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3: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第一篇: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一)命题的几种常见形式

a.全命题。这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前些年曾有人说命题作文出现了危机,但从近几年中、高考情况来看,命题作文又显露了生机。特别是中考,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与给材料、自拟题目相比,它可以考查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这是它突出的优点。在想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逊于给材料、自拟题目。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题人既想用命题的形式又要尽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题目上有所变化。如写惯了《我的班集体》或《我爱班集体》,就变化为《我和我的班集体》;写惯了《课间》,来一篇《课后》;写惯了《挫折》《失败》之类的题目,换一个《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顺手了。

特别要注意:全命题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个题目为例,中心语是“波折”,前面加了三个定语: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经历”的而不是别人经历的,也不是“我听说”的。用层层限制增加审题的难度,也可以和某些类似的题目区别开来。

也有一种命题作文不仅是全命题,而且带提示,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材,如„94武汉题《生活给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题《掌声》都有这样的提示,它们在选材上为考生划定了范围,有的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试难度,代表了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趋势。

b.半命题。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号部分和横线上让考生自己填上恰当的词语;还有一种半命题提供备选词语,如,94年贵阳题《记一堂___的课》,备选词语有“生动、难忘、印象深刻、喜欢、有趣、有教育意义”等。这两种方式实际都是帮助考生确立中心和选材,自由度较大,范围较广,使考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选取的,写起来不容易“跑题”。

c.给材料。一种是给材料写议论文;一种是给材料写记叙文――有的是续写,有的是改写,有的既不是续写,也不是改写,而是让考生根据材料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还有一种是给材料写说明文。给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于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提示”,提示仅是一种启发,并不提供故事情节或某些具体情况,记叙或议论都只能以它为引子而不能以它为依据;给材料则不同,或给出故事情节,或给出具体情况(事实、数字、言论等),它不是记叙或议论的引子,而是记叙或议论的依据――依据它,或展开想像与拓宽意境而记叙,或纵横发挥与联系实际而议论。

d.给材料+命题+提示。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的:先给了一个关于美国科学家在太空中发射“太阳帆”,使黑夜变为白昼以及本世纪末太空中将出现50面“太阳帆”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设想,假如本世纪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阳帆”,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题目是《神奇的夜晚》。还“提示”道:可以写传统节日的夜晚,可以写周末的夜晚,可以写宁静山村的夜晚……你也许在天文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校园里,在商贸大厦里,在乡村小道上……这样将材料、命题和提示结合起来,考生发挥想像时既有材料做依据,又有“提示”做引子,还有题目作为记叙的范围。如能充分注意这几点,作起文来就不容易离谱。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相结合的产物。

(二)作文三要素

a.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关键,选材是保证,中心是把握。

“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

定的范围。例如《记一次升旗活动》(„94沈阳题),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立意,同学们在升旗活动中严肃认真的表现,以及国旗下充满爱国精神的讲话是选材,中心是“升旗”,不能丢开“升”字而写国旗,否则就脱离中心了。又如《谈挫折》(‟94西安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心的表现,也都是不切题的表现。前者将导致“驴唇不对马嘴”,后者将使文章写成记叙文而不是议论文。

立意应力求深刻,至少要做到正确;材料应力求充实,至少要做到具体,中心应力求突出,至少要做到明确或基本明确,要切题或基本切题,这就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

b.结构。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严谨,完整,有条理,分段恰当,层次清楚,详略得当。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是: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完整,就是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没有残缺的句或段。

有条理,就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安排得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符合逻辑。紧紧围绕中心事件或中心话题,不旁逸斜出,也不东拉西扯。

分段恰当,标准一般是看一段之内有几个中心:如果有一个中心,则分段恰当;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则分段不恰当。有的也可以几个小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中心。

层次,既指段与段之间的层次,也指一段之内句组与句组之间的层次。层次清楚与否要看各段中心和段内各句组中心是否明确,以及它们的顺序是否合理。

材料处理上详略不得当,将影响结构的匀称。

c.语言。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楚,通顺。清楚,就是明白,不含胡,不模棱两可,不luō@①唆,不自相矛盾。通顺,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句与句之间意思连贯,顺畅。

清楚,通顺,是对语言在表达内容上的要求。

除了这个基本要求,还应当讲求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不矫情,不雕词琢句,不用华丽的词藻包装空洞的内容;不写空话、假话、套话,只写真话――发自内心,不假雕饰的话。生动形象也是一种语言风格,它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并不矛盾。在一篇文章之内,它们完全可以相得益彰。朴实无华犹如去掉一个人涂在脸上的胭脂粉,生动形象犹如给一个人画像,突出他外貌或气质上的某种特征。只有去掉涂在脸上的胭脂粉,再现其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特征。生动形象需要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使用得好,能使语言锦上添花。尤其要注意使用新鲜、生动的比喻;善用比喻,是一个人有才华的表现。

(三)作文三部曲

a.构思。构思就是打“腹稿”,是行文前运用心思的一种过程。构思的范围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结构等。概括地说,就是想一想“写什么”和“怎么写”,如能做到“成竹在胸”,提起笔来便能思如泉涌,直到尽其所言为止。如果没有这个步骤,想到一点就写,有时会感到写了几句便写不下去了。常见有的考生写了一段又划掉重来,就是没打“腹稿”的缘故。有的人作起文章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看,该写的没写,不该写的倒写了不少;也有人写完后,竟不知写了些什么。这都是没有“成竹在胸”的结果。“腹稿”的有无和是否成熟,决定着行文的速度和文章的成败。

打“腹稿”时想到的内容可能较多,灵感也会突然闪现。内容多需要整理,灵感闪现了,必须立即捕捉,而在打“腹稿”的过程中要及时用简而明的词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提纲。在行文过程中,对提纲还可以随时调整或加以补充。有一个简单的提纲,“写什

么”和“怎么写”就有把握了。

b.行文。行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莫忘点题。题目往往表明一篇文章的中心:或记叙的中心线索、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或说明的中心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论点、中心论题等。作文最怕“跑题”,“跑题”则文不对题。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点题,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这等于提醒自己:要紧扣中心。

②要瞻前顾后。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景,后边应有照应;后边准备写到的人、事、物、景,前边应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可使结构严密。

③进入角色。犹如演戏,要假戏真做。否则,让人看出假来,将大煞风景,一切宣传效果也将化为零。作文也是这样。假如续写一段故事,你得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看风景似地站在一旁观望,是无法吸引人,更无法感动人的。

④倾诉肺腑。假戏可以真做,假话却不能当成真话写。作文必须写真话,必须倾诉肺腑之言;真话使人信,肺腑之言能感动人。吐露真情实感,不自欺欺人,写起来才能顺手,也才能有个性;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怎能写得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又怎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而如果不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一篇文章就等于一张废纸。

⑤一气呵成。灵感来了,思路接通了,要一直写下去,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耽误时间。灵感稍纵即逝,思路一旦中断,再接通也要费时间。完全沉入写作意境中去,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一篇行云流水似的文章将会从你手下诞生。

c.修改。考场上作文,写完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要作大的修改是不可能的,但一点不修改也是不行的。写完后至少要看一遍,边看边改――

①改错字。②改病句。③补漏洞,如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要做补充交代,没点题的地方要点题,该议论而没议论的地方也要补上。④润色。该形容而没有形容,该限制而没有限制,该强调而没有强调的地方都要适当加以修饰。

(四)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a.要作文,先做人。这是作文的根本。犹如演戏,坏人演不了英雄,思想品德不高尚的人写不出歌颂时代新风尚的好文章。即使写说明文,也要有认真、求实的思想作风做基础。用不着这样反驳:难道写坏人、演坏人,自己也要成为坏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坏人坏事,好人一般是想不到、也做不出来的,但是好人可以调查研究,可以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鞭挞坏人坏事,所以好人可以写坏人坏事,也可以演坏人坏事,而坏人却不能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歌颂好人好事,他们只能用资产阶级世界观歪曲好人好事,所以坏人写不出好人好事。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心里想的,口里说的,笔下写的,应该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确是作文的根本。

b.广泛阅览。几乎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一个作文写得好的人,不说他们之所以成为作家、之所以作文写得好,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广泛阅读。随便翻翻,长知识,增智慧,开眼界。有心于作文者,还能从博览中吸取多种作文的方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功课重,考试压力大,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这是作文成功之路上的一个障碍。语文课本上的篇目本来就不多,为了升学考试,有些老师只教基本课文,非基本课文不教,自读课本有些学校不订,有些胡涂家长还禁止孩子看课外书(当然,有些不好的书的确应当禁止),学生脑子里充满了作业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把基本课文嚼烂了也走不上作文成功之路。明乎此,语文教师必须大力提倡并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阅览一切于智力开发和陶冶情操

有益的书刊。

c.取法乎上。书店里和书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中学生作文选,学生往往视若明珠,家长们也以为这是学习作文的范本,于是,学生们的案头或床头便充斥着这类书刊了。要说这些书刊里的作文都不好,那也不是,但毕竟不是成熟之作,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瑕疵,若以它们为范文而模仿之,则难免瑕瑜兼收。“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取法乎中,则仅得其下了。因此,选作范文的须是名家名篇或文章高手之作。多读、熟读中外名篇佳作,才能将你领上作文成功之路。

(五)作文成功的几种方法

a.起承转合。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议论文。假如写一篇《谈挫折》(„94西安题),开头大略地说一说一个人要成就一件大事,没有不经历一番挫折的,这就是“起”;然后承接上文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从正面阐述这一观点,这是“承”;再换一个角度从反面列举事例进行论证,这是“转”;最后总结全文,这是“合”。这种写法,符合辩证思维逻辑,结构层次分明。只要观点正确,有充分的事实和道理作论据,写好是不难的。

b.出奇制胜。刘国正诗云:“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作文有法而无定法,写“平平”的“循法”文章是难以取胜的。“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谓神者为何?思想与感情。”仍以《谈挫折》为例,上面提到的“起”只是一种写法,如果自己亲自经历过一次挫折,就可以从这次挫折写起,由事入理,由个别到一般。这样写,由于是以亲身经历为立论的根据,道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读性强,说服力也强,自然容易写好;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做立论的根据,只是人云亦云地泛泛而谈,就不容易说得深刻。出奇制胜,还可以“反弹琵琶”。比如,广告改成语的现象很多,如“刻不容缓”改成“咳不容缓”,“十全十美”改成“食全食美”等等,对此,有人大加赞赏,认为改得妙,使厂害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纯洁语言的角度看,不也可以写一篇批判文章吗?

有一个记叙文的题目是《我___家长会》,横线上可以填“喜欢”,也可以填“讨厌”。多数学生填“讨厌”,但家长会未必完全那么令人讨厌,如果写一篇《我喜欢家长会》,可能会让人耳目一新。

作文有如游览风景区,已经踏出的或已经修好的路走的人多,沿着此路往前走,风景也一定不错,但看得多了,也就不新鲜了。如果另辟蹊径,说不定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新天地,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c.综合技法。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有些考生面对文题一筹莫展,原因之一是不善于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写作方法。有如商店,各种商品有条理地综合地摆在一起则琳琅满目;如能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作文也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果写议论文,不可空发议论,莫忘了用议论引出记叙,在记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夹叙夹议,在议论中抒发感情;如果写记叙文,不可只作一般记叙,写人、状物,要有适当的描写,关键地方要有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以提高读者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或引起读者对将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和注意。

②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运用打比方、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不必求全,但不可单一。

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顺序。可以按时间先后为序(即纵写),可以按空间、场面为序(即横写),可以将两条线索交叉或平行安排(即分叙),可以按材料的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写(即综叙)。这四种行文顺序,前两种可以综合运用,即纵横交错;后两种也可以综合运用,即有分有合。此外,顺叙、倒叙、插叙也可以综合运用。

④综合运用写人的多种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等。

⑤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

(六)作文失误的几种常见病

a.“跑题”。“跑题”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一是没看清题目。如《当我唱起国歌的时候》,把《国歌》看成《国际歌》;二是没看清题目上的中心词,如《深深的母爱》(‟94湖南题),中心词是“母爱”,不是“母亲”;三是没注意题目中心词前的修饰语,如《我逐渐了解了他(她)》,没注意“逐渐”二字,因而写不出“我”了解他(她)的过程;四是误解题目上的词语,如《我经历了一次小波折》,误将“波折”理解为“挫折”(“波折”比喻事情的曲折变化,“挫折”意同失利,挫败);五是不注意题目上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如《我和我的班集体》,不注意“和”字,写成《我的班集体》,等等。

b.俗套。如写教师,内容脱不了晚上备课、改作业;如写同学,内容脱不了给差生讲题;如写父母,内容脱不了督促子女学习;如写《我渴望……》,内容脱不了升学;如写《我崇敬的……》,内容多是小学老师。如写自己做了好事,别人感谢自己,自己脱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如写志向,语言少不了“为四化而奋斗”。如以时间为序,一写就是顺叙。诸如此类,内容,语言,结构,往往落入窠臼。

c.虚假。“作文就得编!”不少学生这样说。于是,在他们笔下,几乎每个人走路都捡过钱包,几乎每个人上车都让座儿,几乎每个孩子都做过错事而且在大人面前撒过谎……从面孔到语言和行动都似曾相识――假!假事往往伴以虚情,使人破涕为笑。编得好的,犹如纸扎的花,徒有其色、形,而无香味;编得不好的,色、形、味俱无。

要把虚假的编造与合理的想像区别开来。合理的想像不但是允许的,而且应当提倡;想像是一种创造,它和虚假的编造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另外,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层次不清楚也是作文常见病。这些实际已在《作文三要素》中谈到了,故从略。

[练习设计] 审题练习①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②我和我的老师

③我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一个道理

④记一次升旗活动

⑤我站在地图前

⑥这件事使我获得了__

第二篇: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应试作文指导一:审读题意

[方法指津]

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文题信息,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审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意文题类型

纵观近几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文题类型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选

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审清题目类型,一是有利于迅速确定题目。命题作文题目是固定的,就不能自作主张,另写文题;半命题作文题目是要进行“完形填空”的,就不能粗心大意,信手填写;选题作文要求“多中选一”,就不可犹犹豫豫,反反复复;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自拟的,就应匠心独运,一展才情。审清题目类型,二是有利于写出符合要求的习作。如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有时都有一段文字材料,但两者对材料的处理是不同的。前者必须紧扣材料,或以材料为“骨架”展开故事,或以材料为基础提炼论点,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后者不必紧扣材料,只要所写的内容与材料有关就行。

二、注意文题含义

有些文题的含义很丰富,是需要细细琢磨一番的。如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长大的感觉”即是。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了,胆子变大了,或是能够对付别人的欺侮等等,那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如果能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活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还有些含比喻意义的文题(如《起点》),含象征意义的文题(如《明天》),有多个义项的文题(如《家》)等,都须细细咀嚼。

三、注意文题题眼

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2000 年天津市中考题)中的“不寻常”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今天真好》(2000 年深圳市中考题)中的“真好”就是应反复渲染的重心,《最舒心的时候》(2001 年大连市中考题)中的“最舒心”就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家乡巨变》(2000 年内蒙古中考题)中的“巨变”就是应精心琢磨的方面。《做人要有______》、《我______长大》、《现代科技给我带来的______》这些文题中横线上所填的内容都是题眼。又如《欣赏 》、《献一份爱心给 》、《我爱看的 》这些文题中加点的词也就是题眼。

四、注意文体类别

中考文体类别主要有三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中考作文可写的文体类别越来越多,如:书信、剧本、小说、散文等等,中考文题对文体要求的表述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明确规定只能写一种文体。如2001 年山东省荷泽市中考作文

题就要求写一篇记叙文,2000 年厦门市中考作文题明确要求写一封书信。对这样的文题就要按体作文,不可给体不写体。二是明确规定可以写多种文体。如2001 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以“跑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跑步的情景,可发表议论,揭示跑步蕴含的哲理,可以说明跑步锻炼的要领、方法等等„„这个文题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可以写其他文体,给了学生以充分的写作自由。但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应引起考生的重视。即有些文题表面上是“文体不限”,实际上是“文体有限”。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考题:以《真的有属于我的时间了》为题写了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不限。又如内蒙古自治区中考题:以《家乡巨变》为题作文,不要写成诗歌即可。只要认真审读题目,就可知道以上两题都比较适合于写成记叙文,不宜写成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若不注意到这一点,就可能会步入陷井。

五、注意选材指向

有些中考作文题对写作材料还有着或明或暗的指向。体会到这一点,才会避免选材失误,提高选材质量。这些指向有的题目中反映出来。如《校园生活二三事》(2000 年哈尔滨市中考题)中,“校园生活”点明了选材的范围,“二三事”点明了选材的数量。无视这一要求,就会步入“盲人骑瞎马”的误区。这些指向有的从提示中反映出来。如 2001 年山西省中考题:„„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各自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的家庭成员,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命题者在提示语中点明“家”还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家的外延被扩展得很大,极有利于我们从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自由选取所需的材料,如果不注意这一信息,只是将自己的思维锁定在家庭生活之内,重复的写那些陈旧的材料,就不容易发挥自己正常的写作水平。

六、注意立意信息

有些文题还有立意方面的暗示信息,明察到这一点,对于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习作是大有帮助的。如1999 年湖北省荆门市大作文命题的开头几句话是:“人的一生机会很多,但有些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有„„”这开头实际就暗示了“珍惜生活,珍惜拥有,珍惜机会”这个大中心。如果忽视这一信息就有可能偏离题目对主旨的要求。又如2000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题: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搀扶下成长的,这一“扶”便是十多年呢!成长的路上,有爸爸妈妈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有思想上的精心呵护。这中间,你是否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请以“给妈妈(爸爸)一个吻”为题,写一篇文章。细读提示语,细品题眼“吻”字,我们就会知道命题者对中心的暗示:要写自己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精心呵护的回报,要表达的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类的题旨。

除了以上六方面,审题还应注意表达方式、作文字数、保密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考场习作。

【美文示例】 架起一座桥

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桥,用我们的情感和理智。

猜疑和隔膜有了情感和理智的沟通,就一定能变为信任和理解。如此,长幼之间、种族之间、国家之间,所有的攻击和伤害、所有的歧视和虐待、所有的冷战和热斗都会冰雪消融。放下沉重的铁锤,徐力母子可以沟通;收起冰冷的枪炮,塞族和阿族也可以沟通;

熄灭喷火的导弹,美国和伊拉克更可以沟通。一切以民族大业为重,一切以人民幸福为本,寂寞了半个世纪的台湾海峡哟,真的需要用情感和理智架起一座长桥!同为炎黄子孙,同有华夏根,还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呢?

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架起一座桥,用我们最诚挚的爱心。

同是地球的孩子,人类的强悍抑或贪婪并不能成为残害动物、毁灭森林的资本。在人类欢庆胜利的时候,丹顶鹤翩然的舞蹈,黄鹂鸟婉转的歌声,不知增添了多少喜悦的气氛;在人类孤寂的时候,大熊猫的憨厚、梅花鹿的乖巧,不知给了我们多少贴心的抚慰;茫茫林海,片片绿阴,给人类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和生机。它们的慷慨,它们的奉献,都从未得到人们的报答。尽管如此,一如既往地给予仍然是它们至死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拿出我们最诚挚的爱心,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在愚昧与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桥,用我们的科学知识。

在像当年用火焰宣告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的结束,用科学的理念推翻所谓“神明”的统治,用精确的数据证明地球是圆的一样,今天的人们早已甩开裹脚布的束缚,走出愚昧落后的阴霾,不断朝着光辉灿烂的文明时代迈进。如果有谁企图阻挠文明前行的步伐,那么,他必然会像“太阳神教”、“奥姆真理教”、“法轮功”一样遭遇一个可悲的下场。通过用知识架起的桥梁,我们必将从愚昧落后的此岸走到科学文明的彼岸。

让我们架起一座桥吧!

[评点] “架起一座桥”是一个含有比喻义的文题。文中的“架桥”意味着沟通、理解、关怀和超越。在人与人之间,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在愚昧与文明之间都需要架起这样的“桥”。本文题文和谐一体,表达酣畅淋漓,这与作者审题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新题导练】

文题一:跨向明天的一步

青春年少的你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故事。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记叙文。

[点拨] 从文题类型看,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从文体类别看,这是一篇记叙文,从文题含义看,这是一个含 比喻意义的文题。“跨向明天的一步”比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思想的逐步成熟,性格的不断完善,学习的点滴进步等等。从选材方面看,应写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故事,应写成长途中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比如:认识了知识的重要,懂得了友谊的珍贵,领悟了深奥的道理;由孤僻变得合群,由懦弱变得勇敢,由依赖变得独立;电脑考试达标了,书法作品获奖了,得意之作发表了„„文题中的“一步”还暗示应从方方面面中选一个侧面展开,不可面面俱到。

文题二:我又想起了 那句话(爸爸、老师、同学„„)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点拨] 论文题类型,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横线上所填的应是一个人。如不明白这一点,在横线信手填写“过去”、“以前”、“再见”、“谢谢”、“书本中”、“电视里”等词语,就会因填题不慎而满盘皆输。论文体类别,提示中虽无明确规定,但就题目本身考虑,宜写成记叙文。论文题题眼,一个“又”字值得细细咀嚼。“又”表明那句话不是初次听到,“又”暗示那句话不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

文题三:①我家的常客 ②我家的稀客

请从上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

[点拨] 论文题含义,“常客”指经常到我家的客人,“稀客”指很少到我家来的客人。二题都可以写成写人为主的文章。当然将“客”理解为某种“物”也未尝不可。论写作重心,“常客”,可写其方方面面;“稀客”,只宜于写一、二次特殊的印象,无论是写“常客”还是写“稀客”,都应把客人放在“我家”这个环境中来写。论文题类型,这是一道选题作文,只能二中选一,不可两个都写。

文题四: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据报载,美国有个富翁规定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每周必须谋生一次。每当那天早晨,富翁亲自驾车几十公里,把儿子送到闹市区,赶儿子下车,令其自想办法谋生,傍晚他再驾车接回儿子。尽管往返所耗油费远远超过儿子一天的生活费,但富翁却乐此不疲。

[点拨] 题目中有关文体的要求是“文体不限”,但只要认真审读上述材料,就会发现其实“文体有限”,此题较适于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绝不可能写成说明文。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认真读懂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若写记叙文,就应以材料提供的内容为骨架,补充具体的时间、地点、次要人物,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写成一个有头有尾、有声有色、可触可感的故事。若写成议论文,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论点。

文题五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失去后才知可贵,一是时间,一是青春。”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何止这些,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点拨]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此题也有一段文字材料。但这段文字材料与上面文题中的材料的作用是不同的,它只是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的一段导语。“失去”后才知道可贵是写作话题,也是本次作文中心,但不是本次作文的题目。本次作文的题目是自拟的,就可根据写作的内容拟出自然恰切、别致新颖的标题。本次作文的文体不宜写成说明文,可灵活选用其它各种文体。

文题六:你小时候一定读过许多童话故事。你是否为曲折神奇的故事所打动?你是否同情、喜爱或厌恶童话中的人物 ?你是否为童话中寓含的道理所折服?你是否也希望将读过的故事改编成一则有新意、有时代气息的童话?„„试结合现实,写一篇与童话有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审题时应细细咀嚼提示语。一是根据提示选择话题。文题提示由一个判断句、四个疑问句、外加一个省略号构成。由判断句可知,整个话题范围是跟“童话”有关,只要作文涉及到童话就可以;疑问句告诉我们话题的范围有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人物、童话主题、改编童话等;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有别的角度、别的与童话有关联的话题。二是根据提示选择文体。提示语中的“文体不限”意味着你熟悉哪种文体,喜欢哪种文体就可以选择。

应试作文指导二:遴选素材

[方法指津]

有人曾说,一篇文章的成败往往不是在动笔之际,而是在动笔之前。这个“动笔之前”恐怕主要是针对选材而言的。我们很多同学的中考作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句通顺,但就是无法感染读者,当然就评不上高分。究其原因,主要是选材不理想。那

么,在选材方面,我们该怎么着手呢。

从记叙文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组织材料力求精当

要写好一篇记叙文,我们首先要组织精当的材料。要做到“精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如《我的引路人》一文,笔墨应集中在“引路人”身上才算抓住了重点。可作者却大写特写“我”自己,这就偏离了文章轨道,难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了。

2.材料不能胡编滥造,这就是说,组织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种“在车厢内将歹徒踢出三四米远”的情节是虚假的,那种“老师带病上课昏倒于讲台”的故事是不可信的,那种“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这些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

3.材料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希望工程捐款”;一写“家乡变化”;就是盖了平房盖楼房,买了彩电买摩托;一写“母爱”,就是织毛衣,送雨伞;一写“老师”,就是补功课,解难题„„还有,不要动不动就与“学习”攀亲:《我这个××谜》——我这个学习谜;《我懂得了珍惜》——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我在花季》——在花季中努力学习;《我在努力》——在学习上努力;《起点》——把这次学习上的进步作为新的起点„„生活是如此广阔,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为什么只选择“学习”这一点呢?

二、遴选材料力求新颖

组织材料之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遴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所选材料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怎么“新”呢?

1.“新”在独具慧眼。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一文,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而有个同学却选用这样一则材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选举。妈妈打扮一新,爸爸放弃了一笔可观的生意,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结伴去投自己神圣的一票。作者感受到了改革的春风吹过来的浓浓的民主空气,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好一则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

2.“新”在独运匠心。有时,你可能对组织的材料举棋不定,这时你最好以你的“匠心”度一度他人之“腹”,再决定材料的取舍。

例:《还我课外天地》一文,现有三则材料可供选用——

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能顾及课外天地。

②学校、家长卡得紧,不敢顾及课外天地。

③课外天地充斥着武打、凶杀、色情,不愿光顾课外天地。

你不妨想一想,①②两则选用者肯定很多,③则会少一些,你便可淘汰①②而取③。

3.“新”在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反映差生受歧视的文章多如牛毛,同学们笔下的差生遭遇大多相同:老师冷嘲热讽,同学白眼相向,父母拳脚相加。而有个同学却以《幸运》为题选取了这样一个角度:

班主任的晚自习,大家都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差生在最后一排,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我向前面的同学“借光”,恰巧班主任发现了:“讲小话,罚你在讲台边抄。”我在讲台上抄起来,仿佛第一次发现老师的字写得那么大,那么工整,那么清晰。抄完后,我回到

座位上,周围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运,老师罚你上去,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就好啦!”听到他们的羡慕声,我心头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和满足。全文以幸运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多么独特的角度!

三、提炼材料力求艺术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这主要是不会艺术地提炼材料。那么怎 样提炼材料呢?

1.变一般为典型。“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如有篇《中学生的一天》的习作,作者巧妙地将劳动委员罚扫寝室、老师罚站、食堂管理员罚款、班主任罚写检讨集中于“我”的一天,以此反映学校以罚代教的问题。这样将不是发生在同一天的事集中于一天,不但没有失真之感,反倒更具有戏剧性。

2.变单薄为丰厚。这是指增加材料的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度。如一同学写《夏天的歌》,先写因阴雨连绵农家的稻谷没法晒而开始发霉,乡亲们一筹莫展。再写政府决定减免有关提留,村民们十分激动,文章表达了“政府爱人民”这一主题。后来作者又加上这样的内容:大家考虑到不能光靠政府照顾,还要开展生产自救,减少损失。这样,主题变成了“政府爱人民,人民爱政府”,文章的内蕴变得丰厚多了。

3.变肤浅为深刻。这是指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使文章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如一个同学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管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下学带小孩——人荒,这样一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显得特别深刻。

从议论文来看,也需要占有大量的材料,特别是在论述中,需要运用不少的材料来作论据,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地进行论据的分类搜集整理。比如,我们可以按“爱国篇”、“时间篇”、“理想篇”、“事业篇”、“勤奋篇”、“友谊篇”、“成败篇”、“求知篇”、“美丑篇”等若干方面搜集论据,建立起自己的论据库。

写说明文的材料则要做到准确、翔实。

【美文示例】 绿

袁子微

绿色的垂柳,绿色的白杨,绿色的小草,绿色的小河„„平日,这绿色给了我多少创作欲望,几乎每一张画都少不了绿色的点染。可今天„„

就在刚才,家中爆发了一场战争,原因就是这次期中考试,这是这可恨的分数!

“你怎么就不能把分数多考一点!”这是妈妈的喝叱。

“你将来想不想上大学?”这是爸爸的怒吼。

“整天不务正业,鬼画桃符,你能画得出名堂来?”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

“你就晓得画画画,分数都被你画完了!”爸爸的嗓门越来越高。

我的尊敬的父母呵,你们怎么就知道女儿的分分分!怎么把考大学当作女儿的惟一出路?你们知道女儿的爱好吗?她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明快的色彩,她爱那优美流畅的线条„„“哧——啦!”妈妈越说越来劲,她冲进我的书房,找出一摞画稿撕扯起来,边说边把碗中的颜料泼向窗外,窗外的一缕阳光立即被染得斑斑驳驳„„

我气得嚎啕大哭,掀倒一把椅子,一口气跑到了小河边。河边到处跳动着绿色的精灵,你们是在嘲笑我,还是在宽慰我?

“子微!”好友阳静从河堤上跑下来:“咋啦?画画又挨骂了?告诉你:学校马上举行书画赛场,快去准备得奖吧!”

我心头一动,刚才的灰色思绪马上被绿色染透了。

三天以后,我走进了书画赛场。心中奔涌着绿色的波浪,绿是希望,是信念,是生机„„我在宣纸上尽情泼墨,绿树、绿草、绿河、绿野„„还有我的身我的心全是绿的。

画完后,我毫不犹豫地题上画名:绿。

《绿》获奖了——惟一的特等奖!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我感到每一根毛细血管都注满了阳光,暖融融的。

绿,那醉人的绿哟!

[评点] 这是一篇以“绿”为话题的作文,文章在选材上有这样一些特色:①选材新颖。作者突破了一般同学所写的如春夏秋冬四季之《绿》,绿化荒山荒坡之“绿”,绿化校园之“绿”等内容,选取了一个小姑娘爱绘画、爱绿色的素材。②处理巧妙。作者将绘画与绿色勾连起来,并使之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有一种虚实结合之美。③内涵丰厚。文中不仅写了小姑娘爱绘画、爱绿色,而且能表现出小姑娘对生活的热爱,使得全文颇具立体感。

【新题导练】

文题一:童心依旧

童心最真诚,最纯洁,最可爱。作为已走进青春花季的中学生,未泯的童心常常演绎出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从题目来看,此题较宜于写记叙文和散文。在选材上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①选材要契合题旨。文中有“依旧”二字,它不是对童年生活的简单追忆,而是“我”或“我们”虽已走出童年时代,但依旧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这颗童心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便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②选材要拓宽范围。究竟哪些能表现童心呢?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童心之“纯”,二是童心之“奇”三是童心之“趣”。拓宽了范围,选材才有广阔的空间。

③选材要注意取舍。要选取那些能真正表现“童真复苏”的素材,那种非儿童化的成人类材料应该坚决摒弃。

文题二:让我试一试

看到“试一试”这个词眼,你会觉得有无数精彩的故事,也可以引发许多精辟的议论。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素材:①“我”想“试一试”,他人不让“试”,如父母溺爱子女,什么也不让“试”等。②别人“试”不了,或别人“试”砸了锅,“我”来试一试,从而展示“我”的才能。③几经波折,“我”终于得到了“试一试”的机会。(得此机会,文章即进入尾 声)④“试”某一件事情的详细经过。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围绕“让我试一试”提出论点,然后分点论证,论证中要列举一些成功离不开“试”的论据,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题三:为 而陶醉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中,无论人、事、物、景等,总有令你陶醉的时候,请抓

住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某一“陶醉”点,补充文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往往题材宽泛,有话可写。就本文而言,选材面十分广阔。可以说是琴棋书画、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样样皆可入文中。究竟怎样选好材料呢?一是要新颖独特。有些材料很熟悉,但正因为太熟太俗可能被很多人看好,为了避免雷同,你最好另辟蹊径。二是要宜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特别是能表现“ 陶醉”,因为写好“陶醉”是本文成功的关键。

文题四:班上流行

在我们班级中,总会有许多流行的东西,它们使同学们为之欢呼雀跃,为之废寝忘食,为之魂牵梦绕„„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这道半命题作文,宜于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短评。以记叙文为例,在选材上,“触觉”要伸得远一些,“视觉”要看得广一些。比如,这种“流行”,可能是流行的某一话语,可能是流行的某一举动,可能是流行的某一物件,可能是流行的某一色彩„„所选的材料越有生活气息就越具感染力。

文题五:以“广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本文适宜于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如果写记叙文,你可以叙述一个精彩的广告故事,可以描述几句精彩的广告词对你的影响,可以写你受广告的影响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物品,可以写你买回的东西并不如广告说的那样毫无瑕疵„„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论述广告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阐说有些广告的言过其实,可以评议广告设计的是是非非„„如果写说明文,可以介绍某一则你最感兴趣的广告,可以为某一物品设计广告画面和广告词,可以说明某一广告的修改思路等等。

文题六: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记一次家务劳动》的文章,学生们个个面面相觑,无从下笔。

[点拨] 如果写叙文,关键是要善于对材料进行扩充,其方法是用插叙的方式铺展平时家长不让做家务,自己懒得做家务的几个画面,使文章的内容丰厚起来。如果写议论文,先要确立一个论点,然后围绕这一论点分析原因,论述道理。

第三篇:[语文论文]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一)命题的几种常见形式

a.全命题。这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前些年曾有人说命题作文出现了危机,但从近几年中、高考情况来看,命题作文又显露了生机。特别是中考,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与给材料、自拟题目相比,它可以考查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这是它突出的优点。在想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逊于给材料、自拟题目。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题人既想用命题的形式又要尽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题目上有所变化。如写惯了《我的班集体》或《我爱班集体》,就变化为《我和我的班集体》;写惯了《课间》,来一篇《课后》;写惯了《挫折》《失败》之类的题目,换一个《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顺手了。

特别要注意:全命题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个题目为例,中心语是“波折”,前面加了三个定语: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经历”的而不是别人经历的,也不是“我听说”的。用层层限制增加审题的难度,也可以和某些类似的题目区别开来。

也有一种命题作文不仅是全命题,而且带提示,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材,如'94武汉题《生活给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题《掌声》都有这样的提示,它们在选材上为考生划定了范围,有的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试难度,代表了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趋势。

b.半命题。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号部分和横线上让考生自己填上恰当的词语;还有一种半命题提供备选词语,如,94年贵阳题《记一堂___的课》,备选词语有“生动、难忘、印象深刻、喜欢、有趣、有教育意义”等。这两种方式实际都是帮助考生确立中心和选材,自由度较大,范围较广,使考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选取的,写起来不容易“跑题”。

c.给材料。一种是给材料写议论文;一种是给材料写记叙文——有的是续写,有的是改写,有的既不是续写,也不是改写,而是让考生根据材料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还有一种是给材料写说明文。给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于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提示”,提示仅是一种启发,并不提供故事情节或某些具体情况,记叙或议论都只能以它为引子而不能以它为依据;给材料则不同,或给出故事情节,或给出具体情况(事实、数字、言论等),它不是记叙或议论的引子,而是记叙或议论的依据——依据它,或展开想像与拓宽意境而记叙,或纵横发挥与联系实际而议论。

d.给材料+命题+提示。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的:先给了一个关于美国科学家在太空中发射“太阳帆”,使黑夜变为白昼以及本世纪末太空中将出现50面“太阳帆”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设想,假如本世纪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阳帆”,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题目是《神奇的夜晚》。还“提示”道:可以写传统节日的夜晚,可以写周末的夜晚,可以写宁静山村的夜晚„„你也许在天文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校园里,在商贸大厦里,在乡村小道上„„这样将材料、命题和提示结合起来,考生发挥想像时既有材料做依据,又有“提示”做引子,还有题目作为记叙的范围。如能充分注意这几点,作起文来就不容易离谱。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相结合的产物。

(二)作文三要素

a.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关键,选材是保证,中心是把握。

“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例如《记一次升旗活动》('94沈阳题),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立意,同学们在升旗活动中严肃认真的表现,以及国旗下充满爱国精神的讲话是选材,中心是“升旗”,不能丢开“升”字而写国旗,否则就脱离中心了。又如《谈挫折》('94西安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心的表现,也都是不切题的表现。前者将导致“驴唇不对马嘴”,后者将使文章写成记叙文而不是议论文。

立意应力求深刻,至少要做到正确;材料应力求充实,至少要做到具体,中心应力求突出,至少要做到明确或基本明确,要切题或基本切题,这就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

b.结构。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严谨,完整,有条理,分段恰当,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是: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完整,就是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没有残缺的句或段。

有条理,就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安排得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符合逻辑。紧紧围绕中心事件或中心话题,不旁逸斜出,也不东拉西扯。

分段恰当,标准一般是看一段之内有几个中心:如果有一个中心,则分段恰当;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则分段不恰当。有的也可以几个小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中心。

层次,既指段与段之间的层次,也指一段之内句组与句组之间的层次。层次清楚与否要看各段中心和段内各句组中心是否明确,以及它们的顺序是否合理。

材料处理上详略不得当,将影响结构的匀称。

c.语言。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楚,通顺。清楚,就是明白,不含胡,不模棱两可,不luō@①唆,不自相矛盾。通顺,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句与句之间意思连贯,顺畅。

清楚,通顺,是对语言在表达内容上的要求。

除了这个基本要求,还应当讲求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不矫情,不雕词琢句,不用华丽的词藻包装空洞的内容;不写空话、假话、套话,只写真话——发自内心,不假雕饰的话。

生动形象也是一种语言风格,它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并不矛盾。在一篇文章之内,它们完全可以相得益彰。朴实无华犹如去掉一个人涂在脸上的胭脂粉,生动形象犹如给一个人画像,突出他外貌或气质上的某种特征。只有去掉涂在脸上的胭脂粉,再现其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特征。生动形象需要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使用得好,能使语言锦上添花。尤其要注意使用新鲜、生动的比喻;善用比喻,是一个人有才华的表现。

(三)作文三部曲

a.构思。构思就是打“腹稿”,是行文前运用心思的一种过程。构思的范围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结构等。概括地说,就是想一想“写什么”和“怎么写”,如能做到“成竹在胸”,提起笔来便能思如泉涌,直到尽其所言为止。如果没有这个步骤,想到一点就写,有时会感到写了几句便写不下去了。常见有的考生写了一段又划掉重来,就是没打“腹稿”的缘故。有的人作起文章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看,该写的没写,不该写的倒写了不少;也有人写完后,竟不知写了些什么。这都是没有“成竹在胸”的结果。“腹稿”的有无和是否成熟,决定着行文的速度和文章的成败。

打“腹稿”时想到的内容可能较多,灵感也会突然闪现。内容多需要整理,灵感闪现了,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必须立即捕捉,而在打“腹稿”的过程中要及时用简而明的词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提纲。在行文过程中,对提纲还可以随时调整或加以补充。有一个简单的提纲,“写什么”和“怎么写”就有把握了。

b.行文。行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莫忘点题。题目往往表明一篇文章的中心:或记叙的中心线索、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或说明的中心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论点、中心论题等。作文最怕“跑题”,“跑题”则文不对题。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点题,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这等于提醒自己:要紧扣中心。

②要瞻前顾后。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景,后边应有照应;后边准备写到的人、事、物、景,前边应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可使结构严密。

③进入角色。犹如演戏,要假戏真做。否则,让人看出假来,将大煞风景,一切宣传效果也将化为零。作文也是这样。假如续写一段故事,你得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看风景似地站在一旁观望,是无法吸引人,更无法感动人的。

④倾诉肺腑。假戏可以真做,假话却不能当成真话写。作文必须写真话,必须倾诉肺腑之言;真话使人信,肺腑之言能感动人。吐露真情实感,不自欺欺人,写起来才能顺手,也才能有个性;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怎能写得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又怎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而如果不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一篇文章就等于一张废纸。

⑤一气呵成。灵感来了,思路接通了,要一直写下去,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耽误时间。灵感稍纵即逝,思路一旦中断,再接通也要费时间。完全沉入写作意境中去,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一篇行云流水似的文章将会从你手下诞生。

c.修改。考场上作文,写完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要作大的修改是不可能的,但一点不修改也是不行的。写完后至少要看一遍,边看边改——

①改错字。②改病句。③补漏洞,如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要做补充交代,没点题的地方要点题,该议论而没议论的地方也要补上。④润色。该形容而没有形容,该限制而没有限制,该强调而没有强调的地方都要适当加以修饰。

(四)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a.要作文,先做人。这是作文的根本。犹如演戏,坏人演不了英雄,思想品德不高尚的人写不出歌颂时代新风尚的好文章。即使写说明文,也要有认真、求实的思想作风做基础。

用不着这样反驳:难道写坏人、演坏人,自己也要成为坏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坏人坏事,好人一般是想不到、也做不出来的,但是好人可以调查研究,可以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鞭挞坏人坏事,所以好人可以写坏人坏事,也可以演坏人坏事,而坏人却不能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歌颂好人好事,他们只能用资产阶级世界观歪曲好人好事,所以坏人写不出好人好事。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心里想的,口里说的,笔下写的,应该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确是作文的根本。

b.广泛阅览。几乎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一个作文写得好的人,不说他们之所以成为作家、之所以作文写得好,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广泛阅读。随便翻翻,长知识,增智慧,开眼界。有心于作文者,还能从博览中吸取多种作文的方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功课重,考试压力大,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这是作文成功之路上的一个障碍。语文课本上的篇目本来就不多,为了升学考试,有些老师只教基本课文,非基本课文不教,自读课本有些学校不订,有些胡涂家长还禁止孩子看课外书(当然,有些不好的书的确应当禁止),学生脑子里充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了作业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把基本课文嚼烂了也走不上作文成功之路。明乎此,语文教师必须大力提倡并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阅览一切于智力开发和陶冶情操有益的书刊。

c.取法乎上。书店里和书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中学生作文选,学生往往视若明珠,家长们也以为这是学习作文的范本,于是,学生们的案头或床头便充斥着这类书刊了。要说这些书刊里的作文都不好,那也不是,但毕竟不是成熟之作,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瑕疵,若以它们为范文而模仿之,则难免瑕瑜兼收。“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取法乎中,则仅得其下了。因此,选作范文的须是名家名篇或文章高手之作。多读、熟读中外名篇佳作,才能将你领上作文成功之路。

(五)作文成功的几种方法

a.起承转合。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议论文。假如写一篇《谈挫折》('94西安题),开头大略地说一说一个人要成就一件大事,没有不经历一番挫折的,这就是“起”;然后承接上文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从正面阐述这一观点,这是“承”;再换一个角度从反面列举事例进行论证,这是“转”;最后总结全文,这是“合”。这种写法,符合辩证思维逻辑,结构层次分明。只要观点正确,有充分的事实和道理作论据,写好是不难的。

b.出奇制胜。刘国正诗云:“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作文有法而无定法,写“平平”的“循法”文章是难以取胜的。“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谓神者为何?思想与感情。”仍以《谈挫折》为例,上面提到的“起”只是一种写法,如果自己亲自经历过一次挫折,就可以从这次挫折写起,由事入理,由个别到一般。这样写,由于是以亲身经历为立论的根据,道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读性强,说服力也强,自然容易写好;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做立论的根据,只是人云亦云地泛泛而谈,就不容易说得深刻。

出奇制胜,还可以“反弹琵琶”。比如,广告改成语的现象很多,如“刻不容缓”改成“咳不容缓”,“十全十美”改成“食全食美”等等,对此,有人大加赞赏,认为改得妙,使厂害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纯洁语言的角度看,不也可以写一篇批判文章吗?

有一个记叙文的题目是《我___家长会》,横线上可以填“喜欢”,也可以填“讨厌”。多数学生填“讨厌”,但家长会未必完全那么令人讨厌,如果写一篇《我喜欢家长会》,可能会让人耳目一新。

作文有如游览风景区,已经踏出的或已经修好的路走的人多,沿着此路往前走,风景也一定不错,但看得多了,也就不新鲜了。如果另辟蹊径,说不定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新天地,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c.综合技法。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有些考生面对文题一筹莫展,原因之一是不善于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写作方法。有如商店,各种商品有条理地综合地摆在一起则琳琅满目;如能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作文也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果写议论文,不可空发议论,莫忘了用议论引出记叙,在记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夹叙夹议,在议论中抒发感情;如果写记叙文,不可只作一般记叙,写人、状物,要有适当的描写,关键地方要有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以提高读者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或引起读者对将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和注意。

②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运用打比方、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不必求全,但不可单一。

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顺序。可以按时间先后为序(即纵写),可以按空间、场面为序(即横写),可以将两条线索交叉或平行安排(即分叙),可以按材料的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写(即综叙)。这四种行文顺序,前两种可以综合运用,即纵横交错;后两种也可以综合运用,即有分有合。此外,顺叙、倒叙、插叙也可以综合运用。

④综合运用写人的多种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直接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描写和间接描写等。

⑤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

(六)作文失误的几种常见病

a.“跑题”。“跑题”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一是没看清题目。如《当我唱起国歌的时候》,把《国歌》看成《国际歌》;二是没看清题目上的中心词,如《深深的母爱》('94湖南题),中心词是“母爱”,不是“母亲”;三是没注意题目中心词前的修饰语,如《我逐渐了解了他(她)》,没注意“逐渐”二字,因而写不出“我”了解他(她)的过程;四是误解题目上的词语,如《我经历了一次小波折》,误将“波折”理解为“挫折”(“波折”比喻事情的曲折变化,“挫折”意同失利,挫败);五是不注意题目上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如《我和我的班集体》,不注意“和”字,写成《我的班集体》,等等。

b.俗套。如写教师,内容脱不了晚上备课、改作业;如写同学,内容脱不了给差生讲题;如写父母,内容脱不了督促子女学习;如写《我渴望„„》,内容脱不了升学;如写《我崇敬的„„》,内容多是小学老师。如写自己做了好事,别人感谢自己,自己脱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如写志向,语言少不了“为四化而奋斗”。如以时间为序,一写就是顺叙。诸如此类,内容,语言,结构,往往落入窠臼。

c.虚假。“作文就得编!”不少学生这样说。于是,在他们笔下,几乎每个人走路都捡过钱包,几乎每个人上车都让座儿,几乎每个孩子都做过错事而且在大人面前撒过谎„„从面孔到语言和行动都似曾相识——假!假事往往伴以虚情,使人破涕为笑。编得好的,犹如纸扎的花,徒有其色、形,而无香味;编得不好的,色、形、味俱无。

要把虚假的编造与合理的想像区别开来。合理的想像不但是允许的,而且应当提倡;想像是一种创造,它和虚假的编造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另外,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层次不清楚也是作文常见病。这些实际已在《作文三要素》中谈到了,故从略。

【练习设计】

1.审题练习

①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②我和我的老师

③我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一个道理

④记一次升旗活动

⑤我站在地图前

⑥这件事使我获得了___

⑦我记忆中的一颗明珠

以上7个作文题的中心各是什么?怎样防止“跑题”?

2.选材练习

①假如写一篇《记一堂___的课》,你在横线上填什么词?选取什么材料?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A.有趣。写一次化学实验的过程。

()

B.有趣。写一次生物解剖过程中所感到的惊喜。()

C.难忘。写一堂课上个别同学违反课堂纪律,受到老师的严肃批评,个别同学不服,一堂课没上好。()

D.难忘。写一堂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课,包括老师的声调、表情,同学们的心情、表情,录音、录像的播放情景等。()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②以《我的一个秘密》为题议论一下:是写一个怕人知道的秘密好,还是写一个不是怕人知道而是暂时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好?

3.立意练习

①以《珍惜这大好时光》为题,想一想:什么是大好时光?为什么要珍惜它?怎样珍惜?

②以《掌声》为题,议论一下:当你取得某项成绩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第四篇:7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2011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二)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 教学过程:

专题一: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技法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情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不少同学尽管有习作的材料,可往往被文章的第一句话难住,有的冥思苦想无从下笔,有的七改八改耽误时间。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下面提供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

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直接入题。

如:放学的铃声早已在凄风冷雨中飘远,校园里空荡荡的,我孤独地在校大路上徘徊。突然,院墙边一株瘦弱却开着花的小桃树锁住了我的目光。(《就这样被打动》)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故乡》)

如: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中考满分作文《家,真好》)

2、描写景物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铺垫。

如:西风卷着落叶,飘向东,飘向西,我的头发也随风东西飘飞,风钻进脖子,冷瘦瘦。一只大雁——只有一只,孤独地向南飞着,洒下一路哀鸣。(《孤独的心》)

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透过船篷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如: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中考满分作文《心中筑起一堵墙》)

如: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示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中考满分作文《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如: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道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逝过,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中考满分作文《曾经拥有》)

运用时要注意几点:1、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2、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造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3、倒叙法: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站在这充满荣誉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羡慕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两年前,他们——我的同学将我从孤寂的暗夜引向光明的经历。(《走出黑夜》)

4、引用法:

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歌词俗语、名篇美句等开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

如:拿破伦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登上领奖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终于站到了领奖台上》)

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中考满分作文《歌声与微笑》)

如: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中考满分作文《拥有自信方能成功》)

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出一幅画来。(中考满分作文《陶醉》)

5、设置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如:我怎么也没想到,在关键时候,他会背叛我。(《我的“死党”》)

如:他点一支烟,猛吸一口,说:“你知道我一生最后悔的是什么吗?”(《往事》)如: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中考满分作文《感受生活之美》)

总之,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啰嗦重复。“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

结尾技法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技法:

1、自然收束式: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束。

如: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月光曲》)

2、首尾呼应式:

如:《雪夜》的结尾中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 2 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与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既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一举两得。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道:“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3、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如: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枣核》)

如: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

如: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蝴蝶的金翅膀》)

4、突然逆转式(又叫“出乎意料式”)。结尾的情节与前面的形成大逆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

如:想到这,嘎子一骨碌爬起来就跑——他觉得自己闯祸了,可不想被爷爷逮着揍个半死。跑出去老远了,他还听见爷爷的呼唤。

……

(后来爸爸把在野外睡着的嘎子抱了回来)嘎子醒了,爷爷一边笑呵呵地向他招手,一边拿着一个胖胖熊玩具——那可是嘎子梦寐以求的东西啊!(《嘎子“闯祸”》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读者同学们能认真阅读优秀文章,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结尾的方法,让结尾既切合主题,又不落俗套。

开头和结尾的练习:

为下列命题作文写出开头和结尾

1、《爱是那七块钱的记忆》

每回看到路边有乞者望着我,心头都会一阵莫名的痛,不象刀割般强烈,也不象针刺一样难以忍受。只是隐隐的如淋雨似的真实又无法忽略。

„„

许多年以来,无论时世怎样变化,无论环境怎样变迁,我从来不愿改变我的老土本质,即便是老土的近似于固执!即便是难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但我仍然愿以一颗真挚的心去面对一切!那位老者,那位宁愿用一生去啃半个干馒头却在我“需要”的时候还我七块钱的乞者,她让我永远没有理由放弃对生活的热情,更让我永远没有理由抛弃对友人的真切!

2、《心中的彩虹》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风儿一直吹啊吹,天空是阴暗的,我的心也是阴暗的。„„

风不再呼啸,雨渐渐停了,太阳探出了头,柔和的光撒向中原大地,湛蓝地天空挂起了一道 3 用坚强塔建的彩虹。

说明:可以就一个题目写出多种开头和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专题二: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教学过程:

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否则,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一、过渡

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

1、不同事件或场景间的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2、叙述顺序转换间的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如:

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二、照应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如《爸爸的花落了》一文中,前文写爸爸爱花与后文中花落了(身患重病的爸爸不能侍弄花了)就是照应关系。《最后一课》中前文写小弗朗士看普鲁士兵操练、看布告和听画眉鸟唱歌等等与后 4 文中的课堂上的心理活动也是照应关系。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记叙文文中重要的照应有两种:

1、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2、前后照应。

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还是以《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对应性训练

一条红色的发带 张辉/文

许多女孩子都喜欢戴发带,使自己充满活力。我也有几条发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条红色的发带。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家住乡下的小姨带着她四岁的小女儿来我家作客。我是个独生女,家里突然多了个活泼可爱的小表妹做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过了几天,小姨说:“我领你们小姐俩上街去玩玩,你们想买些什么呀?”我听了赶忙说:“我要《渴望》里小芳头上戴的那种发带。”小表妹也跟着嚷:“我也要,我也要!”小姨笑着说:“好吧,一人买一条。”

小姨领着我们一连走了几家商店,也没有看到我中意的那种发带。忽然,眼前一亮,我不禁叫道:“多好看的发带呀!”前面不远处,一位阿姨正领着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小姑娘,小姑娘一边走一边舞弄着手中的一条发带。小姨三步并做两步赶了上去,对那位阿姨说:“同志,对不起,请问这发带您是在哪儿买的?我看看行吗?”那位阿姨笑吟吟地回答说:“在新益商店买的。”说着,随手从小姑娘手中拿过发带递给小姨,并指点着新益商店的方位。这是一条红色的发带,上面有许多白色的小圆点,金线镶边,漂亮极了!小姨刚把发带还给那位阿姨,我就拉着小表妹快步向那家商店走去。

我们到了柜台前一问,非常遗憾,这种红发带只有一条了。小姨交完款,无可奈何地问我俩:“怎么办?你们谁要哇?”小表妹一下子跳起来:“我要!我要!”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发带,几天前的一件事又浮现在脑海里:那一天中午,小表妹看见了邻家给我的一条红绳子,张嘴就要,我舍不得给她,可妈妈说,妹妹小,又是客人,应该让给她。结果那条红绳子我还没来得及玩一次,就归了小表妹了。想到这儿,我的心一下凉了。小表妹是小姨的宝贝心肝儿,这条发带肯定又是她的!我正在胡思乱想时,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把发带戴到了我头上,同时“哇”的响起了小表妹的哭声。就这样,我怀着无限的内疚,伴着小表妹委屈的哭声,不知所措地随着小 5 姨走出了商店。

几年时间过去了,这条红色的发带我一直珍藏着,没有舍得戴它。每当看到它,心头就涌起一股暖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感到它的珍贵和美好——它告诉我要像小姨那样去做人。(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

1.第一段中的“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一句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文章虽然短小精悍,但波澜起伏,出现了几个转折点,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在行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二段写道“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最后一段的“几年时间过去了”,是不是重复了,要不要删去,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文章一开头就用“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主要事件。同时设置了悬念,耐人寻味,“美好”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在行文中,为更好地推进,“忽然,眼前一亮,我不禁叫道:”多好看的发带呀!‘“使故事情节有了转机,场景进行了变换。还有“几天前的一件事又浮现在脑海里”一句,又自然过渡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情节,这一插叙,既为后文赞美阿姨作铺垫,也间接的赞美了母亲。这些虽是简单的一笔,但它却使行文流畅,过渡自然,给人一气呵成之美感。

3.不要删去,表面上看,第二段写道“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和最后一段的“几年时间过去了”,有重复的味道,但这是在叙述完故事后又回到现在,抒发情感,这样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完整,结构缜密,同时结尾也交代了开头所说的“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的原因,深化了主题。

◆对应性训练

飞彩流辉的满月 佚名/文

月,总是那样静谧、安详。它历尽了无数的沧海桑田,却总是默默地把人间多少往事记在心田。我想,她一定会记得那年中秋的。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夜晚啊!

岁月总似水流去,月又圆在中秋。时间已经很晚了,我走出紫竹院公园大门,仍觉得热情涨满心胸,刚才的景象历历在目:月色,如纱如绸,如梦如幻,同学们围在月光下跳起了集体舞,快乐得如同刚冲出笼的鸟;跳累了,唱个歌,歌轻快,舞翩跹,欢声在夜色中飘散。那情景引得游人们纷纷驻足:好欢乐的学生哟,月影娟娟,人影朦胧,茂林修竹,雅致玲珑。我被这样的气氛烘烤着,似乎都熔化了,几天的紧张、烦恼都已烟消云散了。

深夜,月光清寒,秋凉如水,我们仍处于亢奋之中,一路车铃叮当,飞奔向前。

我兴奋极了,骑着车也不老实,眉飞色舞地和同伴聊个正欢。毕竟已是中秋,深夜寒气袭人,我抑制不住想咳嗽几声,可哪知越咳越不对味。我赶紧跳下车来,马上觉得眼前发黑,我明白由于兴奋,老毛病又犯了。可现在我已经站立不稳,旁边的同学忙扶住我,团支书杜平从后面赶上来,搀我到路边。我感到浑身发麻,好一阵子,才觉出这是在黑黝黝的街上,同学们都静静地围着我。

“你怎么了?”话语带着焦急。

“唉,吓死我了,你还好吧?”有人尖着嗓子叫着。

“我们还是去医院看看的好。”一个老成的声音。

“哎,瞧你的样子,求求你把难受分给我一点吧!”有人小声地问。

“班长呢?不知他们已骑车走到哪了?”有人小声地问。

我还有些昏沉,可这些话却都听得真真切切,我的心暖暖的,耳畔竟响起了刚才同学们甜美的歌声。我觉得舒服了许多,同学们默默地望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分明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妙。在这种氛围中,我略一仰头,这月竟如此皎洁,华光四射。在它的照耀下,夜很清亮,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桂子的馨香,月光,缓缓地从每一个人脸上流过,同学们的脸色都有些苍白。一阵冷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寒噤,有人说:“还是想想怎么送她回去吧。”同学们马上窃窃私语起来。杜平马上扶着我,沿着银龙似的路灯缓缓地走。

月,依旧静悄悄,我抬头望着她,她笑着望着我。明亮的月光把天空映成多情的深蓝色,仿佛是嵌着一颗璀璨宝石般的天鹅绒,在轻轻移动。这时迎面驶来两辆自行车,是班长和桑鲁。他们在前面数人数时发觉少了人,便寻路找来。说明情况后,班长提出应让人带我回去。开始,我有些不情愿,可看到同学们诚恳关切的眼睛,我终于答应了。真的,我永远忘记不了那五双眼睛。月光下,他们那么清澈,因激动而使睫毛不断抖动,眼睛里充满了爱护,充满了真诚,溢满了最浓最醇的温情。大家那么注视着我,我真想掉眼泪──我被深深地感动着。噢,我的同学哪!

我们又出发了,大家左右前后拥围着我。我们又像刚才一样,一路车铃叮当,长街上留下了串串笑声,这时,我也想像同学一样来一次开怀大笑,可我怎么也笑不出来,只觉阵阵暖意盈怀。嗓子里像堵上棉花团,我有些哽咽,眼睛里水滋滋的,于是我抬起头。我看见了,那使星辰失色的月是那样恬静地看着我们,笑盈盈的,梦一般的轻风停在身边;我也像在做梦,心儿飞得很远很远啊,好一轮飞彩流辉的满月呀!(选自《时文选萃》)

1.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发病是“可现在我已经站立不稳”,可后来“我们又出发了”,这是什么缘故呢,请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

3.文中两次提到班长,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示例: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夜晚啊!(过渡,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又把读者带入回忆,自然引出正文。)

2.作者在文中写“我”的病;犯病时就写到“我明白由于兴奋,老毛病又犯了”;接着又写道“我知道我一会儿就会好”;最后定到“我们又出发了”。这样写,既合理,又严密:病来得急,但是“老毛病”,“ 一会儿就会好”;当然就较为顺利──“又出发了”。

3.文章两次提到“班长”,一次是“我”刚犯病时有人问:“班长呢?不知道他们已骑车走到哪儿了?”另一次是“这时迎面驶来两辆自行车,是班长和桑鲁”,并解释了他们刚才为什么不在,现在又赶回来的原因。这既表现了作为活动组织者对同学的关心,又因前呼后应而取得了行文脉络贯通、无懈可击的效果。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专题三:为记叙文增光添彩(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具体、生动)教学过程:

一、变空泛为具体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 90 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学生习作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怎么讽刺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92 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 90 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这段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有环境的点染,不再是空洞的线条,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因此,克服单纯叙述,把适当的描写融入其中,这是使记叙具体充实的有效方法。

▲失误例文

心灵的距离

浙江杭州考生

吃过早饭儿子就因为接到一个电话慌忙出去了。眼前的一幕让母亲感到不安,她不知道这些天儿子怎么了,老是心神不安,常常接到一些莫名的电话后匆匆往外跑,她心里萌生了一种冲动。

过一会儿,母亲轻轻踱进了儿子的房间——已经很少进入的一间房。房间的摆设还是老样子,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桌子和一个椅子。母亲惴惴不安地打开了抽屉,抽屉里没有什么东西,一个笔记本,几封信,几张女孩的照片。信是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多是笔友的信。她的眼光触到了日记本,便情不自楚地打开了它。里面记的只是些琐事,她不安地合上了日记本。

儿子回来了,进屋后又兴冲冲地跨了出来,狠狠地盯着母亲,母亲低着头,默无声响。儿子转身回房,哐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几天后,儿子又出去了,母亲再次走进了儿子的房间。她看到儿子的抽屉上了把锁,顿时心凉了半截。她想退出去,但是一想起那些莫名其妙的电话,于是她伸开手去拉抽屉,锁竟然没有锁上,母亲屏住吸吸,用颤抖的手打开抽屉,抽屉一片空白。

母亲的心顿时空空如也。升格指导:

这篇文章的构思还是比较新颖的。选材很典型,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如果能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心情的忧郁和失落再刻画得细致一些。文章一定会更加震撼人心。对儿子形象的塑造也不够丰满,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两代人之间的心灵隔膜。

升格佳作

心灵的距离

杭州一考生

吃过早饭后,儿子接到一个电话后便一声不响地出去了。

“这孩子是怎么了?”母亲望着儿子的背景,疑惑地想。这些日子她觉得儿子怪怪的,常接 8 到一些莫明其妙的电话,然后就往外跑,“莫非是发生„„”母亲的心头掠过一片不安的阴云。

禁不住疑惑的驱使,母亲轻轻地进了儿子的房间——自从儿子长大后她就很少进来了。房间里没有多余的摆设,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桌子和一个椅子。母亲轻轻地走到桌前,打开没有上锁的抽屉。抽屉里摆着一本精致的日记本、一叠信和几张照片。母亲先拿起照片和信,几乎每张照片上都有一个可爱的女孩,信则是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多是笔友的信。母亲叹了口气,放好了信和照片,又将手伸向了日记本。在手指与封面接触的一瞬间,母亲像被烫着似地缩了缩手。她本不该看儿子的日记,可是当想起与自己交流越来越少的儿子,她咬了咬牙,打开了日记本。

日记只记了几页,多是学校里发生的事。母亲匆匆忙忙地看了几页后,便慌忙放好日记本,逃也似地出了房间。傍晚,儿子回来了,进房后不久便急步冲出来,盯着母亲,眼睛几乎要冒出火来了。母亲低着头,转身做着其他事,竭力躲避着那两道目光。儿子转身进了房间,“砰”地一声重重地关上了房门,母亲被震得一惊。

那天,儿子没有出来吃饭。

过了几天,儿子又出来了。他刚出门,母亲便悄悄地走进儿子的房间,远远地便看到抽屉上新装了一把锁。她顿时冷冷地呆立在那里。刹那间,母亲觉得一股强烈的电流通过全身,将她的心击穿。她苦涩地感到锁锁住的不是抽屉,而是一扇门——门里是儿子,门外是自己。母亲心头生出一丝莫名的惆怅,想退出去,但当她想到了电话、照片„„他毕竟是孩子啊!于是她伸手试着拉开抽屉。突然她听到冷冷地一声“哼!”她惊得跳了起来,回头一看,儿子斜靠在门上,不满地望着她。母亲只觉得背后凉飕飕的,脸上却有点发热。她慌乱地低下头,喃喃地说;“我想来„„我想来„„帮你收拾„„房间„„”儿子打断了她的话:“我只是回来拿一下东西。”说完便转身走了。母亲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

又过了几天,母亲在确信儿子已经走后,再次走进儿子的房间。抽屉上的锁还在,但却没有锁上。母亲屏住呼吸,用略微颤抖的手打开了抽屉——里面什么都没有,一片空白,连一张小纸条也没留下。

母亲的心顿时如同抽屉一样变的空荡荡的。

(修改后的文章在叙述中有目的地加入了适当的描写,内容就感人多了。结尾含蓄,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二、描写使用方法例谈:

一般说来,将关键处写具体是记叙类文章感人的基础。那么,如何将关键处写具体呢?下面例说三种方法。

先看例子:

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结束了,人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金牌得主的产生。跳高架前只剩下我们班的飞天鹞子王明了。横杆已经升到1.52米,高出原校运会记录0.02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王明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新的校运会记录诞生了!

要想让这段文字更具体,可以用以下方法。1.解剖充实法。

就是把事物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解成若干的小部分,然后按一 9 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具体写来。

就例子来说,跳高破记录的情景,可从动作上分解为“助跑、起跳、翻越、落地”这四个方面,然后按先后顺序一一写出。

如:„„飞天鹞子王明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压压右腿,然后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快接近跳高杆时,王明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了横杆,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越式”。(翻越)“成功了!”“飞天鹞子又破了校记录了!”在掌声和欢呼声中,王明稳稳地落在了地上(落地)。

2.补插充实法。

就是回忆出与当时或眼前有关的情景,运用插叙或补叙的方法进行充实。就例子来说,可将这次校运会破记录的情景与往届校运会破记录的情形进行比较,也可将王明这次跳高的表现与以往的表现进行比较,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联想:起跑前王明的神情怎样?有没有信心?起跑时他是怎样迈开双脚的?速度怎样?到了横杆前,他又是怎样向横杆跨越的?翻越横杆后,落地时,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如:„„这时,一缕阳光照到“飞天鹞子”的脸上,他显得更加精神抖擞。(写起跳前的神情)他想到了平日体育课上跟同学一起练过,老师也不止一次地鼓励过他,上次体育课上不就跳出了1.51米的成绩嘛!(写王明的信心)只见他信心十足地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压压右腿,然后直起腰,深呼一口气,便大步从起跑点向横杆跑去。跑到横杆前,又仔细地丈量了一下距离,然后又返回到起跑线处。突然,他握紧拳头挥了挥,猛地向前跑去,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身轻如燕,两脚一抬。(具体写王明跳高时的神情动作)当我们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还没来得及放下时,他已稳稳地落在了地上,一派悠闲自得的样子。(写成功后王明的神情)3.细节充实法。

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或物有关的细微末节,以达到具体感人的效果。就例子来说,可增添的 细微末节很多,比如他的一个眼神,他的一个细小动作,他获得成功后同学的表现等等。

如: „„飞天鹞子王明站在起跑线上,沉着镇定。他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压压右腿。作完这些准备活动后,他朝我们笑了笑,又朝好友递了一个眼神,(细节一)似乎要告诉大家,他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的!然后,他大步从起跑点跑到横杆前,又仔细地丈量了一下距离,然后又返回到起跑线处。接着,他向手心用力吐了一口唾沫,两手揉搓,(细节二)握紧拳头,开始向横杆冲去。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只见他他咬紧牙关,(细节三)一个急转弯,两脚一蹬,身轻如燕。当我们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还没来得及放下时,他已稳稳地落在了地上。突然,四周一片掌声响起,同学们纷纷跑进场地去拥抱他,还有一个同学用拳头打了他几下,(细节四)然后将他高高抬起!

练习:试着把下面的一段话写得更具体些。

我的妈妈最疼我,从小到大给我买了许多可爱的玩具、爱穿的衣服,只要我一说爱吃什么,她哪怕再忙再累也会立即去做。我的妈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

参考:从小到大,妈妈最疼我,我的成长花费了妈妈无数心血和汗水。(先概括交代)妈妈的爱像春日的溪流,带给我勃勃生机;妈妈的爱像夏天的清风,送给我丝丝清凉;妈妈的爱像严冬的火炉,留给我缕缕温暖。(利用联想和比喻的修辞,既生动又增加了具体形象)读初三后,我更忙了,妈妈也更忙了,我戏称她是我的“后勤部长”。前天晚上,我突然发觉妈妈老了。(过渡到具体事情上)“都快10点了,作业还没做完吗?”是妈妈关切的声音,“排骨汤放在饭桌上了,快趁热喝吧。”“好,我写好这句话就喝。谢谢妈妈!”或许作业多,写着写着就忘记了妈妈的话。“婷婷(我的乳名),快喝了吧,我好刷碗。”我应声赶紧向门外走去。(语言描写)打开门,我不由打了个寒噤,初冬的夜晚的确有点冷了。(环境细节起衬托作用)灯光下的妈妈显得苍老许多,眼角的鱼尾纹更密了,脸也瘦了,浓黑的头发增添了几许银亮的颜色。(肖像描写)妈妈,为了女儿的学习和成长,记不清您这样陪着我已经过去了多少个夜晚。妈妈,您老了——您是为我累老的啊!(抒情水到渠成)

第四课时

作文综合训练:

作文题目:____________让我陶醉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写成记叙文;(3)字数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提示:作为一次综合训练,要从审题和立意、开头和结尾、照应和过渡、适当运用描写等几个方面仔细思考并做出统筹安排。

范文引领: 有一种爱让我陶醉

即使地球不再转动;即使明日太阳变得黯淡;即使雾霭笼罩双眼;即使远方的地平线已消逝„„当心灵真的已疲惫,悄然回首,我还有我的归宿,在那条爱的长河里,我陶醉„„陶醉于爱,陶醉于亲情,陶醉于外婆最无私的奉献。

永远忘不了外婆那布满皱纹的双手,那是辛勤劳作的印迹,那是汹涌于心中最令人陶醉的暖流。婴儿时,是这双手轻轻地抱着我,让我看见外面这精彩的世界,让我感知空气中充斥着的浓浓的情意,交织于我的周围,始终难以散去。稚童时,是这双手缓缓地扇着扇子,使我安然入睡,让我享受着这世上最凉爽的风儿,让我沉浸于这世上最甜蜜的梦乡,久久不愿醒来,只因那份依靠。而如今,那双手所凝聚的爱始终未曾消退,尽管不再是轻轻地抚摸,不再是缓缓地摇扇,却能在每一个瞬间使我感动,让我陶醉。

还记得那个令人难熬的夏日,炽热的空气仿佛正在燃烧,顽皮的水汽也不知躲到哪儿去乘凉了。闷热、干燥,令人难以忍耐。而此时父母因为工作需要只留我一人在家,正当我不停地抱怨时,是外婆犹如天使般来到了我身边。每天下午,她都不辞劳苦地赶几公里路到我家,为我洗衣,做饭,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而到了晚上,当我在房间里做作业时,她总是在外头安静地看看电视,而那电视的声音,更别说我,连她自己都不知是否能听清。无论再怎么困倦,无论再怎么劳累,她总是默默地等着我,陪着我,生怕我哪时有什么需要似的,一直待到我睡下了,她才去睡。而第二天早上,她又得匆忙地赶回去照顾年幼的表妹。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天天如此。在这个难熬的,近乎窒息的夏日。

前不久,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回来时买了一些礼物。其中必定少不了外婆的那份。当外婆拿着那精美的礼盒时,眼睛里泛着无比喜悦的光彩,那双手却一直舍不得放下。还不住地表扬我乖,说我长大了,懂事了„„这些情形都是妈妈向我描述的。她说着说着,我的心中不免泛起丝丝涟漪,有一丝的喜悦,有一丝的感动,还有一丝的愧疚。是啊,当外婆无怨无悔地为我付出时,我似乎总是觉得理所应当地接受了,从未多想过些什么,仿佛地球就是绕着我转,花儿就得为我而盛开。可此时,我小小的礼物就能换取外婆极大的快乐。或许,只因为那份深沉的爱,那份令人陶醉的爱。

沐浴在爱的长河里,幸福、温暖、甜蜜„„当我勇敢地走向远方,仅留下个淡淡的背影时,我似乎听到了来自心灵的天籁,那是爱的呼唤。外婆的爱,爱到深沉,爱到忘我,爱到沸腾,爱到令我陶醉„„

第五篇:选题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选题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杨多校梁清

一、聚焦考点

选题作文就是命题者供给考生两个或两个以上作文题目或者作文材料,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特长选作一个。

选题作文的特点是:考生可以自由选择,容余度较大,命题目的是为了让让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文题目来写作,争取每一个考生都能有话写。

选题作文这几年在全国各地看来日渐增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中考作文命题形式。选题式作文有利也有弊。利是便于考生自由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作文题目,有一个自由选取的空间。弊在于对于相当一部分考生而言,他们觉得要将两道题目反复研究仔细比较,辛苦抉择,要花去一部分时间,甚至因为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而左右为难;如果不是选题作文形式,便没有了别的想法,只好一心一意写作。

正因为这样,考生在选题过程当中要注意的是,不能犹豫不决,在3至5分钟的时间内即选定作文,立即写作。

二、例题评点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题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感悟作文。

一天,父亲同我去公园,他指着园内的两棵树问我:“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父亲说:“这两棵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到后来,为什么白杨长得高大,而银杏生得矮小呢?”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诗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

要求:(1)自拟题目,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校名。

题二:根据提示作文。

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暖„„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以“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相关。(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解析:题一:这段材料通俗易懂,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启发。相信同学一眼就能够看出材料的中心——“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围绕这个中心,你可以写的内容,可以选择的文体多种多样,你可以写一个故事进行阐述,你可以抒发情感进行表白,你也可以以此为观点进行论证,举例论证,正反论证,皆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文章好构思,但出彩不易。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写作水平和写作习惯,选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文体构思成文,写出自己的特色和深刻性,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题二:这个题目比较好入手,也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对于日新月异的生活,可以说我们既是经历者,又是见证者,经历社会发展,见证时代的变迁,身处其中,我们应该有话可说,有思想表达。手提示中的事物,电视、网络、短信,是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的事物,可以撷取任意一个事物入文,这样或许更能出彩,但要留意提示“要与科学技术相关”,实际上今年重庆市的中考试题两个作文表现人文即精神层面的教化,一个表现科学技术方面的新知,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共同体现出命题人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意图,是不错的中考作文题目。

下面看题二的一篇例文:

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门捷列夫说:“科学的种子,是为了人民的收获而生长的。”的确,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今天之所以有如此便捷、优越的生活环境,是无数科学工作者智慧的结晶。难以想象,没有科学我们会变成怎样。我们不会忘记封建迷信是怎样毒害了一代人,不会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试看:三峡大坝电站的电流已经照亮近半个中国;青藏铁路的钢轨正在向高原伸展;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图也在徐徐展开;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也许你要说这些科技发展的成果离我们的现实太远,那我们不妨看看你最熟悉的家吧。从早期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发展到今天的彩色电视、电脑、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科学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带来了信息时代,通讯带来了便捷沟通,我们正享受这此便利时也面对着科技的挑战。在科技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为看重的应该是科学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精神追求的改变。

斯大林曾说:“科学和技术的道路,往往不是科学界鼎鼎大名的人物,而是科学界完全不知名的人们,普通的人们,实践者,事业的革新家开辟出来的。”的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无疑是科学的催化剂。还记得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丛飞吗?他用自己人生的舞台构筑着课堂,用平凡的举动给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以希望。也许,他一生都与“科技”这个词无缘,但他的学生那些贫困的孩子们,也许正是日后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

诚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千千万万的人团结起来,科学就不仅只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同样改变了我们的精神。

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技创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要以科学家为榜样,献身科技,无怨无悔!

简评: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事实的例证。先是以门捷列夫引言开篇引出话题“科学是为人民服务的”,再以自己的语言阐述,并夹以大量举例如“三峡”、“南水北调”、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再用过渡句,将科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列举早期的科技产品与现在的进行对比,突出“科技的改变”这一重点。接着又引用斯大林的话,开辟新的话题,“科学是科学家们创造的”进而提出自己的另一观点“即使我们不是科学家,但我们处在科技之中,应尽力团结,以科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然后以丛飞为例,以丛飞的献身精神支撑自己的观点,主题升华,言之有物,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三、冲刺终点

1、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一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校园里,我们生机勃勃;校园外,我们热情奔放„„

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为题作文。

第二题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人物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等。(2)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导写:第一题要得到高分,关键是“创新”两字。选材要创新。不要局限于写老师关心学生父母关爱子女之类的旧题材,而要立足写社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学校里的新鲜话题,家庭里的新鲜事儿。如社会上关注二00八北京奥运会、“神六”和航天事业、台湾问题、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给农村贫困人家带来的喜悦等;学校里的艺术节、元旦晚会、竞选学生会干部、为贫困生捐款、辩论会等;家庭里新型的父子母女关系,开拓型家庭,民主决策家庭开支、理财、致富等。立意要创新。立意要有时代气息,反映当代中

学生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此外,还要在结构上创新、语言上创新。

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第一题朴素,是一种自然美:苍山古柏庄严朴素,蓝天白去纯洁朴素,空谷幽兰淡雅朴素。朴素是一种心灵美:心地无私的人思想朴素;勤俭节约的人生活朴素;一尘不染的人精神朴素;艰苦奋斗的人作风朴素。朴素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朴素是一种优良和民族传统,让我们用真心去感悟他、体验它、发扬它吧!请以“朴素”为话题写一些篇文章。

第二题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存在,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有人说幸福必须以金钱为基础,有人说幸福一定要以爱为前提;有人以索取为幸福,有人以奉献为幸福;有人以享乐为幸福,有人以奋斗为幸福;有人羡慕别人的幸福,有人创造着自己的幸福„„请以“幸福”为话题写篇目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导写:第一题由提示语可知,既可写自然的朴素美,也可以写人的朴素美。如果写自然的朴素美,可以写景状物,细致描绘 画自然界中能体现朴素美的景物,让读者从中感悟出它的朴素美;也可以采用托物寓意或象征的手法来揭示中心。如果写人的朴素美,可以通过几件典型的事例赞扬一个人艰苦朴素的品质;也可以将朴素和奢华的人对比着来描写;还可以选写一个外表看似朴素无华而内心却极为深刻内敛的人的典型事例;从而揭示心灵朴素的重要性。除了可写成记叙文之外,此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文,不是有人认为时代发展了,朴素也过时了吗?你不妨写篇《驳“朴素过时”论》谈谈你的看法。如果文笔不错的话,写成散文也不错啊!

第二题 要写好“幸福”这个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突破创新:

一、转换角度,巧取材。比如当别人都写从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中体会到幸福时,你转换角度,写你为父母做了一件事,让父母体会到幸福;当别人都从正面写奉献是幸福时,你从反面入笔,选一个以索取为幸福的人来写等等。

二、根据材料,拟妙题。可借用歌词拟题为“幸福着你的幸福”“幸福在哪里”等;可活用修辞手法拟题为“幸福伞”“幸福的自述”等。

三、精心构思,布巧局。可采用题记、小标题、书信、审案、自述、菜谱等新颖形式结构谋篇。

3、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作文。

第一题稻谷金黄是农民的丰收,桃李芬芳是老师的丰收,金牌闪闪是运动员的丰收,茁壮成长是青少年的丰收„„对丰收,我们企盼;为丰收,我们耕;庆丰收,我们欢唱。围绕丰收,我们还会想到许多故事,引发许多感慨„„

请以“丰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不得少于20行);(2)文中校名、人名一律用英文字母代替;(3)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第二题幸福的感觉其实很多:求知是一种幸福,给予是一种幸福;亲近自然是一种幸福,回报社会是一种幸福;享受成功是一种幸福,历经磨炼是一种幸福„„

请以“幸福,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些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词句,把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校名、人名一律用英文字母代替;(4)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导写:第一题 农民的稻谷金黄,老师的桃李芬芳,运动员的金牌闪闪,青少年的茁壮成长,都是考生熟悉的身边人和事。对丰收我们企盼是理想确立,为丰收我们耕耘是奋斗过程,庆丰收我们欢唱是品味成功,写作时不求面面俱到,把握一点,拓展延伸即可。想到许多故事属于记叙,引发许多感慨属于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效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第二题提示语举出六种幸福的感受,旨在层层引导,活跃思维。文章写作的要点是“幸福”。散文重在写幸福的滋味,叙事抒情皆可,抒情为主;记叙文要强调感受幸福的过程,事例力求新颖;议论文则论述为什么感到幸福,尽量见解新奇,思路独到。

4、在下列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2)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个;(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一)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二)是一把双刃剑

友情提示: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的剑。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

导写:

(一)这是一个全命题作文,题目不可改动。据“友情提示”,写记叙文,一定要把沟通的因素写清楚。这个因素,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行动,一件事件。行文时,避免通常的表现手法,向新颖方面开掘。写议论文也可。要以“沟通”为论题,提炼出一个鲜明的观点,选取出时的典型事例加以论述。

(二)填写题目是关键。填题目时,要理解“友情提示”的用意。一是“东西”,二是这种东西既有利又有害。如“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又可能会造成自然灾害。用古人的话说:“既可载舟,亦可覆舟。”世间事具有两面性的东西很多,如高科技,既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同时又给犯罪份子带来了方便,提高了公安机关办案的难度。考生应该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构思作文。

5、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一)初中,一首难忘的歌

(二)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

牡丹雍容华贵,却有色无味;茉莉香所四溢,却貌不惊人;玫瑰色香俱佳,却茎身遍刺。缺憾有时也是一种美,承认缺憾才能不断地走向完美。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4)不少于600字。

导写:试题

(一)是全命题作文。审视命题,应当抓住三个关键词:“初中”、“难忘”、“歌”。前两个词都是修饰语,“初中”限制了材料的时段,“难忘”提示了选材的原则,“歌”字在这里被赋予了比喻义。初中这首歌,也许是勤奋,也许是友谊,也许是探索,也许是感恩,也许是自信,也许是助人……总之,初中生活有多丰富,那么这首“歌”的素材就有多宽广。从体裁来看,命题人所给的题目很具有抒情色彩,因此很适合写成散文,如果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修辞来写,那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试题

(二)是材料作文。命题人所列举的三种自然现象启发了同学们选材:开放在午夜的昙花,天边一闪而过的流星,枯黄打卷的落叶,霍金那仅能动的两根手指,海伦〃凯勒失明的眼睛……这些都可能闪现在我们眼前,为我们作文所用。然后点明中心,暗示写作的主旨,即缺憾有时也是一种美,承认缺憾才能不断地走向完美。本文从体裁上看,最适合写成议论文,你可以纵论古今,也可以笑谈自然和人生。当然也可以采用自述式写“缺憾的自白”,采用访谈式写“笑看缺憾”等等。

6、下面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一)请重温下面《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中的精彩语段,回首初中学习生活的经历、体验,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美国科学散文家奥佛拜(Dennis Overbye)在2005年3月1日《纽约时报·科学时代》发表文章。题为“下一个爱因斯坦?欢迎提出早日申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动心了吧?

鼓励子女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是好事,为此就要保持他们的童心,尤其是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让他们从“数学奥林匹克”的题海中跳出来,让他们在为应考而死记硬背的书山重压下透一口气,让他们有提问质疑和思索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有按个人兴趣探索的自由„„一句话:永葆童心!这样即使学不成爱因斯坦,使他们金色的童年充满欢笑和惊喜,也是功德无量。

(二)题目:清晰的面孔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的地名、人名、校名,请用“××”代替。

导写:题目

(一):考生可以直接选取材料中的语句拟题为《永葆童心》,叙述生活中发生在自己、同学身上的表现童心的故事;也可以从议论的角度,阐术自己对童心的看法。在拟题时,要紧扣“童心”,或清新别致,或幽默风趣,或意味深长,或真情洋溢……

题目

(二)是一个偏正短语,所要写的对象是“面孔”。这就是意味着这篇作文要以写人为主。但修辞语“清晰”不容忽视。之所以“清晰”,是因为这张面孔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取的材料不必只限于学校和家庭。古代的伟人,外国的科学家……虽然我们不曾真正接触过他们,但他们的业绩、言行、人品、贡献使他们的面孔一直清晰地留在世人心中。另外,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偶然间遇到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也都可以让你铭记他的面孔。如果写父母、老师、朋友,一定要选取新颖的材料,切忌再选取“下雨送伞”“冒雨补课”之类面孔,以免落入俗套。

下载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训练与指导

    作文训练与指导 联想作文范例 长大的路上,他住了我的手 人生如圆,如果说我们自己是铅笔,需要以实际行动勾画出生命的弧线,那么亲人老师便是橡皮,温柔而谨慎地为我们抹去圆弧中的......

    中考应试作文的复习与训练[精选]

    中考应试作文的复习与训练 民勤六中李发春 从根本上讲,作文靠平时,功夫在课外;作文无技巧,关键在底蕴。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考前的最后的冲刺。为什么有些平时写作水平高的同......

    初三作文指导与训练

    初三作文指导与训练 纽约公共图书馆前馆长、卡·耐基金会总裁瓦顿曾说起他的童年:他出身贫寒,6岁丧母,祖母在伊朗北部山区把他带大,她曾告诉小瓦顿:“孩子,有两点你一定要记住:第......

    作文指导与训练(五篇)

    作文指导与训练(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记叙文的构思与表达方式、深刻透彻) 第一次作文·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 [训练目标]......

    想像作文指导与训练

    想像作文指导与训练 一、学会想象: 1.“O”像什么?说一句语句通顺的话。 2.用上“汽车、牛、我”说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想象,就是“设想”,就是继续沿着同一种事物设想下去,......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推荐]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 幽谷草兰 第一讲、日积月累贮满百宝箱中考语文作文占较高的分值,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好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考场气氛紧张,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

    中考作文技巧与训练

    中考作文技巧与训练 作文技巧审题技巧立意技巧结构(构思)技巧开头技巧结尾技巧语言创新技巧 何为审题? 顾名思义,审题,即审查题目。 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

    中考复习指导

    中考百日复习指导(上)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项考试,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进入三月后,各大中学的复习备战状态也愈加显现:第一轮总复习即将陆续展开、一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