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体会
学习《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体会
以经常性工作为抓手,推动集中活动的开展。经常性工作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基石,必须围绕各项重点工作,牢筑基础。在各项主题活动和专项治理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在各级党组的领导下,加大对单位内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作风方面的督导力度。
第一、改进作风必须常态化
作风体现党的性质、代表党的形象,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就伟业,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良好作风视作生命,把不良作风视为大敌。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我们党靠的是两股力量,即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格的力量就包括良好作风。人民群众正是看到了我们党的良好作风,从而选择了跟党走;也正是我们党用优良作风树立了良好形象,从而凝聚起强大的进步力量。
第二,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带头改、带头抓。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制,督促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联系群众,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群众意愿改进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广泛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干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
第三,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需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广大党内外群众关注、关心作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全程监督。这就要通过制度建设,激发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内外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觉性、责任心。应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责任分解、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思路,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融入党的作风建设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制度、定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制度、定期通报党内情况制度、群众监督评议党风制度、领导干部年终和任期测评制度等,激发党内外群众参与党风建设的积极性,使群众参与党风建设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就需要我们以水滴石穿的精神、锲而不舍的韧劲推进作风建设。
第二篇: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观点)
卢作全
《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0日 07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实践证明,改进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健全体制机制,发挥制度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当前,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应着重加强四个机制建设。
教育引导机制。加强廉政教育引导,是增强全党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的重要手段,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完善主题或专题教育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及时诫勉谈话和函询机制。对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小贪变成巨腐。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六个不直接分管”等制度。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在改进作风中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政为民、坚持原则的表率。建立正确舆论引导机制。通过传播改进作风“好声音”,传播 “正能量”,占领舆论阵地,形成以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为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为耻的良好氛围。
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公开规范运行,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保证。应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按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不断深化惩防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改进调查研究之风、改进公务活动、改进新闻报道、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国(境)等制度规定。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积极推行约谈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继续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公共经费预算、使用和决算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创造便于人民积极进行监督的条件。
民评作风机制。民评作风建设活动,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机关作风转变的重要举措。因此,应通过机制建设,促进民评作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建立科学管用的作风建设评议评价机制,把改进作风、反对“四风”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与任期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用刚性纪律约束促进作风转变。综合运用个别访谈、组织座谈、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对改进作风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养成良好的作风。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制度,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作风改进情况的根本标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当中,形成“党风好不好、廉洁不廉洁,群众来评价”的工作机制。
源头防腐机制。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建立相应机制,更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稳步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和落实党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抽查、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等制度。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密集部门的监管,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健全完善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决策机制。消除领导干部特权思想和作风,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标准,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各项规定,探索实行官邸制等改革措施。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全方位考评领导干部,做到能力与作风、发展与长远、成效与基础并重。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南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第三篇:健全落实制度,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尊敬的党组织:
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
作风决定形象,作风决定成败。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因此,必须健全落实制度,扎实推进改进作风常态化。
其实,党的十八大之后出台“八项规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抓一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之后,中央纪委抓住时间节点,接连下发“关于刹住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和“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从细处着手,环环紧扣,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这些,都凸现了中央抓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表明了中央抓干部作风建设的态度和决心。同时,也给人们传递了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信号。
习近平曾经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按照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要求,从健全制度着手,狠抓制度落实,常抓不懈,日日相继,久久为功。
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从机制体制上为改进作风提供保证。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邓小平曾极其精辟地指出: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可见,我们必须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根据人的本性和人的行为基本规律来设计好操作又管用的制度,要努力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财。
狠抓制度落实,从执行制度上为改进作风提供保证。有了好制度,关键在于抓落实。再好的制度不落实,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还是等于零。抓制度落实,贵在领导带头,难在长期坚持。因此,我们要从领导抓起,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起,领导干部要当好领头羊,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抓落实过程中,要做到抓“一把手”,“一把手”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布置一个,就落实好一个。要切实发挥制度作用,对违反制度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要做到惩治有力,为转变作风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监督检查,通报检查结果,从督促检查上为改进作风提供保证。对干部作风问题要全方位地管、有系统地抓,采取日常巡查、重点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方法,多形 式、多角度对干部作风建设情况以及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和通报。比如,围绕“三公”经费支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车、查吃、查赌、查帐、查会风,查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对顶风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对其责任人一律严肃处理,并倒查追究相关领导人的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发挥惩治威慑力,警示教育干部。
唯如此,才能确保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落到实处,才能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和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研究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和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
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91―06
[内容提要]认真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与拓展。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需要解决谁来管、管什么的问题,切实做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关 键 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改进作风;常态化
随着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召开,宣布了为时一年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认真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与拓展。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启示
在党中央的周密组织、严格要求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启示。
(一)执政党要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负有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功能。这项功能的履行,以建设高素质的执政党为衡量标准。高素质的执政党内涵丰富,其中是否具备优良的作风是基本标志。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顺应时代要求,高度重视组织内部功能的完善,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使命,才能以良好的作风建设成果取信于民,以不断提高的执政能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坚持以上率下,领导率先垂范。领导带头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法宝。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教育才有说服力,整改才有执行力,制度才有威慑力,活动才能取得实效、令群众满意。正如总书记在总结大会上所说,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中央怎么做,上层怎么做,领导干部怎么做,全党都在看。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党中央对开展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周密准备,决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把活动抓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带头遵守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作表率,是这次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也是宝贵经验。
(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在长期的实践中,党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对党争取人心、凝聚人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前,党也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需要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重大课题。其中,如何重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展示党的执政形象的重要问题。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党的工作作风为切入点,应该说是体现了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大思路:问题导向。就是从问题入手,以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最聚焦、解决起来容易见成效的工作作风作为切入口,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
(四)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路和办法。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了长期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前提和基础,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思想建党,强调入脑、入心;制度治党,强调实用、管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得益彰,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成果。
二、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书记在去年10月8日的讲话在讲话中所指出的: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怎样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优良的作风,是新形势下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谁来管:坚持党要管党与其他监督方式相结合。总书记在10月8日的讲话中,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意见。认真分析总书记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八点意见,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深刻内涵和对全党的明确要求。其中第七点提出了发挥人民监督作用,表明总书记从严治党的思路是坚持共产党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党要承担从严治党的责任,要建立从严治党常态化的各项制度。同时,党的建设是开放的,是要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中提高执政的敬畏之心、群众意识、责任意识。
接受人民的监督,必须建立健全执政党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要求。强调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社会组织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协商的过程,就是接受人民监督的过程。当前,要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为契机,要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各个环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证人民履行监督职能。
接受人民的监督,必须建立起执政党接受参政党的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在设计之初,就是希望民主党派来监督执政党。200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规定了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共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中共依法执政及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这就表明,对执政党作风建设,民主党派有监督的权利。要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各项制度,保证民主党派的知情权、监督权合法有效的履行。
(二)管什么:从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入手,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伟大工程。党的作风建设内涵丰富,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统筹思考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加以推进。
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思想作风是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指导思想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特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的体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作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是党的思想作风的核心和灵魂,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必须按照其政党性质的要求,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人,以党的伟大历史教育人,以先进的人物鼓舞人,以反面例子警示人,建立起党员的思想动态分析、引导、督导、纠正机制。
加强党的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习的风气、学习的风格、学习的方式等。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学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的学习经历、学习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刚刚结束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要把取得的经验认真总结,把形成的制度严格执行,把遗留的问题抓紧解决,以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成绩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
加强党的领导作风建设。领导作风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反对独断专行,又要切实提高党的权威,反对自由主义,要以党内民主带动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当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特别要高度重视、坚决杜绝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选什么人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要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是。
加强党的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生活作风是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是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干部生活作风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及其成员的精神风貌,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近期在反腐通报中经常出现的“通奸”、“共用情妇”等字眼,败坏了党的形象,刺痛了百姓的神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生活作风建设,管住、管好八小时之外的生活,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模范地遵纪守法,管住小节,挡住诱惑。
三、刚柔并济,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新形势下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要规律,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行。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伟大工程。
(一)准确把握思想建党的内涵,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思想上建党,就是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头脑,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夯实筑牢党员的思想根基。强调思想建党,就是要明确告知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应然状态,时刻提醒党员时时处处保持党的先进性。落实思想建党,就是要把住三道关口,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要严把党员入口关。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定位,表明党员的称号,既是一种政治象征,也是一种荣誉象征。中国共产党现在有8 600多万党员,从数量上讲,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党。一个政党的力量,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党员质量关乎党的性质和生命。保证党员质量,关键要严把党员“入口关”。要认真落实中办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从源头上打好思想建党的第一仗。要掌握标准,注意培养积极分子;要细化标准,发展程序务必从严;要落实发展党员的责任主体的责任,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要树立风清气正的组织环境,严防政治投机分子加入党员队伍。同时,要建立健全党员正常退出机制,就一些挂名党员退出的类别、方式做出明确规定。
二是要在全党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政之道,重在得人用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既是一个标准问题,也是一个导向问题。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按照这个标准严把动议关、考察关、程序关,树立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的导向、注重实绩选人用人的导向、面向基层选人用人的导向和公开民主选人用人的导向,建立起党内精英正向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严防权力家庭世袭,培育打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
三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和灵魂,也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共产党员终身必修课。一靠党员的自我修养,二靠党组织加强对党员思想教育,并形成常态化的制度机制。要从严抓好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敬畏党纪国法,从思想上绷紧严格自律这根弦。要加强理论武装,帮助和引导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要强化党性教育,严格党内生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提升党性修养,防止出现党性观念淡薄、党性修养不足、拒腐防变意识不强等问题。要深化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追求高尚情操、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防止党员干部受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心态失衡、道德失范、理想信念滑坡。
(二)树立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党。对于如何管党治党,总书记始终强调制度建设。在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决维护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党的政治魄力和坚强决心。注重制度治党,就是要以制度建设来保证党的思想建设的成果,这是促进作风建设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的路径选择,从而使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使从严要求成为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一是要健全完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经过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在内的一套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党规党纪体系。但也要看到,一些具体的党规党纪已经落后于时代,跟不上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满足不了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为此,中共中央近日颁布了《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集中清理是“破”的过程,是制度治党的第一步,同时还要下足“立”的功夫,走好制度治党的第二步。要保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和制度建设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要适应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使党规党纪更加及时、更加系统、更加有效,使党的建设的硬约束落到实处。
二是要引导、保障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治党治国理政。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突破了国家、政府与社会层面,进入了执政党自身的治理领域,将法治国家推向了法治政党的新阶段。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闭幕,是否具有法治思维,是否会用法律手段治党治国理政,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升执政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要大力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民主政治氛围,以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来促进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育和运用法律手段能力的培养。要建立执行党内法规的监督检查机制,探索建立有效的追究问责制度。
当前我们身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开局良好,但任重道远。时代在发展,党的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党上下一定要增强改进作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探索党的作风建设的规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只要全党戮力同心,我们党就一定会以良好的形象、优良的作风赢得人民的衷心赞誉,真正无愧于先锋队的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刘顺宝
第五篇: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
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
作风是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经验告诉我们,作风决定作为、决定形象、决定成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三个常态化”,确保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作风,彰显一心为民的执政情怀。
实现作风教育常态化。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应不断强化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干部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要坚持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针对干部作风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推动作风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增进同群众感情常态化。以引深干部下乡驻村、领导包村增收活动为有效载体,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了解社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帮助脱贫致富,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农村工作,一心一意知民需、帮民富;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重点,拓宽信访渠道,认真受理、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一心一意解民忧、化民怨。
整治不良作风常态化。坚持开展作风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吃拿卡要”专项整治,坚决整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恶意刁难、效能低下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庸懒散奢、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不良之风。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扯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吃拿卡要等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始终保持对不正之风的严查严惩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