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辞

时间:2019-05-12 13:5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辞》。

第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辞

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致2011级新同学欢迎辞 亲爱的2011级新同学们:

你们好!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伴着纤云翩翩,伴着枫红菊香,你们怀揣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逢是首歌,相聚是欢乐,你们的到来,犹如一笔最绚丽的新彩,让学院更加斑斓生辉,璀璨多姿。在这里,我们用最诚挚的心意衷心地祝福你们,欢迎你们!当你们跨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这一刻起,你们就成了我们大家庭的一员。这个大家庭充满着真情,充满着友爱,充满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个大家庭将提供给你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发展机会,你们将会认识更多的事物,掌握更多的知识,展示更多的才能。在这个大家庭里,请尽情地陶冶你们的情操,发挥你们的特长,用丰富的学识和素养去实现你们的梦想。你们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不要犹豫,请及时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帮助你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你们会遇到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新的面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和标准,需要你们用理性的目光和胆识、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去实现你们人生的成功与辉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让我们揽万卷文采,汲百代精华,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学而不厌,锲而不舍,共同携手,用青春的激情去同唱壮丽的生命之歌!诚挚地祝愿你们学有所成,也祝愿你们的大学生活快乐、幸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 年学历硕士研究生复试要求及安排

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的精神,现将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录取复试要求、考评标准及时间安排等事宜公布如下。

一.复试分数线:总分300分,政治和外语单科40分,数学和专业综合单科75分。

二.复试报到:3月23日下午2:30,参加复试的考生到工程训练中心西配楼402报到,递交复试资格审查材料,进行考生复试资格审核;及交纳复试费100元。有关资格审查所需提交材料详见我校研招办网上说明。

三.各学科专业具体复试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车辆工程专业:

复试分为:笔试+面试。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00分,笔试和面试满分各150分。具体要求如下:

面试(每人10-15分钟)具体要求:

1. 全面考察考生的教育背景,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情况。同时对考生本科毕业

设计及专业课、专业课程设计等内容和成绩进行考察,考察考生在校期间的课程成绩。

2. 考察考生对本学科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全面了解考生实验

技能和动手能力,考察其学校实习与实践环节设置情况及成绩。

3. 全面考核考生的业务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了解其本学科学校的专业课设置情况,考核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尤其对非本学科专业方向的考生,要考核其对所报考学科领域知识的了解程度。

4. 全面考核考生的外语能力,充分了解其阅读理解、科技文献翻译及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能

力与水平。

5. 考察考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情况,了解考生考入本学科的动机,并全面考察其各方面的爱好及社会活动能力。

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具体要求:

1.考核考生对报考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重点考察考生对本学科及其相近学科领域发展了解程度。

2.专业外语能力考核内容包括: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考核综合在一起进行。

3.笔试专业能力考核主要范围: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

参考书:陈家瑞编著《汽车构造》、余志生编著《汽车理论》

时间安排:

笔试时间:3月24日(周三)上午8:00—10:00 ;地点:主405

面试时间:3月24日(周三)下午2:00开始 ;地点:工程训练中心西配楼403

(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复试分为:笔试+面试。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00分,笔试和面试满分各150分。具体要求如下:

面试(每人10-15分钟)具体要求:

1. 全面考察考生的教育背景,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情况。同时对考生本科毕业

设计及专业课、专业课程设计等内容和成绩进行考察,考察考生在校期间的课程成绩。

2. 考察考生对本学科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全面了解考生实验

技能和动手能力,考察其学校实习与实践环节设置情况及成绩。

3. 全面考核考生的业务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了解其本学科学校的专业课设置情况,考核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尤其对非本学科专业方向的考生,要考核其对所报考学科领域知识的了解程度。

4. 全面考核考生的外语能力,充分了解其阅读理解、科技文献翻译及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能

力与水平。

5. 考察考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情况,了解考生考入本学科的动机,并全面考察其各方面的爱好及社会活动能力。

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具体要求:

1.考核考生对报考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重点考察考生对本学科及其相近

学科领域发展了解程度。

2.专业外语能力考核内容包括: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考核综合在一起进行。

3.笔试专业能力考核主要范围:汽车发动机原理、内燃机构造;

参考书:陈家瑞编著《汽车构造》、周龙宝编著《内燃机学》

时间安排:

笔试时间:3月24日(周三)上午8:00—10:00 ;地点:主405

面试时间:3月24日(周三)下午2:00开始 ;地点:工程训练中心西配楼50

1(三)土木工程专业与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复试方式为面试,总分为300分,其中外语考察包括口语和翻译(共占40%),专业素质综合占60%。

面试(每人10-15分钟)具体要求:

1. 全面考察考生的教育背景,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情况。同时对考生本科毕业设计及专业课、专业课程设计等内容和成绩进行考察,考察考生在校期间的课程成绩。

2.考察考生对本学科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全面了解考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考察其学校实习与实践环节设置情况及成绩。

3.全面考核考生的业务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了解其本学科学校的专业课设置情况,考核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尤其对非本学科专业方向的考生,要考核其对所报考学科领域知识的了解程度。

4.全面考核考生的外语能力,充分了解其阅读理解、科技文献翻译及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5.考察考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情况,了解考生考入本学科的动机,并全面考察其各方面的爱好及社会活动能力。

时间及地点安排:

面试时间:3月24日(周三)下午2:30开始 ;

地 点: 六号教学楼217(土木工程系会议室)

(四)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和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

复试方式为面试,总分为300分,其中外语考察包括口语和翻译(共占40%),专业素质综合占60%。

面试(每人10-15分钟)具体要求:

1. 全面考察考生的教育背景,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情况。同时对考生本科毕业设计及专业课、专业课程设计等内容和成绩进行考察,考察考生在校期间的课程成绩。

2.考察考生对本学科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全面了解考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考察其学校实习与实践环节设置情况及成绩。

3.全面考核考生的业务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了解其本学科学校的专业课设置情况,考核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尤其对非本学科专业方向的考生,要考核其对所报考学科领域知识的了解程度。

4.全面考核考生的外语能力,充分了解其阅读理解、科技文献翻译及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5.考察考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情况,了解考生考入本学科的动机,并全面考察其各方面的爱好及社会活动能力。

时间及地点安排: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3月24日 下午2:30开始 ;地点:工程训练中心西配楼501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3月24日 下午2:00开始 ;地点:为民楼710

咨询方式:联系电话:010-82316713(丁老师)E-mail:ding_xm@buaa.edu.cn

关于接收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调剂的说明

根据学校招生计划,目前我院今年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有两个专业有调剂名额:

建筑与土木工程10人;

交通运输工程12人,其中: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可接受调剂6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可接受调剂6人。凡报考我校参加2010 年全国统考,原一志愿报考专业为机械工程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自动控制类、材料学科类、热能工程类、力学等学科、管理类、航空宇航、航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具备学校要求的申请资格,均可申请调剂我院以上两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复试程序:

复试考生持研究生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按照招办要求的资格审查所需材料要求)到我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工程训练中心西配楼402)登记报名。复试时间、地点电话通知。

复试要求和考评标准:

对调剂的考生不再进行笔试,只采取面试方式,笔试成绩参考一志愿专业的笔试成绩

面试(每人10-15分钟)具体要求:

参见工学硕士的要求。

考评标准:复试方式为面试,总分为300分,其中外语考察包括口语和翻译(共占40%),专业素质综合占60%。各学科将根据考生最终成绩(统考成绩加复试成绩)进行排名,依次录取。

联系人:交通运输工程(汽车运用): 82339869,李老师

交通运输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吴老师

建筑与土木工程: 82339032,zxn@buaa.edu.cn,郑老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3月16日

第三篇: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共青团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编制

二○○八年九月

-----目

录------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二、暑期社会实践相关报道

三、暑期社会实践鉴定、感谢信、表扬信

四、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实践成果

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剪影

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一、活动概况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院按照“继续发扬好传统,不断创造新特色,努力取得新成效”的总体要求和“事业化规划、组织化推进、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支撑、特色化提升”的总体思路,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扎实开展2008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院广大青年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热情和成才发展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实现我省“两个率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行动,在投身实践,服务社会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今年,我院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主要开展了包括古建测绘、农村生活调查、和谐社区服务、抗震救灾、节能环保等几个方面的活动,成立了“留住身边的文明——扬州古建筑测绘”小分队、苏北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调查小分队、“阳光工程”和谐社区综合服务小分队、防震减震服务调查小分队、城市建筑能耗及家电节能方案调研小分队等19支重点实践团队,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活动中。

7月5日上午,我院举行了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学院领导、全体服务团近200多名小分队队员、指导教师及全体学工办老师出席了这次会议。由此,我院2008年暑期实践活动也正式拉开序幕。

二、活动总体过程

(一)筹措准备阶段——未雨绸缪、加强组织

1、认真动员,精心组队。

按照惯例,本的实践活动主要由学院06、07级本科生组成。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相对有限,因此加大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通过文件通知,材料学习,使得全院本科一、二年级的同学对社会实践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五月底,学院活动方案的征集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报名人数众多。六月中旬,经过专家老师们的仔细筛选,最终确定了以建筑测绘、抗震救灾、文化宣传、节能环保、社会调查等为主题的19支重点团队实践方案。

2、加强组织、明确分工。

学院党政领导专门听取了院团委的准备工作汇报并对活动做了进一步研究部署,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学院2008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成立了以汪琼副书记为组长、肖鹏副院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系系主任、院办、学工办、团委负责老师等人组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院团委书记虞强老师具体负责活动开展,从而加强对全院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学院专门拨付了1万多元的经费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3、领导重视、专家指导。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7月5日的出征仪式上,院党委汪琼副书记对此次“三下乡”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队在“三下乡”活动中不但要规范化,还要基地化、科学化,做到切实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去。

学院还动员和组织专业教师和专家教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教授、地方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担任顾问,为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实地实践考察阶段——不畏艰苦,依托专业为社会服务 今年实践服务共有六个方面的内容:

1、情系“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

7月初,“苏北农村青少年文化生活调查”小分队的同学们深入农村,小分队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义务支教、看望农村贫困儿童、开展丰富多采的趣味活动等活动。同学们来到各大中小学及教育主管部门调查了解了苏北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作为四年来传统的义务活动,小分队成员还与当地中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成长体会,为他们进行义务补课。

队员们还前往乡集为广大农村青少年送去了夏季日常疾病的防护知识,并耐心地为他们解答了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在活动中切实感到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青少年带来的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

的进步。

2、理论联系实际,专业知识服务于生产实践

“留住身边的文明——古建测绘”社会实践小分队受扬州市规划局的委托,对扬州市区部分文物古建筑进行详细测绘复原工作,具体测绘对象选为扬州市南河下历史街区118号的廖可亭盐商住宅等。活动期间,队员们综合运用测量学、计算机绘图等知识,对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外部形态进行精确测量,并根据获得的数据来绘制平面、立面、剖面等二维投影图等,最后再结合图片建立数字三维结构模型。

此次古建测绘主要是为古城历史文物的保护、维修等提供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而推动城市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使得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市规划局还将实践成果收录到地理信息库及其网站,让广大扬州市民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扬州古建筑现状,展示扬州古城的风采,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古城保护意识。

“农村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调研小分队围绕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全省农村地区的交通设施开展了相关调查。交通0701班全体学生在实践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赴宿迁、南通、常州等地,针对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薄弱环节采访了相关部门,并开展了问卷调查。同学们经过统计分析,将所得的数据绘制成表格,详细地反映了农村交通设施的情况,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交给相关部门以供参考。

3、倡导节能减排、响应国家号召

“城市建筑能耗及家电节能方案”实践小分队利用暑期实践,在团队成员的家乡地区开展节能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几大城市,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小分队队员来到天津、泰州、上海进行了相关调研,聆听了行业人士的详细介绍,了解了当前节能面临的形势,加深了对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同学们在随后的时间里还开展了与家电节能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4.深入居民小区,共建和谐社会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阳光工程和谐社区服务”小分队前往了市联谊路社区进行义务综合服务。队员们结合自身的特长,为社区居民带来丰富的服务项目:打扫卫生、计算机服务、义务家教、法律宣传、慰问孤寡老人等。同时,同学们还在市民中大力开展反传销的宣传并与广陵区工商分局共同举办了一场“崇尚科学 远离传销论坛暨反传销文艺汇演”,让社区居民对传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深入了解其危害。

为解决广大中小学生暑期去处难的问题,小分队成员还特意联合社区居委会举办义务家教,为不少年轻父母解决后顾之忧,并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增强互动。同学们还将结合青少年上网,网络游戏、聊天等多方面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相关方面的调研,为相关部门他们提供了统计资料以供参考。5.宣传扬州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与城市形象”和“扬州市旅游业满意度调查”两个社会实践小分队对扬州一些重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研究,积极投身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建设活动。小分队先后对位于扬州老

城区甘泉路、东圈门附近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调查,依照“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形成规模”的原则,从古建筑结构入手,设计出针对“如何保护扬州古建筑”这一问题的调查问卷,通过在广大市民中搜集建议,进行统一规划,确定保护整治方案,由此开发出更多的旅游资源。

6.与运河申遗同行,水系调查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

7月,我院“与运河申遗同行”联合实践小分队在运河申遗办的指导帮助下,正式启动了参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实践项目,并发表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扬州共识”,调研分别在扬州、苏州、无锡、河北、浙江等地展开。

京杭大运河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一大批及待保护的古迹和文物。同学们通过深入的了解,充分发掘出大运河沿岸存在的还未被我们重视的历史文化现象。配合扬州大运河申遗办公室,对大运河扬州段的各主要历史古迹和文化现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其受保护情况。此次调查中得到了有关历史专家的大力帮助,就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做的努力进行探讨,为申遗成功贡献力量。

同时,我院“扬州城区水系沿革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调研小分队在扬州城区主要河流干道开展水系发展历史的调查,结合扬州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扬州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文化的保护出谋划策。此外,同学们还以表演、签名、发倡议为主要内容,在扬州人流较集中的地方开展了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大运河申遗及水系保护的重要意义,倡导全民参与,共建城市新貌。

(三)实践总结阶段——认真总结,让实践效果更加深入

在校团委的关怀指导、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相关组织的支持下,在带队老师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达到了预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时实践目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宣传、实践了“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我省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服务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基层农村,深入调查农村经济,农业前景、农民生活变化、现状与遗留问题,家庭教育费用情况;同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知识技术优势,通过提供技术、文化、信息、等服务,引导和帮助了广大农村群众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产业调整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我省率先进入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本领和能力,完善了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体系中重要环节。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同学们结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喜悦,而且也使同学们能以大学生的身份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为社会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暑期社会实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也大收成功之果,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我院暑期社会实践事迹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环境报》、《中华建筑报》、《建筑时报》、《新华日报》、《华东旅游报》、《江南时报》等国家级省级大型媒体报道共计14次,被市级报刊《扬州日报》、《扬州时报》、《扬州电视台》等多次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网》、《国家节能网》、《中国共青团》、《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新浪网》等网络媒体宣传70余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不仅宣传了建筑学院,更提升了扬州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使扬州大学始终活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上。

三、活动特色

我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活动主题从实际出发,考虑各种情况,全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综观我院200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色:

(一)注重实践,情系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较多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针对这一情况,我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校的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经济建设和扬州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征询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我院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生特长,在保持以往的做法的基础上,继续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组建重点团队示范带动的形式,积极鼓励“配套组队”、“特色组队”、“属地组队”和“社团组队“等形式。通过确定一批重点帮扶对象,规划一批重点服务项目,组建一批重点服务队伍,集中力量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以期该次活动能促进我省的经济建设,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在这种目的下,我院多个小分队分赴各城市农村第一线,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队员们表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不仅了解了各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而且能亲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感觉非常高兴,确实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做出了贡献”。

(二)关注古城保护,奉献城市历史街区建设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位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古运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历史的古城,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拥有以明清时代的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壁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

但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昔日的街巷有许多消失了,还有一些却留存至今,它们散落在扬州古城的角角落落,成为古城扬州历史风貌的可贵见证。我院“留住身边的文明——扬州古建测绘”小分队联合扬州市规划局对廖可亭盐商住宅等部分市级文保单位进行测绘,并将结果汇总成为三维立体化模型,参与到城市数字化建设中。“古城物质文化与城市形象”调研小分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对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建筑破损情况进行调研,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详实资料。

(四)普及节能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为响应当前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珍惜利用自然资源的政策号召,我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组织小分队深入平常市民家和家电企业第一线,广泛调研当前行业中节能减排的现状。

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市民家中,挨家挨户的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通过对近500份颇具代表性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家电能耗与节能情况调查报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城市建筑能耗及家电节能方案” 调研小分队通过走访全国几大主要城市(天津、上海和泰州),并且走上街头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访家电节能现状,积极探讨节能方案,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号召。

(三)结合专业,热点追踪

我院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创业之路”小分队在各个学院分别展开调查,利用发放问卷、随机采访、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了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真实想法,内心有着强烈的渴望,但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又无从下手。对此,同学们深入讨论,大胆剖析,系统分析,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就大学生可以做的努力提出了许多见解独到而又宝贵的意见。

“扬州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及运营模式调查”小分队成员走上街头,来到来到了文昌商圈、汽车西站等交通较为繁忙的交叉路口,针对行人在上班高峰期通过人行道所要花费的时间进行测量,由此探讨红绿灯布臵的合理性问题。同学们还利用各种专业仪器来测量车

速,将所得的数据绘制成表格,对各交叉路口车流量状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交给相关部门以供参考。

(四)强化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意义的认识,加强宣传发动,对内营造活动氛围,对外扩大活动影响,增强本次活动的教育效果,院团委组建了宣传报道组,搞好对内、对外宣传,并在出发前确定各个小分队的安全负责人和宣传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要确保该小分队人员的行车安全、住宿安全和饮食安全确保整个实践活动在队员人身安全的保证下进行,宣传负责人要在每天向学院宣传报道大本营汇报当天的时间活动,并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等工具及时传递有效信息,既节省了时间,也使对外宣传更具直接性、真实性。和往年不一样,为了保证对外宣传的高质量进行,我院宣传报道小组每天都有一位队员深入个小分队第一现场,从宣传报道的角度重新审视问题,第一时间纪录第一手资料,做到使宣传报道更专业化、具体化,这些工作在宣传报道工作中现实了它的正确性。

通过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队员们的人际交往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定位,坚定了人生的奋斗方向。实践队员们用知识去贡献和谐社会建设,用实际行动去服务“三农”,诠释“八荣八耻”,实践青春诺言。

第四篇: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学院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给水排水专业)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院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目前共有教职工127人,截止至2006年9月,我院共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9人(含博导),学院目前教授42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副教授40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人,研究生190人。

学院与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主持了“水环境国际研讨会”、“国际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技术”、“中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环保学术研讨会”、“中德合作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讨会”、“中国-瑞士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日本城市环境研讨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等国际学术会议和双向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2006年,联合国学院面向亚太地区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五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领域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校内优势”、“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国家及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已完成“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5项,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学院发展历史

(1907 年德文医学堂创立,学堂设在白克路(今凤阳路)。次年,校名改为同济德文医学堂,意蕴合作共济。1912 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学堂,1927年正式定名为国立同济大学。)

1951 年,私立大厦大学、光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合并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调整后土木工程系分结构、公路、水利、市政四个专业组。市政组开设给水工程、排水工程课程,在全国首批设立给水排水方向。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等上海地区的土木、建筑、测量等系并入同济大学,新建的上下水道系由著名市政工程专家杨钦教授任系主任,谢光华教授任副系主任,设置上下水道专业,是给排水专业的前身。

1953 年,上下水道专业的28名学生作为第一届本科生毕业,成为国内首批上下水道专门人才。上下水道系重组,更名为卫生工程系。

1954 年,上下水道专业更名为给水排水专业。从1954年起,给水排水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均在60人以上,多数年份招生人数超过90人。

1956 年,给水排水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函授生。

1957 年,卫生工程系并入城市建设系,同年,给水排水专业招收研究生。

1958 年,聘请苏联专家阿普基卡里夫教授(列宁格勒建工学院)来讲学,培养教师和研究生,并帮助给水排水实验室工作。

1959 年,同济大学给水排水教研室主编的全国首批统编教材《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出版,在全国高校中使用。同年成立给水排水研究室。

1960 年,增设工业用水与废水研究室,首次把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列入大学教学系列。

1963 年,重新调整城市建筑系,设给水排水、城市建设和工程测量三个专业。给水排水专业经过10年创业,得到稳步发展,给水排水研究室教师从创业初期的10人增至27人。

1965 年,形成被誉为“四大教授、八大讲师”的科学研究骨干队伍。四大教授为杨钦、谢光华、胡家骏和李善道,八大讲师为严煦世、孙立成、高廷耀、陈霖庆、钱维生、许建华、吴祯东和胡斌。

1972 年,给水排水专业与暖气通风专业合并成立水暖工程系。

1978 年成立环境治理组,高廷耀任组长,把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到教学日程中。

1979 年,水暖工程系更名为热能与环境工程系,增设环境工程专业。同年,从给水排水专业中抽调学生开设环境工程专业试点班。

1980 年,环境工程专业正式招收本科生。

1981 年,热能学科部分划归机械系,单独成立环境工程系,成立给水工程和废水工程两个教研室,设有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给水排水专业(研究生专业名称为市政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双获第一批硕士学位点资格。杨钦教授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市政工程专业获第一批博士学位点资格,第一批硕士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同时,从校内外引进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治理、环境影响规划与评价、噪声污染防治等人才。

1983 年,招收市政工程专业第一批博士生。

1984 年,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建成环境实验大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1985 年,市政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被批准建立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同年,成立同济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环保局同济大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1986 年,成立国家环保局同济大学环境保护技术干部培训中心。

1988 年,在国家环保局建议下,经校务会讨论同意成立环境工程学院。

1989 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环境工程学院与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联合建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

点实验室”。

1995 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6 年,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并入环境工程学院。同年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成立。

1998 年,学院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9 年,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0 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工程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

2001 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2 年,为加强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2003 年,教育部批准立项成立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正式运行,成为国内首批实现本科生环境科技创新培养普及化的高校。

2004 年,学校批准成立了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环境科学系,同年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2004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揭牌。

2006 年,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

第五篇: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前身可以追

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环境监测大专班、环境科学研究所和环境材料

开发研究所,是福建省最早开展环境保护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单

位之一。近年来,学院与国内外同行保持着友好合作,众多教师分别

赴美国、英国、日本、芬兰、加拿大、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研究

机构开展学术合作研究。

学院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

殊津贴专家3人、闽江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近年来,每年都有学生赴欧洲、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交流学习。

2012、2013连续两年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名列

学校前六名。

近五年,我院主办召开了国内各种学术会议,包括“环境科学与

工程战略研讨会”,“中国第三届塑料与环保产业研讨会”。组织参

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达500多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20人次,国内合作科研30人次,国内讲学20多人次。每年都定期举办专家论

坛、研究生科学讨论会,教学工作研讨会等。还派遣多批次教师到美

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访学。与芬兰应用科技海岸带集成管理专业、环境

工程专业探索共同培养本科生的“3+1”模式。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

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

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

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消息,我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3至2014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名中位居第三。该专业系我校特色工科专业之一,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钱庆荣研究员担任专业负责人,于2011年开始本科招生,2013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立足于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与中科院城

市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供销社等单位建立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关系,为省内外三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技术服务。在“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修复与水源地生态恢复”、“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资源高质化与环境友好材料”和“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工艺”等方面形成特色,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下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精选5篇]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 按照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学院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主要依据,根据征求的意见和......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学院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学院工程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工作计划 环境科学与学院工程学院上一学期研究生工作出色,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给了新学期工作以压力。本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封面

    大连民族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实......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封皮

    大连民族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课程名称: 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实验学时: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习报告

    巩固和运用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初步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习和提高处理社会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实习内容:(一)......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商务(技术)五个专业,在校学生1662人,办学历史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现我校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立足空地协同、......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学生党员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学生党员标准 (研究生)一、发展党员的基本标准 (1)政治素质 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抵制任何有损国家尊严、荣誉和危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