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六个方面推动思想解放(范文)
从六个方面推动思想解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近年来,当阳市针对不同行业党员的身份和职业特点,量身打造,分类搭建实践平台,有效拓宽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一、构建农村党员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工作体系
我市总结推广玉泉办事处玉泉村党支部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培育文明户、带动中间户、关爱贫困户、转化后进户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破解了村组合并后干部减少和管理空间扩大的矛盾,加强了村级组织,激活了党员队伍,使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得到充分展现。
合理划分责任区域。以村为单位,分片、分类召开户主会,由党员和户主代表围绕如何划区进行协商、讨论,努力使支部的要求、党员的想法和群众意愿相一致。按照“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联得上,联得好;全覆盖,无空白”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划分责任区。如按地域建区,把责任区建在湾子、屋场上;按产业建区,把责任区建在产业链上。一般是一个党员一个责任区,联系10个左右农户。各村支部都认真开展党员评议,通过党员评、群众评、组织定,全市共建立党员责任区8000多个,联系农户12万户。科学界定活动任务。“培育文明户、带动中间户、关爱贫困户、转化后进户”是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活动的总目标。每个参与划区的党员,按照要求对责任区内的农户进行分析排队,分类制定培养、帮扶措施,经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后,向全体村民公开承诺。对文明户,重点是加压鼓劲,增强带动力;对中间户,重点是引导激励,图谋大发展;对贫困户,重点是支持帮扶,在经济上打翻身仗;对后进户,重点是交心谈心,转变思想。
因人而异履行职责。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确定党员“十个一”的职责,即方针政策讲一讲、思想问题谈一谈、结构调整带一带、致富经验传一传、实用技术教一教、资金劳力帮一帮、计划生育抓一抓、公共卫生做一做、邻里纠纷劝一劝、赌博迷信管一管。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其中几个任务开展活动,做到发挥优势,各尽其能。如年龄偏大的党员,重点发挥思想政治优势,落实讲、谈、劝等“动动嘴”的职责;“双带”能力强的年轻党员,主要在传、帮、带等“拉拉手”上下功夫。
二、构建企业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体系
在全市企业党员中组织开展以“争当生产模范、争当技术标兵、争当营销能手,树立党员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收到了“企业愿意、党员乐意、职工满意”的效果。明确方向。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分生产、技术、营销等三类岗位,分别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争先创优。为了使示范岗考核有一个统一标准,在调研基础上,全市提出了企业党员示范岗要求,即政治学习领先、业务本领领先、技术革新领先、效益指标领先、节能降耗领先、安全生产领先,指导企业党组织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制定党员示范岗考核细则,使党员明确努力方向。
树立形象。要求每个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每年为企业“献一策、带一徒、攻一关”即亮三招,并作为党员示范岗评比的一项硬指标,开展“党员亮三招,树立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亮三招”将企业的需要、组织的要求、党员的工作、员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近年来,全市企业党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483条,80%以上为企业采纳。党员牵头开展技术攻关,实行技术革新350多项,每年可增加效益2000多万元。
评定奖惩。每年底,企业党组织采取职工代表初评、党员互评、党组织评定的方式,对照考核标准分岗位进行百分制量化考评,对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党员,进行党员示范岗授牌,对不符合条件的党员示范岗进行摘牌,实行滚动管理,从而在党员中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社区党员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工作体系
着眼于整合社区资源,发挥党员作用,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在社区开展以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党员联络服务站、党建工作联络员、党员责任区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开创了社区党建新格局。
发挥联席会共驻共建的调控中枢作用。党建工作联席会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主任、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协调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实现共驻共建。党建联席会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调控能力,使一些原来依靠个别单位难以办成的事不再难办了。
发挥联络站点燃激情的阳光驿站作用。党员联络服务站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负责联络、服务、教育、管理在社区居住、工作的党员。联络站通过单位党组织上报、上门走访、电话信函联系等方式,对社区党员进行摸底调查,分类建立自管党员、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联络站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贫困帮扶救助、党的组织生活等全方位服务。同时,把党员组织起来,组建时政报告、法律咨询、医疗保健、水电维修、文艺宣传等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服务。
发挥联络员灵活畅通的信息节点作用。党建工作联络 员由单位党组织推选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担任,上对党员联络服务站负责,下联党员责任区,按照社区党组织的统一布置,督促、指导所在单位参与社区党的活动,并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馈相关信息。
发挥责任区便民利民的高效网络作用。对在社区工作、居住的党员,按辖区单位、居民小组、楼栋、院落和街区,划分党员责任区,由党员在责任区内带头维护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帮扶困难群众、兴办公益事业。目前,全市城区共划分了1312个党员责任区,服务于42000多个居民户。
四、构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体系
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引导党员提高素质、转变作风、争创一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让人民群众满意。
磨砺优秀素质。在全市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读书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主题教育、学历提升、党校培训、电化教育、网络学习、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学习。通过知识竞赛、经验交流、案例培训、技能比赛、点题讨论、理论水平测试等活动,检验党员学习效果,激发党员学习兴趣。
锤炼优良作风。35个窗口服务行业的1968名党员全面实行挂牌上岗,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在单位职 工及服务对象中聘请党风监督员,广泛收集群众对党员改进作风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分析评议,并将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每名党员反馈。
创造优异业绩。推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立项,责任到人。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检查督办,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把党员工作业绩与年度考核、评比表彰、提拔任用等挂钩。
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责任追究制、发展环境问责制等制度,严肃查处损害单位形象的行为。去年以来,先后有30多名干部职工因违反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受到查处,3名正科级干部被免职,在全市起到警示作用。
第二篇:中学以思想解放推动有效教育改革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中学以思想解放推动有效教育改革
摘要:我国教育当前形势要求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文章主要分析了玉林市玉州区南江苗园中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的探索,主要论述了该校推行有效教育实验实施的四项措施:学校管理“参与型”、教师发展“团队型”、学生学习“主动型”、课堂教学“魅力型”。
关键词:解放思想 观念 有效教育
这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有事物以它的飞快的速度在往前冲,我们活在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的时代。旧观念象枷锁一样,使人踌伫不前,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解放思想,首先观念要转变。教育先行,把教育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是我国的国策。” [1]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在改革的急流中不断地开拓和进取,必须及时彻底地抛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必须解放思想、确立创新意识,不光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更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了智慧,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2006年,玉州区率先在全区开展有效教育实验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这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一次质的飞跃。正是因为玉州区领导开放的思想和锐意改革教育的决心,使得玉州区呈现出一片以有效教育实验为主导的教育改革活动百花齐放的景象。
苗园中学作为广西有效教育实验试点学,根据玉州区教育局创建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示范区的工作思路,以“深入推进EEPO(有效教育)实验,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重点开展教改系列实践活动,构建了以有效教育为主的教育科研体系。该校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的探索,从行政领导到普通教师,都积极投入到有效教育实验中去。解放思想就是他们心中的太阳。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陈旧片面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从教师的备课方式、课型方式、评课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自开展有效教育实验活动以来,苗园中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7—2011年中考质量跨越发展,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9年考上玉林高中12人,玉林市一中68人;2010年考上玉林高中24人,玉林市一中86人;2011年考上玉林高中58人,玉林市一中96人,获全市第一;2012年考上玉林高中35人,玉林市一中146人。
苗园中学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深化有效教育,踏实打造“四型”(学校管理“参与型”、教师发展“团队型”、学生学习“主动型”、课堂教学“魅力型”)措施。
一、学校管理“参与型”
有效教育强调“组织与参与”,改校在深化有效教育实验过程中,也推行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来,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等等。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一个科组也是一个团队,一个年级也是一个团队。团队的顺利组建,团队的明确分工,使学校的工作有条不紊。年级团队、班级团队、学科团队已初见成效。该校的老师基本上是三年一循环,中青年的搭配,教学水平高低的搭配,让每个年级都有特色,都有进步。如九年级的年级精神是团结合作,追求实效;年级口号是拼搏进取,再创新高;年级工作要求是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座右铭是爱拼才会赢。再如班级团队中的覃丹娜团队、李小燕团队、文志华团队,他们以有效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还有学科的团队中的英语科团队,不仅在中考中A+103人,而且在有效教育的实验中,刘进繁老师、雪现莲老师成为玉州区的骨干老师,从而带动了整个英语科课堂教学的提高。
除了年级管理,在该校的校园处处可见有效教育的文化,教学楼一楼的文化大厅中,写着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楼前面广场两边的黑板报,是同学们在实验有效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室里更是充溢着浓郁的有效教育气氛。
二、教师发展“团队型”
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有效教育的实验,加快推进实验的步伐,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教研的各项活动。卢校长对有效教育很有心得,她在多次的培训中,都亲自培训,每一次的校本教研,她都至始至终参与。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是对老师们实验的强有力的鼓励与鞭策,为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每个学期主要通过三个阶段侧重对老师团队的培训,取得了“团队型”发展的效果。
第一阶段——理论培训。该校的自治区咨询培训专家沈英老师进行了理论上的培训。她根据多次参加专家培训活动的学习感悟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整理成培训资料印发给全体老师。在校本研训中,她又专门针对5J、5F、5S目标导向性团队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讲解,使老师们对这次活动的目标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第二阶段——课例示范。该校的地方咨询培训专家周红、刘进繁、雪现莲、黄春华等老师以团队的形式对老师进行培训,周红、刘进繁、雪现莲老师提供了以目标导向性团队进行学习方式训练的课例,黄春华老师针对课例作了独到的点评。使老师们对目标导向性团队有了更清晰、直观的理解。最后,老师进行实践。
第三阶段——教师实践。三个年级的全体老师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成团队,制订各班级团队的训练方案,每位行政领导深入到一个班级参与活动。沈英、周红、刘进繁、雪现莲、黄春华等骨干老师分别到班指导,对老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解答,并对训练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充分发挥了辐射作用,从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校园中掀起了学习方式训练的高潮。
经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后,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行政领导中,卢宗成、范世荣、李晖华副校长、覃丹娜、徐超强、文开伟、李光廉、李金凤、吕聪仁主任亲自上课并参加了比赛。甘羡兰、覃忠文、钟家清等几位教学经验丰富已经获得高级职称的老教师也主动参加比赛,经过这次活动后,她们对EEPO有了新的认识,对年青教师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吴红雁、梁琼林、黎媛等图音体教师也参与了比赛,并收到了同学们的欢迎。难能可贵的是,在学生整体水平比较低的班级,如李祖丽、窦春玲、钟建祥老师的团队,在学习方式训练上毫不逊色于其他班级,在训练过程中有条有理,稳步扎实。特别突出的是1109班级团队,覃丹娜、覃忠文、何翠云三位老师的配合十分密切,以学习方法为主题,根据训练的内容不同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作为载体,进行了5J、5F、5S的训练。在团队交互的过程中,覃丹娜主任的操作非常有技巧,她让学生在休息的同时进行浏览达到交互的目的,充分利用了时间梯度和空间资源,既让学生得到了休息,又解决了人数多、空间小、一动就乱的问题。在板卡的使用上,创造性利用地图的背面进行书写,既可作为教具,又可重复使用,也经济实惠。
三、学生学习“主动型”
在过去的一年里,该校在继续加强推进玉州区自2004年以来所采取的EEPO有效教育的基础上,同时积极学习《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制定了以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方针:
1、通过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苗园中学作为一所寄宿制的农村初中,许多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学科内容的增多等等原因让他们渐渐迷失了自我,自卑的情绪在他们身上蔓延。针对这一个情况,学校开始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训,尤其着重对刚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不断强化的学习方式训练,每个班级以班主任为组长两个课任教师为组员组成小组进行培训,在培训了两个月后举行七年级学习方式训练课比赛,优胜者再参加玉州区的比赛。而八九年级则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各种课型方式不断加以强化。正是通过这些培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
2、通过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学生加强自我综合素质加注了持久的动力。如果学生仅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各司其职、各施所长,而不注重发展个人的其他弱点,虽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人的优势和特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很容易出现“看见他人之长,愈见自己之短”的情况,便会对初步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兴趣起到弱化的作用,因此为了巩固这种信心和兴趣便应该“显己之长,补己之短”。这在学校培训的学习方式中也有所体现,譬如在团队活动过程中,从团队的组建开始,便明确地提出了“三共同”原则即共同目标、共同完成、共同分享,正是这一个共同原则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施展个人所长同时也从中分享和学习了其他的同学的长处。经过团队的反复合作,在教师或学生个人自发的行动,也可以在某次活动中进行角色互换,便达到了“以他人之长补个人之短”的目的。而恰恰是这种不断的交互和合作交流学习活动的举行,让学生的弱点在活动中得到许多弥补和完善的机会,在不断地强化中便让学生达到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此时外界的评价与个人的自我感受,都让其收获了无比强烈的自信心,为学生持续全面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3、通过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帮助他人、带动他人,从而达到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到提高群体综合素质的目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方为春”,显然仅仅注重提高某个个体综合素质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只有通过个体综合素质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因此在该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的活动中十分注重在活动中的合作和交互,注重核心学生示范和带动作用,以达到以“以强带弱,互助共赢”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魅力型”
该校老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学习方式,熟练地掌握各种课型,做好5J5F5S,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突出每节课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该校老师在课堂上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照顾各种层次学生的要求,精心备课,方法多样,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环节和练习,扩大学生的参与率。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找答案,生生互动,生生互评,动静结合,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形式多样。老师在旁边充当“配角”,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一言堂。
2.注重学习方式的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该校老师在平时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约定、倾听、表达和呈现,课堂调控。训练常规让学生成为习惯,随时随机精心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并体会到运用学习方式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3.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该校老师在课堂里尽量给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发挥的空间。唱歌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里一展歌喉,运动好的学生也让他们比划比划一下……学生在课堂里觉得自己受到老师重视和关爱,学习劲头也会很足。
4.小组、团队合作,让学生共同进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该校老师在课堂中训练学生以小组为基本方式,充分利用教室和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倾听,互相合作,有亲和力的合作氛围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互相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的意识,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5.多角度多渠道激励学生,增强学习信心。
在课堂上老师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学生,给他们肯定和由衷的赞扬。
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2]几年来,苗园中学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在实验EEPO有效教育方式中发挥出来了极大的效应。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成功能超越自己、超越教材,能力让人吃惊!课堂也得到所有学生的热爱。这一切都得益于该校教师紧随时代车轮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他们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他们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努力实现思想上的跨越;他们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他们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教育发展新的跨越,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的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育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解放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金钥匙》。《教育学研究》第5.14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1/07。
[2] 峻青。《秋色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06。
第三篇:让思想解放从观念走向实践
让思想解放从观念走向实践
来源:《求是》杂志2010年第23期
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吉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经成为解放思想的助推器,成为科学决策的中继站,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在推动吉林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助推思想解放
一个地区发展的快慢、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和改革开放的力度,而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思想解放的基础是学习。“在深入学习中统一认识,在解放思想中明确思路”,一直是吉林省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目标。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是实行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计划经济最晚、受计划经济影响最重的省份之一,思想观念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解放思想的任务很重。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一直把解放思想作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举措。吉林省的几轮解放思想活动都是省委中心组作总动员,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迅速行动,带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和参与,最终掀起全省范围的思想解放浪潮。一次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为主题的省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各市(州)都设立了分会场,全省进行了现场直播,10万余党员干部直接或间接参加。今年,省委中心组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对解放思想赋予了新内涵,也拉开了全省解放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序幕。
观念制约思路,思路关系出路。中心组学习带来的是发展的时代眼光和全局襟怀,带来的是科学明晰的发展思路和坚定的发展实践。通过中心组学习,吉林人对自己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清晰准确的判断:吉林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和实施人才战略的力度,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走出一条符合吉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确定发展目标,是思想解放的过程,而实现这个目标,更是思想解放的过程。2010年,吉林省确定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九项重点工作: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着力从干部和人才上提供有力保证。这九项重点工作,成为全省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全省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从省直到市(州)、县(市、区),从机关、企业到科研院所,全省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铆足赶超劲头,增强发展意识、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把解放思想的成果实实在在地由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体现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迅速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学习激发经济活力
一切进步都始于开拓创新,一切创新都源于内生动力,而学习是开拓创新的不竭之源。宏观调控、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企改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就业、扩大投资、扩大开放、自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文化产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等,每一个省委中心组学习专题,都关系着吉林发展振兴,都体现了对科学发展理念的新理解,对省情的新认识,对发展思路的新开拓,为吉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带来了不折不扣的执行力。
活力来自放权、再放权、真正放权。始于2005年的“简政放权”开始走向纵深,破除部门狭隘的利益观,强化为纳税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理念。各地、各部门结合群众评议反映的突出问题,自查自纠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为企业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想可行的办法,少说不行的理由。各部门通过“晒权”等办法,把现有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基层群众、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强对放权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做到真放权、放实权。如今,长春市41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已基本实现了部门审批集中办公,审批时限压缩了1/3。
活力来自“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比学赶超激情。从西部草原到东部山麓,从科研院所到生产一线,吉林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感受着、实践着改革创新带来的激情与活力。今年7月20日,一份2010年上半年全省各市(州)主要指标增长情况一览表,登在《吉林日报》一版显著位置:
既有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又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公开晒“成绩单”、晾“排行榜”,增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在全省上下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活力来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能动性的“人”。能否完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围绕科学发展选准干部、配强班子、聚集人才、建设队伍,从干部和人才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这是发自2010年3月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声音。仅仅5个月后,吉林就在全省集中开展了一次省市县三级联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工作。1262个厅处科级领导职位,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省管职位面向全国选拔,市州管职位不低于1/3面向全省选拔,县(市、区)管职位不低于1/3面向所在市州选拔,来自省内外的18257人报名参加公选考试,形成了各类优秀人才公开竞争、不断涌现、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
活力来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效。2010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呈现“高位运行、发展协调、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就业形势持续好转,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效,吉林人迎来了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大好时期。
学习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在吉林省的发展历程中,2010年是发展方式转变之年。在中心组学习会上,吉林省领导班子再一次达成共识: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持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势头要求吉林“转”;统筹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者深度融合、互动发展要求吉林“转”;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赢得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竞争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求吉林“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要求吉林“转”。通过学习,吉林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战略眼光,以更大的发展气魄、更有力的工作措施,走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上。
体现和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一批支撑吉林未来发展的大项目拔地而起。北车长春轨道客车集团时速380公里动车组制造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中石
油吉林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改造工程、千万吨炼油项目开工,长春大成公司年加工225万吨玉米、生产225万吨化工醇和100万吨差别化聚酯项目上马,一汽―大众AudiC7产品及厂房建设项目开建。全省今年谋划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2090个,新开工项目3210个,大中小项目遍地开花,为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力拔头筹,成为迄今为止惟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随之而来,全省又打出一套四个层面的组合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互动,长吉一体化率先启动,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城镇乡村共进互动,全省城镇化发展的路数一目了然,呼之欲出。由36个单位组成的吉林省汽车与石化产业配套协作战略联盟正式成立,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将在深度融合中实现质的跃升。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工程、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以实施百亿斤肉类工程为重点的15个牧业产业园区和1000个牧业小区,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现代农业画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局面前景广阔。
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科学发展不仅是让天更蓝、水更清,更重要的是让群众腰包更鼓、日子更富。通过大规模实施“六路安居”和暖房子工程,全省564万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住房保障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林区和工矿区的全覆盖,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住得温暖。文化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一大批省、市、县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拔地而起,3300个农村文化大院红红火火,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基地列入全省发展战略。长影、“吉林歌舞现象”、“吉林电视剧现象”、“吉版图书现象”、“吉林期刊现象”等吉林文化品牌正在加快发展成文化大产业。
多年来,吉林省委中心组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客观世界的改造与主观世界的改造相统一,努力使理论学习的过程成为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实践表明,中心组学习能够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真正让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为民造福上,把本领用在克难攻坚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第四篇:以思想解放新成果 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以思想解放新成果 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精神,是当前杨地镇党委、各党各支部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我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上级党组织工作要求,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解放思想的成果加速转化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力量,在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在体制创新上快人一拍、在工作措施上高人一筹,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以思想大解放运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精心组织,以大学习大讨论促进思想大解放
(一)在解放思想中更新思想观念。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要求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科学审视镇情,找准当前与发展不相适应的症结,找准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突破口,找准当前加快发展的有利政策和机遇,理性思考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发展思路,以思想观念的大更新促进全镇经济的大发展。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惰性观念,封闭保守、自我循环的陈旧观念,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消极观念,视困难和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想事、谋事、干事、成事,以善谋实干、加快发展的不凡业绩,履行好职责。
(二)在解放思想中完善发展思路。面对全市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要求,立足于新的实践和发展,跳出本地区的狭小圈子,把我镇的发展置于为全县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大环境中,立足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人文生态等比较优势,激活后发优势,用好用足政策,在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
(三)在解放思想中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振奋精神,团结鼓劲,保持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豪迈激情,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工作落实上,工作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不怕困难、不回避矛盾,敢打敢拼、敢闯敢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减少应酬、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在落实上狠下功夫,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落实上,保证工作抓一项成一项,事业干一件成一件,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超前、作风过硬、善打硬仗、能成大事的干部队伍,形成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四)在解放思想中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实现由快中求好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大力调整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树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观念,持之以恒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促进更多、更好、更大的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绝不以牺牲环境谋求一时发展。
二、科学审视,以思想大解放形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共识
(一)理性审视镇情,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我镇是典型的农业镇,与工业化强势推进、城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现状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的发展压力明显地体现在“三农”工作上,推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也在“三农”上。这些镇情和竞争压力决定了我镇发展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着眼于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全面、协调发展的大局,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在推进“美丽与发展双赢”路子上迈出新步伐,在加快推进农区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取得新进展,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二)顺应农民期待,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近年来,随着各级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提升,广大农民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但全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这与各级党委、政府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我镇必须通过支持、扶助和引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把全镇广大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愿望变成现实。
(三)突破发展束缚,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但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的矛盾始终存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全镇经济的健康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镇的社会稳定。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客观面对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提出了“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做出了重大部署。为了顺应党和国家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我镇必须坚定信心,加倍努力,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三、强化举措,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全镇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贯彻热潮,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强力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努力做到以下九点:
(一)顺应形势,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三化”并重,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城镇化战略带动城乡一体化,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次。
(二)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强村富民主导产业。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努力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一村一品的强村富民产业,做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富民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强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产销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注册绿色商标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品牌收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培育强村富民主导产业方面,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三)强化基础,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整合农业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进行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的机遇,充分调动农民种粮、乡镇抓粮的积极性,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鼓励农民积极改良土壤,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现有耕地的详查力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大型农机具应用力度,积极推广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新技术,逐步培肥地力。继续实施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安全、广播电视村村通、清洁能源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快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建设,力争取得新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实现乡镇工业破题,引导城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探索实施“转移、收缩、集中”战略,让更多农民进入城镇,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坚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五)强化服务,强力推进农业快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富民行动”,加强科技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全面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电化教育平台优势,加大科学普及和结构调整引导力度,帮助农民种好田、养好畜,促使农民依靠科学来增收致富。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良种繁育推广、先进种养生产技术应用,不断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育懂文化、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采取政府引导、中介介绍、劳务能人带领等多种方式,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利用血缘、人缘、地缘关系,更多地转移劳动力,将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强化输出地与输入地就业供需衔接,吸引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兴办企业、吸纳农民就业、签订农民就业合同,着力打造劳务品牌。
(六)保护环境,努力实现美丽发展双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严厉打击毁林毁草开荒行为,对出现的违法开荒行为,坚决依法处理。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广沼气、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七)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改善人居环境、农民增收、和谐平安“八大民生工程”,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统筹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教育、医疗、保障等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重点在公共资源配置、项目支撑和镇财政投入上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确保农村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发展农村教育,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努力向农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五保户供养等工作力度,努力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八)勇于探索,不断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创新永远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法宝。一是认真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探索以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搞好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试点工作,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农业现代化的主人。家庭经营也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二是加快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跨村、跨乡镇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
(九)强本固基,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重点、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重点抓好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建设,注重把发展愿望强、组织带动能力强、市场意识强的人选拔到村两委主要岗位上来,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切实提高村两委发展经济、团结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员致富行动”,努力培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农村党员。要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推进农村道路修建与维护等公益事业建设。
第五篇:增强三种意识 推动思想解放
增强三个意识 推动思想解放
在全县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后,彭集街道在解放思想精神的指导下,找准结合点,突出实践性,力争推动彭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增强大局意识,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彭集领导班子务实创业,在解放思想中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同时在全心全意、竭尽服务大局的意识中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
增强创新意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解放思想。推动思想解放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拓宽经济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技改扩规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挖掘资源优势,培植新兴支柱产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加快推动发展。
增强为民意识,在促民增收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增强以民为本意识,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群众最大限度共享发展成果。在解放思想中,突出做好农民增收文章,将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让解放思想带来的发展成果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