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作文临考嘱咐
2012作文临考嘱咐
给阅卷老师一个加分的理由
6月11日
„„宣布了作息时间。
作文阅卷的一般流程
1.专家组研究确定评分标准。2.抽取部分试卷确定不同分数档次的样卷。3.培训阅卷老师,让他们熟悉评分细则并研究样卷。4.老师们阅卷,专家组监督、抽查、调控——5.统分,总结。操作程序。
先把扫描采集的主观题部分按题切割,通过专用网络将数据传送到阅卷点。
每位考生的作文至少要由两位老师在不同的电脑屏幕上各自独立评阅一次。当两位老师对同一份作文的评分相差不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如,江西为6分)时,评卷系统会自动取两个评分的平均值作为该文的得分;当两位老师的评分相差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时,评卷系统将作文自动调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如果第三位老师的评分与前两者之一的评分之差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评卷系统会取这两个相近评分的平均值作为该题的得分;若第三位老师的评分与前两者的评分相差都超出了规定的误差范围,评卷系统会自动“告知”评卷小组负责人,由其裁定该题的最终得分。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试卷,如图像不清楚、考生未按要求作答、雷同卷、字迹前后不一致、试卷作特殊标记等,可以使用系统中异常标记功能进行异常标记,不得随意给分,并在备注信息栏中输入异常说明。对于评阅不合格的试卷,可打回给评卷教师进行重新评阅,系统将自动进行记录。系统还可对一评试卷中的0分、满分试卷进行抽查,以确定给分是否得当。总之,网上评卷,可以尽可能地保证考卷评分的公平公正和分数的精确。特别是作文的网上阅卷,有效地降低了因阅卷人好恶、情绪、态度等所造成的偏差。高考作文阅卷的特点就一个字:快!
一位阅卷老师的日记
6月7日
„„今年江西省高考考生346000人,比去年增加两万多人,参加语文试评工作的共38人,参加语文阅卷的教师共安排了390人,人员可能到不齐,保证380人,分工改作文的人数为150人(不包括参与三评的试评人员),由于每篇作文都须由两名教师初评,所以作文总数只能拿75人来除,每人需要阅改作文数量为4613篇,如果按七天(叶说省招办要求七天改完,因为今年是考生知分填志愿,考生分数公布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改完来计算,则每人每天要改660篇,每小时要改90篇(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则每分钟要改作文一篇半,叶书记说是一篇作文用时为39秒。作文阅卷分为6个组。(语文知识按题分组。)6月8日
今天一天完成了试评工作。语文试评分知识组和作文组进行。试评结果确定了8篇样卷(也称标杆卷),分别是60分、50分、43分、33分各两篇。50分、43分、33分即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评分“切入点”,上下浮动。另外规定了离题、套作、字数不足等各种特殊情形的评分标准。(往年的切入点是50分、45分、36分,今年切入点调低了,可能会影响考生作文的平均分。)
今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是标题作文,这是建国以来高考作文“三步曲”(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一次回归。作文题如下: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选。(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或套作。
既然是标题作文,就有一个扣题的问题,不像话题作文那样漫无边际。第一道题目要扣紧“心中清泉”特别是“清泉”的比喻含义,有一定难度;第二道题目既要扣“爱你”又要扣“不容易”,而重点是“不容易”,学生也不容易把握。从试评接触的作文答卷来看,大约三分之二写前一道,三分之一写后一道。
上午7:30-11:30,下午14:00-18:00(各休息一刻钟)。„„6月12日
„„每位阅卷教师的工作情况都有精确的统计,包括阅卷量,速度,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吻合度(与大组、小组评分曲线的吻合程度),方差(评分的离散度),有效度(评分结果经过两评即通过的比例)等。今年仍规定一评、二评的评分误差在6分以内即电脑自动合成平均分,除不尽的四舍五入;超过6分打入三评(由试评教师组成)。有四位领导和专家可以启动四评,即抽查以上二评和三评已得出的最终分数,可以视情况给予更正。从技术设计来说,比传统阅卷方式要合理得多,彻底告别了“一枝笔”定乾坤的时代。每一篇作文至少要经过两名教师的眼光。今天叶树发宣布了阅卷进度的要求:每人每天要改700篇作文。6月13日
感叹好作文太少了,烂作文太多了,记叙文好的更为罕见。内容空泛的多,即使有点素材,多半也是瞎编的,比如考生写自己读初二时,语文成绩不好,语文老师借了一本《红楼梦》给他看,他的语文成绩就大大提高了。不少同学把《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等同于以“语文”为话题的作文,将语文的性质、特点面面俱到地写出来。平均分在41分至42分之间徘徊,可能最后不到42分。6月14日
本组先后有两名教师的方差太小,集中在两三个分数点评分,被质检组查出,与之谈话,令其改正。
下午改到一篇作文,公然把题目篡改为《鄙视高考》,自称是复读了三年的农村土包子,一、二评分别评为20分,27分,而根据评分细则:与题意无关的,在20分上下给分。虽然文笔不坏,但只能请他原谅了。利用高考作文来宣泄某种情绪是很危险的。6月15日
今天下午本组阅卷速度最快的是每篇作文用时22.1秒。文言文翻译最快的据说是每小题1.7秒。
初步思考今年的标题作文存在着八大问题,有等进一步观察。(八大问题是:
1、话题作文与标题作文分不清;
2、不会扣题;
3、重点不突出;
4、对“语文”的界定不清;
5、少数考生任意改动题目;
6、华而不实;
7、缺乏篇章意识,胡乱拼凑内容,除了铺排没有别的文章结构形式;
8、滥用比喻,题目已经给出了“清泉”的比喻,还要把语文比作明月,草原,春风等等。)
这几天本组情况,阅卷速度最快的是20秒多一点,最慢的是40秒,一般的是30几秒。其他组有低于20秒的。6月17日
作文评分细则严格规定,如果认定抄袭的作文,评12分以下。但是这要证据确凿并不容易,阅卷教师不大可能提供原始凭证。而有的学生很傻,居然抄写现代文阅读材料,一逮就是现行。
越到后面,一、二评的越来越少,三篇累积得越来越多,从今天下午开始增加三评教师。6月18日
今年江西省高考语文总平均分为87.58,是历年来最低的。作文平均分仅为40.41。这个分数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呢?从我阅卷的实际观察来看,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考生作文,整体上是处于一个不及格的水平。不说优秀作文,比较好的作文都难得一见,烂作文比比皆是,严格地说,三分之一的作文是“文字垃圾”。05年作文均分为43.6,06年均分为42.72,07年则为40.41,呈下降趋势。)
今年阅卷试评时发明了一个概念:空壳卷。就是指那些开头、结尾扣了题(也就是把题目重复一下吧),有的中间还系了一条腰带,但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却离题,写与题意无关的事。评分细则规定这样的作文在36分以下给分。由于今年的空
壳卷很多,这也是作文分数不高的一个原因。
归纳:阅卷教师的特点
1.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不愿意仔细看,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老师看得吃力影响分。
卷面“容颜”须装扮,要讨“考官”心喜欢。
(1)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轻轻地涂,清晰地改。
(2)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千万注意:模糊 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低分。
2.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阅卷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向着有利于你的方面发展,否则便会造成直接排斥。
隔皮猜瓜原有“道”,作文写作有“诀窍”。
俗话说得好:“宁可丢了芝麻捡西瓜,不许捡了芝麻忘西瓜。”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作文”比作“西瓜”,因为它在150分的语文卷中占据了60分,比重之大显而易见。为公平、公正起见,各地招考委制定了作文“网阅”的新规则:两个阅卷老师打分差距超过6分(7分以内的取两人的平均分)„„
3.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按照评分标准写作文是作文稳中求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真正的弄清写作的评分标准。
挹“你”为眼,明眸善睐;裁“你”为带,随风飘举。
a.正确理解“深刻”与“含蓄”。要言之成理,能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或深入本质,或抓住规律,或揭示原因,透过现象
看本质。含蓄并非朦胧,更不是晦涩,它是委婉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时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b.着眼“真挚”与“现实”。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
c.重视“创新”与“文体。立意“创新”≠大唱反调,体式“创新”≠追求花样,选材“出新”≠写社会阴暗面,语言“求新”≠语言异化。至于“文体”应根据材料、题目和自己的特长而定,最好采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三中常见样式,少用或不用诗歌、戏剧、寓言等体裁。
d.关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结论:阅卷教师看我们的卷子时间很短,我们必须让自己的作文适应阅卷教师的改卷需求。
e下面两类作文要在文体上扣分: ①多体合一的杂文
如前半部分故事写得很具体,后半部分引经论典,说道理 ②形式不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全,没有精细的描写;写议论文,“观点”加“事例”,缺少分析论证这个关键环节;写戏剧,不组织戏剧冲突,不通过人物对话推动剧情发展,而代之以大段的记叙描写;写日记,一段下来不注明时间、天气等情况;写小小说,人物形象不突出,不会“尺水兴波”之法等。
• 三.阅卷教师的要求:
1.要求你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
2.要求你不要写危险题材。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
3.要求你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4.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九十秒:你必须主题鲜明,你必须优点突出。
•四.注意事项:
1.偏题跑题,输定了。2.没有题目,题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4.不要写错别字,一定写过文章至少读上一遍。5.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照应开头,否则损失大。6.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 7.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
8.文体不要四不像9.要多从课本里找素材
10.不要写与考试无关的话。如写阅卷教师多么地辛苦,请多给自己一些分,请多同情学生,手下留情之类。11.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
12.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级错误:卷面草,低档;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13.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力求作到:以题目贯穿始终;形象具体,感情真挚,主题鲜明。14.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力求作到:文通字顺,立意准;掌握技巧,制造亮点。
阅卷老师给你的忠告
1、关于审题
偏离题意的,如果能判断是完全离题的作文,给20分以下;如文章前后有适当点题的文字,在30分上下酌情给分,但不能
超过36分。
2、关于基准分
作文评分的基准分都定在42分。达到了基本要求,基本符合题意,语言也过得去,比较平一些的文章,就可以打42分。
3、关于抄袭等情况的处理意见
第一种是抄袭,就是原封不动或稍微改变了几个字的默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凡是抄袭的作文,只能在20分以下给分,而且不给发展分。但是,抄袭作文必须给出证据,不能凭想当然办事。
第二种是套用,或者可以称为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这类作文,如果再创造的成分较多,且能判断该考生的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给分,但不能超过40分。第三种是仿写。模仿与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样。模仿卷的再创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卷子可以打二类分,但不得超过50分。
我们如何应对?
一、关于审题 1.命题作文
①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②抓住题眼 ③挖掘喻意
如《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要紧扣“心中(的)清泉”,如写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学习对心灵的净化、对情操的陶冶,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与魅力等;写《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要扣住“爱”和“不容易”,重点是“不容易”,就是要写学习语文的苦恼、教训、困惑,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批评和意见,写学语文非下苦功不可等。
一、二两道题在内容上可能有些交叉,即它们在整体上是肯定语文学习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和价值的,但二者各有侧重,不能将两道题目合起来写。另外,两道题目在字面上虽然没有“我”字,但却都隐含着一个“我”,“心中”则是写“我”的“心中”比较自然;“爱你”的当然更应当是“我”。
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义,懂得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
如《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题目本来用了一个比喻:“清泉”,可是不少考生又将语文比作这个、那个,结果“心中的清泉”这个关键词就被掩盖了。像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语文,是心中的一泓清泉,滋润着干渴的心灵;语文,是心中的一片港湾,启迪着人们不断奋斗;语文,是心灵的一片静土,让心灵疲惫的人得到片刻的休息;语文,是人生的一朵灿烂的鲜花,永远绽放着人生的精彩。”作者虽然也用了“清泉”的比喻,却在文章中不停地用比喻,而又没有在内容上照应,究竟为什么把语文比作这些事物,看不出作者的思路和匠心所在。即使个别的比喻抽出来似乎很“美”,但是放到文章里面去,只能是鲁迅所批评的那种艳若桃李、美如乳酪的“脓疮”
• 2材料作文的审题
(1)抓对象。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4)抓关键词法。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5)分析关系法。(6)因果分析法。
• 审题立意的思路
1、细读——划出关键语句
2、压缩——概括材料大意
3、联想——提炼中心论点
4、选择——确定立意角度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中心明确思想健康
1、不宜玩深沉——不必太复杂,不可太超前,不要太逆向。
2、明确的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
么。
3、一篇文章中心论点应该始终不变。
4、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
5、思想积极健康向上。
• 特别提醒:“你的情意我永远不懂”!要我“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要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读
懂,未免强人所难。
还的亲自教育两个孩子。
•她训诫她的孩子:“汝读书,勿效曹耦,正欲以书自名而已。”“汝果能死直道,吾无戚矣。”她最著名的教学案例,就是有一次,苏轼读《范滂传》后,想到范滂舍生取义,母亲慨然支持,就问自己的母亲:“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肯定地说:“汝若能为谤,吾顾不能为滂母耶!”苏轼一生虽屡遭挫折与打击,但仍能追求正义,不畏强权,不惧得失,积极地入世用世。无不出自母亲的淳淳教导。•
3、必须跨过这道坎(苏轼因“鸟台诗案”被贬黄州)
• 二.关于文体
• 1.注意题目要求,是否规定文体2.如果没有规定文体,看题目适合写何种文体
• 3.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4不要刻意采用创新文体,否则东施效颦。尽量避免选择科幻小说、编故事、童话、寓言
等弱智文体。
• 四.关于谋篇
1、写好开头:切忌抄原材料。入题要快。要展示自己的文采,让改卷老师先入为主。
• 三.关于选材
• 1.确定选材范围: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选材范围。如教育、亲情、友情、环保、时势、战争、腐败、做人、人文等。
2.联系事例: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
• 耳闻目睹的感人事迹来自书本.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的感人素材富有历史底蕴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动人故事 正面的.反面的…...• 3.灵活运用,注意和观点相结合活用近几年 发生的带时代感的材料,如奥运精神、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创建
和谐社会、抗震救灾等。
•特别强调: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不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写早恋等敏感话题。•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
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
•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至少应该有三个好事例。
•从结构上看“三个好事例”一般要求有:一个大事例;
•一个小事例;一组排比小事例。
•从内容上看“三个好事例”最好同时有:一个正面事例; •一个反面事例;一个递进事例。
• 特别提示:要学会变换角度活用事例,这样可以收到以一当十的功效。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
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如《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又如“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可以说明三个论点 :
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挺
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
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
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
3、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 苏轼材料通吃07高考十省市作文
1、诗意的生活
• 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倒霉的苏轼。除了几天高中的得意和一段三品大员的踌躇之外,他的一生就是起小落大,浮少沉多,基本是一贬再贬,越走越远。可是这个背影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生活的真趣。“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和农夫一起喝着酸如醋的酒,啃着不知名堂的饼。就算是在买不起肉的海南,他辛苦地剔着羊骨头上的一点肉丝,却高兴地写信对弟弟说,好似吃螃蟹。在匮乏病倦中,他舒服地享受着泡脚后剪脚趾甲的快乐,感觉是老鹰脱离束缚在天空自由飞翔。(挫折中的乐观大度)•
2、提篮春光见妈妈
• 苏轼的母亲程氏,辛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庭,让到了二十七岁才正经发愤读书的丈夫可以闭门苦读。丈夫出外游玩,她
•••••••••••••••••••••••
2、主体段落有层次: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一般要求分成5-8段就可以了。
3、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4、结尾。结尾要展示自己的文采,有韵味。让改卷老师刮目相看。
五、关于卷面
1、书写。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以免妨碍辨认。
2、字数。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但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
3、错别字。高考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不会的字或拿不准的字最好回避。
【考场作文的几个问题】
(1)作文拿不准怎么办 ?一是根据材料,展开多向思维,设想多种立意,划出发散思维扩展图,二是仔细鉴别,择 取
最佳立意。
(2)作文缺材怎么办?首先全方位搜寻法,包括
1经历过的事情、情感(自己的)2看到过的人、事(他人1)(直接)3读到过的人、事(他人2)(间接)
听到过的人、事(他人3)(间接)5想到过的人、事(他人4)(间接)聚焦定型材料,充实细节,促生动7利用经典,搞延伸,再创造展开合理想象,编造材料9移花接木,重组再生10一个材料的多角度开发使用
(3)作文写了不少发现文不对题(偏离中心或要求)怎么办? 这需要根据剩下考试时间来作出补救。
一是时间够用,据自己平时写作速度,如时间允许,坚决重写。并合理安排写作部分剩余的空白,让阅卷人能看清楚
或找到。
二是时间不够用如果题目和中心是由考生自己定的可采用扶偏为正法补救,即保留已写出的部分用与之相吻合的题目取代原标准,再续写完。如果题目和中心是不可变的,可纠偏为正法补救,即检查成文部分,删去不对题目或偏移中心的句段,(尽量少删节多留)然后,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回到题目和中心上去。
(4)交卷时间快到了作文还未写完怎么办?在此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写出结尾,避免不完卷的情况。方法:
文章一定要有突出的亮点,用尽一切表达方式,使用生动活泼的素材,开篇就扣题,多出现话题词,以防跑题,把所有格子都写满。在审题、选题上多动动脑子。下策:实在无东西可写,写一般议论文。
作文别丢冤枉分
1、跑题扣分挺冤枉。写作很一般的考生如果能得43分,你的作文一跑题,顶多得30分,弄不好只能得二十几分。
2、漏写标题扣分挺冤枉。不写标题,按评分规定扣2分。
3、字数不足扣分挺冤枉。
4、写字潦草出现错别字扣分挺冤枉。考生在考试书写上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四不——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自造字,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分论点常见排列方式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并列式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层进式
• ① 珍惜时间是珍惜生命的表现。(思想认识)……是什么• ② 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作用)……为什么 • ③ 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做法)……怎么样
• 猪肚:先反面举例 三四个,扣题扣例简要分析一下(400字左右)可用排比
• 示例: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居对他作出了相同的提醒,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道理,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至误导。•国外科学家曾作过实验,让实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相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
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濡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
• 《勿以善小而不为》
• 中心论点:乐为“小善”
• 分论点: ⑴乐为“小善”,体现心灵美;(个人)
•⑵乐为“小善”,能使集体团结、友爱、和睦、互助;(集体)•⑶乐为“小善”,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
• 从个人到集体到社会,层层递进,纵向深入。——层进式• 三个分论点都是从“乐为小善”的好处,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并列式
• 《习惯》 综合式
•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① 良好的习惯让你终身受益为什么 •② 恶习将对你遗害无穷
•③ 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怎么做 •④ 克服恶习要有坚强的意志
• 小 结:并列式是面(横向)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 • 层进式是点(纵向)的深入,用的是纵向思维,其层与层,有较为严格的顺序。
• 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任
何
看
似
愚
蠢的东
西,它
一
定
也
有
值
得
喝
彩的地
方。
” ——克雷尔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赏识是什么:赏积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请以“学会赏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 示例①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赏识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
• ——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阐述内涵的方法提炼分论点。• 示例②赏识,显示的是一种不落俗套的睿智; •赏识,昭示的是一种恢宏博大的气概; •赏识,成就的是一种万古流芳的英名。
•——从“为什么”的角度,运用分析理由的方法来提炼分论点。• 示例③赏识,需要一双能发现不凡的慧眼; •赏识,需要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赏识,需要一颗真挚诚恳的心。
•——从“怎么办”的角度,运用探寻方法来提炼分论点。
• 凤头:点出论点 正反解说可用比喻或熟 语
•示例《莫让浮云遮望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千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认
•••••• •••••••••
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王之中良
莠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谡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谡“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沾襟”。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事,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再正面举例 二三个,扣题扣例简要分析一下(200字左右)
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畏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
法。威震四海,正由于岳飞超越亲情偏好,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事后挥泪斩马谡,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一个公证的决断往往是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之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作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作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还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
导的。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的“回避”和“协商”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豹尾:回扣开头或题目抒情性议论可用熟语或比喻100字左右
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羁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你准备好了吗——送你几句话
1、平平常常进考场,从从容容做试卷
2、进考场怀揣一颗平常心,做试卷头悬两盏光明灯
3、十年寒窗靠勤奋,一纸试卷考自信
4、曾经三更灯火五更鸡,只为两日东风四时春
5、亲情师情友情暂请放下,信心细心专心长形笔端
6、三步四步拒绝自由步,千头万头更要抓重头
7、历经沧海何曾惧,面对险峰怎能退
8、昨日耕耘汗浇苗,今朝收割心作镰
第二篇:嘱咐说课稿
说教材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根据教材分析,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
这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关注人文,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感悟母爱的伟大。
2、善待质疑,提倡学生多提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一个学生掌握知识并不在于他懂得多少你说的知识,主要在于他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二、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母爱的伟大的。学生抓住每个重点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的印象深刻。
三、说教学程序
本次教学过程有五个环节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充分感悟伟大的母爱。
环节一:出示课题,简析母爱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板书:嘱咐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课题就是《嘱咐》,你能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说说这是怎么样的嘱咐?板书:的嘱咐
(意图:这个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为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丝丝入扣。)
环节二: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的嘱咐?并指导朗读。
(意图:根据这个引题来激发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他们的预习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随机交流:
(1)母亲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么意思?想象母亲嘱咐"我"的话。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锄草、捉虫时,妈妈的眼睛闪着光芒,妈妈可能在嘱咐"我":
(1)孩子,你真乖,长大了也要勤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孩子,记住,劳动最光荣;
(3)孩子,只有劳动才会得到幸福。
(2)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为什么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疼爱。比如说对“落”字的理解,为什么不用“敲”、“打”等,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她只是让我懂得道理。)
(3)母亲疲倦了,目光应该是暗淡的,为什么会有亮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的优秀品质。)
(4)"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母亲为什么事而快慰?(一为自己助人为乐而快慰;二为儿子会关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5)母亲为什么不用话来嘱咐"我",而用无声的眼睛嘱咐"我"?(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读书不多,不善言辞,说不出多少道理,但心地好,勤劳,伟大。)
……
(意图: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肯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尊重学生提出的新异看法,即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环节,突破教材局限,设计了想象说话练习,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一次的开发,使教学内容新鲜而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环节三:关注人文,体验“母爱”。
(1)出示《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2)讲述老师的亲身经历,有一位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把老师拉扯大等事迹再次感悟学生。
环节四:表达心愿,升华“母爱”。
孝敬父母,疼爱子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想一想,边听音乐边慢慢谈。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播放一段时间后再加以交流,先进行感情渲染。)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还指出:"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大胆走出教材,积极汲取文本之外的有用信息,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教学服务。")
环节五:布置作业。
“一切尽在不言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意图:让学生诉说发自内心的话,这是情感碰撞后真实情感的流露,升华了"母爱",也让学生深深地懂得母亲的伟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第三篇:一份家书-母亲的嘱咐
一封安全家书――母亲的嘱咐
我的孩子:
最近过的怎么样?妈妈没有一天不在想着你!你在煤矿上工作累不累?一个人在外吃的怎么样?有没有生病?我知道你最爱吃妈妈做的饭,不知道在矿能不能吃得习贯?是否合你的口味?孩子,妈妈好想你啊!
孩子,自从你爸爸在一次煤矿事故中走了之后,妈妈就再也听不得‘煤矿’两个字!也正因为这,妈妈根本就不同意你到煤矿下井挣钱。那时,咱们家条件不好,你爸爸走了之后,妈妈没有能力同时供你和你弟弟一起上大学。为了让你弟弟能上学,你委屈着自己,不顾妈妈的反对,偷偷的退了学,瞒着妈妈到煤矿上班。你走的那天,妈妈很生气,即内疚又难过!当妈妈追到汽车站的时候,你已经走了。妈妈哭着、喊着,想把你拉回来。孩子啊!你可知道,妈妈的心像被掏空一样,你可是妈妈的心头肉啊!你想想,你下井挣钱,妈妈该有多担心、多害怕啊!你爸爸出事时的情形又浮现在妈妈的眼前。哎……!妈妈也了解你,你决定的事,就算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现在,你弟弟又上学走了,家里就剩下妈妈一个人了,妈妈经常站在家门口,眼睁睁地看着门前的小路,看啊!看啊!好像你的身影随时都能够出现!到了晚上,妈妈就对着你爸爸的遗像说话:‚老头子,我对不起你!咱们的小儿子也去了煤矿,是我没本事啊!我知道你会责怪、会埋怨,事到如今,我只求你在天上好好保佑我们苦命的儿子吧!‛
后来,看了你寄回来的信,让妈妈的心宽慰了许多。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根据信的地址,妈妈来到了你们下石节煤矿。当妈妈踏进你们煤矿的大门,就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住了,整洁明亮的办公大楼、漂亮的休闲广场、宽畅的马路和一排排崭新的住宅楼,与妈妈记忆里的煤矿有天壤之别。后来,是一个小伙子带妈妈找到了你。看到这一切,妈妈放心了许多。你给妈妈讲了很多你们煤矿的事情,妈妈知道了你们煤矿的制度非常的严格,矿领导对安全生产抓的很紧,根本不允许违章作业。听了你的话,妈妈的心完全放了下来。孩子!你还记得妈妈临走之前给你说的话吗?妈妈希望你能认认真真的听领导的话,在井下千万不能违章作业,在业务上好好地向老同志学习。你爸爸就是在井下违章把命给丢了,你可千万不能像你爸爸一样啊!孩子!妈妈不需要你给妈妈挣多少钱,妈妈就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遵守矿上的安全规程,妈妈的就放心了,满足了!妈妈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孩子子!
孩子!好好照顾自己,别喝凉水,别吃凉的东西,你的胃一直都不好,工作上好好地干,听领导的话,不能违章蛮干!好了,就写到这儿吧,别嫌妈妈唠叨,妈妈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你!就算你到天涯海角,妈妈的心也一直牵挂着你,念着你!妈妈还会来看你的!
切 记
勿 忘
爱你的妈妈
第四篇:孙犁《嘱咐》教案
第十七讲 孙犁《嘱咐》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孙犁生平及创作特点;(2)掌握和解读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小说解读孙犁小说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辅之以多媒体展示、讨论)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
孙犁(1913年4月出生~2002年7月病逝)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家,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12岁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中学学习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毕业后流浪北平,曾用笔名“芸夫”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的图画。此间创作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代表作品,其中《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短篇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因此孙犁的小说也有诗体小说之称。
孙犁是文学史上的清才,清辞丽句,为一时小说家之选。重要小说集有《荷花淀》(1947年)、《芦花荡》(1949年)、《嘱咐》(1949年)等,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同时以著有叙事诗集,通讯报告集,散文集,作品集,论文集等。
二、孙犁小说特点
1、孙犁充分写出了解放区劳动妇女的成长,写出了她们内心的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来有描写劳动妇女的传统,但多是描写她们所受的苦难,如鲁迅的《祝福》;也有着重描写劳动妇女身上的闪光品质的,如艾芜作品中的某些篇章,沈从文的《边城》等,但他们或是反映时代大潮冲击圈外的人物,从隐藏的下层社会烟尘里发掘出受伤的灵魂美,或是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所表现的则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孙犁笔下的农村妇女不再有艾芜人物的病态,而表现出健康的色彩,人物的美好秉性产生于现实的新的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土壤中。孙犁可以说发展了现代文学表现劳动妇女灵魂美的传统。
2、孙犁集中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妇女识大体、乐观主义的精神和献身精神的“美的极致”,不愿意让社会的丑恶现象进入自己的作品。
孙犁先说的独特主题:表现农民。尤其是他们中的劳动妇女在伟大民族战争中的觉醒,挖掘农民内在的灵魂美、人情美,以此歌颂美的新时代、新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三、小说的艺术手法:(1)抓住人物的主要方面。
孙犁捕捉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典型塑造方法上的独创性: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一瞬间,印象式地抓住形象打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加以突出描写。如《吴召儿》中对吴召儿的描写。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突出的部分,“强调它、突出它,更多地提到它,用重笔调写它,使它鲜明起来,凸现出来,发射光亮,照人眼目”,而坚决舍弃非主要,特点不鲜明的部分。
(2)作品的抒情性。同时在客观形象中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作家写人物,也就是在写自己,达到了主客体的完美融合。
(3)散文性。孙犁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作品中情节往往不完整,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
(4)清新、明净的语言风格。
总结:孙犁的小说的传统性和民间性比较内在,表现出一种中和之美的原则。孙犁的小说以其美的特质和独特艺术风格在解放区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以他为首,后来形成了荷花淀派。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思考与练习题:
1、如何看待孙犁小说的取材。
2、简要分析荷花淀派的主要特点及艺术成就。
第五篇:2014年临考作文指导
分数从这里提高,努力领悟吧!作文指导2014 精华版
高考冲刺——作文指导2014 精华版
一、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就事论事”就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一事一议的最大缺陷就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必须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
考生们在写“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时由于思虑不全,往往会踏入一些误区,从而导致作文分数低迷。其实这些“陷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避免方法】
1、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不能让文章的中心游离于“事件之外”。
2、要避免文章内容空洞无物,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对各类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深度思考。考生平时不妨多看一些新闻、时评、社论等,提高思维能力与社会认知度,在写作时便可围绕材料进行主题升华。
3、开篇引述试题材料,这仅仅是个引子,因而需要略写。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向外拓展,阐释自己的观点才是文章的重点,此部分需要详写。
例一:
开放性材料:如广东卷“富翁捐助”,北京卷“文学家与科学家对手机的认识”,此类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
生只需要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以2013年广东卷为例,进行构思立意。
【真题呈现】(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立意】
第一步:开篇引述试题材料。
有一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赞成,可反对,可辩证。例如在对捐助的态度上,考生
选择一个角度去写:
我很赞赏第三家的做法,因为别人的捐助毕竟是有限的,暂时的,甚至说是一种施舍,一个人要想彻底的走出困境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以第三家为切入点提出观点、略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阐释自己的观点。
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88岁高龄的郑州老人孙玉兰靠卖气球为儿子治病,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②“87版晴
雯”安雯为爱复出独立抵债拒绝施舍;③中国式慈善往往大张旗鼓的捐赠,从不考虑受捐助者的感受;④诈捐门的反复出现,让受捐者对捐助者也失去了信任。(同类拓展、详写)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提观点,总结全文。
第三家的做法让我看到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气与希望,因为独立是对自己最好的捐助。(略写)
二、其它类型材料作文
可采用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1、从“为什么”角度提炼并列式分论点
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56分)
“人之初,性本善”,而《圣经》也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这也是慈善的根源。有人致力于行善,就会有人要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或许是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中心论点)
一份慈善就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当土地悄然焕发生机,天空亦会变得晴朗。(分论点)
„„
一份慈善如滴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接受一份善心,为了付出更多的善心。(分论点)
„„ 一份慈善如一缕清泉,有顺流而下滋养万物,当然也有坚石相阻,拒之于门外的。(分论点)
„„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接受,谢谢你释放了一个心灵。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懂得偿还,谢谢你为世间增添了善良与美好。
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拒绝,请你礼貌地说声“谢谢”,莫摔碎了慈善这颗清澈的水晶。
2、从“怎么样”角度提炼并列式分论点
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中心观点)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分论点)„„(举例)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分论点)„„(举例)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茁壮成长。
用智慧施善
古人云:“弃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把慈善当作施舍连乞丐都不屑接受。所以,有时候施善也要注意方式,运用智慧施善,让爱善者乐意接受。
白手起家的富翁心怀善意,向家境困难的家庭提供捐助。却有家庭犹豫着接受甚至是拒绝,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施舍。如果富翁注意一下施善的方式,也许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要用智慧施善。(中心论点)用智慧施善,莫让施善被误会成施舍。(分论点)„„(举例)用智慧施善,才是真真正正的善。(分论点)„„(举例)用智慧去施善,才能达到“善”的真正目的。(分论点)„„(举例)
施善不等于施舍,请用智慧去施善,达到善的最终目的,用智慧施善,才是真正的善,用智慧施善,建设“幸福广东”,建设“美丽中国”。
如何让善果变甜
喜的光芒,在我们的国度一直熠熠生辉。白手起家成了富翁,热心慈善事业。然而,有人感激不已,有人却拒之门外,令人深思„„这与行善方法、态度等是有密切关联的。
那,如何让善果变甜?如何让善真正温暖人心呢?(中心论点)行善,要尊重被捐助者的人格和尊严。(分论点)„„(举例)行善,要出自心灵深处那份爱,不可把它当做秀的工具。(分论点)„„(举例)行善,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坚持不懈。(分论点)„„(举例)
播下善的种子,结出善的果实,这是一个要用心栽培的过程。用合适的方法,以合理的意图让善果变甜吧!
3、提炼层进式分论点(最能体现学生个人思想的一种模式)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为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的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12月28日,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这话引起了男子的不满,他回应说,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也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解读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定要理清材料的内容,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什么影响等。特别要理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什么事情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推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或“不想有坏结果,就不能怎么样”。如这则材料,人有公交车上的老太、被呵责的农民工、网友;事则是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及由此引发的网友关注与议论;表层原因是农民工穿得脏,深层原因则可以挖掘出很多,如文明修养、等级观念、权利意识、文化传统、社会偏见、人性弱点、处事方法、人文关怀„„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具体立意角度;从影响来看,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新材料作文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真正读懂材料,不要想当然,一定要克服随意性。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强化 “以果溯因” 的意识,多问几个 “为什么”,要彻底,材料越短,越要好好斟酌。
优秀作文一(运用起承转合方法):
无礼待人即踩低自己
一名老太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你穿得那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并指责农民工影响市容。这件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事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太。” 我是认同这位网友的看法的。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这名老太太说如此无礼的话,暂且不论他的行为有辱中华礼仪之邦的名头,她无礼待人,不尊重他人,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拉低了自己的身价,同样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显然,在侮辱别人尊严的同时,这位老太已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把自己踩低了。
有的网友说:“谁喜欢旁边坐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确实,没有人会喜欢的。但,只有这种无礼的指责方式来提醒别人吗?农民工这特殊群体在城市中颇不受待见,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文化水平也不高,受冷嘲热讽也是常有的事。可请冷静想想,在你指责或嘲讽别人不堪、低贱的时候,你自己又能高尚到哪里去呢?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孟子曰:“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真正高尚的人不会自掉身价,无礼待人。彬彬有礼是古今中外所有君子绅士共有的特征。你敬别人一尺,别人也会敬你一丈;你给人尊重,别人也会给你尊重。
一位著名专栏作家和朋友一起去报摊买报纸。作家在买了报纸后很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但摊主却冷口冷脸,一言不发。朋友不解,作家道:“他每次都是这样的。”朋友更是替他不平,作家却笑着说:“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瞧,这就是区别!真正高尚的人时刻有礼,不为别人所动,而摊主冷脸待人时已无形中踩低了自己,与作家的差距一下拉到十万八千里。
爱默生说:“礼貌,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只有愚人会无礼待人,自以为清高,却早已踩低了自己。
【点评】本文抓住老太斥责农民工的无礼行为进行分析,用“以礼待人”这个标尺来衡量老太的行为,老太行为的失当便十分清楚了。文章从“无礼”是踩低自己的角度分析,论述显得入情入理。行文自然流畅,结构层次分明,论证有理有据,是一篇有自己思想、内容丰富、表达清晰严谨的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二(运用分论点):
举手投足之间
广州一考生
何谓“修养”?也许没有人能为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如一则故事中提到老太呵责满身污泥的男子影响市容,不文明,难道她自身就文明了么?举手投足之间就可看出一个人的素养。老太是否想过,也许这位是刚辛辛苦苦从工地上干活回家还没吃上饭的工人,成日奔波于泥水之中,哪有不脏的理儿。只凭借穿着便斥责“影响市容”,这便是不文明的行为,道德修养欠缺的表现。(紧扣材料提观点)
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地铁行驶在铁路上,随着开门的铃响,进来一位满身污泥的男子,他环视了地铁的车箱(厢),车箱(厢)中空空的,乘客屈指可数。可他却选择了蹲在地铁的门边。此时一位女士写向了他:“你和我们一样,同样买票乘地铁,为什么要蹲着。”“我怕坐脏了座位。”男子低声说着。“同样买票乘车,你没有低人一等,座位本来就是给人坐的,坐脏怕什么。”女子的语气虽说有些严肃,但句句透着关心。说完后摆手示意让男子坐在旁边。举手投足之间,体现的是高尚的道德修养。与老太相比,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做法。地铁上的乘客向女子投去赞赏的目光„„(选择类似的现实性的例子)举手投足之间,你的做法也许不仅影响你自己,影响“市容”,也有可能影响“国家”。(由个人升华到国家,层进态势)
在日本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足球赛。赛后令人惊讶与赞口(不)绝口的不是球员出色的球技,而是几万人的观众席上没有留下一点垃圾。赛后观众离场,清洁工进入清洁却惊奇的(地)发展(现)观众席上“一尘不染”。观赛者的素质修养令世界敬仰。日本民众的这一做法被刊登到了世界各地的报上。举手投足之间,他们所表现的不仅是自身的修养素质,更多是他们那个国家的素质。且不说其它,仅是这举手之劳,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层进深挖)举手投足之间,无论是老太所表现出的道德修养的欠缺,还是女子所呈现的对工人的关怀,或是日本观赛者的文明行为都值得我们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论何时,请谨记,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文明修养!(闪烁的亮点是现实性,结构清晰,文从字顺,踏踏实实,看到思维的递进)
【点评】这是一篇被评为54分的考试作文,据说在广州的一个高考备考研讨会上,老师们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意见比较一致,认为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原文段落后括号内的文字是老师的评价意见。这篇文章首先针对老太的行为展开分析,用的是文明修养的标准,认为老太的呵责是“不文明的行为,道德修养欠缺的表现”,然后拓展开来,论证“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文明修养”,显然,文章的立意是要倡导在生活中注重文明素养。这个立意虽然不错,但文章却显得扣题不紧,行文中没有扣住老太的举止为什么是缺乏文明修养、老太的举手抬足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等展开具体论述,而完全转到举手投足关乎文明修养的问题上去了,实际上就是转移了话题。再从行文来看,文章是议论文,应该以分析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文章第二自然段完全是记叙类文章的笔法。全文议论说理缺乏丝丝入扣的逻辑分析,第三自然段“影响你自己,影响市容”没有理据,“影响”的含义也不明确,一时是指负面影响,一时是正面影响。作为议论文,本文的题目也显得不太恰当。整篇文章体现不出作者真正的感悟和思想。