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一起自由的呼吸

时间:2019-05-12 13:5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我们在一起自由的呼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我们在一起自由的呼吸》。

第一篇:让我们在一起自由的呼吸

让我们在一起自由的呼吸

发布:王瑞时间:2012-5-13 13:29:00

负担让一个人变的虚伪;负担使一个人脱离实际;负担让一个人痛不欲生;

负担让一个人无法自由呼吸。我们的身边有太多的负担,比如说:父母过多的呵护不也是一种负担么?

爸爸妈妈总是视我们为孩子,虽然我们已长大自立;爸爸妈妈总是把我们当成种子;虽然我们已破土发芽;爸爸妈妈总是把我们当成雏鸟,虽然我们已自由翱翔,为什么他们总把我们看的那么弱不经风?为什么他们总把我们看的那么无依无靠?为什么他们总把我们看的那样没有主见?

我对天空大喊:我不是弱不经风,我不是无依无靠,我不是没有主见。为什么你们不知道?因为我缺少一个自由天空。

那里鸟语花香,柳暗花名,空气清新,无忧无虑。在这里我可以自己做主,不用“三思而行”,不用管别人怎么样。深呼气,呼出一股“负担之气”。深吸气,吸进一股“自由之气”。身上的负担可以马上扔掉,抛到九霄云外。站在这里,没有家里那充满唠叨与管束的污浊之气;没有那不情愿的暗叹之声;也没有过多呵护的约束之行为。

难道父母不是强盗,夺取了我们的阳光?难道父母不是贪官,贪掉了我们的自由空间?唯一的渴望,难道不是有一片自由的国土么?

爸爸妈妈我只需要你们的关爱,不需要你们的溺爱,爸爸妈妈我只需要你们的帮助,不许要你们的一手遮天,爸爸妈妈我只需要你们的提示,不需要你们的“完美计划”

爸爸妈妈,人的一生中,有些事注定是要靠自己的,不会靠父母,也不

能靠父母。听话是一件事,主见又是一件事。我不希望沿着你们给我铺的路去走;我不希望被你的规定所束缚;我也不希望永远尝不到“自由空气”的滋味。

只希望松开你们抱住我的双手,解开你们绑住我的丝带,抛开你们包裹我的被褥。让我舒展被束缚已久的心。你们知不知道,自由呼吸的感觉是多么好。

高中作文,如有疑问,请加qq:1398395817

第二篇:自由呼吸演讲稿

希贵精神伴我行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希贵精神伴我行》。

捧着李希贵老师的著作,《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个题名深深吸引着我,读完书中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个鲜活的教育大师形象印刻在我的脑海。“抓小偷”的故事体现了勇于认错,一次次的教育改革彰显了他的敢于创新,改革创新后的总结正是他善于反思的印证。

回想自己已经走过的十几年的教育之路,有过风雨,有过欢笑,有过辛苦耕耘,有过丰硕的收获。

曾记得第一次踏上讲台,望着我们那位女校长热切的目光,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伴着孩子们纯洁的笑容,一种无形的动力推动着我,激励着我。没有学具,我带领孩子自制;没有教参,我每天苦读教材。破旧的教室里有我忙碌的身影,泥泞的土路上留下我匆忙的脚印。虽然条件艰苦,但每天我过得的充实,活的快乐。

斗转星移,我从村小调到中心小学,从农村小学调入城里小学,也开始了我教育之路上很多的第一次。曾记得,第一次参加说课比赛自己的手足无措;曾记得,第一次参加优质课比赛紧张的心情;曾记得,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错乱的感情抒发。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对自己否定、失望,无情的岁月磨灭了我的斗志,渐渐我看清了事实:自己没有能力,确实技不如人。都已经30多的人了,还有什么值得去拼的?就平平淡淡熬到退休吧。浑浑噩噩中日子一天天过去,倒也过得悠闲自在。

春节时,为了完成任务,忙中偷闲,翻开《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著作,书中一个个类似自己的教学案例,深深地吸引着我。用了两三天的夜晚,匆匆浏览了一边,还是觉得不解其中含义,又捧着细细读来。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教书?是为了这份表面上听起来光鲜的职业?还是为了每个月稳拿的那一千多块钱?还是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是为了证明自己,那怎样才能证明呢?

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一项项教研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多媒体课件大赛开始了,已经报名的我因为没有做好准备,偷偷把名单划去了,诚实的说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更不想再去触碰心里的疼。还记得去年的优质课大赛,和二小的刘影选择了同是《倒数》,而我惨遭淘汰。我一直思考:自己失败在哪里?是教学设计上,还是课堂调控上?看到我划去的名单,付校长找到我,先是批评,后是鼓励,在校领导的逼迫下,我又再一次参加了大赛,参赛的还是《倒数》,虽然我又失败了,但听到评委对我教学设计的肯定,我觉得付出的值了。我想,如果没有校领导的逼迫,我不会有勇气走上大赛的舞台;如果没有逼迫,我不会勇敢面对自己;如果没有在座每一位的帮助,我一定不会使自己的教学上一个台阶。在此,我想说:“尊敬的各位老师,谢谢你

们!我的教学之路因为有了你们而宽敞,因为有你们的帮助而平坦,因为有了你们而更精彩!

以后,我的教学之路只要有“勇于认错、敢于创新、善于反思”的希贵精神,我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教育自由呼吸

名校经典:教育自由呼吸

来源:《教育名家》2014年第6期

转载

高海燕

在今年北京十一学校召开的教育年会上,一位旁听的外校老师向作完主题发言的潘国双提问:“你觉得十一学校与你之前所在的单位相比,有何不同?”潘国双曾在北京一所高校任教6年,2009年从北师大数学系博士毕业后来到这所中学。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不喜欢太多人管我,也不喜欢被规章制度限制,限制越多,就越不想干事。”但这位年轻博士每天都马不停蹄,有时累得“像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却依然乐此不疲。

36岁的潘国双在课程研究院领衔课程“数学V”的开发。2012年10月,校方还为他成立了“潘国双高端数学研究室”,让他和学校里最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待在一起。当时他教的是高二,根据正常的安排,去年他应该跟上教高三。但为了潜心课程开发,他提出不跟高三,也

如愿以偿。

建设“家”一样的学校,是去年与来自上海的同行交流时,十一学校工会主席马玉琴的报告题目,而这也契合潘国双对十一学校的感觉:自由自在。

让人感到自由而非被控制

十一学校的老师累,有目共睹。该校从去年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班最多不超过24人,这使得老师教的班级增多,工作量翻倍。按高二学部主任王春易的说法,一位老师大致要承担这些工作: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的实施,落实个别化教学,兼顾教育的责任,在各种分布式领导中负责某项工作。

上海迎园中学校长祝郁在十一学校学习期间,好奇地问授课的老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但他们说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刘伟发现,如果与十一学校的同事谈论房子、车子或者去哪里旅游等话题,“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点都在学生,都是教育”。

在职业倦怠感突出存在的基础教育界,这群中学老师的精神状态确实令人惊讶。

一群外地教师在一个周末参观十一学校时,在教室里遇到不少伏案工作的老师,当他们得知这些人是自愿前来,而且没有加班费时,有人嘀咕:“那他们干嘛来呢?”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十一学校老师常说的,“我们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在经历“课堂成长年”、“课程成长年”之后,十一学校的老师今年迎来了“反思年”。“要静下心来,找到真正的问题”。校长说,接下来的3年,选课走班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是重大的挑战,“只有应对好,学校才会安全,才能始终保持优质教育的状态”。

十一学校的改革不搞一刀切的模式,但强调共同的价值追求。发动老师研究制定《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是李希贵出任校长后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弄清楚我们到底要干什么,提倡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这是任何变革的一个基础。”他说,在课程改革之前进行学校行动纲要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学校文化„股份制‟,让价值追求成为

每一个人的事,而不是校长的事。”

从2007年的暑期工作会开始,共有475人次参与了三轮次的大讨论,校方收到各类意见和建议684条。于振丽老师说,从教数十年来从没有这样与同事们酣畅淋漓地争论过。从那以后,这样的争论成了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一名外校来的挂职干部因此惊讶于他们之

间的坦诚,“甚至担心他们会打起来”。

“这个争论的过程让行动纲要成了大家共同的作品。”魏勇说,在激烈的交锋中,一些老师固有的想法开始动摇。2009年11月,学校召开教代会对行动纲要的试行进行表决,以97.4%的赞成率获得通过。其中对教师职业的定位,成为引用率颇高的“名言”:教师从事的是世间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之追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十一学校认为,优秀的领导者能让人感到自由而不是感到被控制。为此,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行政的力量,这里的老师不会被要求写教案,学校也不检查他们的考勤、课堂教学及批改作业的情况,想怎么上课都行,只要有利于学生。而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学校就可以包容他的某些“缺点”。

数学教师潘国双几乎不给学生留作业,因为他读中学时最烦老师这一点;语文老师黄娟开设的“立人•表达”选修课,追求“真实的表达”与“表达的真实”,上学期的“考试”,是同学们自

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剧——“洞穴之光”。

“我很难想象学校能给我们这么大的自由度。”贾祥雪老师说,“学校不要求一些琐碎的形

式,解放了我们很多时间。”

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伴随改革而生的一些新举措,对一些老师来说,以前闻所未闻。而这种颠覆式的改革没有引起教师内心普遍的恐慌,得益于学校倡导的一种改革文化: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允许落后,我们就有一种被理解的心情,研究能力和上进心就会被激发。”语文教师闫

存林说,“越压制,反而越不愿改变。”

孟邻老师过去4年都在高三学部,因为那些年高三尚未启动改革,她似乎置身于这场改革之外。去年高考一结束,高三学部召开教师会议,她以为是庆功会,没想到是培训,主题是“转变角色迎接挑战”。会上不断被提及的一些名词:分布式领导、教育顾问、咨询师、过程性评价、自主管理学院等,让她感觉“真是一头雾水,非常茫然,想象不出这些工作该怎

么做”。

在高一学部工作半年后,孟老师在教育年会上分享自己的转变时说:“不知道我是不是最后一个进入课改的老师,大家都已经跟课改结了婚,而我才开始谈恋爱。”

“允许落后应该成为组织推进变革的重要策略。”李希贵说,在我们身边,确有一些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接受某些新生事物的同事,“要允许没有赶上的同事在后面,给他们一个旁观、思考、彷徨的过程,否则他们就会焦虑。”

孟邻老师经历了“谈恋爱时的激情、苦涩和甜蜜后”,认识到“这场改革是回归教育的本质,是要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会选择”。她说,只有内心认可,才会真心实践,因此她必须振作精神,而不是怨天尤人。

语文和英语学科也没有参加最初进行的分层、分类、综合的课程设计,“因为当时这些课程的老师还没有完全想清楚,经过一年的思考、彷徨,特别是在其他学科的影响和感召下,语文和英语在第二年才进入”。

十一学校推动变革的另一策略是“鼓励先进”,让他们传递变革的希望与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事。譬如创立“王春易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室”、“方习鹏教学评价研究室”、“周志英探究教学研究室”、“贺千红过程评价工作坊”、“侯敏华学生咨询工作坊”等等。学校还会创造各种机会让这些“先行者”在各种大小场合现身说法,把他们的照片与主要事迹贴在学校主

道旁的宣传栏里。

破除组织结构的障碍

20年前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十一学校落实了这一条,因而催生了一句话:“聘任是最好的评价”。该校实行的是学部(年级)与教师之间的双向聘任制,每年一次。

学校把教师的聘任权放在了学部,校长只有确定学部主任的权力,接下来,就是主任与老师双向选择的过程。高三学部主任于振丽不希望自己的权力过大,她只选备课组长,请组长再去组建各自的小团队。一般来说,高三学部优先选择,但有条条框框限制它不能为所欲为把最好的老师“一网打尽”,而必须搭配各种层级的老师。老师们的职级分为8档,从“基础一”到“学科带头人一”,与工资待遇挂钩,特级教师不一定能拿到最高的待遇。

“这种双向选择的过程很刺激。”副校长田俊说,口碑好的老师会被学部主任争抢,碌碌无为者则会遭到冷遇。全校300多名教师中每年都有几位落聘,他们或者离开学校,或者转岗至非教学岗位,或者在学校的交流中心学习,等待机会。

如果学部主任给众人的印象是“不好共事”,或者“没水平”,到第二年双向聘任时,他可

能会因聘不到足够的教师而下台。

以年级为单位的“学部”,在十一学校的改革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集教育、教

学、科研、管理于一身,终于扬眉吐气。

从2007年开始,该校用了约三年时间,把10多个中层部门压缩至4个,他们不再行使管理权,只作为职能部门与年级以协商的方式进行合作。让企业界受益匪浅的“扁平化”组

织结构在这所中学扎根。

“谁都不会否认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但真正让这样的追求落地,并非易事,原因就是组织结构存在严重障碍。”李希贵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一般的学校里,普通师生与校长之间隔着四五个层级,“这样的结构会生出诸多繁文缛节,真的能够以学生为本实在只

能靠碰运气。”

几年前,当刘笑还是学校的年级主任时,教导处是她的上级,“我们按照它的各种指令行事,不用动多大脑筋。年级的自我设计与管理,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她转身成了教导处主任,却已经没有了前任的那种权力,属于她的关键词是“服务、规划、协调”。有

老师开玩笑说:见到教导处的不害怕了。

但从理念到行动,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不少教导处的职员依然怀念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的工作方式。“服务?那岂不是比学部低一等,伺候别人?”他们这样说时,刘笑只好领着他们重新认识“服务”:不是伺候人,而是要给教育教学一线以有力的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刘笑也没想到,连装黑板那种原本属于总务处的活儿也落到了他们头上。刘笑找到校长说:“实在忙不过来,装黑板这个活儿能不能让总务处干?”校长反问她:“只要跟一线的教育教学有关系的事情,你认为总务处和教导处谁更了解?”“这句话点醒了我。”刘笑说。她在2013年暑假心甘情愿地待在学校,与黑板为伍。

自从学科教室出现后,每间教室都在追求各自的特点,“需要个性化设计”。不过,当老师们绞尽脑汁布置学科教室时,并没有想到它们有一天会成为高考考场。教导处去年布置考场时,把几间教室墙壁上的东西都摘了下来,把书柜搬了出去,“老师们在一旁心疼得直跺脚”。学校只好暂停这项工作,向海淀区教委申请用大白纸盖住教室四周,教委派人来到学

校,四处看了看后,终于点头。

今年,十一学校早早递交了报告,申请把考场挪到体育馆、篮球馆、羽毛球馆、报告厅等地,不再使用学科教室。刘笑说:“这样一来,布置考场的任务就变得更复杂了,但作为

教师文化象征的学科教室不会再受牵连。”

事实上,如果刘笑不能保护好老师的学科教室,可能会影响到她的满意度测评。从1988年开始实行的对校长信任投票制度、对干部满意投票制度仍在进行。当前者的信任率低于51%时,他将主动提出辞职;后者的满意率低于70%,将不适合承担干部职能。2013年8月28日,教代会公布了有贾祥雪等6位监计票人签字认可的“校长信任票统计结果通报”:正式代表105人,信任103票,不信任1票,弃权1票,信任率为98.1%。

魏勇是老师们选举出来的教代会代表,他说,投票是无记名的,根本不知道是谁投的票。“从校长到各个部门,如果服务不好,我们就会给差评”。

2013年春季的某一天,一位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十一学校的毕业生,在人人网上发帖讲述母校在北大的招聘会情况,其中附有一张广告牌的照片,上面有一句口号:“来北京十一学校,和我们一起改变世界,以教育的方式。”高三学生耿艺佳在网上看到这句话后,心潮澎湃,“一整天都平静不下来”。她说:“一定要回十一学校来做老师。”

田俊老师去年带队赴北大招聘,更多的是向同学们描述了十一学校正在发生的事,告诉北大的毕业生“我们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他们希望通过描述一个共同的愿景,呼唤和

吸引那些有着共同教育理想的人进入学校

第四篇:自由呼吸的天空

自由呼吸的天空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假期中,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理论也好,理念也罢,都不是游离于生活、教育、实践之外,而是水乳交融于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典型事例之中,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令人心悦诚服,那新颖的教学方法,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有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掩卷沉思,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多数的教师有的是真爱,却少了些宽容,多了些严厉;少了些笑脸,多了些呵斥;少了些鼓励,多的是管束压制;少的是个性张扬„„我们忘记了这些正是儿童成长需要的氛围,需要的成长沃土。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那快乐的校园也应该是相似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善良、民主、宽容和慈爱为孩子们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孩子生长最适宜的土壤。

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可谓是苦口婆心,有时甚至还会恨铁不成钢的小小的体罚一下,或是讽刺挖苦一下,可这些只管一时却连三天都管不了,我们的张一伟,长得十分可爱,可他却是个出了名的“懒”孩子,做什么事总是拖拖拉拉,不完成作业更是家常便饭,和家长联系更是一肚子的苦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好话说了一马车,可就是没有效果。最后丢下了话:“老师,他不听话,你使劲打,我们无怨言。”听了这样的话,我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是我少了一份宽容!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强迫是最糟糕的教学方法。”我又一次想起李老师的那句话:“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这句听起来容易,最起来却是真正的难啊!为了检验这“真爱,宽容”的魅力,我开始在他身上下功夫,首先我从培养他的良好习惯入手,针对他做事拖拉,我采取从小事做起,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真心地提出表扬,让他干到成功的快乐。教育他学会利用时间,有计划地做好每天的作业,渐渐地他变勤快了,作业再也不用我操心了。现在的他是班里的小组长了,这难道不是“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带来的效应吗?

“教不严,师之惰”。过去的我一直秉承这一字旨。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才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有时就连学生的作业格式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同。但学生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厌学的越来越多,应付的差事更是不胜枚举。是师惰,还是生惰?对此我陷入深深的困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说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斯宾塞曾说过这样的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活的人,而不是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是啊!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听到别人对我们说“一定,必须”等开口的命令,学生不也是如此吗?他们需要的不是被教训式的“教育”,他们需要的是关爱,是“表扬+提醒+鼓励”。其实孩子们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拥抱。让我们平时对孩子们多些赞美与鼓励,少些对于我们来说不算多,也不算难,就像李老师说的“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应牢记:“赞美和鼓励可以让白痴变天才,而职责与谩骂会使天才变白痴。”教师的作用就是欣赏。欣赏学生,他们的创造,他们的成长。尊重孩子的个性与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自由呼吸。

而反思过去的我,为了提高学生所谓的成绩,只顾学生的分数,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课上不厌其烦的讲解占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却是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多有道理啊,我们老师的人物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多一些理解和赞许。让我们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用一颗真诚的心,用赞美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吧!

第五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有感

大学刚刚毕业不久,我就来到了一所崭新的学校当一名美术教师,当我来到学校的那一天,看着崭新的学校,我对自己说:“我的职业生涯将从此起步,开始新的生活”。我们的校领导十分关心我们新教师的成长与学校,不断的为我们这些菜鸟创造好的学习的平台和条件。在上学期最后的一次会议上,校领导为我们这些老师买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让我们从中学习一些别人的经验总结,有助于自己能够更好的去做好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一个短短的寒假生活,从中穿插着一个春节,短暂的寒假生活因为春节的走亲访友而异常的忙碌!可是我并没有忘记领导为我们考虑的希望我们学习阅读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我每当晚上有空的时候便会认真的阅读下。在阅读过程中,有些章节内容让我深有体会。

“教师完全可以道歉”正式我在第一学期中学习到体会到的。记得有一次,我给自己带的班级上劳技课,因为是手工类型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制作,所以我对课堂的管理不是很严。在课上,我们班级里面的某一个平时表现十分活跃,思维很开阔的同学,在课上带头起哄,影响正常的上课次序,屡教不改,自己不认真做,还去影响其他同学。当时我十分的生气,一改平时温和的态度,在课上直接严重的批评了他,对他在全班面前进行了思想教育。至此以后,每当我回到我自己班级的时候,他都会刻意的远离我,疏远我,事后我问其他同学,他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我上次在全班面前严重的批评他让他觉得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面子有点挂不住,所以对我这样处理批评他很有意见。

当我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想想,他上课扰乱次序,影响其他同学,不动手操作,就知道说话,我觉得我并没有做错啊。刚开始几天我也不以为意,随便过几天会好的,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结束,不经意间,他对我的可以疏远以成了习惯。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想想也是,没有教好学生是我自己的责任,我不能责怪学生,他们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如果他们能够懂得所有道理,那么还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做什么。

我试想着要如何去缓解彼此的这种师生疏远关系,最后,还是想以后最简单的方式处理他,毕竟和孩子交流直接一些比较好。

有一天刚给他们上完劳技课,我就可以把他留下来作为值日生打扫卫生,帮班级整理劳技室的用品。我在和他一起打扫的同时直接问他:“还在因为上次凶你而生气啊!对不起啊,老师没注意你已经是初中生了,没有考虑到你的在同学们面前的面子问题,当众训斥你,对不起啊,帅哥”。经过我这么一说,他还有点不好意思了,有点措手不及,没想到老师会主动跟他道歉,哈哈。当我看到他笑着对我说:“老师,嘿嘿,其实上次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没想到你会和我道歉”。接下去,我就和他交流了下彼此的想法,告诉他,他这种行为是严重的不尊重老师,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影响到了整个课堂同学的学习。我还告诉他,其实他这样做老师十分的生气,将心比心的进行了一次交流。他也保证以后不会有这种行为,做一个好学生。在以后的课上,我交给他一个任务,做带头人的任务,不过不是坏事,是以他为行为标兵,带头管理班级的行为规范建设和维持劳技课课堂纪律。

其实一切问题的解决十分的简单,自己做错了,就和孩子道歉,不然孩子会对你有意见,也做不到一个身为老师的带头作用。一句:“对不起,老师错了”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别顾着所有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尊严,学生很单纯,不会有那么多成人的想法。这样做学生也会对你有很多良性的看法,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为师者,必先起带头表率作用。

俞黄俊

2012-2-10

下载让我们在一起自由的呼吸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我们在一起自由的呼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李衍龙 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它就像是我的一位远到而来的恩师与挚友,与我促膝谈心,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亲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宫集镇中心学校宫心亮 许多教师不太喜欢读教育理论著作,这倒不是那些书观点不正确,相反,那些理论书籍常常观点鲜明。教师们之所以不太爱,多半是......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我早听说过李希贵老师的久仰大名,但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 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它就像是我的一位远到而来的恩师与挚友,与我促膝......

    自由呼吸,打开学生新视界

    自由呼吸,打开学生新视界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三本书:一本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创始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孙瑞雪的《爱......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摘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摘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妙语) 楔子:不是教育的教育 李希贵之点睛妙语: 1.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 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李希贵老师的大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书中一篇篇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充满爱心的文章,让我感动。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想写点什么! 李希贵老......

    让亲情自由呼吸散文

    有兄弟两人,小时家贫,父母只供得起一人读书。哥哥天性善良,主动提出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于是父母把学习的机会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很争气,念完大学,又念了研究生,后来又考取了公费......

    PMI让我们在一起--记2013年会志愿者答谢会

    PMI让我们在一起 --记2013年会志愿者答谢会 引言:2013年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因为有你们的付出,才有PMI年会的成功,为了答谢年会辛勤的你们,特别组织此次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