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师生发展评价体系
金朝阳学校师生发展评价体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其中最主要的症结就是评价。因为评价不仅是推进课改的保障,也是此次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工作跟不上,将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效果。经过学习与研究,我校逐步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一年级为实验点,以数学学科为面,评价体系的改革在全校铺开。经过实践与探索,我校初步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教师评价体系
我校在构建教师评价体系中遵循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如下:
1、对教师素质的评价。
根据发展性的评价理念,我校对教师素质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性等,并制定出《教师素质评价标准》,每学期校领导都要按此标准对教师进行严肃认真的考核。
2、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1)看是否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习。
(2)看是否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风。
(3)看“学困生”的转化情况。看“学困生”是否能积极地参与学习,看教师是否善于发现和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4)看课业负担是否适度,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以上几项内容通过学校、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各项教学监控措施来评定。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标准》。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我校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之后,确定了“以学评教、以教促学”的课堂评价方案,并制定《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的关注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2)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要科学合理,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
(4)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5)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体差异,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评价,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校听课小组通过校级公开课、教学研讨课和随机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教学建议。
3、对教师成长过程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记录教师与新课程改革同行的脚步,我们为每一位实验教师建立了教师档案袋,记载着教师与课程一起成长的过程。里面有教师的基本情况简介,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与实验体会,自己感到满意的案例和教学论文等,此外还包括以上所提到的各种评价表。
二、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内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我校在建立学生评价体系时,遵循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师生多元交互评价相结合,等级制评价与激励性评语相结合的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我校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班级教学实际、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确定了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围绕“让良好习惯伴孩子一生”这一办学特色建立了习惯成长册,主要记录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
2、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课堂上,教师总少不了要评定学生答案的是非正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运用得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及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校认为课堂评价语言运用也是学生评价中的一部分,是渗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的评价。因此我校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做到十六个字:准确及时,生动丰富,机智巧妙,独特创新。教务处为每位教师印发了《课堂激励性语言集萃120条和教师忌语60条》,要求教师逐步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鼓励教师探索和试用多种课堂评价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课堂上,以往那种“你真棒”、“表扬他”、“真聪明”等,简单生硬的评价语言减少了,更多听到的是“你的这种探索学习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这道题你能想出这么多种解法,真了不起”“你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今天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等。
改变作业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反思。
①及时补批,激励学生对作业进行反思。以往我们批改作业只注重正确率,教师批改时,对的打“√”号,错的打“×”,就算完成了批改作业的任务。这样没有给学生反思和补救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有时还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批改作业时,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然后教师在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启发和点播,学生看到后,对作业进行反思,改正后教师再进行及时补批,把“”变成“√”,能一次改对的也可以得到奖励,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作业反思的积极性。
②分层评比,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往作业评比中获奖的总是那几个学习好的同学,经过思考与研究,我们在作业评比中将学生按程度不同分组进行评比,如:我校三、四、五年级,将学生分成“飞翔组、奔跑组、跟随组和追赶组”来进行评比,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评比中获奖,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作业中评价语言的使用。在批改作业时我们还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小红花、小奖章、小星星、小笑脸”等印章,在作业的评价方式上采取“等级(或分数)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进步,如:我校月检小组在检查作业时发现,有的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写到“这段时间你的学习有很大的进步,这与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的,希望你继续努力,老师将时时关注着你!”“你的字写得真漂亮,批改你的作业,真是老师的一种享受,如果计算再认真些,那就太完美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还有的教师把作业本当成了与学生、家长、交流心声的园地,架起了师生、师长沟通的桥梁。
④在作业的内容上,我校还提倡留一些实践性的作业,研究性的作业,整理复习作业等。如:五年级在上学期重点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每个单元结束时,都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学生有的网格式提炼知识点、有的用知识树进行整理、有的用框架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既培养了复习的习惯,又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再如:在期末复习时,一年级的数学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设计了一个“快乐的一天”的情境作业,创设了“买票”、“观看表演”、“碰碰车”、“午餐”、“游戏”、“勇夺金牌”和“闯关”等情境,系统地复习了一学期的知识,最后还设计了自我评价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改革考试形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我校将所开设的学科进行分类检测。语文、数学为考试学科;英语、自然为测试学科;其它学科为考查学科。考试学科采用分数加评语的形式来评定结果,测试学科和考查学科分阶段、分项进行检测,采用等级加评语的形式来评定结果。
在考试学科的试卷拟定上,我校突出了形式新颖、语言亲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即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开放性延伸的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巧妙变换题目──引趣。打开我校今年的二、三年级的数学期末检测试卷,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传统的,令学生害怕的“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的字样,取而代之的是“二年级数学游乐园”和“三年级数学期末擂台大赛”让学生耳目一新。(2)精心设计导语──激趣。每张试卷的卷首都设计了简短、明了、亲切富有激励性的卷首语,学生读后感到亲切,消除了考试的紧张情绪,同时对这次检测也充满了自信。
(3)语言亲切──促趣。几年来的试卷中,每一个题目的要求,都一改了往日那种生硬、呆板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认真答,你能行”,“聪明的你一定能做出选择的”,“开动智力快车,快来解答应用题吧!”等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上学期二、三年级的试卷中,都是围绕“游乐园”和“擂台大赛”来提出要求的。
(4)创设生活情境──引趣。在拟定应用题时尽量使内容接近学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上学年的试卷中我们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过应用题。由于接近生活实际,学生非常熟悉,解答起来有兴趣,也很顺利。
(5)自我评价──谈感受。在每张试卷的结尾,都设计了提示语,如:“恭喜你顺利闯过四关!再从头到尾仔细检查几遍试卷,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还设计了让学生谈答题感受的专栏,如:“本次游园你一定收获很多吧,能谈谈你的感受吗?”这些在试卷最后的话语,即能使学生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也能给学生说一说心理感受的机会,也就是对自己答题情况进行一下自我评价。
5、合理利用《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教务处,对各年级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进行认真的研究,认为此手册能够全面的评价学生,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期末我们召集级任教的教师开会,向教师讲清填写该手册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严格的填写要求,然后在期末检测结束后教务处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认真填写。重点指导如何写操行评语,以往都是“该生„„”这种僵硬的模式,现在我们把这种“定论式”的评语改为“游离式”的寄语。要求教师都要从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所表现的优点、长处、进步等方面出发,鼓励学生、给予积极性的评价,禁止批评性的语言,不足之处教师用建议性的语言加以引导。如:一年的几位任课教师在评语栏中写到:“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口语交际课你是最活跃的,表现极为突出,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希望你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努力吧,你一定会越来越棒!”,“你聪明可爱,富有想象力,很有美术天赋,你的美术作业是最好的证明,努力吧!未来的画家!”教师真诚、饱含激情的评语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以上是我校在教学评价中所做的一些工作,目前还有许多方面处于探索中,还不够完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引导学生对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反馈;怎么才能把评价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成为教师成长、进步的内部动力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篇:321师生激励评价体系
“321师生激励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对于学生评价的改革,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素质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讨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西安惠安中学“321师生激励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专家学者们又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以多元评价引领个性发展
戚业国
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但回到基础教育的现实,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一个悖论:一方面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手段却是高度整齐划一的,我们总是试图用“标准的教育”培养差异化的人才。
对这样的教育弊端,多年来众多学者和实践者乃至社会各界都有呼吁,但现实的状况是应试的独木桥越走越挤,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找到问题的关键——评价,改革评价制度,实现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这是面向全体发展的关键所在。成功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在这里,通过多样的评价使更多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收获,从而激励其不断努力的动机。
毫无疑问,“多元评价”、“增值评价”是破解基础教育难题、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也是落实人人成才、个个成功的关键。但在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操作机制,这样的评价思想往往难以落地,同时急功近利的追求成绩也会导致难以静下心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一所学校而言,没有外部评价环境的改变,仅仅学校改变就会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西安惠安中学作为一所农村高中,面对这样的压力,试图找到破解评价困局的钥匙,事实上,他们的探索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解决困境的希望。该校实施的“321”的评价体系,应该算做一个评价改革比较成功的案例。这样的评价改革充分体现了多元性和增值性的原则:建立多样的评价类型为更多学生获得好的评价提供可能;关注增量、关注进步,以进步量为评价准则,激励学生充分发展。“321评价”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样成才、人人成才的激励体系。“班级三十最”从30个方面评价学生,涵盖了多数学生的多数方面,使得每个人得到肯定性评价的“人人成功”成为一种可能。“最”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的舞台。人人经过努力都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就能够营造面向全体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年级二十佳”同样是多元的评价标准,只要大家认可的优异都可以入选,这样的比例构成“身边的榜样”,能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方面可以得到大家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又不是遥不可及的,这样的榜样引领作用最为显著。“校园十佳”实际是校园“学生明星”的评选,几千人学校的“十佳”必然会成为学生中的“明星”,这些学生自己选出来的“偶像”就能够引领全校的风气,成为校园的航标。相对于学校树立的榜样有着更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性,体现了学生真实的精神向往。“321”评价体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梯次的激励机制,学生自荐、家长推荐、学校评审的机制,扎根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实世界。这些项目的设立和人选的推出过程,都体现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生成与协商,充分体现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的思想。虽然惠安中学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以多样化的评价激励每一位师生走向“星光大道”
秦德增
教育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育评价的改革得到了广泛重视,各地各学校积极探索,涌现出了许多好做法,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其中,惠安中学的“321师生评价体系”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惠安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级示范普通高中。我与惠安中学每世英校长相识多年,他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的专家型校长。近年他与全校师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围绕学校办学目标,从校情、师情、生情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造性地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师生发展为核心、具有本土特色的“321师生评价体系”。我曾数次到惠安中学进行调研,认为“321师生评价体系”的本质特征在于: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牢牢抓住“评什么、怎样评”这一核心问题,突出体现时代性、发展性、科学性、创新性、多样性、应用性、激励性等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努力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突破和超越,为我省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在全省具有突破性、典型性和示范性,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21师生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多视角、多方式、多手段、多形式激励每一位师生扬长避短、积少成多,一步一步走向“星光大道”,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评价,尊重差异,因生施评,内容多元,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责任担当、潜能发挥、个性张扬、身心健康、未来发展、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长与闪光点,就给予“点赞”,让有一技之长的同学能够抬起头走路,让每一位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对教师的评价,更加重视师德修养,重视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让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对校园中出现的优秀人物和事件,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宣传,弘扬正能量。也正由于“321师生评价体系”的实施,使惠安中学校园内“星光灿烂、群星辈出”。实践证明,“321师生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我省“三讲两实践”(讲传统、讲诚信、讲守则,进行道德实践、创新实践)德育系列主题教育的成功案例,真正让素质教育接上了地气,对于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扭转单纯以学业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学生与教师倾向,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惠安中学的“321师生评价体系”给我们的启示有3点:第一,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第二,教育评价改革不是喊口号、贴标签,既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在前行中找准发展、创新的道路。第三,有效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必须坚持百花齐放,因地因校制宜,在实践中产生,并逐步升华完善。
衷心希望惠安中学对“321师生评价体系”持续地进行实践、总结和完善,衷心希望全省各地各学校学习、借鉴惠安中学的做法和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教育评价标准、方法,以多样化的评价激励每一位师生走向“星光大道”!中学绿色评价体系的践行者
范希望吕志军
素质教育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新理念,近30年来,该理念成为了我国政府所倡导的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但从具体实施效果来看,其成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息息相关。为此,国家近年来将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攻坚部位放在了评价制度改革上。2013年6月,教育部提出了要求在中小学全面建立“绿色评价体系”,所谓绿色评价是指以学生为本,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评价的改革倒逼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但这一要求如何成为每一位校长的理念,绿色评价体系在中学如何来操作、如何使得评价更为科学、更为有效,更能体
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等,这些既需要理论层面的破解,更需要实践层面的成功范本。惠安中学校长每世英在西安市首届素质教育创新论坛上《探索激励评价新体系,激发素质教育新活力》的发言,为我们破解以上难题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惠安中学在每校长带领下的“321”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点:
1.评价理念先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行为。惠安中学地处农村,在升学竞争为主的评价体系中不占优势,他们坚持“尽管有不少学生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但只要他们在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方面获得稳步的提升和发展,就应该予以肯定”、“学校教育评价的关键不仅在于评出最优,更要善于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帮助学生从点到面的发展,实现人生的‘增值’。”以上理念彰显了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目标,体现了当今教育评价领域里流行的“增值性”、“发展性”、“可持续”等核心理念。
2.评价内容全面。从评价内容上来看,惠安中学的实践改变了以前那种为了一棵大树毁坏一片森林的做法,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个层面来评价学生,其项目多达13项之多,基本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种角度来看,他们通过评价正在积极地从“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向“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3.评价过程科学。从惠安中学“321”评价体系采取学生自荐、家长推荐、学校评审三个环节来实施,较之以前的评价过程,具有主体多元、过程公开、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勾勒出教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像惠安中学开展的“321”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一样,矢志不渝、勇于创新、躬身实践,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中的一切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面向全体育人为本
创新评价促进发展
——我对321师生激励评价体系的认识
贾 玲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关心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位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在教育管理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育为主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应当深入思考、积极实践、着力解决的问题。而要做到并做好这些,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评价十分强调改变传统的以甄别和选拔为主要目的的评价目标导向,树立以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在评价中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我认为教育评价的最大功能就是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有怎样的评价就会塑造怎样的学
生;同样,建立促进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教育实践水平的整体提升。“321激励评价体系”就是充分落实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以促进发展为目的,以“认同差异、彰显个性、因地制宜、共同发展”为原则,根植于农村学校改革实践和探索的成果。经过几年的实践,他们倡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认同差异的基础上,确立管理评价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寻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认同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突破点。以发展的标尺评判事物变化,促使学校各层面管理对象实现整体提升和全面进步,努力让每个人“可能、可为、可发展”,达到了教育的“增值”成效,这是十分难得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每世英校长是一个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人,他所带领的团队也是一个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乐于奉献的集体。他们因地制宜,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尝试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摈弃了传统评价过于功利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发挥了评价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正是他们改革探索的价值所在!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希望有更多的学校积极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教育改革和探索努力构建富有本校、本区域特色,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而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发展而不懈努力!
“321”师生评价体系的特色价值
杨永厚
惠安中学探索进行的“321”师生评价体系的大胆创新之举,无疑让人感慨万千,给人更多的启迪!如果从体系的设计构建、内容指标、操作实施及效果效应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均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科学的价值。
1.评价体系的设计构建具有科学性。该评价体系的设计是集于学校实践的层面,并非顶层设计,但它的科学性不容质疑,因为它遵照参照的是国家有关教育评价的政策文件,依据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思想理论原理,针对传统的教育评价现状不足及农村学校学生思想品德、身体心理、个性特长等实际情况,以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具有鲜明正确的导向性。
2.评价指标体系所涵括内容具有全面性、时代性,这个体系的指标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维度为基础,又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扩大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发展性的指标,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与写作”、“心理健康”等。这样的内容设置,既贯彻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又体现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彰显了个性特点。同时,对评价指标又作出了创造性的动态观测点,便于操作使用,与时俱进。3.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对象激励范围上具有广泛性。这是该评价体系最大的亮点。它克服了传统评价学生仅局限于“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的范围过小的弊端,改变了学校评价激励学生只关注学生成绩等方面,忽视更大范围内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改变了获奖学生人数过少的不足。这一评价体系,可以使班级、学校内绝大多数学生受到激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张扬自己个性,影响感动学生的一生。
4.评价体系的操作使用过程充满着自主、民主的色彩。传统的学校评价学生,大都是老师指名、圈定,学校决定表彰。很难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也很难做到公开、公正和民主。学校公布项目,学生自评,对照自身,量体确定申报项目。其次,家长推荐。让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向班级学校教师推荐。最后,学校评审。在经历学生自己申报,家长推荐之后,班
级学校搭建展示平台。让申报的学生公开PK,学生、教师公开打分评选,优胜劣汰。结果上报学校,经过初审,公示后,研究决定进行表彰奖励。整个过程,学生是主角、主人,评选竞选是公开民主的。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真正的民主,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难得的财富。
5.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具有创新和示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探索由学生个体推荐到学生团队,既评价激励学生个人,也评价激励学生团队;二是评价探索从评价学生扩大到评价教师,体现了学校发展改革关注点不仅限于学生这一教育对象上,同时也十分关注教育者——教师;三是探索研究从一所学校扩大延伸到多所学校,并从高中初中到小学,涉及三个学段,他们尝试通过组建实验联盟的新形式,扩大实验,共研共探,普惠多方,带动一片,实现不同类型学校的同步、特色发展,达到促进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的,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的新模式,价值无限。
6.评价探索的实践效果显示了导向、激励性。这一评价体系的成功实践和经验体现了新时期学校评价工作应具有的正向导向和激励性。它已经促进了学生走向更大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更多的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提供了空间,创造了良好生态;它利于攻克课程改革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制约瓶颈——评价这一难题,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径。
在充分肯定“321”评价体系成功经验和特色价值的同时,为使该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和推普性,也希望学校对相关指标设定、名称设置及成果应用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三篇:小学师生发展性评价专题报告
小学师生发展性评价专题报告
1、绿色评价体系理念的提出: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提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他指出:目前学习内容的单调、学习方式的粗放、发展目标的单一,这种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和幸福快乐为代价的粗放行的教育发展方式,严重影响了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长,这种教育污染是可持续的。必须建立绿色评价激励机制,为学校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绿色评价体系的宗旨:树立绿色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师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每一个”,促进全体师生主动发展、幸福成长。
3、绿色评价体系的实施措施:
1、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2、制定相关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案
3、每学期开展实施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近三年学校开展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及其成效
(一)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总结
(二)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总结
1、为促进学生发展制定的评价方案如下:《**小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小学学科评价方案》、《单元、期中、学期学科质量监控成绩表》、《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含操行学生学期评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表》、《**小学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方案》《**小学少先队“每周一星”评比活动方案》、《学期优秀升旗中队》《**小学学生德育评价制度》、《**小学学期评优细则》、《**小学学生品行优秀评选表彰细则》
2、评价的形式:(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2)学生自我评价(3)家长、同学评价
3、评价的实施:适时评价、适度评价、定期评价、专项评价
评价的实施。
适时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随机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评比等,这个评价随着学生表现的变化而变化。
适度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级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评价的依据来自任课教师、同班同学以及家长。这个评价要求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公平。
定期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单元、期中、期末成绩及总评学业成绩,学生素质报告册各学科师生评价,每周一星的评选,期末品学优秀学生的评选等。这个评价因跨度时间长,要求有平时评价的积累。
专项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每年开展的各种竞赛评比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评价。这个评价是作为学生参评期末品学优秀学生的依据。
4、评价的成效
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起伏的过程,评价是否适时、适度,是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非常重要。我校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提高了学生文明守纪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三年来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的学生达212人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喜的进步。
5、存在的问题。
学生发展性评价需要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要提高教师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认识。应清醒认识到任何评价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对情绪、思维多变的小学生。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尤其是获奖),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要把学生的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我校将继续在实施教改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力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和富有成效,更为注重学生的发展进步过程。
第四篇:完善评价体系 促进教师发展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
——静海县高中学校任课教师评价情况调研报告 静海六中薛宗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静海县各普通高中学校从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至今已有七年。七年来,我们在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我县高中学校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于2013年6月对我县高中学校任课教师评价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了我县高中学校的任课教师评价体系。应当肯定,七年来,我县各高中学校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完善。
一、我县高中学校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新进展
七年来,我县各高中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精神,积极进行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探索,使我县各高中学校的任课教师评价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一)评价目的:开始关注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战略,成为21世纪各国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自2006年秋季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县各高中学校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任课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评价这一杠杆促进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评价形式: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运用 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一种终结性评价,重视教师教学的最终结果,忽视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而教学结果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的家庭背景、起始水平和个性特征等,所以,单纯以教学结果来评价任课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很不合理的。近几年,我县各高中学校在构建新的教师评价体系时力图关注教师工作的过程,将教师日常工作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之一,考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安排和活动是否符合规律和原则,是否有创新,是否最优化,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已经尝试在青年教师中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将“教师业务档案袋”变为“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其内容包括:我的学习、我的班级、我的课堂、我成功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闪光点、教学中我所得到的启示、我的教学遗憾、点滴录、我的成绩等栏目。学校试图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体现教师的发展过程,通过教师之间的互阅等方式使教师之间增加一些相互了解的具体途径。有的学校还将教师工作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学校教研组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了听评课制度。通过对某节课的具体分析,让教师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长处与不足,或者由教师们共同研讨,客观地评析他人的课堂教学,同时自己也从中得到启发与提高。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中的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变化,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等等。
(三)评价主体:从纯“他评”开始走向“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原有的教师评价往往把主体定位在评价者(即领导者)身上,广大教师只是被动的受评价者。他们只有听候“审判”的资格,而没有“申辩”的权利。评价者往往以“法官”自居,只作“宣判”,这样的结果,往往达不到评价目的,反而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自评逐渐走进了我县各高中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教师人人都是评价者,人人都是被评价者,全员参与评价的局面。通过自评、互评、学生评、学校评等多元评价主体的结合,大大提高了任课教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二、我县高中学校任课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笔者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县各高中学校在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方面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在理论上和操作方式上都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评价态度:有“走过场”的思想 在中国长期形成的过于重视人情的氛围下,有的高中学校在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过程中往往一团和气,评价者只是抱着一种走过场的想法,使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主体: 注重他评, 轻视自评
当前我县各高中学校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主要采取“他评”方式, 如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自评”在教师评价中所占权重很小。不可否认,“他评”是教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评价实践中, 由于他人往往只注意教师的显性工作, 而忽视教师的隐性工作, 难以把握教师全面、真实的信息, 也就很难对教师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公正的判断。学生主要是从个人的学习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他们缺乏对教学目标或意图、内容和方法的总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甚至师生关系都可能使他们在评价教师中有失客观。领导评价更是难以客观准确。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了解只能借助一些零碎的信息,比如:一堂课,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对教师长期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人格力量等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性强,同行之间对对方的教学情况也不一定十分了解,特别是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之间,同行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对方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填写评价表格时只能靠印象,抑或靠人际关系。另外,由于优秀、良好、合格几个等级都有一定的比例,对别人评价过高,就可能把自己挤入下一个等级,因此,常出现压低别人抬高自己的现象。
(三)评价指标:不合理、操作性差 目前,我县高中学校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指标没有考虑教师工作的特点。教师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具有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成果往往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实现,而现有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往往是以学期为时间单元的,这就势必会造成教师教学工作急功近利化,往往只顾学生的眼前成绩,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算。二是评价指标没有体现差异性。文科和理科之间,高考学科、水平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之间,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衡量所有任课教师,势必会造成评价的不公平。因此,在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应该体现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教师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性,从而确保教师评价的公平性、科学性。三是评价指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不统一。任课教师评价是学校引导教师将个人工作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统一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科学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是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在教师个体工作上的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师评价过程中,有的学校长期沿用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有的学校评价指标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调整,但还是不能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因此,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保持与学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以利于更好实现学校的目标,确保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四是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可操作性。现有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会出现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的现象:过于复杂,就使得在相对较紧的评价时间和较多参评者的情况下,加大工作量,增加统计难度;过于简单,又可能造成评价工作的片面性。因此,如何在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还需进一步探索。
(四)评价结果:促进发展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评价结果的分析反馈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和安排学校教学工作岗位的依据,而对教师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未进行慎重的分析和及时反馈。教师通过评价所了解的只是学生和同行给自己的评价结果,并未真正去探讨和改进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大大减弱了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我县高中学校任课教师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标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少应包括职业认同感、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因此,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标必须兼顾教师工作绩效、履行职责、教师素质三个方面。教师教学工作绩效、履行职责、教师素质这三个方面各自在整个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及每一个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本文只讨论指标的内容。1.工作绩效指标
教学工作绩效指标是对教师教学工作实绩和效果的评价。教学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教研成果两部分。学生的发展又可以分为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教师的教研成果是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著作、论文等。下面重点说明如何运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绩效。运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绩效主要采用以下四个指标:平均分的增减值、均差数的增减值、优等生率的增减值、中等生率的增减值。平均分的增减值是指(某班)一个学科本次考试与相邻的前一次考试相比平均分数值的增减;均差数的增减值是指(某班)一个学科本次考试与相邻的前一次考试相比均差数的增减值。平均分的增减值和均差数的增减值两项指标,可以反映出某一学科全班平均水平的变化状况——是相对稳定,还是进步或退步,以此作为推断教师教学工作效果的主要参考(当然,变化的原因也可能主要是试题难度变化的结果或班主任工作的结果)。优等生率的增减值和中等生率的增减值是指(某班级)一个学科本次考试与相邻的前一次考试相比优等生率、中等生率数值的增减。优等生率、中等生率的计算方法是:将某一学科全年级学生的考试分数按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理论,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区间分成4等份-----优等生区间占总区间的1/4(25%),中等生区间占总区间的1/2(50%),暂时落后生区间占总区间的1/4(25%)。第一等份的最低分数为该学科优等生的最低分数线,第三等份的最低分数为中等生的最低分数线。按照该学科优等生、中等生的最低分数线来统计本班该学科的优等生、中等生数,并分别计算占全班级学生人数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就是该学科的优等生率、中等生率。利用优等生率的增减值和中等生率的增减值不仅可以进行同一学科不同班级教师之间的比较、同一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比较,而且还可以进行同一教师不同时间段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2.履行职责指标
任课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才能比较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履行教学工作职责指标可以分为教学态度、备课、课堂教学(含实验)、作业批改、暂时落后学生的辅导、优秀学生的辅导、学生评价、教学效率、教学反思等九个二级指标。在进行教师履行教学工作职责的评价时,要特别突出两个指标:一是教学态度。教学态度表现在很多方面,既表现在备课、课堂教学(含实验)、作业批改、暂时落后学生的辅导、优秀学生的辅导、学生评价、教学反思等相关环节中,又表现在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隐性工作中,比如,教师积极向上的动机、课余的自我拓展、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备课前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再开发等,这些因素都是很难进行评价,但又对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身发展起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可以通过听课实际感受到。因此,可通过进行事先不打招呼的听推门课和指导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进行质性评价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进行动态的过程性评价,以引导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学;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用积极的情感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进行有效教学;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有生命对话的学堂,使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二是教学效率。就是看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高质量、低消耗”的原则,即取得每项教学成绩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否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显著教学工作成绩,那么,即使这种教学工作成绩再显著,其经验也是不值得推广的。我们强调这一指标的目的是把教学的改革引导到提高效益的方向上来。3.教师素质指标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必须包括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标准中的教师素质指标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研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四个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级指标:职业道德包括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切实履行教师职责、对学生有爱心、有健康的心态、尊重学生与家长、团结协作、有奉献精神、遵守劳动纪律等。教学能力包括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概况、掌握本学科的理论与概念、熟悉本学科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善于将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等。科研能力包括教育科研意识、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科学的教学实验、积极承担教学公开课、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和实验报告、校本教研等指标。自我规划能力包括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的能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周期性的、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的能力等。
(二)改进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1.成立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和评价工作小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由校长直接领导,由学校领导和有群众威信的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完善评价方案,领导和全程监控评价工作,纠正评价中的偏差,有效控制评价标准。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若干人组成,负责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全程操作。
2.确定评价周期。任课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符合学校工作特点,以每学期评价一次或每学评价一次为比较适宜。对获得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可以考虑实行部分指标“免检”,主要评价其教学研究和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成绩。至于“免检”与否,“免检”的范围大小等具体情况由各学校根据校情自定。
3.收集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档案。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小组要全面收集、综合处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和可参考的过程性考核记录资料等评价信息,参照教师本人制定的学期(学年)发展目标,对每位教师做出全面分析,为之写出符合个人特点和发展要求的书面评价报告,提出指导性建议,为其日后发展指明方向。评价结束后,如果任课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向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提出申请,要求重新评价。
(三)发挥评价结果对任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重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信息,明确自己今后改进与发展的方向、目标,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此,评价结果不仅要作为岗位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评选先进的依据,而且要向教师反馈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小组拟定的评价报告,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保持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结束语
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完善的课题,对学校、校长、教师来说,都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与提高的过程。尽善尽美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现实中可能还不存在,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但是,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向着尽可能合情合理、科学完美的方向去探索,去改革,那么,我们的任课教师发展性评价就可以促使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焕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我县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第五篇:师生评价方案
师生评价方案
教师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南,以县校《课改实验方案》为依据,大力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改革评价的方式方法,改进评价的手段和工具,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机制,努力发挥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的功能,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建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制度,构建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与发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在自我学习、反思、改进中不断提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收路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及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三、主要任务
(一)转变评价观念,以促进发展为评价目的
1、破除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既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来评价教师,又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需要。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3、打破只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而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课堂教学重在关注学生的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二)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评价和素质评价两个方面。
1、教学评价
(1)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2)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设计出使学习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3)管理学习环境:合理恰当地利用时间、设备、教材、媒体、校外学习资源等去营造和管理好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
(4)促进教学;会组织学生的讨论研究,能认识学生间的差异,并有相应的做法和措施鼓励全员参与学习,善于创设学习氛围,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5)对学习的评价与指导。教师会使用多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学生能力发展的数据,并善于分析评价数据,促进教学改进,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向学生、家长、教师及决策人员报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帮助学生查找问题与困难,指导学法,制定改进与提高计划,建立信心。
(6)课程的开发。能拓展和延伸知识,整合知识,不拘泥于教材,多融合边缘学科,普于从生活实际和实践中以及学生的经历体验中汲取学习的素材和养料,使学生理解知识,增长知识,增强能力。
2、素质评价
(1)职业道德。爱心、正直诚实、公正、上进、奉献与热情,健康心态。
(2)学科知识。掌握概念正确,应用方法灵活,了解动态与发展,熟悉基本体例,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知识,并能将其通过精心计划的、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持续而有效地掌握学生的进步情况,并且采用有效和革新的措施来巩固评价的成果,拥有出色的学生管理技能,形成良好的纪律,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体验积极的情感,赢得学生的尊敬,能够激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超越自己。
(4)文化素养。热爱自己,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并可灵活地在各知识点间建立联系,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熟练掌握祖国文字,具备较高的礼仪水平。
(5)参与和共事能力。能参与学校、教研组及本学科的发展规划,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参与制定和实施同事们的专业进修计划,能与家长、学生、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同事中有好朋友。
(6)反省与计划性。制定并有效地实施个人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包括月、学期、学年),并具有随环境变化的调整能力,计划制定中能考虑年龄、性别、学生班级特点及有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反省习惯,(可分天、周、月、学期等形式),在反省结果和下一期计划之间应建立联系。
(7)具备讲、写、画、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三)评价原则
1、注重过程。
2、促进发展。
3、强调综合。
4、重视质性。
5、主张多元。
6、提倡多样。
(四)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评价方式以“自评”为主,兼顾生评、家长评、师互评、管理者评相结合。
2、主要方法
(1)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材料和文件。(2)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听课。(3)调查问卷。(4)教学日记。
(5)周期性工作总结。(6)自查量表。(7)自我分析表。(8)访谈与座谈。(9)公开课。
(10)教科研活动。(11)自查报告。(12)家长开放日。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评价工作当作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
2、建立组织,明确责任,确保实施。
3、认真收集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明确其改进要点,帮助制定改进计划。
4、依据教师的个人特点,利用迁移的原理或激励方式,因地制宜的进行指导。
5、努力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和提高。
五、组织机构;勃利四中教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生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理解,贯彻课改精神,推动课改活动进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法,改进评价手段,完善评价实施过程,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功能,故制定本方案。
二、实现目标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人才。
三、具体工作
(一)实现认识的转变
1、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实现对学生评价功能的转变。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2、关注个体差异,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从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改变以往以管理者为单一主体的现象,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体现教育过程逐步发展的民主、人性化的进程。
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继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1、学科目标。学科目标以各课程标准为依据,各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评价应结合标准进行。
2、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5、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三)评价原则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低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关注过程性评价。
3、考试只是一种评价学生的方式,要将考试和其它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四)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教师评、同学评价、家长评价。
2、考试、测验、辩论、答辩、表演、产品制作、论文撰写。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5、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评价。
6、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质性评价方法。
四、组织机构 组 长:刘 英 副组长:姜 利
组 员:王作学 苍洪波 赫荣梅 全体班主任
勃利四中
200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