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论文研究课题学校体育重点研究课题指南
体育学科通知:各位老师大家好!市教研室征收2011年论文进行本年度优秀论文评选,要求必须在下面学校体育重点研究课题指南中选择研究的课题进行编写,请我区各位老师按照下面的指南选好课题,填写到上报表格中,每人都要选择一个课题,撰写一篇论文上交。时间截止为2012年1月2日必须把报表和论文(电子稿发到孙萍QQ654766628@qq.com邮箱里)和论文文本稿3份交到小学教研室。
要求各校每位在职体育教师必须交一篇论文。市论文不收评审费。
学校体育重点研究课题指南:
1、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专题研究;
2、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研究;
3、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6、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7、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评估体系与标准的研究;
8、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9、新世纪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
10.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
11.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12.学校课外体育运动、课余训练与竞赛、小型竞赛活动的研究;
13.城市、农村体育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研究;
15.新世纪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策略研究;
16.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17.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及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研究;
19.实施体育与艺术“2+1”工程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体育教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1.“体教结合”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研究;
22.体育科学训练方法的实践研究;
23.学校田径运动会与趣味运动会改革与创新研究;
24.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25.贯彻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⑵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⑶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只是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里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⑷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三结合课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⑸地方体育课程实施方案与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⑹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
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⑻体育教学中教学与学法的实践研究;
⑼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⑽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⑾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2)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选项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选项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
(14)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
(15)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模块”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第二篇:学校体育重点研究课题指南
学校体育重点研究课题指南:
1、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专题研究;
2、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研究;
3、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6、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7、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评估体系与标准的研究;
8、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9、新世纪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
10.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
11.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12.学校课外体育运动、课余训练与竞赛、小型竞赛活动的研究;
13.城市、农村体育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研究;
15.新世纪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策略研究;
16.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17.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及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研究;
19.实施体育与艺术“2+1”工程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体育教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1.“体教结合”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研究;
22.体育科学训练方法的实践研究;
23.学校田径运动会与趣味运动会改革与创新研究;
24.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25.贯彻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⑵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⑶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只是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里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⑷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三结合课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⑸地方体育课程实施方案与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⑹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
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⑻体育教学中教学与学法的实践研究;
第三篇:专项研究课题指南
教学工作委员会2011—2012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
专项研究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课题研究工作要贯彻“双百”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要通过课题研究,带动群众性的教研活动,为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联系实际设计课题名称
本指南中仅列出本次专项研究主要选题内容范围。课题申报者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研究内容,课题名称可结合本单位或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化,即在研究内容范围的总体框架内,紧紧围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精神,紧密结合职教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确定专项研究的课题名称、内容、研究方法等,并组织力量实施。
三、研究的内容范围
1.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 的研究。
2. 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3. 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5. 中高职课程、教材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6.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7. 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的研究与实践。
8.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9. 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研究与实践。
10.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1.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2.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13.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4.职业院校加强德育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5.职业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6.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17.职业教育运用现代技术和教学手段,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
18.职业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法和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19.职业教育公共文化课功能及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22.职业院校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研究与实践。
23.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比较与借鉴的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2011年10月15日
第四篇:2005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1:
2005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指南
一、宁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1、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研究
2、宁波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研究
3、宁波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阶段、特征判断及对策研究
4、宁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内涵与任务要求研究
5、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与政府作用研究
6、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整合社会关系,综合协调社会利益的机制研究
8、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与法制保障研究
9、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研究
10、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调节作用研究
11、和谐社会与宁波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研究
12、发挥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快形成宁波社会管理整体合力研究
13、宁波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体系与转化机制研究
14、宁波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研究
15、宁波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研究
16、建立健全维护宁波公共安全有效机制研究
17、在把握“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中不断提升政府工作层次研究
二、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本专题中的市域经济指以市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市域规划,强化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经济。它是国家整体经济中介于县域经济和省域经济之间,具有规划、发展相对独立性和政治、经济、社会功能相对完备健全的经济单元,是更具有开放性、协调性、共享性等特点的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层次之一,处于沟通上下、统筹城乡、总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
此专题的具体选题如下:
1、市域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市域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的基本概念、特征;发展市域经济的理论依据;市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趋势。
2、市域经济的空间视角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市域经济与域内域外的关系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的空间性与开放性;市域经济与域内经济如县域经济、镇域经济等的关系;市域经济与域外经济如都市圈经济等的关系;市域经济与全球经济。
3、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背景、意义和条件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阐明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宁波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条件和基础;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4、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论述宁波发展市域经济对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与传统的行政区经济的根本区别;发展市域经济对宁波区域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在发展市域经济过程中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5、市域经济发展与宁波经济圈构造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市域经济在构造宁波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都市经济圈的基本概念、内涵;构造宁波经济圈的必然性;构造宁波经济圈面临的主要障碍;发展市域经济对构造宁波经济圈的主要作用;构造宁波经济圈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6、宁波市域经济与上海都市圈经济关系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宁波市域经济发展与上海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宁波市域经济与上海都市圈经济的关系;宁波市域经济在上海都市圈经济中的功能与地位;宁波市域经济与上海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宁波与上海都市圈内的要素流动。
7、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路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基本指导原则;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主要动力;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重点领域;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分阶段突破口。
8、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政府职能作用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一级政府在发展市域经济中的主要职能;县(市)、区政府在发展市域经济中的主要职能;市级政府和县(市)、区政府的协调、沟通。
9、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宁波发展市域经济需要着力构建的相关体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市域经济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市域经济与规划体制改革与创新;市域经济与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市域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0、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基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宁波发展市域经济实现水、电、土地、资金四类基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和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我市基础要素资源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我市基础要素资源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基础要素资源大市统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市域经济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的有利条件;发展市域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和抓手。
11、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重点区域开发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重点区域开发对发展市域经济的客观要求;余慈区域统筹开发研究;象山港区域统筹开发研究;北仑港区统筹开发研究。
12、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重大基础设施共享共建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宁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现状;重大基础设施共享共建的必要性;立足市域深化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实现市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共享共建的对策建议。
13、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城镇体系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与城镇体系建设的关系;立足大市统筹规划城镇体系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中心镇特色功能的培育。
14、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产业布局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发展市域经济实现我市主要产业合理布局的主要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市产业布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市域构建重要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立足大市实现我市产业合理布局的可选择模式。
15、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系;宁波市域内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分析;宁波市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宁波市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16、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三农”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宁波“三农”问题的现状;大市统筹解决宁波“三农”问题的思路。
17、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个案研究
选取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中的一个重点领域展开具体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该领域作为发展市域经济重点领域的主要依据;发展该领域进而促进宁波市域经济向前迈进的可行方案及其实施步骤。
18、宁波市域经济发展与相关城市比较研究
研究国内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或长三角主要城市发展市域经济或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情况,通过宁波和这些城市在发展市域经济的基础、路径、经验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对宁波市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发展速度、发展条件进行基本判断,分析优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19、发展市域经济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研究国内外城市发展市域经济或推进区域内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经验,结合宁波发展市域经济进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和比较中得出这些先进经验对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主要启示。
三、自选课题
围绕“黄金发展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下宁波经济社会运行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把握“两期”中不断提升政府工作层次的现实与理论问题展开研究。要求申报者有比较系统的前期研究,在课题成果中要提出具体的政策意见。
第五篇:支部研究课题论文
浅谈企业应如何在提高职工素质上下工夫
摘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职工自身素质。要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就要充分发挥企业各级教育阵地作用,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业务素质;引导职工走岗位自学成才之路,把职工岗位自学与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武装职工,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强理论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提高职工科学技术文化业务素质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职工素质;科学文化;职业道德
***在2009年年中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以深入实施职工发展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为促进,逐步健全完善专业技能、专业技术、专业管理三条职工职业发展通道,满足各类人员的成长需要。”目前,我厂正处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时刻,能否把经济效益搞上去,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适应市场严峻挑战和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较高劳动技能的新型职工队伍,增强职工的适应能力,是推动企业转型、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根本途径。因此,下工夫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技术文化业务素质,应成为纵横企业职工教育工作长期的战略
性任务;也是企业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
多年来,我厂始终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推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员工”活动的开展,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推动职工知识化进程,为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与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与改革开放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社会的劳动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对知识人才的需要与目前一些职工的素质较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广大职工与企业越来越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从而也就越来越意识到增强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事实说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性的任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充分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科技文化业务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厂人员多,且结构复杂,思想极易产生波动,对此,应通过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组织职工学习科学发展观,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头脑,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帮助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较高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通过在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工技能的有效方式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风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知难而进的时代精神;在提高职工科技文化业务素质方面,要大力弘扬学习、创新、团结、发展的精神,学习是企业每个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不管哪一个岗位的职工,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千变万化的市场,都有一个知识充实和更新的任务,都有一个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而新形势下树立新的学习观更是必须的。树立“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观念,因为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的最大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人才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职工的岗位调整会更加频繁,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并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因此,树立人力资本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新理念,鼓励职工在岗位上成才,在工作中创新势在必行。
第二,引导职工走岗位自学成才之路,把职工岗位自学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用现代科学技
术、管理知识武装职工队伍,以推动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学习形式要新,要超越原来的旧模式,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开辟学习园地,将理论政策、生产经营、法律法规等知识上墙,方便职工学习和查询,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拓展学习方式。利用文化书屋、职工之家等阵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寓学习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为职工创造学习条件,吸引职工广泛参加。定期组织职工、管理骨干、技术能手等进行专项学习培训,重点培训对企业发展有用的知识、对岗位最有效地技能,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自学是提高职工自身素质的重要形式,也是职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要设立奖励专项基金,对自学证书、考职称、升学历等事项分层次予以奖励,奖励职工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创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环境好氛围,激励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引导职工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职工素质不仅关系到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要把职工岗位自学成才者认定、考核、使用与工资、晋级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学用结合,成为技术能手、节约能手,职工为企业贡献力量,企业为职工提供发展和施展才华的舞
台,从而提高职工的素质。
第三,加强理论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提高职工科学技术文化业务素质创造良好环境。应积极探索提高职工素质的规律和特点,抓住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及时分析论证,加强理论政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立足班组,把职工的素质教育和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结合起来,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职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并将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纳入整体技术创新规划和工作目标,按照岗位“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要求开展多面手操作赛平台、搞好师徒金搭档等各项劳动竞赛,职工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争先创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调动职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完善充实自己,从而使企业上下形成崇尚知识、重视人才、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要通过职代会把职工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纳入单位负责人的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职工思想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的提高,无形中将达到有力地促进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要对学有成绩并在生产实践中有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大力宣传报道。要把宣传提高职工素质与弘扬工人阶级思想、树立主人翁形象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广大职工奉献岗位,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精神,激发广大职工知难不畏难,知苦不怕苦,同心协力迎接挑战的顽强斗志,鼓励和支持职工提高自身素质,使职
工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