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精选]
浅谈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砚台完小王秀琴
照常理讲,农村孩子和城镇学生相比,有更多时间与大自然接触,作文起步时有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写作材料,但是他们依然感到起步难。剖析其中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突破,以达到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的有效化。
一、疏通语言关。
农村儿童习惯于讲方言,而一些教师教学也常用方言或方言与普通话夹杂着讲课。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是“土话”连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方词汇代替普通话词汇。如:把“找柴火”,写成“割茅”。其二是用方言土话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例如:“我先去吃饭。”写成“我去吃饭先。”等。问题在哪?我想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平时没有提倡、推广普通话,没有训练学生规范化作为内部语言进行思维,因而写作时,总会出现这里不通,那里不顺的情况。
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提倡推广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坚持用普通话学,坚持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维,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其次,老师可用课文示范,要求学生象课文那样用规范化语言叙述一件事,使学生从中知道,原来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作文。从而打破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例如课文的好句好段表达,模仿各种句
式,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具体、说得有条理等。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使其语言规范化。
二、注意观察,不断积累。
农村学生作文难,还表现在不知道写什么。人在许许多多的材料里,却不知写作材料在何处。比如在写《我学会了一种本领》这一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写学会做饭、骑自行车等,极少数的学生会写学会种菜、锄草、割稻谷之类本是很有切身体会而又取之不尽、富有乡土气息的素材。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平日中应该由教师指导他们去注意周围事物,注意观察,不断积累。为了让学生养成观察、积累的好习惯,我认为可以不定期地结合班会课、或作文课,让学生体验后,讲讲自己的所得,也可以让学生写成日记,随时积累好的素材和写作题材,观察得多了,积累厚实了,那么,到与作时,总有许多话想倾吐出来,甚至会达到不吐不快的境地。
三、读中悟方法,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叙述事情等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作文中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读是获得写作知识、经验、方法的重要途径。显然,作文就是靠多读多写,教师应向学生强调,不但要多读语文书上的名言、名句、名著,还需要广泛地阅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课外读物,对好的文章要多读、多背、多摘抄,读得多了,积累也丰富了,以达到读中悟法,读写结合的目的。
总之,要引领农村小学生走出写作难的这一峡谷,教师就必须妥善处理好看、读、写、练习关系,要不作文的有效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一关键阶段,为小学高年级,中学阶段,乃至一生的写作都奠下了基础。如教师不谨慎对待,会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而在农村,起步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农村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性格也比较内向,不爱开口说话,更不愿意借助习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个别学生虽然活跃,但提及作文,却往往面露难色,感觉无话可说。因而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常常空洞无趣,缺乏真情实感和想象力。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写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农村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写作欲望,进行美育渗透
作文是块难啃的骨头,难在哪?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内在的写作欲望,没有乐于表达的冲动和激情。布鲁姆有句名言:“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而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勉强作文,写出的作文也是流水账,缺乏新意,了无生趣。所以,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合为时而作”,作文应是对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就如无泉之水,失去了源头动力。大自然是美丽的发源地,只要孩子仔细观察,其笔下的文字自会有一番动人之处。四季轮回,风雨变幻到处都体现着自然带给我们的新奇与感动。只有发自内心地发现美,学生才能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悟的美和乐趣诉诸笔下,作文才能具有美,充满乐趣。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自然。农村本身就是个广阔的天地,教师没有必要非要带领孩子走出农村,走出大山,去欣赏路途遥远的外面的世界。而是应学会就地取材,通过游戏、参观游览、走农田、问农时、干农活等活动,不断渗透美的教育,挖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美丽”的题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有了体验,有了素材,写作时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促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作文起步教学,是个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贯穿一至三年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说是写的基础,在小学低段,说话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首先还要重视朗读训练。读是说的基础,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起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积累词汇,对作文入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朗读应纳入语文作业之中,有布置有检查。特别是早读课,一定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而且朗读要严格按照“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个要求进行训练。
用词造句是学生学习说话、写话的最早起步,是作文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话时,不应只是让学生造一个句子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是应该通过比较句子、复述、质疑、讨论等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训练。如有的学生滥用“好”字,造句说“老师多么好!”评价同学朗读说“某某同学读得好”,学完了课文谈感想说“某某同学很好”。这些都是由于儿童语言积累少,理解不深入,无法把内心所想表达的更具体。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肯定孩子说得对,然后再积极引导:“老师(读书的同学)怎么好?好在哪里?”学生顺着教师的点拨往往能把自己说的话改具体,如“老师多么关心我们”,“A同学读书声音大,有语气”,“B学习很认真”等。
儿童大脑思维缺乏逻辑顺序,因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因此,讲读课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句式如:先……再……最后……、开始……后来……终于……进行训练,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懂得说话写字要按一定顺序,方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另外,农村学生多为外地学生,普通话间杂方言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在进行说话练习时,要尤其注意让学生说普通话,请要求说准确规范,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使用正确的书面语言。
三、说真话,诉真情
教育家于漪说过,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这个精神的东西就是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要能写出真情实感,首先必须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便会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其次,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小学阶段的作文大多要求写人记事,但很多学生苦恼身边的都是常事,无特别可言。但是平凡的生活却往往是最动人的,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于细微。”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作文中只要抓住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就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精妙境界。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四、积累内化,活学活用
对于小学生,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农村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读”的少,“见”得不广,对于“读”和“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常学常用。许多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常常有词不达意,语言平淡,不流畅等现象,这就要注意平时的语言积累。
首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积累,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作的素材。通过平常的点滴积累,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每天所有的活动和喜怒哀乐忠实地记录下,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俗话说的好:“笔不用就生锈了”。长期不动笔的人,话说不清楚,文章就写不顺达;而常读书,常写文章,就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日记同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所写的文字,不断发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克服弊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此外,课外阅读也能扩充学生视野,为写作做好铺垫!苏轼曾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农村的孩子由于资金的短缺是很难读到课外书的,所以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对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及时进行思维充电,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五、重视作文评价
农村的孩子学习基础比较差,如果教师以很高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常常使用“不”等否定字眼,无疑会挫败孩子的写作欲望。所以,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学会用放大镜找出学生每次作文中的优点、进步之处,多多地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继续写好作文的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教师应带动学生鼓励和表扬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有种成功的喜悦感,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作动力。对于作文中的不足,教师应委婉地提出来,并针对不足给予建议,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改正不足,写好作文。比如可以这样评价:“这次作文你写得很好,如果及时把不会写的字查查字典就更好了,还能得一颗星呢!”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习作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一点点进步,引导他们大胆写,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总结: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学生也拥有着巨大的潜能,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方法,一定能够上好起步作文,为孩子们的精彩人生开个好头!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起步
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写作文”是让很多孩子头痛的事情,而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或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解决这个难题。这里笔者总结出几种方法供家长朋友参考。
从口头训练开始
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好与差关键在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说作文”要比“写作文”来得快捷,更适合繁忙的家长采用。比如早餐前可以让孩子来一段“一分钟演讲”,父母一边准备早餐一边倾听然后加以点评。晚上可以做些口头训练的游戏:制作三组卡片,分别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根据给出的要素,经过自己的想像,说出一段通顺、完整、合乎情理的话。或者事先写好几十个故事开头,给它们编号码,让孩子选号,然后接着把故事编完整。
读书破万卷
读书是作文的基础,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先熟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在此基础上,再涉猎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因此,家长应该首先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等介绍给孩子,让他们每天朗读,像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一样,可以不必讲解只要求背诵。日久之后,这些精华自然会在孩子心中孕育出语言的珍珠。
“胸藏万汇凭吞吐”
积累词汇、丰富孩子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准备一本“词语积累本”,把读到的好句子、成语、格言等抄下来,平时要勤翻阅勤温习,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尽量地运用这些词汇。或者置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硬性要求孩子利用零碎时间系统阅读《词典》。在已阅读的词语下画波浪线。要求平均每天学15个字及由这字组成的词语,逐月登记,家长切实督促。
只要家长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多途径寻找话题、文题,让孩子动口、动脑、动手,很快,你和孩子都会发现:原来,作文并不难!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教学[模版]
浅谈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教学
小学生作文难,起步作文更难,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教学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仿效课文,诱发写作兴趣。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首先是仿效课文命题。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喜爱作文。
(二)创造素材,增加写作兴趣。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为“愚妇”找到大量的“米”。如元旦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新年大联欢”的活动;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开展“我们要做活雷锋”系列活动;清明节,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母亲节,开展“我送妈妈一件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国庆节,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诗歌朗诵活动。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会”活动、“寻找春天”的活动、“优秀诗文背诵擂台赛”活动等,布置学生利用假日搞烧烤、登山、探险等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改变了过去看到题目皱眉头、咬笔头,无话可写摇着头的状态,从而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注重实践,延伸写作兴趣。小学生对作文往往缺乏整体的认识,一开始就让他们写作,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困惑、茫然,无从下笔,我们如能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习作实践,其效果也是很好的。如在上“好书共分享”活动作文指导课时,我先让学生尽情地读自己带来的好书,在活跃的气氛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名、作者、出版社、主要内容等,并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看得认真,说得具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大胆习作,详细介绍。此外,我还让学生写了《我的小制作》、《画鼻子》、《故事接龙》„„,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同时,体会到写作是一种乐趣,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延伸开了
第五篇:小学生习作起步教学初探
小学生习作起步教学初探
小学生初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提出很多的要求,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好作文”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性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结果,由于人为地拔高,不断地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实际上,小学阶段,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
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张贴的宣传画、餐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总写来写去是《记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些题目好象很容易写,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下笔,写来写去,只好编造、抄袭,缺乏真情实感,造成千篇一律,既折磨了学生,也折磨了老师。
现在,我每周都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不定内容,自由发挥,学生松了绑,十分活跃。
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学生交来的文章,总觉得有很多缺点,因此辛辛苦苦地改,认认真真地批,改得文章面目全非,还认为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受教育。没想到,学生只看一下分数就塞进抽屉。原来他们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才被老师改得体无完肤,反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为此,我每接手一个班级,对学生交来的第一篇作文,我都从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出发,发现其优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正确或者卷面整洁,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或用了一个新词等都会得到肯定。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尽管错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够通顺,我也在班上宣读,并张贴出来,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的难处,使其得
到应有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