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劳动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乡劳动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乡劳动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我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依法监督下,经过强化学习和广泛地宣传动员,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为先导,以规范行为、创设条件、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乡前段时间劳动法的贯彻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宣传贯彻《劳动法》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组织保障。
劳务输出业是双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到双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对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双江政发[1998]5号、[20xx]11号、[20xx]5号[20xx]4号等相关文件,专门成立了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和双江乡发展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等相关领导机构。这些文件和领导机构为我乡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强化学习,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加强《劳动法》的宣传力度,我们将《劳动法》列入机关干部政治学习的内容,并举行培训班给各村定补干部上课,学习《劳动法》的有关知识。其次,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劳动执法车2次、宣传标语100多条、墙壁板报5期次。让人民群众都能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地位、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劳动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二、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
近几年来,我乡劳动保障站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成立了双江乡劳动法维权小组,从司法、劳动、公安、国土和企业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由劳动保障的分管领导为组长,劳动保障站站长为副组长,专门抓好这项工作。由于劳务输出业是双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外务工人员数目达全乡劳动人口的半数之多,因此双江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重点在于保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近年来,乡劳动法维权小组每年都要负责处理在外务工人员的一些工伤事故和劳资纠纷等各种问题,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较好地维护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乡劳务输出业的健康发展。在抓好工作重点的同时,我们也没有放松对在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乡人大和劳动保障站多次对有关企业进行劳动用工检查,强化了用工单位合同管理的意识,有效地保护了在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
我乡从94年开始,全乡群众投保民政开办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4000多人次,金额达40万元左右,现在已有100人左右发给了养老保险金。随着形势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及劳动法律意识的增强,除机关事业单位投保养老保险以外,一些个体经营者、企业老板也纷纷加入到养老保险的行列,特别是20xx年,我乡超额完成征收分配的失业保险任务,成绩名列各乡镇前茅。今年我们除认真宣传劳动法的各项政策外,重点是认真负责完成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再一次面向农村、个体、工商企业的保险费征缴,扩大保障范围,使全乡人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四、促进就业工作情况
双江没有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也很少,在促进就业方面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为此,我乡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使我乡农村劳动力能够在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中培有所学、学有所用。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摸清了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转移就业农民工的素质技能情况和就业情况以及培训需求情况,为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认识,营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发动。一是印发宣传资料500余份,分发到各村各户和农民群众手中。二是利用横幅标语、墙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专题宣传。三是利用宣传车在全乡范围内巡回宣传等。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目的、意义、作用、政策和科技致富、培训创业致富等先进典型以及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宣传和引导,充分让农民群众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就业趋势和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是党和国家切实关心和帮助他们大好事的认识,消除部分农民“等、靠、要”的思想,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学知识、学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起良好的“学技能、强素质”的氛围。几年来,我乡建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组织举办了15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对3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了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促进了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变,劳务输出收入稳步增加。
五、劳动执法监督和执法环境的有关情况
开展劳动执法监督,是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乡大力改善执法环境,加强劳动执法监督,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定期的乡镇企业用工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法的用工合同,杜绝了使用童工的现象,规范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二是开展工资清欠行动,通过调查了解,对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用人单位发出整改通知,督促用人单位及时足额地发放工资,规范了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三是帮助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努力做到依法行政,使用人单位能照章办事,以制度化管理代替日常管理;四是不定期的对各用人单位进行抽查,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检查,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
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不仅是坚持党的执政为民方针的现实需要,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几年来,我们在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保障站的工作经费不足,以至于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二是劳动保障方面的宣传教育还不是十分到位,部分劳动者不能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正当的合法权益;三是劳动执法监察力度不够,有些企业没有及时足额的为职工上交社会保险费。这些困难和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杨正午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工作实效,努力做到“三个推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用工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推进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第二篇:乡劳动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乡劳动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我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依法监督下,经过强化学习和广泛地宣传动员,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为先导,以规范行为、创设条件、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乡前段时间劳动法的贯彻
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宣传贯彻《劳动法》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组织保障。劳务输出业是双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到双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对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双江政发[1998]5号、[2001]11号、[2004]5号[2005]4号等相关文件,专门成立了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和双江乡发展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等相关领导机构。这些文件和领导机构为我乡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强化学习,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加强《劳动法》的宣传力度,我们将《劳动法》列入机关干部政治学习的内容,并举行培训班给各村定补干部上课,学习《劳动法》的有关知识。其次,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劳动执法车2次、宣传标语100多条、墙壁板报5期次。让人民群众都能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地位、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劳动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二、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
近几年来,我乡劳动保障站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成立了双江乡劳动法维权小组,从司法、劳动、公安、国土和企业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由劳动保障的分管领导为组长,劳动保障站站长为副组长,专门抓好这项工作。由于劳务输出业是双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外务工人员数目达全乡劳动人口的半数之多,因此双江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重点在于保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近年来,乡劳动法维权小组每年都要负责处理在外务工人员的一些工伤事故和劳资纠纷等各种问题,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较好地维护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乡劳务输出业的健康发展。在抓好工作重点的同时,我们也没有放松对在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乡人大和劳动保障站多次对有关企业进行劳动用工检查,强化了用工单位合同管理的意识,有效地保护了在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
我乡从94年开始,全乡群众投保民政开办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4000多人次,金额达40万元左右,现在已有100人左右发给了养老保险金。随着形势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及劳动法律意识的增强,除机关事业单位投保养老保险以外,一些个体经营者、企业老板也纷纷加入到养老保险的行列,特别是2004年,我乡超额完成征收分配的失业保险任务,成绩名列各乡镇前茅。今年我们除认真宣传劳动法的各项政策外,重点是认真负责完成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再一次面向农村、个体、工商企业的保险费征缴,扩大保障范围,使全乡人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四、促进就业工作情况 双江没有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也很少,在促进就业方面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为此,我乡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使我乡农村劳动力能够在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中培有所学、学有所用。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摸清了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转移就业农民工的素质技能情况和就业情况以及培训需求情况,为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认识,营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发动。一是印发宣传资料500余份,分发到各村各户和农民群众手中。二是利用横幅标语、墙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专题宣传。三是利用宣传车在全乡范围内巡回宣传等。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目的、意义、作用、政策和科技致富、培训创业致富等先进典型以及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宣传和引导,充分让农民群众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就业趋势和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是党和国家切实关心和帮助他们大好事的认识,消除部分农民“等、靠、要”的思想,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学知识、学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起良好的“学技能、强素质”的氛围。几年来,我乡建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组织举办了15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对3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了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12全文查看
第三篇:乡劳动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我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依法监督下,经过强化学习和广泛地宣传动员,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为先导,以规范行为、创设条件、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乡前段时间劳动法的贯彻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宣传贯彻《劳动法》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组织保障。
劳务输出业是双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到双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对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双江政发[1998]5号、[2001]11号、[2004]5号[2005]4号等相关文件,专门成立了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和双江乡发展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等相关领导机构。这些文件和领导机构为我乡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强化学习,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加强《劳动法》的宣传力度,我们将《劳动法》列入机关干部政治学习的内容,并举行培训班给各村定补干部上课,学习《劳动法》的有关知识。其次,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劳动执法车2次、宣传标语100多条、墙壁板报5期次。让人民群众都能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地位、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劳动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为深入贯彻执行《劳动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二、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
近几年来,我乡劳动保障站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成立了双江乡劳动法维权小组,从司法、劳动、公安、国土和企业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由劳动保障的分管领导为组长,劳动保障站站长为副组长,专门抓好这项工作。由于劳务输出业是双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外务工人员数目达全乡劳动人口的半数之多,因此双江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重点在于保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近年来,乡劳动法维权小组每年都要负责处理在外务工人员的一些工伤事故和劳资纠纷等各种问题,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较好地维护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乡劳务输出业的健康发展。在抓好工作重点的同时,我们也没有放松对在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乡人大和劳动保障站多次对有关企业进行劳动用工检查,强化了用工单位合同管理的意识,有效地保护了在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
我乡从94年开始,全乡群众投保民政开办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4000多人次,金额达40万元左右,现在已有100人左右发给了养老保险金。随着形势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及劳动法律意识的增强,除机关事业单位投保养老保险以外,一些个体经营者、企业老板也纷纷加入到养老保险的行列,特别是2004年,我乡超额完成征收分配的失业保险任务,成绩名列各乡镇前茅。今年我们除认真宣传劳动法的各项政策外,重点是认真负责完成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再一次面向农村、个体、工商企业的保险费征缴,扩大保障范围,使全乡人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四、促进就业工作情况
双江没有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也很少,在促进就业方面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为此,我乡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使我乡农村劳动力能够在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中培有所学、学有所用。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摸清了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转移就业农民工的素质技能情况和就业情况以及培训需求情况,为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认识,营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发动。一是印发宣传资料500余份,分发到各村各户和农民群众手中。二是利用横幅标语、墙报、宣传
第四篇:税收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税收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检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麦积区地税局,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先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在岗干部职工116人,下设4个管理分局和6个税务所,机关内设6个科室和3个直属单位。
目前,我局管辖4274户纳税人,其中企业1230户,个体工商户3044户。2011年1-6月各项收入累计入库24977万元,占全年计划的52.4%,同比增收6131万元,增长32.53%。
近年来,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聚财为国、收税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以构建‚和谐地税‛为主题,以规范税收管理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地税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税收执法工作情况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依法治税作为地税工作的灵魂,坚持依法征收,强化执法监督,优化纳税服务,不断规范税收执法,促进了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坚持依法治税,树立科学的税收法治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尽最大努力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于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中心工作。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独立行使执税收法权,树立执法权威。一方面注重涉税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文件出台;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对地税征管执法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大力开展税收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向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税法,不断提高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
二是严格依法征税,提升收入质量。我们牢牢把握收入任务这个中心,坚持‚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深入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收入纪律,坚持‚四个不准‛,即:不准预借预缴、不准串换级次、不准贷款集资缴税、不准转移税款。同时加大清理欠税力度,制订清欠计划,建立清欠责任制,责任到人,落实到户,通过实施以票控税、加强税银协作、加收滞纳金
和对欠税进行公告等办法,清缴陈欠,控制新欠。近年来依法公告欠税?次?户,清缴欠税?万多元。
三是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牢固树立‚不落实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在税源紧、任务压力大的情况下,仍不折不扣地落实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岗再就业,促进民生改善。2006-2010年共为135户企业,292户个体户减免税款13031万元。
四是规范税务行政许可、审批,坚持依法行政。一是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大力宣传、学习《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省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和上级有关税务行政许可文件的要求,遵循许可项目和程序正确办理各项税务行政许可,严格税务行政许可用章登记管理。二是认真落实‚两个减负‛,积极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精简行政审批,切实提高税务行政效能,着力在简政放权、减负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整合办税厅窗口职责,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审批责任,实现审批流程的再造,依托信息化手段,变审批前的层层审查,为审批后的监督稽核,切实减轻基层和纳税人不必要的负担。
(二)坚持‚阳光办税‛,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税收管理规律,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行政执法权的运行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良性运作之中。
一是强化税源分析。健全税源管理统计分析制度,深入开展税源分析调查,着重分析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定期采集和分析税源管理数据,按照行业、重点企业、税种等对所辖税源实施结构分析监控,全面掌握重点税源现状,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执法中的问题,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强税源管理。严格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定期巡查、定期核对、定期传递制度、定期公告制度,强化新开业户、未达起征点管理和停歇业管理。
三是不断深化纳税评估。按照‚一窗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纳税申报真实性做进一步审核评估,采取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建立岗责、反馈、督查、考核‚四项机制‛,实行税收管理员和专职评估人员两级纳税评估制度,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纳税评估。
四是积极探索普通发票管理办法。全面推广使用‚有奖发票‛,对普通发票存根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以票控税‛的作用。
(三)坚持规范创新,健全科学严密的监督机制。根据规范执法的标准,全面、科学确定考核指标。制定严密、高效的监督考核办法。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效率,保障监督考核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公正性。一是创新网络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公
文处理、FTP三个系统,探索并实施了执法监督网络运行体系。二是创新监督载体,实施跟踪问效。在严格内部考核监督的基础上,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广泛接受外部监督,提高税收执法的透明度。我们着重检查地税干部在税收执法各个环节中,有无违反规定,或执法不到位的现象。今年我们还组成‚暗访组‛,深入纳税人中,查访地税干部的执法和服务情况,促进地税干部廉洁和高效执法。
(四)坚持执法考评,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一是积极落实行政执法(管理)责任制。细化执法岗位,明确工作要求,严格评议考核,实行每季一考核,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征收纳税人和社会的意见,对执法过错行为认真落实责任追究,明确责任划分标准,明确追究范围。二是积极探索创新税收内部执法检查规范化管理。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总局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55项执法检查内容分别制订了具体的检查口径及标准,并明确检查方法。三是通过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广大地税干部的法制意识、程序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系统内初步形成了执法讲依据、工作依程序、办事论责任的良好风气,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执法更为严谨规范。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税收执法队伍建设。我们按照注重综合素质、提升执法能力、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全员
培训的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格局。全体干部的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税收执法工作得到了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总的来说,我局近年来的税收执法工作在市局的高度重视和区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和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真诚欢迎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为我们指出不足。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完善措施,再加力度,不断开创我局依法治税工作的崭新局面,为推动地税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加强学习全面落实
努力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和谐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根据忻州市人大《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后的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情况
2006年9月1日国务院重新颁布《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县把《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作为重点工作,创新方法,拓宽渠道,把学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抓学习,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县及时召开会议,对学习宣传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积极领会内涵,广泛宣传贯彻。征订《义务教育法》学习资料1000余份,确保每三个教职工至少征订一份《义务教育法》学习资料。2007年4月28日,组织全县教育系统所有干部职工参加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2007年普法考试。通过狠抓《义务教育法》的学习理解,全县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强化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意识。二是抓宣传,营造氛围。全县中小学通过在学校显眼位臵张贴宣传版画、悬挂宣传条幅、开辟宣传专栏,组织家长会等形式,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让《义务教育法》进家庭,使孩子的父母(监护人)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06年9月7日和12月4日,分别在县影剧院门前和评梅广场举行《义务教育法》学习宣传活动,两次共印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县领导亲自带队,走上街头,下发资料并认真咨询服务,广泛向社会宣传《义务教育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抓落实,解决问题。全县上下对照《义务教育法》要求,认真检查各学校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梳理出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学校能够解决的,提出整改方案及措施,及时进行了整改;对于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县教育部门,协调有关部门,抓紧解决;对于教育部门无力解决的问题,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
新《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以来,我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宣传工作,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学校教职工、家长对《义务教育法》的认识,使他们深入了解这部法律的基本内容、特别是新修订的有关规定,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树立依法治教的观念,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更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县义务教育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落实情况
多年来,县政府始终把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柱来抓,确保教育投入稳步提高,努力实现“三个增长”。2006年全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1822万元,比上年的9893万元,增长19.5%;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为21720万元,比上年的17879万元,增长8.42%,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幅度比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高11.08个百分点。全县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比2005年分别高出376元和338元,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比2005年分别高出7.1元和8.8元。2006年全县应征城市教育费附加240万元,实征240万元,全部用于教育投入。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国家、省、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县积极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
1、基本情况。
我县在2月5日召开平定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会议。会议就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做了安排部署。县政府按分担比例积极筹措资金,足额预算安排,并及时下拨,各学校在春季开学前办学经费全额落实到位,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正常运转。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教职工工资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经费等四大项。我县教职工工资在2006年已经上收到县,实行以县统筹,基本工资和政策性津贴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统一发放到银行开设的教师工资帐户,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全县教师工资无拖欠。根据中央要求,我县从2007年春季开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生都要免除学杂费,免学杂费标准为农村小学生每人每年107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41元;县镇小学生每人每年148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82元。按照中央要求,我县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免学杂费资金,中央承担60%,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8%,县级承担12%。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中央承担50%,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15%,县级承担15%。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进行生活费补助的资金,由市、县政府承担。根据以上情况测算,我县2007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预算资金分别为640.53万元和942.04万元,总计1582.57万元,其中按分担比例县财政应承担189.9万元,已全部纳入今年财政预算。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县教育局和财政局对编制预算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对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计作了系统培训。目前,全县中小学2007年预算试编工作已经完成。
针对部分学校违反国家要求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统一了中小学在校时间;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严格按国家规定要求开全、开足各类课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针对县城东关学校校舍年久失修、教学用房紧张的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使用传统火炉取暖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县政府研究决定,在2007年投资近3300余万元实施东关学校危房搬迁建设工程和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取暖改造工程,并纳入2007年县政府为民承诺的十二件惠民实事,年终完成;针对实验小学学生体育活动场地缺乏的问题,新建150米跑道的操场,进一步完善实验小学配套设施,改善县直学校办学条件。
2、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保证工作正常开展。首先是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制定了《平定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其次是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懂教育、会管理的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了工作人员;第三是明确规定,县财政部门承担资金调度和拨付的责任,教育部门承担资金的落实和安排责任;第四是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新机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先后转发了《阳泉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管理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阳泉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实施方案》、《阳泉市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从而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我县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列入全县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召开各种大小会议,发放宣传卡片,张贴宣传画,制定固定的宣传牌(窗),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这项惠民政策,使这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县长王银旺亲自写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就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印发50000多份发放到了学生家长手中,对于收费的内容和项目,县教育局印制了收费“明白卡”,要求学生及家长了解政策,明白交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发放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卡片100000多张,在各乡镇政府、学校、村委会及其他公共场所悬挂大型的宣传横幅180余幅,书写标语80余条,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文章10余篇。
(3)组织学习,正确把握精神实质。一是教育局、财政局派专门人员参加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会,系统地学习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二是教育局对各中小学校长和局机关干部进行了培训;三是各中小学计划在开学工作会上,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和内容。从而使广大中小学校长、专业人员和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4)及时拨付,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行。截至目前,我县2007年春季免学杂费经费320.2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9.13万元,省级补助59.71万元,市级分担24.6万元,县级分担35.11万元,并增加县城学校补助标准与“一费制”差额21.7万元),已按要求由中央、省特设专户拨入县教育局,县教育局已下拨各级学校。我县2007年春季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的资金471.0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66.58万元,县级安排304.44万元),中央补助的166.58万元已经下拨到各级学校,县级安排部分用于县直小学、初中的公用经费63.44万元已下拨到学校,其余用于农村中小学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41万元因未下拨到县,暂未下拨。(我县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标准是按照省定农村小学每生每年100元、初中每生每年142元,县直小学每生每年186元、初中每生每年225元的标准安排的)。我县2007年春季用于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经费17.62万元(其中市级8.81万元,县级8.81万元),已采取“直通车”发放的办法,直接发至学生和学生家长手中。
目前,县教育局已将上述资金按标准要求全部安排到各级学校,确保了专款专用,杜绝了挪用、挤占和平调现象的发生。
(5)大力救助,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我县按照国家规定,严格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我县春秋两季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总额为203.14万元。其中,共有6629名中小学生享受“两免”,共免杂费62.26万元,免教科书费67.48万元,有881名中小学寄宿生享受“一补”,共补助生活费35.24万元;县城中小学有2360名学生享受“两免”,补助金额21万元。有4068人享受阳泉市万名贫困学生免杂费补助38.16万元。与此同时,县政府从2005年开始,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使每个孤儿学生能够象普通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享受快乐生活。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各项指标都达到并超过了标准要求,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达标县”和“两免一补工作先进县”。
(6)规范运作,有效杜绝教育乱收费。我县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收费工作的文件精神,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坚持收费公示、进行收费监督,实行中小学收费工作一票否决制,凡出现乱收费问题的学校取消当评选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的评选资格,取消校长和直接责任人的评模、评优、评职、晋级资格,并要对有关人员给予纪律处分。近年来全县中小学收费工作秩序良好,行为规范,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有效地遏制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2006年我县被评为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今年,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新要求,我县对教育收费作了更加明确、具体和严格的要求,全县小学、初中按“一费制”标准只能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寄宿制学校按省规定收取的住宿费,待市补助资金到位后全额退还学生,其他缴费项目全部取消。
三、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义务教育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其配臵是否合理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确保十六大提出的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实现,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有效的资源配臵和政策调控缩小差距,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点任务。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包括教育投入、办学基本条件、教师等方面的问题。从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育规模偏小。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县城学校建设面临紧迫任务。针对上述问题,我县一手抓均衡、一手抓发展。
首先是想法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连续4年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达到了58000平方米,其中新建学校27所,改扩建26所,维修26所,总投资达3165.85万元,实现了全县校舍无危房,200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县”。2006年列入省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项目的11所学校,除岔口中学学生宿舍在建外,其余项目全部完工。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实验小学扩建、平定一中塑胶操场和教学楼新建、平定三中暖气和厕所改建、平定二中食堂改造,青少年活动中心、平定职高实训楼新建、机关幼儿园新建等工程,进行了中小学体育器材、初中理化生仪器配套,新建、改建了12个标准操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
其次是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近年来,我县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发展。截至目前,中小学城域网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农村远程教育工程6月底完工后,我县农村小学配备的计算机教室将由原来的44个增加到67个,新增计算机411台,生机比将高于义务教育标准化要求,达到16.3/1。全县所有农村教学点将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所有农村小学将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初中将全部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县教育信息化将跨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是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几年来,我县一直本着“加强小学,调整初中,巩固高中”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采取“扩、改、撤、并、摘”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加强薄弱学校建设。2006年,共撤并14所,其中撤除小学3所,合并教学点11个,复式校由原来的27所调整为13所,非完全小学由14所调整为13所,完全小学由原来的126所增加为132所。办学规模逐步增大,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有效整合。同时,继续大力兴办寄宿制小学,目前我县共有2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从2005年开始,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加快城乡教师交流。2006年全县共有169名中小学教师下乡支教,其中全职支教21人,兼职支教148人。定期组织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到全县农村中小学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长效性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提高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平定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从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编制管理、素质要求的岗位职责、继续教育、考评和奖惩、考勤管理、录用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全县2964名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7.5%。
教育发展环境的稳定和谐与常规管理的到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中考成绩综合评比多年来稳居阳泉市首位,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2005年,高考首批达线540人,有四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2007年全县高考再创辉煌,首批达线502人,平定一中学生赵永胜以653分摘取山西省文科状元桂冠。
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今后,县政府在确保新机制顺利实施的同时,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依法治教,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00七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