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评价体系

时间:2019-05-12 13:0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评价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评价体系》。

第一篇: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评价体系

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评价体系

作者:汪晓萍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发布时间:2006-11-02

字体:【大】 【中】 【小】

1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小康社会中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1.1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创造性地批判、继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小康社会”的基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1991年,国家13个有关部门,联合参照国际标准,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小康社会的内容,确定了16个基本监控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国家统计局用综合评分方法对16个指标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即可以说2000年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的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6个指标体系中,除了第11项(人均预期寿命70岁)和第13项(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两项指标与体育有一定的关联外,总体而言缺少反映小康社会中全民体育水平、体现体育事业进步状况和体育工作总体效果的明确的指标。

1.2 小康社会中体育的基本特征

体育是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小康社会的实现,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体育现代化的实现,从另一个侧面而言,体育现代化是小康社会体育追求的目标和应该具有的特征。

体育现代化的过程主要指体育体制的民主化、体育管理的法制化、体育生活的多元化、体育设施的智能化,以及体育观念的理性化等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转变的动力从根据上而言是产生于人类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后所获得的空前增长的知识,尤其是空前增长的体育知识,相对而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体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体育现代化也刚刚提上议程。所以,中国现代所奋斗、追求的体育现代化,实际上是以目前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和状态作参照系,朝着体育现代化的理想目标加速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如上所述,体育现代化是小康社会体育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特征。体育内容现代化是体育现代化的核心,通过体育内容的现代化确保全面贯彻体育方针、政策、法规,体育内容的现代化决定着整个体育工作的运行与发展。本研究所指的体育内容现代化,主要指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的现代化。当然,小康社会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其体育现代化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在内容上会有所增加。因此,体育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推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体育社会化既是体育面向社会,深入社会,全社会办体育,增加体育人口,同时也提高社会体育水平。“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争光计划”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方针,其实施的成败和效果将是体育现代化的两大外部表现,竞技体育的水平体现在奥运奖牌数量,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全民身体素质水平则可以用社会体育普及、开展程度来衡量。

竞技体育的现代化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竞技体育的现代化程度往往要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步走向辉煌和成熟,而与之紧密相连的世界体育发展也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各国和地区对金牌的争夺更加重视。第二,竞赛活动

日趋频繁、导致传统训练观念发生变化。第三,科技含量不断增大,成为运动员成绩增长的重要因素。第四,体育的产业化、商业化、职业化对竞技体育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校体育应具有如下现代化的特征:第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第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第四,学校体育初步向整体化方向发展。第五,学校教学方法与手段向着多样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第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步向着科学化发展。

体育产业是以体育活动和体育产品为主要内容,通过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培训以及体育技术、信息咨询的方式,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产业。体育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起点相对较低,如何发展体育产业,如何建立和培养体育市场,以及如何把我国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纳入国际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体系是我国体育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更是实现国家整体体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如上所述,小康社会的体育发展是动态的、综合的、系统的过程,它同小康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康社会体育特征的国际研究

2.1 小康社会的指标的比较研究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那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的3000美元左右,从而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0美元还应属于下中等国家的水平,2000年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和城市总计37.9%,乡村为47.7%。乡村仍处于小康型社会比较低的阶段,城市和城镇进入富裕型的较低阶段。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使得享有卫生设施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较低。就全国来说,享有卫生设施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9%,2000年增长到38%。在这个增长中,城市的增长率却大大高于农村的增长率。2000年,虽然我国享有卫生设施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高于印度的31%,却低于孟加拉国的53%,也低于印度尼西亚的66%,更低于伊朗的81%。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也算是比较低的。

社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使老百姓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界平均预期寿命在1990年为65.3岁,2000年增加到66.5 岁。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1990年是70.8岁,2000年达到了71.4岁,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比较高的。

2.2 小康社会体育特征的国际研究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民的收入水平还是恩格尔系数都表明:我国现阶段还处于小康社会初级阶段,我国享有卫生设施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比较低,使得我国婴儿的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平均预期寿命自然也就比日、美等强国要小得多。正因为如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体育是以群众体育为主体,而群众体育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平竞技体育而言的,以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活动。近年,群众体育在国内逐步被社会体育所取代。

2.2.1 社会体育的国际研究

社会体育在世界各地的兴起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又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社会老龄化的现象。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人与人的社会距离缩短,大规模的社会体育活动成为可能;同时,大型体育设施和体育场所的建立也成为一种必然的社会要求。在各行各业中,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数越来越多,长时间伏案工作所造成的“运动不足”、“肌肉饥饿”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由于工业发达国家职工余暇时间普遍延长。在日本,工资照发的例假,每年共148天;美国每人每年的工作时间,比世纪初减少1 / 5到1 /4。大量的余暇时间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人们的余暇时间也需要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充实。

我国体育人口总数与工业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据1992年英国体育理事会的统计,英国有45%的公民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每次30分钟以上),1990年加拿大有48%的公民参加了这一类型的体育活动,1994年芬兰这一指标33%。西方国家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明显过于中国。

2.2.2 竞技体育的国际研究

作为“奥运争光计划”的竞技体育运动,在我国体育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民而言,振奋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的远期目标应定位于“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大国”。当今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就其本质,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体育人才,因此,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我国计划经济的转型,“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也开始发生变化,但由于项目的不同特点及体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绝大部分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由国家负担,虽然有的学校办起了高水平运动队,但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加之经费的原因,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生源有限,无法和高水平专业运动队竞争抗衡。

2.2.3 学校体育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一直是以增强体质,进行“三基”教育,以及培养道德意志品质作为框架的主体,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一,努力使社会与个人发展相统一;第二,要把体育寓于育人之中;第三,要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没有国家统一实施的教学大纲,但大致可分为:教育型大纲;能力型大纲;动作教学型大纲;游戏型大纲几类。其特点是内容项目多,选择性大,重视节奏运动和娱乐运动。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二,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第三,实施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的措施。美国各州的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学校都有很大程度的自由,教学内容取决于州或学校的经济状况、学生数量和其他许多条件。各州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都把下列项目列为最普及的教学内容:足球、篮球、体操、田径、排球、棒球、垒球、橄榄球等。在许多学校游泳、网球、射箭、羽毛球、跳绳、韵律操、高尔夫球、曲棍球、自卫等也被列入体育教学大纲。

日本在关于身体教育内容方面则偏重于身体健康和健康生活的理解及对身体安全的保护。在体育技术方面,日本重视运动能力和活动力的培养,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要求很少提出。在学习体育知识方面,日本重视保健任务,而且重视思想品德的培养,体育的内容和实践联系较为紧密,比较重视所在集体中的主动性及责任,有明确培养学生体育爱好的任务等。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改革开放后,受素质教育等思潮的影

响,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层出不穷,如情景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小步子教学法”和“小群体教学法”等。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我国学校体育课外活动一方面贯彻自愿参加的原则,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制度上的限制,这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需要,同时也与我国社会体育设施较差,学生在校外缺乏锻炼条件有关,从而形成了我国学生课外体育以校内为主的特点。

在我国,学校体育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工作已形成制度,在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学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试点工作。就近阶段发展情况看,我国学生体育竞赛无论是在规模上、数量上都较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体育竞赛现行体制还不能完全同我国学校体育根本任务相吻合,理论和实际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要尽快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2.2.4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在我国是1985年被正式列为第三产业,体育产业的性质得以确定。但与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国外体育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阳光产业,而在我国体育产业占GDP的产值比例仅为0.2%,这与我国体育产业进步较晚,对体育产业理念认识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评价体系

3.1 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相关研究

经调研,发现近年来以我国体育界许多学者对于小康社会中体育的相关问题和领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如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遗憾的是,目前尚无人对小康社会体育的基本特征进行总体的研究,没有对小康社会中体育应该达到的整体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所以,本报告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小康社会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估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3.2 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

先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初选120项指标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确定4类40余项能够反应小康社会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作为第一轮专家评价指标内容。再运用特尔斐法请专家学者根据指标本身的性质、自己掌握的国内外信息及自身的经验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判,并进行统计,采用保留目标群中内涵丰富、综合性强的指标,剔除意义相似指标的方法,选择了关键的、有代表性的10项作为操作指标。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根据指标之间的相似性,运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方法进行判断。

3.3 小康社会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本课题将分四大类来反应小康社会体育基本内容,即一级指标,分别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产业,其中能够反应小康社会中社会体育特征指标的有12种,竞技体育指标的有12种,学校体育指标的有12种,体育产业指标有10种,指标排序不分先后,总共46项指标。

本研究是建立在社会学的应用基础上,着眼于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测性,故选择了综合评分方法。确定评分标准,是综合评分法操作程序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是在指标权重已经确定了的情况下,将每个二级指标所能收集到的数据,按数值的高低分成若干组,分组越多,准确性越高。如分成10组,即10等分,可赋予1~10分,也可赋予10~100分,本研究取1~10分。根据是根据每个指标中预想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的。

3.3.1 社会体育指标体系分析

平均每10万人拥有的体育场馆数量,意大利212个,瑞士220个,德国248个,芬兰

457个,日本260个,中国50.82个(根据原国家体委计财司的调查,至1996年末,全国共有体育场地设施615693个,即平均每10万人拥有50.82个),因此,达到发达国家每10万人200个以上的体育场馆数量,将是我国小康社会体育设施发展的方向。

体育人口。体育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40%。1992年英国体育人口为45%;1990年加拿大为48%;1990年加拿大为48%;1994年芬兰为33%。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体育人口在1996年31%的基础上可望平均增加5%以上。

国民体质。国民体质合格率≥78%。据1997年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成年人体质合格率为71.40%。从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出发,从吸引群众参与健身,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国民体质水平的角度出发,国民体质合格率应达到80%以上。

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6.5%。目前发达国家如日本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人。虽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起步较晚,但自1994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正式颁布实施后,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发展迅速。

国民平均寿命。按照《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颁布的标准,小康社会国民平均预期寿命70岁。

体育消费。体育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和比重,常常可以反应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战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动较大,如美国 1940~1982年,按当年价格计算,文娱体育开支从85亿美元增加到1267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用于体育消费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但从总体而言,水平仍然不高。

3.3.2 竞技体育指标体系分析

奥运会奖牌数量和排名。为了与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地位相符合,在奥运会上奖牌与名次必须稳定在前三名以内,这自然也与小康社会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相适应。

体育单项国际比赛名次。巩固优势项目,提高弱势项目,既是进一步巩固体育大国、强国的优势地位,也是即将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需要。

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30岁正是运动生涯步入巅峰的开始,而在中国体坛,30岁以上的老将却凤毛麟角。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一个冠军运动寿命越长,培养的成本就减少,由金牌产生的繁衍效益就越大越高。

优秀运动员的受伤率。中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通常比外国运动员短,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带病、带伤坚持训练”的传统观念,往往也是导致我国一些运动员过早因伤病退役的原因之一。所以,就优秀运动员总体受伤率而言,除了射击等少数运动项目而言,受伤率几乎达到100%。

体育后备人才。在众多奥运项目中我国除乒乓球、体操、羽毛球、举重、游泳等少数几个项目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外,其他项目的运动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

我国竞技队伍在1994年需要有3883.5人的投入才能产出1个世界冠军,1995年需要由3162.3人才能产出1个世界冠军,1996年则需要 4399.1人才能产出1个世界冠军。上述这些相差悬殊的数字表明: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金字塔”的比例失衡,塔基过宽、塔身过大,塔尖过小,即我国竞技体育的“成材率”较低。意味着国家的投入越大,竞技体育的投入/产出的比值越大,而塔尖越小则经济效益越差。

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文化程度。我国大部分优秀教练员都是运动员出身,就专业水平而言,具有相当的训练、教学经验,在科学训练上,由于受到本身理论水平的影响,明显存在着不足。近些年来,优秀在役或退役运动员选择了进入高校学习、深造,有望改变文化水平不足的现象。建议

我国小康社会体育的发展应以少数首位型城市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津京地区为先导,以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为重点,从而带动农村地区和广大边远地区的体育发展。尤其应该抓住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有利契机,来培养国民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以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为基础,拉动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全面实现我国小康社会体育现代化的局面。

作者:汪晓萍(南京师范大学)

孙庆祝、马玉芳、李先国、胡牧、徐武

第二篇: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特征及评价体系

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特征及评价体系

[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资源飞速发展,各种网络通讯都进入了许多家庭的生活,信息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人们利用各类适合自己的网络信息进行交流,工作网购等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实惠,但是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就是怎样去评价网络信息资源问题,就这样的问题,我个人就此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在网络信息时代,从网络信息应用领域、资源建设方面、技术应用方面,随着资源程度的日益提高,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网络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服务环境正在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以网络为传煤:信息的存储和查询更加方便,而且存储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利用。

(二)以多媒体为内容特征: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处理采用文本,超文本,多媒体和超媒体形式。

超文本形式的信息资源是按知识单元及其关系建立的知识结构网络,它通过网上各节点的连接把相关信息(文字信息、图片、地图和其他直观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个网状结构内,检索用户能够从任何一个节点开始,从不同角度检索到感兴趣的信息,超文本信息资源是人机交互式的,可随时调用,检索和储存信息。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记录手段:网络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在,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远距离传播,从而使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四)数据结构具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数据结构的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化使得信息资源易于扩充,各个系统之间易实现互联和互操作。

(五)具高度的整合性,便于多媒体化:易于实现各种网络资源的相互转化和二次开放,在新的平台上形成新的综合性信息产品,便于检索,增加了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六)交互性能增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交互性,具有潜在活动,也最具表现力。从多方面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人们在利用印本文献信息资源时,一般要对众多相关主题的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和选择,近两年来,随着因特网的急剧膨胀,人们感到面对网上的海量信息变得无所不适,在网上获取和选择信息愈发困难。第一,网络上信息资源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人们从中淘取有用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网络用户不仅在利用网上信息,也在不断地向网上提供各种形式的新信息,网上信息量速度增长迅速,现在,在成千上万信息,工中找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第二,因特网的松散,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空间秩序混乱,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真伪混杂,整体质量水平下降,人们选择信息更加困难。

在互联网上,信息不仅很容易被出版,传播,而且也极容易被篡改,许多信息在网上出现不久,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改变而且脱离原意,因此为了用户,我们将不得不对网络信息进行评价以确定其质量。

三、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目的

一是继续发挥信息服务部门帮助用户选择,利用信息传统功能,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了解网上相关科学、专业、主题领域内的学术信息的分布及质量水平情况,从而为有关信息的取舍提供判断依据,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用户选择或直接为其提供最有针对性的信息,为用户实现小投入大回报。

二是通过对相关学科、专业、主题领域内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掌握各领域中的优秀网站/网页,日积月累,形成各领域优秀网站/网页群,以最终确定本单位(部门)最常用的“核心网站/网页”。目前为止,尚无进行过专门研究,只在个别文章中出现过“核心站点”的概念,但未作解析,我们认为“核心网站/网页”是针对学术网站/网页而言的,主要指这样的一些网站/网页,它们中所含有的学术信息在其他网站/网页中的同类信息相比,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从中可以反映该学科专业,主题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而且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和专业人士访问率。

四、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对象主体

从检索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网站信息资源和网页信息资源,我们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对象主要也是2个方面,其中,网站信息资源又包括网站和站点信息,网页信息资源包括页面和网页信息,因此,总的来说,评价的对象主体一是具体的网上信息,二是网站/页面。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亦以为基准。

五、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网络信息资源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情报服务人员面临的一项全新工作,没有任何现存的经验可供借鉴,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评价,亦没有权威的标准可以利用,一切都得靠自己来摸索,并不断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国内外均有学者在此方面进行着一些有益的探讨。

六、我的观点

我认为,在研究评价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有定性的指标,也要有定量的指标,既要全面考虑其外部特征,如网站/网页的稳定性、安全性、外观设计、网页信息的文本格式,文字表达、读者对象、作者及引文等,也要深入研究其内部特征,即信息内容属性。在评价网络信息内容时,传统的评价印本文献信息的指标,依然适用,如信息内容涉及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引用数据或事实的准确性,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的独创性,新颖性等,同时,还应说明各项指标的适用对象或范围。

七、网络技术与个人

资源的日益丰富,为我们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很多资料都可以搜索查阅来获取,不必翻阅大量的图书,即省时又省力,省却了我们翻书查阅的麻烦。

网络中资料的丰富为很多人提供了学习资源,对于一些比较专业或者比较麻烦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的答案,电子书的迅速发展改变书籍的一贯特征,不再是笨拙厚重,而且简单明了。

第三篇: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1.身体健康评定

2.体育健康文化与运动技能的评定 3.学习态度的评定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教学评价的思路 1.开放与激励评价方式 2.多元与互动评价方式 3.动态与差异评价方式

1、重视学习过程

根据“健康第一”的理念,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重视学生基本技术技能,又要重视学生学习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

2、注重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进程的评价,考核应与反映学生自我发展递进式相对性标准相结合。让考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多给学生一些表现整体素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动性。

3、关注纵向评价

要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体育成绩的考核应实施多元化、合理、公开、公平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评价不能是简单的数字排列,而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遵循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从而起到即使回忆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主观随意性加强,将教师自评与领导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评课活动进行讨论,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可定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制评定,以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定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缺少量的判断。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发展性课堂评价则注重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在新课程改革中。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师进行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帮助与指导,发现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纠正的作用,因此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并具有激励性地进体育课教学评价。三)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以他评为主要的方法,才能给教师提那个改进建议、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即时性评价是最直接,可以激励和促进体育教师不断的追求进步与发展,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评价形式。即时性评价也可以有领导,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果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反馈信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使用上各有优劣。经评价的结论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定量评价则强调量化,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我们必须紧紧地围绕课程改革的方向、同行或专家,还可以进行定量评价,但能给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一)即时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发展性的评价来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取。总之,以便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进行定性评价,可以提供客观的数量上的标准,有效评价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即时性评价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则是通过评价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则能够科学准确地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既可以针对某一堂课进行即时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于相互指导、最具体、交流与沟通、激励教师扬长避短。

即时性评价可采用每堂课后有教师在教学日记或教案上作简要评述的方式进行、同行评价,制订出切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随机的方式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的即时性评价,但必须要在两画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后,给出客观分数,学校或者教研组还应组织进行阶段性或总体评价、分析和评述,评价主体有领导和同行、学生进行评课讨论的方式进行,也可针对阶段性的课堂教学或整个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科学地、最及时的评价方法

第四篇:休闲体育与小康社会

休闲体育与小康社会

体育运动与休闲结合成为健康生活的“玩具”——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是一种只求自我满足不计失败的特殊体育。休闲体育并不是特指体育运动项目而是不管什么体育运动项目只要把它作为是一种休闲体育运动从而达到身心愉快、欢乐鼓舞、心情开朗、消除疲劳等休闲体育的目的时可以称为休闲体育。休闲体育具有现代性、教育性、世俗性、娱乐性等等。

“小康”这个概念古已有之但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小康”是指人民生活安康之意。大部分词典解释“小康”为“经济比较宽裕”或“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状况”。在《辞源》中则把“小康”做了三种解释:一是指“小安”,二是指“儒家宣扬复古谓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虽政教修明但仍不能及古帝‘大同’之世故谓“小康”三是指“经济较宽裕可以不愁五保”“俗谓小康之家即此意”。如此可见“小康”一词除了儒家所说的“天下为家”社理想含义外还有一重含义即指国家和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或者说比较殷实、宽裕。我们党所提出的“小康社会”在经济上、物质文化生活上与这种追求更接近。

现代休闲体育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育形态,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社会体育生活化的发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育功能转变的趋势“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休闲体育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经济增长同时休闲体育也为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经济增长作出了有益贡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休闲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诸方面的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社会制度日益完善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发展各种有关体育的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使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有了法律的保护。1995年8月全国人大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199514号是一项跨世纪的具有宏观战略意义的群众体育发展计划是关系到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全民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20012005实施计划以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工作。这些均为我国大众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前提休闲体育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的自身全面和谐的状态。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安居乐业、互相尊重呈现出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社会各部分协调发展社会良性运行的局面。在这种大的和谐的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会呈现出蓬勃生机。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广泛结交朋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休闲体育的参与使人拥有战胜自然超越自我个人成功感和成就感以及拥有重塑自我健全人格的生活自信心休闲体育突破传统体育模式以休闲为主线贯穿“娱乐、游戏、竞技、健康、应用”五论之中体现“以人为本”新理念使中华文明传统养生观念和精神与当代西方休闲娱乐互补休闲体育能让人们从高耸的工作生活节奏之中解脱出来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从事登山、攀岩、垂钓、漂流等各种休闲活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上休闲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文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小康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巨大成功人们的生活意识、生活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中国竞技运动在世界上的卓越表现和在国内当作重大事件宣传以及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体育运动在现今社会大众的认知中已逐渐超越了身体的活动。利于体育经营者们扩大体育产业扩大内需促进体育经济增长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今的小康社会大力提倡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我国群众大多数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身体健康休闲体育的确具有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效果有利于提高人的身心健康休闲体育促进人类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作风形成经常从事休闲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大脑的工作机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休闲体育的兴起和迅速走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城市休闲文化的重要元素将对小康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到总体小康社会物质的丰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及体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从生产——休息——生产的定势逐渐转向生产——休闲——娱乐新理念、新追求。此外,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以及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增加了劳动者的精神压力,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这也促使人们积极寻找能调节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休闲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愉悦、休息、放松为主要目标,带有积极、自由的态度的休闲体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和生活方式。“花钱买运动,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新的社会时尚。而无论在体育观念上,还是在传播方式以及体育受众等方面,休闲体育较之其他体育形态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休闲体育会带来那些好处呢?

一:休闲体育有利于运动者身心、身体的健康。休闲体育的根本功能就是改善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能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乃至细胞的繁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而带来形体上的变化;能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因此休闲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能够加速身体疲劳的消除和功能的恢复,有效实现“积极性休息”且能使人轻松、愉悦,振奋精神,宣泄、疏导。导淤塞和压抑的紧张情绪,排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消极情绪,从而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二:休闲体育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偏小,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和优化。而休闲体育产业隶属于第三产业,发展休闲体育,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休闲体育的发展,休闲体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已初现端倪。这种倾斜将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极大发展,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效地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休闲体育活动实际上是一个消费的过程,而消费对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休闲体育无疑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身体、身心的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不积极的情绪和极端行为降到最低。真心的祝愿我国的休闲体育走的更远、更好,人们的生活更加美满!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讨

一、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1.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的内涵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依据社会整体的政策与方针进行,从预设目标出发,采取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来完成高效的教学过程和满意的教学成果,在完成过程中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距,并?M行整改,最终全面提高效率,达成目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情况、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2.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第一,客观性是中职体育教学评价最基础本质的特点,整个评价就是要解决“教与学目标”的问题,一旦教育者对目标认识不彻底,就会直接影响“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样”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制造“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的矛盾。第二,中职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决策性,评价的过程需要对整个教学活动和各个活动环节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改善实践活动中效率低下的局面,为教师及时调整措施提供建议,并促进管理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协调功能的发挥。

二、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需要转变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少体育教师依旧没能认清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应用目的。体育教学评价的思想与目的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教学评价的目标发生变化,那么其指导思想也应适应时代要求而发展。当前实施的中职体育教学任务与健康运动课程已经拓宽了过去传统的体育学习领域,以掌握体育技能为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所有人的共识,帮助学生发展身心,保持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才是体育教学与评价的本质。

2.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不成熟

目前,还有不少中职体育教师受到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在投入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工作中时不够积极与务实,陈旧落后的评价观念无法推动其在体系研究中发现新的建树,而评定学生成绩更多注重量化指标必然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的体育能力。众所周知,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如果采用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对教师而言有着更好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但却存在片面性的先天缺陷,如果直接采用量化为主体,即单从技评和具体的达标成绩出发,忽略学生上课密度、训练强度、运动量曲线等专业性的分数,那么就会导致评价体系构建重要版块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学习合作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构建体系是不全面的,也容易导致体育教师产生惰性,无法通过实际的实践来研究构建评价体系的问题,就会导致研究的过程与效率低下,研究结果不尽如人意。

3.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可操作性较差

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工作中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实际上是评价过于“官方”的原因。在执行教学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不少体育教师缺乏自主性教学的行为,也就是其参照的指标只是根据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的要求来完成,实现过程缺乏灵活性与调整度,于是教学评价指标就成为了一种摆设。那么,其操作性必然无法达到调整与改进的要求。另外,如果是体育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那么往往更注重结果,而实际上评价体系执行过程中要求的环节包含调控、检验、诊断、反馈和导向的整个过程,即便构建了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和评定的体育评价体系,如果以官方性的指标进行考验,那么结果就会与整个过程不完全相符,而过程的操作也就更难。

4.评价内容体系繁杂、评价方案过细、冗余指标过多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与实际的教学成果检查相符,各个环节与整体都要进行分析与评判,做好信息反馈的工作,结合实践成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晋职和学校形象等挂钩,那么就会蒙上功利化的色彩。评价方案冗长繁复,条框感和指标过多过细,其客观性也逐渐站不住脚,体系的设置与应用形同虚设。

三、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实践探讨

1.转变体育教师及学校管理者的教学观念

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的认识,深入学习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要求,提高教师在体育教学业务及文化素养方面的能力,并充分认识构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确保所有体育教师都能在新课改标准的指示下对教学评价工作有深入的认识,要加强对评价过程的重视,才能保证评价体系设立与执行的价值。

2.体育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转变以后,还要从单一评价的视角向多角度和多方法综合质量评价进行转变,尤其要摒除传统选拔功能的考评观,加强评价中检验、反馈和激励的功能,针对传统的“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问题,更多的要看中过程并结合结果,要注重教,更要注重学。整合评价过程的所有因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从主体多元化的前提出发,不断探求后续内容多元化、模式多元化等考评方法。

3.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过程服务对象为最终的目标,所以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更多元化的内容来实现目标,比如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学生发展、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品质等,比如我校通过《体育与健康》拓展了多元化内容中的两个渠道,分别是每周两个学时的《体育与健康》内容教学以及创造课外活动、体育兴趣小组、课外体育比赛的平台为学生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这就跳出了传统的注重知识、技能和技术评价的局限,在原有内容上增强了延续性。

4.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在评价体系中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采用诊断性、形成性与终身性相结合的评价手段,确保每次对学生的评价都有不断上升的空间,且让学生对自我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②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尤其注重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因素,结合体育课程的密度、运动负荷、学生技术掌握程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③引入自评与他评;④将结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更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从而发挥动态过程的反馈功能,达到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⑤简化评价内容与环节,从健康知识增长、健康素质提升和健康状况改善的角度进行多方面评价;⑥改革评价标准,这方面可由教师学学生个体之间共同制定,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性,以进步程度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避免统一评价产生的弊端。

参考文献:

[1]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12.[2]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下载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评价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评价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实施问题解析范文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实施问题解析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不仅关系到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提升,同时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教......

    关于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关于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要: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体育教学成为了一个强健国民体质的重要项目。相继而来的,高校......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达拉特旗第四小学 2013年9月修订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

    幼儿园评价体系

    前洪幼儿园师德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园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境界高远、师德高尚、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型”教师队伍,......

    自我评价体系

    张集矿瓦斯抽采自我评价体系 为落实瓦斯治理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瓦斯抽采治本之策,加大“先抽后采”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瓦斯事故的超前防范,有效防治和坚决遏制瓦斯事故的发生。制......

    岗位评价体系

    岗位评价体系1.目的岗位评价作为一种解决工资分配问题的公正方法,是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或奖金差别的基础。工作评价的核心是给各种不同的工作,按照岗位的整体工作中的相对价值......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五大特征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五大特征 日期:2013-05-23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3.3 尚武 德国是在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方面做得最好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其成功的法宝是确定了三大......

    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招聘体系

    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招聘体系 前言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根据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现实需求状况,以建立的胜任力模型为基础,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