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如何将企业文化寓于农信社企业运行中
如何将企业文化寓于农信社企业运行中
企业文化在国内的企业中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了,多数企业从老板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只是局限在,喊口号,参加文体活动,听讲座这一类事情上,那作为我们金融服务行业来说,如何将企业文化更深层次的运用到企业的运行当中去,成为所有农信人去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企业文化是一个舶来品,它在国外被证明是最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农信系统中被广泛的接受与应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很多只注重形式以及无形的精神层面上,而不能很好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其实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从上到下都认可的并被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我们农信社从成立以来积攒并传承下来的很多运营上的经验,所以我们现在所执行的规章制度是目前来说最好的,那么怎样将我们的企业文化深深植根到企业的运行中去?从企业员工的执行力上来说,我们农信社近年来的人员文凭有了很大提高,业务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这为我们农信社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为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加强人员能力素质的培训,建立了一整套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培训计划,严格制定一个上下都能满意的奖惩条例,坚持以个人的德行为先的用人条件,打造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个人德行优良的队伍,同时对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加强对职工的心理关怀,发现员工出现心理波动,积极加以开导,立即找出原因加以解决。让员工对农信社有一种家的温暖,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员工之间互相理解,互帮互助,形成一个共同体。这样可以有效杜绝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到整个农信社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内容是具有传承和创新特性的,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如果企业文化脱离了现阶段的社会,那么员工与社会是不会认可的。农信社的企业文化基本是服务于三农,面向广大的农民兄弟的,我们的企业文化继承了老一辈农信社员工对农村工作有耐心服务有爱心的优良传统,同时也积极创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形态,新时期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很多客户对服务也有新的要求,我们的员工遇到问题积极同客户做交流沟通,互相理解,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广大客户的认同。
同时我们农信社也积极发动职工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来,让职工积极献言献策,好的建议会被采纳,被采纳的将给与奖励与鼓励,这样职工提出来的建议也容易被广大职工所接受与认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面对国内各银行竞争新形势下,在农信社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我们共同的企业文化引导下。我们把农信设建设成为一个内部公平竞争,人尽其才,外部核心竞争力强,社会形象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的新时代农信社。
第二篇:安全文化寓于安全管理中
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水上安全形势好坏,既影响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又影响到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行业率先实现开放化,“有水大家行船”,无论个体、集体、国有企业都可以从事水上运输,水运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由于市场准入标准等种种原因,也给水上安全埋下了不少事故隐患。水上安全管理机构要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就是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预防为目标,通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力,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督促水运企业及有关经济主体提高素质,构建现代的水运安全管理机制。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文化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以人为本,创新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体现在水上安全管理上,就是必须以保障从事水运的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最高原则,杜绝以危害人的生命与健康去换取物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非人道行为。水上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一是要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利用春运、黄金周等时段向全社会宣传安全知识,利用开展
“安全生产月”“三防一禁“等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向水运企业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能力,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要切实加强水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抓好水运企业经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从事水运业的所有人员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
过去,水上安全管理更多的是凭借规章制度的约束。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水运行业的日益专业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实现水上安全管理从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的转变。水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了,水运安全生产形势才能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当前,要逐步实现水运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船员安全意识的根本性好转,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安全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们海事人要以“牢记党的宗旨,主动做好服务“为契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负责任意识,主动作为强化宣传,以落实客渡船安全管理为主线,牵牢安全管理“牛鼻子”;以“四客一危”船舶为重点,确保船舶适航;以季节性工作为关键环节,夯实安全基础;以专项活动为载体,坚持长效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探索规律,研究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事前预防,不断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使文化力量对安全工作的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凝心聚力,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管理相对人自觉规范行为,发挥文化的精神动力,从精神层面鼓舞人、激励人,全面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素质,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坚持负责任理念,塑造文明执法形象,提高社会认可度;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水平,持续稳定辖区安全形势,打造平安荆江;增强服务理念,落实便民措施,深化水上运输绿色通道,积极构建和谐的长江黄金水道。
第三篇:国防安全教育寓于历史课教学中
国防安全教育寓于历史课教学中
刘康明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形势出现了新的样态。“国家安全所处背景、影响因素和实现手段均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国家安全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变量”。①我们既须正确解读传统国家安全的内涵,又应在变化了的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特征,以便更好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因此,系统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但长期以来;囿于观念滞后的原因,国家安全教育实质上并未以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方式开展起来。我们重视国防教育,但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严重缺失,导致人们国家安全观念淡化,对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现象认识不足。这不仅有害于我们现实的经济建设大业,更可能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主动讲述对人类历史有重大作用的民族战争。民族战争是人类整体的一 种普遍现象。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民族战争。而民族战争往往是解决民族矛盾的重要手段。中学历史教材中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很多古今中外著名的民族战争。这都是向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材料。教师在讲述时,一定要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精湛独到的见解,穿越重重时空之雾,再现烽火连天、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令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既能使学生了解民族战争的本质、起因、进程、后果及其影响,深刻理解民族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辩证关系,明确一些民族战争对人类历史发民所起到的关键的、具有转折性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知道加强国防的极端重要性,树立科学的民族战争观和国防观,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勇敢、顽强、严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创新、主动进取等优秀心理素质。
二、热情歌颂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爱国事迹。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我国历史上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是不胜枚举的。中学历史教材中用一定的篇幅,记载了这方面的典型事迹。
这些事迹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反抗侵略的精神。与世界史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相比,我国的历史赓然不息,从未中断。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有如黄河长江汇集百川那样,吸收了中国疆域内众多的大小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而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且一直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这一世界上极其奇特的现象,正是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向心力、凝聚力的伟大作用,也是国家防务体系有效抵御外来敌人入侵的必然结果。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民才有进步。”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对于教材中记载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事迹定要热情歌颂,揭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使学生从中汲取伟大的爱国主义力量,并且懂得任何一个民族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必然国防巩固,人民兴旺,国家富强。
三、充分褒扬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民族英豪。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中,涌现出灿若群星的民族英豪。他们把自己的理想、活动、命运和国家的兴衰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挽救国家危亡,为“拯救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而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矢志不渝,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动人寰、撼乾坤的悲壮史剧。他们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英雄业绩,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这些如巍峨高山、璀灿群星的民族英豪,中学历史教材都用相当大的篇幅,以载言载文、典型特写和议论有机结合的表述手法,不惜笔墨,着意浓抹。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对于教材中叙述的这些民族英豪,教师务必以崇敬的心情,充沛的感情,倾注民族之爱,用“寓人于事”“寓事于人”和“以人带人”的方法,借助画像、历史文物、文艺作品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叙述,褒扬他们的献身精神,赞颂他们的爱国思想,沤歌他们的英雄业绩,使学生油然而生敬意,在心目中树立学习楷模,进而加深爱国主义感情,强化国防意识。
四、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欺负、侵略我国的罪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土论丧、人民遭殃的屈辱史、苦难史。中学历史教材列举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欺负、侵略我国数不胜数、罄竹难书的各种罪行:大军入侵、强迫签约、割占领土、强开商埠、勒索赔款、驻扎军队、资本输出、烧杀抢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负、侵略,致使近代中国贫穷落后。这些血泪斑斑的国耻录,是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历史教学中讲述这些内容时,教师务必以愤慨激怒的感情,倾注全民族的恨予以深刻的揭露,激发学生牢记有国无防的伤痛和无防国危的教训,理解兵弱财匮就要被欺和贫穷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不忘国家耻、民族恨,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事业心、责任感,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振兴中华、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
五、无情鞭笞中华反侵略斗争中民族败类的丑恶嘴脸。中华民族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爱国与卖国、忠勇与好佞,总是相反相成,互为依存的。中学历史教材记述了鸦片战争中穆彰阿、琦善的“抚夷”“宽大”和中法战争中李鸿章的“不许轻言战争”,“败固不佳,胜亦从此多事”的投降嘴脸;甲午战争中叶志超、方伯谦的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狼狈丑相;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奴才形像;抗日战争中汪精卫投降日本、分裂国家的卖国行径。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对于这些如一抹黄土、几株衰草的民族败类,要进行无情的揭露、斥责、鞭笞,以使学生产生憎恨鄙弃。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曾经提出:“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在热情歌颂民族英豪的同时,无情鞭笞民族败类,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爱情观、美丑观、荣辱观,从而教育学生正直为人,任何时候都要把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
六、简要介绍一些军事知识。军事知识是社会生产水平在国防体系中的象征,主要包括战争、武器、军事理论、军事组织、军事条约和协定等方面的内容。对军事知识的叙述,中学历史教材详略有致。虽然有些内容叙述比较零散,但也生动具体地展示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状况的全貌,有力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成就及其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这些军事知识,既能加深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国防等方面历史知识的理解,更能树立学生的国防观。
在当前全国各地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深入持久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形势下,历史教学中抓好国防教育,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农信社如何构建特色企业文化
农信社如何构建特色企业文化
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入世后国外金融业的强大冲击和影响,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多年固有的企业文化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底蕴和文化基础,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也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其他金融企业相比,农信社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农信社特色。
一、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金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命脉,当企业文化上升为一种企业内部管理和员工行为约束的无形的软制度时,其对金融业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信社是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构建新形势下农信社企业文化必须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员和社区的发展方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维护广大农民及储户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集中体现代表金融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职业道德教育和金融法制教育融入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用正确的观点、先进的理念、积极的思想、上进的精神来武装农信社员工的头脑,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农信社经营管理的有效开展,让“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城乡互动、富民强社”的宗旨深入人心,并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使支农服务成为农信社经营管理的自觉行动。
二、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农信社作为金融企业,是以人的智力产品为主要资源的经济组织,人才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只有进入到文化管理阶段后,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紧紧围绕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和潜能来开展工作,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为员工创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搭建成长成才的有效平台,通过建立干部培养储备机制、员工流动竞争机制、岗位交流互动机制和人员晋升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人事用工制度改革,营造人人想干事业、人人干得成事业的良好工作氛围,达到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管理目标,从而逐步树立起对全体员工起支配作用的、积极上进的群体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员工上下同欲、合舟共济的团队意识和企业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落实现代人本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农信社属于金融服务性行业,满足客户的正当需求、大力拓展客源对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应该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它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农信社从业者经营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经营客户”,行业特性决定了农信社的金融服务业务要承担很强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诚信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灵魂。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开展社会调研,深入分析客户心理变化和社会潜在需求,围绕如何满足、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设计生产出全新的金融产品,并且注重增加金融产品的文化含量,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精神层面的诚信文化建设,正确解决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使客户对农信社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吸引力,实现企业、“三农”和社会多赢的发展局面。
四、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农信社作为金融服务行业,其核心竞争力是综合型的经管人才和优质的金融产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控约束机制和管理激励机制,并进一步将“粗放型”的制度管理升华为以企业统一价值观为约束的员工的自觉行为,实现从制度管人到自觉遵守制度的转变,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心、开发潜能,从而培养和塑造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并大力开发适合社会(“三农”)需求的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找准经营发展的市场定位,创建农信社自己的服务品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终端服务产品。只有特色企业文化和金融服务产品的有机结合,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才能形成农信社自身的服务特色,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的观念。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全靠“拿来主义”。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农信社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外部形势的变化,从企业理念、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企业物质表象等方面来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思维创新,依靠创新来增强企业文化的底蕴。没有创新就难求发展,农信社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将先进的、成熟的企业价值观植入员工的思想深处,形成员工统一的理念和行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将精神文化用物质表象的创新来加以直观体现,依靠独具个性的企业名片、标识、品牌、歌曲、传媒、着装等多种形式固化和表现出来,在改革创新的同时努力塑造优良的比较固定的社会整体形象,提高企业的民众亲和力,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企业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农信社必须从企业精神、服务理念、员工意识、管理方式、品牌形象等方面加强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依靠体制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农信社的企业竞争力,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寻求新的突破,从而领先占据金融市场新的竞争制高点。
第五篇:格力电器:将企业社会责任固化于企业文化中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而且是企业在发展中受到外围的批评和指摘中,被动发展起来的,但是今天的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主动行为。今天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对我们并不陌生。大部分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现是从慈善捐赠活动开始的,但慈善只是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初级阶段。在企业进入市场,随着经济发展以后,企业社会责任将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也有着中国企业的发展特色。比如,我们会常常听到这个市场上的很多“巨无霸型”的企业在各种场合,企业总部大厅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自己企业的社会责任宣言,但当我们听到、经历到这些企业的种种“潜规则”、“霸王条款”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企业社会责任在这些企业眼中,就如一些“奢侈品”。拥有这一“奢侈品”,并不意味着你真正具备与之相配的身份,但却可以让不了解真相的人误以为真。BNET 商业英才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今天逐渐强大的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缩影。
BNET商业英才网这次就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话题,采访了相关专家、不同企业的负责人,一起来探究目前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状态。今天我们采访的嘉宾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女士。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创造利润,促进企业自身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对股东、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责任。董明珠认为,把利润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早已被现代企业所摈弃,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的生产过程,更多地关注人的价值、关爱人的需求,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的同时,更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董明珠认为,一个企业如果不对社会有贡献,不对国家有贡献的话,它本身应该说就不是一个好企业。格力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空调企业,在做好自身企业的同时,还能够为大家做什么?当然是更多的是献出爱心。
究竟是什么条件可以保证或帮助格力电器真正将其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运营管理始终的呢?董明珠表示,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的每个员工在实际的日常行为中处处履行社会责任。要让员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管理者更要长期身体力行,为员工做好示范作用,他们亲历亲为和企业温情文化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另外,格力电器全体员工自发组织建立了“阳光基金”,用于员工及员工家属突发急病、或发生意外时的医疗费用和借款,帮助和救济有困难的员工渡过难关。
企业内部成立救助基金,这在中国企业界尚不多见。在汶川地震中,全国格力人共向地震灾区捐款2000多万。公司一些普通员工在业余时间热心义工事业,到敬老院、福利院照顾老人孤儿,多次无偿献血,被珠海市义工组织表彰。在格力,一种自觉的社会责任已经固化在企业文化之中,让每个员工成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个体,使勇担社会责任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行为。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社会责任是中国历朝历代商贾一以贯之的信念和品格。格力电器积极履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模范守法、以人为本、良性发展的企业公民。2010年,格力电器纳税39.33亿元;自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纳税164.77亿元,累计实现利税309.14亿元;连续9年位居中国家电行业纳税首位;累计向股东现金分红超过30亿元,远超过股市募集资金。多年来,格力电器通过捐资助学、捐款赈灾、扶贫济困等各种社会形式共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总价超过1亿元,成为慈善捐款最多的家电企业之一。
善待员工是企业家和企业首先必须做到的。企业必须以人为本,把员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切实保障基层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员工素质,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这样才能使员工建立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和责任感,成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个体。除了对员工职业素质的长期培养,良好优厚的福利待遇之外,格力电器对员工奉行的是温情文化。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出现了裁员降薪的现象,人才流失严重。但是格力电器却认为,把企业的风险转嫁给员工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格力电器不裁员,不降薪!
董明珠认为,一个企业,不仅要创造利润,促进企业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主动承担培养绿色消费观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长期以来,格力电器把以节能环保为重要指标的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并把节能环保作为打造和提升产品品牌的重要措施。格力将绿色发展战略植入公司发展战略中,积极研制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节能降耗,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格力电器将坚持“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发展思路,为“中国创造”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