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评价体系
前洪幼儿园师德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园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境界高远、师德高尚、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型”教师队伍,特制订本评价体系。
一、评价对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园全体在职教职员工
二、评价依据
《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义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义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
三、评价内容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三)关爱幼儿。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对幼儿严慈相济,做幼儿良师益友。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认真保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激发幼儿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设四个等次: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优秀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的45%以内。
(一)优秀: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无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受到幼儿和家长的爱戴和好评。师德评价总分不低于90分。
(二)合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得到幼儿和家长的认可。师德评价总分不低于70分。
(三)基本合格:能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评价总分在60-69分。或有违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但情节较轻并能够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且师德评价总分不低于60分者。
(四)不合格:不能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评价总分低于60分者。
经查实,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职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者,年度师德评价定为不合格。
1、发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言论,传播封建迷信、低级庸俗的思想文化;
2、不公平对待幼儿,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甚至侮辱幼儿;
3、生活作风不正派,与他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有损教师形象;
4、参与黄、赌、毒及其它违法、违纪行为。
五、评价方式
我园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评价由园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幼儿、家长、教师以无记名评价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表见附件)。
(一)幼儿评价。幼儿园进行简单评价。以班为单位,学校组织幼儿对照上述考核内容和标准,口头回答问卷,由调查问卷反映出的满意率乘以此项评价的满分,得出被评价教师此项得分。
(二)家长评价。幼儿园40分。以家长会等形式,由园组织家长对照上述考核内容和标准,填写调查问卷,由调查问卷反映出的满意率乘以此项评价的满分,得出被评价教师此项得分。
(三)教师评价。幼儿园满分10分。此项考核可在一定范围内(如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等)进行。在教师个人对一学年工作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有关教师对照上述评价标准对被评教师进行无记名评价,教师评价的平均分为被评价教师的此项得分。
(四)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评价。幼儿园满分50分。此项考核由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依据园师德日常管理和考评情况对照评价评分细则进行。
(五)综合考核。学校在完成上述
(一)--
(四)项工作基础上,将被评价教师的幼儿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评价四项(幼儿园三项)得分相加得出该教师的师德评价总分,将各项评价表中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汇总。学校以师德评价总分为基本依据,经学
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审定,确定每位教师本学年度的师德评价结果,师德评价总分直接按相应权值换算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师德表现项目的得分,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应向每位被评价教师反馈考核结果和评价意见。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师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的首要内容。
(一)师德评价为“优秀”等次,是教师年度考核评优秀的必备条件;是职称评定、核定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二)师德评价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参加各个层次评优、评先。
(三)师德评价为“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参加各个层次评优、评先,不得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或者不合格,园领导班子集体与教师本人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限期改正。连续两年师德评价为“不合格”等次的,学校要给予缓聘、待岗等处理。
(四)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丧失教师资格,品行不良、侮辱幼儿,影响恶劣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情节严重者,依照《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处理。义乌市北苑街道前洪幼儿园2012年9月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的的最佳教育效果。
(一)评价的目的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都有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具体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就是借
助对这些活动的调查和分析,揭示课程的价值与效果,为现有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或开发新的课程提供有效的信息。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二)评价的作用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作用。
1.鉴定作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
2.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意义。这如同医生看病一样,先要诊断出毛病,然后对症下药。
3.改进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不足和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促进保教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尤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评价,可以使课程更适合幼儿的需要,更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4.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评什么和怎样评对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例如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如果我们只以幼儿获得知识技巧的多少来评价教学效果的话,就会引导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态度与情感,不重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不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而热衷于采用“满堂灌”、“骑兵式”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反复训练。因此,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依据正确的教育观来确定评价标准课程评价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规程》及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对照课程教育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包括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教师会被当作主要的被评价者。因为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者,评价是检核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有效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尽管如此,教师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检查”,而是把评价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需要和手段。在每一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自觉地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正是教师主体性的反映。因为他把不断提高、改进、完善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被动地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
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课程的主要评价者。有一位大班的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发现班上幼儿普遍一遇到什么就来找老师,问这怎么办?那该不该做?等等。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找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教师的日常教学给幼儿的束缚太多了,使得幼儿“凡事先请示”;另一原因可能是独身子女的依赖性,缺乏自信,怕挫折。由此他设计和组织了“我们都是小老师',一组活动,让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的长处,并教给别人,帮助幼儿建立信心,主动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教育过程中的评价活动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评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是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才得到落实。我们应该用”在发展过程中“的眼光看待教师,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因为发展了,所以过去认为”好“的,在今天可能就不适合了,而需要改进。外部评价者要充分与教师沟通,尊重他们的说明与意见,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研讨的过程,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
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原则,避免偏重某方面而忽略身心其他方面的发展。
.评价内容及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事物及能够接受的方法,尽量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毫无压力。
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的的最佳教育效果。
(一)评价的目的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都有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具体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就是借
助对这些活动的调查和分析,揭示课程的价值与效果,为现有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或开发新的课程提供有效的信息。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二)评价的作用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作用。
1.鉴定作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
2.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意义。这如同医生看病一样,先要诊断出毛病,然后对症下药。
3.改进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不足和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促进保教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尤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评价,可以使课程更适合幼儿的需要,更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4.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评什么和怎样评对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例如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如果我们只以幼儿获得知识技巧的多少来评价教学效果的话,就会引导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态度与情感,不重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不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而热衷于采用”满堂灌“、”骑兵式“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反复训练。因此,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依据正确的教育观来确定评价标准课程评价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规程》及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对照课程教育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包括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教师会被当作主要的被评价者。因为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者,评价是检核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有效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尽管如此,教师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检查“,而是把评价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需要和手段。在每一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自觉地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正是教师主体性的反映。因为他把不断提高、改进、完善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被动地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
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课程的主要评价者。有一位大班的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发现班上幼儿普遍一遇到什么就来找老师,问这怎么办?那该不该做?等等。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找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教师的日常教学给幼儿的束缚太多了,使得幼儿”凡事先请示“;另一原因可能是独身子女的依赖性,缺乏自信,怕挫折。由此他设计和组织了”我们都是小老师',一组活动,让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的长处,并教给别人,帮助幼儿建立信心,主动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教育过程中的评价活动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评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是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才得到落实。我们应该用“在发展过程中”的眼光看待教师,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因为发展了,所以过去认为“好”的,在今天可能就不适合了,而需要改进。外部评价者要充分与教师沟通,尊重他们的说明与意见,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研讨的过程,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
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原则,避免偏重某方面而忽略身心其他方面的发展。
.评价内容及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事物及能够接受的方法,尽量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毫无压力。
第三篇:岗位评价体系
岗位评价体系
1.目的岗位评价作为一种解决工资分配问题的公正方法,是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或奖金差别的基础。工作评
价的核心是给各种不同的工作,按照岗位的整体工作中的相对价值,来确定不同岗位的等级,其目标
是为了实现同工同酬,即完成同等价值的工作,支付等量的报酬。
2.适用范围
××有限公司职能部门各级别岗位。
3.解释
岗位评价-是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进行研究和分级的方法。工作评价关心的是岗位的分级,而不去注意谁去做这项工作或谁在做这项工作。
岗位评价技术-岗位评价的实质是把提供不同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进而使各种具体劳动之间可以相互比较,以确定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当所有岗位的总点数得出以后,就可以根据每一岗位点数的多少,度量出每一岗位在一个组织中的相对位置或相对价值。
岗位评价方法-目前,岗位评价有四种方法可以采用:排列法、分类法、要素比较法、要素分级计点法。其中,本公司采用的要素分级计点法是数量化的评价方法,在诸多评价方法中,是科学性程度最高的一种。
4.岗位评价体系的架构
公司岗位评价体系,把岗位劳动对人的要求划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解为14个子因素,每个子因素再细分为4~6个等级,并分别一一定义和配点。
5.架构分解
岗位评价要素、要素分级及配点表
要素
配点
权重%
因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工作
1、学历
智能
2、经验
803、专业技能
904、主动性、创造性
工作
责任
5、经营效益责任
1206、对他人管理责任
907、开拓发展责任
1008、质量管理责任
509、企业文化建设责任
工作
强度
10、脑力强度
10011、工作负荷
5012、心理压力
工作
环境
13、工作场所
3014、潜在危险性
备注:在岗位评价中,如果认为某个因素处于两个等级之间,则可增加副级或档次,并可酌情给予点数。
岗位评价要素、子因素、分级、分级定义及配点
一、工作智能
1、学历
本因素衡量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所要求的最低文化水平,以及职工自学校或职业训练所而不是实际工作中所获得的学业水平。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高中/中专
二
大专
三
本科
四
本科以上
802、经验
本因素衡量工作在达到基本要求后,为获得并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工作的技巧以达到胜任本岗位工作的要求,而所需要的实际工作经历时间,其中包括开始工作时的见习时间,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但不包括在学校内的职业培训时间。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1年以下
二
1至3年
三
3至5年
四
5至8年
五
8年以上
1003、专业技能
本因素衡量岗位对任职人员在经营管理、计划、政策水平、分析判断以及专业技术应用等方面应达到的专业技术水平。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了解本专业工作内容,照章办事,具有完成一般性工作的能力
二
了解和初步掌握本专业工作内容及本专业有关的政策规定,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能完成一般性技术管理工作
三
熟悉本专业工作内容和政策规定,有一定分析判断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处理本专业范围内的问题,受过培训,能独立承担本专业中一般项目的设计、技术、经营管理工作,能完成一般性工作总结报告
四
熟悉本专业工作内容和和政策规定,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独立判断及解决本专业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受过一定的培训,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开拓能力,能独立承担本部门或本专业较复杂的研究、设计及经营项目,能撰写一定水平的总结、报告
五
有较高的政策(技术)业务水平和综合、独立判断和解决处理本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受过系统的培训,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能够独立主持或组织本部门、本专业内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设计,能够撰写较高水平的总结、报告
六
精通本专业,具有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和全面主持工作的组织能力,受过全面系统的培训,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开拓能力,能独立承担集团公司的重点研究课题和特大工程技术项目设计,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独创能力
904、主动性及创造性
本因素衡量工作本身所要求的判断、决定、计划、活动能力,以及所需要的智能程度。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要求具有较低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仅需按照简单的规定行事,具有对简单事项作出决断的能力
二
要求具有中等以下水平的主动性及创造性:能够按照若干具体规程行事,具有一般的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
三
要求具有中等水平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工作上具有作出一定规划的能力,具有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的一般决断能力
四
要求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工作上经常需要对非常规的困难工作进行决断,具有较高的规划能力
五
要求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及创造性:需要突出的工作力和高度的规划性,对涉及面很广、很复杂的问题进行主动机智的处理
二、工作责任
5、经营效益责任
本因素衡量如果任职岗位发生工作失误,或者工作不达标准,对本公司经济效益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损失。经济效益损失的大小以销售成本、创汇额、利润额或其他不良经济后果来衡量。
分级
分级定义
评分
一
对公司最终产品的销售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小
二
对公司最终产品的销售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不大
三
对公司最终产品的销售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
四
对公司最终产品的销售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120
五
对公司最终产品的销售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巨大
1506、对他人管理的责任
本因素衡量岗位任职人员在正常权限范围内,对他人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帮助的责任。其责任的大小,根据所监督指导人员的数量和层次进行判断。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在别人指导监督下工作,只对本人工作负责
二
担任主管、副主管职务,并负有指导他人工作责任
三
担任部门副职领导职务,负有中等指导监督责任
四
担任部门正职领导职务,负有中等以上指导监督责任
五
担任公司高层副职领导职务,负有重要领导监督责任
六
担任公司高层正职领导职务,负有全面领导监督责任
1007、开拓发展责任
本因素衡量岗位要求任职人员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在开发新的产品、拓展市场、项目投资、管理创新等方面所应承担的开拓发展责任。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岗位要求对公司的发展负有较小责任
二
岗位要求干部对负有一定责任
三
岗位要求负有较大责任
四
岗位要求在主要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五
岗位要求负有全面责任
1008、质量管理责任
本要素衡量岗位要求任职人员对保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质量方针所承担的责任。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岗位要求对贯彻公司质量方针负有较小责任
二
岗位要求对贯彻公司质量方针负有一定责任
三
岗位要求对贯彻公司质量方针负有较大责任
四
岗位要求对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在主要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五
岗位要求对贯彻公司质量方针负有全面责任
三、工作强度
10、脑力强度
本因素衡量工作上所需要的脑力,即在进行本岗位工作时需要的思想集中程度。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需要较低的脑力:在从事本岗位工作时,工作节奏可以自由调节和掌握,需要较少的脑力
二
需要初等程度的脑力:在从事本岗位工作时需要集中脑力
三
需要中等程度的脑力:在从事本岗位工作时需要经常保持思想集中和运用脑力
四
需要中等程度以上的脑力:在从事本岗位工作时,需要持续地使用脑力
五
需要高强度的脑力:在从事本岗位工作时,需要高强度的脑力思考,并具有远见性和计划性
10011、工作负荷率
本因素衡量完成本岗位工作对日常确定性工作和非确定性工作所需要的纯劳动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比率。
在计算纯劳动时间时,对工作均衡的岗位,可以以工作日为单位评估;对工作不均衡的部门或岗位,可以以月、季或年为周期评估。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工作负荷率60%以下,即纯劳动时间在5小时以下
二
工作负荷率61%~70%,即纯劳动时间在5~5.5小时之间
三
工作负荷率71%~80%,纯劳动时间在5.6~6.4小时之间
四
工作负荷率81%~90%,纯劳动时间在6.5~7.2小时之间
五
工作负荷率91%以上,纯劳动时间在7.3小时以上,甚至需要经常加班加点
5012、心理压力
本因素衡量在完成本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时,由于工作范围、工作节奏、责任大小、时间要求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岗位任职人员所造成的心理紧张程度和心理压力。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很小的心理压力:工作单一,不需要或很少作出决定,工作常规化
二
较小的心理压力:工作较单一,很少做出决定,工作节奏有一定要求
三
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工作有较快节奏的要求,需要作出一些决定。需要处理一些应急性事宜
四
中上等程度的心理压力:工作任务多样,较为繁重,要求经常地迅速作出决定,上下班时间难以正常实现,经常需要处理一些非常规的问题
五
很大的心理压力:经常地迅速地作出决定,工作繁杂,很繁重、很紧张,以致在工作时间之外仍要继续考虑某些深层次的问题
四、工作环境
13、工作场所
本因素衡量工作区域的环境情况,包括闷热、寒冷、潮湿、噪音、震动、污垢、尘埃、油腻、烟灰等含量、露天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流动性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工作场所固定,没有污染:工作环境好
二
工作场所不固定,经常出差
3014、潜在危险性
本因素衡量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人身危险。
分级
分级定义
点数
一
没有:没有发生潜在的危险性
二
较小:工作执行中直接操作设备,但设备对人的危险性较少,因而发生潜在的危险性较小
三
较大:工作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种,且大量而频繁,因而发生潜在的危险性较大
6.评价结论
1.1
岗位总点数作为度量每一岗位在一个本组织中的相对位置或相对价值的依据。
1.2
岗位评价总点数=Σ(各因素总点数×权重),1.3
评价结论作为《薪资管理(暂行)规定》中“岗位技能工资”的输入。
第四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达拉特旗第四小学 2013年9月修订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这样的认识,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小学生素质评价的新路。素质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素质水平是检验学校实施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因此,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我们认为科学有效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重点应该是评价学生全面素质。
学生素质评价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从改革传统的成绩报告单入手,提出了“群体+个体”的评价模式。群体评价就是通过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报告会形式向家长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群体素质水平;个体评价就是通过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报告册和成长记录袋形式展示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结果呈现模式。开展“群体+个体”评价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有利于家校联合,形成素质教育合力;有利于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能对个体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鉴于以上思考,我校对小学生素质评价进行了改革,新增了学生德育成绩评定册。
一、修订小学生德育成绩评定册
传统的学生成绩报告单存在着如下弊端:①评价项目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素质的发展情况;②实行百分制评价,激化了分数竞争,加重了师生身心负担;③评语千人一面,毫无个性,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修订评价册。
(一)重新设计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册要求做到“五个体现”。
——要体现小学生素质的综合水平。因此,评价册的内容要全面。
——要体现小学生素质的差异性。因此,报告书须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呈现,要有针对性,力避千人一面。
——要体现导向功能。因此,评价册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反映出素质教育的精神,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因此,改百分制评价为等级制评价。——要体现“简约可行”的原则。因此,设计评价册时还要考虑到便于教师操作,尽量不加重教师的负担。
(二)评价册要目
1、“体育水平”—— 报告某一阶段学生在体格、体能和身体适应外界能力三方面的发展水平。包括体质水平、健康水平、体育课成绩三项。
2、“综合实践水平”——报告某一阶段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
3、“德育水平”——通过实施《日常行为规范》这一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外显特征来反映这一素质。具体包括14个小项。
4、“科学知识水平”——通过报告某一阶段学生对学科课程(也包括艺术课程和生活劳动课程)和活动课程学习情况来反映文化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
5、“个性发展水平”——展示学生特长和意志品格的发挥方向及水平。
6、“安全知识水平”——记录学生学会的一些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7、“操行评语”——用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向家长反映孩子的个性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行表现。(因报告书中没有“心理素质”专门一栏,所以操行评语以评价学生心理个性心理素质为主。)
8、具体分年级制作的综合能力评价表
二、建立多人评价的评价体系。
(一)小学生素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体,一纸报告书只能孤立地从某一角度反映学生素质,不能立体地呈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必须寻找群体中展示学生素质的形式。
(二)在学校里,班级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举足轻重,要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关注并研究班级群体素质。
(三)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没有家长的参与,为了更好地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必须积极地动员家长,让家长也来评价孩子。
三、小学生素质评价改革的初步效果
(一)初步形成了新的教育指挥棒 旧的考试这根“指挥棒”已被新的教育“指挥棒”取代了,这就是以学生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它带动了师生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
基础教育本质观——强调全体性,反对“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忽视后进生;强调全面性,反对“应试教育”片面对付应考科目的知识传授;强调主体能动性,反对“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机械被动。
基础教育方法观——强调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反对“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强调低耗高效的教学最优化,反对“应试教育”高耗低效的题海战术。
(二)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1、新的“指挥棒”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扭转了教学中“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必考科目,轻非考科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外补课,轻课堂教学;重书面作业,轻实际操作。
2、新的“指挥棒”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们普遍感到没有“一专多能”的教育本领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没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业务理论、苦练教学基本功的气氛比以前浓厚了。
3、新的“指挥棒”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由于评价的内容全面了,各科教师都加强了教学,比如语文学科的教师已不能只把教学内容局限于基础知识,而要扩大到听、说、读、写各方面。其次,为了让学生学习得生动活泼,教师们纷纷借鉴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的经验。重视教学改革的结果,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
(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改革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学生关心的不再是“分数”和“名次”,而是哪个学科、哪些方面有失误,有欠缺。他们在评价中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主动地去弥补,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尤其是被评为“奋进生”的学生,不仅单项素质有了进步,也带动了其他素质的发展。
由于讲究教学效率,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了,据对全校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有70%以上的学生回答“作业负担不重,对学习感到比较轻松”。
(四)初步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家长一致称赞报告书、报告会等改革。过去,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在班上名次。现在,关心的是操行评语和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看孩子哪些学科、哪些能力达到了要求;当他们发现孩子存在某方面不足时,就有针对性地督促、辅导。有些家长还主动来校向教师请教教育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达拉特旗第四小学 二○一三年九月一日
第五篇:教育评价体系学习心得
教育评价体系学习心得
井冈山市实验小学谢香梅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如何确保中小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如何考察中小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如何评价中小学校是否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衡量中小学校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亟须建立一套体现科学性、专业性、政策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学校管理评价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编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填补学校管理评价空白的应时求实之作,为各级政府管好教育、社会第三方科学评价教育提供了准确参鉴,对于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工作、切实推进管办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指导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读本、开展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行动指南。
在当前的多如牛毛的教育方法的书海中该书如捧清泉般让人眼前一亮,在我看来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体现了教育改革方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政府“管”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办”学的规范性、社会第三方“评”价的科学性,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评价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评价作为管办评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改进政府教育管理和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具有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中小学管理评价工作普遍存在着专业研究不深入,国家政策把握不到位,对中小学办学实际缺乏了解,评价人员“评”的能力有待提高等不足,甚至出现个别评价机构追求功利性的短期目标,评价工作背离教育根本宗旨的问题,给教育的改革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让各方了解中小学校教育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提升社会第三方的评价能力,成为一件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事情。评价作为一种方向性的评判和指引,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特别要求客观、科学、公正。要做好评价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评什么”、“怎么评”,即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这是评价能否客观、科学、公正的前提。对于这些专业问题,《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给予了科学的解答与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该书的每个章节都牢牢把握住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二,阐述了管理评价内容方法,系统性指导性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管理无大小,处处皆管理。中小学管理是复杂、多元的,只有从生态、立体的角度来加以审视,才能避免以偏概全。《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不仅在总体构架上覆盖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学校治理结构、学生管理、课程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考察、评价中小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而且每个章节都深入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内部各个环节,使人们对中小学校管理评价能够有全方位的了解,做到“胸中有丘壑”,有效避免了“盲人摸象”式的片面评价。
教育法律法规是中小学办学治校的法律基础和政策基础,是规范和引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对涉及中小学管理评价的具体内容,给出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出处及具体相关条文,使读者在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既省去了烦琐的查经寻典之苦,又不知不觉地习得教育法律法规之要义,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三,提供了大量案例,鲜活生动可学。每个学校都是鲜活而具体的,都有特殊的校情、学情、师情。真实的办学情境远没有教科书所描述的那么简单和潇洒,任何一个管理事件背后都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对学校的管理评价,既要考虑共性,也要考虑特殊性。为此,《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增加了大量的鲜活案例,每个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既有详细的案例呈现,也有案例所带来的启示,可以使读者在案例的剖析中加深对中小学管理的理解,提高管理评价能力。
第四,简洁通俗易懂,适合不同读者阅读。为了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气,《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没有使用苦涩难懂的学术性语言和枯燥的政策性语言,而是致力于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来加以阐述,与之相关的政策解读也是言简意赅,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体系对学生管理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完善,让一线督导人员有据可查、有标准可依。以加强学生学业状况管理为例,在学习时间方面,明确要求小学不上晚自习,初中晚自习时间不超过2小时,高中不超过3小时。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点,高中不晚于22点。
基本标准的确立,并不是要用规范来强化学校的同质化现象,而是强调在依法管理基础上的自主办学。比如对教师绩效考核的评价中,工作量易于量化,工作效果如何量化?不少学校都把“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等作为教师评价标准,但怎样才称得上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含糊笼统的表达,易导致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混乱和分歧。新的评价体系下,则可将其分解为管教有方、赏罚分明、一视同仁等几个方面逐一对照评价。
作为教学管理评价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考察一所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应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流程规范化三个方面展开,方法很重要。通过听汇报、听课、召开座谈会、访谈、问卷调查、成果取证等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后,还需实行分级分段评价,不能搞“一刀切”。
尽管《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是从评价的角度呈现,但不同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受益:政府可以从中找到管好教育的启示,学校可以找到依法自主办学的客观依据,社会第三方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案例。此外,本书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处处体现了育人为本、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找到指导自己工作的精神滋养。
高端、权威、实用、接地气,使得《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注定是一本值得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者、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公众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校办学、管理和评价的指导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