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省体育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11)
全省体育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新区,地处长株潭三市结合部,辖4乡、2镇、1场、9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工业园,总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34.27万,其中城镇人口25.68万人,占总人口的70%。随着湘潭市政中心东移,我区已成为了新的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我区的体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湖南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大力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一法一条例”的宣传,开展了一系列群众体育活动,扶持了“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等基层体育阵地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财政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六章第四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近年来,区财政对体育事业力所能及地进行了投入,局机关2个体育编制人员的工资福利都列入了财政预算,每年的活动经费都给予了相应的支持。
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并向社会开放情况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向社会开放情况。
随着湘潭市政中心的东移,东方红广场、金侨体育中心、君子莲广场等一批大型体育文化设施的新改扩建,为我区开展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健身和休闲场所。这给我区的体育设施建设带来了契机,“四基”建设(即:阵地、队伍、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也取得一定实效。同时我们认真实施了全民健身工程,从1997年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活动以来,我区向省、市体育局争取了一些体育器材用于基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了社建村街道办事处、中洲路街道办事处2个“全国体育先进单位”,书院路街道书院路社区1个“全省体育先进社区”,建设路街道霞光社区、新电厂宿舍区、五里堆街道金耐社区等6个“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荷塘乡金湖村、荷塘乡滴水小学、双马镇国强村、板塘乡摇钱村等11个“国家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点”。
目前,全区有17个基层文体站,106个社区(村)文体活动室,这些体育场所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并在活动室的厅堂和宣传栏发布了开放时间、对待特定人群的优惠措施、服务措施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印制成便民小广告向群众发放。优质的管理、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许。
2、存在的问题
(1)人员编制紧缺。目前,我区的体育干部编制只有2个,自1996年后未进过一个体育专业干部。体育专业人才资源的溃乏,业务干部配备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活动的开展,干部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和优化。
(2)财政投入经费不足。虽然区财政在每年年初的预算中都支出了一部分经费用于开展全区的体育活动,但由于我区是湘潭市的中心城区、窗口城区,经常要配合市委、市政府举行一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参加群体活动的人群逐渐增多,我区组织的活动也相应增多,活动经费也大大超支。
(3)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急需加强。
主要是我区无体育场(馆),全区各乡、镇、场、街道文体站在人员、场地、设施等方面均未达到“体育法”和“条例”中关于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已不能适应目前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活动需求。
(4)体育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河东地区37家电脑体育彩票网点管理权全部都在市体育彩票中心,我区管辖范围内没有一家电脑体育彩票经营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六章第四十三条和第四章第三十条的规定,公益金分配应下拨到县、市、区,但市体育彩票中心每年在经费的分配上不合理,管理上不明确。
三、学校体育工作有关情况
1、学校体育设施简陋、缺少资金。主要表现为:一是全区没有一所学校有大型的体育场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场地的限制;二是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器材简单陈旧,由于
缺少资金,都没有更新,都不能满足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的需求。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较好。目前,全区所有的学校都按要求对学生实施了体质健康标准。
3、开设体育课和开展多种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目前,全区中小学校每天都开设了两课两操,同时每年都定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如: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全区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全区中小学生篮球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我区发现和培养了不少的体育苗子,表现突出的还被区业余体校选送到市体校,为我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了一定的贡献。
四、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
近年来,岳塘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丰富多彩,如两年一次的全区职工运动会和“韶力杯”职工篮球赛、每年两次的全区老年门球赛、每年6月的全民健身展示月活动、农村(社区)龙狮腰鼓大赛等,其中的不少活动已成为岳塘区群众体育的特色和品牌。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我们分别在银海广场和东方红广场举行了岳塘区“全民健身展示日”启动仪式,来自全区各乡、镇、街道共30支代表队2000余人的队伍参加表演。为提倡全民健身,我们每年计划培训50名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举办了全区大众广播体操培训班。特别是去年在东方红广场举行的“全民健身与
奥运同行”启动仪式岳塘区专场,来自全区各单位的龙狮、腰鼓、军鼓、威风锣鼓共65支队伍近万余人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表演。活动共分为百龙千狮闹莲城、千人腰鼓迎奥运、千人秧歌庆新年、千人广播体操表演、全民健身万人行健步走五个环节,为喜迎2008年北京奥运会、打造“新三区”演绎了一台精彩的群众文体大戏。
现在,我区群众参与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像东方红广场、银海广场、菊花塘公园、物探大队前坪、步步高广场等公共场所,早晚都能看到不少群众自发地参加体育锻炼,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跳扇子舞、有的跳健美操……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在全区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总之,回顾我区近年来的体育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我们相信,有省、市有关领导的关心指导,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还有全区体育工作者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拼搏,为构建打造新三区,建设新岳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对体育法执法检查的调研报告
关于体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2011年工作安排,5月17日由区人大主任张勇为组长,副主任郭伟联为副组长及部分委员和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对我区体育法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听取了区政府及文体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工作情况,实地察看了新体路办事处恩和路社区、集宁二中、三中、工农路小学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施等,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在贯彻落实《体育法》工作中,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目的,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和互相促进的原则,在全区上下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1、建立专门组织机构,确定工作制度。2008年成立了由集宁区分管副区长为组长,40个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集宁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八办一乡一镇以及各社区、行政村都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并都配备了兼职体育干部共101人,专职干部9人。区政府制定了体育市场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制定了2011年—2015年集宁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上下级有关部门之间签订了体育工作管理责任书,把体育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议事日程,并作为年终考核内容。
区政府还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老年体育协会、农牧民体育协会。同时,在全区范围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棋牌、钓鱼、篮球等体育协会。各协会都建立了协会章程,从而有利地推进了各项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
2、认真学习、宣传《体育法》。区政府及文体局把《体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对分管体育
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学习培训,增强了体育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另外,还利用电台、电视台、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进行对《体育法》的宣传。每年8月8日,区政府组织7000人以上在中心广场开展声势浩大的体育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上万份,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了解体育、热爱体育。
3、认真开展社会体育活动。区政府及文体局坚持体育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在全区广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广大市民不仅就近在本社区、行政村活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还有长年坚持在人民公园、虎山公园、中心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除举行一次大型乡镇农民体育运动会比赛,区机关党委“七一”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友谊比赛。区工会利用“五一”劳动节组织机关干部、群众进行爬山等竞赛活动。老干局利用“九月九日”老年节开展门球、棋类等趣味活动。各办事处、社区、行政村、部分企业每年也坚持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综合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100多次,全区形成了开展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在我区掀起了乒乓球锻炼、比赛活动的热潮,大部分机关、单位和私企公司都设置乒乓球场地,全区仅专业场地达到10余处,参加乒乓球锻炼的近5000人以上。
4、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区政府在探索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将体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围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成立由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体卫艺领导小组、《33211工程》领导小组(33211工程包括3课<音、体、美>,3操<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2课<体育活动、科技活动>,11<一次运动会,一次艺术节>)。全区中小学校都加强了对体育工作领导,有一名分管副校长专抓此项工作,有力地推进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学校坚持每年组织开展1—2次运动会。集宁区坚持每年举办1—2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
会和中小学生冬季越野赛。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的常抓不懈,体育活动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使中小学生体质得到全面提升。我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33211工程优秀达标单位”、乌兰察布市“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去年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自治区体育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还被乌兰察布市评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单位”、“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等奖项。
集宁区的体育工作在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了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有管理。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的大小型体育活动,都组织动员社会各界赞助资金,从而在全区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为打造“体育强区”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同时,区政府对大型的体育活动,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去年举行的中学生运动会,拔付了140万元的配套资金。
二、存在的问题
1、学习、宣传《体育法》力度不够,广大市民了解不多、不深,部分市民对体育活动不重视;
2、全区体育场所、设备严重不足,仅有的一些设备器材损坏严重;
3、体育活动设备器材管理职责不明确;
4、体育经费投入不足,部分体育活动不能有效地开展,影响部分体育项目工程的建设。
5、体育人才匮乏,影响到各项体育工作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培训,并以多种形式加大对《体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区政府要尽快解决体育工作的人员编制、经费、办公设施等问题,按照市体育局的要求,全民健身体育经费平均每人达到一元的标
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工作方面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好各体育协会的作用
3、文体局要认真细致做好接收工作,尽快进入角色,迅速组织开展好全区各项体育活动。
4、目前一部分中小学校操场小,二中、工农路小学等学校操场被家属房占去不少,区政府要协调解决(置换),扩大操场面积。集宁三中操场利用率很高,每年中小学运动会及其他大型体育活动经常在该校举行,要尽快整修地面、增加体育设施及活动器材。
第三篇:税收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税收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检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麦积区地税局,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先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在岗干部职工116人,下设4个管理分局和6个税务所,机关内设6个科室和3个直属单位。
目前,我局管辖4274户纳税人,其中企业1230户,个体工商户3044户。2011年1-6月各项收入累计入库24977万元,占全年计划的52.4%,同比增收6131万元,增长32.53%。
近年来,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聚财为国、收税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以构建‚和谐地税‛为主题,以规范税收管理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地税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税收执法工作情况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依法治税作为地税工作的灵魂,坚持依法征收,强化执法监督,优化纳税服务,不断规范税收执法,促进了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坚持依法治税,树立科学的税收法治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尽最大努力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于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中心工作。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独立行使执税收法权,树立执法权威。一方面注重涉税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文件出台;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对地税征管执法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大力开展税收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向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税法,不断提高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
二是严格依法征税,提升收入质量。我们牢牢把握收入任务这个中心,坚持‚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深入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收入纪律,坚持‚四个不准‛,即:不准预借预缴、不准串换级次、不准贷款集资缴税、不准转移税款。同时加大清理欠税力度,制订清欠计划,建立清欠责任制,责任到人,落实到户,通过实施以票控税、加强税银协作、加收滞纳金
和对欠税进行公告等办法,清缴陈欠,控制新欠。近年来依法公告欠税?次?户,清缴欠税?万多元。
三是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牢固树立‚不落实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在税源紧、任务压力大的情况下,仍不折不扣地落实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岗再就业,促进民生改善。2006-2010年共为135户企业,292户个体户减免税款13031万元。
四是规范税务行政许可、审批,坚持依法行政。一是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大力宣传、学习《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省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和上级有关税务行政许可文件的要求,遵循许可项目和程序正确办理各项税务行政许可,严格税务行政许可用章登记管理。二是认真落实‚两个减负‛,积极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精简行政审批,切实提高税务行政效能,着力在简政放权、减负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整合办税厅窗口职责,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审批责任,实现审批流程的再造,依托信息化手段,变审批前的层层审查,为审批后的监督稽核,切实减轻基层和纳税人不必要的负担。
(二)坚持‚阳光办税‛,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税收管理规律,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行政执法权的运行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良性运作之中。
一是强化税源分析。健全税源管理统计分析制度,深入开展税源分析调查,着重分析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定期采集和分析税源管理数据,按照行业、重点企业、税种等对所辖税源实施结构分析监控,全面掌握重点税源现状,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执法中的问题,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强税源管理。严格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定期巡查、定期核对、定期传递制度、定期公告制度,强化新开业户、未达起征点管理和停歇业管理。
三是不断深化纳税评估。按照‚一窗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纳税申报真实性做进一步审核评估,采取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建立岗责、反馈、督查、考核‚四项机制‛,实行税收管理员和专职评估人员两级纳税评估制度,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纳税评估。
四是积极探索普通发票管理办法。全面推广使用‚有奖发票‛,对普通发票存根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以票控税‛的作用。
(三)坚持规范创新,健全科学严密的监督机制。根据规范执法的标准,全面、科学确定考核指标。制定严密、高效的监督考核办法。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效率,保障监督考核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公正性。一是创新网络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公
文处理、FTP三个系统,探索并实施了执法监督网络运行体系。二是创新监督载体,实施跟踪问效。在严格内部考核监督的基础上,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广泛接受外部监督,提高税收执法的透明度。我们着重检查地税干部在税收执法各个环节中,有无违反规定,或执法不到位的现象。今年我们还组成‚暗访组‛,深入纳税人中,查访地税干部的执法和服务情况,促进地税干部廉洁和高效执法。
(四)坚持执法考评,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一是积极落实行政执法(管理)责任制。细化执法岗位,明确工作要求,严格评议考核,实行每季一考核,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征收纳税人和社会的意见,对执法过错行为认真落实责任追究,明确责任划分标准,明确追究范围。二是积极探索创新税收内部执法检查规范化管理。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总局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55项执法检查内容分别制订了具体的检查口径及标准,并明确检查方法。三是通过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广大地税干部的法制意识、程序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系统内初步形成了执法讲依据、工作依程序、办事论责任的良好风气,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执法更为严谨规范。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税收执法队伍建设。我们按照注重综合素质、提升执法能力、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全员
培训的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格局。全体干部的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税收执法工作得到了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总的来说,我局近年来的税收执法工作在市局的高度重视和区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和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真诚欢迎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为我们指出不足。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完善措施,再加力度,不断开创我局依法治税工作的崭新局面,为推动地税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加强学习全面落实
努力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和谐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根据忻州市人大《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后的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情况
2006年9月1日国务院重新颁布《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县把《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作为重点工作,创新方法,拓宽渠道,把学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抓学习,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县及时召开会议,对学习宣传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积极领会内涵,广泛宣传贯彻。征订《义务教育法》学习资料1000余份,确保每三个教职工至少征订一份《义务教育法》学习资料。2007年4月28日,组织全县教育系统所有干部职工参加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2007年普法考试。通过狠抓《义务教育法》的学习理解,全县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强化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意识。二是抓宣传,营造氛围。全县中小学通过在学校显眼位臵张贴宣传版画、悬挂宣传条幅、开辟宣传专栏,组织家长会等形式,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让《义务教育法》进家庭,使孩子的父母(监护人)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06年9月7日和12月4日,分别在县影剧院门前和评梅广场举行《义务教育法》学习宣传活动,两次共印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县领导亲自带队,走上街头,下发资料并认真咨询服务,广泛向社会宣传《义务教育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抓落实,解决问题。全县上下对照《义务教育法》要求,认真检查各学校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梳理出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学校能够解决的,提出整改方案及措施,及时进行了整改;对于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县教育部门,协调有关部门,抓紧解决;对于教育部门无力解决的问题,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
新《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以来,我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宣传工作,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学校教职工、家长对《义务教育法》的认识,使他们深入了解这部法律的基本内容、特别是新修订的有关规定,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树立依法治教的观念,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更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县义务教育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落实情况
多年来,县政府始终把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柱来抓,确保教育投入稳步提高,努力实现“三个增长”。2006年全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1822万元,比上年的9893万元,增长19.5%;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为21720万元,比上年的17879万元,增长8.42%,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幅度比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高11.08个百分点。全县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比2005年分别高出376元和338元,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比2005年分别高出7.1元和8.8元。2006年全县应征城市教育费附加240万元,实征240万元,全部用于教育投入。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国家、省、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县积极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
1、基本情况。
我县在2月5日召开平定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会议。会议就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做了安排部署。县政府按分担比例积极筹措资金,足额预算安排,并及时下拨,各学校在春季开学前办学经费全额落实到位,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正常运转。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教职工工资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经费等四大项。我县教职工工资在2006年已经上收到县,实行以县统筹,基本工资和政策性津贴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统一发放到银行开设的教师工资帐户,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全县教师工资无拖欠。根据中央要求,我县从2007年春季开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生都要免除学杂费,免学杂费标准为农村小学生每人每年107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41元;县镇小学生每人每年148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82元。按照中央要求,我县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免学杂费资金,中央承担60%,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8%,县级承担12%。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中央承担50%,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15%,县级承担15%。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进行生活费补助的资金,由市、县政府承担。根据以上情况测算,我县2007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预算资金分别为640.53万元和942.04万元,总计1582.57万元,其中按分担比例县财政应承担189.9万元,已全部纳入今年财政预算。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县教育局和财政局对编制预算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对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计作了系统培训。目前,全县中小学2007年预算试编工作已经完成。
针对部分学校违反国家要求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统一了中小学在校时间;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严格按国家规定要求开全、开足各类课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针对县城东关学校校舍年久失修、教学用房紧张的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使用传统火炉取暖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县政府研究决定,在2007年投资近3300余万元实施东关学校危房搬迁建设工程和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取暖改造工程,并纳入2007年县政府为民承诺的十二件惠民实事,年终完成;针对实验小学学生体育活动场地缺乏的问题,新建150米跑道的操场,进一步完善实验小学配套设施,改善县直学校办学条件。
2、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保证工作正常开展。首先是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制定了《平定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其次是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懂教育、会管理的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了工作人员;第三是明确规定,县财政部门承担资金调度和拨付的责任,教育部门承担资金的落实和安排责任;第四是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新机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先后转发了《阳泉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管理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实施方案》、《阳泉市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从而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我县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列入全县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召开各种大小会议,发放宣传卡片,张贴宣传画,制定固定的宣传牌(窗),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这项惠民政策,使这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县长王银旺亲自写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就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印发50000多份发放到了学生家长手中,对于收费的内容和项目,县教育局印制了收费“明白卡”,要求学生及家长了解政策,明白交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发放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卡片100000多张,在各乡镇政府、学校、村委会及其他公共场所悬挂大型的宣传横幅180余幅,书写标语80余条,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文章10余篇。
(3)组织学习,正确把握精神实质。一是教育局、财政局派专门人员参加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会,系统地学习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二是教育局对各中小学校长和局机关干部进行了培训;三是各中小学计划在开学工作会上,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和内容。从而使广大中小学校长、专业人员和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4)及时拨付,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行。截至目前,我县2007年春季免学杂费经费320.2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9.13万元,省级补助59.71万元,市级分担24.6万元,县级分担35.11万元,并增加县城学校补助标准与“一费制”差额21.7万元),已按要求由中央、省特设专户拨入县教育局,县教育局已下拨各级学校。我县2007年春季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的资金471.0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66.58万元,县级安排304.44万元),中央补助的166.58万元已经下拨到各级学校,县级安排部分用于县直小学、初中的公用经费63.44万元已下拨到学校,其余用于农村中小学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41万元因未下拨到县,暂未下拨。(我县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标准是按照省定农村小学每生每年100元、初中每生每年142元,县直小学每生每年186元、初中每生每年225元的标准安排的)。我县2007年春季用于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经费17.62万元(其中市级8.81万元,县级8.81万元),已采取“直通车”发放的办法,直接发至学生和学生家长手中。
目前,县教育局已将上述资金按标准要求全部安排到各级学校,确保了专款专用,杜绝了挪用、挤占和平调现象的发生。
(5)大力救助,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我县按照国家规定,严格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我县春秋两季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总额为203.14万元。其中,共有6629名中小学生享受“两免”,共免杂费62.26万元,免教科书费67.48万元,有881名中小学寄宿生享受“一补”,共补助生活费35.24万元;县城中小学有2360名学生享受“两免”,补助金额21万元。有4068人享受阳泉市万名贫困学生免杂费补助38.16万元。与此同时,县政府从2005年开始,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使每个孤儿学生能够象普通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享受快乐生活。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各项指标都达到并超过了标准要求,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达标县”和“两免一补工作先进县”。
(6)规范运作,有效杜绝教育乱收费。我县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收费工作的文件精神,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坚持收费公示、进行收费监督,实行中小学收费工作一票否决制,凡出现乱收费问题的学校取消当评选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的评选资格,取消校长和直接责任人的评模、评优、评职、晋级资格,并要对有关人员给予纪律处分。近年来全县中小学收费工作秩序良好,行为规范,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有效地遏制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2006年我县被评为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今年,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新要求,我县对教育收费作了更加明确、具体和严格的要求,全县小学、初中按“一费制”标准只能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寄宿制学校按省规定收取的住宿费,待市补助资金到位后全额退还学生,其他缴费项目全部取消。
三、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义务教育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其配臵是否合理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确保十六大提出的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实现,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有效的资源配臵和政策调控缩小差距,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点任务。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包括教育投入、办学基本条件、教师等方面的问题。从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育规模偏小。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县城学校建设面临紧迫任务。针对上述问题,我县一手抓均衡、一手抓发展。
首先是想法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连续4年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达到了58000平方米,其中新建学校27所,改扩建26所,维修26所,总投资达3165.85万元,实现了全县校舍无危房,200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县”。2006年列入省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项目的11所学校,除岔口中学学生宿舍在建外,其余项目全部完工。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实验小学扩建、平定一中塑胶操场和教学楼新建、平定三中暖气和厕所改建、平定二中食堂改造,青少年活动中心、平定职高实训楼新建、机关幼儿园新建等工程,进行了中小学体育器材、初中理化生仪器配套,新建、改建了12个标准操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
其次是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近年来,我县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发展。截至目前,中小学城域网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农村远程教育工程6月底完工后,我县农村小学配备的计算机教室将由原来的44个增加到67个,新增计算机411台,生机比将高于义务教育标准化要求,达到16.3/1。全县所有农村教学点将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所有农村小学将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初中将全部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县教育信息化将跨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是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几年来,我县一直本着“加强小学,调整初中,巩固高中”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采取“扩、改、撤、并、摘”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加强薄弱学校建设。2006年,共撤并14所,其中撤除小学3所,合并教学点11个,复式校由原来的27所调整为13所,非完全小学由14所调整为13所,完全小学由原来的126所增加为132所。办学规模逐步增大,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有效整合。同时,继续大力兴办寄宿制小学,目前我县共有2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从2005年开始,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加快城乡教师交流。2006年全县共有169名中小学教师下乡支教,其中全职支教21人,兼职支教148人。定期组织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到全县农村中小学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长效性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提高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平定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从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编制管理、素质要求的岗位职责、继续教育、考评和奖惩、考勤管理、录用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全县2964名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7.5%。
教育发展环境的稳定和谐与常规管理的到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中考成绩综合评比多年来稳居阳泉市首位,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2005年,高考首批达线540人,有四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2007年全县高考再创辉煌,首批达线502人,平定一中学生赵永胜以653分摘取山西省文科状元桂冠。
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今后,县政府在确保新机制顺利实施的同时,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依法治教,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00七年六月
第五篇:矿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山东王晁煤电集团 新宏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矿产资源执法大检查和集中整顿
汇 报 材 料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为深入扎实推进“打非治违”和集中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根据枣庄市国土资源局枣国土资发[2013]40号《关于开展矿产资源执法集中整顿的通知》、枣国土资发[2013]217号《关于对各区矿产资源执法大检查和集中整顿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和台国土资发[2013]17号的文件精神,为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我公司按照文件内容进行了“依法办矿、违法开采”等问题的自查自纠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现将我公司开展矿产资源执法大检查和集中整顿两项工作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活动工作的领导,确保矿井依法安全生产,公司成立矿产资源执法检查领导小组、集中整顿领导小组等机构:
组 长:侯贺金
副组长:马华祥、张勇、王华生、孔德新、苗永生
成 员:羊衣红、李建强、郑修海、杨建峰、潘成峰、赵军、王明永、王纯亮、曹久强、王鹏、姚焕伟、厉洪卫、林化永、王雷、王玉宝、李彬、栗广杰、王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术科,羊衣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并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与整改。
二、矿井生产情况
新宏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东王晁煤电集团,位于山东省韩台煤田中部的新河涯井田,地处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新河涯村,行政区划隶属台儿庄区政府,由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承建,为国有控股的地方煤矿。
矿井于2000年11月开始施工建设,2003年11月正式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24.3年。矿井目前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一水平,主采山西组2、3煤层,二水平开拓延深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并通过了枣庄市煤炭局试生产验收,主要开采上石炭系太原组9煤、14煤。
截至2012年12月31日,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916万吨,基础储量339.6万吨,可采储量367.4万吨,剩余服务年限8.2年。
2013年1~9月份实际动用矿井资源储量21.12万吨,采出量19.65万吨,矿井回采率达到93%。
工作面动用资源储量18.06万吨,采出量17.79万吨,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8.5%。
三、依法办矿情况
1、矿井“五证一照”齐全,均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其中,采矿许可证证号:C***0070556,有效期自2010年7月19日~2020年7月19日;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鲁)MK安许证字【(2004)2-035】,有效期自2012年2月28日~2015年2月28日;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203704051017,有效期自2012年3月31日~2015年2月28日;矿长资格证证号:12037010610718,有效期自2012年8月 7日~2015年8月7日;矿长安全资格证证号:MK370612783,有效期自2012年8月7日~2015年8月7日;营业执照证号:***,有效期自2002年3月8日~2032年3月7日。各种证照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年审和延续,无延期办理或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
2、严格坚持图纸交换制度。按要求定期向上级国土部门报送真实有效的各种图纸、资料,积极配合上级各类监督检查。
3、以开展执法大检查和集中整顿为契机,建立并完善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4、继续严格坚持依法办矿、依法开采的管理理念,认真落实规范和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措施,加强矿法学习,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他法规进行采矿经营活动,严格在采矿许可证规定范围内组织生产,无超层越界和滥挖乱采行为。杜绝了违法违规生产现象。
5、加强储量管理,配齐专职储量管理人员,及时上报各类储量报表,健全各类储量台帐。杜绝了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奖惩制度。
6、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于2008年10月份利用韩庄运河清挖的良机,及时购买土方对地表塌陷区进行有效的回填,累计完成对1#、3#塌陷坑76万立方米的回填工作。确保矿井可持续健康发展。
7、及时足额交纳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价款等费用,无拖欠。
四、落实矿产资源执法大检查和集中整顿的主要措施
1、严格贯彻并认真落实省、市政府及各级安委会和国土资源厅关于安全生产和矿产资源执法大检查文件精神,以及市局矿产资源执法集中整顿工作的各类文件。进一步健全矿产资源管理机构,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
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回采率控制和验收制度,以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储量变动审批报告制度》、《煤炭资源回收率考核办法》、《回采率考核奖惩办法》等多项举措,使得资源开发有章可循,为矿井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优化采场开拓布局,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损失
一是加强地质构造规律研究,科学留设保护煤柱。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尽量回收煤炭资源。采用一切先进的物探方法,先后在2112工作面、3114工作面进行了找煤,充分查明地质构造分布情况,大大地缩减了部分呆滞煤量,仅此一项,矿井共多回收煤炭资源八万余吨。
二是合理布置工作面,减少留设三角煤。受大小断层等地质条件的限制,采区范围内总有一定数量的三角煤无法采出,不但降低了回采率,而且留下自然发火隐患。为此,我公司根据构造变化灵活布置工作面,运用走向和倾斜长壁采煤法结合,将三角煤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是加强地质构造带的资源回收,以此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3114工作面内地质构造较多,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地质分析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3、加大科技投入,把提高煤炭回采率作为长远工作抓实抓好 积极进行“河下”采煤研究,解放“河床”压煤。我公司井田范围内村 庄和河流压煤量达200多万吨,是制约回采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经过多方论证,对河床下采煤进行可行性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对伊家河下煤层进行回采,不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大大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4、严格现场管理,堵塞环节漏洞。实现在煤炭回采中“颗粒归仓” 首先,对工作面采高进行严格规定,禁止留顶煤开采,回采率考核人员不定时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工作面采取吊挂挡煤皮等措施加强浮煤回收;交班前必须将浮煤清理干净。切实做到应采尽采、应收尽收。其次,加强检查验收。每月三旬定期组织地测、安全、生产、调度等职能科室,对每一个头面进行检查验收;对达不到回采率指标要求的,按文件规定追究工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5、制定严格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每年汛期前,针对矿井处于两河之间,地表比较低洼的地理特点,每年制定下发《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定期对地表塌陷区进行专门的巡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理。同时,制定汛期专人值班制度,组建防汛专职队伍,24小时坚守矿区,为矿井平稳、安全度汛打下坚实的基础。
6、加强采矿权使用和管理,有效地防止了违法用地等违规行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采矿权管理制度。
7、严格落实2013市政府关于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治理专项整治工作的会议精神,积极进行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保证矿井文明生产、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
8、认真按要求及时制定并上报了《2013年“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自查报告》、《2013年“打非治违”暨集中开展矿产开发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自查自纠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权管 理和依法用地等工作的自查自纠报告》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将依法办矿、绿色开采推到了更高的层次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矿在矿产资源执法大检查和集中整顿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工作,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随着矿井开拓延深,地质和水文条件更加趋于复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将逐渐增大,但我们会以这次督查为契机,严格按照《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继续坚持依法开采,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矿井安全、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新宏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