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

时间:2019-05-12 13:3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

第一篇: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

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

秀屿区下屿中学 肖军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可以从以下三

个方面入手解决:①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②拓宽观察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增加学生的写作储备。③改变评价方式,正面鼓励为主,维护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写作,教学,兴趣,素材,评价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课题。作文课上,学生们大多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结果呢?“拼”“揍”出来的东西当然是干瘪空洞,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师也无奈,只好指责学生太愚笨,埋怨学生基础太差。中学写作教学陷入了没有出路的“暗胡同”?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就是点亮在写作教学“暗胡同”里的一盏“明灯”!几年的写作教学实践,颇有一些收获,在这里,愿总结出来与同行们共享。

一、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动机和兴趣。兴趣一旦产生,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的动力源,创造性的火花就迸发出来。因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1、改变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写作质

量的高低。因此,教师要转变其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要改变“闭门造车”式的僵硬的教学模式,力求写作教学的“活”而“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必须努力做到“三让”:一是让出“命题”。改变过去的命题作文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主作文,甚至让学生参与到作文命题中来,提倡学生写“放胆文”。二是让出“讲坛”。要消灭传统的作文前指导,扭转过去教师一心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同化或影响学生思维的现象,让学生相互讨论,畅谈对题目的理解和构思,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激发其个性潜能。三是让出“课堂”。“闭门造车”式的教学已被证明不利于作文的个性化,个性化体验产生于生活之中,自然、社会是个性化作文的“温床”,只有走出课堂的活动才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培育出个性化作文之花。

2、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被禁锢,手脚被束缚,不敢越雷池半步,扼杀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曹文轩先生在《我的作文观》中,针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大量背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急切呼吁学生作文要“回归自我”。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精神,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现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时,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给学生“三个自主”:一是自主地选择材料。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写作上的个性化特征,不管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总是用统一的命题来进行作文,那只能是“有”则写点、凑点,“无”则编点、扯点,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必会丧失对作文的兴趣,甚至把作文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二是自主地抒发情感,情动于中,言发乎外。作文中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地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的是情感的真实而直接的流露,内心率性而自然的表白。三是自主地展现语言。有的同学喜用客观叙述,有的多带感情色彩,有的喜欢朴素自然,有的善用华丽词藻„„万紫千红才是春,极具个性的语言,能更好地体现写作者的个性和才华。

二、拓宽观察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增加学生的写作储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阅历浅,加上许多人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积累资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作文内容要丰富,作文质量要提高,就必须增加学生的素材储备。

1、向课文要素材。试想,从小学到现在,每位学生学过的课文何止百篇,课本中的素材就俯拾皆是,这不正是我们的写作之“米”吗?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把所读过的课文理一理,归一归类,就能建立一个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当然,积累素材不能只停留于“量”的积累,还要以自己的思想情感“激活”文本材料,扩大写作视野,丰富素材宝库。

2、向阅读要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订好阅读计划,确定阅读内容:如读《中学生语文报》、《作文报》、《中学生阅读》等报刊杂志,读教材推荐的名著,读古今中外诗文名句等,并指导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如剪报、摘抄、背诵名言佳句等。

3、向生活要素材。生活是本无字书,这部书博大精深,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教会学生从生活这本大书中捕捉作文的灵感,搜索作文的信息。比如一家人看电视时抢遥控器,以争取主动收看自己喜爱的节目,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件小事,稍微留心就可以写出一家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比如:霸气的妈妈,傻气的爸爸,灵气的我,淘气的弟弟等等。沐浴生活的和风细雨,就一定能写出让自己心灵为之雀跃的文章。

4、向社会要素材。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社会热点,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读书看报,或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节目,让企业改制,金融危机、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三农”问题、素质教育、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

气的恶化、精神家园的丧失,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等,都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学生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和着时代的脉搏,闪耀着思辩的灵光。

三、改变评价方式,正面鼓励为主,维护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文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反之,则可能挫伤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作文评价要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1、灵活运用评判“尺子”,注重作文评价个别化。前苏联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倡导者赞可夫说:“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能力水平、智力程度、个性特征的个体,制定不同的作文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因材施教。要做到作文评价的个别化,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批阅时不可忽视“文”后的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其次,作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心灵释放,我们要把批阅的过程视为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认真地去触摸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流露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迷茫等生命的体验和独特感受。

2、要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而充分的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要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全方位多角度地剥啄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观察”上,有的学生看得“真”,能以纯真之眼见其然;有的学生看得“细”,能以几许白发见春秋;有的学生看得“奇”,能从平淡之中见神奇。在“思考”上,有的学生想得“全”,在辩

证思维中见真知;有的学生想得“深”,在顺理成章中见深刻;有的学生想得“特”,在逆向思维中悟情理。在“表达”上,有的叙述中见生动,有的议论中善思辩,有的长于借景抒情,有的喜用衬托渲染„„即使写作能力差的同学的作文,哪怕有一段甚至一句写得好,也拿出来念给大家听,比如一位作文很差的同学,一次写雨景有一句“天像一大锅罩往了大地”很符合当时的情况,我就给予表扬。

这样,就能够在作文评价中突显学生的个性亮点,让学生解放思想,回归、展示一个真实鲜活的自我。也通过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甚至欣赏自己,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迸发写作的热情和欲望。

在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韩寒面对杯中的一个纸团,意能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写出令人叹服的优秀作文《杯中窥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给韩寒的写作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语文教师只有尊重他们,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让他们张扬个性,放飞思维,在写作的天地里纵情驰骋,他们才会笔下生风,写出富有创意别具魅力的文章来。

参考资料: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2、王永祝《多级表达:让作文教学不再盲目》,《中学语文教学》,2008.6

第二篇:让学生在语文天地里诗意地栖居

让学生在语文天地里诗意地栖居

语文是什么?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可是放眼看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望而生厌;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轻烟,成为泡影。于是,孩子学习的日子满了,生命却空了;头脑满了,心却空了。语文教学,需要诗意之水的浇灌才能开出生命之花,需要诗意之水的滋润才能结出心灵之果。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无异于干旱的季节没有绿意浸润的枯涩。那么,在语文课堂这片心灵的土地上,我们如何才能去开垦我们生命的绿意,如何才能去耕耘我们心灵的诗意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诗意地栖居

1、诗意课堂需要教师预设灵动的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中,要用恰如其分的比喻,诙谐幽默的夸张,具体生动的描绘,激情四溢的情绪,去吸引学生。我们常常发现,当教师拥有真情灵动的导语和浪漫鲜活的诗情,当教师本身的语言准确练达,如行云流水般优美流畅时,学生才能充满激情,才能在这样的语言文字的浸染中高雅起来,聪慧起来,诗意起来。而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丰富精神境界,滋养情感世界,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字字珠玑,文采飞扬。诗意语文大师在教王崧舟学《长相思》一课中说:“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像这样精彩的诗一样的语言,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比比皆是,脱口而出,那么轻松,那么自然,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示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教育。

2、诗意课堂需要生成自由的心灵对话。“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教师释放自己的情感,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展现自己的生命存在,学生积极地接纳、呼应教师的生命存在,此时师生都是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教师用自己的生命热情激发、唤醒学生的潜能,诱导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把学习要求转变为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师生一起在人际中诗意地栖居,共同享受我们的教学过程。诗意的语文,是心灵对话的语文。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在对话中体验人生的种种况味,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这是诗意语文、诗意课堂的应有之义。”我们崇尚对话,这是因为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新课程是什么?新课程就是对话。对话是什么?对话就是言语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生成出来的。留住课堂的诗意,就是要留住碰撞时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

3、诗意课堂需要倾注真诚的人文关怀。有人说,教育应该“目中有人”。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仔细体会,感觉很是精辟。确实,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需要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在求知的路上难免有困难和失败,当孩子灰心失望时,教师的欣赏与鼓励能让迷茫徘徊的孩子走出困惑,看见希望的曙光。智慧和创造的火花都是在鼓励和赞赏中迸发的。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话语者,满足每个学生来自心灵深处的精神诉求,这不正是诗意语文应有的追求吗?

因此,课堂上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给予学生最真诚的关怀,不光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还要鼓励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惟有如此,才能使课堂充盈着创造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流动着曼妙的韵律,激荡着浪漫的诗意!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

二、在文本中诗意地栖居

1、强化诵读。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的主要方式就是诵读体味。教材中的诗性元素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与教材的交流对话过程中,如能为情所感、为美所醉,在文本中诗意地徜徉,则必定能“巧把金针渡于人”。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时,王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感受二泉月夜的美丽景色,他只是抓住课文描写二泉月夜的八个词语:“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潺潺、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只是让学生反复朗读,便将学生带进了充满诗意的二泉池畔,学生沉浸在如银月光中,流连于一泓清泉畔,此时,阿炳出场了。在王老师的引领下,一个戴着墨镜,终日操着胡琴在无锡街头卖艺的阿炳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当春寒料峭时……”学生读相关句子;“当夏日炎炎时……”学生读相关句子;“当秋叶飘落时……”“当雨雪霏霏时…… ”学生继续读相关句子。一年四季总是略显悲凉,学生眼中的阿炳也愈发凄惨。而王老师仍意犹未尽,他要让阿炳更真切地站在大家面前,“一年过去了……”学生再读相关句子,“十年过去了……” 学生还是读相关句子。仅这一句话,王老师便让学生至少读了6遍。在反复的吟诵中,还有谁不为之共鸣呢?学生听得陶醉,读得动容,王崧舟老师的“二泉映月”奏响了他的最高音。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通过读,进入文本,与之贴近。这里谈的主要是美读,“由朗读的声音节奏之美达于作品的深层情思,造成全身心的感动与震颤,形成读者与文本的感应,自我与作者的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即神相通、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把朗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让读作为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孩子们通过这座桥梁钻进文中,体味、品尝。

2、尊重体验。语文本身就是自由精神的载体,那么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感悟并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诗意语文,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语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会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它要求尊重个体、高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感悟就像一眼深藏不露的泉水,有人开掘才能喷涌挥洒;感悟就像一支未经照明的蜡烛,有人点燃才能闪耀光芒;感悟又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有人温暖才能芬芳四溢。

一位教师在教学《荷花》一文时,让学生潜心阅读并在心中盛开一池美丽的荷花。结果,一个男孩出人意料地说:“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当大家一脸愕然时,他解释道:“读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时候,我仿佛听见了花瓣展开的声音,是那样清脆,那样悦耳,那样轻盈……”于是,大家都在诗意的想象中陶醉了,这堂语文课因此变得诗意盎然。

三、在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语文与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的阐释,阅读是生活的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正如《新课标》中所指出的那样:“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诗意的体悟不仅在课内,不仅在文本中,只要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是情感和语言交流的好时机。处处留心,步步为营,才能把语文的诗意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这要求语文教师高度的教学机敏和睿智。

一个春日,因为久晴初雨,孩子们都忍不住往雨里跑,以致于淋湿了衣服,打湿了鞋子。我正要生气,一个孩子举着一双沾满水珠的小手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把春雨抓住了!”她的话也把我们大家的心给抓住了,孩子们纷纷围到我身边,激动地向我汇报他们的发现:“小草的身上挂满了珍珠,那是春雨走过留下的脚印。”“我看见沟里的水在笑,那是春雨在给它挠痒痒。”“我听见迎春花在和春雨说悄悄话,迎春花说„好舒服啊!多下一滴雨,我就要多开一朵花‟。”“柳树也在说话,它说„是谁在帮我洗头发啊?‟”“……”看着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我不禁感叹:孩子的心充满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啊!他们的世界是多么异想天开、充满诗意。对生活、对语言,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思维。在这么无瑕的心灵中,只要我们给他们纯洁的语言和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我们就会收获到优美的感情和我们想要的一切。

当我们带领孩子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山涧草丛,在田野溪畔,在城市乡村,用心体悟,用情领会,感受大自然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欣喜早春萌发的每一枚嫩芽和嫩草;留心身边每一朵花儿的盛开和凋零;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苦的呻吟和快乐的欢笑……孩子的生命就因此拥有了诗意,孩子的诗也能因此而诞生。

如果说语文是一座美丽的花园,那么诗意则是花园里百花齐放的幽香;如果说语文是一片蔚蓝的大海,那么诗意则是海面上浪花跳跃的欢快;如果说语文是一方秀丽的山林,那么诗意则是山林中生机盎然的翠绿……语文学科是一个诗意的世界。营造语文教学的诗意是一件美丽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也许有时,“诗情画意”抵御不了应试的窘迫,但在某些时候,语文的诗意就潜伏于你我他纷呈的语文课堂里,等着我们去挖掘,就让诗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尽情流淌吧!

第三篇:“东华”让人才自由驰骋

“东华”让人才自由驰骋

一块体积为20立方厘米的固体材料可以轻松地“踩”在羽绒的几根绒毛上!2015年新年伊始,东华大学宣布纳米纤维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密度仅为0.12毫克每立方厘米的“纤维气凝胶”,成功刷新了“世界最轻材料”的纪录。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我们的团队能够出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学校的投入和支持,更离不开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现任纺织学院副院长丁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达他的心情,而在7年前,他刚刚完成博士后工作,被作为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引进到东华。

东华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正是由大批加盟的优秀学者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营造出来的,这里景色秀美,既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宏大,也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精致,而每每到了晚上,镜月湖的水面上灯影斑驳,实验室的楼道内灯火通明,更是上演着无数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

作为创建于1951年的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纺织业的人才摇篮,东华大学(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的创业者们创办了新中国纺织教育,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纺织科学家、工程师和各行各业人才,为中国人民从旧中国的衣不蔽体到新中国的丰衣足食,以及中国成为世界纺织大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华大学已从建校之初的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指引下,东华大学构建起多层次引进、全方位培育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努力为各类型人才发挥作用充分创造条件。近年来,学校形成了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结构,既有功成名就、蜚声海外的学术大师,也有不少攻坚克难的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更不乏一大批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后备力量。

近期有新闻报道,第十一批“青年千人”中已经有3名1988年出生的人入选,人才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东华大学为了加强青年人才队伍的储备,针对目前暂无正式教学经验,但有海内外名校学习、工作经历,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博士,专门实施了特聘研究员制度。聘期内提供高于教授的年薪,配备专门的实验场地和办公用房;受聘人员享有指导博士生的资格;结合学科和基地建设要求,学院从学科、基地建设经费方面再提供资助;允许自由选择研究方向或进入团队工作;加强聘期考核、结束后择优续聘或追加投入等多种方式,挖掘青年人才学术潜力,激励他们勇攀高峰。

很多常年在外的优秀人才在面临去留问题时,常会苦于在国外留学或工作时间较长,未能获聘国内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引进海外优秀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为各类引进的海外优秀青年教师开展专业技术职务的即评即聘工作。近3年以来,已经为包括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和上海市“千人计划”在内的26位海外优秀学者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大大方便了那些留学前后有一定工作经历、学术成果显著、学术水平符合学校相应职务的高层次人才。

“引得进、留得住”。东华大学总结这些年人才成长的经验,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对人才精心培育,提供发展的平台。2013年起学校实施“励志计划”,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新进校的教师,学校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办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划,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一体两翼”的新特色

正如东华校训“崇德博学、砺志尚实”所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东华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和传统,如何更好地融合创新,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东华大学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平台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联合生物、纺织、化学、材料、信息和机械等多学科,将“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作为学科发展的新格局,将传统快速提升为新兴,充分发挥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基地平台优势,培育人才、打造新的优势学科。

纺织学院通过“纺织科学与工程”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集聚一批国际知名学者、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73/86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努力实现学科发展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

材料学院在复合材料、仿生和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与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积极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创出特色,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与物理、化学、数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学科交叉,着重提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建成以纤维和高分子材料为特色,以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纳米和智能材料、仿生和医用材料、能源和信息材料为新增长点的研究型学院。

化工学院加强与学校优势学科纺织和材料学科的融合,将化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内有特色和竞争力、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科。

信息学院向纺织加工智能控制、优化生产工艺的神经网络等方面拓展,其中“智能系统与模式识别”、“复杂系统建模与网络化控制”和“智能测控与数字化纺织集成技术”等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影响力。

机械学院目前正在传统纺织机械的基础上,联合信息、材料、纺织等多学科,在新一代纺织机械、特殊纺织机械领域提高自己学术地位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特色。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纺织机械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在高速高效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装备、高端纺织加工技术与装备、纺机关键零件成型制造与强化、高端装备智能控制等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建设了面向行业产业的“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发展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以“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时尚创意协同创新中心,以吸引和集聚多元化创新人才为目标,建设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成为了新一轮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的“人才特区”。这里按照构建现代学术组织的要求,赋予了协同创新中心充分的人事管理改革自主权,实施岗位聘用、协议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以绩效为导向,实行优劳优酬。

自由驰骋的科研环境

一直以来,学校以务实的态度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校园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做大事业的良好环境。这里有着完备的团队制度,每一位新加盟的学者都会融入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科团队中去精诚合作、挑战自我;这里有青年学者联谊会,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营造“创新、实干、包容、大气”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里有9年一贯制的附属实验学校,解决了教师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使大家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事业中去。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东华大学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积极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估人才,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搭建人才事业发展平台,使优秀拔尖人才早日脱颖而出,努力构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

亲历者说

2013年,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实现三连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设计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其中,设计学位列上海高校第一位。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领域入围ESI世界前1%。工科学科领域进入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排名前150强。学校连续3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11年获得19项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总和。2011年,学校国际专利授权数量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列第16位。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学校近年来引进的600余名海内外优秀人才的智慧与奉献密不可分。

丁彬

我对于回国后的发展感触颇深。东华大学的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使我受益匪浅,校科研启动费、励志人才培养计划等成为我科研事业的第一桶金,借助于这些经费,我组建了科研团队,搭建了实验平台。

由于近期我国雾霾、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并且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而我研究的高性能纳米纤维材料环境净化材料,正好可以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因而获得了国家大量科研经费的支持,使得纳米纤维的创新性研究及产业化进展非常迅速,这种速度在国外是很难想象的。

胥波

在美国读书、工作了11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外的生活。但内心一直有一种渴望,那就是要回到祖国从事科研工作。非常感谢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东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使我的愿望成为现实。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非常迅速,但在创新性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政府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企业的科研力量和由于产业升级对科技的需求也比以前大大加强,这就对我们这些科教工作者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成长土壤。尽管回国刚刚3个月,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实验室逐步建立起来。我的研究设想是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和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如高效、低污染的绿色催化剂)进行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基础有机化学领域理论上有所突破,在实践上能和企业合作,将有使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杜诚然

在欧洲学习工作的6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日本、美国不同,欧洲相对轻松的科研风格甚至是有些“懒散”的,而同事间的“闲谈”所碰撞、酝酿出的研究往往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2014年加盟东华大学,学校为青年科研人员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以兴趣为导向进行基础科学研究,提倡学术自由。我觉得宽松的科研环境不但可以让人沉下心来做好研究而不是急于发表成果,更加鼓励研究人员之间沟通与合作。对我而言,在这里,做学问就是一种乐趣。(东华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供稿)

第四篇: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愉快的事情印象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记忆深刻,难以忘记。既然情绪对人的影响这样大,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呢?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是一种适宜学生需要的好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兴趣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1积极诱导引起学生写作兴趣

新课标降低了学生写作的要求,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其实做到这点并不是什么难事,要求教师在刚刚开始进行写作训练时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学习写话作文很容易,就是要学会用笔来说话,平时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可以怎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单幅或多幅画面来说一说自己看到、想到的有趣情节;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一天中看到、听到、感到最有意思的事情,并说清为什么有意思。学生们一一说过后,教师指导他们将自己所说的内容正确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并明确告诉他们通过手中的笔把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记录在本上的过程就是写作,本上的内容就是作文。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感到写作很容易,于是不知不觉地产生写作的兴趣。

2愉悦心情促使学生细心观察

如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呢?最直接的办法时就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文章前面所说那样: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对任何事都会很感兴趣,这时让他做一件自己平时不愿意做或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会表现得十分认真、出色。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可爱的校园》时,在布置观察作业前,我问学生:“你喜欢咱们学校的校园吗?你认为校园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因为学生与自己所在的学校朝夕相处,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情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们充分观察校园的时间,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古老的六年级办公室最吸引人,因为在那里辛勤工作的老师将一批批合格毕业生送入中学,而且有些历史的青瓦红柱建筑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校园里显得特别庄重;有的学生认为操场上的参天青松最感动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它们总是挺直胸膛,体现出刚强不屈的顽强作风;有的学生发现校园中的紫藤架最美丽,尤其是到了初夏时节,在满眼浓浓的绿色中挂着一串串类似于紫葡萄的花,好似一幅色彩艳丽的水粉画……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校园居然这么美。这无疑是学生们的愉快心情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

3适当鼓励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他们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予以积极、适当的鼓励。因为积极、适时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并且反过来再次促进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让他们在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发现许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可写。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学生笔下的文字就如同源源不断的涌泉一样,将一位位慈母的感人事迹记录下来。那位讲述雪地里一对母女脚印故事的学生最后用诗歌的形式抒情并赞美了自己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得到一把新提琴的那位学生,不仅饱含激情地写下一篇名为《羊胎素与大提琴》的作文,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知道自己还小,没有能力为妈妈买来让她年轻漂亮的美容霜,就用妈妈为自己买的新提琴深情地拉一曲她最爱听的乐曲。此时此刻,流露于笔下纸端的文字是最美、最能打动人心的,因为它饱含着妈妈和孩子之间那浓浓的亲情。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4恰当评改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为了实现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练习中积累写作经验,逐渐自己悟出写作窍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精心批注,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的方法。“精心批注”的“精”,不应该是面面俱到般的精细,而是对内容、语句的批改精确、到位、强调重点。这里讲的重点应该包括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批改时要有针对性,避免类似“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描写欠生动”等一系列让学生难以把握的空洞评语,更不能因为要鼓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就夸大其词,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味地强调其优点。由此可见,适当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情绪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抓住他们的好奇、好胜心理,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写作、学会写作,这体现了当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是很好地完成作文教学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五篇: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

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

写作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感到十分的困难,即使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每当写起作文来也会感到棘手。特别是写游记一类的文章他们感到写起来十分困难,因为学生虽然游览的地方不少,但写起来只会记流水账,而不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欣赏课文中的好作品入手,让学生在欣赏名作中感悟写作的真谛。

首先我让学生把游记一类的文章从课本中找出来。随着学生说的顺序我依次把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通过阅读学生把前6个单元中的6篇有关游记的文章全部找出来了。此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一眼就能从文章的题目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类型。当然在这一活动中也有同学找错了,此时同学生一起来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和正确的进行比较,进行鉴别,这一训练目的是为以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审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把所有黑板上列举的文章的第一部分抽出来阅读,并一一进行分析,我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从课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知道什么?

学生们通过阅读把自己的所得说出来,老师把学生的有益所得在黑板上记下来。

此项训练可以让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中找出游记文章的共性—即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向读者介绍要去的地方的概况,这样使学生先知道了该类文章的第一部分该向读者交待什么了,为自己写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分析课文的正文,学生对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阅读,他们发现这部分都是向读者按照游记的顺序进行描述的。虽然语言不同,构思各异,但他们的步骤相同;在此我们也向作者学习了从一个地方写到另一个地方的巧妙过度部分,使之文章能够浑然一体,相互照应。

该部分我们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写作的顺序及过渡技巧,更使学生从课文中欣赏到了所有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以及作者的欣赏角度,例:《观潮》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鸟的天堂》中的静,《九寨沟》的诗情画意和《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章作者的语言不管怎么美,但文章的所有语句都只突出一个中心,描写只突出一个侧面,虽然一个景点有许多的共性,但从中必须突出它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你自己描写景色的排他性和唯一性,使之自己的文章独树一帜。

四、欣赏文章的最后部分,从全册的6篇文章看,最后都有一个小小的总结。总结和文章的第一部分都是相互映衬,使之达到前呼后应的目的。

我让学生在欣赏最后一部分时都要与文章的第一部

分比较着来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前呼后应的效果以及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手段以及用词的不重复性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第一部分作者总述部分和最后总结部分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但他们的说法则不同,这就要求作者需要有大量的词汇,以供在写作中使用。

这部分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一是写作应前呼后应;二是表达方式要巧妙、清楚,只有使文章前后有所共鸣,才能使之自己写的文章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五、让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以及自己读中体会到游记这类文章应分几步来写,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感到学生知道了分三部分写:即总—分—总的形式去表达的,再通过讨论,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师生们的肯定与否定当中,学生能够感悟到原来写文章原来如此。

我再用假如你要写XX景色的话,你想采用什么题目,你想突出这一景色的什么特点,你想分几部分来写,每一部分都写什么?中间的部分你选择哪几个景点能突出你的景色特点?

通过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使之学生下手写作时心中就有了谱,写作起来顺利多了。

综观本次的作文训练看,要想做这种写作的指导,老师必须心中要装得下全册书的内容,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要素,特

别要和学生找出本节课中所有文章的共性以及个性,这更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写作的能力,更应在平日的教学中对每一篇课文的分析到位,使学生在这种大串联的课程中,能将平日中的颗颗珍珠串联起来,在这大的综合研究性的课程中能把一颗颗大小不同的珍珠恰到好处地串联在一起,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下载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纵情驰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ldm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范文)

    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 李道民 写作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感到十分的困难,即使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每当写起作文来也会感到棘手。特别是写游记一类的文章他们感到......

    技能优先,让每个学生在幸福轨道上驰骋——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重铁高级技校: 技能优先,让每个学生在幸福轨道上驰骋【核心提示】 为了促使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推进重庆城市化进程,重庆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快建设“九线一环”513公里的城市轨......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英语教学现状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同事说:“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英语时,多数情况下是自已学的,而且是带着很大的兴趣学......

    让生活教育之花在作文教学的天地里绽放[精选5篇]

    让生活教育之花在作文教学的天地里绽放建瓯市第二小学冯淑珍【内容提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因而......

    行走在语文阅读的天地里

    行走在语文阅读的天地里 ——新甸铺镇中心小学扩大阅读工作汇报 新甸铺镇中心小学位于豫西南边陲的新野县最南端,与湖北省接壤,现有6个教学班,3个幼儿班,在校学生460名,教职工22......

    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

    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 世界偌大但我们都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它才是一方真实的土地,只为自己耕翻播种,也只有自己才能掌握金秋。有时候我们总会忙碌得忘了自己最能施......

    学会这八个好习惯让你驰骋职场

    学会这八个好习惯让你驰骋职场 守时的乌龟和不守时的兔子做选择,老板更喜欢虽然慢,但是准时到点的乌龟。每天适当的给予别人赞美是激励的好方法,赞扬他们的每一点成就和进步,或......

    让童心驰骋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让童心驰骋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充满了童趣的文章,作者以一个孩童的眼光记叙了一次游历草虫村落的过程。 虽然这篇文章学生很感兴趣,但是,以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