偏方向;坚持职能,依法行政,这是当前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任何偏离依法行政方向的行为,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必然会破坏经济秩序,破坏经济发展的环境,最终阻碍经济发展。

坚持一个标准就是要牢牢记住我们工作的基本目标。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处在市场经济的核心部位,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政府部门是在不同的角度来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宏观经济部门与监管部门只是在市场中的分工不同,而终极目标是一致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无论经济发展处于什么状况,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目标不能变,那就是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市场秩序。不能因为经济不景气了,可以以发展经济为借口,放任假劣食品药品来危害公众健康,侵害消费者利益;也不允许借口保护企业利益,避免企业发生倒闭,而对严重违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在经济衰退时期,必须防止对党委政府经济政策的片面理解,片面强调帮扶企业,甚至导致监管指导思想的偏差,使“监帮促”思想重新找到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实现基本目标,也正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在经济比较困难情况下,渡过难关,获得新生的必要条件。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全面履行监管职能,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基本要求。

统一五个认识就是依据经济形势必须调整监管重点和策略。我们的监管职能是法律规定的,是相对稳定的,具有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都要全面正确履行好监管职能。其实,我市市政府在出台经济发展措施,明确抗震救灾职能时,都能科学界定我局的职能,为我们正确履行职能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我们了解有的地方并非如此,比如要求监管部门联系药品生产企业,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有的人甚至以减轻企业负担为借口干预办案等。但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也要认真研究作为政府监管部门,为促进经济发展,摆脱经济危机影响,发挥监管部门作用的问题。我们提出要通过监管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于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服务于企业重组规范,服务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当然更必须服务于保护公众利益。具体的说,需要把握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决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行为,保护合法企业的合法利益。在经济相对衰退时期,往往会有一些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冲击正常经济秩序,使得已经面临困难的合法企业遭遇不正当竞争,受到更加严重的挑战。政府监管部门必须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决不让破坏经济秩序的力量生长,肆无忌惮地横行于市场之中。比如,我们整治“药品冒充非药品”的产品市场,就是保护合法企业、合法产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市场上时有出现,有的数量很大,危害严重,要坚决打击。

二是在监管工作中必须坚决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就是政府不能乱作为,防止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

下载市国资委副主任在全市国有监管企业监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国资委副主任在全市国有监管企业监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