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三材料型作文提纲训练
2014年高三材料型作文提纲训练
(三)(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解读】
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多角度准确而深入地解读材料,这是作文中打开思路,进行联想拓展论证和类比深入说理的基础。对材料作文的叙事性材料,可以从人物心理思想、动机目的和事件原因、结果、意义等方面进行揣摩和解读,进行“四问”: 是什么(社会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分析原因)说明了什么(揭示实质)怎么办(措施、解决办法)
从而分析出材料中的人物和事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实质所在。
同时,应该辩证地思考,用全面、发展、一分为二的眼光辩证地看问题,使说理具有思辨色彩。
本作文材料,可以做如下解读。
一、小提琴演奏家角度
从小提琴演奏家的角度看,他为什么(动机目的)要装扮成街头艺人到地铁站里演奏?他对音乐厅和地铁站的演奏分别有什么感受,对比后又会有什么感慨和认识(心理思想)?
1.揣测动机目的:他绝不是为了赚钱而去地铁站演奏的,他去的目的也许是为了检验世人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与欣赏水平,抑或就是为了检验人们对自己崇拜的真假;也许是为了唤醒世人对音乐的欣赏与向往,抑或就是为了给忙碌的人们送去音乐大餐的享受(相当于今天的送戏送电影送温暖下乡活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也许是为了重温自己成长的经历,表明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与坚守。也或许他来这里本身就是个错误的选择,选错了地点,古典的小提琴音乐本该到宁静的场景中演奏,而不是像摇滚一样街头呐喊震撼;也选错了对象,面对为生计奔波的俗人,岂不真是“对牛弹琴”!知音本来就是难求的,可遇不可求的,环境、经历、心情要有交集,才能产生相知恨晚的共鸣,艺术是高雅的,是美的,哪怕是民间艺术也是少数艺人的专利,艺术本来就是清高的,艺术家注定是孤独的,怎可强求世俗之人?但艺术是用来使人脱俗的,脱离物欲,提升精神享受的,艺术家要坚守艺术的本质与目的,无论是庙堂还是草堂,都要追求艺术,并以艺术普渡众生,而那“停下来听了一会儿”的听众就是半个知音,就是艺术的力量,艺术的希望。
2.分析感受认识:大多数人对音乐充耳不闻匆匆而过,他不免心生悲凉,感叹反思,世俗的艺术品位如何如此之低,不懂得欣赏?对比音乐厅受追捧的场面,1
他会感慨更深,世俗的人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艺术还是虚荣?面对不同层
次的听众,艺术怎样才能融入大众生活,不成空中楼阁?
二、听众角度
1.音乐厅的听众:当是有闲有钱阶层,其中有懂音乐的,为享受音乐受音乐熏陶而来;有不懂音乐的,为附庸风雅满足虚荣的面子慕名而来。
2.地铁站的听众:6人懂得音乐之美停下来“听了”,但有更急迫的事或碍于
路人眼光而只坚持了“一会儿”;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他们不懂音乐,但还有怜悯之心,把小提琴家当作街头乞讨艺人而施舍了32美元;其余1974
多人全是匆匆过对音乐对乞讨漠不关心的麻木之人。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塞住了他们的双耳,让他们忽视了身边的音乐之美?乘公交坐地铁为生计奔波的俗人,为快节奏生活所压迫的人们,哪有闲时雅兴去欣赏音乐?抑或是地铁
站忙乱嘈杂的环境影响了行人听音乐的心情和态度,怎能让人静下以来聆听?甚至他们大多数人还戴着有色眼镜,认为“街头艺人”不可能演奏出什么优美的音乐,不屑停下脚步聆听。
3.两场都出现的观众:同样的曲子同样的水平,为什么在地铁站第二次听时没有听出来,没有驻足欣赏?最有可能他先前去音乐厅听就是争面子而假听;或者因急事不能久停。
三、环境角度
人不变,音乐不变,变的是环境位臵,变的是外在打扮,因而结果也就不同
了。
1.人不变,音乐不变,环境位臵变了,音乐产生的效果和“价值”就不同了,说明同样的东西,所处环境位臵不同,发挥的实际作用和产生的实际价值就不同。环境、位臵、舞台,可以影响一个人实现自己价值的成败。
2.人不变,音乐不变,变的是环境位臵,外在打扮变了,别人的感受和看法就不同了,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了,说明外表影响着人们对内在的认识。对人,可能是以貌取人;对名,可能是盲从权威;对事,可能是盲目追风。因此,人们不要被外表迷惑,要用心发现内在本质;或者就有些事物事件来说,反而需
要有庄重的形式,来引起人们对内涵虔诚崇敬,最好外表与内在相得益彰。
【审题立意】
根据对材料的上述解读,可以有如下多角度立意。
1. 珍惜身边的美
2. 批面子驳虚荣
3. 寻找舞台,实现价值
4. 不盲从权威
5. 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
6. 排除表象干扰,看清本质内涵
7. 环境影响人
8. 做事要看对象,不能对牛弹琴
9. 不要盲目追风
10.名人、名牌效应
11.放慢脚步(生活节奏),享受生活之美
注意以上立意,一定要注意与作文材料类比打通,才能不偏离题意。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近日,某大学一名被导师称为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了教
师。导师对此深表困惑和惋惜,而当事学生则表示:已对科研厌倦,对中学教
学产生兴趣。博士“逃离”科研,一时成为网上热门话题,各方观点不一。
有的人认为,让优秀博士去教中学,是人才浪费,是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有的人批评现在年轻人过于讲究实惠,没有更高远的学术追求;
有的人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年轻人有了自己主动选择职业的权利;
还有的人认为……
这件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在这一话题范围内,自定角度,自定
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解析】
所给作文材料,是对“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了教师”发
表看法。这是一则现实性很强的材料,可以多角度审题立意,有几个人物就有几
个角度,有
几个原因就有几种角度,有几种看法(观点)就有几种角度。
(一)从大学导师的角度看,他对此是“强烈的困惑和惋惜”,为什么?说明
了什么?
一个最优秀的博士,国家培养他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金钱,不就是让他在科研上有成就,对国家建设有大贡献吗?他是最优秀的,有聪明才智有能力取
得科研成就,前途无量,可是他居然不顾国家高科技发展之急需而放弃科研,不顾自己专业学习多年辛苦而大材小用,追求如此之小,作为如此之低,年轻
人丧失大志,岂不令人困惑和惋惜?这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我们倾注心血
教育出来的最优秀人才,事业理想却与我们的教育初衷相违,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我们的教育遵循了人才成长的规律了吗?我们的理想教育、职业教
育难道没有问题吗?这里的“最优秀”可能就是因违背教育规律而被逼出来的,违背教育规律,违背人性的教育,必然结出苦果。
(二)从当事学生的角度看,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为什么?原因在材料中已经明确,是因为“已对科研厌倦,对中学教学产生兴趣”。这说明了什么?
违背本性和志愿的事,当然会视之为樊笼而“厌倦”甚至厌恶,速去之而后快了。这说明了志趣(兴趣与志愿志向)的重要性,人的教育和成长,要顺应本性志趣,才能成长得越快越好;选择事业要适合自己志趣,才能做得顺心顺手,更可能干出一番成绩。但人生志向有高低,生命价值有大小,为自己,还是为国家?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振兴中华的关键时期,理应好钢用在刀刃上,最优秀博士为国科研事业奉献才是最大价值,这才是高级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当然如今也是一个多元化时代,追求人性自由的时代,人各有志,不可强
求。
也可能是开始他对科研有兴趣,但科研毕竟是枯燥的事,是艰难漫长的事,科学是需要有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为之奉献的事业,他耐不住枯燥寂寞,或顶
不住艰难困苦,或失去了为国家科研事业奉献的意志、理想,终于消沉和厌倦
了,从而改行选择一件相对来说要“轻闲自在”得多的工作――中学教师。这
提出了志趣如何保持的问题,意志信念理想怎样才能坚定的问题,没有这些,如何把一事业进行下去并取得成就?
那么,就说明了前面分析的原因――是志趣、意志、理想的消沉,“逃离”科
研就是避重就轻的逃避,是辜负国家教育,逃避国家责任。
种可能是怀念中学时代的快乐自由和纯朴的师生情,要“逃离”科研的枯燥压
抑而回归快乐自由人情纯朴的中学师生生活,在他看来,中学教学本身就比博
士科研有趣,故就此舍彼。也有可能是有鉴于自己被逼成最优秀博士而厌倦科
研的经历,不想让下一批下一代学生再走自己的违心成长之路而兴起了研究中
学教学的兴趣。
看法(观点)就有几种角度。
1.有的人认为,让优秀博士去教中学,是人才浪费,是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人才浪费”,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说得自然有理,而且站在人才培
养不易和社会需要的高度,理直气壮。但“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说什么?是
毕业“分配”方式不好导致所学非所用的“失衡”,还是社会岗位人才需求与
大学专业生培养供应之间的“失衡”而导致的人与业相互配臵的“分配失衡”?
这就复杂了,拉远了。还是应该朝好的去想――择业时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谓
之“社会人才分配失衡”,谈择业应该符合自己的专业,否则就是“人才浪费”。
这种现象很普遍,值得一议。
2.有的人批评现在年轻人过于讲究实惠,没有更高远的学术追求;
――“没有更高远的学术追求”,前面从“当事学生”角度已有涉及,自然好说。但“过于讲究实惠”是什么意思?是谓科研艰苦漫长不易出成绩,而选择中学教学容易出成绩,是批这种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实惠”的浮躁表现和低俗追求(与“高远的学术追求”相反)?那么也可以。
3.有的人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年轻人有了自己主动选择职业的权利;
――时代进步,自主自由选择职业,多元化时代,人各有志,当然也有理。根
据志趣选择业,这在前面也说过。
4.还有的人认为……
――前述一切,不能包罗万象,有此处省略号,让考生继续联想思考,进行多
角度审题立意。
料核心――“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了教师”,来思考其原因、结果、影响和措施办法,来对此“发表看法”。否则,就偏离材料偏离题意而去。
综上所析,可以看出这是一道较高水平的作文命题,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现实针对性强,思辨性强,开放度大。也许命题者的意图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
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思考个体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于社会的价值,引
导学生思考如何健康成长,如何成为社会人为走向社会做准备。具体讲,材料
中的“当事学生”(博士)与考场中的考生学生,兴趣爱好教育成长与面临毕
业走向社会,是相当贴近的,考生能感同身受的,自然能激起考生的共鸣与思
考。表面是思考凭“兴趣”去“择业”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深入思考个性志趣
与人生发展、教育规律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思考个人志趣与社会需要、个人能
力与价值实现的关系,作文如做人,作文提升人,在这些贴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思辨中,不仅能表现出一个考生已具备的素养,通过这样的思辨更能使考生
看清自己本身优劣,辨清自己的志趣方向,走好人生下一步,即作文促进了考
生思想的清晰与提升。
仲元中学高三材料型作文提纲训练
(三)(学生版)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
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
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
立意:
写作主体:
1、__
2、_____
3、____
4、结尾呼应: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近日,某大学一名被导师称为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了教师。导师
对此深表困惑和惋惜,而当事学生则表示:已对科研厌倦,对中学教学产生兴趣。博士“逃
离”科研,一时成为网上热门话题,各方观点不一。
有的人认为,让优秀博士去教中学,是人才浪费,是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有的人批评现在年轻人过于讲究实惠,没有更高远的学术追求;
有的人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年轻人有了自己主动选择职业的权利;
还有的人认为……
这件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在这一话题范围内,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
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
立意:
写作主体:
1、__
2、_____
3、____
结尾呼应:_______
第二篇:高三写作训练5任务型写作
2011-2012高三英语写作训练(5)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 任务型写作: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阅读材料】
Advertisement: Angels or Evils? Advertising can be a service to customers.This is true when ads give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goods advertised.Such information is needed if the customer is to make a wise choice when he buys goods in the shops.Printed ads do this job best.Customers can collect them and compare them.They can be used to check against the actual goods in the shops.Some ads are not very useful to customers.Instead of helping the customer to satisfy his real needs, they set out to make him want things by doing ads cleverly.The people who produce them understand our weaknesses.They set out to make us believe that what they advertise will make us cleverer, prettier, or more handsome, if only we use it.For example, the voice on TV says, “By using SK-II, it makes your skin crystal.” The screen shows a series of pictures in which a famous actress not only has her skin whitened but also has her pronounced wrinkles silkily smoothed.Some ladies with dark skin will be persuaded to choose that cosmetic(化妆品).【写作内容】
1)概括短文的内容要点,该部分的字数约30单词;
2)就“The use of advertisements”这个主题发表你的看法,至少包括以下的内容要点,该部分的词数大约为120: a)广告盛行的现状和原因;
b)谈谈人们对广告的不同看法; c)你对广告的态度是什么?
【写作要求】
1、你可以使用实例或其他论述方法支持你的论点,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要抄袭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2、题目自拟。
【评分标准】概括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适、篇章连贯、卷面工整。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高三英语写作训练(5)参考答案
The Use of Advertisements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advertisements can be useful when they provides the customers with reliable information, while some advertisements are produced only to persuade customer to buy what they don’t need.Nowadays we can see advertisements everywhere, such as on TV, in the newspapers, on the Internet and so on.Nobody can avoid being influenced by them.Why is advertising so popular? Undoubtedly, with the developing competitive ecnomy,there are many similar products from different companies and it is ads that can help the customers have a better choice when they want to buy the products.Some people are in favor of advertisements because they can get the latest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needed more conveniently through them.Moreover, some people enjoy the stories and ideas in the ads.However, some hate them for the reason that some false advertisements mislead the customers by using part of the truth to suggest something false.Worse still, by using the famous stars for advertising, it makes the prices much higher.In my opinion, the advertisement is a necessity in modern society.Towards it, a correct attitude should be held: let advertisements serve our life, but never easily believe them.
第三篇:作文提纲训练
作文提纲训练
材料整理:林志坚
(一)命题作文:请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审题提示:没有任何材料的命题作文,字数越少,限制越小,字数越多,限制越多。要确切理解题目中每一个词的含义,要保证每一个词都在作文中都得到体现。本题要扣住“独自”来写“面对”。
示例:独自面对
开头 : 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热闹固然美好。可是,面对困难,独自思考的人生也必不可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合作固然重要,可是,独自面对,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段一:独自面对,是一种直面困难的姿态。(引用埃及的一句古话;李时珍独自面对撰写《本草纲目》的困难;简·古多尔独自面对对大猩猩的深入了解;圣女贞德独自面对残暴英军的烈火焚烧;)
段二:独自面对,是一种思考人生的姿态。(孔子独自面对黄河的感慨;梭罗独自面对瓦尔登湖思考人生;陈子昂“前不见古人”的感慨;杜甫独自面对泰山,“会当凌绝顶”的思考。)
段三:独自面对,是一种步入成熟的姿态。(中国独自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成熟;鳄鱼妈妈让宝宝独自面对世界,自力更生;“超女、快男”独自面对,一步步走到最后;引用国外的成熟的古训。)
结尾: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细雨,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冷雨敲窗,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天明„„,让我们的生命学会一种独自面对的姿态吧,那么,勇敢、睿智、成熟将会成为你的本钱。
1、题目、开头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2、题目、开头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二)命题作文:“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以“茧”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有材料的命题作文,首先切记不要改题,要看清是“以……为题”,还是“以……为话题”。其
次要根据材料理解题目,材料既是一种提示,更是一种限制。不可撇开材料,按自己对题目本身的理解来构思。对本题来说,无论把“作茧”和“钻破”比作什么,都一定要和“人生”有关。
示例:茧
成功的蝴蝶,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美丽,然而当初它的幼虫,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题记
开头:我想蝴蝶作茧的壮举,只为破茧一刻的美丽。人生也如此,唯有让自己在困境中磨炼,才能有冲破困
境的力量,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主体:人要有作茧的决心。(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正反论证;)
在茧中汲取能量,逐渐壮大自身力量。(这种过程需要坚毅,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并始终保持清醒的目标,否
则容易在困境中变得麻木,满足小小的安逸。史铁生:“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
高三何尝不是“茧”?(有人逃避高三,讥讽高三生活,但我甘愿被高三所“缚。”用彩线串珠描写高三生
活点滴。)
结尾:“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陆游的诗道出了困境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茧,或许是另一种使生命更具内涵的美丽。
1、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2、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三)话题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以“人与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与他人发生关系。著名文化老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
好人。”近日去世的当代毕昇、两院院士王选教授说:“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孔孟的说法更经典。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当然也有截然相反的说法。中国有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俗语,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则认为“别人是自己的地狱”。在这个人人不能回避的问题上,你怎么看?
审题提示:“人与己”只是一个话题,材料罗列了六种不同境界的观点,意在引发思考,可以选用,也可以
不用。审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回答“你怎么看”“人与己”的关系。
示例:多一点考虑别人
开头:我与别人,生命的重量是一样的。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
别人考虑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我他之间注入温情,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1、考虑自己是人的本性,而考虑别人则是精神层次的飞跃。(彩线串珠,生活琐事。)
2、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是缺乏社会责任心的表现。(两个乘客根据身份证比年龄大小来决定谁给一孕
妇让座;东航飞行员为了维权返航。)
3、只考虑别人,不考虑自己,是人性光芒的尽情展现。(特蕾莎修女、徐本禹。)
结尾:多一点考虑别人,在心中架起一座天线,向别人发出关怀的电波,让每一个接收者感到温暖,也让自己心中的暖流源源不断。
1、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2、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四)话题作文: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拥有众多的观众,其内容多为人们平常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人们喜欢它,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的假话太多了。
请以“实话实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上题“人与己”只是一个话题,本题“实话实说”既是话题,也是观点。审题的关键在于确认这
个观点。
示例:真与假
开头:再华丽的谎言也不过是一层薄纸围成的空盒子,一戳就破,内里什么也没有。
1、假话是对真实进行美化或臆造来维护某种利益的工具,因此它在社会普遍流传。(“公祭热潮”、“形象工
程”)
2、常言道:“忠言逆耳”实话或许并不好听,但如实地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使人们静心去反省。(网络中
对热点时事的评论)
3、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假话盛行之风让人与人之间彼此产生不信任,社会急切呼唤“真”的回归。(由
于华南虎照事件使网友怀疑“嫦娥”传回地球图像的真实性)
结尾:说话是人们表达自己的最直接的方式,而实话则是我们需要的最真切的声音,人们渴望听到实话,是
因为这质朴的不加修饰的声音告知我们真相。
1、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2、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曾经有一个北极考察队在北极考察。队长贝德给队员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大家在记录考察日志外,每天每个人还要写日记,日记以描写阳光下的景物为主。
由于日期延误,考察队无法及时返回,他们不得不在黑暗、寒冷和孤寂的极夜中停留一段时间,队员们发现,黑暗和寒冷还可以忍受,只是那份孤寂压得每个人都要发疯了。这时队长贝德宣布:“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的日记,请大家依次朗读!”人们安静下来,只有朗读者在声情并茂地讲述阳光下的故事。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看到了成群的企鹅奔跑的身姿,看到了北极熊从水中爬上冰块,看到了阳光下美好的一切,心完全被美丽的憧憬和回忆占领了。
审题提示:故事性的材料,有的包含着某种哲理,审题的任务是要找出这个哲理。如果有体现哲理的关键句,可直接摘录,如果没有,就要根据材料自行概括。
示例:常在心中常留一缕阳光
开头:黑暗,寒冷,孤寂的极夜中,是日记里阳光下的故事,温暖彼此的心,让大家走出鬼门关。常在心中
留一缕阳光,保持乐观心态,克服所有困难。
1、常心中留一缕阳光,让单调的生活变得悦耳。(文革时一位音乐家下放到农村锄草,仍保持乐观心态,说
是按2/4拍锄草的。---具体论证)
2、常心中留一缕阳光,让可怕的困难变得可爱。(海伦凯勒,霍金,邰丽华-----点例成段)
3、常心中留一律阳光,让卑微的生命变得厚重。(巴金,路遥在文革中积极面对---假说设证)
结尾:从某种意义说人不是生活在物质里,而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如果精神的柱子断了,倒塌了,就没人能救你。切记:常在心中留一缕阳光,以乐观的心态,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片蓝天。
1、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2、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某城市电视台做了一档“测试”市民素质的节目:记者化装成报贩,在闹市街口卖报,凡来买报者都多找他
五角钱。隐藏在暗处的摄像机则秘密拍摄。“测试”结果分三类:第一类,接过钱看也不看,放进口袋就走;第二类,发现多找钱了,眼神慌乱、表情紧张,或迟疑或匆忙地走掉;第三类,把多找的钱退了回来。凡是退钱的,记者便告知其原委,并且送一个“福娃”表示奖励。一个小时之内,只有三个人退钱,退回钱的人,在被告知真相后只是笑笑,接受奖品后就离去了。记者对市民的素质“深表忧虑”。
审题提示:故事性的材料,有的是要你来评判的人物或事件,审题的任务,就是要分清是非,做出褒贬。材
料中没有某种固定的哲理,但你评判褒贬时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示例:不要因小失大
开头:当报贩多找你五角钱时,当你捡到过路人丢失的东西时,当诱惑在你面前晃动时,你是否想过,你的决定将会反映出你的素质,将会影响到你的人生?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而丢弃最宝贵的东西,不要因小失大。
1、不要因小失大,让利益蒙蔽你的良心。(正反对比:捡到钱据为己有与捡到钱交还失主;合法经营与制假
贩假)
2、不要因小失大,让物质俘虏你的自尊。(点例成段:朱自清拒绝美国物质救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苏武拒绝匈奴王的赏赐)
3、不要因小失大,让诱惑夺走你的灵魂。(正反对比:姚明和王郅志,钱学森和某些为优厚待遇而拒绝回国的科学家)
结尾:在我们自己身上,有着许许多多无价的宝物,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我们千万不要被眼前的一点点
诱惑所俘虏,而丢弃了自己最美丽最宝贵的东西。不要因小失大。
1、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2、题目、开头 :
段一:
段二:
段三:
结尾:
第四篇:高三作文训练
高三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个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生走过来说:“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的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的去办理各种手续。一个多小时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学子惊讶的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细读这则材料,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三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个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生走过来说:“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的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的去办理各种手续。一个多小时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学子惊讶的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细读这则材料,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解
赞扬季先生:
①一诺千金,负责到底 ②谦逊为人,长者风度 ③不以善小而不为 ④可敬的赤子心
赞扬或批评年轻学生: ①留住诚信
②人与人只须平视 ③不必“惊讶” ④呼唤平等与博爱
第五篇:高三作文训练
高三作文训练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题】
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②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又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取其中一则或者综合两则来确定利益,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宽容与底线,一个都不能少
①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揭示沉默的社会现状,试图唤醒民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敢于向社会发声的勇气。从另个角度看,“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则劝慰对别人多一些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因为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我想说,沉默和宽容不能混为一谈,别拿“宽容”当借口而沉默,应该“宽容”时莫生气。
②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内在涵养的体现。用长远看,要分清利弊再做出理智决定的一种明智。但当明知这种“宽容”的结果将加剧事态恶化却依然沉默,那么“宽容”就不是美德而等同于放纵。这样愚蠢的做法,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人的伤害。李某某案件就是家长的“宽容”放纵,让孩子断送前程的典例。别把宽容与放纵混为一谈,宽容要有底线和原则。
③有人知晓这个道理却依然选择沉默,这是软弱和冷漠的体现。马汀路德.金曾说:“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沉默”。如果你明知朋友犯错误却沉默不语,任由他胡来,那么他的伤害会更深。这样处事怎能交到真心朋友?还有一类人同样也知晓沉默带来的恶果却不愿站出来发声,自作聪明的认为“枪打出头鸟”而选择沉默,殊不知沉默越久,伤害越重,难以平复。这种冷漠会导致事态恶化加剧。
④我认为,当有人触犯你的利益,选择宽容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善意的包容。但当触犯了做人的底线时,再选择“宽容”那就是纵容。不管是软弱,还是冷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昧的选择承受是逃避问题的做法,用宽容混淆放纵是在伤口撒盐。面对错误的现象行为,大家应勇敢站出来发声并阻止,让底线更加清晰明确,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阻止事态恶化。当面对美国打贸易战时,各国政要都站出来强烈反对,或许能够阻止“美国优先”的病态蔓延,共同营造开放、包容与合作共赢的社会秩序。
⑤宽容分大小事情,那些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宽容可以接受。但大事上选择宽容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对外,直面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我们的先辈绝不手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对内,面对恶意污染青山绿水以换取利益的行为,绝不饶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见,处理事物要区界限,重视原则,涵养宽容与善良的道德。诸葛一生唯严谨,吕尚大事不糊涂。
⑥我呼吁人们:别拿“宽容”当借口选择沉默,对邪恶的宽容,就是对善良的伤害。树立包容与开放的心态,增强底线意识,“该出手时就出手。” 【佳作点评】
一是题目《宽容与底线,一个都不能少》化用,直接表明观点,树立题目的观点意识。二是能够针对材料的对立性,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列举事例,强化文章的思辨意识。三是段与段之间,围绕材料中的“任务”完成“驱动”指令,段与段之间有对比论证,段落内部也存在对比论证,引证材料具有新鲜感,态度鲜明:宽容但不能违反原则底线。
四是语言上,引述、引证与论述,表述的都十分严谨,但局部又不失生动形象的口语化。
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8年哲理类预测】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身前的世界,身后的青山
①人回看来路时,才能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当抬起头,迈开脚向前走时,才会续写人生。正如哲学家所说“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我比较认同这种诗意般的哲理。
②生活的后与前是一组风景。人们总是疲于奔命,为生活,为梦想,为房价而四处奔波。却很少停下脚步,回回头,望一望来时的路,那沿途匆匆的风景,却没来得及细细回味。人如果不望自己的经历,那他生活必定是如云雾般浮在空中。没有沉淀,就不会脚踏实地;若不回顾,就不会知道生活竟如此丰富多彩;如果不向后看,就不会吸取经验教训,就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第二次。用发现身边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留给我们的惊喜,那么则必须要向前看,这样才能看到目的地,才能看到未来的美好,才能看到脚下的绊脚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个人的视野越宽,看的就越远。当然向前看,才能对未来更加自信,充满着憧憬。
③前看与后看是相辅相成的。越王勾践,国破山河在,一夜阶下囚。但他懂得反思,总结失败的原因,卧薪尝胆,不止于此又继续前进,为了复国的理想,他设计逃出魔爪,打败强敌,成为强国的君主。廉颇与蔺相如曾经不和,但廉颇懂得反思过错,负荆向蔺相如请罪,赵国便因此强大。没有反思则不会有进步,而项羽不反思,把失败原因归为上天“亡我”,所以他只能唱“别姬之歌”了。所以,反思与进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④“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论是国家。民族或个人。跌倒了不可怕,爬起来,回望反思,才会避免重蹈覆辙。同样是战败国,德国前总理博兰特能够给被屠杀者下跪,赢得全世界的理解;而安倍政府却拜鬼弄神,不承认不道歉,就意味着还想发动战争。因此说,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都高大。
⑤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生活在继续,没有谁总活在记忆中。因为“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谨记:向后看,会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前行,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大小风雨,但行者的生活丝绸一般柔滑坚韧而绚烂缤纷。
⑥学会反思,才能前行。十九大让我们振奋,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让青山不改,更让绿水长流。只有反思,才能进步;只有前行,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佳作点评】
一是:题目《身前的世界,身后的青山》,身前身后,蕴含深刻,鲜明对比。
二是:开篇用诗样的语言,切入材料,引出论点;围绕“前与后”,列举事例,对比论证,用诗化的语言,深刻词阐述了前后的内涵与深刻的道理。
三是:语言运用上,有形象生动描述性的,有科学严谨的逻辑性的,有长短结合的,有骈散搭配的,这样运用语言,使行文富于变化,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四是:列举的事例有特色。有亡国之君的成功逆袭,有英雄项羽的刚愎自用,还有代表国家的博兰特与安倍鲜明对比,还有对绿水青山的反思,高下优劣立显。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2018年作文预测:传统文化】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④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一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理性与感性的对决
①从古至今,世间从没有停止过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我认为,《论语》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感性的代表,《孟子》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理性的代表。感性与理性碰撞,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在我看来,理性战胜感性,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屈从命运摆布,是顺从内心真实想法的决然和勇气。晚清康梁为首的六君子,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们被迫逃离,只有谭嗣同不肯离去,决心以死殉变法事业,用生命向封建顽固势力做最后斗争,谭嗣同慷慨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以死者,无以召后起。”他选择毅然决然留下来殉法,这种感性的牺牲精神固然可嘉,但从理性看是愚蠢的,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图将来。谭嗣同用鲜血唤醒民众的做法,或许能汇聚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但从大局看,活下来才能“将以有为也”。
③“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权衡得失后做出的明智决定,是理性与智慧的行为。刘邦称帝后,对群臣论功行封,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克服谋求功利的想法,理智的辞封归隐。因此,“汉初三杰”中唯独张良全身而退,得以善终。正因张良没有迷失功利,保持理性的思考而及时行动,在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一笔。这样看,这样的理性战胜感性,值得称赞与效仿。
④现实生活中,感性与理性的对决从未停止。不同的人在对决中胜负不同。但极端的理性让人裹足不前,极端的感性让人感情用事,鲁莽草率导致错误不断。那么,如何才能把理性与感性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呢?我认为,遇事首先要做到冷静,正确研判。热血男儿捍卫尊严,若为国为民,在法律框架下可以“冲冠一怒”;若为私欲与面子,则大可不必。保持理性冷静,运用智慧化解危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这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逆袭是感性充满理性的行为。而审时度势,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是正确的态度。
⑤所以,当可为与不可为矛盾时,当理性与感性碰撞时,理性选择是解决难题最好的态度,也是最佳的办法。有所敬畏是面对冲动的一种理性;自强不息,是好男儿不服输的一种感性,非理勿躁,非感勿强。在辱母案中于欢表现虽可圈可点,但冲动也陷入了牢狱之灾。
⑥康德说:世界有两样东西令我敬畏。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高尚的道德律。让感性与理性中和为一体,敬畏与喷张,恰当表达,因时而化。【佳作点评】
一是题目《理性与感性的对决》较为精准概括材料的含意,提出观点但结果不够明确。二是能够提炼概括两句话的各自精华,最后综合为一体,这种选择符合儒家中庸之道。
三是开篇合理(简洁)引述材料,明确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分别从所选择的两句话辩证的论述。列举古代与近代典型事例,恰当地证明什么是“可为”与“不可为”;然后回到现实,依据法律与特殊情况,寻找条件,辨析二者是与非,最后中庸调和一体,有所升华。
四是审题立意比较准确、思路层次清晰;引用事例古今结合,观点与材料水乳交融。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2018年原创寓言类预测】
风在追求叶子,承诺要带着叶子去看外面精彩世界。叶子犹豫不决,征求树的意见。树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终有一天,叶子被风打动选择随风漂泊。分开那刻,它问树:你为何不挽留我?树骄傲的说:世界上不只有你一片叶子。
它问风:你为何要追求我?风真诚回答:因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叶子缄默。树问叶子:你为何要分开?叶子开心的说:因为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风问叶子:你为何要跟我走?叶子欣喜地说:因为你给了我幻想并能满意我。当叶子好奇的看世界时,风停了,一辆车把它压碎。树很伤心,后悔没有挽留叶子。风继续吹,没有伤感,因为我满意了你,你必须支付相等的代价。
阅读上述材料,在比较风、树与叶的行为态度中,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收获梦想,必先付出
①风在追求叶子而叶子很犹豫,便去询问树。树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但叶子离开时,树确没有挽留,于是风带叶子看世界,满足叶子的梦想。可风停了,叶子被无情碾压。树很后悔,而风认为:我满足了你,你必须付出相等代价,寓言启示深刻。我认为,人心怀梦想付出行动,即使不成功也不后悔,心怀感恩,因为他努力追求过。②寓言蕴含的哲理十分深刻。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平等的,正如风给了叶子看世界的机会,实现了叶子的梦想,可叶子只顾享受,没有回报风,也辜负树对它的爱。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恩,胸中有梦,才能无畏无惧,披荆斩棘,梦想开花。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叶子追求过,尽管没成功,但还应感恩帮助的人。
③怀感恩之心,成就英雄梦。韩信在落魄之时曾受到一位老妇人救助,施舍饭吃,最后随刘邦一起平定天下,衣锦还乡,仍不忘初心,以千两黄金赠予老妇人,因此美名传千古。所以,感激知遇之恩是为人之本,立人之基。无感恩之心,即使再成功,也是忘恩负义郎,因为你忘记了根本。除了有感恩之心,更要心怀梦想。因为有梦想,即使再艰苦,也能克服。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抢救千万人的生命;因为有梦想,莫言笔耕不辍,埋头苦写,最终荣获诺奖;因为梦想,赵红梅打工赚钱,将所有积蓄献给孩子,成为灵魂的摆渡人……
④感恩付出,成功恰自来。“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确实,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只有义无反顾的付出与辛勤地耕种,最终会收获梦想之花。付出不一定成功,但不付出万万不能成功;成功的果实是付出之花结出的。仅仅是因前途不定,就停止前进?人生向来没有坐享其成,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30岁“高龄”进入时尚界,一篇稿子改七十八遍,能背下每期杂志所有稿子和图片,带着一股没有专业珠宝知识的编辑团队,把杂志做到行业顶尖,这一切都是因为敬静始终相信: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这便是“女魔头”敬静散发的珠光宝气。
⑤对于高三的我们,距离高考还有两月时间,要倍加努力“磨剑”,准备“一展锋芒”。在此,我感恩帮助我的老师、家长和朋友,给我自信和勇气,让我用心血与汗水浇灌璀璨花朵。即便零落成泥碾作尘,还有香如故,仍可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什么后悔的?
⑥学习“亮剑”精神,坚信收获梦想必先付出,感恩必有回报,追求终会成功。“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佳作点评】
一是题目《收获梦想,必先付出》能准确的揭示材料的中心; 二是开篇引述材料,简要解析,提出观点;
三是从风、树、叶三者关系,找到现实对应的人,揭示寓意,准确把握了这一重要环节;
四是从不同的角度,分点论述,层次清晰;五是结合自身实际,表达感恩之心与战胜目前高考的决心,正反思辨的论证了决绝的态度。
作文题拟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交叉路口,红灯亮起。120急救车被前方按规定停车的私家车挡住。由于病人情况危急,急救车驾驶员不断鸣笛,私家车司机见状,看准绿灯方向暂无车辆通行,果断闯红灯左拐,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通道,急救车顺利通过了路口,为抢救病人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按照新交规,私家车司机接受了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监控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呼吁取消处罚。交警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特事特办,马上取消了对私家车司机的处罚。
在这支共同谱写的救助生命的“爱”的协奏曲中,私家车司机、网友、急救车司机和交警,谁最值得你崇敬?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适合的两项是()
A.《共奏“爱”的协奏曲》
B.《灵活处事,值得崇敬》——向私家车主致敬
C.《大爱无疆,救人第一》
D.《为见义勇为“开绿灯”点赞》
E.《坚守职责才是善》
BD【解析】A没有按照任务来写,问的是“谁最值得你崇敬”,必须有所选择,选出“最”。C不够明确,看不出写的谁。E偏离任务,任务中说“崇敬”,这里偏向了“善”,属于跑题。B点出了“灵活”,并用副标题表明了对象,非常好。D明显指向交警,也表明了观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