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年间1200名企业家自杀生存状况堪忧(范文)

时间:2019-05-12 12: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20年间1200名企业家自杀生存状况堪忧(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20年间1200名企业家自杀生存状况堪忧(范文)》。

第一篇:中国20年间1200名企业家自杀生存状况堪忧(范文)

中国20年间1200名企业家自杀 生存状况堪忧

2004-10-23 作者:实习生严玮 转载自:人民网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进入论坛

谁在“谋杀”?

——当代企业家生存状态之忧思

老总半夜寻死掀开高端人群心理危机

和往常一样,下了

夜班的南京亚东汽车修理公司的修理工李林骑着他的金城摩托回浦口的家。长江大桥上很畅通,猛加几把油门就到了桥心。突然一幕令他吃惊的情景出现在他的视野中:大桥桥栏边,一个略显肥胖的男子,正努力地攀越桥栏,其势头是要跳江寻短见。李林一个猛踩刹车,摩托车戛然而止。随后他以最敏捷的动作跃到桥栏边,一把搂住对方的腰,死命地向后拽„„这是本月15日夜晚发生在南京长江大桥惊

险的救人一幕。

让李林意外的是,被救的寻短者竟然是他认识的江北一位知名企业的老总。这一点,他确认无疑,因为此前,这位知名老总在当地

新闻栏目中频频露脸。汽车修理工的李林甚至有幸为他的爱人保养过车,老总当时还递给他一支“中华牌”香烟。

这样身份的人怎么会深更半夜里出现在长江大桥上并准备投江自尽呢!?对李林而言,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是啊,这位平日内风光无限的老总怎么会想走绝路呢?带着这样的疑惑,记者试着在网络搜索GOOGLE里输入“企业家自杀”的字样,随后蹦出的数字更是令人吃惊不浅!

信息显示,自1980年以来,仅有记录的,中国便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这其中有:上海大众老总方宏。他是一位清廉的国企老

总,企业营运状况良好,但他不幸患上精神抑郁症,在1993年3月9日跳楼。其实再等一年他就退休了,可惜没能熬过去。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他在1982年出任习酒厂厂长,15年间把一个年产值只有300多万的县办企业,逐步扩展为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的大型企业。为此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后来企业营运出现问题,1997年7月28日在习酒厂被茅

台酒厂兼并前夕举枪自杀。

广州港澳中心李副总,因烂尾楼问题在2003年跳楼自杀。令人叹息的是,仅仅一个多月后,那栋烂尾楼就卖出去了。茂名永丰面粉厂老板冯永明,1993年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杀,年仅29岁。遗书中写下:“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

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北京金锐千翔通讯公司董事长祝凤生,自从他的妻子和女儿被入室行窃的歹徒杀害后,他陷入极度沉默中,和周围人几乎不作任何

交流。2001年10月15日,他从办公楼上跳楼自杀。经及时抢救命虽然保住了,但两条腿残废了。

这种非正常死亡形式令人们扼腕叹息,而“出师未捷身先死”另一种逝去的形式,同样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就在今年4月10日,全球著名的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JanMalm),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突然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步时,连

日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心脏已不能承受如此剧烈的运动,倒了下去,终年54岁。

就在杨迈离去的第9天,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坎塔卢波因心脏病发作与世辞别,这一天,离他60岁的生日恰好还有100

天„„

尽管南京李林从南京长江大桥上救下的这位老总寻死的原因,已不得而知。然而却掀开了成功人士,特别是企业家的心理危机的一

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只有9.5%。企业家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更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在对长三角企业家的追踪调查中,可以发现:一些人正在面临精神崩溃的危险。而比这更危险的是,人们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什么在吞噬总裁们的精神和健康周正猷是南京都市心理中心主任。每天来他的中心寻找“心药”的患者络绎不绝。尽管根据“行规”,来这里接受“一对一”的心理调整的患者都不会轻易留下真实的信息资料,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事业很成功,或者曾经很有

钱。

据周主任介绍,影响成功人士心理健康最多的是焦虑症。具体表现为:坐立不安或莫名其妙地胆战心惊;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脑子一

片空白,记忆力下降;烦躁;肌肉紧张;睡眠障碍;容易出汗。

前几天,一位年轻的私企老总找到诊所。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对下属和一帮铁哥们都很讲义气,但他一倒霉,那帮人说散就散了。他现在到处躲债。他想不通,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可怕念头。其实,不管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失败的企业家,在他们从商的过程中,多

多少少都会体验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特别对世态炎凉别要有甚于常人的承受力。

据周主任分析,选择做企业家,就选择了孤独。这种孤独除了影响企业家本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外,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家滑向悲

观主义的深渊!

其次是忧郁症。压力、焦虑是诱发精神病或忧郁症的主因。不管企业家本人的意志多么坚强,都难免有招架不住的时候。据统计,患者在对心理存在障碍的自述原因中,近七成接受检测的患者认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其中68%的企业家说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

超过10小时。

前不久接诊的一个患者对周主任讲,他总感觉周围潜伏着危险,有人在害他。有时,工作一闲下来,就感觉身体某个部位疼痛,到

医院又检查不出毛病。

周主任分析说,这些人从外人看来,董事长、总经理的名头既响亮又威风,但这背后却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和怎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精神的弦总是处于紧绷状态。因为经营企业需要完全地投入,资金、项目、人员、市场,一切都需要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在客户和一些部门要员面前,你是点头哈腰、赔尽笑脸的孙子,在员工面前,你又得威严高大,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由于企业是自己的,办砸了全得自己兜着,企业家无时无刻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双重角色的不断转换最易让人产生疲倦,诱发精神

病或忧郁症。

另外,时下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社会上仇富心理也在逐步滋生,而这无形中也加重了一些企业家的心理负荷。

其三,感情煎熬。资本时代里的事业有成者,要想找个“红颜知己”易如反掌,但他们同时又很看重传统道德。这种矛盾心理碍于自己特殊的身份没法与人沟通,所以越淤越厚。极易出现心理焦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疏通,往往走向极端。一位企业家坦白地讲,他的“红颜知己”三天两头换,多得连自己也没法计算。他说自己骨子里很传统,所以心里没有一天安宁过。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家活动半径比常人宽泛,所受外界的诱惑也多。特别在私生活上,超越“道德防线”的机会很多。但这些人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很看重传统道德标准和自己的公众形象。好在企业家的心灵承受力比常人强,但当压力超过承受极限时,他们就

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

一位上了《福布斯》榜上富豪在一家顶级夜总会就突破了这种极限。他抓起一扎扎钞票朝旁边的小姐们身上砸去,一边嘴里狂吼着:“拿去!都拿去!都是你的„„”心理专家指出,人的心理承受力就像一支弹簧,压得过紧,释放时就显得怪异。而压得过久,弹簧就

不能正常复位。

其四,偏执和多疑。许多人将偏执当成一种优良品质来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偏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只能是一种病症。中国大陆家喻户晓的“首富”牟其中就是一个实例。当年他倒飞机一战成名,于是野心膨胀,于是不但语不惊人誓不休,还雄心勃勃地要炸平珠穆朗玛,让印度洋上空的暖湿气流滋润中国西北干旱地区;不但把南德集团的办公室改为办公厅,还准备把生意做到太空去,要玩转卫星„„和其他企业家易患的心理疾病不同,偏执症往往以大胆创新的面目出现,而且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因此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企

业家本人和其他人都很难把它当成一种病症去看。但它对企业的危害却是最大的。

多疑,是企业家最易患的另一种心理疾病。李军是南京某房产公司的老板,便是典型的多疑症患者。有一次,他将公司的一套尾楼以低于市场价30%卖给了一位政府官员的亲戚,经手人是办公室主任。碰巧的是,没过几天,税务局便派人下来查公司的账目,尽管没有出任何问题,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与他低价卖房有关,但他就是一门心思认定是办公室主任搞的鬼。从此他看办公室主任,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发展到后来,他对所有的人都不放心,老觉得他们串通一气,想骗自己的钱,想把企业搞垮„„企业家一旦患上多疑症,往往

会彻底否定周围的人和事,把所有的人都想像成自己的敌人,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其五,困惑迷惘。的确,企业家作为时代的宠儿,在解决了金钱、地位、名誉的困惑之后,他们开始感受到信仰洪荒的恐慌。在自

我极度膨胀却又找不到更好的支撑的时候,心理疾病的产生便很难避免了。

从不到2万元起家,到如今产值达2个多亿的某外贸销售公司老总郑某,平时滴酒不沾,也几乎没有任何爱好,吃碗刀削面都比山珍海味让他感到舒服,但随其财富的与日俱增,他的心理困惑也越来越强烈:“资产过千万了,到底该怎么活下去?”他的想法或许会

引起一些企业家的共鸣。

社会学家认为,我国一些富豪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失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树

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没有社会责任感。而众多研究者指出,社会责任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家讳疾忌医。成功人士同样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调查发现,由于受“精英人士”带来的双重人格影响,患上心理疾病的企业家有90%的人不会觉察自己已经患病,而在患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企业家中,有90%以上的人不愿去看心理医生。心理专家认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家的这种误解,往往还根深蒂固。觉得这是很不光彩的事。加之企业家群体处于社会

上层,领导着成百上千的员工,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因此更加不愿就诊,而这却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心理“环保”要靠企业家“淡泊明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试想,一个企业家有病,他的企业还能健康吗?

众多的社会学专家已开始关注起这个以往被忽略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令人欣慰的是,一些企业家也逐步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正以更

负责任的态度寻求工作与生活的最佳平衡,同时力求上行下效,创造健康的企业。

近两年来,离开管理第一线的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大约1/3的时间是在山上度过的,而他每次上山时也还有一些固定的伙伴结伴而行,比如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冯仑。同时,他还发起成立了一个由200多名企业家组成的滑雪俱乐部,每年聚会一次。而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也不无骄傲地说:“我总是在晚上11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起床跑步。你们要是睡懒觉就欣赏不到苏州早晨的薄雾

有多美了!”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储兆端教授建议,从企业家自身来说,有意识地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爱好,以自己的生活兴趣摆脱心理的困扰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读一本早就想读的好书,或者绘画、练书法,做雕刻等手工小制作,都是可以增添生活情趣的,甚至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一段美妙的音乐、一顿丰盛的晚餐、一次倾心的交谈、一次浪漫的远游会更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企业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新形势下的企业家要有“MQ”意识,即“心理商数”意识。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特别是要主动接受生活的挑战,只有正视挑战,也才可能平和自如地融入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哪怕是

身处逆境也会坚信,“事实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糟”。

而若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自己有了心理障碍,也不要讳疾忌医,相反,更应积极地配合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第二篇:美国大学兼职教师生存状况堪忧

美国学术劳动联盟认为,当前美国大学针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大学需要将注意力转向这一群每天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

美国大学兼职教师生存状况堪忧

吴慧平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 中国教育报 》 2013 年 12 月 20 日 7 版

美国联邦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美国高等教育师资规模为180万人,其中约130万(75.5%)为没有取得终身教职的临时教师,具体包括兼职教师、临时教师以及没有取得终身教职的全日制教师,还有部分研究生助教。然而,这个不断壮大起来的临时教师群体,无论是作为个体在其工作的校园里,还是作为集体成为高等教育政策讨论的对象,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公众对这个群体知之甚少,仅有的了解都来自一些传闻、陈旧的数据以及高校或州政府发布的零散信息。为此,美国学术劳动联盟近日整理并发布了最新的调研报告——《兼职教师的写照》,对兼职教师的基本情况、薪酬福利以及专业支持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介绍,从而让我们有机会一窥美国兼职教师的生存全貌。

薪酬待遇及福利保障与其教育背景不相称

报告显示,尽管兼职教师已成为学术队伍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但是,他们在付出辛勤汗水的同时,得到的却是与其教育背景及专业训练极不相称的薪酬待遇及福利保障。

兼职教师的薪水通常是按每门课程并仅限于课堂时间来结算的,一些课堂外的服务,例如备课、课外指导学生、批改学生作业以及参加学校和院系的会议事务,兼职教师都相当于无偿奉献。兼职教师的课酬可以说是相当低廉,以3学分的课程为例,平均课酬仅为2700美元,而专职教师的课酬平均都在4000美元以上。当然,课酬还会因学历有所差异,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兼职教师课酬分别为2250美元、2400美元、3200美元。兼职教师的这种薪资水平与其学术资格极不匹配,不仅与具有终身教职的大学同事相比较,即便同样与美国各行各业具有同等学历的劳动力相比较,都属于较低水平。

在美国,人们普遍相信高等教育文凭会带来较多收入,但在兼职教师身上,没有看到这一迹象。而且,兼职教师的薪资与学校类型相关,社区学院的课酬最低,平均为2235美元,最高的为拥有博士授予权的研究型大学,平均课酬为3400美元。教师工会作为一种捍卫教师权益的组织,对兼职教师的薪资也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设有工会的学校,兼职教师的课酬为3100美元,没有设立工会的学校课酬则为2475美元。课酬也会因学科类型、课程层次、授课方式有所差异,大多数学科的课酬在2700美元左右,也有一些学科,比如工程学的课酬较高,为4000美元,低课酬学科如数学与发展教育学的课酬仅为2000美元。不同水平的课程对课酬标准也有影响,最低的是介绍性课程,为2250美元,研究生课程最高为3375美元。教学方式也对课酬产生影响,现场教学的课酬平均为2850美元,网上教学的课酬为2250美元,混合教学的课酬为2462美元。性别对兼职教师课酬产生的影响不大,女性兼职教师课酬为2700美元,男性则为2780美元。

除了薪酬之外,美国学术劳动联盟还将福利保障纳入调查,而调查结果同样令人心酸。虽然大多数兼职教师都有医疗保险,但是这种保险并非由任教学校提供。调查结果显示,17.5%的人医疗保险不是由任教学校提供,而是从其他渠道获得,37.3%的兼职教师医疗保险由配偶与合作单位提供,仅有22.6%的兼职教师医疗保险由学校提供,其中4.3%的人由学校承担全部费用,14.6%的人费用由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3.6%的人医疗保险由个人承担全部费用。

与少得可怜的医疗保险相比,享有养老保险的兼职教师比例则要高得多,4成受访者声称他们享有由学校提供的养老保险,只不过所缴费用因校而异,5.3%的人养老保险由学校交纳,26%的人为共同分担,9.2%的人则由个人全部承担。公立高校在为兼职教师提供福利方面显然要较私立高校做得好一些,公立高校中,23.4%的兼职教师有医保,46.9%的人有养老保险,私立高校2种保险的覆盖率分别为16%和20.6%。

教学资源及专业发展机会获取不易

高校提供的教学资源与专业支持有限,则是兼职教师遭遇到的另一种打击。有近2/3的受访者表示,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像与学生面谈这类与学习有关的活动,校方均不支付报酬。一般来说,社区学院与文理学院为兼职教师提供的资源与支持形式要稍微多一些,这显然是由于社区学院与文理学院对兼职教师的依赖程度更高,因而也更为关注兼职教师的生存状况。或者也可能是由于这些院校普遍设有工会,从而有更多机会获得资源和支持,尤其是在薪酬方面。据受访者介绍,他们可以获得以下一些支持:

17.9%的人认为他们会因课程取消而获得补助,没有工会的高校比例则为9.9%;9.7%的人认为他们因参加系里会议而获得报酬,没有工会的高校比例为5.4%;14.5%的人认为加班会获得报酬,没有工会的高校比例为3.8%;33.9%的人认为他们的工资会定期上调,没有工会的高校比例为12.1%;19.4%的人认为他们有工作安全感,没有工会的高校比例为3.9%。

总体而言,美国高校提供给兼职教师的专业支持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较低水平,这一方面可能是受制于日益窘困的财政状况,使得高校无法投入更多经费来改善教师待遇,而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高校只是把兼职教师作为教授某门课程的临时工看待而已,不愿意为此投入太多精力与经费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大学需要将注意力转向兼职教师

美国学术劳动联盟所做的调研证实了一些传闻,兼职教师只需要履行教学责任,对所教学科负责,而不需要参与学校的所有活动。学校也没有为兼职教师履行教学职责提供足够的支持,所以兼职教师的辛勤工作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微薄的薪资使得一些兼职教师生存处境艰难,部分甚至连养家糊口都有问题。据美国学术劳动联盟提供的数据,半数以上的兼职教师年收入不到3.5万美元,2/3的人年收入不足4.5万美元。也许从其收入状况来看,这份微薄的薪水在家庭开支中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受访者(家庭收入在6.5万美元以下)声称他们的收入在维持家庭开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先不论收入对个人生存的重要性,单就从这种低廉的报酬及专业支持的匮乏而言就与高等教育的价值相悖,因为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角度来看,接受高等教育都能获益,但显然兼职教师并没有从中获益。这种低水平的薪酬与支持一方面反映了高等院校的某些短视之见,以暂时的利益算计而牺牲掉未来长远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疲软与不景气,大学能够轻而易举地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并以低廉的价格雇用他们。美国学术劳动联盟认为,当前美国大学针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是一种基于学校长远发展的策略,现在应该是反省与检讨的时候了,大学需要将注意力转向这一群每天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使其在受到重用的同时,获得更公正的待遇。

第三篇: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注:本次调查由《生命时报》社主办,搜狐健康、人民网健康频道、环球网协办,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本专题内饼状图数据截止于2008年2月19日。

各大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肿瘤医院、中国康复医学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鼓楼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多家全国著名医院的党办及宣传部门。

在填写调查的医生中:

按职称分:

住院医师:496人; 主治医师:418人; 副主任医师:193人; 主任医师:49人;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1人;其他

按医院等级分:

三级特等 0人; 三级甲等 575人; 三级乙等 116人; 三级丙等 6人; 二级甲等 342人;

二级乙等 47人; 二级丙等 5人; 一级甲等 42人; 一级乙等 7人; 一级丙等 2人;

私人诊所或民营 22人;

综合:您觉得目前自己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a.自身发展的前景21518%

b.工作压力14512%

c.收入问题27023%

d.家庭关系101%

e.身体每况愈下303%

f.没有享受生活的时间18115%

g.医患关系32428%

1、关于“社会地位”:

您周边的大多数人如何评价医生这个职业(医生的回答)

a.白衣天使,很光荣535%

b.很好的选择15013%

c.还可以41335%

d.费力不讨好,没意思55947%

2、关于“劳动强度”:

平均每个工作日在单位的时间

a.小于等于8小时797%

b.8-10小时52745%

c.10-12小时38733%

d.多于12小时18416%

每周的工作时间是

a.小于等于40小时444%

b.50-60小时38433%

c.60-70小时34029%

d.70-80小时22819%

e.多于80小时18115%

您平均多长时间轮值一个夜班

a.2-3天21118%

b.4-5天64555%

c.6-7天22619%

d.8-9天303%

e.多于10天656%

大多数工作日,中午是否可以休息

a.休息一个半小时34329%

b.休息半个小时46139%

c.不能休息,连续工作37332%

身体状况:每天下班后

a.感觉还不错645%

b.有些疲劳65756%

c.非常疲劳45639%

午饭怎样解决

a.午饭时间从容吃饭16814%

第四篇: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

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医生如何评说自己

“67%的医生曾连续工作36小时以上”“83%的医生称同事中有人患癌症”“75%的医生年收入低于4万元”……本报此前连续三期推出的“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系列报道公布了以上数字,反映了中国医生生存的部分现状。与此同时,在对百姓进行的调查显示,仅20.80%的人认为医生是“白衣天使,很光荣”,43.61%的人称这一行业“费力,但不讨好”。

面对这样的现状,医生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职业的呢?此次,本报与丁香园网站进行的网络调查,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8个城市19家医院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183名医生中,43%的人对工作“既喜欢又怕”,仅8%的人表示“很热爱”这一职业,89%的医生想过“离开医院”。

43%的医生对工作“既爱又怕”

作为让老百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医生自诞生伊始就被赋予了神圣、崇高的地位。但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到“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时,43%的医生尽管喜欢,但“也害怕,怕病人闹事,怕值夜班”,24%的人认为“它仅仅是一份工作”,仅8%的人表示“很热爱”。同时,89%的医生常听到身边同事对工作的抱怨,89%的人想过要离开医院。

“尽管数据中可能有些情绪化的因素,但也反映了很多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的想法。”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高海鹏、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对调查结果的看法出奇得一致。高海鹏院长表示,属于医生的荣誉和价值肯定,要从后半生才开始。大多医生年轻时工作强度大、收入低,还得面对医患矛盾。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邓开叔也表示,医生状况目前苦乐不均。35岁以上的医生职业满意度高些,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则容易萌发“走”的念头。王拥军院长则告诉记者,他们医院每年都有人放弃“医生”职业,去一些医药公司卖药,甚至做起了和医学完全不搭边的工作。2007年,甚至有一位外科医生在《中国青年报》上刊文,无奈地称:“我不想再做医生,哪怕去街边弄个铁桶卖烤红薯,哪怕去擦皮鞋。”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从迈进医学院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他就认为医生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张孝骞、林巧稚这些医学大家更是我们的榜样。但目前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和他们当时完全不一样了。他们那时不用贷款买房,不愁工资不够花,更不用怕有些患者的过激言行。可我们现在工作累、收入低不说,还得处处如履薄冰,横跨„医院‟和„法院‟之间。压力一大,难免抱怨两句,偶尔也会赌气地想„干脆不当医生了‟,但冷静下来想想,还是舍不得这个职业,所以必须坚守。”

医生压力来自何方

诚然,导致医生抱怨,甚至产生离职想法的原因在于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调查中,98%的医生称自己每天都面临巨大压力。对此,专家们认为,医生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首先,医患关系存在矛盾。调查中,80%的医生表示,其压力主要来自医患关系。的确,近年来,有关医患矛盾的事例和数字经常传出。在一些患者眼里,医生成了冷漠的、可牟取灰色利益的职业。有患者甚至携带录音笔和摄像机就诊,记下医生的言行,以备将来“对簿公堂”。我们的调查也显示,仅2%的医生没碰上过患者或家属辱骂医生。王拥军院长告诉记者,20多年前,患者对医生无比信任,即便医疗中偶有差错,患者也能理解。“当时,一个医院一年有1例医疗纠纷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可现在,有的医院一年就七八十例。医患关系的紧张实在让人悲哀。”

而有的百姓认为,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医生。“有的医生拿红包、回扣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有的医生态度恶劣,冷冷地问几句话,就把病人打发走了。别说悬壶济世了,就连基本的工作态度都不能保证。能让老百姓不抱怨吗?”面对百姓的抱怨,很多医生其实也能理解,一位年轻的医生留言称:“我们有时是觉得委屈,但仔细想想,现在不少医生的医德确实比以前差了很多。拿我自己来说吧,一天下来看几十个病人,已经成了机械运动,很难想到坐在对

面的是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急需帮助的病人。”病痛折磨下的患者往往更脆弱、敏感,哪怕一句不耐烦的言语,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伤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指出,医患矛盾的产生有体制、医生和患者等多个因素。“但无论如何,医生对自身的肯定主要来自患者的肯定,如果长期得不到肯定,容易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而医患矛盾又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调查中,仅5%的医生表示,自己从没焦虑或抑郁过。

其次,高期望与医疗中不确定性的悬殊。有人说,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他肯向你倾吐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医生的神圣在于此,医生之难也在于此。“的确,医生是一个成就感与挫折感并存的职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告诉记者,老百姓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因此对医生有着超出寻常的期待;百姓的高期望使得医生对自身的期望也很高,希望尽快把病治好。但医学的不确定性又会不断带给他们挫败感。俞国良教授也表示,医生对自身的高期望与实际知识、能力出现偏差,是压力主要来源之一。

再次,对未来迷茫和困惑。调查中,当问到“对未来工作方向预期”时,仅5%的医生“充满希望”,63%的人选择了“一般”,32%的人甚至认为“没指望”。上世纪90年代,身为麻醉科医师的台湾作家侯文咏描写了大医院中实习医、住院医师的真实生活。他们不知要写多少篇论文才能挤进有资格晋升的“茫茫人海”,不知其间会不会因一个失误就“丢了饭碗”。高海鹏院长指出,对前途的迷茫是很多医生面临的最大困惑。俞国良教授则指出,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患者和同类疾病,时间长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但这个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勤奋吃苦、默默奉献,能耐得住寂寞。”

最后,来自收入等其他因素。“医生收入并不高”在本报第237期头版《医生收入低不低》中已做过详细报道。此外,王拥军院长告诉记者,国外医生的工作只是把病看好,但中国医生还得承担医保、公费医疗等负担,这些出了问题,同样得惩罚医生。很多医生表示,他们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专心致志地看病,不用想一些其他的事。”

当然,调查中同样有让人感动的数据——65%的医生背后有家人的支持;69.55%的百姓认为医生收入和付出相比“偏低”。袁钟教授表示,如果说医生在踏入行业门槛的那一刻就选择了奉献的话,其家属的付出也丝毫不亚于他们。

医生压抑,受害的是百姓

当巨大的压力接踵而来,医生难免在工作中变得敏感、紧张、压抑。“这样下去,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老百姓的利益,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王拥军院长指出,“以前我们会对刚入门的医生说,„你们要时刻以患者利益为重‟;但现在,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诊疗过程中保护自己。拿脑血栓溶栓来说,目前中国每年有100万人需要接受这种治疗,但真正做的只有1000多人。这是因为溶栓治疗中有60%并发症的可能,医生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保守治疗对百姓肯定不利,但也是医生现阶段保护自己的无奈之举。”

从医学发展来看,高海鹏院长指出,失去创新激情的医生只会得过且过,甚至半途而废,从而造成医学发展的整体滞后。“如果说上世纪,郭沫若、鲁迅等人弃医从文,是追求进步的表现。那么今天,医生放弃多年的医学生涯,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很多后来转行的人和我说起这事时,都或多或少流露出些许遗憾。”袁钟教授表示。

医生心态发生了变化,也让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令人忧心。调查中,81%的人认为近年来医学院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71%的人反对自己的子女再当医生。此前中国医师协会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医生的子女愿意再当医生的仅为17%。“现在的医学生的确不如过去,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本富指出,这首先由于医学院的准入门槛比以前低了;其次,医学生们看得多、学得多,但实践机会比以前少了;最后,医生社会地位的下降使得不少医学生毕业后另投其他职业。对此,袁钟教授表示,目前这种人才流失的情况可能一段时间内并不会表现得特别严重,协和医科大、北医、首医这些重点医学院校也不会门可罗雀。“但不

可否认,医生的这种心态会让其子女或学生深受影响。如果到将来,好医生越来越少了,百姓的健康谁来保障?”

医生需要更好的生存环境

尽管有委屈、有抱怨,甚至想过“跳槽”,但中国仍有600万医生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伟大的誓言。而社会,也应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能专心科研、全心全意治病救人,这也是为了百姓自身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利益。

邓开叔会长表示,医患双方必须冷静看待当前的医患关系。首先,医生要重建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美国某报社举办过一次“在这世界上谁最快乐”有奖征文,其最佳答案有三:

一、挽救患者生命的医生;

二、忙了一天,为婴儿洗澡的妈妈;

三、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作为接触到人类最高价值、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职业,医生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以德服人。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指出,“医生要有科学家的技术,传教士的心灵”。“这听上去有点难,其实很简单。”袁钟教授表示,“哪怕多和病人说两句,多给一些笑脸,对病人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有个病人对我说过,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感觉很无助时,一个医生走过来摸了摸他的头,他立刻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对医生来说很难吗?其实一点都不!”这就是医德。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俞国良教授则向医生提出了“六心”,即爱心、热心、用心、耐心、精心和信心。

对患者而言,则要充分理解医生,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医生也是普通人,更有好心人。俞国良教授认为,患者应该具备“四心”,即同心(设身处地为医生着想)、放心、安心、开心。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说:“人类99%的疾病可能目前还没办法完全攻克,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所以患者对医生的预期千万不要太高,否则会给他们过大压力。”王拥军进一步指出,当遇到医疗纠纷时,患者要用正当方式去解决。打骂医生,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耻辱。

从制度上来说,几位专家都呼吁,国家应加大投入,将医生和患者之间“钱”的纽带斩断。▲编后:截至本期,“中国医生生存状况系列调查”的数据和相关报道已全部刊登。此次有关医生甘苦、困惑以及医患关系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有网友留言说:“原来医生们也这么不容易,我们患者真应该多去体谅。”也有医务人员致电来:“你们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其实,目前医患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自省、自律。”

报道虽然结束了,但有关医患的话题还将探讨下去。希望我们一次次努力能够促进医患间的理解,让医生工作更受尊重,让患者心态更加平和,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让整个社会更和谐。

在此,《生命时报》衷心感谢积极参与调查问卷的广大医务人员和网友,及参与讨论的各界专家。

第五篇:中国女企业家生存状况调查:为什么她们更容易成功

□她们平均年龄46.5岁,大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她们经营的企业比男企业家更容易盈利;□她们比男企业家更自信;□她们将改变传统由男性主宰的经济规则编者按:大量的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妇女社会、经济、政治和家庭地位的巨大变化,一个典型现象——中国女企业家阶层已经出现。那么,中国的女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她们与男企业家有些什么样的不同?正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xx发展研究中心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为本报独家提供的这份研究报告可以说是中国女企业家的一张素描。数字中的女企业家生存状况本文综合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6-2001年六次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的主要结果。调查结果表明,与男企业家比较,女企业家相对年轻,学历略低,所学专业文科较多,由组织任命的相对较少。从所从事的行业看,女企业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女企业家在东部地区企业、中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中相对较多。从培训情况看,女企业家参加脱产培训的机会较多;初步掌握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居多。女企业家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女企业家的收入水平略高于男企业家。从自我评价来看,女企业家认为自己更能胜任工作,对自身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比男企业家更为满意。1、基本状况(1)年龄调查结果显示,女企业家的平均年龄46.5岁,而男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47.4岁。比较而言,35岁以下及46-55岁年龄段的企业家中,女性多于男性;而36-45岁及56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的企业家则男性多于女性。(2)学历调查显示,大专学历的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多1.4个百分点,而研究生学历的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少1.3个百分点;大学及中专以学历的男女企业家比例相差无几。(3)专业调查显示,企业家的专业以管理类比例最高,从具体专业分布看,财经与管理类企业家的比例为53%,其他专业依次为理工农医类31.4%,文史哲法律类6.8%,其他类8.8%。其中,专业为管理类、理工农医类的女企业家比重比男企业家分别少3.7和5.7个百分点;而专业为文史哲法律类、财经类、其他类的女企业家比重则比男企业家分别多3.5、2.5和3.3个百分点。(4)任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的任命方式以组织任命、自己创业、组织选拔与市场选择相结合为主。这几种方式中,组织任命和自己创业的女企业家比重比男企业家分别少7和1.2个百分点;而组织选拔与市场选择相结合的女企业家比重比男企业家多7.9个百分点。(5)行业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从事批零贸易和餐饮业的女企业家比重明显高于男企业家,多16.6个百分点,从事社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女企业家比重也高于男企业家,分别多3.4和2.2个百分点;而从事其他各行业的女企业家比重则低于男企业家,其中制造业低9个百分点。(6)地区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女企业家比重比男企业家多4.9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的女企业家比重则比男企业家分别少1.7和3.3个百分点。(7)规模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中型企业的女企业家比重比男企业家多4.6个百分点,而大型和小型企业的女企业家比重则比男企业家分别少1.5和3.1个百分点。(8)经济类型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女企业家比重比男企业家多3.8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女企业家也比男企业家分别多3.1和1.9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的女企业家比重则比男企业家少8.5个百分点,其他几种类型企业的男女企业家比重基本相同。(9)企业效益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女企业家经营的企业中,盈利企业的比重比男企业家的企业多7.8个百分点,持平企业也多4.3个百分点;而亏损企业则少12.1个百分点。2、行为特征分析调查结果从女企业家的学习、外语水平、计算机及上网、出国、收入、对工作和地位的满意度等方面,通过与男企业家的对比,反映了中国女企业家的一些行为特征。(1)学习情况比较而言,女企业家日常学习时间为1-2小时的相对较多,比男企业家多4.3个百分点,没有日常学习时间的也比男企业家略多1.4个百分点;而日常学习时间在0.1-1小时及2小时以上的女企业家则相对为少,分别比男企业家少1.3和4.4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还显示,女企业家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比男企业家多,女企业家参加脱产培训1-10天、10-30天和30天以上的分别比男企业家多4.5、4.4和0.4个百分点,而没参加过脱产培训的女企业家则比男企业家少9.3个百分点。(2)外语、计算机水平调查显示,女企业家不会外语的比男企业家少4.8个百分点,同时能进行专业阅读和口语交流(外语水平很高)的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分别少7.2和1.1个百分点,能进行函件处理(外语水平较高)的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多13.1个百分点。女企业家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比男企业家少10.5个百分点,同时能使用相关软件和会编程序(计算机水平很高)的女

园如何,我们的绿地怎样。这样,所作的决议由于吸收了男性和女性双方的考虑,我们共同的家园就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可以肯定地预言,更多的女企业家走上全球经济的舞台,将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只有更多女性参与企业领导,参与人员管理与培训,许多企业乃至整个世界的种种问题才有希望得到解决,因为那些问题深深地植根于千百年来男性社会化过程及男性主导世界的模式之—:铁面无情、权力较量、背水一战、不输只赢。

[1]

下载中国20年间1200名企业家自杀生存状况堪忧(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20年间1200名企业家自杀生存状况堪忧(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女企业家生存状况调查:为什么她们更容易成功(汇编)

    □她们平均年龄46.5岁,大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她们经营的企业比男企业家更容易盈利;□她们比男企业家更自信;□她们将改变传统由男性主宰的经济规则编者按:大量的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

    中国女企业家生存状况调查:为什么她们更容易成功

    □她们平均年龄46.5岁,大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她们经营的企业比男企业家更容易盈利;□她们比男企业家更自信;□她们将改变传统由男性主宰的经济规则编者按:大量的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生存术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生存术 作者:章奇时间:2012-11-06 最近,纽约时报报道了一个上海一家民营企业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因为知识产权纠纷而受挫的故事。在报道中,该企业因为原技......

    2010年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

    独家:2010年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 自《首席财务官》杂志2005年5月创刊以来,我们遇到了无数个令人郁闷的场景。这些郁闷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了CFO阶层本身。 拿最近的两个例子来说吧。 三......

    中国广告公司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中国广告公司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被访广告公司所在地分布 本次调查的被访广告公司所在地分布于26省(自治区/直辖市)、46市,总体来说可以根据中国三......

    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精选)

    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4)节选 看到或参与政府或医院宣传尘肺病治疗知识情况 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 文化程度 所调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受教育在初......

    中国首份中小企业家素质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首份中小企业家素质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首份对全国中小企业家的素质和需求状况的问卷调查报告12月初即将向世人公布。 今年9月份到11月底,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

    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系列报告

    丁香园联合《生命时报》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系列之一: 百姓如何评说医生 转自《生命时报》 ●作者 刘京京 王 晓 “白衣天使”是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赞誉,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