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六个方面培养小学生作文情感
从六个方面培养小学生作文情感
庐山区新港镇中心小学区雪琴
列宁早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还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的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这两句话说明了情感的重要性。培养、激发、启迪小学生的情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应从六个方面去培养:
1、走进大自然,陶冶作文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孩子们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要整个地用心灵去感知一切。因此,我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比赛、游览及其它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后,要求写《记一次游览活动》的作文;进行一场紧张的比赛后,要求写《记一次比赛》的作文。
2、细致观察,丰富作文情感。学生只有在认真观察、深刻认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丰富作文情感,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 1
富而为文始佳‛的道理。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我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更加深刻、敏感,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通向‚为文始佳‛的目的地。
3、创设情景,激发作文情感。‚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指导小学生作文,不能采取硬性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须调整小学生的作文心境, 激发作文情感。苏联教育家聂恰耶娃就主张,把作文训练同阅读、美术、音乐等学科联系起来,在带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让他们摄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在指导习作时,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二泉映月》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阿炳街头卖艺画面,引发情感;其次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把学生带进情感世界;最后让学生动笔写一篇读后感,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收
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4、结合课文,再造作文情感。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有效再造小学生作文情感的重要途径。例如《凡卡》一文,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 ?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 ?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 ?让学生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另外,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补充或扩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插图是邱少云在烈火中的形象,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都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的,那么邱少云的心理感受会怎样?可引导学生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填补空白, 启迪 作文情感。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启迪学生作文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画下几种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学生作文的想象力。、评改时鼓励,升华作文情感。批改讲评学生的习
作,以激励、表扬为主,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作文的自信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有益处,可使学生树立信心,领会教师殷切的期望。例如有次写《我们班上的小雷锋》,要求写三件事表现一个人。但是某学习较差的学生只写了一件事,而且干巴巴的。对此要批评,但如何通过批评而取得激励的效果。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记清楚一件事就不错了,希望你继续努力‛。他看了很高兴。第二次写《我了解的一个人》,他选用了三个事例,但是没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虽生硬,但通顺。对他本人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便批道:‚看过你的作文,我很高兴,因为你进步了。文章人物形象较突出,语言比以前通顺了。可惜我不知道主人公是什么模样,如果把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出来就好了。‛在以后类似的作文中,他就比较注意人物肖像的描写了。
总之,以情感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框架,揭示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抓住情感,才可获‚文、道‛之得,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得以完成。
第二篇:从六个方面培养小学生作文情感
从六个方面培养小学生作文情感
庐山区新港镇中心小学 区雪琴
列宁早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还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的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这两句话说明了情感的重要性。培养、激发、启迪小学生的情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应从六个方面去培养:
1、走进大自然,陶冶作文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孩子们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要整个地用心灵去感知一切。因此,我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比赛、游览及其它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后,要求写《记一次游览活动》的作文;进行一场紧张的比赛后,要求写《记一次比赛》的作文。
2、细致观察,丰富作文情感。学生只有在认真观察、深刻认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丰富作文情感,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 富而为文始佳‛的道理。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我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更加深刻、敏感,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通向‚为文始佳‛的目的地。
3、创设情景,激发作文情感。‚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指导小学生作文,不能采取硬性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须调整小学生的作文心境, 激发作文情感。苏联教育家聂恰耶娃就主张,把作文训练同阅读、美术、音乐等学科联系起来,在带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让他们摄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在指导习作时,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二泉映月》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阿炳街头卖艺画面,引发情感;其次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把学生带进情感世界;最后让学生动笔写一篇读后感,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收 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4、结合课文,再造作文情感。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有效再造小学生作文情感的重要途径。例如《凡卡》一文,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 ?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 ?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 ?让学生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另外,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补充或扩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插图是邱少云在烈火中的形象,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都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的,那么邱少云的心理感受会怎样?可引导学生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
5、填补空白, 启迪 作文情感。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启迪学生作文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画下几种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学生作文的想象力。
6、评改时鼓励,升华作文情感。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以激励、表扬为主,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作文的自信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有益处,可使学生树立信心,领会教师殷切的期望。例如有次写《我们班上的小雷锋》,要求写三件事表现一个人。但是某学习较差的学生只写了一件事,而且干巴巴的。对此要批评,但如何通过批评而取得激励的效果。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记清楚一件事就不错了,希望你继续努力‛。他看了很高兴。第二次写《我了解的一个人》,他选用了三个事例,但是没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虽生硬,但通顺。对他本人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便批道:‚看过你的作文,我很高兴,因为你进步了。文章人物形象较突出,语言比以前通顺了。可惜我不知道主人公是什么模样,如果把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出来就好了。‛在以后类似的作文中,他就比较注意人物肖像的描写了。
总之,以情感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框架,揭示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抓住情感,才可获‚文、道‛之得,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得以完成。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情感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情感培养
一要在阅读中强调情感体验。
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是学生有作文情感。应先从阅读中配情感。因而,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略。印在阅读中注重情感培养。一为此一定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感受人物的形象和特点,感受事情的动人情景,感受景色环境的特色,达到用优秀的作品感染和激发学生的目标二,引导学生探索课文情感通过细读,品味作品的那些地方最能打动人心,最能陶冶感情;三是引导学生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情感。生活感受相融合,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作品的情节之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课文的情感共鸣。四是让学生评价作品中的内容、情景、人物、景物、在评价中引发情感,评价作品的文中之情。五是要让学生交流情感,通过讨论。充分表达所读作品的感情。互相了解同学间读书体验,交流读书情感的收获。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读书必须体验作品情感。没情感体验的阅读是白读;空读;有感情才是有收获。要通过读书情感向习作情感迁移,让学生在读书中生成习作情感,从读书到作文应该是学生情感的迁移过程,在阅读中体验,在习作中抒发。读书中的情感体验是习作情感的一条重要来源,阅读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一课,可引导学生体验稳重的朋友情、童年情、乡野情、离别情,把这种情感引进习作项目,同学的生活经验,生活见闻、生活情趣相结合。通过阅读,让学生思考,寻找自己的生活情境、生活见闻,是调动学生习作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在学习指导中激发情感。
要让学生有情感,首先需要教师的情感,要用教师指导作文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习作情感。当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找不到相应材料时,教师应该以情感启示,如写家乡,教师应该感情充沛的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变化。进行新旧对比。把作文课作为赞美家乡的欣赏课。如写一个先进人物,教师要心中有楷模,首先借助课本材料中优秀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体会,怎样用课本中的语言和方式写好生活中的人物。然后指出指出生活中先进的事例,要以充分的情感介绍身边的人,提示身边的事,给学生范例,让学生了解父母、亲属、邻居等熟人中的很多先进事例,是学生受到感悟,受到启迪,让学生认识到不是生活中不是没事可写,而是自己缺少对生活观察的情感,把习作课作为寻找先进人物的信息课。在此,教师知道习作要至少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嫩黄触及学生心灵的导语,每句导语都要有激情的力量。二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作文要求,抓住容易的是学生情感换发的事例来指导。如指导写家乡,就应该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自己的家乡大地上长大的孩子,是家乡的山水田园,家乡的人民养育了自己,要寻找自己所了解的事情和环境,要寻找自己热爱的人物和事物,写出自己的家乡情。指导些事情的作文,应该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事情的感受是什么,感受事情就是情感体验。有体验,才有话可写。三要帮助学生找资料,把找资料的过程成为调动学生写做情感的过程,成为学生真情实感产生和表达的过程。在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见所闻,把学生引入作文材料的天地,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作文材料的感受。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蓝 甜
摘 要: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因此语文教学要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首先,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次,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实施。
一、注重文本的朗读与感受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朗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除朗读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他阅读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蕴。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而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音乐朗读,学生相互点评朗读。整整一堂课,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在朗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度赞扬和深切缅怀之情。在第二节文本阅读课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表达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得到了培养。
二、重视文本的阅读与体验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蕴藏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为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1、表情感染。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朗读时面部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手势中的握拳摆手等等。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境界,身临其境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2、语言感染。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3、画面渲染。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4、实物演示。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阅读《看花灯》时,我问学生:“课文中都写了哪些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把正月十五灯展的各种花灯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丽情境之中。
5、表演体验。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达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总之,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阅读的情感之弦。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好好学习。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导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是教师问学生,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有问题向老师提出,学生要学会质疑,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思维得以发挥。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善待学生的提问,通过延迟回答、步步追问等策略,从中发现引导教学深入的契机,不断加深学生的认知,从而推动新知的生成。
(一)预习环节让学生学会问
从三年级开始,我班开始课前预习。为了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认真读书,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形成发问的习惯,在预习提纲中我专设《问题大王》一栏,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它作为
预习质量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教学环节巧用学生的问
在课前,我对每一位学生的预习笔记都一一过目,对有价值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第一个环节就是汇报预习情况,举手反馈提问数量,让提问质量高的学生向全班发问,并把这些问题
贯穿于相关教学环节组织讨论,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学生提问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在自学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光有提问的兴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提问的技能和方法
(一)要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问难一篇课文的题目里往往包含着许多问题,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在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先不要阅读课文中的内容,对着课题想一想,问一问自己有问题吗。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针对问题质疑的方法,而且提高了审题能力。
(二)要让学生抓住“对比”质疑问难教师要教会学生比较分析某些概念、结论、词汇之间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让学生从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来质疑问难。
(三)要让学生抓住“细节”质疑问难语文教学的文章细节,宛如藏在绿叶丛中的花朵,分开绿叶,显出花朵,就会色彩纷呈,别开生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注意抓住“细节”质疑问难。
在课堂上,老师设计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问题要分难、中、易几个层次设计,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难度设计的问题如果太容易,则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起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所以设计某些问题时,需要变换角度,增加难度,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样不仅能推动教学过程的成长,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设计的问题如果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计应该具体一些,难易要适中。要掌握好问题的适当水平这个度,关键是确定学生的最近成长的阶段。从现在成长阶段引向最近成长阶段,使问题呈现出水平递进的适当坡度。因此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设问问题,使课堂一张一弛,有快有慢,学生就不会出现疲劳和厌倦,从而就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