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学生作文引起的一些反思
教学反思
这样的作文该不该读
高一年级语文组姚丹
在讲评作文时,老师总要读几篇学生的习作,想读谁的就读谁的,读了也就读了,读前不会考虑学生的想法,读后也不会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半期以来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直到有一次在作文课上所发生的事,引起我的深深思考。
那天的作文讲评课,在讲完了问题,提出写建议后,我照例读了几篇认为写得比较好的范文,当我读完最后一位同学的作文,那位同学在课堂上就哭了起来,搞得我措手及,不知如何收场。那是一篇以“惊喜或委屈”为题的作文,其内容涉及到了他的家庭矛盾。在事后与他的交谈过程中,我先作了自我批评,然后问起他的一些想法。他说,这半期的教学过程中,他对我有了一定的信任,因此,认为可以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写出来,想知道老师对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看法,也很想知道老师的态度和建议。这篇作文就是写给老师看的,如果他知道老师会在班上读他的作文,他就不会写了。我暗自惭愧,我认为我对不起他的尊重与信任。所以,在以后的作文课上,每当我要把学生的习作当作范文来读时,都会问一句,“我可以读一读你的作文吗?”或“你愿意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吗?”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写作不同于一般的作业,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灵活动。学生写作文,有时是在和老师进行心灵对话。通过作文,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快乐与忧伤,了解他们的困惑与期待。一个受学生信任的老师,学生就会也一些内心的真实想法,老师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也是在与一个个人对话,而这种对话住住带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老师能够足够的尊重学生,学生就会无保留地把心里话写在他们的作文中,因为他们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老师。如果他认为这篇作文将要面对全班同学,那么很有可能呈现的是另一些内容。
作为老师在选读作文时,首先要尽量避免去读那些选材涉及学生个人心灵和隐私的作文,不要让那些学生难堪,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其实,我们也知道,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且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读一两篇范文对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的效果也有限。写作有其特殊性,当年我也写过一篇作文《与妈妈比赛》,那是我学习生涯得分最高的一篇作文,当时老师没有经
过我的同意,让我们班朗诵水平最高的一位同学当众朗读,事后,我不高兴了很一阵子。现在我已为人师,对当年自己老师的做法,以及现在自己的做法都在深深的反思。随意把学生的习作当作范文当众宣读,有可能给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
当我改变自己的做法,当我更加尊重学生时,学生的写作内容反而比以前自由开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无论他写了什么,他的权利都会得到尊重。
第二篇:学生的写话引起的教学反思
每天都批改学生的写话作业,通过批改作业,我感觉到学生的写话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句子很美,但是连成段缺少层次感。
上周末让学生去寻找春天,然后写一篇关于春天的小作文。周一批改作业,学生写得都很认真,但是问题却反应出来了。由于平时孩子们读了很多关于春天的文章,也积累了很多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孩子们在写的时候也学会了借用,给老师的感觉是,句子写得真美,可是,如果句子与句子连起来就感觉不那么通顺了。比如说有的孩子写春天动物们都苏醒了,紧接着应该写哪些动物苏醒了,可是学生开始罗列春天的变化了:柳树发芽了,小草钻出了地面,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等等,有动物,有植物,没有一个明确的顺序,前后不连贯。
二、积累的词语句子不会应用。
平时的读书、学习中,孩子们积累了不少词语,也尝试着在自己的写话中引用,但是引用的时候学生一味的想让自己的句子长,却没有注意词语适合运用的地方,有的时候就是一些词语的罗列。比如说,学生描写春天的天气时会这样写:春天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其实,“春回大地”就能够看出春天到了,所以与前面的词语就重复了。由此看出学生的问题就是,词语积累了,但就是仅仅的积累,还没有彻底了理解词语,不会应用。
三、学生的写话中缺乏自己的真实感受。
上学期的时候,学生学习了写日记。这学期,我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大部分学生能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但是缺乏自己的真实感受,让日记变成流水账。比如说有的学生这样写:今天中午,妈妈带我去饭店吃饭,饭店里的菜有炒排骨、辣子鸡等。这样的日记中,我们就知道了一件事,但是不知道学生内心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其实,日记不一定长,但是要包含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不能简单记录发生的事情,让日记成为流水账。
四、写话态度不端正。
批改学生的写话的时候,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写话态度不端正,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书写潦草,错别字、错别拼音非常多。
2、一个句子中丢好几个字,导致句子不通顺。
3、经常写同样的一件事,毫无新意可言,达不到锻炼写话的目的。
语文中写话是必不可少的,写话能力的提高需要多读书,多积累,多观察,多书写。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意识到了学生的不足,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还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去改变。
首先,还是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定期抽出时间进行读书交流,让学生从不喜欢读书到爱上读书。
其次,鼓励学生多观察,平时观察校园里、教室里、学生的一些变化,学生之间交流发现;在周末的时候多到外面走一走,感受季节的变化,观察人们的活动,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再次,对于写话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在班上分享他们的作品,让所有学生感受被表扬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然了,写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这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与练习,也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希望在我们的共同的努力之下,孩子们的写话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第三篇:浅谈教育实习引起的反思
浅谈教育实习引起的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08级物理系李喆 10081530214
【摘要】大四上半学期整个教育实习过程对于物理系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给了师范生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真正地接触中学的课堂和学生。同时也是对于大学所学知识技能的检验,也带来对于高校课程设置及对师范生培养的反思。
【关键词】课程设置,实习收获,指导教师,能力培养
1、教学实习与课程设置
为期两个半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西南位育中学的实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有教学指导教师——邓老师的悉心教导,他是一位有着近40年教龄的资深教师,退休以后仍然活跃在讲台上,同时兼顾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3个班级。这也使我有机会同时熟悉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和课程内容,虽然上课的节数有限,但在广度上我觉得比其他同学要有优势,横跨两个年级的内容,包括新授课、实验课(DIS和传统实验)、习题课。我和同组的实习伙伴从备课构思、教案设计、组内试讲、正式上课、课后反馈,其中邓老师在各个方面给我提供了许多建议和意见,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虽然我们都很顺利地完成的实习的教学任务,包括备课、上课、习题反馈等等。但我觉得大部分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我还是运用过去所学的高中知识来解答,翻出过去的参考书、笔记复习,过程中花费大部分时间用来复习高中知识,因为大学所学的基本都用不上,甚至是感觉大学所学的普物很多都是前学后忘,当年为了应付考试采取的题海战术,许多是死记硬背多于熟练应用,以至于现在如有变力做功,要求使用微积分的题目还是做不来,实在感觉非常悲哀啊!我对高中的课程内容多半还是停留在当年的那个高考生的程度,而不是站在一名大四师范生、准教师的角度,似乎大学课程中很少有对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分析,有对于如何上课的能力培养,如何准备教案,板书设计,师生互动。还记得我曾经问过上一届的学长他是如何学会上课,他的回答是这样的:就多看看网上的视频,有一天会突然顿悟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上课就是靠自学和悟性。这不禁让我对大学课程设置和实习内容的协调,甚至是对我们未来成为一名正式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的协调。
中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师范院校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要求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在教学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大学物理专业很少开设有关高中教学改革的课程,最近的那个讲座终于使我对高中新课程标准解读有了初步认识,但简单的一次讲座怎么能弥补我的这个知识漏洞呢?在教学实习中我们多数只是吃老本,凭高中学习过的内容,或是边学边教。这样课程开设滞后,非常不利于学生教学实习的进度。因此大学能否考虑将这些与实习直接相关的课程提到实习之前来学习。除了提前课程开设外,还要增设新课程。高中新课程的课程设置是按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化的,但也都体现了课程的全面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点。所以要培养师范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需要增加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使师范生能概括性地了解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内各门课程与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了解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整体上把握各门课程在科学中的地位。
2、实习基地与能力培养
中学是师范院校的主要实习、实践基地。实习学校或实习基地对实习生实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不可否认有些学校或教师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实习,也有他们的理由。激烈的学校之间的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都有可能成为学校是否接收实习生的理由,另外,实习学校或指导教师对我们的实习生综合素质低于他们的期望。这也成为他们是否愿意接收实习生的理由之一。幸运的是,我这次所在的西南位育中学虽然是一所民办的完全中学,但对待我们实习生却很热情,第一天去的时候,教导处的白老师就另辟会议室接待我们,并和我们
进行交流,让我们对于西南位育的校史校训以及基本的日常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为我们分派带教老师,并亲自把我们带到每个办公室,与每个年级组的组长和各学科的备课组长进行交接,让我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说明西南位育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实习基地。而且指导教师也非常热心地接待我们,总之大家都互相尊重,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加强师范生能力培养,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生若能一方面是去教育实习,向实习学校的教师学习,但同时若能挥发实习生的特长,能为所在实习学校或教师做点实事,形成补互,互惠互利那么实习学校肯定是受欢迎的。事实上这方面我们实习生还不够。如有关调查显示实习生与实习学校及指导教师的关系“你是否给实习学校及师生带去新的教学理念或管理方法”。调查结果是21.4%的实习生认为“有”;50.0%的实习生认为“有一点”;28.6%的实习生认为“基本没有”。对此有位高中的指导教师说“这不能完全怪实习生,高校扩招有其原因;此外,与我们原来的高中物理教师也有关系。当初他们高中时我们这些物理教师仅是为了他们能考上大学,而对他们能力培养缺少了。”但是无论如何,物理专业的师范生必须具有系统的物理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师基本技能和综合的教师素质。这有利于实习基地的建设。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创新。师范院校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范院校师生要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否则会出现高校教育改革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导致培养出来的师范毕业生很难适应基础教育的教学工作。
3、教育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实践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具有系统性。教育实习还会对实习生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实习你对将来就业的意向”有58.9%的学生选择高中;“你是否愿意将实习与将来就业学校(指选择高中或初中)联系在一起” 有85.0%的学生选择愿意,应该说这些都是学生美好的愿望。当前,物理学科师资接近饱,而且教师行业还向理工等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敞开,师范类的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高师物理学本科专业培养要进一步探讨“重基础、重能力、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为此教育实习的内容也应具有开放性,既要注重物理专业的能力培养,也兼顾中学师资的需求,促进教育实习与就业的衔接。
第四篇:电化教学引起的反思
电化教学引起的反思
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是,在肯定其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同时,有必要对当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换个角度去审视、认识和发现,以便作进一步反思与探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炒得“火热”的电化教学作些“冷”思考。下面,我针对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电化教学不仅能替代一些传统教学手段,而且能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但一节课的好坏主要看有没有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的收获如何,而不是看使用了何种媒体。教学设备的改进可以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为改进课内外作业的内容和方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教学手段虽然在变化、在更新,但它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它始终只是辅助的工具和手段,只是教学成功的“外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是教学成功的“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要注意优化组合。因此必须树立整合思想,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而不是简单地相互替代。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这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
盘否定和排斥。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直观形象不能忘记适时地抽象概括。
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我们在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步入了一些误区。有的过分追求全程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从上课“欢迎使用”到下课“同学们再见”,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代替了手势,电脑的播放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有的只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了重点、难点的解决,不知道课件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什么问题;有的只是在出示题目时频频使用课件,仅仅充当了电子黑板或投影片,未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有的把界面色彩搞得纷繁复杂,以为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而忽略了课堂教学应着重掌握的知识;有的过分地追求“多媒体”,忽视了对教学的干扰。如一开始就是一段动听的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答对了,出现鼓掌声或者“你真棒”的赞扬声;答错了,出现砸碎玻璃杯或“再想想”的声音。
三、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事实上有些多媒体的使用,往往成了“幻灯机”、“电子黑板”的简单累加,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这样的教学,教师失去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这样的教学难以展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丰富的内涵,学生兴趣仅仅停留在新颖、好
看的媒体浅层面上,时间一长,学生的好奇心一旦消失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要改变这些现象,关键是要注重实效。教师课前要周密考虑,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提问:你能说说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吗?紧接着画面展示:一个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咯噔、咯噔”地行驶在道路上,慢慢地轮子变成了椭圆形,这辆汽车继续跑着,可仍然有些“跛”。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圆的轮子跑得可快了,汽车也“嘀嘀吧吧”地唱起歌来了。显而易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地“演变”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
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如在观察的模糊处,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对人不同程度的视觉刺激,来提醒学生的注意;在需要模仿、练习的环节,可创设供学生仿真、学习的“虚拟现实”的机会;利用不同文字、图片的对比展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熟悉的环境,增强他们的视觉效果,让学生远离单调、乏味的学习环境,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会感到十分有趣,他们的学习生活多了一分精彩,但也要科学,适当,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第五篇:读《苏共亡党二十周年祭》中引起的反思
读《苏共亡党二十周年祭》中引起的反思
摘要
二十多年来,人们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从未停止过,最庞大的研究群体在中国。这也许并不奇怪。同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时间最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一,研究苏共的失败,也是寻找我们党肌体上可能潜伏的“病灶”。“权力过分集中”的结构是苏共蜕变腐败的“总病根”,等级授职制加速“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同体监督机关则无法对“拥有无限的权力”的执行机关特别是各类一把手进行监督制衡,进而形成庞大的特权利益阶层和官僚腐败集团,因而,脱离了人民群众的苏共既无力遏制和解决越演越烈的自身腐败问题,更无法经受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对苏共亡党的历程进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再次把苏共的成就和失误区别开来,从而深化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我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苏共 改革 社会主义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国家无论是在体制、制度上,还是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共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作为凭借鲜明的人民性纲领、先进性标准、纯洁性要求建党、建政的苏共,作为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建者、充当“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的苏共,连续执政74 年后,在三无(无内部暴力革命、无外部强敌入侵、无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势下,亡党亡国,给世界各国执政党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更是当下中共建设廉洁政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不读的必修课。
一、苏共亡党的原因
1.领导人物的错误和失误,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斯大林他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大清洗”,种下了苏共亡党的祸根。最有利的证明,就是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时,苏联已经解体5年,物价上涨6000多倍,绝大多数俄罗斯一生的积蓄被一卷而空。面对叶利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人民照理应把票投给对立面、俄共候选人久加诺夫。但叶利钦的竞选班子,让电视台滚动播放“大清洗”的镜头和纪录片,以此告诉大家,谁投俄共的票,就是准备回到自己和家人不知何时会失踪的年代。选举结果表明,人们更害怕回到苏联旧体制中去,因为几乎每个苏联家庭或亲属,都有“大清洗”的受害者,几十年后依旧积怨不消。以此来攻击俄共,激发群众情绪。
2.经济上的停滞和落后,动摇了执政的物质基础
苏联经济模式在苏共执政之初,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改善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苏联实行的超重性和消耗性经济结构,过于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落后,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同时苏联长期靠多投入和高消耗取得的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成本过高,单位产品 的物质消耗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致使经济发展成本增加,停滞不前。加之苏联的短缺经济模式,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人们经常需要花很长时间的排队和等待来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对于某些行政配置物品,人们有时要等好几年。这些都说明苏联经济模式无法胜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西方国家水平的差距使苏联人民逐渐对苏联政府滋生信任危机,人们开始积怨和迁怒与苏联共产党,并越来越趋向认为:只有改变现行的社会制度才能改善生活。
3.政治上的以党带政,摧毁了执政的群众基础
在政治领域,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因素,例如苏联实行自上而下单一的委任制,使得上下级关系向人身依附关系演变;上级决策,下级无条件执行的工作机构,严重压制了基层组织的思考和创新意识;“任人唯亲”导致组织内部鱼龙混杂,工作能力退化;“忠诚”与特权挂钩带来鱼龙混杂;用一言堂代替思想统一,伤害了同志的感情;把集中领导的需要推向高度集权,把人民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把对党和国家权力的监督变为对下级和群众的监督,把领导干部的正常更替定为终生制,连退休都没有。这些制度和措施导致了苏共干部队伍停滞腐化,素质下降,使广大人民群众远离权力,从而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动摇了国家根基的稳定,埋下了败亡的隐患。
二、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苏联解体、苏共的失败令世界震惊。我国国情与苏联类似,历史上长期借鉴苏联的经验,形成的体制也与苏联类似,因此研究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结苏共失败的教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思想建设党的问题,他们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党、建设党,结果造成了党内的思想混乱。苏联失败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党的思想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革命时期,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尖锐。而我国又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要保持团结稳定,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更加光彩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最终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2.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苏共党内的长期民主缺失,是苏共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而苏共党内的特权和腐败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长期以来,我们党提倡学习苏联。它的成功经验,能给我们以启示和激励;它的失败教训,给我们的警示作用也不可低估,特别是对我们党进一步搞好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对于增强我们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否发扬党内民主是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条件,苏共亡党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实行和发扬党内民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斗争,把它看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败问题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腐败分子的严肃处理
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面对当前严峻的腐败形势,需要不断加强廉政法制建设,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分子,才能有效的节制腐败的蔓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反腐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注意惩防并举,统筹推进。
目前距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普京曾经说过:“苏联解体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最大悲剧。”它虽然逝去,却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它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慢慢地去总结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尚书、文宗、王斯德 苏联兴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 季正矩,腐败与苏共垮台【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3】 黄苇町,苏共亡党二十年祭【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