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生体育投入分析
摘要:通过对郴州市五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
关键词:全民健身 中学生 体育投入 人才
1 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战略高度出发,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郴州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有效答卷回收率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3 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的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84%的中学生对体育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认真考虑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这与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3.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郴州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没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习任务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96,这大都是初
三、高三的学生,说明受“应试”影响还很严重。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感兴趣,表示喜欢的人分别只占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3 中学生体育投入少
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3.3.1 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
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且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标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获得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初
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加上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多余时间白白地浪费,也不愿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调查表明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尚需认真对待。中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然而对体育的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有79.596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
《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使“纲要”知识人人皆知。
4.2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
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4.3 中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引起体质下降及整体素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4.4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放在首位,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4.5 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扩建和改建,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2、顾雪兰.全民使身与大学生健身对大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调查与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
第二篇:全民健身影响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全民健身影响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市五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项目等方面的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了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和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并对此进行
探讨,使中学生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笔者的依据与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全民健身 体育投入及其效益 教育改革
一、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本世纪末直到下世纪初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合格人才的摇篮,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符合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标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本文拟在通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存在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改革对策,提出笔者的设想,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研究方法。
调查法:①问卷调查:对我市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发出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3、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掌握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三、结果与分析
1、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甚至是指什么回事都不知道,这说明全民健身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调查中还发现84%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参加的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考虑的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女中学生更加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几十年一贯制的体育教育仅使学生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与多年来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是相违背的,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2、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未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生任务重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这40%大都是两三(初
三、高三)的中学生,说明应试教育还很严重。调查中还发现,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不感兴趣,喜欢的人分别是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时间,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现象,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中学生体育投入少。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①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调查中还发现,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减少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
上对健康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人获得有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两三(初
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把大量的时
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时间白白浪费,也不甘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②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据调查表明,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层次,然而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本,有79.5%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四、发展对策
1、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之目的。
2、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根据《纲要》要求,中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都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中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3、中学生的体育投入较少,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中学生锻炼时间的减少引起身体素质的下降及整体体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项的体兴趣小组,己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4、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继续盛行,所以,违背国家教委开课之规定,私自增加课时,加班加点,造成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号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对于累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学生心身健康受到损害的要降职或追究刑事责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当今,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5、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给学生拥有锻炼的场所与器材,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场馆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顾雪兰,全民健身与大学生健身对大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调查与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好范文整理)
第三篇:体育科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体育科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四年级共七十人,以男生居多,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
2、技能情况四年级学生喜欢跑、跳、投掷、攀登、追逐、跳绳、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动。但动作则显得僵硬呆板。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四、教学措施
1、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特别加强对广播操的教学。
五、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
A、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
B、游戏
C、韵律活动和舞蹈
D、田径
E、体操
F、小球类 G、广播体操
2、重难点
在以上七点内容当上,A、D、G为重点内容,其中D、G为难点。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体育课的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使学生懂得粗浅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常识。而第九套广播体操学生都还不会做,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争取一个月
第四篇: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分析
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分析
张振宇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E-mail:99zhangzhenyu@163.com
摘 要:本文从煤矿安全投入强度、结构、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现状及原因,从创造经济效益、安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促进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清洁发展机制的引进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
关键词:煤矿;安全投入;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TD7 1.引言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虽然煤矿安全生产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安全投入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高度重视,历史欠帐严重,诸多国有企业如此,大量民营个体企业更是问题突出,其严重后果已呈爆发式显现。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普遍不足,安全投入强度低。有关部门对全国大中型煤矿安全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到459处煤矿(占所有大中型煤矿的85%)有关资料。这459处煤矿1999年全年计划安全投入16.34亿元,实际投入8.37亿元,实现率仅50.86%。煤矿安全投入占煤炭销售收入的1.925%,占GDP(1999年)不足 0.0012%,而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企业平均安全投入一般占到GDP的3%以上。在 2004年全国开采的19.6亿吨煤炭中,7.6亿吨缺乏安全保障能力,其中2亿吨根本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为解决煤矿安全欠账严重的问题,从2001年国家安排国债资金对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重点煤矿“一通三防”(通风,防治瓦斯、煤尘和井下火灾)设施等进行改造,带动各产煤省筹措配套资金,督促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截止到 2007 年底,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149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9亿元,带动企业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660亿元。尽管国家在安全投入的力度上加大,但2005年以来,安全技术专家对国债资金投入的45家重点监控煤矿调查显示:整个煤炭行业的安全欠账依然庞大,甚至超过2000亿元。
[2]
[1]从煤矿安全投入结构来说。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受前苏联影响较深,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并且安全投入资金来源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企业自筹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85.73%流向了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而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安全科技等“软件”方面则投入很少,不到15%[3,4]。
长期以来,煤矿安全投入缺乏相应制度约束与支持。煤矿安全是否投入?投入多少?投入到哪些方面?安全投入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制度保证。为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2003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建立持续稳定的安全投入资金渠道,防治煤矿安全投入不足、不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现行的煤矿安全投入制度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安全费用使用范围的规定不全面,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缺乏有效监管。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投入重视不够是造成目前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强度低、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安全投入制度不完善的主要原因[6-8]。本文着重从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的角度,分析了安全投入的重要意义。
2.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分析
2.1创造经济效益、安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1.1 创造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煤矿安全投入增加,使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就能为煤矿企业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预防和减少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二是间接效益,即保障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正常,顺利达到生产活动的目的,与生产活动共同创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安全投入是生命与效益的双重需求。如果没有充分的安全条件保障,煤矿企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无法进行,安全投入的实质是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保驾护航。
安全投入不足往往造成损失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伤亡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占各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5%左右。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冲击和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增加安全投入,使之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安全措施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据测算,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为1:5的关
[5]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正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从这一规律中很容易看出,“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9-11]。
一般人认为安全投入是单纯指直接的资金投入,其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用于解决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为主,提高物质安全化的资金投入;二是用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解决人的问题为主的人力资源、人员素质的投入。如开展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的投入,职工防护用品与保健、安全技术攻关等投入皆构成了安全投入。这些安全投入有利于安全生产系统的整体安全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也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和提高。安全投入究竟有多大的效益?它在很大程度被人们认为是摸不着、看不见、只投入不产出的亏本事。这是因为安全投入所反映的经济效益有它独有的特征,未能被人认识。它不同于一般生产经营性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很明显的盈利收入,它是渗透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中,其效益是潜在的。
由于安全投入能解决不安全的因素,加强了安全管理,使之不发生各种事故,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使得生产经营性投入不受到损失,实现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降低成本,也是一种经济效益。在某煤矿企业曾发生一起事故,给企业的利润和产值造成了损失,而后来采取了措施,进行了安全投入,治理了事故隐患,加强了安全管理,杜绝了类似事故的发生。这可以将前次事故损失数视为安全投资后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
煤矿的安全投入可直接提高煤炭产量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力度时,煤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保证了煤炭产量,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如:自2005年起,我国加强煤矿安全投入,2005年和2006年原煤产量就分别比其前一年多增产1.21亿吨和2.7亿吨,2006年的原煤产量增长率达到12.80%;国民生产总值同期增长也分别达到17%和30%,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12-13]。
2.1.2创造安全效益
煤矿安全投入不仅会带来煤炭生产方面的产出,而且还会在安全方面得到巨大的效益。煤矿的安全投入可大大降低煤矿事故发生。1999-2001年虽然我国 3 煤矿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有所降低,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其原煤产量也在减少,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大部分资金投入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事故的减少以产煤量的降低为代价,2002 年、2003 年和 2004 年的统计从反面也说明了这一点;从 2002-2004 年,我国原煤产量快速增加,但煤矿安全投入却严重不足,远远小于煤炭新增能力投资需求,致使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数急剧上升,事故发生量和死亡人数都达到统计的最高;虽然煤炭产量增高,煤炭的收益有所提升,但严重的事故发生率,巨大的事故死亡人数,给国家和煤矿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其安全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自2005年起,国家在煤矿安全投入方面加大重视力度,同时通过各种政策增加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增加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并对煤矿企业进行整顿和资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如图3-1所示,由于自2005年起我国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力度,2005-2007年我国煤矿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其中死亡人数与前一年相比分别降低了0.38%、20.71%和20.3%;百万吨死亡率与前一年相比分别降低了7.79%、28.1%和27.2%,使得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大大减少。这保证了我国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与健康安全,强化了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减轻了国家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的安全,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从上面的分析可见,2005年、2006和2007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直线下降,安全事故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所取得的安全效益十分明显。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也看到安全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只有正确的运用安全投入,才能为我国的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14]。
2.1.3 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综合概念,核心意义在于强调人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发展的永续性,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煤矿职工、煤炭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逐步改善煤矿安全保障和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持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煤炭经济增长质量,走一条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5]。
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突出地解决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坚持“安全第 4 一”,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投入,可直接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投入的加强,可逐步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安全健康状况,实现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人才的严重匮乏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安全投入,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与技术培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识灾防灾和自救互救能力,这也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治本之策。通过增加安全投入的强制性制约,调整改造中小型煤矿,本着“建大、改中、关小”的原则,鼓励国有大矿对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改造和联合,优化产业结构,使煤炭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改造煤矿粗放生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样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更有保障[16]。
2.2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以人为本”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至高无上,安全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得到保护。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增加煤矿安全投入,来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坚决遏制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对落实这一口号,实践这一执政理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文明、祥和、团结、安全的社会,“不要带血的煤炭”口号的喊出,本身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党中央提出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加安全投入,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所决定的。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人是生产力最活跃、最宝贵的因素,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必须保护人的安全,调动人的积极性,才是保护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必须树立科学的安全文化理念,必须始终把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7]。
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与坚持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相一致的。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不能轻视安全投入,5 更不能“要钱不要命”,麻痹大意,忘乎所以。“节俭”安全投入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矿区环境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是矿区防灾减灾系统不健全、不合理,安全装备老化、技术落后,矿井事故频发,损失惨重。安全事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不安定。要正确处理长远安全和近期安全的关系,投入是有效益的。安全生产力的贡献率在如煤矿等高危行业可高达 70%左右,安全投入首先可以使事故发生率降低,损失减少。其次能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体力消耗。在大系统、大环节、大设备上投入,解决关键性问题,可以消除井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源,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
加大安全投入,可以建造和谐社会的安全基础设施,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人的安全。过去因煤炭市场萎缩,资金短缺,安全欠账很多。现在市场转好,生产能力加大,生产速度加快,安全欠账落下的更多。所以安全需要成本,安全需要投入,安全设备、仪器制造更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工人操作水平,才能发挥更大作用。2004年山西省推广天津马克尼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的报警矿灯,它的最大特点是集瓦斯报警矿灯、便携式瓦斯检查仪于一体。当瓦斯出现后,报警矿灯会发出一亮一灭的声光信号,同时测出瓦斯浓度进行报警的双重瓦斯报警功能,迫使矿工停止作业,防止了瓦斯事故的发生。解决了过去由于矿工素质差,对安放在井下的瓦斯监测、监控设备仪器不会调试,坏了不会维修,时间长了形同虚设等问题。采用报警矿灯使矿井下每一个矿工都是报警点,流动监测,覆盖面大,能进一步保证职工生命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安全投入作为基本手段。只有增加安全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状况,大幅度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创伤和震荡,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
2.3促进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
安全投入,对煤矿企业来说,可以从奠定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物质基础、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四个方面促进企业的发展。
(1)奠定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
任何一起煤矿事故,都可能造成人的伤害和物的破坏,轻者人伤物损,重者人亡、物报废,直接威胁到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譬如,煤矿塌陷,6 可能直接导致大量机械设备埋入地下。
(2)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安全投入增加,煤矿企业实现了安全生产,就能为企业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预防和减少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经济损失;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保障生产经营正常,顺利达到生产活动的目的,与生产活动共同创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形象代表企业的市场信誉,关系到企业被消费者认可的程度和速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影响力不可低估。可想而知,一个安全管理混乱,隐患重重,事故累累的煤矿,谁敢合伙投资?哪个敢下井采煤?这样的煤矿,损害的却是企业的整体形象,甚至给整个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安全乍看起来是局部的、内在的,实质却与企业的整体形象密切相连,息息相关。
(4)激发煤矿员工的创造力
如前所述,人们生活富足了,就自然渴望在一个安全、文明、舒适的环境中工作,以获得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一个安全管理规范、隐患能被及时消除、事故能被有效防范、作业环境安全舒适的煤矿企业,必然会吸引大批的应聘者。企业通过激烈竞争会录用到高素质的员工,高素质员工进而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为企业回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4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的有利国际条件—清洁发展机制的引进
清洁发展机制的提出,可以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两个方面来增加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第12条所确立的合作机制,其主要内容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由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完成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承诺。对煤矿企业来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的引进,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和煤层气的利用效率;既引进了资金、又引进了安全的先进技术,自然也就相当于从资金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了安全投入。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清洁发展机制应该有双重目的:既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公约的目标,又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其在议定书下的减限排承诺。清洁发展机制是一项“双赢”机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这种项目级 7 的合作,可以获得技术和资金甚至更多的投资,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合作,发达国家将以远低于其国内的减排成本实现其在“京都议定书”规定下的减排指标,节约大量的资金,并通过这种方式将技术、产品甚至观念输入到发展中国家[18]。
众所周知,煤层气俗称瓦斯,是一种赋存在煤炭中的共伴生气体,煤层气又是一种热值高、无污染的洁净能源,它可以用来发电,用作工业燃料、化工原料和居民生活燃料等。它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甲烷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以百年计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我们在开采煤炭的同时,通过矿井通风和抽放等方式排放出大量的甲烷。据估算,我国每年因煤炭开采而排放的甲烷约有120亿m。煤层气的利用不仅可增加煤矿区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先进的利用技术,我国煤矿区煤层气的利用率低,利用技术发展缓慢。清洁发展机制为我国煤层气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使煤层气领域成为我国政府鼓励开发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重点领域之一[19]。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的引入,增加安全投入,培养科技人才,综合利用煤层气,大力发展煤炭洁净生产和使用,促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的清洁生产和清洁使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煤层气预测储量35万亿立方米,与天然气储量大致相当。引入清洁发展机制,转换思想观念,将煤层气当作一种宝贵的资源,提倡煤与瓦斯共同开发利用;可以加快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科研攻关。大力发展煤炭洁净生产和使用,促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的清洁生产和清洁使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煤炭工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在大力推广洗选加工、水煤浆、型煤等传统洁净煤技术的同时,学习借鉴国外成熟技术,加快推进煤炭气化、液化的示范工程,可早日进入工业化生产,实现洁净煤技术的重大突破。
煤矿清洁发展机制的引进,获得国外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增加了煤矿的融资渠道和资金实力,增加了煤矿的安全投入,可保证利用技术的研发、管网基础建设等资金投入,切实解决煤矿瓦斯利用项目资金匮乏、市场规模小等问题;同时,由于对煤层气进行了综合利用,减少了煤层气导致的煤矿事故的发生,极 3大的保障了矿工的人身安全。煤炭企业开展CDM项目能出售“特殊商品”—额外 CO2减排量(CERs),可以提高煤矿瓦斯综合利用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缩短投资回收年限。通过开发煤层气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保护自然和森林植被,保护环境,并提高经济效益。
3.小结
本文深入分析了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指出煤矿安全投入,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安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引进清洁发展机制,作为煤矿安全投入途径的一种,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和煤层气的利用效率,既引进了资金和安全的先进技术、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即保护了环境,又保障了矿工的人身安全;从四个方面促进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即奠定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激发煤矿员工的创造力。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全国煤矿安全状况调查与安全规划研究报告[R].2001.12 [2]汤凌霄,郭熙保.我国现阶段矿难频发成因及其对策:基于安全投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53-59 [3]杨文进.投资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7 [4]陈玲.投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1 [5]陶爱萍.完善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机制的法律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363-364 [6]王书明,何学秋.关于加大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强度的战略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6,4:85-86 [7]王书明,何学秋.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现状及其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19:19-20 [8]白文元,赵云胜.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分析与对策[J].煤矿安全,2005,36(5):49-51 [9]周翔,于新宇.博弈: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J].安全健康,2006,1:4-8 9 [10]J.C.Chajnbers.How to Choose the right forecasting techniqu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s-August1971.[11]R.V.Ramanni.Time series analysis of coal mine accident experience [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1994,25(4): 229-234 [12]Bates J M,Granger C W J.Combination of Forecasts [J].Operations Research Quarterly 1969, 20(4):256-259 [13]Bunn D W.Forecasting with more than one model [J].Journal of Forecasting, 1989, 8(3):186-190 [14]沈春明,李铭心,李磊.我国煤矿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07,6:65-66 [15]王显政.推动中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7:5-7 [16]来永宝.可持续发展与煤矿安全生产[J].能源与环境,2006,5:111-112 [17]井晓华,刘百锁.安全与构建和谐社会[J].当代矿工,2005,11:24 [18]戴伟娣.清洁发展机制简介[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1):40-44 [19]孙欣.煤层气领域 CDM 项目最新进展[J].中国煤炭,2007,33(4):52-55
Rationality analysis of Coal Mine Investment
Zhang Zhenyü
Faculty of Safet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Jiangsu Xuzhou(221116)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coal mine safety investment and its rationalities were analyzed.The paper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its causes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safety investment intensity, safety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safety investment policy, and then systematic analyzes the rationalities of coal mine safety investment.Keywords: coal mine;safety investment;rationality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第五篇:税务院校学生体育兴趣分析
摘要:了解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如何适应大学生自身需求的思路和主要途径。
关键词 兴趣与动机 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1 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材的摇篮,体育在高等教育中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除体育课外,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既可扩大体育课效果,又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利于培养学生多种体育兴趣。为此从深入了解学生的活动兴趣与动机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兴趣,引起动机,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全面持久地开展,使体育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材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湖南税专98税
一、会计、经管二班、辽宁税专98税
二、电会一班、涉外一班近300人为对象,采用问卷、提问、交谈等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折
①从资料统计得知喜爱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每周3次以上)78人,占28.7%;有时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136人,占50%;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体育活动的58人,占21.3%。显示经济和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不足总人数的1/3,70%以上学生是有时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或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体育活动。反映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运动所蕴藏的乐趣。这也许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不力,以及活动内容缺乏多样性等因素有关。
②从学生课外选择体育活动内容上看(见表1),男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足球占22.5%;健身运动占19.8%;篮球占13.9%,合计占56.2%。女生排列前三位的项目是健美操占40.4%;排球占12.3%;篮球占11.5%,合计占64.2%。表明男女生对现有体育项目的兴趣比较集中,且女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男生。这些项目活动大都带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活动本身比较激烈、富有刺激,又有健身强体实效,因而对广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③从表2不难看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男生是出自于增强体质、占31.5%;为有健美体形、占20.8%;丰富生活情趣、占14%。女生则是为了健美体形、占28.5%;增强体质、占22.6%;为通过体育达标占19.3%。显示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大多是为了增强体质、健美的体形、丰富生活和调节紧张学习情绪。反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他们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
4 结束语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动机与他们的自身需要密切相关,揭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只有充分兼顾学生的自身需要,合理选择与安排活动内容,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学校体育活动经常持久。为此建议:①改革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兼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学生自身需要。②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学生更多、更好的体育活动条件和机会。③以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形式,开展小型多样利于满足学生健、美、乐目标要求的课外体育活动,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