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体育学重点资料范文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基本不考,可能有选择题)1、1979年扬州会议2、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布了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
3、2001年9月,各学科“课程标准”在部分学校开始实施。
4、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次年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全面进行试验。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
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①、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
②、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情感、意志
③、个性发展的特点:
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②、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③、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④、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⑤、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②、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③、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4、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①、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①、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②、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③、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④、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重点)
1、名词解释或者选择题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
③、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学校体育学 1
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④、家庭体育:是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的、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各种各样体育和健康保健活动。
⑤、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⑥、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倾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⑦、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其他体育健身活动
2、学校体育目标的概念: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
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
3、体育课程目标的概念: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总成。
4、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
①、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身体健康领域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5、课外体育目标: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巩固、提高与运用体育课所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丰
富课余文化生活,养成体育锻炼娱乐的习惯,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6、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基本不考)
1、选择题
体育课程的编制: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基本不考)
1、选择题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包括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或称制度化阶段
第六章 体育教学(重中之重)
1、体育教学的本质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成形式。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我国学者对体育教学的界定的观点:强调体育教学的双边性;强调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强调体育教学的技能练习)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①、身体直接参与
②、体力与智力活动结合③、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3、体育教学目标
概念: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
准。
制定:
(一)、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
①、分析教学对象;②分析体育教学内容;③编制体育教学目标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①、整体性;②、连续性;③、层次性
(三)、体育教学目标陈述
①、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②、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③、规定学习条件④、说明预期结果
(四)、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①、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 ②、有教育价值 ③、目标描述要准确
④、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⑤、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
⑥、合理的目标分类⑦、及时调整
4、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5、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①、根据体育教学目标②、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④、根据教师的条件
6、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整体性、启发性、灵活性
7、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
练习的方法。
①、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要明确讲解的目的;讲解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讲解要具有启发性;注意
讲解的时机与效果。
②、口令与指示;③、口头评价;④、口头汇报;⑤、默念与自我暗示
(二)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①、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要正确;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式;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②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③采用多媒体技术;④助力与阻力;⑤定向与领先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①、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作的方法。
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式:直接运用;强调重点;降低难度;改变练习的外
部条件。
②、分解法:是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
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
生的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采取有效地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及
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
①强化概念法;②转移法;③降低难度法;④信号提示法;⑤外力帮助法
(五)游戏与竞赛法:
①、游戏法:是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
务的方法。
②、竞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8、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法:(又叫主动性教学)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意义: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体育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
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果。
特点: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步骤:自定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活动与学习方法;自主评价;自我调控。
(二)探究式学习法: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
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
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
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
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
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注意事项:合理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注意运
动技能学习的特点。
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
(三)发现时教学法:又称问题法,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
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
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①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疑难和矛盾,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带着问题去探索。②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动作
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③组织学生提出假设和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开展
讨论与争辩,对动作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争论的问题作出的总结,得出共
同的结论。
注意问题:①教师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要因势利导,运用已知,探求未知;③要善于设问激疑,利用矛盾,启迪思维;④采取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的方法;⑤要集中力量,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⑥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四)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
助性学习的形式。
特点:小组成员之间的正相互依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 步骤: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制定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的具体课题,并进行组内分工;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小组间的比较与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
(五)领会教学法:是在球类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主线,将指导学生领会球
类运动的特性与战术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便发展学生的认知经验,领
会球类运动规律的教学方法。
特点:体现现代球类运动特点;强调对战术的领会理解;注重决断能力的培养训练步骤:项目介绍;比赛概述;战术意识培养;瞬间决断能力的培养;技巧演示;动
作完成。
9、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行政班;男女合班分组或单班男女分组;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
分班;小班化教学
10、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11、体育课组织与管理: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体育课堂纪律的维持;
12、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③、具有实效性④、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⑤、具有科学性
13、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的基本要求:整体性;连贯性;灵活性
14、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意义: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单元教学计划是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
15、编写体育课教案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①、确定课的目标
②、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
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
④、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
⑤、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
⑥、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16、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理念: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
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目的: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
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内容: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
健康行为的评价
实施:①、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实施(采用多元评价标准;提倡体育教师根据教学
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②、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实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
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③、体育学习评价形式的实施
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名词解释有几道,其他看看)
1、名词解释(至少有一个)
①、学习: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在对人类学习活动的研究过程中,将学习分为广义学习和狭义学习。狭义学习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②、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
识、运动技能,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
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
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③、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
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
序、方法和技能。
2、体育学习的特征: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体育学习是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
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3、体育学习策略
构成: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体育学习的运动技能形成策略;
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
特点:指向性;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综合整体型
影响因素:内部因素①学生的年龄特征;②学生的智力水平;③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④学生的动机水平;⑤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
外部条件①体育教师因素;②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③教学环境因素;
④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
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他看看)
1、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②、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
③、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第九章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其他看看)
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
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篇:学校体育资料
学校体育科学化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奥地利的高尔霍夫尔:自然体育学派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美国的“新体育派”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此学校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运动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等要素。运动教育
㈠体育与健康课程
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㈢课余体育训练 ㈣课余体育竞赛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学习领域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有按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行练习的方法 体能评价 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出名直观法是指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知识与技能评价 次的一钟比赛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学习态度的评价 体育教师的特征(论述一名优秀的教师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 应具备的条件)感知动作的方法 健康行为的评价
一、性格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以具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实施㈠ 教师的一般素质要求 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1.高尚的思想品德 结构、要领的方法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2.热爱本职工作 口令是有一定的形式和顺序,有确定的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相结3.谦虚好学 内容,并以命令的方式指导学生的语言合㈡ 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 方式,如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队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伍调动等。指示是运用比较简明的语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体2.体育教师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言,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的语言方式 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树立体
二、专业知识 直观法包括:1.动作示范 2.教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理念,学会体育㈠ 教师的一般知识 模型演示法3.电影、电视、录像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1.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4.助力和阻力5.(狭义)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 2.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定向和领先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㈡ 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知识 是在体育课程中按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㈠体育与健康课(基本途径)
㈡课外体育活动(重要组织形式)㈢其他体育健身活动 体育课程的特点
㈠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㈡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 ㈢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 ㈣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体育实践课程的特点:
(一)共同点:与文化课比较
1、教育性
2、有领导性
3、间接性
4、双边性
5、艺术性
(二)不同点:体育实践课独具的特点
1、身体活动的实践性;
2、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4、人际交往的复杂性
5、教学效果的全面性 ※ 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承受一定的负荷后,其机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与复原阶段。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动作技能形成的心理规律 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㈡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㈣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新体育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㈠体育教师由体育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设计者”。①开发体育教学资源②安排课程进程③设计教学活动
㈡体育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
㈢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
㈣体育教师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 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㈤体育教师由知识技能的“复制者”变为“研究者”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体育教学目标陈述
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规定学习条件 说明预期结果
语言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主要有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问答法、默念和自我暗示等形式。讲解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分解法与完整法结合的具体形式:① 单纯分段② 递进分段 ③ 顺进分段④ 逆进分段 游戏法与比赛法不同点① 游戏法的情节性、趣味性更胜; ② 比赛法的规则性、竞争性更强。自主学习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又叫问题法,它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再发现为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分组教学形式 ㈠同质分组 ㈡异质分组 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 建立课堂常规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慎用与巧用批评与惩罚 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 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体育课堂常规
1、课前常规
2、课中常规
3、课后常规场地器材的布置
1、符合安全、卫生原则
2、便于老师进行调控、指导。
3、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
4、有利于节省调动队伍和分发器材的时间。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分析体育教学问题,构建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预估、评价的教学优化过程。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 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内容标准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教学内容具有实效性 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 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㈠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 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 单元教学计划是制订课时计划的依据 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时体育教学的直接依据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根据存在方式分类 显性体育课程资源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根据功能特点分类 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 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一)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意义(二)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三)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因素
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
三、新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
四、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现有器材设备的开发与利用(二)对现有场地设施的改造
五、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学校运动队
二、基层训练点
三、体育特长班
四、体育俱乐部 运动队的组建 确定训练项目
参训运动员的选拔 指导教师的配备
规章制度的建立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身体训练
技术训练
心理训练 战术训练
品德与作风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一)重复训练法
(二)变换训练法
(三)循环训练法
(四)竞赛训练法
(五)持续训练法
(六)间歇训练法竞赛规程的主要内容 竞赛的名称 竞赛的目的和任务 竞赛的时间、地点和举办单位(承办单位)竞赛的项目和组别 参加办法 竞赛办法 竞赛规则 录取名次与奖励 报名与报到 裁判员与仲裁委员会 注意事项或未尽事宜 本规程解释权的归属单位 淘汰法可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是指在竞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循环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
三、专业能力 ㈠ 教师的一般能力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3.科学研究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5.其他方面的能力 ㈡ 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1.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 教育实习的内容与方法1.体育教学实习(即试教)2.课外体育活动实习3.体育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的实习4.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工作的实习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㈠ 岗前培训㈡ 院校培训㈢ 校本培训
第三篇: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1、学校体育: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中,以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采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
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 2.体育教材)
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2、动作示范的定义: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13、体育课的密度 : 1.综合密度或一般密度:练习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2.专项密度: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
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3、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练习时间/全课时间*100%
14、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
15、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全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16、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17、家庭体育: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
18、社会体育: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19、终身(享用)体育:指一个人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20、健康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总称。
21、体育课组织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合理措施与手段。
1923
1922《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1903年1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23
“三中心”“三部分”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直线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
体育教学手段基本模式:辅助式、直接式
发展体能的四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体育课的类型: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体育实践课种基本部分的组织形式:不分组、分组轮换、分组不换
体育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
体育实践课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心理负荷 发展体能的方法 11,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
2,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3,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
4,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2、校体育学的特殊功能:即本质功能,健身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的功能
4.调节人体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3、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6.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4、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1. 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
2. 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3. 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5、学校体育总体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6、学校体育的具体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掌握“三基”。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7、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整体学生
2.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8、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其特点为: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三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0、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
(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
(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11、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结构:
(1)、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比重与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2)、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3)、附件(包括各年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考核项目、体育课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1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13、体育教材的分类(三部分):
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分为: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悬垂支撑、平衡等。
2、按运动项目分类,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
3、按身体素质分类:速度、力量、耐力
14、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
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复杂,多样和繁重。
4、工作具有社会性。
15、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16、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的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发展运动能力来实现的,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体质基本内涵的重要部分。
17、编写课时计划步骤:
1.确定课的教学目标
2.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
3.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
4.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5.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6.课后小结
18、主要体育教学工作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所进行的检查和评定。意义: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上,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点:内容多、评定难、组织复杂、工作量大。
19、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
1、全校体育锻炼计划
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3、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20、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1、全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2、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3、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21、运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作业)
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
二.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
三.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在时空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省力、连贯、节奏稳定、可靠性和适应性强。
22、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
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
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2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
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与竞赛法
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方法: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
24、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正确。
(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25、完整法与分解法的定义及优缺点:
1).完整法: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的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掌握动作
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部能分解的动作。
2).分解法: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优点: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
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26、体育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基本内容,基本途径
一.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正面性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4、集体力量教育原则、5、知行统一原则
二.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
2、爱国主义教
3、集体主义教育
4、民主 法制和组织纪律教育
三.基本途径:
1、体育课堂常规
2、体育教材内容
3、课的组织教学
4、突发事件处理
四.方法:
1、体育课堂常规
2、体育教材内容
3、课的组织教学
4、突发事件处理
27、新授课的定义,注意事项
一.定义:指以学习新教材内容为主的课型
二.注意事项:(1)、使学生对新教材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教师必须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正确运用各种教法措施,如帮助、限制、诱导等。
(2)、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
(3)、新授课应首先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克服难点。
(4)、要有适当的重复次数和运动负荷,注意精讲多练。
28、综合课的定义,注意事项
一.定义: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合理搭配的一种课型。
二.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新旧
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2)合理搭配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
(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
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练习,并合理
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
29、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的定义及优缺点:
(1)、分组不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练习。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全面照顾学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场地和器材设备条件,否则会影响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2)、分组轮换: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体育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预定的时间,互相轮换学习的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形式,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开展互帮互学,其缺点是教师不容易全面照顾和指导学生。
30、生理负荷的测定法和评价指标
测定方法:1.学生自我感觉;2.观察法(观察练习动作和观察身体反应);3.生理测定法
评价指标:(1)每次课的平均心率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2)心率曲线变化趋势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3)课中练习前后心率的变化范围大小,以及休息间歇是否合理?
(4)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学生反馈的信息如何?
(5)分析生理负荷上去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与方法。
31、课外体育锻炼的定义、特点、原则
一.定义: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二.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2、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
3、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4、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
5、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三.原则:
1、自觉、自愿性原则
2、经常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全面性原则
5、适量性原则
6、渐进性原则、32、课外运动训练的定义、原则、特点、内容
一.定义:指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
二.原则:
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周期性原则
4、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5、区别对待原则
三.特点:
1、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2、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
3、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
四.内容:
1、身体训练
2、技术训练
3、战术训练
4、心理训练
5、思想品德训练
33、身体训练的注意事项、基本要求、方法
基本要求
1、身体训练要全面
2、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地安排身体训练
3、身体训练要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4、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动作质量
34、课外运动竞赛的定义、特点、原则:
一. 定义:是指在课余时间,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
力、技艺、心理的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
二. 特点:
1、竞争性
2、集体性与教育性
3、多层性与群众性
4、趣味性与娱乐性
三、原则:
1、小型多样
2、业余自愿
3、公正合理
4、健康安全
第四篇: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0.【填】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1.【填】维多里诺(意大利)创办的‘快乐之家’学校,将学生按照年龄级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击剑、游泳、射箭、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称为‘第一新式的学校教师。
2.【填】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一系列教学原则,他认‘身体不独是推里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3.【填】德意志教育学家古茨姆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成,古茨姆茨是1784年起负责该学校的体育课程。古茨姆茨的另一贡献是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照四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照运动项目的分类;按照运动性进行分类,按照运动解剖学分类和运动分类。
4.【填】1901清廷下令将全国的书院改为学堂,1904年一月,清廷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要求个学堂一体练习兵士体操,及葎武事、着是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5.【填】此处的‘新教育’即指美国当时流行的新式教育试验。美国体育家麦克乐是中国‘新体育的代表’
6.【填】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的最初效仿日本,然后借鉴美国,后来学习苏联,军国民主义,自然主义和主智主义先后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主流。
7.【填】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一个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总称。包括身体练习及体育基本知识两大类。
8.【填】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①身体运动性②健身性③娱乐性④非阶级性
9.【填】现代体育教学方法:①自主学习②探究式学习法③发现式学习法④合作式学习法、领会教学法。
10.【填】体育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既包含了技能学习,也包含了认知雪心,社会学习和情感培养等等。
11.【填】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①学校运动队②基层训练点③体育特长班④体育俱乐部
12.【填】学校课余训练内容的安排内容包括:为提高运动成绩进行基础的一切措施,如对身体,技术,战术和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其中身体训练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最主要的内容。
13.【填】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①身体训练水平的评价②技、战术训练水平的评价③运动成绩的评价④运动员输送率的评价。
14.【简】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展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②全面发展体能③提高机能水平④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5【简】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②激发学生运动动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③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16、【简】学校体育的结构
①运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时间训练、课余体育竞赛。②健康教育③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家庭中的体育。)
17、【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①学生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③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18、【简】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
①‘普遍性目标’取向②‘行为目标’取向③‘生产性目标’取向④‘表现性目标’取向
19.【简】体育课程的特点:①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②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③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④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
15.【简】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1.教学内容的改革2.体育教学方式的变化】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④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20.【简】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①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②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③重视发挥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④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21.【简】体育教学的特点:①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本质【从认识论角度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从结构论角度看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发展体力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发展学生智能、体能多层次动态过程、从心里学得角度上看是学生认知为基础的全面心理过程、从生理学得角度看遵循人体机能活动及适应的规律发展体能、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完善学生社会性德教育过程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学生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22.【简】体育教学中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①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②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③柑橘学生的实际情况④柑橘教师的条件。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①整体性②启发性③灵活性。
23.【简】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①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个学习领域。同时,四个领域又有有机的联系。在每一个领域里都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要求。】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③具有实效性④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⑤具有科学性。
24.【简】编写体育课程教案应考虑的问题:①确定课的目标②根据单元叫徐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④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⑤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⑥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25.【简】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①体能的评价【体能测试】②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③学习态度的评价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⑤健康行为的评价价。
26.【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
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实施①采用多元评价标准②提倡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二、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实施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②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③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轩昂结合。
三、体育学习评价形式的实施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学生自评,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根据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价。
27.【简】体育学习的特征:①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再教师指导下进行的③体育学习主要是再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④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⑤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28.【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①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②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益③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思的形成。⑤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⑥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9、【简】体育教师的职责:
1、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2、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3、认真备课、上好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搞好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指导工作。
5、协助学校和教研室(组),积极参与并做好各项工作;
6、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
30.【简】构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1.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2.建立体育。师终身学习的保障机制3.为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4.加强体育教师的课程建设。
31.【名】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是再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32.【名】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他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学习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体育教学目标是与体育教师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用性;指导具有的体育教学活动活动,为具有的教学过程和活动的定向。
33.【名】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34.【名】体育学习的策略: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待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35.【名】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德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36.【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含义: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37.【论】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理想教师素质要求):
一、性格
(一)教师的一般素质要求①高尚的思想品德【首先,应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其次,具有高尚的道德,第三具有良好的生活旨趣和认知风格】②热爱本职工作,首先之全面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其次是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③谦虚好学
(二)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①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品质【首先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兴趣,这是体育教师创造性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之
一是能够建立和巩固事业心德基础,其次是感情,再次是意志】②体育教师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专业知识
(一)、教师的一般知识①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②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二)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知识。
三、专业能力
(一)教师的一般能力①教育能力②教学能力③矿物学研究能力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⑤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首先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健壮。上诉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项条件,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根本,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是前提,广博的知识是理论基础,充沛的精力,健壮的体魄是物质基础。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全新的思想风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38.【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②一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③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④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⑤加强学习体育的而教学、科学研究⑥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⑦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39.【论】
一、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①学生年龄的特征②学生智力水平(1.具备性缺陷,即使学生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学习策略
2.应用性缺陷,即是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策略,但在需要时不知如何应用相应的策略。)③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年级越高认识水平随之增长)④学生的动机水平(动机水平高,学习水平强)⑤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效果显著)
二、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条件1.【体育教师因素】①体育教师的策略教学与指导的意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②体育教师的策略教学经验(根据本身的经验,有效的教学生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意识)③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难度大,会给学生学习及运用加大复杂性3.【教学环境因素】4.【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①强化体育教师对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②激发学生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③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④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⑤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40.【论】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
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①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②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药关注足额生的个体差异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④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①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②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ihe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第五篇:学校体育学资料
一、概念题:
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P32
2。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P171
3。限制性练习:是在设置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如练习起跑时,在学生头顶上设置一定高度后低前高的斜杠,在这种限制的条件下使之体会掌握起跑时的正确动作,避免产生过早直起身来跑的错误。P188
4。循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联系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它主要是学生练习的方法,不是教学组织方法。P192
5.体育教学设计:1.体育教学设计是针对体育教学而进行的教学行动方案的设计过程; 2.要考虑体育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要素; 3.是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
4.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反馈调整。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体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体育教师、学生、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以及达成的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体育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行动方案,并在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为止。这一针对体育教学而进行的教学行动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体育教学设计。它既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又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它既具有教学设计的一般性;又具有体育教学设计的特殊性。P208这个题自己看着办
6.运动参与领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形成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P132 领域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7.运动技能领域: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体育活动的技能。
领域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8.身体健康领域: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敏捷柔韧的身体、良好的耐力和爆发力。
领域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9.心理健康领域:意志坚定、善发潜能、灵巧自信,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自控能力等。
领域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领域:平等参与,共同的规则、激烈的竞争,共同努力,互相尊重,与人共处、合作等。领域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所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体育教学活动的操作体系。
12.诱导性练习:是设置一定条件,诱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如在垫子上做肩肘倒立时,学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对此可在垫子上方悬一吊球,诱使学生用脚尖触球而挺直腰腹部。P188
13.体育学习水平目标:在各个不同阶段为达到的体育水平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把体育教学分为六个学段水平,水平一(小学一、二年级);水平二(小学三、四年级);水平三(小学五、六年级);水平四(初中一到三年级);水平(高中一到三年级);水平六(发展性阶段)
14.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15.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行程。P145
二、辩析题:
三、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是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性特征;
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2.什么是动作示范法?运用时应当注意哪些方面?p185 答:动作示范法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示范法分为: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示范。
示范时应注意: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要正确;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3.体育课的总结包括哪些内容?p232 答:它是体育教师针对一节体育课具体进行的总结性的文字。一般包括:学生出勤、学生课
堂表现、教材变更内容、教师自我感受、教改尝试效果、教学改进部分。
4.什么是分解教学法?运用时应当注意哪些方面?p190 答:分解教学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进行分解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划分动作时,应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划分开的段落应易于连接完成并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2.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段落或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和相互联系。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4.切忌为分解而分解的练习和步骤。
5.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包括哪些内容?p76 答: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6.体育课名称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1.西方近代体育(教会学校)——1903《奏定学堂章程》体操课——1923《新学制课程标准》体育课——1940《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2001年《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
2.军国主义教育思想(德、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欧、美)——民族主义体育思想
7.根据你所熟悉的教材内容,写一份教学目标。
答:
1、认知目标:掌握组合动作动作名称和顺序,及特点。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三分之二的同学领会每个动作,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8.什么是讲解法?运用时应当注意哪些方面?p181
答: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
运用过程中要注意:1.目的明确,有针对性。2.内容要有科学性。
3.少而精,正确运用口诀和术语 4.富有启发性。5.注意时机和效果。
9.我国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包括哪些内容?p76 答:
一、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二、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三、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五、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10.体育教学相对其他课程有何特点?
答:相同之处是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不同之处是:其他学科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实践课则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教学有如下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论述题:
试论述体育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试述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 答:
一、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人的“身”、“心”是相互联系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有效的体育活动可再现人的心灵世界。反过来,人的思想意识可以调整人对体育的追求,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动作技能、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较好的体育手段的运用,还可以促进某些特殊智力品质的发展,如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等。
三、增强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原有的心理水平
往往不能满足所学运动项目的需要。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
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
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
五、体育对劳动技能教育的促进作用
体育能提高青少年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能力,促进劳动技能教育的发展。因为生产 活动需要劳动者具有动作的协调性、体能的耐性和一定的生产技能。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