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优秀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开始成为公认的管理学概念,并在国内外管理学著作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和反复论述。企业文化被提到了管理理论的重要位置。而且,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的趋势,对于一个成熟企业而言,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也正因为如此,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探讨更加深入。但是综观这些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个体文化研究比较多,对于本文所分析和探讨的优秀企业文化所要包含的共有内涵相对较少。
一、社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于经营者的哲学观和文化素养,但经营者本人以及被经营企业都只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价值取舍都只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反映,是社会千资百态的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虽然,我们并不否认个人及企业个体文化中的理性色彩。但是,企业文化如果背离了社会所尊崇的文化,只会被整个社会抛弃。千资百态的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先导,具有世界通约性的道德规范,都是不可违背的。
1.民族传统
文化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但凡文化,总是离不开传统,不能一提企业,想到的就西方经济学和和哲学思想,是外国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悠久民族,传统文化对人们思维意识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并在一定的时空点起最后的决定作用。现在,有一种非常危险的观念----文化再造。文化再造的出发点是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要求的伦理道德基础相悖。这种观点认为,为了实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顺利发展,必须重新构造我国的文化。并且形成以经过整合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文化紧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似乎也改变了我们原有的部分思维方式。但是,仅以此推断传统文化正在走向死亡是一种谬误。
文化是一种自生秩序,它是在人类长期的适应、调整、选择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历史的演进,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感官知觉和理性所能及的范围。人类的文化并不象17世纪的笛卡儿所领导的“构造主义”思潮所论述的那样可构造。在人类的理性和文化之间,不是人类凭借着天赋的理性去设计文化制度,去指导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只能批判继承地对文化做局部的修改、改良。社会文化是相对稳定的,特别在人类经历几千年文明史的今天,其中恒定的比重更大。
今天,伴随着国外产品和企业的涌入引起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抛弃,而只是修正。在事实上也不能成功。以跨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模式为例。一般而言,跨国企业文化管理策略大致可以分为:本土化、文化移植、文化嫁接和多向交叉四种。这四种策略当中,除文化移植策略之外,都有尊重和融会子公司作在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推移,完全忽略民族文化影响的文化移植策略的已日渐衰微。美国麦当劳公司曾经是采用文化移植策略最为著名的代表,但他现在开始在台湾买饭食、在大陆的部分城市也开始买中餐。从表象上看,这只是经营范围的扩大,但更深层次上是麦当劳公司对自己企业文化的修正,即融会民族文化。
我们不能把麦当劳的文化战略的改变归因为民族文化的阻碍,与之相反地说明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位居“上市公司最值得信赖股票”榜首的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仁修德,济世养生”,以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为核心概念。又如,中国航空业发展最快的海南航空公司,其企业标志以“生生不息”为创意,“生生”是佛家的本初理念。这些事例从正反两面证明:民族传统或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民族文化的协调和统一,是企业文化的协调属性的体现之一。
2.诚信
经济从本质上将是一种信用经济。而信用是一个需要引入法律的道德概念。也就是说,对于具有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持续性,来源于理性人的自由意志的道德的尊重,是经济的本质的要求,也自然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共性之一。在《财富》100强中,55%的公司声称“诚信”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经过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练,整个人类社会关于道德和伦理的思索,对于行为的正当性的判断已经取得高度的相似和一致。孔子的“天下归仁”与耶酥的“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这样待人”隐含的真善美是一致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与耶酥所说的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实际上也是同一个东西——人的公正的灵魂。也就是说,公理道德具有世界的普遍一致性。作为企业运行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本形态,道德对于企业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个企业精神财富。是企业在时常竞争中可以凭借而获胜所必须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三种资本。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公理道德的尊重已经构成企业的生命线的一个重要部分。
巴纳德认为,一个组织的首要目标是生存。由于市场经济的残酷、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不完善,给生存压力下的企业提供了动机又提供了可能性。现实世界中,也的确可以看到因为破坏规则而做大做强的企业。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这样的事例还要多。或许人们从这些现象上看到了破坏道德而不遭受惩罚的可能性甚至获得成功必要性。但事实上这只是权宜之计,这样的企业并不能真正地做大,它会在某一天轰然倒塌。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裁判,并不允许有违背道德原则的经济形态的存在。或许不遵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的企业文化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破坏道德秩序带给企业的隐性打击,其力度绝对是毁灭性的。南京“冠生园”以霉变的月饼加工新月饼销售,曾经辉煌了那么7、8年,但最终它破产了。改革开放之初,大量的“皮包公司”在短暂的疯狂后迅速销声匿迹。而超越法律的对道德的尊重,则往往会带来额外的收获。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破产后,法律上对以前的债务宣告结束了,但他依然坚持履行在道德上应该旅行的义务,并对所有的债务一一还清,这也才有他今日的崛起。
当然,单个企业对道德的尊重同样要与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水平相协调,不能落后,也不能太过超前,必须适度。中国的许多超级市场在发展初期尊崇“宽以待人”,强调消费者的自律行为,结果遗失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有的甚至达到10%以上。曾经很流行的消费者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地在购买商品后的一段时间退货而得到全额退款的做法也很快消失。结果发廊就把它的洗发水、发胶用了大半后要求退款。把购买的戒指等饰品在婚礼上用过后又退回商场,要求退款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影响了企业的利润,也使企业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发生了迷茫。
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经济以创新为核心。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只有不断地使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即与外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一致,才能生存下来。而只有当自己的这些技术、管理和制度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技术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要想始终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必须具有较强的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应地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与之配合。而所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以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经营要素的外溢效应。
不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企业文化,甚至可以扼杀一个企业。企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一种思维模式和标准,并进而构成稳定的企业文化。由于思维定式的作用,在新的问题出现后,我们往往倾向于使用同样的思维和方法,缺乏对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佛教的“所知障”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往往没有什么比成功更容易导致失败。大量研究表明,中国企业的鼎盛时期大多在6—7年的时间,平均寿命为6.7年,随后迅速衰落。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没有建立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是所有企业失败的共性。这之中,又有很大部分是因为企业的决策模式、管理模式没有创新,或者在多数时候,没有“与时俱进”观念或者说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笼罩下的企业,即使发现了自己在经营战略和策略上的重大缺陷,也往往在旧思维的强大惯性作用下,走向失败,而后续的经营者做出的挽救性的努力也将因此而大打折扣。很多走入困境的企业,最终都采取了“先破后立”的方式。不把旧摊子砸烂了,不能求的新生。那么,既然破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什么不力挽狂澜,扶之于将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会成本?其实,这个“破”,主要还是针对旧的企业文化去的。不如此,不能求得发展。
三、规则意识
1.遵守和善于利用法律法规
切不可以为,优秀企业文化所必须具备的民族传统是否定向外界学习的理由。事实上也很少有经过历史考验的文化是主张封闭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主张兼收并蓄的。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繁盛时期,都是对外交流频繁,大量吸取外部优秀文化的时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呈分割状态的独立市场已不存在,与外部的交流和竞争更加频繁。我们将不得不在自己的家门口与实力雄厚的各国企业竞争。中国作为后起之秀,不可能抛开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国际规则不顾而妄图发展。相反,我们只有在参与规则、利用规则过程中,才能保护自己,壮大自己。在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为国际规则允许,避免倾销等行为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补贴与反补贴税守则》、《反倾销守则》等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同时,要针对个别国家的具体的各种贸易壁垒,调整自己的战略,比如进可许可证、进口最低限价以及绿色技术壁垒等。此外,所在国的法律及政策性法规。例如我国的《会计准则》、《税法》、《商标法》等同样是必须遵守的。
2.企业内部行为规范与价值观的统一通常,人们把企业的约束分为“软约束”和“硬约束”两种。目前在论及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的时候,很自然地把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列入“软约束”的范畴;把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对职工的硬约束的范畴。把两者对立开来。即使在部分学术论文中,也存在着把文化与技术、管理对应起来加以论述,更有甚者把文化当作一种催化剂以讨论。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最上层建筑,由它决定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显性反映,是企业的“法制文化”。
从某种角度上讲,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制度是高度统一的,正如价格永远不背离价值一样,并不存在人们所关注的文化与制度的不协调,不对应。我们通常所说的不统一其实是深层次上企业文化的不完善或制度的落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优秀的制度的建立推动文化的发展,或者是先进的文化要求更加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则的出现。而我们今天正处在后一种状态下,即规则和制度等法制文化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矛盾。这或许可以很好的解释今天国有企业的困境。我们几乎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广泛的一致:国有企业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也不乏科技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口号,似乎也是最先从国有企业喊出来的。但是国有企业从一个整体上为什么就是搞不好。经济学家把她归咎于制度,是的,是制度并没有错。但是,这离真理还有一层纸,真正的原因是制度背后的文化。是对国有企业的属性的错误认识的后果,即社会主义哲学思想的泛化的设计思维的错误。这种思维把国有企业当作政治体制的一部分,使经济体带有浓厚的政治性。使国有企业的文化演变成一种行政文化,从而与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体所要求的文化发生根本的冲突。
四、对最佳“度”的把握
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于最佳的度的把握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也自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正如政治上的改革与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从宏观上看,企业的改革与速度之间,质量与成本、规模扩张与稳步发展、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对立统一的。从本质上讲,无论企业的战略是阳刚的还是阴柔的,是鼓励风险快速创新的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的,都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强调“快鱼吃慢鱼”是必须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大做强,但是“欲速则不达”。
改革需要把握“度”。国内的实达集团花了300万元请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做发展策划,老总叶龙选择了策划的两个方案中的激进型方案。5个月后,实达集团以损失了3000万元的战果收兵回营。这是忽略了速度与质量的协调的损失。
从微观上讲,企业的管理同样需要时时注意“度”的把握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团队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沟通反而增加冲突的可能性。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过快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比不创新更为不利。这些无一不再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也再证明古老中国的“中庸”思想并不是堕落的象征。
五、人性化
1.对职工的人性化管理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经济发展起核心推动作用的因素已经有物质资本或货币资本演变我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的管理与农业经济时代或者工业经济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工业经济时代的对于不具有理性和思维的物质管理,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主要是对于具有价值观和独立人格的人的管理。那么,这个时代的管理将不是控制、不是计划,而是通过对人的价值观的尊重和塑造,对于人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帮助,打造出强有力的吸引力,使员工个体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个时代的管理特色,将是人性化的,人性化的管理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做到重激励轻控制、身教重于言传、心理重于物质。加强对员工忠诚度的培养、重视对员工心理契约的维护。
对职工人性化管理还包括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尊重。人在社会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人是社会的主宰,还是社会主宰着人?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心理危险期,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以节奏快为荣,另一方面他们在难得的闲暇时期又会发觉在这样激烈的竞争和生活中失去了自我。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在中年男性人群中,有高达60%到75%的人处于疲劳状态。在中国的上海,这一指标更是达到了80%。快节奏的人的活动促成了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但是,市场竞争是否真会象经济学家们所描述的那样,永远加速度前进?本文认为,除非人类的本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异。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试想,当我们从尚未完全恢复疲劳的睡梦中惊醒,发觉如果不马上投入到日甚一日的高度紧张的“战斗”中,我们将无法生存和发展。我们即使以为人类社会不会因此而走向毁灭,也难以肯定这是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我们需要“工作狂”,但是一个由“工作狂”组合而成的社会群体是一个病态的而且不可持续的群体。人类必须实现与自己不可磨灭的生物属性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协调,而不是深陷入这个社会的某一个特定的方面而不可自拔。只有尊重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企业文化,才是尊重人、尊重人性的企业,才能将企业文化所能发挥的激励、约束、凝聚、辐射功能发挥到及至。
追求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协调是每一个企业的文化的当然内容。劳动保护措施,女职工保护则是人类社会为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协调设立的法制文化。但是,我们十分遗憾地说,在今天,这些措施实在是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甚至正在日渐减弱。女职工生育子女即失去工作、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职业病和特大安全事故的上升已成为人所共知的现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这个社会文化氛围笼罩下,现在几乎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没有达到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相当程度的协调,甚至人类自身也并不以为然。但是,这是一个必须要实现的任务。如果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长期不能得到有机的协调,将构成整个人类社会的灾难。
2.对顾客的价值观的尊重
对于(外部)顾客角色,我们经历了把它看作一个平均统计量,预先预定企业的顾客群体;交易中的一个统计量;需要培育信任和形成密切关系群体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管理者的心智模式以及背后的企业文化,都是把产品和消费者割裂开来的,没有实现产品与顾客的协调同一。未来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不但要求企业员工(内部顾客)的心态、行动与企业文化契合,而且要求企业追求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与消费者的价值观想协调。而产品则作为表现和满足这种协调作用的物体存在。把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作为起点,把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包括挖掘出顾客自己尚未明晰的需求为终点。要把消费者作为企业价值的一部分,是价值的创造者、产品的共同开发者和生产的合作者。要积极与顾客对话,共同影响预期的形成和促进共鸣的产生。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现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世界一流企业或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具有共同特征,其中均推崇诚信、创新、开拓进取、以人为本、善于学习等价值理念。学习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正处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企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企业文化;共性;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top-grade or well-known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is got from the process, of whichare very important honest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human-centered,learning-orientation, etc.They can be useful to corporations in building their own corporate culture.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common characteristic;enlightenment
企业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重要原因,并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世界500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事企业文化研究长达20年之久的清华大学的张德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的趋势,对于一个成熟企业而言,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影响,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国内外对此
有多种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确定的。笔者所谈及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特有且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一个的有机体系,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笔者重点探讨的是促进企业文化各组成部分有机发展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思想等,它们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二、优秀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
大凡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无论是位列世界500强的还是虽在500强之外但仍属国际知名的企业,多建设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分析这些企业的优秀文化,可以发现普遍具有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其中,最为推崇诚信、创新、以人为本、善于学习、开拓进取等价值理念,诚信和创新进取理念是核心。
(一)反映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深刻的民族烙印
企业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哲学观和文化素养,但经营者本人以及被经[1]
营企业都只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价值取舍都只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反映。另外,但凡文化又总离不开传统,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底蕴均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背景不同,必然导致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具有明显差异。企业文化无不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根植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离开传统文化的根基,企业文化就没有了文化底蕴,不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沦为形式。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使我国的企业普遍具有“拼搏进取、勇于奉献”的文化特点;美国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同样也是其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人们思维意识的影响十分巨大。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仁修德,济世养生”,以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为核心概念。中国航空业发展最快的海南航空公司,其企业标志以“生生不息”为创意,“生生”是佛家的本初理念。这些事例一方面证明,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协调和统一,也是企业文化协调属性的体现之一。
(二)坚持诚信,树立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观念和印象。在现代社会中,美好的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日益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形象力是文化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构成因子:一是企业信誉。把企业道德当作一种责任,从顾客或客户的关切点考虑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把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道德责任结合起来。二是企业美誉度,即社会对一个企业的认可程度,包括对产品质量、服务、企业经营理念的美誉等。三是市场亲和力。海尔的产品广为社会认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海尔的市场亲和力好。为此,企业应处理好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社会整体考虑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营销策略等。一个诚信的形象,将维系顾客或客户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练,整个人类社会关于道德和伦理的思索,对于行为正当性的判断已经取得高度的相似和一致。孔子的“天下归仁”与耶稣的“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待人”隐含的真善美是一致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与耶稣所说的“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实际上也是同一的——人公正的灵魂。也就是说,公理道德具有世界的普遍一致性。作为企业运行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本形态,道德对于企业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企业在竞争中可以凭借而获胜所必须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三种资本。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公理道德的尊重已经构成企业生命线的一个重要部分。
经济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而信用来源于理性人的自由意志对道德的尊重,具有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也自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之一。在我国,无商不奸的传统经营理念占据着许多私营企业领导的头脑,这给一些领导以误导, 认为非奸不能赚钱。然而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长期靠“奸”发展,破坏道德秩序带给企业的隐性打击,其力度绝对是毁灭性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裁判,不允许有违背道德原则的经济形态的存在,诚信经济已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所认同。在《财富》100强中,55%的公司声称“诚信”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香港富豪李嘉诚以拥有188亿美元跻身全球第十大富豪,他认为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信”,他曾说:“绝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那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我国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在3-5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上述观念问题不容忽略。[4]
(三)具备创新、超前意识,追求卓越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只有不断地使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只有当自己的这些技术、管理和制度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当而且必须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以改革的勇气促进和实施创新,以制度建设保障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勇于创新、大胆[3][2]
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任何求大发展的企业必备的精神,特别是进入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和源泉。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技术又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要想始终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应地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与之匹配。而所谓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以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经营要素的外溢效应。一个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还必须具有非凡的胆略和超前意识,具备勇于竞争、争创一流和追求卓越的强烈欲望。强烈的竞争意识、争创一流的精神是强烈危机意识的反应,它带来的是强烈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等,是实现
[5]持续和超常发展的内在动力。
美国最权威的三家管理机构——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企业的跟踪研究后,在联合撰写的《关于企业增长的报告》中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不断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说过的“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创新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丰富的内涵。[6]主要有:(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它创新的先导。最主要的是要求企业树立起知识价值观、竞争优势观、知识更新观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2)技术创新。瞄准科技前沿,调动广大管理者、员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是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
(3)产品创新。“产品常新,企业常青”,这是众多企业的成功之道。(4)组织结构创新。由过去的高耸结构逐渐向扁平结构转变,以降低经营管理费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5)决策方式创新。由传统的决策模式向现代决策模式过渡,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降低风险性。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从而把关心人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该理论的本质就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下,管理的重心更注重人的因素,重点是如何发掘员工的智能资源,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只有
[7]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表现在管理上,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决策上,重视员工民主参与;在奖励机制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上,把关心员工生活、改善工作条件、与员工平等相处放在重要地位。为此,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8]另外还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五)把握准最佳的“度”
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最佳度的把握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也自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宏观上看,如同政治上改革与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成本、规模扩张与稳步发展、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无论企业的战略是阳刚的还是阴柔的,是鼓励风险快速创新的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的,本质上讲都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大做强,但是欲速则不达。对扩张速度的把握是决定企业生死的要素之一,对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或相对成熟的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中国很多企业比如习酒、巨人、飞
龙集团的失利,都有在取得成功后急剧扩张的原因。万科董事长王石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超过25%的利润不赚。这个原则发人深思!从微观上讲,企业的管理同样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团队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沟通反而增加冲突的可能性。很多研究也已表明,过快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比不创新更为不利。这些无不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也证明了古老中国的中庸思想并不是堕落的象征。
(六)注重实施国际品牌战略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国际品牌意识,许多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在国际上知名度却不高。比如说龙井茶、乌龙茶,我国号称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印度、斯利兰卡、中国),但在茶叶方面最受益的却是生产茶叶很少的英国,因为它有一个国际品牌(立顿)把全球茶叶的相当利润拿走了。[10]加入WTO后,衡量企业业绩、企业实力的尺度被放大到整个国际市场。企业不能再停留在原有水准上来要求品牌建设,而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准来重新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家来讲,是一种眼光、胸襟、智慧、意志力等各方面的借鉴和考验。品牌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创名牌的物质技术条件,更重要的还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
(七)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完善企业文化
国外许多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组织变革与文化变革。当杰克•韦尔奇带来新的理念时,通用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而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导向和文化主流,企业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才能走上持续发展之路。现代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既要了解企业是在发展变化的,又要具体地分析企业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企业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2] 林毅.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特征及其启示[J].科技资讯,2006(31):236.[3] 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4] 淞泉.商道如水[M].吉林出版集团,2006:9.[5] 余大亮.论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J].贵州社会科学,2001(04):46-50.[6] 吉福林.21世纪企业文化的八大特征[J].商业研究,2001(11):171-173.[7] Terrence E.Deal, Allan A.Kennedy.Corporate Culture [M].American Academic Press, 2001.01.[8] 韩铭珊.论中国保险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7.04:42-45.[9] 王石.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M].中信出版社,2006:1.[10] 王辉.品牌短缺难以立足世界之林[N].中国质量报,2004-08-23(2).[2][9]
第三篇: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成为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现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世界一流企业或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具有共同特征,其中均推崇诚信、创新、开拓进取、以人为本、善于学习等价值理念。学习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正处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企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烟草;企业文化;探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已成为当代社会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重要原因,并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烟草企业文化通过多年的沉淀,应该是一种既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又有烟草行业和企业个性,融员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生活情趣、职工技能为一体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成熟企业而言,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影响,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国内外对此有多种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确定的。笔者所谈及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特有且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1]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一个的有机体系,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笔者重点探讨的是促进企业文化各组成部分有机发展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思想等,它们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二、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烟草行业目标单一,受经济利益和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主观上学习的意识不浓,价值观念淡薄。不少人认为,在烟草企业只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多销售卷烟就是多创经济效益,文化学习与经济效益关系不大,学不学无所谓。因而在政治和业务学习中比较敷衍,不感兴趣。部分员工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信念淡化,道德滑坡,懒散、中庸、按部就班等无作为的思想意识倾向显露出来。长期以来习惯于上级叫怎么干就怎么干,领导怎么吩咐就怎么干,创新精神不强或者不想去创新,省一事少一事,觉得反正工资不少拿一分,不想作为。
2、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没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学习成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差事。而且学习针对性不强,学习的内容不够广泛、形式不够多样。
3、盲目效仿,华而不实。看到系统单位搞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很快,就跟着效仿,视企业文化为时尚,热衷于做秀、搞花架子、生搬硬套,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喊喊口号、贴贴标语,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而已,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杂乱无章。
4、思想浮躁,急功近利。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觉得别人都在搞,自己不能落后,于是抄袭之风盛行,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庸俗化。管理层根本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适合自己。一味地贪大求洋,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依靠烟草行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大把大把地花银子请专家、聘顾问,到头来是费时费力、一无所获。
5、朝令夕改,随心所欲。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员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其战略、理念、共同价值观等一旦形
成,就必须持之以恒贯彻实施,而我们往往以改革、创新的名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动辄就拿出来修改修改,使职工莫衷一是、不知所措,长此以往,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无疾而终。
三、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议
大凡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无论是位列世界500强的还是虽在500强之外但仍属国际知名的企业,多建设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分析这些企业的优秀文化,可以发现普遍具有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其中,最为推崇诚信、创新、以人为本、善于学习、开拓进取等价值理念,诚信和创新进取理念是核心。
(一)将反映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密切结合企业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哲学观和文化素养,但经营者本人以及被经营企业都只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价值取舍都只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反映。另外,但凡文化又总离不开传统,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底蕴均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背景不同,必然导致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具有明显差异。企业文化无不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根植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离开传统文化的根基,企业文化就没有了文化底蕴,不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沦为形式。因此,我们既要继承本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企业价值观和管理思想,又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用发展观念、创新思维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升和创新,推动员工的观念转变和企业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制度创新。如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仁修德,济世养生”,以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为核心概念。中国航空业发展最快的海南航空公司,其企业标志以“生生不息”为创意,“生生”是佛家的本初理念。这些事例一方面证明,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协调和统一,也是企业文化协调属性的体现之一。
(二)坚持以诚为本,树立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观念和印象。在现代社会中,美好的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日益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形象力是文化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构成因子:一是企业信誉。把企业道德当作一种责任,从顾客或客户的关切点考虑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把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道德责任结合起来。二是企业美誉度,即社会对一个企业的认可程度,包括对产品质量、服务、企业经营理念的美誉等。三是
市场亲和力。海尔的产品广为社会认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海尔的市场亲和力好。为此,企业应处理好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社会整体考虑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营销策略等。一个诚信的形象,将维系顾客或客户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练,整个人类社会关于道德和伦理的思索,对于行为正当性的判断已经取得高度的相似和一致。孔子的“天下归仁”与耶稣的“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待人”隐含的真善美是一致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与耶稣所说的“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实际上也是同一的——人公正的灵魂。也就是说,公理道德具有世界的普遍一致性。作为企业运行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本形态,道德对于企业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企业在竞争中可以凭借而获胜所必须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三种资本。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公理道德的尊重已经构成企业生命线的一个重要部分。
[3]经济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而信用来源于理性人的自由意志对道德的尊重,具有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也自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之一。在我国,无商不奸的传统经营理念占据着许多私营企业领导的头脑,这给一些领导以误导, 认为非奸不能赚钱。然而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长期靠“奸”发展,破坏道德秩序带给企业的隐性打击,其力度绝对是毁灭性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裁判,不允许有违背道德原则的经济形态的存在,诚信经济已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所认同。在《财富》100强中,55%的公司声称“诚信”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香港富豪李嘉诚以拥有188亿美元跻身全球第十大富豪,他认为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信”,他曾说:“绝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那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我国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在3-5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上述观念问题不容忽略。[4](三)具备创新、超前意识,追求卓越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只有不断地使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只有当自己的这些技术、管理和制度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当而且必须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以改革的勇气促进和实施创新,以制度建设保障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勇于创新、大胆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任何求大发展的企业必备的精神,特别是进入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和源泉。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技术又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要想始终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应地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与之匹配。而所谓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以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经营要素的外溢效应。一个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还必须具有非凡的胆略和超前意识,具备勇于竞争、争创一流和追求卓越的强烈欲望。强烈的竞争意识、争创一流的精神是强烈危机意识的反应,它带来的是强烈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等,是实现持续和超常发展的内在动力。[5]
美国最权威的三家管理机构——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企业的跟踪研究后,在联合撰写的《关于企业增长的报告》中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不断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说过的“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创新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丰富的内涵。[6]主要有:(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创
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它创新的先导。最主要的是要求企业树立起知识价值观、竞争优势观、知识更新观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2)技术创新。瞄准科技前沿,调动广大管理者、员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是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3)产品创新。“产品常新,企业常青”,这是众多企业的成功之道。(4)组织结构创新。由过去的高耸结构逐渐向扁平结构转变,以降低经营管理费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5)决策方式创新。由传统的决策模式向现代决策模式过渡,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降低风险性。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从而把关心人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该理论的本质就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下,管理的重心更注重人的因素,重点是如何发掘员工的智能资源,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7]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表现在管理上,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决策上,重视员工民主参与;在奖励机制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上,把关心员工生活、改善工作条件、与员工平等相处放在重要地位。为此,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8]另外还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五)把握准最佳的“度”
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最佳度的把握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也自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宏观上看,如同政治上改革与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成本、规模扩张与稳步发展、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无论企业的战略是阳刚的还是阴柔的,是鼓励风险快速创新的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的,本质上讲都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大做强,但是欲速则不达。对扩张速度的把握是决定企业生死的要素之一,对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或相对成熟的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中国很多企业比如习酒、巨人、飞龙集团的失利,都有在取得成功后急剧扩张的原因。万科董事长王石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超过25%的利润不赚。[9]这个原则发人深思!从微观上讲,企业的管理同样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团队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沟通反而增加冲突的可能性。很多研究也已表明,过快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比不创新更为不利。这些无不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也证明了古老中国的中庸思想并不是堕落的象征。
(六)注重实施国际品牌战略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国际品牌意识,许多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在国际上知名度却不高。比如说龙井茶、乌龙茶,我国号称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印度、斯利兰卡、中国),但在茶叶方面最受益的却是生产茶叶很少的英国,因为它有一个国际品牌(立顿)把全球茶叶的相当利润拿走了。[10]加入WTO后,衡量企
业业绩、企业实力的尺度被放大到整个国际市场。企业不能再停留在原有水准上来要求品牌建设,而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准来重新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家来讲,是一种眼光、胸襟、智慧、意志力等各方面的借鉴和考验。品牌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创名牌的物质技术条件,更重要的还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
(七)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完善企业文化
国外许多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组织变革与文化变革。当杰克•韦尔奇带来新的理念时,通用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而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导向和文化主流,企业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才能走上持续发展之路。[2]现代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既要了解企业是在发展变化的,又要具体地分析企业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企业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2] 林毅.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特征及其启示[J].科技资讯,2006(31):236.[3] 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4] 淞泉.商道如水[M].吉林出版集团,2006:9.[5] 余大亮.论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J].贵州社会科学,2001(04):46-50.[6] 吉福林.21世纪企业文化的八大特征[J].商业研究,2001(11):171-173.[7] Terrence E.Deal, Allan A.Kennedy.Corporate Culture [M].American Academic Press, 2001.01.[8] 韩铭珊.论中国保险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7.04:42-45.[9] 王石.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M].中信出版社,2006:1.[10] 王辉.品牌短缺难以立足世界之林[N].中国质量报,2004-08-23(2).
第四篇:有关优秀主持人口才共性
有关优秀主持人的口才共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优秀主持人的口才共性》的内容,具体内容:主持人口才虽有若干风格,共同之处却很明显:主持人“口才”是思辨之才。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优秀主持人的口才共性 1 主持人有时语惊四座一语中的;有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句平常的话,他能够轻描淡写地说得恰到好处,正所谓“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优秀主持人的口才共性 4
主持人“口才”是综合之才。
很明显,主持人口才不是孤立的才能:它既是“口”才,也是“思”才、“耳”才、“眼”才......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才能,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素养、才智、气质、品格和情操的和谐流露,正所谓“言如其人”。
这就是说,口语能力并非单纯技巧的运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话没有内容,再高妙的技巧也是没有用的。因此主持人要像海绵那样不断吸收知识以丰富自已,这样才能将充实的内容和娴熟的表达技巧融为一体。
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与人的心理素质、思维素质、感受素质密切相关,因此思维训练和心理训练、体态语训练、表现能力训练等也不可忽视。主持人口语表达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要不懈努力,才可能比较快地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
成功主持人的王牌
一个主持人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包括他所特有的思想情感,个
人气质,生活经验,审美理想,以及时代与环境氛围等,其中,以主持人的个性影响最为明显。气质概指精神面貌,反映个性特征,带有性格的色彩,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主要反映在情绪体验中的强或弱,思维的快或慢,动作的灵敏或迟钝,行为表现的明显或隐匿,以及语言的速度和节奏等。气质不是有形之物,但给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表现涂上了鲜明的个人色彩,从而给节目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以很大的影响。正由于主持人个人气质不同所以,他们在节目中便表现出或活泼,或文静,或快言快语思维敏捷,或沉稳持重慢慢道来等各具特色的风格。
节目主持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认识世界,选择与众不同的题材,产生别具一格的见解,表达自己与世人迥异 的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主持人风格的比较明显的体现。独创的非大众化的视角,观点自然会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主持人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对该主持人风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有的人崇尚自然,其主持风格便朴实无华,“天然去雕饰”,有的人好温馨,其主持风格便充满浪漫情调,有的人以雄壮,瑰丽为美,其风格便透出阳刚之气,有如高山,大海。有的人以秀丽,纤柔为美,其风格则给人“杏花春雨江南”的感觉。
语言表达是主持人赖以运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主持人风格的一个组成要素。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反映出该主持的思维方式,知识,品德修养,内在气质,思想感情等。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并在主持节目时,不可避免地显现出不同的个性差异,从而造就了主
持人的不同风格。主持人的个性语言越鲜明突出,就越能表现出特殊的魅力和感染力。倪萍的语言是热情的,赵忠祥的语言是平和的,沈力的语言则是亲切的。
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要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气质,风度,知识,认识,性格,爱好,音色,音量,语调语气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一个人气质和风度虽然与五官,身材,服饰有关,反映在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及举手投足之中,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学识的外在表现,与人的生活的环境,经历,教育类型和程度,社会地位等密不可分。此外,要想建立自己的主持风格,不仅要做到知己,还要知彼,也就是说要吃准节目的类型,扬长避短,使自己的主持方式尽可能与节目协调一致。而对一些刚踏上节目主持岗位的朋友来说,则可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寻找一些与自己类型相似的节目主持人为楷模,在自己不断“充电”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从“鹦鹉学舌”模仿开始,然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最终创立自己的节目主持风格。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五篇:共性内容
共性内容
1.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建设,以及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应关未关或关闭不到位的;
3.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及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的;
4.瞒报谎报事故,以及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5.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6.非法用工、无证上岗的;
7.作业规程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
8.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9.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10.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11.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12.新材料、新设计、新装备、新技术未经安全检测核准投入使用的;
13.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重点行业领域的内容
1.煤矿。
被兼并重组煤矿需变更相关证照而未按规定变更擅自组织生产的;以技改名义违法生产,甚至不技改只生产的;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组织生产的;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或防突措施效果未达标的;9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隶属的煤矿企业未经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擅自组织生产的;在抽采未达标煤层进行采掘生产的;水害威胁严重、煤层易自燃发火矿井防治措施不落实,责令停产整顿仍继续生产的;“批小建大”、“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建设的;矿井1个月内3次以上瓦斯超限未按事故调查处理或瓦斯超限被责令停产整顿仍组织生产的。
2.非煤矿山。
非法盗采、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的;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组织生产的;超计划开采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矿种的;地质勘查单位、采掘施工单位在登记注册的省(区、市)以外地区从事作业,未向作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的;将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的。
3.道路和水上交通。
营运车辆驾驶人超速、超载、超员、疲劳驾驶,以及无驾驶证、驾驶证与所驾车型不符、无从业资格证驾驶运输车辆的;客运车辆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旅游包车未取得包车证或持空白包车证的;非客车(船舶)违法载人的;不具备营运资格车辆非法营运的;非法改装车辆从事运输的;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的;未经批准的渡口渡船非法经营的。
4.建筑施工。
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的;施工单位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的;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证书,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5.消防。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单位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擅自关停,或者消防控制室人员没有持证上岗、不会操作设施设备的。
6.危险化学品。
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未经正规设计,以及未通过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并已建设、投入生产运行的;未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未进行评估或评估未通过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而继续生产、经营的。
7.烟花爆竹。
“一证多厂”、转包分包及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生产经营礼花弹或违规使用氯酸钾的;违规跨省(区、市)运输黑火药、引火线,以及将烟花爆竹产品与黑火药、引火线混装运输的。
8.民用爆炸物品。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从事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建设的。
9.冶金。
违法违规在煤气区域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进行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